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

时间:2019-05-15 06: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

第一篇: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

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

蒋介石出身于佛门世家,为什么要把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放在一边,而去信奉外国的上帝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与宋美龄联姻所致。宋美龄的一家和蒋家恰恰相反,称得上是一个基督教世家,其父宋耀如就是基督教的传教士,其母倪桂珍和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受过洗礼的基督教徒。蒋介石要与宋美龄结婚,开始时宋老太太坚决反对,一是因为他有妻妾子女,二是因为他是个军人,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一个基督教徒。对蒋介石来讲,不改变宗教信仰,是娶不到宋美龄的。

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专程跑到日本神户,面见宋老太太,老太太问他能否改信基督教,他说正在研读《圣经》,将尽最大的努力,就这样含含糊糊答应了老太太的要求,老太太送他一部《圣经》。12月1日,蒋、宋正式结婚,先按基督教的仪式在宋宅举行了婚礼,后又去大华饭店举行了中式婚礼。

一个人改变信仰绝非易事,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一直采取拖延的办法,不大愿意接受洗礼。宋美龄则敦促他早日施礼,成为基督徒。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使蒋介石转变了态度。

第一件事,1929年12月1日,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两周年纪念。事前,蒋介石建议到江北安徽某地去度假,宋美龄也表示同意。过了几天,宋美龄又说不想去了,还是呆在家里好。当天,蒋介石非常忙,主要是接见第十三路总指挥、新任安徽省主席石友三,命他率部南下广东,参加对张(发奎)桂(李宗仁)联军的作战,并准备在中途将其消灭。

石友三对蒋的阴谋已经知晓,当天见蒋,佯称已准备完毕,蒋对他大加慰勉,石唯唯而退。蒋自以为得计,回到房中,宋美龄尚未睡着,她对蒋说:“我总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兆。”蒋劝她安心睡觉,一会儿,宋美龄又惊醒过来,告诉蒋介石她作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梦见河中间有块巨石,月色下波光如银。突然间,河水变得血红,整条河成为一条血河!蒋说她太紧张了。谁知半夜二三点钟,蒋氏夫妇被一阵轰轰的炮声震醒,原来石友三已决心反蒋,在江对岸的浦口架起几十门大炮,向南京城轰击,当时南京的守军不多,形势十分严峻。

天亮后,宋霭龄从上海来了,宋美龄叫她快些回去,她却要留下来共患难,并给上海的宋老太太打电话,请为她们祈祷。两小时后,老太太发来一电说:“敌人将会自动退去。”巧合的是,《圣经》中的这句话还真灵验,石友三没有向南京进攻,而向北边撤走。基督的恩典,使他们转危为安,蒋介石亦不由不信。

第二件事,1930年发生了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自去陇海前线督战。5月31日,他乘专列悄悄来到朱集车站,指挥部就设在列车上。当晚,冯玉祥派郑大章率领骑兵队,夜间急驰40公里,奇袭归德飞机场,机场就在朱集附近。骑兵队烧毁蒋军飞机12架,俘虏了机械师和地勤人员50多人,完成任务后立即撤走,没有发现蒋介石在列车上。当时蒋介石身边只有卫队200左右,蒋躲在车厢内,双膝跪地,泣声祷告说:“上帝在上,大显神通,今夜只要护卫中正脱险,我一定洗礼入教„„”这次脱险后,因为祈祷起了作用,上帝在暗中保佑他。

上述二事发生后,蒋介石决心入教。1930年10月23日,蒋介石偕宋美龄专程去上海,在西摩路宋家教堂里,由美国牧师江长川主持,举行了加入基督教的洗礼仪式,正式加入基督教的美以美会(后改称卫理公会)。除宋庆龄外,宋家的人都参加了洗礼仪式。

第二篇:皈依申请书

佛教信士皈依申请表

备注:皈依证要加盖市佛协公章、寺院钢印、皈依师印章。收皈依的费用归寺院所有。

河南省佛教协会印制篇二:道教皈依申请表

皈 依 道 教 申 请 表

申请人(签字): 申请时间月

填表须知

一、请务必认真完整的填写申请表。

二、“师赐道名”栏不要填写,由本观填写备案。如有自己喜 以便区分登记办理。帐号汇款者最好在汇款后即通知本观登记。

八、无打印条件者,此表可以自制。篇三:皈 依 道 教 申 请 表

皈 依 道 教 申 请 表

道教文化 2010-03-14 12:34:58 阅读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七、同时请一定要注明汇款的方式、具体时间、金额、用途等,以便区分登记办理。帐号汇款者

最好在汇款后即通知本观登记。

八、无打印条件者,此表可以自制。篇四:弘善法德网络道场义建申请表空表

发送邮件时,请将此页内容删除。

填写好本份申请表后,请发到至 dc@gming.org 邮箱,3天能会返回审核结果,如若申请通过,法德平台会有工作人员进行联系接洽。

若审核通过,需准备的材料如下:

一、若为寺院或团体性质,请准备好以下材料:

①证件复印件(寺院证件或团体证件,纸质复印件需加盖印章)②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纸质文件需签名)③手持身份证近照(电子档)

④网站安全协议责任书(纸质文件需签名)

⑤网络道场义建申请表(纸质文件需加盖印章或签名)

小注:若为社会团体,且未办理证件的,公司证件复印件也可以,寺院性质必须提供寺院证件复印件。

二、若为地方佛教性质或公益性质的,请准备好以下材料: ①证件复印件(公司证件或公益性质证件,纸质复印件需加盖印章)

②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纸质文件需签名)③手持身份证近照(电子档)

④网站安全协议责任书(纸质文件需签名)

此上内容,是在初审通过后,方需准备的材料,初审只需填制上方表格,并发送至审核邮箱便可,顾及有些地方是以念佛堂或居士林场所开办,并没有办立证件,详情可通过咨询平台工作人员,可依实际情况而处理,并非开办网络平台,非证件而局限。

此次平台发布此项活动,如以个人开办(地方佛教或学佛团体),持五戒皈依师兄可优先审核,考虑到较多地方寺院未能开通办理网络弘法平台,可将此法讯告知寺院,也让寺院能够通过法德从而开办网站,进而弘法。

第三篇:巅峰权力:孙中山为何不允蒋介石辞去校长

巅峰权力:孙中山为何不允蒋介石辞去校长

文章摘自《蒋介石与民国名人》

作者:王道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本书简介:一位平民记者历经十年为你扒一扒有关民国牛人、有关民国统帅蒋介石的陈年旧事真相……作者信手拈来十几位与蒋介石有关联的民国大人物,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开民国史之先河,从小处入手,抽丝剥茧,揭开一段段……[连载内容]

黄埔军校

对于张家瑞的生平,张家后人似乎更注重其跟随孙中山干革命的那一段。实际上这也是张家瑞为何入主筹备黄埔军校的重要前奏。

先上个流水账。

早期的张家瑞曾跟随孙中山从事过反清、讨袁、护法等斗争。

辛亥革命前夕,张家瑞加入了同盟会,曾任浙江同盟会度支部科长。啥叫度支?实际上就是会计。在北伐时,他干的活也是会计,看来革命党很信任这位清廉的老师。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暗杀宋教仁,妄图复辟称帝,激起全国愤怒,张家瑞是孙中山领导下讨伐袁世凯的一员猛将。

讨袁斗争失败,段祺瑞撕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此,张家瑞曾蛰居上海一段时间,后再次随孙中山南下广州,组织革命军政府,开展护法斗争。张家瑞也是积极支持者。当时,他在广州任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的秘书。

1921年,孙中山讨伐桂军陆荣廷,接着是1922年平定陈炯明叛乱,又随即赴闽。许崇智率部征伐,张家瑞紧随不离。在这段时间里,走的险峻的山岭,早暮连续困乏不堪,又饥渴难以支撑,但他毫无怨言,默默坚持克服,实为不易。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家瑞结识了一位重要的朋友廖仲恺。

张家瑞追从孙中山多年,虔诚不已。就在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亲自委托辛亥元老沈瓞民在南京紫金山勘定墓址。当时张家瑞与沈瓞民、于右任、张一麐等人在紫金山南坡整整勘察了七天,最后选定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也就是今天的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的墓址。

在送别了孙中山后没有几年,张家瑞开始了闲居苏州过起了“宅男”是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每天玩游戏、上BBS的这群人。生活。

但很快,就有人呼叫他了。谁呢?就是那个红脸将军蒋介石。前面说过此人懂得报恩,在北伐后就给了张老师一个好差事:位于扬州的两淮盐运使。这个肥缺有多肥呢?

简短说几个盐商腐败的段子。

以前的盐业都是垄断的,就跟现在石油、通信、电力一样一样地。不打电话不加油不会死人。但不吃盐是会死人滴。因此家家户户都成为被垄断的对象。谁拿到“牌照”谁就发,要拿牌照就得找盐运使,当然不能空手去找。具体送什么就不清楚了。

但可以从盐商身上佐证。说现在人有钱,买个LV、CK就算暴发了。那个时候时兴品质生活。清朝的一位盐商一碗蛋炒饭需要耗银五十两,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碗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都是完整的,且必须粒粒分开,每粒米都要泡透蛋汁,炒出来外面金黄,内心雪白。

有饭还不成,还有汤,与这碗饭相配的是百鱼汤,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极尽精致之能事。

再外加一个蛋如何?滋补的,功效犹如蓝色小药丸。为啥这么补呢?据说这种鸡蛋是吃了人参、苍术等药物的鸡下的,所以味道特别好。

那时候玩也很有品味,不像现在搞什么天上人间、厦门红楼啥的,土死了。玩造园林、养戏班子、养七八个女人都嫌不上档次。进洗浴中心桑拿按摩啥的都是“乡镇企业家”干的事。

比如斗富,大家纷纷在金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跑到江苏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看谁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

还有一种玩法,属于正版的玩人。学名叫“扬州瘦马”。与马无关,玩美女。平时看惯了丰乳肥臀的杨贵妃,看腻了张导拍的什么满城尽带“挤奶”人,他们开始玩骨感美了。

有个砖家专家的网络写法。说:所谓“瘦马”,其实就是被买卖的二奶预备队。到了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只要他们稍稍透露了纳妾之意,那些人口贩子就会一窝蜂扑将上去。

据可靠消息报道:“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去。之后,等待她们的就是漫长的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

额滴神意指“我的神啊”。来,现在估计搞个瘦马减肥zhɑng指张姓。悟本医学中心,指定火!

不过在此说明,以上盐商情况均为清朝时期现象,到了民国有所改善。那么,张家瑞是如何从肥差盐运使跨界到了黄埔军校呢?听我慢慢道来。

继续上流水账。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作出重要决策:创办黄埔军校,成立筹备委员会。

经过孙中山任命,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宋荣昌、俞飞鹏、张家瑞七人为筹备委员。张家瑞兼任筹委会秘书,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是蒋介石。

对于黄埔军校成立的初衷,据史料称,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也使他得到很大启发。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他回到上海就多次与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钟楼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可以想象,当时筹办黄埔军校不像办个民工子弟小学那样容易。

早期时,蒋介石做黄埔军校校长很窝囊,因为没啥权力,有一个司令指着蒋的鼻子说:“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我派一个营就可以完全缴了你的械。”蒋这位红脸将军愣是没敢吭声。转脸就奔未来的连襟孙文去了:辞职。

蒋介石辞职不是因为看了智联招聘的网站而跳槽。

实在是筹办军校初期杂音很大,困难也很多,更关键的是没有权力搞不成事。

蒋介石的担心不无道理。那时筹办军校跟中国足球有点神似,据一位圈内人的后人回忆说,钱多钱少还不是问题,关键是心不齐。

孙文很有理想,估计革命间隙想玩玩足球,就派蒋介石做足协主席,但又派廖仲恺同志做党代表进驻足协,他自己还兼着足协的总理。这样一弄,所谓的蒋主席只是个三把手而已。当时还有一大拨子苏联外援。

那个时候是想好好踢几场来着,但有几个地方的军阀觉得啥玩意足球精神,球精神,不就是赚钱吗?打假球得了。甚至还恐吓蒋介石,别逞能耐啊,挡住我财路杀你全家。

大眼李承鹏说:中国足球我觉得它比黑社会还要黑。

神奇国度的足球运动就跟军阀割据抢地盘抢银子是一样一样地。

大嘴韩说:中国足球最搞的一件事就是:无论一支烂到什么样的球队夺得所谓的中超冠军后都能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我完全不能理解。

神奇国度的足球运动就跟乌七八糟的闹革命运动一样,无论闹得再烂糊,只要你抢到了地盘,拉起了人马,也就有了丰厚的奖金,自个儿给自个儿发奖金。这下完全能理解了吧。

这情形,干不了事。蒋介石遇到天大的难事就是一个字的解决秘诀:闪。

根据一家之言说法,时年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那意思是拿点路费买上火车票,都散了吧。

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

在同一天,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不久,孙中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重返广州。

反正在黄埔军校早期关键的筹备期间,蒋介石作为首席执行官是看不到人影的。对于蒋介石辞职的真相,说法不一。

在走马上任不到十几天后,蒋介石就向孙中山提出辞职,蒋给孙中山的辞职申请写道:“前蒙总理委办陆军学校,自维愚陋,不克胜,请另选贤能接替,所有该校筹备处,已交廖仲恺同志代为交卸,以免贻误党事。”蒋介石的辞职理由是:“环境恶劣,办事多掣肘。”(《中华民国史事纪要》)

广州作为岭南好地方,没有沙尘暴,也没有龙卷风和火山爆发石灰岩的,咋能说环境恶劣呢?

蒋校长的托词不言而喻:是奔着权去滴。

关于谁做军校“扛把子”的问题曾经萦绕在孙中山心头。据说蒋介石只是个替补中的替补队员。最早是许崇智,继而是廖仲恺,接着是朱执信。蒋介石苦读毛遂自荐的典故后,致信给孙中山,主动请缨去苏联走一趟。这一趟很关键,就跟现在干部送到国外深造一样,回来都要进“产房”的,目的就是生(升)。

结果访苏回来后,发现只给了军校筹备委员长职务。蒋公不干了。气得回老家呼呼地蒙头睡了俩礼拜。

那年头政治跟足球一样,都讲究进大名单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二十四人,没有蒋介石;候补中央委员十七人,也没有蒋介石;据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一百六十五人中,也没有蒋介石。

他仅仅是个党委下属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委员。

于是,蒋公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辞职抗议,不停地翘班,搞得像QQ隐身意指上QQ不让人看到的登录方式。一样,直到孙中山、廖仲恺死后,他才算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把手。

上个流水账。

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当年10月15日,国民党党务讨论会通过《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到了10月下旬,廖仲恺主持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决议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拟由孙中山任校长,廖仲恺为政治部部长。到了12月份,孙中山首次提名由蒋介石负责筹办军校时,蒋介石还在老家奉化溪口“赋闲”呢,廖仲恺为此十天内四次发电报催其返回广州就职。

对于蒋介石就职后屡遭反对的情况,黄埔军校首期学生李奇中在《黄埔练兵》中回忆说:“不少人反对蒋介石担任这个重要职位,例如李济深、范石生、杨希闵等等。李济深被派为黄埔军校的教练部主任,实际上拒不到差,反叫邓演达代行职务,就是表示不喜欢这个校长。”

但孙中山似乎坚定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的信心。针对蒋的辞职,孙曾于1924年2月26日和2月29日复电蒋,一方面说明“所请辞职,碍难照准”。另一方面表示:“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怫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误!”(《蒋介石传》杨树标著)

黄埔军校首期毕业生宋希濂也曾在《参加黄埔军校前后》文中透露:“自孙中山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之日起,广东各实力派人物,认为是一块肥肉,纷纷向孙中山推荐校长人选,争夺颇烈。而孙则属意于蒋介石,各头头不同意,争论不休,孙曾愤然曰:‘如果不叫介石当校长,宁可不办。’”

蒋介石在创办黄埔关键时刻撂挑子走人,孙中山一方面言辞恳切地劝其尽早返回,并说非你不可;另一方面则严词拒绝各派别的推荐人选,力挺蒋就任下去。有人说,这里既有孙中山对蒋介石军事才能的信任,也有蒋介石与其在永丰舰上艰难共处五十多天的关系。

纵观蒋介石一生众多职务,人们看他最在乎的一职似乎还是“校长”官衔。深知“枪杆子出政权”的蒋介石岂有不知黄埔军校校长职务的重要性?他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与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隐居彰德不就宣统皇帝给的总理官位有些相似,一方面是觉得吃定了这个位子,另一方面则是想夯实这个位子,同时搞定反对的党派,继续谈条件。

当时,对于蒋的辞职原因,还有说法是苏联顾问对蒋介石的工作态度提出了批评,蒋觉得很不爽,但又不好明说,就以请辞向孙中山施压,意思是不要外援干涉“校长”工作。

不过,作为股东,苏联赞助了大量武器和银子,自然也就少不了“顾问顾问”了。这种情况下,蒋与苏专家起分歧也属正常,时在黄埔的周恩来在《周恩来选集》中回顾:“有一次苏联顾问为革命说了几句话,他(蒋介石)就不高兴,拂袖跑到上海去了。”

当然,写完辞职信后,他也没有乱跑,而是老老实实待在老家,这样就给孙中山一个信号,辞职并非有什么好去处,纯粹因为个人情绪。

这个时候,蒋公除元配毛氏外,已经有了姚氏、陈洁如,时间有的是地方耗费。

蒋在辞职期间,一直不断收发孙中山的“E妹儿”意指电子邮件。,他在时年3月2日给孙中山回复说:“受人妒忌排挤,积成嫌隙,由来者惭,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然此只可自认枉屈,不敢诉诸人者,乃以先生终不舍弃,因触前事而道及之,然仅可为先生一人道,而犹不愿尽情沥诉也。”

并表示会即刻起程赶赴广州就任。可是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爽约。

时年3月,廖仲恺共致电三次催其归校主持工作。

3月21日,黄埔军校开始入学考试了,蒋介石还未归来,但孙中山仍任命其为入学考试委员会委员长,足见蒋对孙的回电将真实心意表达到位了。

为此,孙中山特派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到浙江奉化溪口将蒋介石劝回。

就这样,直到时年4月14日,蒋介石才从老家温柔乡里返回广东到军校上班。

后来黄埔人对蒋介石这次弄权的演出褒贬不一,跟网上评论似的,七七八八,说啥的都有。

《叶剑英元帅谈孙中山先生的建军思想和大无畏精神》中有一记,照抄下来:

谈到办黄埔,不由人想起一个故事。

中山先生决定办黄埔后,便叫蒋介石负责筹备工作。我那时候是第二师的参谋长。廖仲恺先生邀我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于是我就暂时离开了第二师参加了筹备处工作。当黄埔军校的校舍已快修好,上海正进行招生考试,广州也进行招生的时候,有一天,蒋的英文秘书高登云(高登云为王登云之误,王曾随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黄埔军校开学后,任校本部英文秘书)突然召集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当场还宣布了每个人发多少遣散费。那时,筹备处的人大多是蒋邀请来的,听了后便想散伙。可是我与邓演达坚决反对,另一部分人也表示了怀疑。因此决定问问廖仲恺先生的意见。可是那天适逢廖先生去香山县开农民协会去了,我们便等他回来。

三四天后,廖先生回来了,他对我们说:“应该了解,办黄埔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你们中间有不少人是蒋先生邀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全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那一次是蒋因为个人闹意见,悄悄去了上海,后来中山先生表示要另请别人,他才回到黄埔来。

当时真正懂得中山先生建军思想的是廖仲恺先生,而不是蒋介石。

这段话提及,筹备会成员都是蒋介石所邀请的,当然也包括他老师张家瑞了。张家瑞本在老家任校长了,1917年正是受蒋介石的邀请,才随孙中山去广东开展的护法斗争,时年已四十五岁的张家瑞只身别离家人,除了革命热情,应该也有对学生蒋介石的几分信任。

1923年,蒋介石奉命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回广东后,就与张家瑞商榷以后的办学事宜,当时蒋的“访俄报告”就有张家瑞的手笔。那时,蒋介石也觉得根据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现实,完全应该制定军国大计,于是进献孙中山,认为应该创办军校。

如此说来,蒋介石在真正要带领众人筹办军校时,却率先撂挑子闪人,实在是自相矛盾。不过这个人以后也干了不少自相矛盾的事情。

虽然“蒋校长”走了,但军校仍是照常筹办,这个时候就显出其老师张家瑞的作用了。张家瑞始终秉承中山先生办校意愿,坚持岗位继续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在蒋辞职后,张没有随之离去,仍然苦心费力地参加筹办事宜,应属个人情感服从大局观念,后来还在黄埔军校中担任要职,应该说深受孙中山的信任。

当时孙中山一面不允蒋辞职,一面则临时提携廖仲恺代理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但廖仲恺是“红人、忙人”。孙中山就指派张家瑞和叶剑英协助廖仲恺。当时,廖仲恺最信任和最依靠的也就是秘书张家瑞。说起廖仲恺与张家瑞的关系,张家后人至今都说,“其恩德没齿难忘”。从前啊,有个故事……

1921年夏,孙中山派张家瑞陪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赴广西梧州慰问军队。张家瑞与廖、何夫妇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友谊。一次,张家瑞在途中被有毒的大蜈蚣咬伤,当时无医在旁。正在众人手足无措时,何香凝拨开人群,当机立断,剪下自己的长发,略搓几下,即扎紧伤口,抑制血流,然后找来医生,进行急救,使张家瑞转危为安。何香凝断发解危,在军中传为佳话,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后来,张家瑞独子张纪云成为黄埔一期学员,受训期间患上重伤寒症,情况危急,张家瑞缺钱少医,束手无策。廖仲恺及时出手,请来德国医生诊治,并接济生活,最终转危为安。自此,张家后人铭记廖仲恺为“再生父母”。

张家瑞作为筹委会秘书,面对军校筹备困局,异常焦急,他的工作也就更加忙碌了。但他认定目标,忠于职守,不馁不挠,默默无闻,埋头工作,承担了修建校舍、招收学员等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确保了军校的如期招生。

那一年的3月21日,孙中山又任命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宋荣昌、简作桢、张家瑞九人为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蒋介石仍为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当时是有李济深代理的。

5月5日,军校首批录取的三百五十名学员报到入学,编队受训。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大会作长篇演说,张家瑞作为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担任记录。当时,已经回归的蒋介石校长一身戎装立在孙中山一旁,不知道他心里对先生张家瑞是该感谢啊还是该感谢啊?

几个月后,张家瑞和周恩来、何应钦、钱大钧等被任命为军校校史审查委员,筹编军校校史。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张家瑞担任军部秘书。待军校学生军转而北伐时,张家瑞则成为总司令部的谘议。年逾五旬的张家瑞不辞辛劳地工作,为东征的胜利和北伐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借着黄埔军校校长的跳板,也让蒋介石迈向了一国之君权力的巅峰之路。

这俩人在黄埔的表现:一个是坏学生,一个是好老师。

第四篇:蒋介石人物事迹

蒋介石人物事迹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

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49年,蒋介石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中国当时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

个人婚姻

蒋中正在14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经国。

蒋中正与毛福梅分居后,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为妾,姚冶诚原是一个妓女,和蒋同居,但蒋家没有承认,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但若干年后收养了蒋介石在日本所生的儿子蒋纬国。姚后来随蒋纬国到台湾养老。

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当时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陈也未能为蒋生儿育女,但陈收养了一位华侨的女儿,取名瑶光,小名陪陪。《陈洁如回忆录》指出蒋得过梅毒并传给自己。

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1897年—2003年)于上海结婚。

人物生平

早年留学日本,得识孙中山

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排除异己,逐步走上国民党权力的枢纽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有所不满,但在当时形势下表示拥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执行。他在军校重用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支持反共分子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抑制和打击青年军人联合会。

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

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共事,疑惧苏联顾问的工作。他于1926年3月20日一手制造“中山舰事件”,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务整理案”,打击和排斥了在第一军和中央党部工作的共产党员。

他乘机相继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

蒋介石谋取个人独裁统治的野心日益膨胀。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于是,蒋介石蓄意破坏三大政策,纵容和唆使暴徒在江西、安徽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至1930年被屠杀的工农群众超过百万。

建立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日妥协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

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鼓吹法西斯主义,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兼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

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炸开黄河花园口,淹死百姓89万人。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全面发动内战,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伪军;而且“无罪”释放了末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将其留在收入部队,直至国民党战败。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压。1948年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老年蒋介石(身着一级上将军服)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

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终结。

退败台湾,三任总统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

晚年蒋介石在金门岛眺望祖国大陆

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

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

图为蒋介石晚年在金门岛的掩体里眺望厦门。此照片大约拍摄于70年代初,距离他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7岁。

蒋介石去世后,中国大陆新华社刊登了如下报道: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四月六日报道,蒋介石死后,蒋帮由伪“副总统”严家淦接任伪“总统”,以继续维持其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七年背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一直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坚持反共反人民,独裁卖国。他双手沾满了中国革命人民的鲜血。但是他的血腥统治始终未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继续坚持与人民为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遭到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死后,有着爱国光荣传统的台湾省人民,必将进一步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而展开斗争。怀有爱国心的蒋帮军政人员也将更加认清形势,积极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作出贡献。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人民日报》1975年4月7日)?

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一书中断言:“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只要他活着,“光复大陆”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用他的话讲:“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同时对那些要求台独的人说:“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一致,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理想:中国终将实现统一。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的则讣文略带讥讽:“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死去是再适合不过了,对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败让他觉得,在不可避免的长期的反共运动中,反共力量在逐渐失去亚洲,而他则是这个运动的第一个牺牲品。”

蒋介石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大事年表

1887年(1岁),蒋介石生于浙江奉化溪口。

1906年(19岁),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日本学习军事。赴日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

1907年(20岁),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

1908年(21岁),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

1910年(23岁),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时归国,自“二次革命”后追随孙中山。

1911年(24岁),武昌起义后回国,在沪军部任团长。

在江西与共产党作战时的蒋介石 1912年(25岁),奉陈其美命令,暗杀革命元勋陶成章。

1914年(27岁),第一次会见孙中山,担任第一路司令官。

1915年(28岁),参加筹划“反袁”的上海武装起义。

1916年(29岁),任东北军参谋长。

1918年(31岁),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1922年(35岁),赴难“永丰舰”取得孙中山的信任。

1923年(36岁),任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赴苏联考察。

1924年(37岁),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

1925年(38岁),第一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第二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6年(39岁),中山舰事件,打击中国共产党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

1927年(40岁),另立“国民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30年被杀共产党员超过百万。同年与宋美龄结婚。

1928年(41岁),任南京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二次北伐,日军发动济南惨案一千多人遇难,蒋绕道而行。

1929年(42岁),以裁军为名义召开“编遣会议”。蒋桂战争爆发。

1930年(43岁),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死亡30万人。

1931年(44岁),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军事“围剿”。囚禁反蒋领袖胡汉民,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相对抗。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同年长江淮河洪水成灾死亡14万人。1933年(46岁),签订《塘沽协定》。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军事兵变“闽变”,蒋加以镇压。1936年(49岁),6月,广东军阀陈济棠和桂系李宗仁发动武力叛变“两广事变”。12月,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蒋被迫签订抗日协议。

1938年(51岁),当选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炸开黄河使黄河改道89万同胞遇难。蒋下令火烧长沙两万人遇难。

1939年(52岁),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发动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54岁),制造“皖南事变”,正式对日宣战。

1942年(55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率,派军支援缅甸。河南大饥荒,300万~500万人死于灾难。

1943年(56岁),1943年初派中央军进军新疆,夺取新疆的控制权。代表中国签署《开罗宣言》。

1945年(58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拒收琉求,撕毁《双十协定》。

1946年(59岁),承认外蒙古独立。同年内战爆发。

1947年(60岁),向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制造“五·二O”惨案。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

1948年(61岁),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实行“币制改革”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1949年(62岁),被迫宣告“引退”败走台湾,带走大量黄金储备。

1950年(63岁),复职“总统”。

1952年(65岁),进行“反共抗俄总动员”。签订“日台和约”,放弃日本战争赔款。

1954年(67岁),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68岁),炮制孙立人兵变案。

1957年(70岁),宣布台湾海峡进入紧急作战状态。

1958年(71岁),引发“金门炮战”。

1960年(73岁),再次当选“总统”。

1967年(80岁),颁布教育改革训令。

1968年(81岁),指示兴建大钢铁厂,建设南北直达公路。

1969年(82岁),实行“党政革新”为蒋经国接班铺平道路。

1970年(83岁),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两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

1971年(84岁),联合国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权。

1974年(87岁),派蒋经国主持黄埔军校五十周年活动。

1975年(88岁),在台湾台北逝世。

人物评价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布赖恩·克罗泽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黄仁宇

蒋介石故居 上海蒋介石故居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此院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现归友好宾馆使用。

建筑特色

院为中西合璧式宅院,坐北朝南,由中东西三部分组成。原大门已改建成宾馆大门,大门内有一字影壁。宅院中部为一幢西洋式楼房,据说是庆亲王奕劻为其子1875年建。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半。门廊为爱奥尼柱式。楼体作过大规模抗震加固,外貌改动较大。楼前有一带喷泉的水池,池中叠石堆砌,池周点缀有移自圆明园的石刻。池东南侧有一混凝土结构的穹顶亭子,八根陶立克柱式柱子。亭与楼的东侧有一道南北向假山作为屏障。穿过假山即为东部花园区,面积宽阔。有北房五间,前出廊,南花厅三间,带周围廊。西侧廊西北为一勾连搭式敞轩。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东南隅有六角攒尖亭,花园内游廊环绕。西部为一座中式二进四合院,一进院倒座房西五间、东四间,合瓦清水脊屋面,东路北房三间,勾连搭筒瓦悬山式。西路穿过一殿一卷式垂花门进入内宅,有北房三间前带廊,两侧有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各带南耳房二间,各房之间均有抄手游廊相连。垂花门两侧廊上有什锦窗,院东北开一随墙馒头门,门前八字影壁。各房均为硬山筒瓦过垄脊屋面。

此宅院改动不大,基本保持原状,1984年5月24日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王之鸿

后圆恩寺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北往南数的第三条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与南锣鼓巷,长440余米。清乾隆时称“后圆恩寺胡同”,宣统时称“后圆恩寺”,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三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七条”,后复称“交道口南三条”,1979年恢复“后圆恩寺胡同”原称。

《顺天府志》载:“圆恩寺,元刹也,在圆恩寺胡同。”圆恩寺胡同今称前圆恩寺胡同,是后圆恩寺胡同南面的一条胡同。据此可知,后圆恩寺胡同因在圆恩寺的背后而得名,却没有按习惯被称作“圆恩寺后身”或“圆恩寺后街”,而不是此处原有前、后两座圆恩寺。建筑风格

后圆恩寺胡同7号在胡同中段北侧,坐北朝南,是一组中西结合的建筑,既有中式四合院,又有西洋式楼房。宅院分中、西、东三路:中路为一座西洋式楼房,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半;楼前有一个带喷泉的水池,池中叠石为山,池周有刻石点缀,刻石来自遭劫后的圆明园;池东南有一座八柱西式圆亭,中路东侧有南北走向假山,起着分隔与联系东路的作用。西路为二进四合院,院内围廊环绕。东路为休闲区,庭院开阔,有花厅、敞轩、凉亭、游廊等建筑。历史记载

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为清宗室载旉(fu)的宅第。载旉是庆亲王奕劻的次子,其父奕劻乃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当过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与袁世凯是姻亲。载涛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说:“奕劻之无钱不要,为人所共知。”“当革命事起。十月十七日北京报纸曾登载,奕劻私有的金银珠宝衣饰详单估计所值在现金万万两以上;其来源固无从深悉,恐亦不是随便捏造。”奕劻是敛钱高手,其子载旉则堪称“风月场上魁首,赌博局中豪客”,是名副其实的“散财真人”。当年,载旉为讨京城名妓“红宝宝”的欢心,便按照“红宝宝”的意愿建造了这么一座“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豪宅。岂料,不久载旉或因赌运欠佳,或因赌技不精,就把全部家当连同这座豪宅输与他人。后来,此宅转手成为一家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蒋介石在北平的行辕;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华北局曾在此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作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和亚非作家协会所在地,现为宾馆。现状

1984年5月24日,后圆恩寺胡同7号作为“四合院”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启用时间

蒋介石行辕启用时间应是1945年12月11日蒋介石飞抵北平之时,废止时间应是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之日。期间,蒋介石在北平行辕有两次重大活动:一是1945年12月来平,以“抗战领袖”身份慰问北方同胞;二是1948年9月来平,应付辽沈战役。两次重大活动见证了蒋介石在政治上由巅峰跌入低谷。

蒋介石简介

蒋介石(1887-1975),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蒋介石早年加入同盟会,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后赴日本学军事,1910年毕业于日本振武学堂,1924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毛泽东说:“蒋介石利用了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又开了一个黄埔军校,收罗了一大批反动派,由此起家。”

蒋介石自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49年在反共内战中失败逃往台湾,在中国政坛上主政二十多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在二十二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当年,代总统李宗仁也曾“以国家元首的地位”当面斥责蒋介石“主政二十年,贪赃枉法之风甚于北洋政府时代”。以独裁和反共著称

据说,20世纪30年代初期,易君左出任江苏省教育厅编审主任,主持江苏文协,曾编著《闲话苏州》,招来苏州籍文人说长道短。于是,有报纸将此事化为上联,求征下联。上联是:

易君左,闲话苏州,引出苏州闲话,易君左矣;这次征联活动最佳下联的作者,竟然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林森,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人,1932年至1943年任国民政府主席。按理说,国民政府主席是国家元首,但林森得受蒋介石挟持。林森应对的下联隐喻了这个事实。联曰:林子超,国府主席,何曾主席国府,林子超然。

林森的超然大度也反衬出蒋介石的独断与专权

蒋介石将中国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蒋介石却被历史无情的抛弃了,在反共内战中败走台湾,“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接受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虽然是被迫,期间,他也多次掀起反共高潮。但是,蒋介石在国家存亡的最后关头,毅然抗战,决不投降,则于民族大义上,尚是凛凛一躯。蒋介石的“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肺腑之言,也是掷地有声。自然,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的声望达到了其人生顶点。

1945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军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在故宫太和殿主持日本华北侵略军签降仪式。12月11日,蒋介石以“慰问北方同胞”为名飞抵北平,部署内战。13日,蒋介石在行辕接见蒋经国、傅作义,并任命陈继承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6日上午,蒋介石在故宫太和殿向北平一万八千名大中学生训话,并接受学生的“献剑”;下午,在东交民巷检阅驻平美国海军陆战队。18日,蒋介石离开北平。

蒋介石此次北平之行,尽显“抗战领袖”荣光,而且,踌躇满志地要消灭共产党。然而,仅仅过了不足两年时间,蒋介石1948年9月30日再次来平,却如热锅上的蚂蚁,整个十月都穿梭于北平与沈阳,疲于应付辽沈战役,最终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后代评价

《蒋介石传》的作者王俯民评论:“综观蒋氏一生,他的坚强、刚毅、固执、以至于暴戾狡诈和独断专行、自我中心的个性与毫不动摇地追求是不同于凡人的。”

<蒋介石传>

美国历史学家兼政治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著有《蒋介石传》一书,出版于1976年。34年之后的今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发布了这本书的中文全译本。基于各自的立场,不同的中国人对于蒋介石的判断并不一致。不过,如果翻开上个世纪前50年的历史,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蒋介石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无法轻易翻过关于他的章节。

布莱恩克罗泽以访问各国政要之多,文章之权威而闻名于世。写这本《蒋介石传》的过程中,他多次赴台访问蒋介石本人,也多次采访了国民党权贵如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同时,他手中也有大量关于蒋介石的历史资料。克罗泽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审慎的探讨,最终把这本书定名为《丢失中国的人——蒋介石全传》。从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克罗泽对蒋介石的态度——他认为蒋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蒋介石自己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了防止过于琐碎地分项探讨蒋介石的政治策略、军事水准、经济政策,克罗泽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4章记叙了蒋介石的一生:1911年加入革命,但是籍籍无名。1926年39岁翻云覆雨,可以颠倒中国。1938年51岁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统帅”。1949年黯然离开大陆,成为孤岛的岛主。1975年逝世,悲剧落幕,曲终人散。鉴于这是一场悲剧,在每一章里都会谈到蒋介石的悲剧性格如何让他从无名之辈攀登上权力的顶峰,而他不断犯下的错误又是如何一点点侵蚀他的胜利基础,最终使得他的一生以失败收场。

克罗泽分了三条主线来谈这些致命错误:首先是蒋介石在幼年时缺少教育,造就了后来他成为保守主义的革命者这一扭曲而奇特的现象。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他在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喜欢用强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头脑简单。其次是在意识形态上落后,他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农民,不懂得争取他们的支持,也不懂得笼络知识阶层。推行了多年的“新生活运动”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国民也并不理解。最后是个人水准,蒋介石作为政治家来说,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他擅长各种权谋法术,自我宣传,但是最终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也有相同的问题,并造成了战争的失败。在所有的这些错误之上,他最大

[1]的个人悲剧大概是和毛泽东处在了同一个时代。新版《蒋介石传》(上下册)

图书简介

蒋介石,字中正,中国近代发展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浙江奉化人。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资料向世人介绍了蒋介石的一生。他那扑朔迷离的家世,飞短流长的婚恋,风雨载途的宦海,难挽既倒的兵败,不堪回首的逃亡,色厉内荏的反攻,是是非非的性格,有惊无险的劫难,神秘兮兮的亡故„„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分”几十载,演绎出了多少成败荣辱、多少人生感叹!蒋介石,虽是国共争雄的失败者,但仍抹不掉其在历史上的印记。本书详实生动地记录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病逝台北的整个人生历程,忠实地再现了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的一生。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让读者能够了解他这个人政治,爱情,人生观等方方面面,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能贴近客观 的事实。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珍藏价值的传记佳作。

作者简介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生于江苏省句容市。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历史学、政治学、中国党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洪流纪事——解放战争全史》、《孙中山大传》、《宋美龄大传》、《伟人毛泽东》、《百年小平》、《百年陈云》、《告别西柏坡走进中南海的中共领袖》等专著。

第五篇:《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干过很多大事,也犯下许多错误。

1937年9月11日,蒋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当时他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

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突。

这一命令注定了蒋介石最后的命运。

很多人认为蒋不爱国,缺少民族意识,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他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

治者,岂会不爱国?

1906年,蒋上一堂日本人教的卫生课。日本教员拿出一个土块,将它比做中国,说中国

有4亿人,而他手中的那个土块正好有4亿个微生物。这时蒋胸中一股怒火,他不顾军纪走

上前去,把那土块掰成八块两眼怒视教员问道:“日本五千万人,是否也像五千万个微生物

寄生在这八分之一中?”蒋当然是个爱国者!他坚持维护一个台湾原则,有很强的民族意识!

“谁搞台独,我要谁脑袋。”这是他的名言。

人这一辈子,孰能无过?但有些错犯了就很难改过;有些错改了也无法求得原谅;有些

错即使被原谅也永远都是个错!

蒋介石的人生不仅不完美,而且是个悲剧!政治人物似乎注定无法完美,可是蒋的悲剧

也是自己造成的。

其实我从不讨厌蒋,有时还有点喜欢他。他的缺点很多,性格古板,暴戾,神秘等。可

他是个孝子,他母亲也是个很好的,伟大的母亲!

有人说蒋介石是个成功的人,成功的原因是忠心,军事天才;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失败者,是中国历史上失去中国的人。我想,他没有失败,他的人生时近时退,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

进一步!但是蒋的人生是不幸的,他遇上了毛泽东,输在了运气二字上,是生不逢时吗?他

到底是乱世之英雄呢,还算是治世之能才?也许都不是,也许都是。

蒋在他最后的二十年使得台湾经济告诉发展,他致死都没完成的梦想是“光复大陆”。这

又算什么呢?就像孙中山有时也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一样,蒋也是!

悲剧的人生~ ~

下载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介石为何皈依基督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鲜活的。做为一个军人,最终他是失败的。做为一名政治家,他是有相当地位的。蒋介石的一切,说白了其实都是历史赋予他的。脱开历史,脱开当时......

    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读《蒋介石评传》有感 从小听着毛主席的事迹长大,我却渐渐对老蒋充满兴趣。也许因为老蒋是浙江人的缘故,我从......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财管7班沈惟骏091360724 说到蒋介石,我们大概除只知道那场蒋宋联姻的世纪政治婚礼和四大家族,其他的可能了解得很少。我们对蒋介石先生的了解还很模糊,读过的书......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观后感回顾历史,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这段历史呈现出众多英雄。正如战火弥漫的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亦或者是枭雄。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人来说,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则......

    蒋介石日记观后感

    《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观后感 120516 12051177 魏屹坤 在反复斟酌后,我选择了《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这一部纪录片。蒋介石作为一名在中国近代史上......

    女博士皈依正道后的感想

    女博士皈依正道后的感想 从无神论到基督徒最后皈依伊斯兰的女博士——卡丝的信仰历程 我在这里干什么?我感到惊讶,我的鼻子和额头贴着地板,我是在跪下礼拜,我的膝盖骨有点痛,我......

    基督教1

    张耀-杰:关于农村基督教的文化思考(节选) 2009-04-22 11:01:21 来自: jidian(基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张耀-杰:一名还没有信仰基督教的研究者关于农村基督教的文化......

    基督教感谢信

    篇一:致杭州市基督徒工商团契的感谢信 致杭州市基督徒工商团契的感谢信 尊敬的杭州市基督徒工商团的朋友们: 您们好!非常感谢贵集团对葛布小学的爱心捐助。在这寒风呼啸、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