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广东蜜源植物的分布及利用情况
中国广东蜜源植物的分布及利用情况
广东省蜜源植物分为野生和人工种植两种。野生蜜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多达100多种,最主要的有鸭脚木、柃属植物和山乌相等;人工种植植物的蜜源植物主要为果树,面积超过100万公顷,主要为荔枝、龙眼,还有柑橘、李、柚子、柿子、香蕉、菠萝和杂果。此外,在全省还有大面积水稻,在雷州半岛有大面积的核树林以及一定面积的橡胶林和椰子树,在粤北山区有少量的油菜。在全省各地还有一些人工种植的绿化花木等。
四季蜜源占有量分为,春季蜜源占30%,夏季蜜源占20%,秋季蜜源占10%以下,冬季蜜源占40%以上。一年只有三个生产季节,即春季的荔枝、龙眼,夏季的山乌柏和乌桕,冬季的鸭脚木和柃属植物。秋季仅有一些辅助蜜源。
荔枝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以广州地区,粤西的高州、化州、电白,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深圳和粤东的普宁、惠来、惠东最多。龙眼以高州、化州和花都种植面积最大。柑梅全省都有种植,其中以潮汕平原、新会、四会、化州等老种植区,以及粤北、梅县、惠阳等地种植面积最大。油菜在粤北的英德、韶关、翁源、乳源、曲江还有少量种植。香蕉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以东莞、顺德及高州等地种植面积最多。桉树全省各地都有种植,以雷州半岛等地的面积最大,多为人工种植的防护林。
近年来,在韶关、梅州、清远、湛江等地为主大量种植的尾叶桉,也称蓝桉,速生桉,是从澳洲及东南亚引进后经选育的新品系,主要用于造纸工业,其木材是造高级纸的用料,一般种植5~6年就可成材。种植4年后开花,每年9月中旬开花,花期一个月,与细叶桉花期相仿,尾叶核的蜂蜜,其特征性味道较其他核树蜜差别不大,泌粉量不多。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有大面积的次生林,生长着大量的山乌桕、野桂花和鸭脚木等主要蜜源植物。以广州郊县、惠州市、河源市、肇庆市、清远市和英德市等地区分布最多。
广东省有蜂群40多万群,其中有30多万群是在山区定地饲养,或小转地饲养的中蜂;西方蜜蜂不足10万群,主要为意大利蜂,多数流动放蜂。由于活框饲养技术的成功推广,使中蜂成为广东省的一种重要的授粉蜂种,主要用于对荔枝、龙眼等果树的授粉,并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全省养蜂数量和蜜源分布是不相称的,一些地方由于交通不方便,蜂场无法到达,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面积的柑橘、水稻蜜源,由于开花期间施洒农药,影响了蜂群的采集活动。人工种植的蜜源植物面积逐年增多,但山区的野生蜜源植物(如鸭脚木等),随着山区资源的开发(鸭脚木可用来栽培食用菌)而遭到滥砍滥伐。近年来这种现象虽然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但要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尚需一定时间。
每年都有2~5万群的外地蜂群转地来放蜂。原本是本省中蜂主要产品的冬蜜,部分地区出现大量西蜂进场采收、中蜂退居“二线”的局面,例如,在从化北部、佛冈、清远、龙门等地鸭脚木花期,都有大量外来和本省的西蜂。本文摘自39蜂疗网!
第二篇: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和保护
【摘 要】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关键词】水资源对策建议
【正文】水乃生命之源,与空气、阳光一道演合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水资源的破坏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而且水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存延续。生存还
1是毁灭,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困惑打破了生活的静谧和安逸,促使我们对如何保护水资源展开反思。
一、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然而在人与水长期相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比较突出。
1.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
量的1/4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
2.水旱灾害问题。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
生。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水灾害频繁发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3.水体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
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这些都提醒我们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蔓延,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足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水资源认识不足。曾几何时,围湖造田被看作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缺乏生态观念,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修大西海子水库切断塔里木河,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黑河截流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是谁主宰谁的主仆关系,人类虐待了自然得到的是加倍的惩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粗放式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在求得经济暂时
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
三、如何做到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5、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6、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7、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因此,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
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务市场,从而优化配置水资
源,也是保护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中国水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水务行业应该有万亿元以上的空间,到2005年仅污水处理一项就有4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由于“水”带有浓重的社会福利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水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严重制约了水行业的发展,水资源因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结束语】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在日益发达,这些美好的现状却会似的我国的用水总量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和各界专业人士都需予以高度关注。
第三篇:《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探究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标要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以及人类所面临的世界性的土地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大意义,必须珍惜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学生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自然界中,以她最为宽广深厚,她承载着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一直以来,默默地以她仁慈宽厚的胸怀滋养着万物生灵。她是山川之根、万物之本、人类的衣食来源。这是什么?
学生:是土地。
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课堂活动: 一:知土地 教师: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讨论几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我国除了这些可以利用的土地外,还有很多难利用的土地,如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
[承接]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土地类型,但你们知道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吗?
二:知特点 教师: 出示图表、资料(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以及农业用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总结:有利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草原广阔,是畜牧业基地。
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耕地12.68%,最少;林地31.86%,较少;而难利用的土地15.72%多 学生: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教师:我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我们不需要的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显而易见是不合理的。我国耕地比重小,今后能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呢?
出示阅读材料,学生朗读。
教师:阅读材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大家可想而知,人与耕地的矛盾是很突出的,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的劣势。
教师总结: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大、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承接:既然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那么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三:懂分布 出示“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读图,思考: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是怎样分布的。
师引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西部地区主要是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过渡: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不相同?这与它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完成板书
教师总结:不同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不同,所以土地的利用类型是不相同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资源”中的第二节 “土地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探究、归纳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重点突出。在解决难点时,设计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探究、交流,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了分析解析地理现象。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存在的问题:
1、要找准切入。以点带面,应选择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密切、真实有效、现实而熟悉的事物,2、教学中对学生预想不到位,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详略处理的不是很好,3、本节课虽然选择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利用所选择的材料利用的有效性还是欠缺。
4、教学经验的积累和驾驭课堂能力还需要加强,虽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在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知识和学生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第四篇: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教案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 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学习了《第四章
叶的光合作 用与光能利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也是植物三大作用中集重点和难点 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 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同时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 立,又相互依存。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对植 物呼吸作用知识框架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对“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 分析而获得。
初二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 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 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二、概念分析
呼吸作用的定义:植物体吸进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 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呼吸作用的概念可以分为两部分,箭头前是原料,箭头后是产物,中间是
进行呼吸作用的处所。此处要将公式中有机物储存能量这个隐含的条件跟学生讲 清楚,最好与光合作用的公式放到一起讲,会更清楚。对呼吸作用的产物中,如 何来鉴定二氧化碳,验证能量的产生,以及水的产生,概念中的这三项都需要运 用实验来检验。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
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
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
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
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学习的群体是跨入初中后的初二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
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线粒体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 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 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 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四、设计理念
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种子呼吸的三种表象:呼吸放热、呼吸吸氧、呼吸 释放二氧化碳,进而得出呼吸的概念(反应式)
同时要分析呼吸的意义(实质)
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阐述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在教课过程中让学生
思考光合与呼吸的关系,最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猜想、观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 学研究的求实、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出现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是使人心旷 神怡的原因之一,并板书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教师继续启发,如果在居室里放置过多的花卉是否有益于人体的 健康呢?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一:种子呼吸消耗氧
(1)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该实验准备情况。这样不仅提高可信度,还能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强调指出:甲瓶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并 分别用醒目的红、蓝标签注明。(2)请2位同学上台将蜡烛点燃
教师提问: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空气中的氧有助燃的作用。从而轻松地突破分析此实验的难点。
3请同学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内。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察,并能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放入甲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而放入乙瓶中的蜡烛立刻熄灭。
4教师引导:乙瓶中的蜡烛立刻熄灭,可见乙瓶中缺少氧气。得出结论:种 子呼吸消耗氧。
2实验二: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为了更好地设计本实验,突破学生由于化学知识匮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增加了一个小实验,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1完成小魔术:请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教师在课件中打出: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从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以此作为知识铺垫。2种子呼吸能否产生二氧化碳呢?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①学生的设计除教材的设计方法外主要有:
A将澄清的石灰水直接注入萌发的种子中,观察其变化。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广口瓶中,然后用纱布包住萌发的种子,悬挂于广口瓶 内,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C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塑料袋,密封。过一段时间,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教师要注意引导:确定上述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及设计实验方案 时,一定要设立对照实验。即:对煮熟的种子也要完成同样的实验操作,以增加 实验的说服力。
②小组同学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依照课本上的操作或 D方法完成
该实验,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③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合作能力。同时总结出:种子呼吸 能产生二氧化碳。
3实验三:种子呼吸释放热量
1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介绍该实验开始时的温度计示数。
2请同学用正确的方法读出现在的温度计示数。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释放出热量。教师同时指出热量是能量的一种。除 此以外,种子呼吸还能产生水。
4多媒体展示小实验:验证种子呼吸消耗有机物。
1称取等量的两份同种植物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一份提 供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另一份保持干燥不萌发。
2一段时间后,将两份种子(其中一份已经萌发成幼苗)干燥,分别称其重 量。哪一份的重量轻了呢?
3得出结论:呼吸消耗了种子中的有机物。
在进行以上实验分析时,每得到一个结论,教师都要进行板书。此时总结 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请同学根据课本和公式,描述出呼吸作用的概念。5由特殊到一般:植物体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猜一猜:
实验前一天,请同学将等量的新鲜和煮熟的青菜叶分别装入两只相
同的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将软管夹紧。课上将两塑料 袋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请同学根据实验现象,猜测哪一袋中装的是新鲜
菜叶。教师最后打开袋子,揭开谜底。同时指出,叶也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其它器官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老师制作的根、茎、花、果实进行呼吸作用的动画。
学生得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教师引 导:
组成这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煮熟的种子、菜叶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总结出: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教师同时强调: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理解 更加深刻而全面。
6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有什么意义呢?展示多媒体课件。强调植物通过呼吸 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
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 生长等。
(三)、联系实际、迁移深化
研究呼吸作用,就是为了利用它、调控它。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 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1回顾
有人在居室中放置过多的花卉,好不好? 2身边的科学
播放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低温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录像。请同学说出这样 做的依据是什么? 3听故事,长知识
冬天,农民伯伯常常将收获的大白菜贮存在地窖中。在一个偏远 的小山村,有人一打开地窖就进去取白菜,走到半路,蜡烛突然灭了。于是,高
喊“有鬼”,吓得迅速跑出了地窖。真的有鬼吗?这鬼是谁?你准备怎么办?
4.大家谈
请同学将课前调查的呼吸作用原理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例子,介绍给大家。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互相交流、补充,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本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
第五篇:学生会职务分布及分工
博日电脑技术学校
学生会职务分布及分工
学生会:
主席:张爱诚
副主席:王小玲
主管:纪检部、女生部、文体部
张丽丽
主管:学习部、宣传部、劳动生活部 纪检部部长:张萍萍
女生部部长:冯志芳 文体部部长:王小健
学习部部长:陆留宝 宣传部部长:王爱萍
劳动生活部部长:朱志银 纪律委员:智慧
生活委员:戴秋萍 组织委员:单友明
文娱委员:张娟 劳动委员:邵勇
宣传委员:张宏海
检查分工:
1、出操、就寝:蒋贵、陈正军、朱彩宏、许国栋、冯建余、陈慧露、杨少梅、张玉敏、冯志芳、智慧、戴秋萍、张娟
每3人一组,分单双日检查,蒋贵为组长,杨少梅为组长,分别记录当日出操人数,统计各班出勤率,并于每日上午8:00前交纪检部部长张萍萍处。
2、课堂纪律、早晚自习:陆留宝、王小玲、杨阳、纪萍、吴成、季久霞、单友明、马华
每4人一组,分单双日检查,陆留宝为组长,王小玲为副组长,分别打分,由学习部部长陆留宝汇总每旬情况(课堂纪律检查以各班班务日记为标准)。
3、就餐:邵勇、毛祥、许小燕、周玲玲
许小燕为组长,负责一日三餐检查并将每旬情况汇总。
4、卫生:朱志银、张金明、范红凤
朱志银为组长,负责全校卫生检查并将每旬情况汇总。
5、宣传:王爱萍、王小健、张宏海、杨建芸、毛丽丽
6、负责全校文体活动及宣传工作。各检查组组长、部长于放假当日下午4点前将检查情况、评比结果交分管副主席或主席处;由主席、副主席于每周一共同颁发流动红旗或奖状。
学生科
0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