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县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谢主任、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省政府研究室谢主任一行莅临××指导,并就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进行调研,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们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和×。在××市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连续10年荣获一等奖。今年1-8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区划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找出路,以创新求突破,推进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建立了一整套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机制。
一、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层级。同时,县一级也是最基层的领导机关,在县域范围内,县委、县政府既是制定重大决策的司令部,更是实施决策的指挥部,具有一定探索、创新的尝试空间。近年来,我们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县情,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活力不足、动力不够,而制约其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够活、不够顺,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存利去弊,清除障碍,激发县域活力,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我县积极稳妥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告别“审批经济”,除涉及公共安全、环境和精神污染外,其他一律改为登记备案制。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县投资服务中心”。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在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村级资金实行村帐乡代理改革,努力做到预算内外收入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二是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扩大民主、加强监督、推进交流、完善考核”的方针,在坚持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基础上,推行了以干部任前公示制、竞争上岗制、公开选拔制、公开推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彻底改、改彻底、保稳定、保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有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到位。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我们紧紧围绕人的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需求,大力兴办教育产业、卫生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切实把社会事业作为产业来办、项目来抓、实体来运行、企业来管理。按照“一手抓公办教育改革,一手抓民办教育发展”、“一手抓普教巩固提高,一手抓职教规模发展”的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按照“办医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不断完善卫生改革。目前,全县共有学校×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其中民办×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全县×家乡镇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现民有民营。同时,政府在引领市场经济过程中,找准职能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主要是当好教练员、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在构筑市场载体上主要是当编剧、导演,不当演员;在推动社会发展上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解放、潜能挖掘、价值实现。在领导方法上,围绕市场引导力、社会参与力、政府推动力三力协调配合,切实增强政府的调节能力和服务功能;在办事规则上,围绕推行依法行政,切实把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区域竞争的实践证明,谋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于准确把握政府的职能定位,快速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体系,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了政府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政府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对各类经济主体,在管理上保持“远距离”不“越位”,在服务上保持“
零距离”要“到位”,在角色上保持“适当距离”不“缺位”,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真正交给市场,把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交给企业,把社会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的事情交给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理,做到既减轻政府负担,又充分调动企业和老百姓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微观经济的搞活。成立了“县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全县民营经济的政策规章和激励政策,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及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努力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实行“立即就办”制。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显著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要求各部门要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推行“无借口法”。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同时,我们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与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切实治理不作为、狠抓乱作为、整顿慢作为,确保“无借口法”得到有效落实。实施项目帮办制。组建县项目帮办中心,设立驻厂员、帮办员,建立接待洽谈、签约选地、项目审批、证照办理、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快捷、高效“一条龙”链式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群众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坚持和谐拆迁、和谐安置,2003年以来城区共完成拆迁×万平方米,仅今年以来完成拆迁×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因拆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先建后拆,先后建成政府安置小区×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均价不到800元/平方米,不到市场价的3/5。在××市率先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100、98和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在苏北处于领先位次。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机制,千方百计化解老问题,千方百计避免新矛盾,赴省进京上访已连续3年保持“零登记”,到市以上信访量在××市最低。在全县万人警力比仅为×处于全省最低的情况下,去年我县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群众治安满意率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规范服务和高效运行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我们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践行一线法。坚持干部在一线,实行县级领导分工不交叉,加大每位领导压力;坚持决策在一线落实,建立“交办、催办、督办和查办”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促进各级干部沉到基层,领着干、带着干、亲自干;坚持创新在一线推进,建立健全了县乡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施镇、村两级干部述绩质询、评议对话制度;坚持成效在一线体现,切实树立“一线成绩论干部、一线实效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实行会办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定期会办,具体现场会办,重点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使会办制成为落实的有效形式。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交办单×份,以文件形式交办×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期。三是组建非常设机构。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框架、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抽调县直单位、乡镇机关人员充实到一线,组建投资服务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等“六大中心”;成立社会稳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城区开发建设、城区拆迁安置、重点工程建设、督查等七大指挥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办实事。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方便监督、拓宽民众与政府间沟通渠道、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投资×多万元建成了县乡两级电子政务网。调整完善目前已经运行的花乡××网站。加快启动自动化办公系统,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形成以县政府中心机房为枢纽、以高质量的光纤网络为支撑的覆盖全县的电子政务专网。五是整合县级政府会议。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县级政府会议,实行县级政府会议合并召开制度,凡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召开,非紧急、常规性会议,原则上安排在星期五召开,切实减轻了基层压力,减少了乡镇、部门负责同志往返开会的时间,同时,要求县政府领导多下基层了解情况,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尽量少开全县型的集中会议,多开现场会办会,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全县整体快速有效推进。
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着力增强公共决策透明度
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来抓,求真务实,创新举措,深入开展。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抓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做到“该除尽除”、“应减必减”。今年上半年,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个文件,核减×个单位行政审批权×余项,改为备案制×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份。建立以县投资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方便快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模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切实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围绕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征用、城区开发、社会保障、财务支出、国有资产管理等重大决策,全面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重大决策的透明度。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发布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三是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和实行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示制度、重大事项表(票)决制、制度执行公开问责评议等10多项规定,促进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用监督,实行“阳光村务”,完善“两个议事会”制度,拓展延伸政务公开监督触角,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四是不断强化政务公开考核。通过领导交办、督办、查办等各种形式,加大对部门和乡镇政务公开指导和督促力度,同时把政务公开列为行政效能监察重点内容,严格考核,有力保证了政务公开的高效落实。
五、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活动已成为政府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县在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突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建立民主决策、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会办制度,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要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均要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定期召开政情通报会,每年分两次向人大和政协报告县域依法行政情况和行政执法部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二是落实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制定出台了《机关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合理确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上级部门在收到下级单位请示后,必须在3个日内给予答复,超过时限没有办理的视为同意,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方位构筑政府履职监督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责不下移、失职必究”的要求,对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为增强依法行政、责任行政的现代行政理念,促进各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我县制定出台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县政府法制办每半月与县法院行政庭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的出庭应诉情况,并对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的行政部门负责人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批评。今年上半年,全县行政首长开庭审理的行政案件有15件,出庭应诉的有12件,出庭率达80,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依法行政的开展。
从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服务经济发展观念不够坚定;乱罚款、乱
务中心内部运行、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根据省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我县拟对全县×个乡镇和×个社区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设置乡镇机构,严格控制行政编制,从紧把握乡镇领导干部职数,确保乡镇党政机构编制设置符合上级要求。合理设置乡镇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科学设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确保圆满完成乡镇事业单位编制设置任务。打破乡镇界限,实行分岗设卷,严格竞岗人员考试考核,并根据竞岗得分按岗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上岗人员。对照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乡镇实际,认真细致做好乡镇行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按照改革前后事业单位人员不同情况,不断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改革后乡镇机关上岗人员,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行管理;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严格考核奖惩。
三是认真开展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在县直各部门中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从严要求,并结合部门实际,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行风和“评、查、树”等活动,改进和完善评议方式方法和考评标准,推动部门和行业转变行风,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行为,解决部门利益至上,“中梗阻”和“四乱”问题。集中时间,重拳整治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从严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助商、护商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破坏软环境举报制度,由经济110牵头,对有关部门和个人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第3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第3页)。FXX
第二篇: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县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谢主任、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省政府研究室谢主任一行莅临××指导工作,并就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进行调研,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们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和×。在××市目标综合考评中,连续10年荣获一等奖。今年1-8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区划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找出路,以创新求突破,推进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建立了一整套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层级。同时,县一级也是最基层的领导机关,在县域范围内,县委、县政府既是制定重大决策的司令部,更是实施决策的指挥部,具有一定探索、创新的尝试空间。近年来,我们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县情,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活力不足、动力不够,而制约其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够活、不够顺,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存利去弊,清除障碍,激发县域活力,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我县积极稳妥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告别“审批经济”,除涉及公共安全、环境和精神污染外,其他一律改为登记备案制。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县投资服务中心”。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在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村级资金实行村帐乡代理改革,努力做到预算内外收入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二是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扩大民主、加强监督、推进交流、完善考核”的方针,在坚持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基础上,推行了以干部任前公示制、竞争上岗制、公开选拔制、公开推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彻底改、改彻底、保稳定、保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有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到位。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我们紧紧围绕人的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需求,大力兴办教育产业、卫生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切实把社会事业作为产业来办、项目来抓、实体来运行、企业来管理。按照“一手抓公办教育改革,一手抓民办教育发展”、“一手抓普教巩固提高,一手抓职教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按照“办医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卫生改革。目前,全县共有学校×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其中民办×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全县×家乡镇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现民有民营。同时,政府在引领市场经济过程中,找准职能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主要是当好教练员、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在构筑市场载体上主要是当编剧、导演,不当演员;在推动社会发展上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解放、潜能挖掘、价值实现。在领导方法上,围绕市场引导力、社会参与力、政府推动力三力协调配合,切实增强政府的调节能力和服务功能;在办事规则上,围绕推行依法行政,切实把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区域竞争的实践证明,谋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于准确把握政府的职能定位,快速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体系,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了政府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政府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对各类经济主体,在管理上保持“远距离”不“越位”,在服务上保持“零
距离”要“到位”,在角色上保持“适当距离”不“缺位”,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真正交给市场,把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交给企业,把社会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的事情交给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理,做到既减轻政府工作负担,又充分调动企业和老百姓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微观经济的搞活。成立了“县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全县民营经济的政策规章
和激励政策,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及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努力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实行“立即就办”制。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显著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要求各部门要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推行“无借口工作法”。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同时,我们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与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切实治理不作为、狠抓乱作为、整顿慢作为,确保“无借口工作法”得到有效落实。实施项目帮办制。组建县项目帮办中心,设立驻厂员、帮办员,建立接待洽谈、签约选地、项目审批、证照办理、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快捷、高效“一条龙”链式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群众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坚持和谐拆迁、和谐安置,2003年以来城区共完成拆迁×万平方米,仅今年以来完成拆迁×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因拆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先建后拆,先后建成政府安置小区×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均价不到800元/平方米,不到市场价的3/5。在××市率先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100、98和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在苏北处于领先位次。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化解老问题,千方百计避免新矛盾,赴省进京上访已连续3年保持“零登记”,到市以上信访量在××市最低。在全县万人警力比仅为×处于全省最低的情况下,去年我县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群众治安满意率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规范服务和高效运行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我们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干部在一线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分工不交叉,加大每位领导工作压力;坚持决策在一线落实,建立“交办、催办、督办和查办”工作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促进各级干部沉到基层,领着干、带着干、亲自干;坚持创新在一线推进,建立健全了县乡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施镇、村两级干部述绩质询、评议对话制度;坚持成效在一线体现,切实树立“一线成绩论干部、一线实效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实行工作会办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工作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工作定期会办,具体工作现场会办,重点工作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使工作会办制成为落实工作的有效形式。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工作交办单×份,以文件形式交办工作×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期。三是组建非常设机构。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框架、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抽调县直单位、乡镇机关人员充实到工作一线,组建投资服务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等“六大中心”;成立社会稳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城区开发建设、城区拆迁安置、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督查等七大指挥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办实事。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监督、拓宽民众与政府间沟通渠道、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投资×多万元建成了县乡两级电子政务网。调整完善目前已经运行的花乡××网站。加快启动自动化办公系统,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形成以县政府中心机房为枢纽、以高质量的光纤网络为支撑的覆盖全县的电子政务专网。五是整合县级政府会议。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县级政府会议,实行县级政府会议合并召开制度,凡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召开,非紧急、常规性会议,原则上安排在星期五召开,切实减轻了基层压力,减少了乡镇、部门负责同志往返开会的时间,同时,要求县政府领导多下基层了解情况,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尽量少开全县型的集中会议,多开现场会办会,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全县整体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着力增强公共决策透明度
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求真务实,创新举措,深入开展。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抓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工作,做到“该除尽除”、“应减必减”。今年上半年,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个文件,核减×个单位行政审批权×余项,改为备案制×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份。建立以县投资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方便快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模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切实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围绕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征用、城区开发、社会保障、财务支出、国有资产管理等重大决策,全面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重大决策的透明度。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发布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三是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和实行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示制度、重大事项表(票)决制、制度执行公开问责评议等10多项规定,促进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用监督,实行“阳光村务”,完善“两个议事会”制度,拓展延伸政务公开监督触角,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四是不断强化政务公开考核。通过领导交办、督办、查办等各种形式,加大对部门和乡镇政务公开指导和督促力度,同时把政务公开列为行政效能监察重点内容,严格考核,有力保证了政务公开的高效落实。
五、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活动已成为政府工作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县在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建立民主决策、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会办制度,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要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均要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定期召开政情通报会,每年分两次向人大和政协报告县域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和行政执法部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二是落实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合理确定工作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上级部门在收到下级单位请示后,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超过时限没有办理的视为同意,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工作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方位构筑政府履职监督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责不下移、失职必究”的要求,对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为增强依法行政、责任行政的现代行政理念,促进各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我县制定出台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县政府法制办每半月与县法院行政庭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的出庭应诉情况,并对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的行政部门负责人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批评。今年上半年,全县行政首长开庭审理的行政案件有15件,出庭应诉的有12件,出庭率达80,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从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服务经济发展观念不够坚定;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仍然少数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还会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近期,我们还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步伐。深入调研学习省内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办法、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改革。理顺中心机构设置,依据行政服务中心实际承担的主要职责任务,结合我县投资服务中心建设,设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和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管理、考核、督促进驻单位和工作人员开展行政服务。调整审批职能配置,整合县直各部门内部股室职能,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统一设立“行政服务处”,并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全权代表后方单位行使行政审批权限。认真审核进中心行政许可事项,对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单位的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审核确认,按照在淮海经济区和省内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原则,明确进入中心项目。完善审批服务制度,借鉴其他县(区)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县“一枚公章”生效制和收费“一卡清”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内部运行、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根据省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我县拟对全县×个乡镇和×个社区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设置乡镇机构,严格控制行政编制,从紧把握乡镇领导干部职数,确保乡镇党政机构编制设置符合上级要求。合理设置乡镇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科学设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确保圆满完成乡镇事业单位编制设置任务。打破乡镇界限,实行分岗设卷,严格竞岗人员考试考核,并根据竞岗得分按岗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上岗人员。对照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乡镇实际,认真细致做好乡镇行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按照改革前后事业单位人员不同情况,不断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改革后乡镇机关上岗人员,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行管理;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严格考核奖惩。
三是认真开展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在县直各部门中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从严要求,并结合部门实际,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行风和“评、查、树”等活动,改进和完善评议方式方法和考评标准,推动部门和行业转变行风,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行为,解决部门利益至上,“中梗阻”和“四乱”问题。集中时间,重拳整治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从严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助商、护商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破坏软环境举报制度,由经济110牵头,对有关部门和个人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第三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古县镇党委书记柳扣兔
随着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我镇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了领导职数的精减和一般职工的竞争上岗。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8名减少为9名,书记、镇长两人变为“书记、镇长一肩挑”,3名副书记减为2名,5名副镇长减为4名(其中一名由副书记兼任)不再设副局级理论报告员、副局级计生助理员,专兼职党委委员。一般职工重新竞岗定岗。乡镇内部机构设臵由原来的“七站八所”改为一办两中心,即党政人大综合办公室(行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计生服务中心(事业)。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仅是领导职数的减少,职工岗位的重新设臵和由安排岗位变为竞争上岗,更重要的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解决乡镇存在的诸多不相适应问题,如何转变乡镇职能,如何继续推进乡镇改革。
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四个不适应
(一)机构设臵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原来“七站八所”的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通过2002年和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改变了机构臃肿,冗员众多,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但一定要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二)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最想的是增加收入,最怕的是负担反弹,最盼的是能掌握科技技能,最烦的是行政命令;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最想摒弃的是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最企求的是能有大项目、大投入,最担心的是发展环境不能得到优化;最迫切的是有效的指导、引导、示范、服务,最担忧的是不能改变旧的工作模式。
(三)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懂政策、懂法规、懂经济、懂服务团结协作、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面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四)乡镇财力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我镇税费改革前镇政府“五统”达73.26万元,除专项支出外镇政府可支配资金60余万元,村提留款91.54万元。尽管改革后财政每年下拔一定的转移支付,但各村可用资金管理费仍不足。而乡镇政府机关就尤为突出,虽然财政每月下拔5000元办公经费,年终能够给一部分,但还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做好五大工作,切实转变乡镇职能
(一)界定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发挥好营造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到“抓项目、抓产业、抓服务”上来,把主要职责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上来。根据“职责一致”原则,让镇政府在“越位”的地方“归位”,在“错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扮演好其应该扮演的角色。要真正规范乡镇政府行为,需要上级政府依照乡镇一级承担的职能给予考核指导,不能延用旧的模式,上级部门也不应该偏离乡镇政府职能,为了为本部门服务而开展检查、竞赛甚至赞助、慰问等活动。
(二)转变观念,打造服务型政府。乡镇工作思路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由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更多地通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资上项,更多地通过培育产业大户,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组织、经纪人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积极探索各种服务方式,集中力量解决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实现乡镇经济工作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由催种催收向产业化经营服务转变,由通过检查命令推动植树、农建等向以奖代助,示范引导转变。
(三)紧贴发展,促进增收。“发展是硬道理”,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财政增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要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种养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劳务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间销售协会、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家庭搞种养,龙头企业搞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村经济人队伍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农业基本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以工业企业为主的骨干财源,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县财政转移支付能力,这样才能由以农养工,以农养政的时代真正转变为以工哺农,以转移支付养政的新时期,促进农业现代化,保证镇村两级正常运转。
(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提高乡镇干部把握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和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统揽全局,周密安排,审视度势,妥善处理。要密切注意社会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化解各种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认真研究,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农村产生矛盾的根源,做好应对和解决困难、风险以及矛盾的各项准备,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善于因势利导、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干部技能培训。除自学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短、专、快的专题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员少就培训什么人员”。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当好“十员”,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做到“四力”(练内力、强定力、加压力、增动力),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坚持两大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要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成功,在乡镇机构设臵、领导班子配备等改革的基础上,还必须关注机构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按照本地发
展需要,明确细化岗位职责,依照产业发展需要,组建工作队伍,推行两项改革”。
(一)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构建以服务为主的运作机制。在新的乡镇机构设臵基础上,大胆改革“个个领导都包片,每个干部都包村”的做法,把乡镇工作大体合并成为两大块,即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对党政事务工作,把党政综合办公室,建设成精干高效的综合性工作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细化内部职责,保证日常事务的落实办理和新旧工作模式的有效对接。细化为两块,一是内部事务工作,包括日常事务和信访接待,二是组建新农村建设指导服务队。产业服务方面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产业和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产业服务队或办公室,实行专业化分工。把我镇事业机构设臵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并按其职责组建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对农村会计监督指导工作。组建两个服务队,一是农业产业化服务队,围绕我镇酥梨等主导产业提供服务,二是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队,专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引进建设、重点项目手续代办、协办工作。计生服务中心要逐步建立、完善更科学的管理办法,不能只是做表、簿、卡、册而疏于服务,要用优质的服务,优惠政策的鼓励,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计生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创造优良的人口环境。变过去的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二)改革干部管理考核方式,实行权责统一、效能管理,推行“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在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整合人力资源,继续改革干部的管理考核方式。根据各自职责,制定新的干部管理机制,严格考核,实行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权责一致,效能管理。要数量考核和质量效益并重。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评优树模直接挂钩,实行重奖重罚。对当年考核优秀、称职比率不达70%的给予警告,连续二年考核不达70%者给予辞退,对综合办、服务中心、内设办(队)负责人,每年进行述职测评,对测评优秀、称职比率不达70%者,当年即进行重新报名竞争上岗,再由党委、政府聘任或任命,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
第四篇: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不仅使原来高度集中僵化的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明显的甚至带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至关重要。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重大变革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干预企业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观。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虽然多数得到了落实,但普遍到位不足,众多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在或明或暗地侵犯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翻牌公司继续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而通过项目审批,能源、运输和重要物资的分配,以及人事任命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将政府部门的意志强加给企业的现象仍没有清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企业,企业管社会”的局面改变不大,企业的社会负担仍然较重。
其次,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不规范。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职能不规范,不该管的事仍在管,该管的没有管好,政府效率仍较低;政府的权力不规范,如前所说仍在干预企业的自主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社会就业、企业破产等。不必要的责任义务过多,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效率。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还不尽人意。行政机构臃肿膨胀是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疾患,并引发了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经费高涨、行政职能交叉、行政指令紊乱等现象,还造成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行政干预过多等结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新体制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行政机构臃肿和膨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严重阻碍。
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中国要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而南京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背景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建设依法治理、务实勤政、运转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取得了积极成效。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大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本着突出重点、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突出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明确政府各部门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及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要求,整合职能相近部门,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本次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26个,实际减少9个局级机构,增设了市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2个减少到38个,同时还积极推进区县政府机构、镇街机构改革。
二是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机构改革后重新确定的职能,调整确认权力事项,对市政府部门的2899项行政权力、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1.4万项行政权力,逐项进行了主体、事项、流程的确认及转移行使,重新编制外部流程、内部流程,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经过清理,市级权力事项减少为2113 项,减少27%。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及时清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机构改革后,南京市根据国家、省要求,在市区两级开展文件清理。纳入市级清理的规章97件、规范性文件407件。经清理废止111件,占文件总数的22%;修改95件,占保留文件总数的24%,清理结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向社会正式公布。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在民生重点领域推行各项积极有效的政策,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如,继续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市民创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核准、投资者出资方式和经营场所限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保总量增长1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国家和省政策的对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按计划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租赁房和人才公寓。
五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通过网络、媒体公开。2010年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61场,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69241条,市政府部门发布信息11803条,区县政府发布信息4966条。年终政府工作接受服务对象的大检阅和监督,市政府质监、药监、住建委等10个重点部门工作向服务对象述职,人民群众走进电视台直播现场,与重点工作部门面对面交流。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还与媒体联动开辟多个节目、专栏,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六是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2010年8月,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后,南京市研究制订《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计划以2014年承办第二届青奥会为时间节点,用四年时间,把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注重依法行政考核,每年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对市级机关和区县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修改,不断创新考核方式,调整考核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立法服务发展的导向,坚持突出实现民意充分博弈,探索实施开放式、多元化的政府立法机制。在文件管理方面,以健全完善文件管理制度体系为重点,起草了《南京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了文件审查备案工作规范,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化创优活动,突出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探索制定《南京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和《南京市行政执法协管人员管理办法》,推进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体系。在行政复议创新方面,南京市正积极启动集中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筹建工作。
三、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南京市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对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产生矛盾。南京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管理轻服务、政务公开缺乏力度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比较突出,也说明科学划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在实践中显得犹为重要。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与社会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无法脱离某些原本应由社会自主管理的领域,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四是旧的管理模式未摆脱。由于传统行政体制的惯性运作,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领域不能进行科学明确的规范,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领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职能转变的效果。
五是政府部门权力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履行需要制度体系、财力资源、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等权力结构合理配置的支撑。当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因此以优化权力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确立财政分权和公共产品分层供给的制度框架十分必要。
面对这些问题,南京从其实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多年来,南京市以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南京市法治政府四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固化已有机构改革的成果,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
第五篇: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些问题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其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审批权和审批行为,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使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在维护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第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有力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从而实现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从而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