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课时阅读训练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⒈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游手好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从哪几句话推断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的?在文中画出来
⒊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hái)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gliang)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bâi)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qi)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chǔncun)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懊悔:
返老还童:
5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
和妈妈买菜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这里的蔬(shū)莱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莱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莱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和和气气()()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
3.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第二篇:专注力训练第一课时(教案)
专注力训练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师状态调整(1分)
上课前简单整理仪表,检查课堂用品; 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和同学们相互问好。
一、学生状态训练(4分)
调整坐姿:抬头挺胸收腹,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重叠放在桌子上。
呼吸训练:请同学们放松身体,轻轻地闭上双眼。现在,教室里飘来一阵橘子的清香,吸气,用你的鼻子慢慢来吸,1、2、3,好,所有的香气都吸入了你的肚子,肚子鼓起来了;呼气,用你的嘴巴慢慢呼气,1、2、3,好,肚子变小了,所有的废气全部呼出了体外。(重复2—3次)现在你的身体变得很干净,感觉非常舒服,心情平静极了,浑身充满了力量。接下来我们一定能精神高度集中的完成本节课的所有挑战。
二、专注力训练方法和教具的课堂具体运用,跌宕起伏,师生情景互动(15分钟)
先从视觉方面来进行训练:
看数报数:教师展示数字卡片2秒钟收起,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数字正着、倒着准确说出。从两位数开始,直到进行到挑战不了。(第一次课大约四到五位左右)教具准备:看数报数卡片 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互动,得到挑战机会。发现并及时纠正观察时的坐姿、回答问题时举手的姿势、站姿;胆子小、自信心不足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多鼓励。
四、专注力训练册的课堂练习(15分钟)
训练过后,进行专注力的具体题目练习,通过观察纠正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出现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及时记录、解决。
五、课堂游戏活动(10分)动态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听口令做正向动作,要求学生听到左,举起左手,听到右,举起右手;
2、听口令做反向动作,要求学生听到左,举起右手,听到右,举起左手。
口令可由慢到快,逐渐加快速度,使孩子做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快速反应。
六、练习册评比,奖惩实施。每个孩子做本节课表现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10分)
七、课后拓展
1、教师:讲一个哲理小故事《爱睡懒觉的小猪》
2、学生:规定起床时间,做到按时起床,坚持言行一致(5分)下课前师生各自整理个人物品,摆好桌椅,集体起立,相互说再见。
第三篇:社戏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ù)棹着(zhào)潺潺(chán)松懈(xiâ)....B.家眷(juàn)怠漫(dài)不惮(dàn)船橹(lǔ)....C.窜掇(duo)一撮(cuō)桕树(jiù)归省(xǐnɡ)....D.皎洁(jiǎo)絮叨(xù)好歹(dǎi)旺相(xiànɡ)....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委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B.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D.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
说。()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作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6.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开展了以“走近鲁迅,欣赏社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解说社戏】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社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对联】下面是鲁迅先生逝世时的一副挽联,请用鲁迅著作补全对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星陨,中国何人领《________》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________》
【戏剧脸谱】在这次活动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的角色。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回答以下各题。9.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姥姥门口看大戏
吴咏梅
①“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熟悉的儿歌,总能勾起氤氲在岁月云烟里的儿时往事。那悠悠扬扬的胡琴声,和那咿咿呀呀的吟唱声,仿佛自远而近地响起来,似乎就在耳边。小时候我所见的大戏,还真的是在姥姥家看的。
②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村村都有个大礼堂,人们俗称“大房子”,临近过年时的大戏就在那里上演,一直能演上十来天。一到晚上大房子里便鼓乐齐鸣。这热场的锣鼓点一响,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坐不住了。那时没有电视,除了放电影,这难得的娱乐岂能放过。于是大家都往大房子里赶。在人们匆忙急切的奔走中,我也变得心急火燎起来,催着姥姥赶紧吃晚饭,然后急急忙忙地奔向大房子。
③人们聚到一起,兴奋地打招呼、热切地交谈着:大姑娘、小媳妇显摆着自己略带土气的刻意打扮;小孩子们撒着欢地追逐打闹,大房子里一片喧腾。等到热闹的锣鼓点骤然一停,那便是好戏要开场了的信号。大家瞬间静下来了。我那时所看的演出剧目大多是京剧或吕剧。每年的剧目变化不大,有些戏几乎年年都有。人们看戏的目的,并不在于那已经烂熟于心的情节,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演员 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这便是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所在。
④台上唱到精彩处,观众绝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叫得演员越唱越振奋。看到痴迷处的老大爷,摇晃着脑袋、大张着嘴,一只手和着节奏打拍子,另一只手里掐着就要燃尽的纸烟,直到烧到了指头才猛地一惊。不过,要是哪个演员的台词出了错,或是出了其他的纰漏,大家也毫不留情地喝倒彩或是一阵哄笑。我就曾看到过一个演员上场时忘了戴帽子,全场的观众都笑弯了腰。小孩子的兴趣往往就在人们喝倒彩的那些情节上。即使是不懂戏的妇女们也不闲着,对着台上品头论足,不亦乐乎,这个旦角长得俊,那个丑角有意思,一样看得津津有味。而台上台下的呼应,则是观众与演员之间形成的默契。现在看戏都在电视里,是不可能体会到现场看戏的那种互动的。因此,戏曲作为剧场艺术,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它的妙处。
⑤隔着舞台上下泛起的淡淡烟尘,演员身上斑斓的戏服和那涂着油彩的脸渐渐变得模糊,小孩子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每每不到曲终人散,我便进入了梦乡。可是第二天的锣鼓点一响,我照样催着姥姥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房子。
⑥童年看戏都是看热闹。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戏曲尤其是京剧,注定要成为我此生的最爱。当我真正领略到京剧唱腔之美的时候,已是人到中年。距离最初在姥姥家看大戏的时候,已经相去30年了。30年前农村简陋舞台上上演的大戏,成为我亲近古老戏曲艺术的最初启蒙。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二)》2011年第3期)13.这篇文章是以哪种顺序切入正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以儿歌开头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本文,说说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凫”应读fú;B项中“漫”应为“慢”;C项中“窜”应为“撺”。
2.答案:(1)隐隐约约。(2)实在。(3)(听得出神)忘了自己。(4)弥漫消散。
3.【解析】选A。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4.答案:(1)动作描写(2)心理描写(3)语言描写
5.【解析】选B。小说的标题虽然是“社戏”,但文章旨在表现农家小伙伴及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因此,文章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写社戏的内容。
6.答案:不好看。理由在于: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写出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作了烘托。
7.答案:“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
8.【解说社戏】答案:“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
【补写对联】答案:呐喊 彷徨 【戏剧脸谱】答案:(1)小旦(2)老生
9.答案: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注意揣摩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答案: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相照应。
11.【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情的理解。“我”的心情有直接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急切而陶醉。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象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角度的把握。首先明确景物描写的角度有视觉、听觉、触觉等,然后结合描写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3.【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首先把握写作的顺序包括顺叙、插叙、倒叙、补叙,然后确定文章采用的顺序。
答案:倒叙。
14.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阅读③④两段,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
答案:观众看戏的目的在于细细地品味演员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演员在观众的喝彩或善意的喝倒彩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演技。久而久之,戏曲自然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从常用的描写方法中判断出画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老大爷的神情和动作,从侧面衬托演员艺术的高超。
第四篇: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篇: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设计:
1.出示蝉(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师补充:蝉俗称——知了
看到这蝉,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刚学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所见》)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了解蝉的一个生活习性。
揭题:金蝉脱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补充:在这篇课文中,“壳”在这个成语中念qiào,在其他词语中都念ké)
(1)你们听过这个词语吗?看到字面理解“金蝉脱壳”。
(2)通过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话来具体说说“金蝉脱壳”是怎么一回事?
(指句回答,师补充:蝉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每年6月末,它们就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上树干,抓紧树皮,蜕皮羽化,之后它们就成了虫,就是我们常说常见的“知了”)相机板书:羽化
3.今天我们就要随着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领略金蝉脱壳的奇妙过程。
4.出示“自学指导1”: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学习生字,看清生字字形。
(2)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令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多读两遍。
5.自学检查:
(1)出示“看谁读得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完成《补充习题》P21:一(独立完成,对照实物投影自批,以“☆”奖励自己)
(3)检查读课文。交流: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6.出示“自学指导2”: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蝉虫脱壳的过程?
7.自学交流(指名回答问题),相机板书:
一(1-2)叔叔的话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解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二(3-6)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三(7)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8.出示“自学指导3”:
(1)轻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中的“这”是指什么?用“﹏﹏”画下来。
9.自学交流:
(1)指名说“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2)这神奇有趣的事是我从叔叔们那儿听来的金蝉脱壳的事,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里“神奇有趣”呢?(指名评读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10.小结:从叔叔们那里,我听来了一个神奇有趣的事,这件事到底有多神奇?我们下节课再随着作者一起去观察、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