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蔬菜产业化规划
**市蔬菜产业化规划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蓝子”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新阶段“菜蓝子”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蔬菜产业培育成我市农业一大主导产业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把**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新形势,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蔬菜产品品种布局,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保障蔬菜产品长期均衡稳定供给,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市蔬菜产业化规划。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菜蓝子”工程,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发展高效设施栽培,对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蔬菜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一是各地依据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全市蔬菜产量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市场供求基本平稳;三是高效设施栽培得到一定程度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大中小型塑料拱棚等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精细菜、反季节菜生产能力增强,淡旺季矛盾得到有效缓和,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四是蔬菜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线辣椒、大蒜等优势传统农产品出口增加,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五是市场体系初具雏形,中介组织得到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崭露头角。到200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8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6%,总产51.9万吨,实现产值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35%,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水果,位居第三。蔬菜产业成为我市继畜牧业、果业之后的又一大优势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财源。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蔬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加销衔接不紧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还不多;二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体系不健全,无公害生产意识有待加强;三是信息体系不完善,流通效率低,净菜包装、配送服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尚未真正起步。
二、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势特色蔬菜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突破口,发挥市场引导和政府宏观调控双重作用,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建设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名牌产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扩大出口;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提高流通效率;发展龙头企业,深化产业开发,加快产、贮、加、运、销一体的产业化开发体系建设,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稳定持续供应。
三、目标任务
到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0万亩,总产100万吨,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发展到12.5万亩,名优新特蔬菜基地30万亩,蔬菜产值达到9.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到“十五”末,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总产130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力争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建立新型市场体系,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产、贮、加、运、销一体的产业化开发体系;净菜加工、配菜包装上市占蔬菜上市总量的20%以上;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我市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集散地,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及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四、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三大区域、十大基地。
三大区域:一是城郊精细鲜菜种植区域。包括金台、渭滨两区所有乡镇,陈仓区虢镇、千河、杨家沟、八鱼、清溪5个乡镇及其余各县县城所在乡镇共21个乡镇,以原有“专业菜田”为主,引进、培育、发展多样化精细鲜菜生产,面积由2002年的2.5万亩发展到“十五”末的5万亩,年产量达到20万吨,主要保障本地城镇市场供应;二是县乡名特蔬菜种植区域。包括9县80多个乡镇,以原有“二线蔬菜基地”、农区特色季节性菜田为主,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菜,走一乡一品、各具特色发展路子,面积由2002年的35万亩发展到“十五”末的50万亩,年产量达到70万吨,除补充本地市场外,主要是批发外销及出口创汇;三是高效设施种植区域。在渭北塬区的凤翔县柳林镇、郭店镇、彪角镇、横水镇,岐山县的北郭镇、孝陵乡、雍川镇,扶风县的法门镇、建和乡、召公镇、南阳乡、天渡乡等二十个乡镇建立连片日光温室群,沿西宝高速公路两侧的陈仓区、岐山县、扶风县三县(区)十个乡镇,建塑料拱棚覆盖拱棚群,扩大精细菜、反季节菜生产能力。到2007年使高效设施栽培面积由现在的3万亩,发展到5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在三大区域内,重点抓好具有明显特色的十大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十大基地:
1、市郊精细优质菜生产基地。按照把我市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市郊鲜菜自给率以70%计算,需最少在市郊建立8万亩常年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由于建设征占,金、渭、陈仓三区现有专业菜田仅1.6万亩,需在马营、八鱼、清溪、虢镇、千河、杨家沟等乡镇新建常年蔬菜种植基地6.4万亩。要加大新菜田建设力度,同时加强对市区原有“专业菜田”的分类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征占,对原有保护区内一类老菜田重新规划,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高生产水平。2004年精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力争达到5万亩,2007年达到8万亩。种植品种围绕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茬次,以时令鲜菜为主,实现种类、品种多样化组合。大力发展大中型拱棚、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及现代农业观光园,力争设施覆盖栽培面积占到80%以上,达到周年生产、长期稳定供应,建成“安全、营养、卫生”的蔬菜新、优、精品园区及市民休闲、观光园区和展示农业现代高新技术的展示区。
2、千阳冬季韭菜、胡萝卜生产基地。在千阳县千河两岸川塬5个乡镇重点建设冬季覆盖韭菜、“千川透心红”胡萝卜特色蔬菜基地。2007年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万亩扩大到2万亩,年产商品菜2.5万吨。
3、蔡家坡大蒜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以岐山县蔡家坡镇为主,辐射带动毗邻的陈仓区、眉县、扶风等3县区6个乡镇。2007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5万亩扩大到3万亩,年产商品菜4.5万吨。
4、秦岭夏季冷凉地区补淡蔬菜生产基地。包括太白县嘴头、凤县黄牛铺及岐山、眉县部分乡镇,以甘蓝、菜花、大白菜、西葫芦、架豆、生菜、甜椒等喜冷凉蔬菜为主。2007年面积由现在的6万亩扩大到8万亩,年产商品菜22万吨。
5、渭河南岸秋番茄生产基地。以陈仓区清溪乡为中心,向东辐射到岐山县五丈塬镇等6个乡镇。2007年种植面积由现在的0.8万亩扩大到1.5万亩,年产商品菜4万吨。
6、扶风早春甘蓝、葱头生产基地。以扶风县揉谷乡为主,辐射邻近5个乡镇,生产葱头、早甘蓝等。2007年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万亩扩大到1.5万亩,年产商品菜4.5万吨。
7、渭北塬区大葱、香菜生产基地。以陇县塄底下乡、城关镇、凤翔县唐村乡、陈村镇、长青乡和千阳县草碧乡等7个乡镇为主,生产大葱、香菜等特色菜。2007年种植面积由现在的0.5万亩扩大0.8万亩,年产商品菜1.2万吨。
8、川塬灌区辣椒(干)生产基地。以岐山、凤翔、扶风、千阳、陇县、眉县6县40个乡镇为基地。2007年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8万亩扩大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25万吨(折辣椒干4.5万吨)。
9、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太白、凤县、扶风、陈仓区等4县区20个乡镇为主,代料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2007年栽培规模由现在的1500万袋扩大到2000万袋,年产商品菇2万吨。
10、珍稀特蔬菜和山野菜生产、加工基地。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培育出一批当地传统山野蔬菜,如苜蓿、蒌蒿、菊花脑、蕨菜、马齿苋等,引进一批新特蔬菜,如孢子甘蓝、羽衣甘蓝、紫甘蓝、牛蒡等。2007年在千阳,陇县、凤县、太白四县建立珍稀特蔬菜和山野菜生产基地1万亩,产量达到0.8万吨。
(二)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是蔬菜产品销售和信息传播的载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原则,以原有的市场为基础,扩建、改建和新建一批蔬菜贸易场所,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零售市场为纽带,以便民超市、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为发展方向”的运转高效、反应敏捷、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全新市场体系。建立三级批发市场,即在市区新建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集散作用显著的中心批发市场;以县城原有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在陇县、凤翔、蔡家坡、太白等地建设15个区域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以特色蔬菜的专业化基地为依托,建立40个基地批发市场;在居民生活中心区,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成100个标准规范、干净卫生的蔬菜零售样板市场;探索新型蔬菜销售流通方式,开展试点示范,在市区、县城建立便民超市、便民连锁店30个。市上和县区各建立一个蔬菜销售网站,开展网络销售服务、网上竞卖拍卖等新型服务方式的探索尝试。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各县(区)、乡要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壮大营销人员队伍。以当地的优势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选择1-2个中介组织、技术服务组或专业协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规范经营的企业。利用改型后的专业协会把分散的个体经纪人组织起来,加以引导,规范其经营行为。由协会跑市场、找信息、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组织农民有计划、有目的地生产,做好生产与市场的衔接,组织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开展信息服务,有利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专业协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了解各地的生产、销售信息,促进蔬菜产品的快速流通,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市、县两级,要以农业部“‘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到2007年建成市级蔬菜产销信息服务平台,每个县区要建立一个蔬菜产业化信息服务中心。要加大信息网络向乡镇、向基地、向农户、向市场、向企业延伸的力度,解决好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原则,建成100个基层蔬菜产销信息服务网站,力争做到“六个一”,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有一条电话线,有1-2名人员,有一套组织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力争使我市从事蔬菜产销基层信息服务的基层人员队伍达到200人。
质量安全卫生体系建设。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净化“菜篮子”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蔬菜产品进入大循环、大流通的出路所在。到“十五”末,市上要完善“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市建检测中心,县建检测站,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和2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建检测点,形成符合我市实际、布局合理、水平较高、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市、县、市场(基地)三级检测网络。检测中心、站配备农药残留检测精密仪器,检测点配备速测仪器;各站、点设专职检测人员,经专业培训上岗;建立相应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达到“五有”,即有场所、有人员、有仪器、有制度、有经费,实现对全市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
(三)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上连基地,下连市场,肩负着带领农民闯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按照“多元投入、择优扶强、制度创新”的思路,把蔬菜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来,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整合资源,整合优势,建成一批涉及蔬菜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的龙型蔬菜销售加工企业。
1、在市区建设一个配备蔬菜有毒物质残留测定仪器、贮藏冷库、清洗消毒、加工包装等设施的功能齐全、年加工能力5万吨的现代化净菜配送中心;新建一个年生产能力2000吨的蔬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蔬菜饼干、罐头等。
2、在千阳县、岐山县蔡家坡各建一个年加工能力5000吨的蔬菜脱水厂。生产脱水蒜片、蒜粉、甘蓝片、洋葱片、南瓜粉等脱水蔬菜;在太白建一个年加工能力500吨的山野菜加工厂;扶持华美果菜汁加工厂,使蔬菜汁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生产胡萝卜汁、菠菜汁、西红柿汁等营养、保健菜汁产品。
3、建立一个大型蔬菜贮运销售龙头企业集团。通过兼并、联营、参股和租赁等形式,利用现有冷库、气调库等设施,贮存蒜薹、葱头、土豆、大葱等生产季节集中的蔬菜种类,分期分批供应市场。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市县两级要充分认识实施蔬菜产业化开发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来抓。明确建设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市蔬菜生产发展及产业化开发工作由市果菜局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促,协调产销服务。各县区政府要明确蔬菜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市上统一规划,制订本县区发展计划。方案中所涉及的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开发工作由所在县区、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尽快落实基地建设实施单位和负责人,逐级把任务、责任落到实处。市、县区都要把生产产业化开发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继续实行“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任务,严格考核奖惩,把“保产量、保供应”目标转向“兴产业、提质量、保增收”上来。
2、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围绕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种类和品种结构,稳步扩大精、细、特、优菜和辣椒(干)种植,适当压缩大路菜面积;大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扩大保护地栽培面积,减少露地栽培蔬菜份额;积极推广代料食用菌生产技术,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保持最佳种植结构,寻求种植效益最大化。十大基地要稳步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安全卫生,争创名牌,扩大销售。高效设施栽培中,重点扩大新型节能温室、连栋温室、大中型拱棚等,积极应用新材料,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扩大反季节菜生产能力,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各地要把高效设施栽培建设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引导农民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模式,加快蔬菜种植业结构调整。
3、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生产基地要增强科技兴菜和名牌战略意识,进一步加强完善蔬菜种子、种苗引进繁育、技术推广、产品检测、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种质资源开发、培育地方名特优品种、引进国外名稀优特品种、工厂化育苗等为基础,大力引进适合本地的高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培育开发蔬菜新品种。建立生产示范基地,负责全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和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各县区要调整技术力量,加强蔬菜技术推广工作,基地乡镇要转变职能,加强对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制定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搞好技术指导,兴办各类蔬菜科技、产销示范。积极扶持民办蔬菜科研和推广机构,多轮连动,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可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生产。要认真抓好技术培训和兴办科技示范点。市上要重点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县区要培训乡镇和基地科技人员和示范户,乡镇要培训每一个种植户,使每一个种植户有一名技术骨干。要大力提倡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科技示范点、龙头企业,开展有偿服务。各级都要建立自己的科技示范点,培养典型,树立样板,带动面上发展。
4、强化“无公害”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各县区要以当地的特色蔬菜为突破口,按照国家和省级标准,组装配套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生产、包装、贮运技术规范,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无害化管理。完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监督,规范产品质量。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蔬菜产品流入市场。建立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及时正确追查问题所在环节和责任人。积极申报无公害和绿色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树立品牌,以名牌占领市场。加工、贮运、营销企业也要按无公害食品的要求生产,培育自己的品牌,让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菜。
5、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县两级要对蔬菜产业化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加大对蔬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一是把城镇郊区常年性专业菜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蔬菜基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占用,严格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二是市、县(区)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比例专款用于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重点扶持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科技示范,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三是通过贷款贴息、减免税收、信贷扶持等优惠政策,扶持个人和企业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培育一批基地成规模、质量上档次、产品是品牌的龙头企业,并鼓励其通过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五是提倡蔬菜生产、营销、加工项目采取招标、投资入股、信贷等投资组合,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蔬菜产业化开发;六是市上每年对蔬菜产业化开发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各基地县乡村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共同投入蔬菜产业化开发。
6、各方协作,搞好服务。蔬菜产业受资源和市场需求双重制约,实施产业化开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农技、植检、水利、土地、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大力协作与支持。市、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安排,抓好方案实施的协调组织工作。按照“围绕一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套班子,完善一个管理体系,振兴一个特色产业”的要求,各级要发挥职能,加强蔬菜产业化的领导、体系建设、组织管理工作,全力抓好实施工作。市、县区财政、农发行、农发办、计发局要加大对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水利部门要搞好菜田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土地部门要搞好基本菜田保护管理和土地调整、市场建设用地审批;环保部门要严厉查处工业“三废”对菜田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质量检测检疫执法部门要加大蔬菜质量检查力度,确保不合格蔬菜不流入市场;工商、商务、交通部门要协调好市场规划和道路建设;新闻宣传部门要为蔬菜产业化的开发搞好舆论宣传;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搞好服务工作,确保我市蔬菜产业化开发顺利进行,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式稣?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8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8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
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
第三篇: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式稣?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
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
2、建设重点
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将融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及
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篇: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8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8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
第五篇: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
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