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时间:2019-05-15 06:1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第一篇: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育系统以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教育局日期:2006年5月29日

一是发挥课堂教学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同时,在中小学其他相关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把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中小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和主题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三是把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重荣辱观教育实效。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要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中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五是把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第二篇: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01-08 12:49:38)

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张波浙江省海宁市青少年宫 邵跃飞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8日电[内容提要] 在实施新世纪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良好情感、健康心理、综合能力及良好思想品质等素质;将思想道德教育溶入到艺术教育中,加快了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习惯养成,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关 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调动广大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主张、教育方向以及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在当前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今后教育的发展,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自己各方面知识整合,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不断监控与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良好学习效果的学生,需要的是那些善于把学习与反思,搜集与研究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学生。艺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7年曾明确指出,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普五”工作的验收、监督、评估及综合教改等各项工作中去。随着学校整体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展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愈来愈迫切,追求审美的层次也将愈来愈高,青少年在艺术教育中 也将不断地内化品质,外化行为,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加强艺术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因此,素质教育从某种角度来看,即:努力面向全体青少年;面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不能在教育目标中忽略兴趣、特长、志向、价值观等人才必备的素质,更需要十分重视思想素质、道德规范、情感、意志、情操等政治素质。但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载体。口号过于响亮,形式过于单

一、内容过于陈旧、方法拘于灌输的思想教育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产生较大差距。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来自青少年方面参差不齐的思想动态和趋向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客观现实需要重塑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需

要思想教育的回归。思想教育工作也只有更新教育方法,增加时代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艺术教育恰恰适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青睐。

首先,艺术教育以活动为抓手,喜闻乐见,淡化了说教的痕迹,减少了广大青少年因认识水平限制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的体验学习,是主体的参与、情感的感受、认知的拓展。对他们的要求应在“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水平,艺术教育中活动的作用就在于此。

其次,艺术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参与性,参与是促进青少年学会正确地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载体,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生活中处处有感受,青少年的体验应重在“感受”,艺术的真实性,是让青少年真正实现多见多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去认识。

第三,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克服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增加了有效性和吸引力,能使思想教育入脑入心,人人能获得真切的情绪体验。体验,是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表明已进入人自身心理(内层)的探索,而道德的养成中,外在的道德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素质,艺术教育给人的体验是关键的,第四,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想教育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形态,青少年始终处于主人翁的位置,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辩证法中,人的转变有内因与外因两种作用,内因是起关键性的作用。在思想教育中,人是主体的,实践是客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这才是人的思想升华与内化的关键。

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集体主义是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应试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过于强化个体的行为,淡化了以集体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由此也扼杀了部分青少年关心他人的集体观念。由于集体观念淡薄,私欲膨胀,便导致了社会上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事件的发生。有一则报导曾报导过北京大学高材生卢刚,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因国内又派人前往同时学习,卢刚从狭隘的好胜心出发,最后以兽性代替了人性,残忍地扼杀了竞争对手、副校长、系主任及有关教师。这一恶性事件说明:一个缺乏集体意识、不会合作、自我封闭的人,充其量只能成为狭隘的强者,更有可能走向罪恶的深渊。而艺术教育则能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们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养成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的高尚情操,从小具备建设集体意识和职能,懂得在唱“国歌”的同时也要唱“国际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人类。如上海市艺术教育的实验学校山阳中学,由市劳动模范、先进教师标兵吴永祥老师所带的艺术特色班,每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每年参加献爱心活动捐款达5000多元。

总之,加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情感素质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情感才能。衡量才能高低的标志则是情绪的有效控制

程度,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情感才能的基本内涵。情感才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有了情感才能,青少年就能随着外界情境的变化自我调节情绪,做出能让对方接受和满意的情绪反应。反之,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还会诱发罪恶,导致犯罪。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过多的强求单一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没有将青少年看作是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青少年为了最终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一则资料统计,单就小学生,在一年内的考试就大约有56次,每一次考试后的排队,对孩子们都是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使他们从小就在幼小的心灵中尝到了失败的苦涩,这种失败和苦涩严重压抑了青少年情感才能的发挥。据报载,有两位好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在信中向老师坦诚了肺腑之言,他们在信中写道:“可敬的老师,知道你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我们的升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你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这两位好学生代表青少年说出了对情感世界的追求。

情感教育的缺失既表现在学校教育中,又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前家长的普遍心态,年青的父母从家长的补偿心理和置换心境出发,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躁动、焦虑的家庭教育不但难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才能,还极大地挫伤、扭曲了孩子的情感才能,类似浙江金华学生杀害亲人的恶性案件在社会广角镜中屡见不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感世界贫乏,情感才会缺损。

情感教育的缺失呼唤“有情”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是一种文化,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它让学习艺术的人经历“爱”、“美”、“毅”三个层次的磨练,不断提高人的情感才能和整体素质。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从艺术教育中汲取力量,抒发壮志凌云、展示理想抱负、做出丰功伟绩的事例。如贝多芬、田汉、聂耳、冼星海等他们都曾以音乐为载体,抒发了个人对时代的追求;发现了伟大的“相对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人是研究德国音乐的,钱学森也因此而接触了许多德国音乐,在国务院给他颁奖的庄严时刻,钱学森在发言中说道: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束缚。确实,音乐在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它淡化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以青少年为主体,以活动为抓手,能水到渠成地将青少年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广大青少年感情灼热、爱憎分明、容易接受情感,在情感的表现手法上,模仿力强,感情真切,注重情感教育,有效地帮助青少年释放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心中有爱才完美”,青少年在艺术的教育中、在爱的体验中学会了人间最温暖的情感----“爱”,这是受用一生的财富,这份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审美,是当代青少年重要素质之一。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宫的培训班学员是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大赛中完成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活动,取得可喜的佳绩。其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艺术教育抓住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一旦进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就可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青少年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正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青少年在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晚会上,一次次高质量的作品展览中,不断地实践美,体验美。

艺术教育是提高情感才能的源泉,而情感才能又是接受整体素质培养的心理基础。我们经常发现,不少青少年在学校应试教育中因多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但一旦到青少年宫接受了艺术教育,便一反常态,整体素质都有明显的长进,其原因就在于艺术教育给了他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天地又给了他新的成功动机和状态。情感才能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又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艺术教育和情感才能之间常常形成良性的循环,比如青少年一旦接到演出和展示任务,就会表现出许多让人感动的挚爱行动,互相帮忙整理道具、服饰、器材等;互相关心督促技能技巧乃至关心演出效果等等,这些挚爱行动多数出于情感才能,有了这种情感才能,他们对演出前某些感情上的隔阂可以忽略不计,相互之间的感情在演出中真正达到了至高点,存在的某些隔阂也得于化解。艺术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青少年在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地挑战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乐观向上、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真正达到“毅”的境界。

总之,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在于它启迪、协调了青少年的情感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养成。

三、强化艺术教育,培养综合能力素质

人的能力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都是要在后天的学习工作的磨炼中才能得到提高,祈盼获得能力是人的本性,针对人的每种能力,他们个体之间均存在着差异性,传统教育都总是疏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教育者总是用“大”而“统”的模式培养青少年,限制了青少年各项能力素质。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少年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少年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从小处着眼,小处做起,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能理解,能接受,能自我操作的有序行为,这样使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能有具体操作实践的载体。

新世纪对青少年的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在学校学习与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九十年代后从形式上看,青少年活动的天地增大,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参观、旅游等活动对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奢望,然而,这只是一种形式,青少年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仍然十分狭窄,因为大多数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教师,从活动前的规章制度到活动后的体会、总结都将青少年严严实实地张罗在成人设计的网络中,因此,活动虽多,难以发挥青少年的认知、交际等能力,主体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了多层面的伙伴群体,为培养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带来了新的天地,包括新的场景、新的伙伴关系及新的交往方法,这些都为青少年锻炼能力,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可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培养、展示各种能力。

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要求青少年必须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规范。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只有在他们自主、自理的活动中,才能使青少年儿童对必要的行为规范有亲身的体验。如在青少年宫的小主持、小记者、小摄影家、演讲、书画、声乐、民乐、钢琴、小提琴、舞蹈、艺术体操、工艺美术等培训班的艺术教育活动,青少年凭着兴趣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地追求某种价值,可以共同地去认同、遵守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又如青少年宫的青少年艺术团的合唱团表演除了大家学习演唱的专业水平,但维系集体的各种规范也十分重要,每一位团员影响集体荣誉的细微动作都会受到大家的指责。舞蹈、戏剧表演也同样,为了获得表演效果,给每位表演者既提供了施

展技能才华,也要求每位表演者承担着技能技巧以外的各种演出规范。即便是舞台外有隔阂的双方,在表演中都需要趋于团结,乃至能贴切而传神地表现出分享对方的各种表情。

总之,强化艺术教育,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技能,使青少年的个性得于张扬,同时,也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为今后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校内校外的教育工作者均应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首先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本,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青少年赴健康发展的道路。

发展心理学提出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自信心,发展健全人格是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教育青少年正确地悦纳自我,乐观地看待自我,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是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生活、事业成功的关键。新世纪需要我们教育者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兴趣和成就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要求。一般来说,青少年动机比较简单,而成就感特别强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举手发言的动机不在于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只是希望能通过举手让教师注意自己,享受被教师注意和认同的乐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肤浅而单纯的成就感。在认知方面,青少年也同样,他们常常以兴趣为出发点,对具体材料、具体活动过程感兴趣,对于抽象的理论灌输、因果批评、事理说教则不感兴趣。艺术教育活动以表演、游戏、展示等活动为抓手,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如同样是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主题,艺术教育就可以从全方位营造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透过表面,理解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懂得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和开展学习英模活动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英模人物知多少”的绘画竞赛,又可以英雄模范人物的豪言壮语为内容进行书法展示活动,更可以进行饱含激情的歌舞、演讲等表演。在这一系列活动可以人人参与,弥补了注意力容易分散及注意力狭隘等心理弊病。

从满足兴趣出发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自信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教学方法十分多样,充满趣味性,所以青少年思维的兴奋度越高,学习的自信就能体现出来,向现实能力转化的速度也就越快。社会心理理论指出,青少年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建立勤奋感。这一时期,青少年通过集中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乐趣,则产生勤奋感,反之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艺术教育强调了它的激励作用,保护了青少年的自信,培养青少年的勤奋,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自信的感觉,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蕴含其中。

可塑性又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艺术教育除了让青少年获取知识技能以外,还可以全面塑造他们的整体素质。如舞蹈小组、演出队等表演性较强的兴趣活动,在让青少年获得完美的形体、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情感美和作品美,又如在合唱团的教育活动中,指导教师又可以从全方位指导青少年了解歌曲的艺术生命及含义,悉心地将孩子们推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广阔的知识领域,让青少年对唱歌有全新的感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实践锻炼,尤其是注意力、意志力、毅力等的培养,不经过锻炼只是纸上谈兵,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又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机会、能吸引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提高各类心理素质。

五、创新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艺术教育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艺术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艺术教育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其次,艺术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艺术教学中的绘画、雕刻等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构图、设计等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艺术手段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艺术教育中大量的使用了归纳、分析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分析归纳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思考的人。

再次,艺术教育能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艺术教育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绘画、舞蹈、器乐等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绘画、器乐等学习中,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各种功能协调的快乐、分析设计过程、及时反馈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艺术教育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放松便会停滞不前。这种不进则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艺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政治素质提高、良好情感素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艺术教育还能开发青少年的右半脑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等众多的其他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家长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积极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接受其教育,达到真正实现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此文发表在《江西省团校学报》2003年第3期上)

第三篇:在青少年主题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研究,并报请市委领导同意后召开的。会议目的主要是总结回顾我市青少年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全市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刚才,苗明峻同志就全市开展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总体方案作了具体说明,高峰同志、明汝君同志就开展

好主题教育分别对各级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提出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我们还通报表彰了上届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的获奖者和优秀辅导教师。这次会议内容很丰富,效果很好。下面,我代表组委会重点讲两个问题。

一、对我市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回顾和总结

开展“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深入进行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开展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这次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的“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主题,使广大青少年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成才。市里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新华书店共同组成了活动组委会,指导协调整个活动的开展。去年11月4日,市组委会在泰安召开了全市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强化措施,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发动广泛。为加强领导,市及各县市区、矿业集团都成立了由宣传部主要领导为主任,宣传、教育、团委、书店等部门分工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活动组委会,并明确各自责任,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实,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在市里动员会后,迅速召开了由各乡镇宣传委员、教办主任、县直各学校校长参加的动员会议,进行了全面组织发动。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泰山区等地在组织活动中不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而且在抓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使青少年参与率达到了应参加人数的90%以上,不断扩大教育面,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是组织周密,参与广泛。开展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在活动中,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能够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各自职能作用,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各级宣传部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积极负责,周密安排,加强了对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把这次活动纳入到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相结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注重发挥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做好配合性工作,为开展好活动出计献策;各级新华书店认真做好活动用书的供应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些基层书店安排专人专车,不辞辛苦,直接到各乡镇学校上门服务,将活动用书迅速及时地发放到各乡镇各学校,保证了整个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是活动扎实,成效显著。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阅读《走向世界的中国》等教育读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学习了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从闭关锁国、贫穷落后走向独立自强、发展进步的艰难历程,增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部门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区分不同层次,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形式,狠抓工作落实,吸引了青少年广泛参与。很多学校把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列为寒假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化读书内容,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撰写征文。还有许多学校自行组织开展了征文比赛、主题活动、演讲比赛,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评比活动。许多地方还在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刊登和播发学生优秀征文。这次活动全市大约有10万青少年参加了征文活动,在各地各学校层层进行评选推荐的基础上,又经组委会专人评奖,共评出征文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200名;优秀演讲稿10篇;并有50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市近年来在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方面,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第四篇:在青少年主题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研究,并报请市委领导同意后召开的。会议目的主要是总结回顾我市青少年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全市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刚才,苗明峻同志就全市开展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总体方案作了具体说明,高峰同志、明汝君同志就开展好主题教育分别对各级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提出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我们还通报表彰了上届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的获奖者和优秀辅导教师。这次会议内容很丰富,效果很好。下面,我代表组委会重点讲两个问题。

一、对我市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回顾和总结

开展“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深入进行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开展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这次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的“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主题,使广大青少年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成才。市里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新华书店共同组成了活动组委会,指导协调整个活动的开展。去年11月4日,市组委会在泰安召开了全市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强化措施,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发动广泛。为加强领导,市及各县市区、矿业集团都成立了由宣传部主要领导为主任,宣传、教育、团委、书店等部门分工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活动组委会,并明确各自责任,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实,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在市里动员会后,迅速召开了由各乡镇宣传委员、教办主任、县直各学校校长参加的动员会议,进行了全面组织发动。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泰山区等地在组织活动中不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而且在抓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使青少年参与率达到了应参加人数的90%以上,不断扩大教育面,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是组织周密,参与广泛。开展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在活动中,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能够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各自职能作用,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各级宣传部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积极负责,周密安排,加强了对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把这次活动纳入到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相结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注重发挥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做好配合性工作,为开展好活动出计献策;各级新华书店认真做好活动用书的供应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些基层书店安排专人专车,不辞辛苦,直接到各乡镇学校上门服务,将活动用书迅速及时地发放到各乡镇各学校,保证了整个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是活动扎实,成效显著。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阅读《走向世界的中国》等教育读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学习了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从闭关锁国、贫穷落后走向独立自强、发展进步的艰难历程,增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部门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区分不同层次,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形式,狠抓工作落实,吸引了青少年广泛参与。很多学校把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列为寒假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化读书内容,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撰写征文。还有许多学校自行组织开展了征文比赛、主题活动、演讲比赛,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评比活动。许多地方还在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刊登和播发学生优秀征文。这次活动全市大约有10万青少年参加了征文活动,在各地各学校层层进行评选推荐的基础上,又经组委会专人评奖,共评出征文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200名;优秀演讲稿10篇;并有50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

第五篇: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榜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心理学对于榜样影响力的来源、榜样自身的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了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当前榜样教育的现状:教学方式单一僵化、缺乏持续性、资源整合不力,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榜样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这是对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凝练概括。在现行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地位,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众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榜样教育凭借其高效实用性,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榜样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反映统治阶级或政治集团意志的意识形态,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向着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1]。榜样文化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将凡人善事、平民英雄等道德楷模所蕴含的品格、美德作为价值目标来追求、弘扬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样态[2],榜样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榜样的影响力产生于人的模仿天性,比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习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模式,一种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习得行为,即间接经验的学习。行为学派的代表斯金纳提出的“反应―强化”模式,皮亚杰也根据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解释了模仿行为。实际上,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的,如儿童通过观察父母、同伴、老师形成了早期的行为模式。其次,由于榜样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相比一般说教更具生动性、更贴合实际和生活,易于青少年接受和认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方面开始的,形象思维也比抽象思维更加持久,所以,只要树立让青少年接受和认同的榜样,就能激发他们学习榜样的热情和信心,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榜样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榜样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不是单一的价值观灌输,而是将抽象的说教寓于对榜样的学习活动中,减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更能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

二、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现状

(一)榜样教育方式僵化单一

榜样的树立、传播和学习有不同的载体,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是广大青少年获得榜样教育最直接的载体。且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及为考试而进行的重复学习,教材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教材中所选取的榜样人物及对榜样人物的描写和宣传,都彰显着榜样人物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但是其中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和描写仍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榜样人物过度伟人化。通过伟人和名人的事迹对青少年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这暗含着一种精英化的道德价值取向,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不良的潜意识:只有成为社会精英或者名人伟人,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才能成为社会推崇的道德品质,而普通人身上即使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也不能成为人们推崇的道德榜样[3]。道德榜?庸?度完美也会让学生觉得缺乏亲切感和现实感,甚至质疑榜样的真实性。

其次,教材中选取的榜样角色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角色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且男性角色的职业也很多元,而女性多是科学家,或者身残志坚的道德楷模。这种不良偏向缺失了男女平等的内涵。

再次,选入教材的榜样人物职业类别单一,以科学家和政治领导为主,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生、教师、工人、企业家、农民等出现的次数很少,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利于学生获得与将来自己很可能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此外,教材中多是成人化的榜样形象,缺乏与学生同年龄阶段的榜样人物。

最后,榜样教育中,对网络等新载体的运用较少,教育方式显得单调和僵化。很多教学方法如参观革命基地、演讲等不追求其实效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而只被当作工具,严重违背初衷,如参观革命基地被当作春游,先进事迹的宣传变成了应景式的例行活动。

(二)榜样教育缺乏持续性

人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需要长期积累,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升级,即德育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由浅至深的教育过程。榜样教育要想取得效果,榜样事例就需要时时出现在生活里,但中学的应试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非重点学科,榜样教育的宣传存在走过场、做形式的不良现象,如“雷锋叔叔无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句调侃的童谣所说,榜样宣传忽冷忽热,反反复复使得已经取得的榜样教育效果逐渐淡化。

(三)教育资源整合不力

我国榜样教育的资源可以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但在实际结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发挥各自优势[4]。如社会上提倡的“好人好事”在有的家长眼中就是缺心眼,有些“遵守规章制度”在有的家长眼中就是不知变通,面对这样不断变换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的榜样价值,青少年无法形成准确清晰的认识,更无法效仿榜样。学校片面追求学业成绩,思政课变得形式化,也很少通过实践课程强化课堂教育,学生不能深入领会榜样精神;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心态,往往忽略孩子的德育,也有的言行不符,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社会上的榜样教育多停留在舆论宣传上,有时学生学到的榜样精神在社会上得不到巩固,甚至因社会现实而对榜样精神产生质疑。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优化整合,形成合力,榜样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合力。

三、改进榜样教育的措施

(一)做好校园榜样教育

校园是青少年接受系统化榜样教育的主要场所,做好校园榜样教育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首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传统的榜样教育中,忽视了教师自身言行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实际上身教重于言传。其次,学校也要重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把榜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比如在理科教学中,不仅介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要介绍他们的科研精神;在体育课中,教育青少年学习体育健儿精诚团结、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的社会责任感等等。最后要注重校园榜样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教育的隐性形式,对青少年身心能起到潜在的熏陶作用。比如学校可以积极挖掘、不断发现和树立师生身边多种类型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典型,可以评选 “守纪星”、“劳动星”、“礼貌星”等等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还可以开展特色班级评比、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榜样意识,开创先进;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站 校刊、校园网站等的功能,使师生中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在校园中广为流传,校园宣传栏中可以设置“榜样橱窗”、校园网站中设置“师生风采”、利用国旗下讲话鼓励榜样人物、进行特殊场地命名等。

(二)巧用偶像的力量,创新榜样教育形式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因为偶像人物有着与青少年相仿的年龄、让青春期孩子悸动和痴迷的外表、让青少年渴望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能让青少年产生更多的共鸣,满足其精神依恋和情感寄托。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偶像团体不断涌现,这对传统榜样教育是挑战,更是机遇。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榜样教育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全过程。首先,注意过程,偶像因其特点突出、生动鲜明,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其次,保持过程,即将观察到的行为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直至榜样的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这就要增强榜样人物或事迹的感染力,加强榜样宣传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再次,动作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就要求榜样教育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最后,动机过程,动机过程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如学习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实施这种行为的动机,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降低实施这种行为的动机。这就要求社会对偶像的行为赏罚分明,而非一味吹捧。同时偶像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传播正能量,做好公众的榜样。

(三)发挥榜样教育在“三网共育”中的优势

榜样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中,榜样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最初场所,父母是青少年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父母作为榜样的示范作用,不仅具有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律己,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给青少年做好榜样,同时多用民族英雄、社会精英、身边的榜样等激励孩子,将榜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另外良好的家庭氛围既可以为榜样教育提供环境基础,也可以对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产生影响,家长要利用家风、家训规范青少年行为,培养其尊老爱幼、谦逊和善、推己及人等优秀美德。

此外,社会是青少年道德实践的场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调查发现,青少年、教师及青少年家长均认为“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导致“道德问题产生的首要外部原因。因此,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尤为重要[5]。社会环境下的榜?咏逃?要求社会各界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榜样,给与榜样应有的重视和照顾,营造好全社会崇尚榜样的良好风气,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书籍、电视节目、音乐作品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榜样教育方式。

榜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使榜样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网共育”中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元林.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2]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3]宋冬冬.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研究[D].西南大学,2010.[4]刘冰洁.榜样教育模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效用研究[M].鲁东大学,2017.[5]朱琳,叶松庆.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6,32(1).

下载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社区教育中绽放光彩

    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社区教育中绽放光彩 陈世举 青少年社区教育,既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不以传授知识技......

    实现中国梦希望在青少年

    实现中国梦希望在青少年,前途在青少年,根本在青少年。实现中国梦要着眼未来,着眼青少年,重视和依靠青少年。但是令人堪忧的是,当今时代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梦想,缺少激情,信仰缺失......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

    各位关心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各位老师:下午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区教育局与区普法办在xx联合举办“xx区法制教育现场......

    社 会 主 义 荣 辱 观

    社 会 主 义 荣 辱 观背景材料:材料一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

    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上的汇报发言

    宋振泉同志在青少年科普 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上的汇报发言 2014-0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让我代表盛泉生态农业示范园对大家的光临......

    评论: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评论: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连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阐述,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

    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日中心得学法体会

    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日”中心得学法体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副书记在青少年管理工作会讲话(5篇模版)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开展全国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刚才,省综治办朱益军副主任、团省委王征副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