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6:0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是在2008年元旦刚过就召开的第一次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历时三天,分别在XX市、XX县召开,目的就是要使同志们不仅要在理性认识上有所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现场参观在感性认识上有所启悟,从而坚定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信心

和决心。在XX的大会上,X专员代表地委、行署作了重要讲话。X专员的讲话,紧密联系我区实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对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更为难得的是,省农业厅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胡处长亲临会议进行指导,并就如何抓好生态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石阡县委、政府介绍了经验;行署还与各县政府、地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2008年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标任务。同志们到了石阡后,昨天用了一天时间,马不停蹄地现场参观了XX县甘溪乡、龙井乡、中坝镇、五德镇和汤山镇的茶园和苗圃基地建设。刚才,大家又听取了石阡县龙井乡、甘溪乡,印江县缠溪镇,松桃县正大乡的经验介绍。通过参观和经验介绍,我们感到石阡县、印江县和松桃县在发展生态茶产业方面氛围浓、进展快、效果好。特别是石阡县委、政府思想解放,敢闯、敢试、敢干,早在2004年,全省、全区均未提出发展茶产业的情况下,县委、政府就敢于和善于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实施退耕还茶和林下种茶,率先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谁能在开拓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赢得主动,实现预期目标。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从险路中找出坦路,从老路中走出新路,从窄路中拓出宽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希望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创新、去求索,以我们永远燃烧的激情和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抓好我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确保到“十三五”期末,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使我区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

同志们,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起步年、基础年。因此,要发展生态茶产业,抓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特殊。一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全党工作的重要要求。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生态茶产业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只要加强管理,其经济寿命都在几十年以上。种植茶树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在三年以后才开始见效。但种植一次却要管几十年,甚至管人生的一辈子,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之事,能够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茶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饮料,其保健作用得到了更多科学家的证实,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各种保健饮品层出不穷,有的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茶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根据我区现有茶叶生产水平,茶叶在盛产期,每亩茶园至少可产干茶300斤,产值达6000元以上,农民仅卖茶青就可以收入3000至4000多元。此外,茶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动务工收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热潮。二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为我们今后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实施“强农稳区

”战略,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步伐较慢,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生态茶产业是以商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

变,有利于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从而形成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现代农业形态。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生态茶产业作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又符合铜仁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粮为纲”传统思想的影响,全区农业生产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业发展滞后,以致特色农产品规模小、品种杂、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综合效益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我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我国亚热带阔叶红壤、黄壤重要的分布区,其土壤和气候都适宜于种茶。加之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自古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发展生态茶产业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有茶园面积13.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9家,逐步建立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体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茶叶专业队伍,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茶叶生产经营经验,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全区有宜茶面积120多万亩,现有茶园仅占宜茶面积的8.3%,为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的加深,茶叶市场进一步壮大,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地委、行署立足区情,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扬长之举,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事茶为民的思想,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利用冬闲时期开垦茶园,为初春时节茶苗移栽打牢基础。四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党执政的新理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战略选择。大家知道,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而茶树则是多年生常绿木本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构建和谐铜仁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宜茶荒山荒坡、低产林地、次生林地和坡耕地建成标准化茶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总之,发展生态茶产业既是强农之举,更是利民之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务求首战必胜,努力实现今年全区建设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2500亩,高标准无性系无公害茶园10万亩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实现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0%,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占茶园总面积的30%。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X专员的讲话精神,强力推进我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讲六点具体意见。

第一,抓紧编制规划。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各地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围绕地区规划的三个产业带,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本地的茶产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拖,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特别是对投入影响大。地区已作出安排,从今年起,要整合部分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茶区,用于发展生态茶产业。年初正是各部门上报项目的关键阶段,如果各县不尽快把规划编制出来,与有关部门对接,一旦项目上报获得审批,要想调整难度就很大,甚至几乎不可能,到时就难以保障对茶区的投入。因此,各地要千方百计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已完成规划初编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还没有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最迟在今年元月15日以前必须完成。

在规划编制时,一定要注意规划的质量。一个好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有系统性又有可操作性,既要充分考虑基地规模、品种选择,又要充分考虑加工布局、市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行政干部和几个“土专家”是难以完成的。对此,各县、市、特区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请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帮助编制规划,要根据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青市场、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着力搞好25度以下宜茶非耕地茶园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培育万亩茶园乡镇和千亩茶园村,保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同时,要注意与其它规划相衔接。要把生态茶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大农业来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与林业发展、土地利用、旅游开发、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远期规划要与年度计划相衔接,把规划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中,明确进度,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各地要尽早将今年新建10万亩茶园计划任务,逐一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并造册登记,确保面积真实可靠,没有水分。

第二,抓好苗圃建设。苗圃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好苗圃,才能保证品种纯度,稳定茶苗价格,保证茶苗供应,为大规模茶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政府补贴、市场运作、订单育苗”的方式,走自繁自育自用的路子,着力解决新垦茶园的茶苗供应问题。从今年至2010年,全区每年要建苗圃2500亩以上,确保每年提供茶苗4亿株以上,满足10万亩以上新垦茶园用苗需求。要科学选址,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养穗母本园,为茶苗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穗条。尤其要千方百计地完成今年2500亩无性系茶苗繁育任务,不允许打丝毫折扣。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全区只完成育苗1520亩,其中石阡县600亩、松桃县500亩、印江县200亩、沿河县50亩、德江县50亩、江口县120亩,思南、玉屏、铜仁正在进行保温育苗。除江口、松桃外,其他县、市都没有完成任务。大家知道,我们原定今年建茶园5万亩,因而按2500亩下达了茶苗繁育任务,但后来省委领导要求我们自加压力,增大任务,要求完成10万亩茶园建设。如果2500亩育苗任务没有完成,那么茶苗的缺口将更大,完成建园任务的难度也会越大。各县、市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进度,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育,为完成今年茶园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各县、市一定要按照德江现场会“把握标准、选好品种、稳定价格”的要求,认真抓好育苗工作,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在建设标准上,要严格按照苗圃建设的技术规范要求,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提高苗圃质量和效益;在育苗方式上,要始终坚持“市场运作,订单育苗、合同管理”的原则,在育苗前,各县(市)政府要和育苗主体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茶苗的生产和供应;在育苗主体上,要坚持大户育苗、专业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区外有资金、懂技术的客商来我区投资苗圃建设,积极鼓励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茶叶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育苗;在茶苗价格上,要按照低于市场、略有赢利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内的茶苗供应价格,原则上区内每株苗不得超过0.1元;在品种选择上,现阶段主推“福鼎大白茶”,搭配引进“黔湄系列”、“龙井长叶”、“龙井43”等国家级良种,地区农业局要加强对各地引进品种的监管和把关,确保品种纯度和质量;在育苗补助上,对集中育苗10亩以上、每亩出苗12万株以上的苗圃,地、县各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扦插结束、验收合格后补助50%,茶苗出圃兑现订购合同后补助50%。在抓好苗圃建设的同时,各县、市要提前做好苗木需求预测,一旦有缺口,要及早到区外定购茶苗,确保今年茶园建设的用苗需求。

第三,抓好茶园建设。茶园建设是生态茶产业走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之路的前提条件。没有规模茶园,就没有茶产业的规模化。今年,我区要新建茶园10万亩,任务繁重而艰巨,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心理,必须集中精力,抓住季节,打好移栽攻坚战。根据茶树的生长规律,每年有春秋两次栽植期,即每年的二、三月和九、十月。各地一定要抓住季节,适时移栽。特别是二、三月这个阶段,是茶树栽植的最佳时节,务必要抓紧抓好,确保在这个阶段完成任务数的90%以上。从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看,各地都在圈地整土、落实面积,希望同志们抓紧抓紧再抓紧,尽早完成基础性工作,一旦进入定植期,就要全力以赴抓紧移栽。

为了确保完成今年茶园建设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示范、农户为主、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从国家、集体建茶园向农民、企业自主建茶园方向发展,以农民为主体,鼓励能人、大户、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职工租赁土地发展规模茶园。坚持按无公害茶的要求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茶园,要一律采用省部级以上的优良品种,一律按最先进的茶园规范要求建园,使新建茶园符合下列标准:即园地要选择PH值在6.5以下的酸性土壤,坡度在25度以下为宜,开垦深度初耕在50公分以上、复耕在30公分以上,亩施底肥农家肥1000公斤或沤制土肥、作物桔杆1500公斤,或油枯150公斤、磷肥100公斤,每亩定植无性系良种茶苗4500株左右。农业部门要把好品种质量关和栽培技术关,对质量不好的品种要坚决不用,开挖深度不够的茶园要坚决返工。坚持建管并重,防止和纠正重栽轻管的不良现象,解决好管护投入不足的问题。茶叶是一年移栽、两年起步、三年见效的经济作物,为确保栽得下、稳得住、能发展、有长效,要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路子,引导和鼓励茶农在新垦茶园套种辣椒、花生等矮杆作物,有效解决茶农短期收入和幼龄茶园的管护经费,克服茶园见效前的收入“缺氧期”。坚持统筹安排,注意解决好劳动力投入问题。茶园建设作业包括整土、移栽、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防治、茶树修剪和采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而且劳动强度大。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十分紧张,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县、乡党委、政府要认真谋划,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组织农村现有劳动力、动员外出务工人员投身茶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农机开垦,进一步加大落实购机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置茶机具,提高劳动效率。要积极组织区内现有的机耕队,并大力引进区外的联合机耕队,广泛开展机耕作业,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确保茶园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抓好技术示范推广。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是增强茶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没有技术规范,没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就无法保障茶叶生产的质量,也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抓好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尽快制定以茶叶生产为重点的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要领。地区农业局要结合全区土壤、气候条件,参照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茶叶)、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标准等质量标准体系,依托中国茶科所、贵州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尽快制定我区茶叶质量标准和生产、管理、加工相关技术规程,建立健全从生产源头到加工成品和包装销售的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

要抓紧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区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与未来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培训一批茶产业从业人员。要加强与茶叶科研机构合作,聘请茶叶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要有计划地组织茶业技术人员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培训、深造;要在茶园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茶农培训,使茶农逐步掌握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结合“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茶叶种植、加工的科技示范能手,提高茶叶技术推广力度。

要加大茶叶生产的科技推广力度。要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对茶叶质量的新要求、新变化,结合我区实际,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有选择地激励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和种茶大户,依托科研院校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加快知识与资本有机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积极探索企业、种茶大户与科技示范场、科技致富带头人、科研院校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并在全区及时组织示范推广,为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发挥部门示范作用,农口部门要带头到农村抓示范试点工作,每个部门都要兴办50亩的示范基地,为全区茶叶科技的应用、推广提供支持。还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在茶园生态环境、土壤和施肥管理、病虫害治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产品销售等诸多因素上,逐步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接轨,鼓励和支持生产单位积极搞好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认证申报工作,全面提高我区茶叶产品的综合效益。

第五,抓好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各地在抓好茶园建设的同时,要把培育和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动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区虽然有49家茶叶加工企业,但大多数都是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成本高、资源损耗大的微小企业,形不成规模效应。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以贵州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为重点,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采取联合、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来扩大规模,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实力和辐射能力,从而担当起带动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我区梵净山、乌江的知名度、优越的自然环境、“兴工富区”的浓厚氛围,依托大龙、大兴工业园区,积极引进、扶持经济实力强、经营理念先进、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进行优质茶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要积极发展茶产业中介组织,鼓励乡、村成立茶叶合作组织,鼓励茶叶企业、科研单位和茶农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股,组建“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经济合作组织。要大力培育发展茶叶市场,建立和完善以茶叶批发市场为主,专卖店、专卖柜等为辅的营销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努力扩大我区茶叶的市场占有份额。要尽快在铜仁市建设一个规模大、功能全、设施配套、辐射能力强的武陵山区茶叶批发中心市场,实现与全省、全国茶叶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其成为黔、湘、渝、川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在印江、石阡、松桃、沿河、德江各建设一个茶叶产地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主要产茶区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促进茶青向加工能力强的企业集中。要坚持“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商进市交易,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扩大茶叶出口,抢占国际茶叶大市场。

要加强品牌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茶叶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品牌的竞争。因此,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以特色创优势,凭优势创品牌,用品牌闯市场的理念,突破以前以行政区域抓茶业的思维方式,打破各自为战僵局,集全区之智走品牌制胜之路,实现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的有效转变。今年,全区要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品牌资源,打造铜茶新形象。要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两山一江”,着手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等基础性工作,集中力量,合力打造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茶叶品牌。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梵净翠芽”、“梵净翠峰”、“泉都碧龙茶”、“武陵春富硒茶”等茶叶品牌为基础,不断研制茶叶新品种和新产品,根据不同的消费区域、消费群体、消费层次,积极开发高中低档劳保用茶、旅游用茶、礼品用茶、外销用茶等,形成铜茶系列产品,树立铜茶新形象。二是强化市场营销,扩大铜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常言道,“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养在深闺人未识”,任何一个产品要形成品牌,当然质量固然很重要,但是也离不开强大的宣传攻势,也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可能形成品牌。因此,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统一策划、制定铜茶品牌的宣传打造方案。要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全省或全国大型茶叶博览会,这既可以跟踪同行动态,通过与著名品牌茶叶同台亮相,扩大知名度,又可以寻找差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品质,创建自己的省优、部优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要弘扬茶文化,借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研讨会、展销会、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以及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我区深厚的茶文化、优良的茶叶品质和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巨大优势;通过广办茶庄、茶店、茶馆,集“喝茶、演茶、看茶、品茶、展茶、销茶”于一体,把铜茶的特殊保健作用及茶道文化宣传到饮茶人群,用铜茶的神秘文化和保健功能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要改善和加强对茶叶生产、销售的市场管理,重点是管好品牌和茶叶质量,坚决杜绝名不符实、以次充好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发生,使四方来客都能在铜仁买到价位适宜、品质优良的好茶叶,不断提高铜茶的质量和价位信誉度,努力营造茶叶销售的良好环境。地区茶办和各县、市要抓紧拟定对外宣传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作好今年举办首届梵净山茶文化节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六,抓好组织保障。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合力推进,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茶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经济、培植产业,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安排,切实做到精力到位、组织有力、指挥靠前、重心前移,及时解决茶叶产业化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分管领导要恪尽职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切实做到既挂帅又出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共同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地委将明确一位地级领导专门负责联系发展10万亩以上的县;对发展1万亩以上的乡镇,各县要明确一位县级领导专门负责;对发展1000亩以上的村,乡镇要明确一位领导专抓落实。要加强政策引导,茶园基地建设、加工环节建设、品牌建设、市场建设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忽视任何一个环节,茶产业进程都将受到影响,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设立基金用于奖励在这些环节中作出显著成效的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大户和科技工作者,是提高产业化建设成效的强大动力。地委、行署已出台了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各地也要尽快制定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对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引导作用,推动生态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主动对接生态茶产业发展,既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又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属于职责范围的事要主动抓好,需要配合的要全力支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共同研究解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共同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他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靠力量,使他们成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带头人。要激发一切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把全区上下统一到地委、行署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推进生态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加大投入力度。产业要发展,投入是保障。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拉动社会资金向茶产业聚积。地委、行署已决定,建立全区生态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去年地级财政已安排260万元,用于补贴苗圃建设和新品种引试。从2008年起,地区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奖励生态茶产业发展。各县也要加大投入,每年必须预算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投入生态茶产业的发展。要整合部分涉农资金投向茶产业,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从2008年起,地、县用于种养业的财政扶贫资金,要确保60%投入茶产业;地区农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各按1000万元,扶贫办和国土局各按2000万元向茶区安排相应项目资金;科技局、乡企局、民宗局等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投资方向,结合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要动员种茶大户和社会有识之士,采取自筹为主、国家贷款和政府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通过合股经营等办法,共同投资生态茶产业。

要加强宣传发动。推进生态茶产业发展,干部是关键,群众是主体。必须加强宣传,大造声势,真正发挥广大干部的推动作用和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使四大班子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使各部门真正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主动围绕大局调整工作重心;使乡村干部切实改进工作方式,主动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实施。要通过宣传发动,向群众讲清政策,算明对比帐,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真正发挥群众在发展生态茶产业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由“政府要群众种茶”向“群众要自己种茶”的转变,形成全区上下喜茶、爱茶、品茶,关心和参与茶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要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生态茶产业建设。

要加强督促检查。对生态茶产业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督促检查,突出阶段性工作督查和面对面指导。地区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县开展督查工作,切实加强重点环节和100个乡镇的督查,督促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质量,准确了解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要严格考核机制,以建设进度为考核主要内容,对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有功必奖、有责必问、奖罚分明,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今年生态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地委、行署在深入分析我区茶产业资源情况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关于今年的工作,长春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我区是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茶叶资源消耗少,增收作用明显,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茶产业的建设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务工收入,二是家庭种养业收入。2006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元。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种养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特别是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还是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主的种养业。因此,指导帮助农村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特点、具有比较优势、又能规模经营的种养业,对于增加他们的收入十分重要。茶叶是多年生农作物,一次栽种,长期受益。2006年,全区茶园面积有13.78万亩,其中有投产茶园近5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亩产值1160元,效益是水稻的1.5倍、玉米的2倍。这还是低层次管理水平基础上的效益比较。我区相邻的湄潭县、风冈县的茶叶专业村,管理较好的茶园亩产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好的达到9000元左右。在浙江杭州,好的茶园亩产值突破20000元,效益十分明显。从目前来看,在我区农业中,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改善我区农业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有两个核心因素,一个是规模化生产,一个是产业化经营。生态茶产业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茶产业还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包装、运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叶加工的产业链长,除必须粗加工外,还可精加工、深加工,开发茶粉、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及医疗、化工等延伸产品。因此发展生态茶产业,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我区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受到破坏后很难修复,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我们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我区农村以柴草为主要燃料,加之各项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趋势。国家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重建工程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绩,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稳得住、不反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在120多万亩宜茶耕地上普遍种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可以这么说,发展茶产业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区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非耕地开发的最佳选择,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区具有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和条件

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资源禀赋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区是世界茶树的主要源产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历史悠久,资源优势突出。从地理条件看,全区地貌

第三篇: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xx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地委、行署在深入分析我区茶产业资源情况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关于今年的工作,长春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我区是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茶叶资源消耗少,增收作用明显,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茶产业的建设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务工收入,二是家庭种养业收入。XX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元。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种养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特别是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还是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主的种养业。因此,指导帮助农村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特点、具有比较优势、又能规模经营的种养业,对于增加他们的收入十分重要。茶叶是多年生农作物,一次栽种,长期受益。XX年,全区茶园面积有13.78万亩,其中有投产茶园近5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亩产值1160元,效益是水稻的1.5倍、玉米的2倍。这还是低层次管理水平基础上的效益比较。我区相邻的湄潭县、风冈县的茶叶专业村,管理较好的茶园亩产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好的达到9000元左右。在浙江杭州,好的茶园亩产值突破XX0元,效益十分明显。从目(来自gw9080.com)前来看,在我区农业中,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改善我区农业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有两个核心因素,一个是规模化生产,一个是产业化经营。生态茶产业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

业发展。此外,茶产业还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包装、运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叶加工的产业链长,除必须粗加工外,还可精加工、深加工,开发茶粉、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及医疗、化工等延伸产品。因此发展生态茶产业,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我区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受到破坏后很难修复,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我们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我区农村以柴草为主要燃料,加之各项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趋势。国家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重建工程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绩,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稳得住、不反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在120多万亩宜茶耕地上普遍种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可以这么说,发展茶产业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区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非耕地开发的最佳选择,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区具有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和条件

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资源禀赋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区是世界茶树的主要源产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历史悠久,资源优势突出。从地理条件看,全区地貌多为低山丘陵,有宜茶土地120多万亩,适宜茶叶规模种植;从气候条件看,全区年均气温13.6一17.5度,相对湿度78%一85%,年降雨量1100一1400毫米,日照时数1067一1497小时,为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有利于生产优质茶叶;从土壤条件看,全区以红壤、黄壤、黄沙壤为主,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适宜于茶树生长;此外,我区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没有污染,好山好水,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茶科所、贵州省茶科所茶叶专家的指导下,我区创建了“梵净翠峰”、“泉都碧龙”等一批名茶品牌,多次在全国性的名茶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外商正是看中了铜仁茶叶的优良品质和优越环境,纷纷到我区投资茶园、收购茶叶,贴牌转卖。

现在,我们正面临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良好机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茶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及广东等东部地区,随着生态、气候的诸多变化,以及现代工业化的挤压,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茶叶的比较效益下降,因此,东部的企业开始把发展茶业的方向转向西部。去年4月,贵州金黔在线网站发表一篇报道,题目叫《外省茶商涌入我省淘金,一年“吃”掉三成半贵州茶》,文中谈到,由于贵州茶的品质不错,近年来,大量外地客商涌入贵州“淘金”。目前在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和铜仁等5个市(州、地)的主产茶区,有58家浙江、江苏等外省茶商承包经营茶园,通过他们销售的贵州茶达7288吨,占我省茶叶年产量的35%。其中,我们地区就迎来了21家来自浙江、山东、湖南、江苏和重庆等地的省外客商,投资5100万元承包3.17万亩茶园经营,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35.7%。这条消息告诉我们,就是“东茶西移”已经成势,我区茶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关系事业成败。当前,我们面临“东茶西移”的天时,具备发展茶产业的优越条件这个地利,有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人和”,只要我们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和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把生态茶产业发展成为产值数十亿元,税收过亿元,惠及上百万群众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正确看待当前发展生态茶产业所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

茶产业是一项初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见效慢的长线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区就进行过大规模开发,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在运作模式上计划色彩太强,茶产业发展经历曲折,群众有顾虑。因此,有些同志担心这项工作难于推进,存在畏难情绪。为了消除疑惑,我在这里,对当前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个说明。

发展茶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xx”时期的后三年,是我区茶产业打基础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茶园建设,尽快扩大总量。茶园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年限长的特点。据保守估算,新建一亩高标准茶园仅建园费就需投入1800元,另外还有三年的管护。我区群众并不富裕,政府不给予必要的扶持,如此大的投资,群众肯定难以承受。因此,这一阶段是我们发展茶产业的最困难时期,也是关键阶段。在资金的筹集上,地委、行署的主导思想是从三个方面争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提出到XX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实现年产值20亿元的目标,而且还把我区作为全省四个重点支持的地区,每年都会安排资金对我们进行支持。此外,茶叶这一块可争取的支持资金渠道不少,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发改、科技等部门都可以争取,关键在于搞好项目包装。二是地、县要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去年地级财政安排260万元用于苗圃基地建设和新品种引进的补贴。从今年起,地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作为生态茶产业建设专项资金。各县(市、特区)也要本着以县为主,地区补贴的原则,制定茶产业资金扶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茶叶生产富民又利生态,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及长远,在这上面多花一点钱是值得的,对此,各县要有正确的认识。三是要紧紧依靠市场,拓宽投入渠道。东部茶业向西部转移不可逆转,正是我们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各县要开动脑筋,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我区投资开发,解决资金、市场、品牌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把这三块工作做好了,资金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投入就有了保障。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对于资金使用,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打捆使用”。要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发挥集聚效应。财政扶贫、土地整理资金、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项目等资金都要重点投向茶产业。二是扶持重点。我们的资金本来就不多,必须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用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三是“样板先行”。按照以企业和农民自愿投入为主,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的办法,重点支持那些愿意发展而且有能力把事情办好的人,使他们成为周围群众的带头人。哪个县、哪个乡镇 有积极性,哪个地方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就给予重点支持。

有的同志提到,群众对发展茶有顾虑,许多是持观望态度,现在推进工作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一下子要完成那么多任务,压力很大,担心任务完成不了。对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过去,我们在发展茶产业上受到挫折,主要处于计划经济年代,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没与市场挂起钩来,三是全国区域发展不明确,东部茶园较多。完全靠行政行为,农民没有受益,发展不可能持续。现在是市场经济,农户就是市场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他们自主决定。农民最现实,

也最善于算投入产出帐。他们心里清楚茶叶生产的收益,他们也担心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对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他们。要坚持让利于民,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加大对茶农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风险,使他们愿意发展茶叶。要加大对茶叶生产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快建立各种茶叶市场,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畅通茶叶生产、销售、服务环节,降低市场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把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服务环境改善好、市场问题解决好,群众自然就会行动起来。

茶叶是三年见效、二十年受益的经济作物。这么好的富民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抓好。既然看准了这个产业,不管前面有再大的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抓下去,坚决把这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过去,我们发展烤烟、发展生态畜牧业、搞“三小”水利建设,哪一样没有困难?但是,我们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基层的干部群众,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最终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农林特产税取消了,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不如抓二产三产来得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我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增收了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绩。我们看问题、谋发展,既要抓财源建设,解决好自我投入能力弱的问题,又要抓农民增收,解决好农村群众消费能力弱的问题。今后,只要是有利于惠民的发展,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先干起来,在干中统一思想,在干中寻求发展。我们不能在犹豫、争论中丧失机遇、贻误事业、耽误发展。

四、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既要有长远发展蓝图,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地委、行署决定,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要分三步推进: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到XX年,是打基础时期。要新增20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年产值9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第二步,再用五年时间,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到“xx”期末,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23亿元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全区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使我区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围绕以上目标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好茶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前提和基础。搞好规划,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生态茶产业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区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处理好茶园空间布局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区要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规划三个生态茶产业带,即以印江、江口、松桃、玉屏、铜仁、万山等县为主的梵净山生态茶叶产业带,以沿河、德江、思南等县为主的乌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带,以石阡县为主的佛顶山名优绿茶产业带。围绕三大产业带,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全区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在规划布局基础上,一要做好茶园面积发展规划。重点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镇)村集中,规划一批万亩乡镇、千亩村,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二要做好茶叶品种规划。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原则,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和茶叶资源,推广优质茶树品种。三要做好茶叶加工基地规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茶叶加工基地,又要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新建茶叶粗加工基地。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广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初制水平,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安排当地劳动力资源,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四要做好茶叶市场建设规划。规划建设茶叶专业市场,打造茶叶贸易中心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供求信息,建立和完善以茶叶批发市场为主,专卖店、专卖柜等为辅的营销网络。

(二)抓好基地建设,着力扩大茶园规模。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

益,就没有市场发言权。抓规模,重点要抓基地建设。要达到“xx”期末全区建成茶园总面积30万亩的目标,今年必须新建2500亩苗圃、10万亩茶园。各县要按照这个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良种茶园的规模基地建设。要抓紧把任务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有种茶任务的乡镇要实行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将任务面积按照规划区域落实到责任人,落实到地块,直至栽足种好为止。茶园建设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必须在建园之初,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土地面积、海拔、坡度、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资料,按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建设基地。在茶园建设上,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在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示范、企业带动、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外商和本地龙头企业、能人,承包、租赁现有茶园和参与新垦茶园建设;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宜茶非耕地向企业和种茶能手集中,发展规模茶园。在茶园的管护上,要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已建茶园效益,带动新茶园建设。同时,要注意做好茶园投产前的土地产出工作,指导农民套种辣椒、花生等农作物,实现以短养长,确保栽得下、稳得住、有效益、能发展。

(三)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是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过去,我区茶叶生产时起时落,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解决好市场问题。生产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加工量有限,带动能力弱,无力化解市场风险,结果是茶贱伤农,导致荒茶、毁茶。振兴和发展茶叶产业,必须认真汲取这个教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东茶西移”的机遇,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新、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来我区发展茶产业,解决基地、加工、投入、技术、市场等问题,提升产业化水平。二是对现有的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进行重点扶持,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支持茶叶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通过预付定金、赊销茶苗、肥料等方式,配套建设茶叶基地,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四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和营销大户等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企业、协会、茶农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走“企业带协会,协会联农户”的发展模式,维护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茶叶品牌的培育。品牌是商品竞争力的核心。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是加快我区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名优茶产品在省内外消费市场很受欢迎,印江的高档茶每斤已经卖到一千元以上,还供不应求。可是,我区茶叶品牌虽然较多,获奖的也不少,真正在国内知名的品牌都没有。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没有品牌,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车间,远离高端市场,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我们一定要创出自己的名牌。实施品牌战略,要注意抓好“三个统一”:即统一宣传和广告策划,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检验。对外主打“梵净山”品牌,唱响品牌蕴涵的生态文化和佛教文化,并与梵净山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树立绿色、安全、环保、健康的品牌理念。要根据这一总体定位,抓好品牌的总体策划,具体包括品牌形象、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策划。同时要高度重视茶叶质量。质量是茶叶品牌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我们发展生态茶产业,宁可开始难度大一点,第一步起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把好质量关,力争发展一块成功一块,发展一亩成功一亩。要参照国际通用的有机茶及国家核准的质量、安全、要加强部门配合,齐心协力推进茶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为加快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服务。农业部门要具体搞好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把农村沼气与生态茶产业配套建设,把茶叶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农办、扶贫办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扶贫项目资金向生态茶产业倾斜;林业部门要把茶园建设纳入植树造林,统一规划安排;财政部门要确保预算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全额及时到位;经贸、商务、招商等部门要做好外

企外资引进工作,引进先进制茶工艺,加快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支持茶叶企业技改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创汇;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做好企业申报、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出口退税、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茶叶市场和加工环节的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茶叶产品,保护消费者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工作;科技部门要支持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对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科技攻关给予倾斜扶持;旅游部门要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建设一批旅游观光茶园,积极开发生态茶园旅游;文化部门要进一步继承民间习俗,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茶文化,通过宣传、提升茶文化,努力提高我区茶业的知名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茶业、参与茶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改、国土、水利、交通、乡企、电力等部门要积极争取本口的项目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金融部门特别是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要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抓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扎实推进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要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生态茶产业,主要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必须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更多的要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的和意义讲清楚,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地委、行署的决策上来。各级干部在宣传发动群众时,要学会与群众商量,帮助他们算大账、算长远账,尊重他们的意愿,体现他们的利益,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保护好农民利益,指导企业与农户加强协作,把农户茶园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对茶叶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并随着市场价格上浮作相应调整。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认识种茶的好处,改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

要抓好技术培训与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技术队伍。要重点解决好茶叶职能部门中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对此,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做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要建立茶叶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进行茶叶生产、加工等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和管理知识培训。农办、扶贫办、农业局、劳动局、乡企局等有培训任务和项目的单位,要重点向茶产业加工技能培训倾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要调整专业设置,在重点产茶区招收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培育一批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充实茶叶技术人才队伍。鼓励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茶叶主产县和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就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项目引进、科技咨询、定期服务及兼职等方式参与茶产业发展;引进茶叶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着重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深加工人才。

同志们,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全区茶产业发展,并寄予厚望。让我们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开创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生产力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

第四篇: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温凝冻灾害等多种困难,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

1月3日-5日,地委、行署在xxx召开了全区生态

茶产业工作会议。会上,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xxx紧密联系我区实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

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月14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会,传达了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2008年生态茶产业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xxx县2007-2008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明确了xxx乡等12个乡镇为重点实施乡镇,全年新建生态茶园2万亩,无性系茶树苗圃300亩,并将建园任务分解到12个乡镇,县政府与任务乡镇签订了责任状。

二、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政策,编制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省、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有关精神,由县领导率相关部门先后5次到重庆、遵义进行了考察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开展了新建茶园土壤取样、送检工作,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党务会

专题研究茶产业工作6次,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意见》、《xxx县2007-2008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按照地委、行署”三步走”发展目标,编制了全县2008-2020年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分为南、北两个产业带:在南部建立富硒茶产业带,包括xxx,xxx,xxx等11个乡镇,面积6万亩;在北部建立生态茶产业带,包括xxx,xxx,xxx等11个乡镇,面积9万亩。实现茶产业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其中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0%,有机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20%。重点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2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80座,推广福鼎大白、黔湄系列、龙井

43、乌牛早等优良品种,培育姚溪地方群落优良品种2个以上,新建茶叶产地批发市场2个,茶青交易市场45个,培育、壮大茶产业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把”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

(1)近期目标。

2008-2012,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万亩,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600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53座。培育地方优良品种2个以上,新建茶叶综合批发市场1个,产地批发市场2个,茶青交易市场26个,打造”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3个知名品牌。

(2)远景目标。

2013-2020,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万亩,全县无性系优质茶园达到1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50%以上,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600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家,中、小各型

茶叶加工厂27座。培育地方优良品种2个以上,茶青交易市场19个。

2、茶园定植、苗圃建设、整地开挖情况

2007-2008年,全县新建生态茶园2万亩。截止4月5日,xxx、xxx8个乡镇共定植茶园6000亩,开挖整地万亩。在xx、xx乡建无性系茶树苗圃150亩。目前,茶园定植已告一段落,各任务乡镇一方面组织群众抓春耕生产,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继续进行茶园土地开挖,为秋后定植做好准备。

3、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1月12日以来,我县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度下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日均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达-7℃,出现了50年未见的低温凝冻灾害性天气,致使我县茶叶生产受害较重。据调查统计,全县茶园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灾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不畏困难,坚定信心,全

力抗灾救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狠抓茶园田间管理,努力把雪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大灾之年农业不减效、农民不减收。一是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受灾茶园,开展查灾核灾。二是及时印发了《农作物低温冻灾防治意见》和《灾后生产自救意见》,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茶树及时修剪、施肥,落实茶园定植面积15030亩。三是开展茶园灾后重建示范。县农业局在xx镇乌江茶场兴办了1000亩的茶园灾后重建示12全文查看

第五篇: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产业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调度会精神,总结回顾xxxx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今秋明春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刚才,县农牧科技局局长冉茂超同志总结回顾了xxxx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具体安排部署了今秋明春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县茶叶协会会长周小刚同志总结回顾了上半年协会工作,具体安排了协会下半年工作;新景乡、塘坝乡、黄土乡、晓景乡、谯家镇、土地坳镇就生态茶产业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县财政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供电局就生态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懿兴茶业、新景茶业、富民农牧专业合作社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相互借鉴。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正确估价,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自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生态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茶园面积快速增加。2008年至xxxx年春全县新建生态茶园13.24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6万亩,幼龄茶园7.64万亩),发展速度居全省41个重点产茶县的第14位,茶园总面积居全市第五位,现有投产茶园5.6万亩。建成塘坝、新景、黄土、谯家万亩茶叶乡镇4个,千亩以上的茶叶村34个,百亩以上的种茶大户86户。有无公害茶园面积6.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6.3%;每年套种花生、蔬菜等适宜作物5万亩以上,达到了以短养长、以种促管、以种促收、以产业促农业的目标。同时,加大了全县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力度,做到基地建设与良种繁育配套发展,每年繁育良种茶苗300亩以上,基本实现了自繁、自育、自给的目标。

(二)产业链条逐步延伸。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资质、有实力、讲信誉的生态茶产业企业落户我县,为生态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加工企业逐步增多。引进茶叶加工企业6家,总投资达4600万元,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的方式,发展茶叶加工企业20家和专业合作社1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地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小型加工厂17个。二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懿兴茶业、新景茶业两家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千吨,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向现代化精细加工。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涉及绿茶、珠茶、红茶、黑茶等多类茶产品。三是市场开拓初见成效。通过参加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贵阳等地举办的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切实加大茶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以“懿兴雀舌”、“画廊雀舌”、“谯家翠芽”、“千年古茶”“武陵春富硒茶”、“武陵功夫红茶”等为代表的茶产品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为市场占有率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导品牌基本形成。按照“党政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组织茶叶企业以“xxxx古硒茶”为主导品牌,先后多次参加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贵阳等地举办的国际茶博会及万人品茗活动,其中“懿兴雀舌”、“画廊雀舌”、“武陵功夫”茶等产品荣获名茶金奖3个、银奖6个,逐步提升我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全县茶叶总产量累计达3600吨,产值1.8亿元,农民收入1.08亿元,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二是收入水平显著提高。xxxx年农民采摘茶青共增收3150万元,茶区10500户,户均增收3000元,积极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2.9万人就业,其中从事茶园生产和管理人员2.78万人,从事茶叶加工人员500多人,从事茶叶市场营销人员700多人。三是生态效益显著提高。我县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受到破坏后很难修复,而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本身又是经济作物,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是我县非耕地开发的最佳选择,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国发2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生态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把生态茶产业作为18个重点支持的产业进行扶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国家、省、市关于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政策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实现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加工企业不断集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把生态茶产业建成富民兴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动生态茶产业再上新台阶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到2015年全县新建高效生态茶园22万亩以上,着力打造茶叶“两区两带”即谯家茶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景茶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以新景为核心的清香型绿茶北部茶产业带、以谯家为核心的栗香型绿茶南部茶产业带。年均茶叶生产能力达到2.86万吨以上,实现综合产值36亿元以上。无公害

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其中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0%,有机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20%。重点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省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初制加工厂17座,小型加工厂70座,培育地方优良品种2个以上,新建茶叶产地综合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20个,培育、壮大茶产业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把“xxxx古硒茶”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快茶园基地建设。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实际,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超前谋划,为顺利完成茶园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加强幼龄茶园管理。各乡镇各部门要务必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今年的幼龄茶园管理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方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加强中耕、除草、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三)着力抓好生产、加工与工艺水平研发。按照茶叶质量和标准的新要求、新变化,结合本地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抓好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为标准化生产和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我县投产茶园面积已达到5.6万多亩,经过三年努力,至少将有10万亩茶园投产,需要有10万吨的加工能力。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支持企业的茶叶加工与工艺水平研发,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切实把我县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四)着力建设市场营销体系。市场营销是茶叶从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茶产业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培育中介组织,培养营销人才,组建营销队伍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地域优势、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全力打造我县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扩大影响力,提升茶叶营销水平。

(五)着力加大品牌整合力度。一是整合品牌资源,打造xxxx茶叶新形象。要围绕“xxxx古硒茶”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合力打造“xxxx古硒茶”品牌。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画廊雀舌”、“千年古茶”、“懿兴雀舌”、“武陵春富硒茶”等茶叶品牌为基础,不断研制茶叶新品种和新产品,根据不同的消费区域、消费群体、消费层次,积极开发高中低档办公用茶、旅游用茶、礼品用茶、外销用茶等,形成沿茶系列产品,树立沿茶新形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xxxx茶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机制,统一策划,并制定xxxx茶叶品牌方案,继续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茶叶博览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研讨会、展销会、旅游节等大型活动。通过与著名品牌茶叶同台亮相,扩大知名度,还可以寻找差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品质,创建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六)着力强化督促检查。各种茶乡镇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要经常深入一线,加强工作督查,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成立县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茶办、督查办、效能办定期深入各种茶乡镇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落实。

四、抢抓季节,扎实工作,确保今秋明春茶园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一)超前谋划,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按照市下达的今秋明 春新建茶园2.5万亩,力争3万亩的目标任务,提前做好图班作业设计工作,留足移栽茶苗的好区域好土地面积,确保顺利完成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二)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茶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提前做好2014新茶区规划,搞好作业设计,制作规划图,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一是科学规划。按照“四个选好”要求,制定茶区发展区域布局规划。选好区域: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无环境污染、适应机械化耕作管理的宜茶区,以茶区为基本建设单元,每个基地单元规划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0亩。选好地块:选择土质疏松、土壤养分丰富、地下水位低、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坡度较缓的好田好土种茶。选好种植主体:选择有实力的茶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亩至100亩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作为茶区建设的主体。选好品种:根据茶树品种的适应性和适宜性的原则,选择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合理调配和布局茶树品种,扩大良种的种植比例。二是建设项目茶区。2014新建茶区规划实行报批制,各种茶乡镇要根据下达的任务,统一布局,集中打造,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在1:10000地形图上制作规划图,实行图班作业规划设计,报市级审批。新建茶区规划设计图和竣工验收图由县农牧科技局协调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制作和勾绘,规划设计图、竣工图每个小班面积不超过300亩。茶区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100亩茶区配套建立一个30立方米的蓄水池进行规划布局,有条件的茶区要建立喷灌或滴灌系统。

(三)密切配合,严格落实责任。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全县茶产业发展。县农牧科技局、县茶办要做好茶苗、肥料等物资供应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县林业局要做好晓景乡2500亩高标准茶园建设;县交通运输局要把通乡、通村公路与茶区产业路配套建设相衔接,重点是客田镇、新景乡的30公里茶区路建设及硬化;县供电局要保障茶叶生产用电;县水务局保障茶叶基地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尤其是要抓好晓景乡下半年1000立方米小水窖的配套建设;县工商、税务、卫监、质监等部门要做好企业申报、QS认证、商标注册、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和加工环节的管理,保护消费者和茶叶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茶文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广大群众积极自愿参与发展生态茶业产业的社会环境;县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保障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购买农机具、加工机械、茶青采摘及主要物资所需的资金;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树立为茶农服务的意识,积极支持生态茶产业发展。

(四)强化责任、督促检查。各种茶乡镇要对今秋明春的茶叶生产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全面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目标绩效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同时要重点突出阶段性工作督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建园进度实行10天一报,每月的8日、18日、28日按时上报县茶办汇总后报县政府。8月30日前完成图班作业设计规划,9月底10月上旬完成茶苗采购任务。无性系茶树苗圃建设在11月底前完成,12月上旬验收;xxxx秋茶园建设整地在10月底前完成,11月上旬检查验收,12月底完成茶苗定植,并组织验收;2014年春季茶苗定植在3月20日前完成,4月上旬检查验收。

同志们,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已明确,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生态茶产业各项工作,推动我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2015年“减贫摘帽”,2020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贯彻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

    在全县蓖麻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召开的全县蓖麻产业工作会议,主要是通过座谈的形式,总结一年来新引进的蓖麻产业生产经营情况,交流生产经验,落实2008年种植面积,刚才,大家对2008年蓖麻生产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讨......

    在贯彻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贯彻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 剑(2009年3月4日)2008年组织工作2008年,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县组工干部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同志,按照年初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县委、......

    乔新江同志在全市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乔新江同志在全市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月20日) 政务通报第4期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茶产业工作会议,主要是分析我市茶产业发展形势,找准茶产业发展方向,安......

    在2010年全市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成员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进一步检查《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的落实情......

    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

    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