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里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龙里县特色农业(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我县畜牧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龙里县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和农业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特色畜牧产业现状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通过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开展了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提高种羊选育力度,同时在人工种草、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
肉羊产业带已成规模,存栏羊3.6万只;家禽养殖基地3个,年饲养优质肉鸡53.6万羽,现存栏蛋鸡15万羽,其中绿壳蛋鸡13万羽,年产蛋达800多吨。各类养殖基地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养殖专业户发展迅速,100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场)户300多户,饲养500羽以上绿壳蛋鸡的养殖户有200余户。肉羊养殖和绿壳蛋鸡养殖已成为我县畜牧产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二、产业区域布局
1、肉羊养殖。目前已建成以醒狮镇为核心区、覆盖龙山、谷脚、哪旁、谷龙、洗马等乡镇的肉羊产业带,全县2011年存栏羊3.27万只,100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场)户300多户,肉用种羊扩繁场
1一个。
2、绿壳蛋鸡:我县绿壳蛋鸡养殖主要分布在谷脚、醒狮、麻芝、羊场、摆省和巴江等乡镇。2011年,巴江乡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养殖绿壳蛋鸡8万羽,发展养殖户160户。目前全县共存栏绿壳蛋鸡13万羽,年产绿壳鸡蛋达4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贵阳及省外市场。
3、通过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全县从事特色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0.24万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特色畜牧产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产水平低;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组织化程度低;四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龙里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表
2、“分布区域”,具体到哪些县、乡镇,共多少个县多少个乡镇;集中连片否;分为几个发展区域;跨县区域要重点说明;着重说明较大的产业带及产业集群。
第二篇:xx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
xx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提出了“两重多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牛羊、柑橘两大产业为重点,西瓜、花生、南瓜、冬瓜、生姜、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优化了农业结构。
一、多措并举,“两重多特”产业布局全面形成(一)提早规划,产业布局合理
镇党委、政府进过多方调研,提出今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再根据各村实际,根据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各村农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不搞政绩工程。各村结合群众意愿发展特色农业亮点,村干部说:西瓜、花生、南瓜、冬瓜,发展什么大伙说了算。群众都说:萝卜、生姜等各种蔬菜,想搞什么,自己说了算。
(二)做好示范,产业龙头带动
一是抓好种养殖大户的培育。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协助解决资金、免费提供技术等方面予以种养殖大户倾斜,鼓励发展壮大规模,通过大的示范作用增强其他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信心。二是加大专业合作社打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引导群众规模经营、便于加强资源协调和管理等方面有点,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截止目前,全镇共建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涉及牛羊、柑桔、西瓜、花生等多个特色产业。2011年,红河村富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4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2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农户户均纯收入2—3万元,2012年,尝到“甜头”的农户又带动周围3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300余亩,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强化培训,依靠科学致富
一是按季节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各村召开培训会,免费为群众提供西瓜种植、柑橘管护等方面技术培训;组织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户交流为农民答疑解惑。二是加强对外协作,建立起农民田间学校,实时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三是依托农家书屋,丰富特色种养殖类书籍,面向群众免费借阅。
(四)落实奖补,提高群众积极性
一是免费发放西瓜、南瓜、萝卜种子。每年初由各村对全村西瓜种植户进行摸底,向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报西瓜计划种植面积,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汇总后统一购买种子,然后免费发放给群众。二是以奖代补。对种养殖积极性高的农户,镇党委、政府挤出资金,在肥料、农药、药具等方面进行补贴。从根本上提高群众自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五)面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引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降低农户的风险,让农户无后顾之忧。二是发动机关职工,辖区成功人士,当起义务“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季节,利用节假日,免费为群众联系销路。三是充分发挥专业
合作社的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对合作社内的农产品实行统一定价销售。
2010年、2011年渠富党支部书记徐尚全,将渠富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的柑橘进行统一分类、分级包装,并贴上了“渠富柑橘”商标,到重庆、万州、开县等地联系销售,拓展市场。当其他村还在担心销路的时候,渠富村的柑橘早已销售一空,价格上每公斤还能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柑橘多卖0.2-0.5元。
截止目前,全镇肉牛10头以上大户达22户,山羊30只以上大户达30户,1-4月份出栏肉牛510头、出栏山羊3510只。下种西瓜5000亩、花生5000亩、南瓜500亩、冬瓜300亩、生姜300亩。
二、科学套种,突破柑橘前三年农户增收瓶颈
2012年,渠马镇计划种植晚熟柑橘6000亩,加上现有的中熟柑橘7000亩,到2012年年底全镇柑橘种植规模将达到13000亩,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近80%的农户将走上依靠柑橘产业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之路。
但是,种植柑橘前三年如何保障群众收入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难题。如何既要不妨碍柑橘的生长,又能保障群众的收入?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调研,总结近几年的经验,2012年初,优先在渠富村试点发展林下经济。在柑橘林里套种以西瓜、花生、南瓜、蔬菜等为主的矮杆作物,确保群众在种植柑橘的前三年里能继续稳定增收。
通过测算:以渠富村现有的1300亩柑橘(800亩中熟柑
橘,500亩晚熟柑橘)为例,在林间套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西瓜、南瓜、花生、蔬菜等特色种农作物的收入,是同等条件下将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等传统作物收入的2.26倍。
三、做亮品牌,特色农业成效显著
一是依托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渠富柑橘”、“岩风西瓜”、“岩风花生”等5件商标,并制作了相应包装。二是逐步树立商业品牌。2011年,“渠富柑橘”在县柑橘展销会上,在外形、品质等多方面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三是强化宣传。定期邀请县内外媒体、摄影家协会到镇报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农产品宣传“造势”。
第三篇: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平泉县立足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富民为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壮大特色园区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在花卉张国廷的花园里,百余亩万寿菊景象绽放、枝繁叶茂。据老张介绍,现在市场上的鲜花供不应求,每天20余人的当地雇工都要工作7、8个小时进行采收。
农民张国廷说:“每天从早晨5点半开始摘,一天能摘10吨左右,一吨8000块钱,估计能采到上冻之前,收入还是不错的,种万寿菊是群众增收的好路子。”今年以来,平房乡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万寿菊种植,由于花期长、管理粗放、而且产量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乡共种植万寿菊2000多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00万元。并以平房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也纷纷发展起了万寿菊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近万亩。
为延伸产业链条,平房乡积极引进总投资1.08亿元、占地100亩的万寿菊深加工项目基地。该项目分颗粒加工、饲料加工和色素提取三条生产线,目前一期工程完工,正在组织收购鲜花。
平泉县合众菊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均说:“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万寿菊10万吨左右,这样平泉及周边的鲜花我们都可以回收加工,提高万寿菊的经济价值。”
平泉县县平房乡副乡长杨涛说:“我们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园区,我们给予补贴、水电配套、技术指导等,同时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使当地农产品在本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基地加农户加企业”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业园面积5.5万亩;食用菌生产总量增长1.4亿盘(袋),发展设施园艺面积4.6万亩,畜牧大户增加1240户,农业产业化产值经营额达到28.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值的78.9%;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41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7家,新增加工能力30万吨。
第四篇: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开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 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开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开展方向,以改进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开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开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工程、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开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开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开展的根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21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开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萄面积0.48万亩。2021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到达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局部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21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21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21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开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开展也受到影响,为稳固酒花产业开展成果,大力开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开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开展。
6、草食畜。根据我县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畜牧产业升级。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路子,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重点乡镇,大力开展草食畜牧业。2021年全县共调引种公羊365只、根底母羊24054只〔其中移民乡调引根底母羊12100只〕,牛饲养量到达2.6万头,同比增加0.51万头,增长24.4%,羊饲养量到达67.5万只,同比增加10.3万只,增长18%,全县牛羊饲养量到达70.1万头只,同比增加10.76万头只,增长18.1%,出栏肉牛0.91万头,出栏肉羊32.5万只,牛羊出栏率分别到达19.6%和48.1%。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特色农业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而面临一些制约开展的因素和问题。
1、根底设施薄弱,风险抵御能力不强。虽然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但现有渠、井、电、路等设施老化严重,不能适应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展,受水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季节性灌溉用水还得不到稳定的保障。特别是在提高科技种植水平,推进无公害化生产等方面的设施还较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县低温冻害、沙尘暴、干旱、病虫害等多种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不可控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抵御各类灾害风险的能力依然很低,2、基地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够明显。与国内及周边地区其它特色产业基地几十万的种植规模相比,受传统家庭为单位经营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县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比拟效益不突出;千亩村、万亩乡基地相对较少,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区域特色尚不明显,产业布局分散,对已建成的基地,农户重产出,轻投入,疏于管护。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精深加工以及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知晓率的提高,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严重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链的延伸和开展。
3、加工增值滞后,产业化经营程度依然偏低。全县范围龙头企业量少质弱,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比重大的状况依然严重,缺少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型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有优无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局部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根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构较为分散,管理和运行不标准,有效指导生产和销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强,带动产业开展和农民致富的能力弱,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滞后。
4、农产品转化率较低,产业链条不长。农民重数量、轻管理、轻投入、广种薄收现象比拟突出,导致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现有几个农产品的质量、包装都不统一,产品质量也不稳定,不利于品牌的树立和维护。农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同时,由于资金短缺等因素,对现有优质蜜瓜、枸杞、牛羊肉等一些品牌产品未能精心打造、包装和宣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精加工或系列开发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多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
5、资金筹措难度大,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由于县级财力有限,我县在确保各项事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从2021年开始不断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的财政投入,但对于目前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上级补助资金有限,且资金分散,特色产业开展资金困难。同时,由于我县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大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往往达不到贷款条件,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和资金平安因素,贷款难度大且手续繁杂。
三、几点启示和思考
开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加快实施农业跨越式开展的关键点。通过对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的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在今后开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和思考:
其一,因地制宜是前提。特色产业之所以“特〞,最突出的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所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对本地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农业人力资源等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和论证,再根据论证的结果确定产业开展方向,以确保产业规划与开展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独特性。
其二,农民群众是主体。开展特色产业,必须突出农民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在产业开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通过示范带动,全民发动,充分激发农民开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形成规模效应,才能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在培育和开展高效特色产业过程中要深入推进抓点示范工作。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多元产业结构,但产业布局散、规模小,缺乏特色和亮点,效益差的问题突出。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开展,必须通过典型引导推动整体工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来感召群众、引导群众、鼓励群众,才能收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要从政策扶持、资金投放、技术效劳等方面,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大户、抓示范上,努力在面上形成规模、彰显特色,迅速产生引导和带动效应。
其三,技术支撑是关键。科技含量的高与低,科技推广的快与慢,直接关系到特色农业开展的速度与质量。必须不断 完善效劳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效劳队伍建设,坚持抓好农民培训,形成机构全、功能强、水平高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效劳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点,为产业开展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效劳。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良品种、实用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供给等信息,促进群众不断更新观念,改进生产、管理、经营方式,降低本钱,提高效益。强化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变效劳意识,从单纯的技术推广,提高到技术推广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为农民做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营销〕效劳;牢固树立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充分调动农、林、水等涉农部门的力量支持产业开发,建立科技单位与产业开发的长效对接机制,把科技力量投入到产业开发的第一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其四,政府扶持是核心。开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离不开资金投入。产业培育具有较长周期,一般需要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要加快特色产业开展,必须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扶持投入力度,为产业开展配套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信息等效劳,才能使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有序进行,提高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迅速开展。结合全县总体开展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捆绑各类涉农工程和资金,分期分批集中投入使用,使各类工程资金互相补充,改变“撒胡椒面〞的传统做法,合理配置资源,聚力突破难点,进一步提升政府投入工程和资金的整体效益,为产业开展打造良好的根底条件,在较短时间内打造产业开展的突破点和亮点。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增收快的高效优势产业,在起步阶段,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于解决启动资金缺乏难题,调动农民开展产业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按照农民投入为主、财政补助引导、信贷投入扶持、合作投资经营的融资思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产业开展的保障能力。在县财政每年800-1000万元的产业扶持根底上,还要进一步扩大投入覆盖面,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扶持,建立完善市场信息、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平安等效劳体系。
其五,着力落实是根本。工作开展离不开抓落实。在高效特色产业开展过程中,必须树立落实意识,干部身子要沉下去,真正深入村组,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帮民困、解民难,使各项政策、措施、任务都落实到位,让高效特色产业的开展更具支撑力和生命力。
第五篇:关于灌南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灌南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灌南县人民政府
2010年4月28日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灌南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富民”核心,以产业化思路调整现代农业结构、以工业化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以多元化投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培育食用菌、设施蔬菜、畜禽养殖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布局,高标准定位产业发展目标
围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我们突出发展“食用菌、畜禽养殖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重点规划建设新港大道和宁连路沿线食用菌产业带、新百路沿线和新沂河沿线规模养殖带以及涟新路、新张路沿线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带,力争到2011年,三大产业产值全部超10亿元。一是做大菌菇彩椒。重点建设新港大道、宁连高速两侧示范基地,引进日本等国流水线瓶栽生产金针菇,积极筹办世界食用菌烹饪大赛,提高灌南食用菌知名度;沿326省道、临港产业大道、235省道、窑北路等沿线,选择30村分别启动建设千亩红辣椒基地,成立食用菌、彩椒协会,推动企业联手统一品牌,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抱团式发展。今年1-4月份,全县已生产纯白金针菇等3000万袋,产量约1万吨,产值1个亿;新增丰收、联农等企业12家,扩建李集茶树菇、孟兴庄镇秀珍菇等一批食用菌基地,带动农户6000多户,预计亩均效益在5万元以上。二是做强畜禽养殖。突出“规模、效益、科技、环保”四大主题,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切实转变养殖业增长方式。今年,我们计划新建标准化圈舍10万平方米以上,推广天兆优质加系种猪1万头,形成年出栏优质商品猪70万头的生产规模;以绿缘牧业为依托,组建灌南县百禄镇奶牛养殖协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促进我县奶业快速发展,力争年底实现奶牛饲养总量达到5000头。一季度,在生猪行情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全县仍有在建规模猪舍面积5000平方米。三是做优花卉苗木。大力推进以“三带、两区、一园”为基本格局的花卉苗木建设,即绿化苗木基地建设以新新线苗木产业带、宁连路高效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大道为主要区域;高档盆花生产、林果苗木生产分别以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产业区为主要载体;以乡镇特色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目前,全县拥有绿化苗木基地2.2万亩,年生产蝴蝶兰、凤梨、红掌、大花蕙兰等高档盆花500万盆。
二、打造发展载体,工业化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按照“农业当作工业抓,园区当作城市建”的发展理念,围绕“争创一个省级园区、两个市级园区”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实行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引领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争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张核心区规模,加快食用菌物流园、花文化一条街等现代农业物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在做大做强华实生态、富强养殖、绿缘牧业等现有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有机肥厂、清洁能源以及肥水滴灌三大净化工程,努力打造全省循环型农业示范区。按照“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园区功能配套,突出技术自主研发、项目开发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二是注重连片规模发展。立足自身优势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实行整体推进、连片发展。积极做好临港产业大道两侧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在田楼、五队之间联手建设服务半岛发展的“后勤流通型”农业园区。在李集、孟兴庄之间联手打造宁连路沿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目前,长茂镇与县农委协手组建的灌河半岛生态产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600万元,建成钢架大棚1000亩,所在地三庄村有望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村。三是打造示范带动基地。继续深入开展“回乡领创合作社,共同建设新农村”活动,通过部门领创在每乡镇组建1家专业合作社,兴建高效农业示范带动基地,面积不低于2000亩,重点发展食用菌、彩椒、花卉苗木、生猪养殖等产业。一季度,全县已新建长茂三庄、李集和兴、孟兴庄四兴、新集季圩、百禄大南等千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6个。其中,新安郝圩设施蔬菜基地已获批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
三、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把提升产业层次作为特色产业的生命所在,重点在科技、培训以及市场等环节下功夫,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设立科技研发机构。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中心及县食用菌产业局等技术平台,设立食用菌、高档花卉等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培育一批以新品种繁育与工厂化育苗为重点的种苗企业,加快发展商品化种苗,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引领作用,以县农广校为平台,与重点科研院校合作,建设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新建农产品物流市场。大力引进商贸服务业,新引进由上海客商投资兴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着力打造集收购、配送、批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同时,已在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工建设花文化一条。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设食用菌、生猪、彩椒等农副产品专业流通市场,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山东、上海等地设立农产品销售网点,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建立农产品供销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制作灌南特色农产品网站,大力开展农产品网上促销。
四、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度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针对特色产业的发展瓶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一是破解土地制约的难题。进一步健全规范土地流转秩序,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供求。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统一服务型等多形式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年内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全覆盖。截止3月底,全县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其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0.9万亩。二是破解资金紧缺的难题。今年,县政将出台了《灌南县2010鼓励扶持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十项政策规定》,继续对生猪、食用菌及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等三大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对新办农产品专业市场或新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及物流中心,给予重点扶持;对新建省级农业园区给予特别奖励。通过各种渠道,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三是破解利益联结的难题。把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扶持农民实施高效农业项目的主要载体,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重点培育一批示范组织;引导鼓励同类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农民合作社,打破地域界限,成立联合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发展层次。一季度全县新增各类农民合作组织20家,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带动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的发展载体、规模大户还不太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今后一阶段,我们将把特色产业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谋划,继续扩大发展规模,更加注重提升发展层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构筑具有沿海经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完成“决战十一
五、苏北进五强”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