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共5篇)

时间:2019-05-14 07: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篇: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昭阳区区委、区政府一直将“菜蓝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蔬菜产业已成为昭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蔬菜收入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冬早蔬菜4.5万亩,春夏蔬菜10.5万亩、晚秋蔬菜25万亩,总产值5亿元,商品蔬菜种植仅7万亩;商品率低,多为饲料用,产值较低。2018年力争蔬菜总产量80万吨,实现种植产值6.4亿元,商品蔬菜种植8万亩。

一、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播种面积14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80万吨,总产值5亿元。其中:冬早蔬菜3.5万亩、大春蔬菜种植11万亩、晚秋蔬菜25.5万亩。平均单产2吨。露地蔬菜主要种植的种类有20多个,其中种植面积上千亩的有叶菜类、花菜类、瓜类、萝卜类、茄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等,尤其大白菜、甘蓝、西芹、大蒜等蔬菜是占有外地市场的主要商品蔬菜。晚秋蔬菜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商品率较低。

产业布局:城郊三城办事处重点稳定发展1万亩高效绿叶菜生产,丰富品种,保障本地蔬菜供给。近郊扩大早熟夏菜生产,远郊扩大无公害外销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商品蔬菜基地,以旧圃镇和永丰镇为主发展莲藕种植5000亩,种植冬春水果豌豆2万亩。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昭阳区近年来从事蔬菜的企业有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昭通昌宏信达农业有限公司、昭阳区利群蔬菜有限公司、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昭通市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昭通优迈农业有限公司、昭通圣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昭阳区响当当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秋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九 狮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汝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个,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还有待于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发挥其带动作用。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设施蔬菜:近几年来大棚蔬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目前昭阳区共有蔬菜大棚2000余亩4000多个,生产的蔬菜品种主要是:黄瓜、番茄、礼品西瓜、辣椒、西葫芦等,平均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

2、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情况:2009年、2010年两年共完成中央财政及中央奖励资金共投入700万元项目资金,昭阳区整合地方资金1400多万元,在苏家院乡迤那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样板2000亩,2013年争取的中央财政投资400万元、企业投资500万元在乐居镇乐居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于2014年11月完工。蔬菜新品种引种试验栽培取得突破,辣椒、大白菜、等新品种面积达到3万余亩,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推广无公害种植新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和无公害施肥技术和漂浮育苗技术等。为我区蔬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

3、荷花庄园建设情况:近年来,通过引种、试种,莲藕在我区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引进外来企业,鼓励本地莲藕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在永丰镇绿荫由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建设配套设施,已投入资金6300万元,每年到荷花生长开花期吸引了整个昭通市的市民到莲藕基地参观游玩,每 2 年观光的市民达到1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区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特色农业产业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三)品牌创建情况

1、注册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还较为落后,目前昭阳区利群蔬菜公司注册了“昭农源”商标,云南明晖麒圣实业有限公司(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乌蒙情缘”商标。品牌创建急需加快推进。

2、标准化生产情况

昭阳区自2004年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行动计划县区之一以来,通过农业局各站所的努力,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5万余亩。通过了番茄、黄瓜、西瓜、甘蓝、大白菜、辣椒、西葫芦、黄瓜、芫荽、等38个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2013年、2014年、2015年农业部蔬菜标准化创建项目分别在苏家院迤那村和乐居镇乐居村、永丰镇绿荫村实施,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示范起到良好效果。

(四)冬季农业开发、新兴蔬菜品种试验种植取得重大进展,助推脱贫攻坚。

1、水果豌豆产业: 结合昭阳区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其生产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产业调整力度,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努力提高农户收入。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利用冬闲地于每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在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的旧圃镇,永丰镇、苏家院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冬季水果豌豆种植,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种植技术,农业技术部门开展对农民的大量培训,水果豌豆种植规模从2010年500亩,发展到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平均亩产量可达750公斤,亩均收入达3000元,今年仅2万亩水果豌豆种植农户就增加收入6000万 元左右。

2、在靖安镇大耆老村建设50亩大棚,通过种植50亩羊肚菌,亩产值达1万元,为大耆老村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蔬菜价格监测

昭阳区是被农业厅确定为云南省 “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之一,负责对我区蔬菜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蔬菜生产动态,适时发出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共完成蔬菜信息价格监测旬度及季度信息24条。通过信息监测项目的实施,全面了解各个季节的价格波动,向菜农提供参考信息,为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六)加强对贫苦户的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至今,现已培训贫苦户50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000份。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渔洞水库南北干渠建成通水和基地区域内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但缺乏沟渠、道路、抗旱塘、涵、坝等资金投入, 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长流水无法保证蔬菜及时灌水,是制约蔬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推广体系不健全,缺乏种苗园和必要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储藏条件差、缺乏包装能力等。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缺乏加工型企业,难以带动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农民担心卖不出去。目前我区仅有利群蔬菜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和经营,但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大型企业和深加工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三)技术力量薄弱。现只有2名技术人员搞蔬菜技术推广和应用。

(四)科技推广投入不足。试验示范没经费,十字花科根肿病严重,不能有效解决,制约着产业的扩大,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五)组织化程度低。蔬菜产销协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对接。

(六)土地“流而不转”,阻碍产业发展。由于土地政策30年或永远不变,造成一些农户宁可荒芜也不愿流转。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经营难度较大。

三、昭阳区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原则。我区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政府按照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主要发展目标,给予全方位支持。企业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合作社的生产活动要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自主完成,政府既不插手包揽、也不行政干预。科技支撑: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管理手段,确保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市场运作:合作社在收购蔬菜时,要坚持优质优价,让生产优质蔬菜的农户得到更好的效益,激发农户种植新品种、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只有实现菜农和销售商双赢,产业发展才有活力。蔬菜品种的结构性调整也要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产出效益为原则。

(二)强化职能,加强蔬菜产业扶持。政府重基地建设、发展环境,协调解决政策及有关方面关系;科研单位重技术攻关;企业严格按《公司法》、《合同法》运行,政府按其性质和实效实行“以奖代补”。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政企分开,相得益彰。财政设立蔬菜发展专项 5 资金,重点支持蔬菜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产地认证、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大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建大棚给予适当补贴,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大户、合作社加大扶持,以发放贴息贷款的方式,激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创办科技示范园。

(三)抓示范、扶龙头,重带动是抓好蔬菜业的重点。实施蔬菜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蔬菜产销龙头,是实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组织专家机构评估制定的综合发展规划,政府要起到规划,布局,调控的作用。利用政府几十年发展农业抓示范的成果经验,选择和培养各级示范户和龙头业主,充当其某种模式或项目的领头羊。本着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整合发展的原则,尽快带活一片,以利益共同体形成加工龙头、市场龙头、贸易龙头、信息产业龙头,政府对龙头企业要实质性扶持:如以奖代补、贴息贷款、减免工商税、价格补贴等。同时创办各种大小不同的协会组织,让其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特殊的作用。

(四)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设施。

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建设蔬菜基地,才能吸引企业到昭阳区发展基地。

(五)建议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分散、不规整的土地,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在水源条件方便,能排能灌的地块,先与农民约定一个适宜合理的流转价格,登记造册,将土地集中储备。在没有企业进入之前,土地仍然由农户自己种植,当有企业进入后,再按照之前的约定价签订租用合同,按照合同价付给农户土地租金,交由企业管理种植。这样可根据规模向 6 企业推荐,有利于企业选择,有利于企业落户。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形式从小规范示范到中规模,再到大规模的整合过程,走产业化之路。

四、产业发展计划

2018年昭阳区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产量80万吨,产值6亿元,其中商品蔬菜种植8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5.4亿元。重点加大对现有基地的管理和指导,继续扩建“以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在乐居镇乐居村的蔬菜基地为核心的商品蔬菜种植”和继续指导建设“以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永丰镇绿荫村的荷花庄园为核心的莲藕种植”,计划在青岗岭乡“以昌宏信达农业有限公司为主建设的蔬菜庄园”和“新建一个千亩连片的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加大对滇粤蔬菜产业的规划和落实。

第二篇: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黄岩区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模板)食品营养与检测10-1班

蔡健

学号20102345 摘要:本文从黄岩区蔬菜生产现状出发,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品牌意识不强、生产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适度规模生产高山蔬菜、推进蔬菜生产产业化等措施。

关键词:蔬菜;现状;问题;对策

黄岩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润湿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无霜期259天,年平均降雨量1675.8毫米,日照1955小时。土壤pH值6-8。境内江河溪流纵横,第一大川永宁江干流全长77公里,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91亿立方米[1]。全区地貌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黄岩独特的自然条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温、光、气、热、水资源。目前黄岩的主要蔬菜有:茭白、番茄、红茄、红莳药、富山高山蔬菜和食用菌等。黄岩区蔬菜生产概况

1.1 蔬菜生产现状

首先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大幅度增长。黄岩区近年来紧紧抓住种植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田作物渐减,与1999年相比,粮食物作减少了23.08万亩,而蔬菜瓜果增加了9.84万亩。200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产量21.76万吨,实现产值2.56亿元,蔬菜产值已占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4.6%,成为黄岩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以上三项指标平均每年分别以28%、29%、35%的速度递增,但是近几年增长幅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在“树名牌、创特色、扬优势”的指导思想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蔬菜内部结构,发展设施型蔬菜,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在国内蔬菜市场基本饱和,竞争剧烈的不利形势下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茭白为主导的高效蔬菜生产体系。

其次,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布局已初步形成。到2007年止,全区有区级常年蔬菜基地18个,面积3600亩。近年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当地各种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化特色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如新前、头陀茭白基地,院桥大棚番茄基地,宁溪红茄基地,高桥黄瓜基地,沙埠芋艿基地,秀岭莳药基地,北洋前蒋白萝卜基地,南城药山小青菜基地 1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等等。并陆续注册了一批优质蔬菜品牌,如“剑山”牌茭白、“沙埠”牌芋艿、“富顶”牌高山蔬菜等。区蔬菜办还相继制订了《黄岩双季茭白》、《沙埠早乌芋》、《双季茭白无公害生产》等系列黄岩区地方标准和《黄岩双季茭白安全生产模式图》、《黄岩红茄安全生产模式图》,并在各生产基地进行认真组织实施。1.2 主要蔬菜品种及销售状况 1.2.1 茭白

黄岩双季茭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农药残留低、适种范围广的优势,已成为全区农业的一大支柱产品,在黄岩头陀镇建有双季茭白基地。2007年,6万亩茭白总产量达7.95万吨,总产值1.89亿元,黄岩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和双季茭白生产基地,全区茭白有95%以上采用棚膜覆盖栽培。双季茭95%以上销往外地市场,产品跨长江、过黄河、遍布华东、华中、华北十多年省市,在江、浙、沪几个主要蔬菜批发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1.2.2 二茄(番茄、红茄)等特色产品

除茭白以外,大棚番茄与大棚红茄生产水平高,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近几年发展速度快,“二茄”已逐渐成为蔬菜产业的另一主导产品,目前黄岩区是全省最大的大棚番茄越冬栽培基地。大棚番茄主要分布在以浦口杨、浦口西、繁荣、高洋等村为中心的院桥镇,全区面积8000多亩,总产量3.24万吨,产值5200多万元。产品95%以上销往常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地市场[2]。特别是近两年无限生长硬果型优质番茄新品种的推广,为番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黄岩区大棚番茄被列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红茄是黄岩区域第三大宗以销外地市场为主的蔬菜,全区面积3500多亩,主要分布在宁溪前洋、北洋前蒋、北城新宅等地。近年来,上郑、富山等高山红茄发展势头也较猛,全区年总产量超万吨,60%以上产品销往温州、义乌、东阳、杭州等地市场。

黄岩区的其它特色蔬菜品种也较多,如胜利黄瓜、沙埠芋头、前蒋菜头、井头莳药、药山韭、羽山葱、平田紫莳药、富山高山菜头等。这些蔬菜地方特色强,产品质量优,在消费者心中都有较好的声誉,在这几年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这些特色蔬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2.3 西部山区高山无公害蔬菜

高山蔬菜种植环境污染少,是无公害蔬菜的重要补充,高山土地资源丰富,发展高山蔬菜,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种植高山蔬菜0.95万亩,西部山区种植的高山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蔬菜,除自产自食外,共有商品菜5000多亩,主要种植茭白、红茄、白萝卜、紫莳药、辣椒、四季豆等。其中茭白,紫莳药、白萝卜、红茄具有较强的高山地方特色,并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

2、黄岩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区蔬菜产业中还没有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产业化所要求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基地与大批发市场之间也没有建立产销联接的互通关系,生产者和经营者相互之间的同业自律意识较差。近年成立的各专业合作社也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蔬菜流通中批零差价较大,“两头(生产者、消费者)哭、中间(中间商)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结果形成了“种菜不如卖菜”的怪现象。自产自销农户因市场摊点少而出现卖菜难的现象也比较突出[3]。2.2 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任务仍很艰巨

从蔬菜生产产地的大环境来看。近年来,蔬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郊区。而对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很少监测、控制,大量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农药和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有的具有刺激性、恶臭,有的还具有较大毒性,它们最后落到植株、土壤上,有的落在水体中,以各种形式使蔬菜受到严重污染,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地下降。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中地膜、塑料大棚的广泛使用,以及生活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废弃物的增多,塑料已成为新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我国传统农业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污灌在城郊和工矿区附近更为普遍,带来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及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甚至含有医院污水中的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等。黄岩素称“化工王国”,特别是在江口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化工厂,大量的污水排入永宁江,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蔬菜生产十分不利。

从生产者来看,菜农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薄弱,有些菜农根本不管有无病虫害,而是每周喷一次杀虫药或杀菌药,蔬菜产量提高了,但是菜中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量也提高了,降低了蔬菜质量。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有些地方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黄岩区曾对16种蔬菜进行抽查,硝酸盐检出率为100%,超标率达87%。2.3 品牌意识意识不强,产品包装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蔬菜大部分是初级产品,没有经过处理和包装。随着生活水平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的提高,人们在购买蔬菜时不仅要考虑到蔬菜的质量,还要考虑到包装的新颖和美感。面对WTO的挑战,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蔬菜生产、流通、采后处理、包装等标准,并严格执行,从而做到有品牌、有商标、有承诺、有信誉,以实现树形象、创品牌,扩大外销市场的目的。2.4 设施相对落后,抗灾害能力弱

虽然近年来区级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比较大,但由于蔬菜基地的投入要求较高,区级新建蔬菜基地每亩500元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4]。同温岭等周遍县市相比,政府投入和农民自身投入都远远不如他们。老蔬菜基地多数因年久失修,基地外蔬菜产区的设施则更为落后,抗灾能力更弱,特别是每年台风季节,蔬菜生产损失大,价格波动大,同时设施的落后还影响到其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目前黄岩区没有收取蔬菜基地征用的菜田建设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建设的进一步投放与新技术的推广。黄岩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科技化”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着力建成和完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固高效的蔬菜生产基地。对现有蔬菜基地的设施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不断提高蔬菜基地设施的水平,逐步建成一批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标准化蔬菜基地;同时,要加强对已建成的蔬菜基地的监管,按时足额收取菜田建设费。通过基地建设,实行集中布局,连片种植,推进蔬菜生产产业化,保持蔬菜产量的稳定增长和外延的适度扩张。3.2 加强基地建设,选择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

对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有无大环境污染问题,要求附近无污染的工矿企业,其灌溉水源地、地下水或河流上游无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菜地不含有天然有毒物质,使基地所处的大气、水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低于国家允许标准。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鼓励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进基地去种植蔬菜,同时政府应做好生产基地附近污染企业的搬迁工作,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规范化建设,保证生产环境合格,从而为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提供基础保证。黄岩西部是丘陵山地,很少受到“三废”的污染,土壤、水质、和大气都具有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3.3 合理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生产高山蔬菜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每年7月中旬到9月中旬,黄岩区一般要遇到35度以上高温、干旱或台风、暴雨天气,喜温和喜凉蔬菜陆地栽培较为困难,从而导致蔬菜产量骤减,俗称“伏缺”。因此,利用山区夏季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高山蔬菜,是缓解蔬菜“伏缺”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例如,西部的富山乡为纯山区,山场广阔,有着丰富的竹木资源,山林面积6.6万亩,千米以上的高山有南正顶,大岙尖、仰天湖和望海岗等,发展高山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基地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避旺驱淡、填空补缺”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依据本山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实行区域化布局。要改变目前高山蔬菜生产过于分散的格局,适度扩大经营规模,集中连片,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3.4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

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传统种菜向科技种菜转化,提高菜田的产出率,在品种和品质上求新、求奇、求特、求质、求效,促进蔬菜品质提高。建好蔬菜科技示范园,使之真正成为我区蔬菜的窗口和菜农学习的样板。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以丰富市场供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依靠科技积极开展蔬菜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在“科技兴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蔬菜生产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健全蔬菜技术推广网络,搞好培训、指导、咨询等工作,培养造就一批蔬菜生产科技能手,提高菜农整体素质。3.5 推进蔬菜生产产业化,进一步提高菜农的品牌意识

结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拉动生产、加工,与农民分享利益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蔬菜生产产业化。重点是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出口蔬菜、高山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增加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生产,发展净菜加工,开发蔬菜脱水、速冻、保鲜等加工产品[5]。蔬菜既然是一种商品,就应该注册商标。应该在商品包装上实行标签制:注明品名、品种、产地、数量、等级、以及包装员等,以确保产品质量、数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便于选购,便于质量查询。要增加名牌意识,发挥名牌带动战略,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名牌优势、出口优势,有了这种优势,就有了经营国际化蔬菜市场的基础,就能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1]陈可可.黄岩茭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长江蔬菜.2006,(2):1-3 [2]罗邦初,李挺.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黄岩蔬菜.浙江现代农业.2000,(6):26-28 [3]陈可可.黄岩番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长江蔬菜.2007,(9):1-3 [4]黄岩区蔬菜办公室.黄岩蔬菜产业分析评价.

http://www.xiexiebang.com/ [3]2010年公务员 申论命题热点写作[4]百度文库 [5]食品添加剂网

第三篇: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增。蔬菜产业由于生产周期短、商品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而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内部种植结构不合理

我国蔬菜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品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拳头产品、名牌产品较少。种植分布上,以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少、种植大户少(旺季多、淡季少,直销多、加工少等)。

2、投入不足,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不稳定,生产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基地不多,生产基地分散,大部分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依然较差。

3、蔬菜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滞后,易造成蔬菜生产环境质量降低,加之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低,在生产过程中任意使用农业投入品,使得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等指数严重超标,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不能适应市场安全、优质的消费要求,影响了我国蔬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

4、蔬菜流通体系不够完善

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外地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靠市场反馈难以奏效,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同时菜农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慢,科技转化速度慢,蔬菜科技普及不够深入,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蔬菜生产与市场流通不顺畅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实施对策

1、重视无公害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的控制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广以抗病虫品种,生物、物理防治和天敌保护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二是确保生产过程的无害化,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抓好农药、化肥残留的双控制。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管理,坚决杜绝销售禁用农药和劣质化肥。四是加强蔬菜产品农残的检测工作,加强蔬菜产品的送检和抽检制度,实行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五是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创立“可追究制”品牌,防止和杜绝卫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发展。

2、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生产

充分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区域特色、种植习惯以及生产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在现有蔬菜专业村和蔬菜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连块成片、连片成带,形成“粮食+蔬菜”的生产基地。

3、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科技型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能联结本地蔬菜生产基地、与广大菜农关系紧密、促进蔬菜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兴办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组织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

4、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加科技贡献率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引导和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龙头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5、增加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菜地抗灾能力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体,是保证蔬菜质量的基础条件。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质和土壤质量,是上市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的有力保证。应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纳入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协调发展。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建成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菜地排涝抗旱能力。

6、大力引导品牌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名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创蔬菜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是资源,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作用,要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克服小、散、弱的不足,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及兼并、重组等手段,使得蔬菜生产品牌实现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大、知名度高、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强势蔬菜品牌,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

7、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者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生产大户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学成后充实到蔬菜生产第一线。此外,要加大培训力度,县、乡镇(街道)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蔬菜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

第四篇: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周边毗邻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五”以来,全市瓜果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力密集的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1.产业现状

1.1种植面积稳步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7900hm2,总产量88.73万吨,总产值1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58%,19.7% 和1.0%。其中,叶菜类面积11700hm2,占30.87%,瓜菜类5500hm2,占14.51%,块根块茎类5593hm2,占14.76%,茄果类5420hm2,占14.3%;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发展较快,面积7493hm2,占19.77%。辖区内西部山区峰峦叠翠,中部丘陵绵延起伏,东部水乡湖漾密布,地形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蔬菜作物的多样性。据市农作站统计,全市常年栽培的蔬菜作物达50多种,种植品种达680多个。

1.2设施栽培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各地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高产、高效设施菜的发展。到2008年,全市已建钢管大棚、毛竹片大棚1133 hm2,搭建简易中棚630 hm2,临时小棚面积2533 hm2,全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470 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3.6%,蔬菜设施面积逐年增加,确保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高。

1.3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在品种结构方面,全市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目前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50种之多,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促进种菜技术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露地蔬菜在夏秋季节实施避雨栽培和降温栽培;二是大棚蔬菜年种植提高到3~4茬,有的已达到5茬,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三是粮、菜轮作,经、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1.4品牌经营初具规模。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35个,面积7022 hm2;如新塘“一尺红”茄子、杨溇“绿叶”瓠瓜、小青菜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两家,绿色产品有豇豆、茄子、黄瓜、番茄和黄花菜等5只,绿色瓜菜面积70 hm2;建立乡村两级专业合作社17家,对蔬菜的流通和加工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如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的“安吉三农绿色高山蔬菜合作社”,年销售量占全村高山蔬菜总量的40%。

1.5民间资本纷纷投入。近年来随着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蔬菜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设施蔬菜发展前景看好,带动了工商、个体企业主纷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多种主题形式的瓜果蔬菜种植园。如长兴县水口乡芦笋种植园区,吴兴区的金牛生态农庄,南浔区绿之源生态农庄都由工商企业主投资建设。

2.存在问题

2.1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提高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的过量使用,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土壤酸化严重,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同时,原有蔬菜基地的土壤盐积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向绿色化、精品化发展。

2.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目前蔬菜生产多数仍以单家独户经营,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菜农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不利于创名牌产品,也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同时,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菜农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市场街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

2.3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虽初具规模,但总体看,我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是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还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一是加工率低,全市实际出口加工蔬菜仅占总产的10%;二是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很低;三是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2.4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上、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使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对策建议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跻身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为中长

期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注重扩大面积为主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效益,把蔬菜产业建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3.1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在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应把握以下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市大力发展档次高、用途广、抗灾能力强的钢管大棚达到1500 hm2,毛竹片大棚和中棚设施2000 hm2专门用于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小拱棚、地膜平铺覆盖等简易设施,提早季节、提高产量和效益。(2)加快发展水生蔬菜。充分利用东部水乡平原,水资源丰富,面积潜力大的优势,发展水生蔬菜4500 hm2(3)稳步发展高山蔬菜。在安吉县及长兴、德清部分高山地区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在山地坡度≤25°区间发展高山蔬菜1000 hm2左右。(4)大力发展“一旱一水、一菜一粮”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7000 hm2,年产量120万吨,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

3.2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现代蔬菜园区是代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可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产品增值效应,应强化建设力度。全市到2015年新建20 hm2以上的规模现代蔬菜园区20~25个,为蔬菜的产业提升起示范引领作用。

3.3恢复与新建并举,强化中心城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据专家分析,在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中,蔬菜自给率达到50%,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按此标准推算,湖州中心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约90吨,需建设专业蔬菜生产面积360 hm2。其中,散户生产和基地生产面积各占50%,则需建设180 hm2左右的蔬菜基地面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湖城原有环渚乡和织里镇沿太湖

蔬菜基地约110 hm2,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但大棚等基础设施老化,急需投资改善,重建这两个蔬菜基地的直接意义是可以迅速推进环太湖蔬菜产业带的发展。为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应在近郊的八里店和杨家埠镇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0-50 hm2,年生产叶菜类等蔬菜3600~4800吨左右,解决“伏淡”和“秋淡”季节中心城区居民的绿叶类蔬菜,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

3.4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是要大力发展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二是积极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长兴县丘陵区的露地蔬菜和安吉县的山地蔬菜。三是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的加工型蔬菜。大户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坚力量和载体,必须在大户的培育上倾注较大的精力。选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钻研的菜农,在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种子、药肥、物资等质量上给予充分保证,并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配套服务,使他们在技术、生产、销售处于领先地位,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3.5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蔬菜加工是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抓好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联合攻关,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增值、加工增效。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3.6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小胖子” 茭白、“山伢儿”早园笋、“一尺红”茄子等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畅销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实行标准化上市;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开发拳头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名牌产品全面提高我市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7依托科技兴菜,加快成果应用。必须始终把新成果引进、推广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的引进,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进一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切实落实各项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蔬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3.8完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一是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设施蔬菜的发展。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等经营活动,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金融部门为依托、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三是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改善营销环境,畅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双向获利。

第五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下载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合集]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各位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省政府于2010年提出......

    关于洪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

    关于洪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区统计局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6更新时间:2010-7-16 【字体:小 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数......

    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共5篇)

    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饶阳县位于衡水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广高速、京九铁路贯穿全境,两小时内可达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辖七个乡镇,197个......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 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高台县园艺工作站 蔬菜产业是我县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而且产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