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

时间:2019-05-15 07:4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

第一篇: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当前要集中解决好的关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实现西藏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根本任务。

一、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更加具有紧迫性。”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很薄弱的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更需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西藏而言,地处世界屋脊,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及至东半球气候的“调节区”和“启动器”,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西藏虽然广裹无垠,但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6%以上,在全区总面积中约有一半属荒漠、石山或永久性冰山,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大部分地区虽位于亚热带区域,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绝大部分地区干早少雨,高寒缺氧,大气氧气低于平原地区的75%,生物生存环境十分脆弱,单位面积生物量很低。西藏总土地中草原约占54%,森林约占10.5%,湿地约占3.1%,冰川约占2.1%,这些生态环境由于受高寒、干旱等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脆弱,一旦过度开发或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加上绝大部分群众缺乏生态环境意识,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刀耕火种毁坏大片的原始森林,造成泥石流和局部地区崩塌;大肆挖掘干旱地区的灌林作为薪材,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无节制的狩猎致使许多珍稀动物濒危,超限采挖使许多珍贵药材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西藏的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西藏虽然也提倡讨一划生育,但人口出生率仍继续上升,人口年均增长率在2%以上,高于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由于历史和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脱贫致富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而且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农牧区巧岁及巧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比例高达54.24%,未上过学的农牧区人口占52.96%,而小学文化程度就占34.58%。西藏的农牧业职业教育水平低,许多农牧区未能升人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农牧业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既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回乡务农或无任何一技之长的低素质农村人口。人口的科技素质不高,致使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靠天种地、放牧。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同志还指出:“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

理的路子。”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和基本内容,结合西藏实际,积极探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也难以长期持续发展。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而不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因此,我们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在规划和实施经济发展时,必须充分估量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为了切实做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要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严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二是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所有建设项目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实施经济布局、城市和乡村建设时,要按照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力求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整治,严格实施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三是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要动员全民植树种草,千方百计地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要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坚决制止乱采滥挖的现象。对过度开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要搞好水土保护工作,防止荒漠化。四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环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观念,为环境执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西藏的资源丰富而独特,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是振兴西藏经济的关键所在。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开发缓慢,丰富的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西藏的资源优势和内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西藏五大特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发挥西藏气候独特,生物多样性优势,积极推进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二是发挥好西藏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亚,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圣地;三是大力发展藏药业,把藏药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结合起来,把藏药业做大做强,使西藏成为全国的藏医藏药科研、生产中心;四是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大力拓展啤酒、矿泉水市场,积极开发具有西藏特色的系列绿色饮料产品;五是重点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使西藏的矿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才能使西藏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三)提倡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作为生产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因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人作为消费者,又会消耗很多资料,人口多消耗也多,就会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切实控制人口数量。在重视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口再生产,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格控制多胎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把计划生育指标同经济增长指标一起纳人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计划生育,人人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贡献的新局面。

其次,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科学技术与教育水平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要继续实施“科教兴藏”的战略,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道上来。发展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向生产力的转化。西藏生产力水平低,一旦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就能够实现发展层次上的跨越。根据西藏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应广泛应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围绕发展特色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主线,积极引进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特色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再次,发展科技,要以教育为本。根据西藏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人口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采取国家扶持、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办好教育,加大义务教育的力度,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高度重视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大力兴办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提高人的素质从两个方面来说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只有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第二,人力资本是影响发展的各种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从国家经济的宏观管理还是到微观企业的生产与项目建设的科研、开发、设计、管理、施工、运行的全过程,仅有好的硬件设施而缺乏较高素质的各类人力资源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工作,资源开发的层次就无法得到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效益就很难得以改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儿童抓起,使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植根于年轻一代的心中。提高环境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应着重就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通过组织环境问题的报告、讲座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讨论,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经验,开阔视野,增强环境意识。对于广大群众,应当把环境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提倡节约资源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鼓励群众消费不损害环境的商品,引导群众自觉支持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电影、电视、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教育群众,形成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西藏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发展

地理0802

2010-10-14

第二篇:可持续

大家好,我是环境143班黄明城。站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说我对《穹顶之下》的观后感。柴进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拍这段这么有价值的记录片 很可贵。她用自己的双眼发现问题,身体力行寻觅问题的根源 试图解决问题 或者警醒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期待这把人们从监狱的房子解放到大自然。

记录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没有见过星星以及蓝蓝的天的孩子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需要被爱。可我们就这样残忍的夺走他们爱的星星和蓝天。

或者觉得环境恶化跟当下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又不烧煤 又不开污染工厂 我们不破环环境不污染环境 这跟我们没关系 但真的是这样吗?就跟我们没多大关系吗?

当我们看着工厂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径流到江河,我们会在心里抱怨 责骂。但我们曾找过工厂的负责人吗?如果不行试过去相关部门检举吗?就算这都没用,试过再向上面投诉举报吗?如果一个人不行,一群人呢?但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而柴静做了还一直做着 这正是我敬佩她的原因之一。

当你踱步于河边,看一个少年随手将一个几百年都无法降解得塑料瓶抛向河中 你想过去阻止吗?或者这没什么,但日积月累这样的污染带来的是什么?

当我们看着五颜六色的河水流淌 鼓鼓恶臭随风扑鼻而来 我们的身体里流淌这未知的化学元素 孩子出世便饱受疟疾的折磨。我们才去觉醒吗?龙应台在野火集中这样说道:中国人太自私了。只要你拿着刀跑到他的床前去夺取他的生命,他宁愿闭着眼假寐也不愿意站出来说话。难道真的要等到环境已经危及我们的存在才去关注它吗?

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是从父辈那里继承 这而是从后辈那里借来的。我们没有任何由理、借口去损坏它。

中国不缺少看到问题的人,缺少的正是像柴静那样看到问题敢于履行责任 去解决问题的人,我们有责任跟义务去保护环境 不去玷污它。同时我们更应该行驶我们的监督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去破环它。明确环境的重要性 共同去保护它。过往十余载,孩子们还可以好奇的问我们:爸爸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白云是什么做的。给他们原本该有的童真快乐而不是死锁在窄窄的房子里。

为我们的未来,后代的未来,抛弃自私,让我们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第三篇:文明与可持续城市化

文明与可持续城市化

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城市化。目前,中国有660多个城市,城市化比例达到41%左右。据预测,中国每年城市化比例以1.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500个城市,每年有1000万左右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认识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全中国和世界普遍关注的21世纪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六个盲目”性

(1)盲目拔高城市定位。中国一共有661个大中小城市,其中竟然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如广州提出15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强烈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科研中心、旅游中心,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和人类的繁荣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2)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仅有20万人口的小城市的市长,也片面地认为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就是城市生态良好。

(3)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搞形象工程。如有一座城市其实特别困难,特色是养奶牛,市领导下令,拓宽了一条大马路,在路两旁刻了许多花岗石的牛雕塑,有300多个。这个工程花费了上亿元,而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中,城建资金只有2000万元。在“形象工程”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城市规划中的盲目性。

(4)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规划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决策者们是坐小汽车的,他们希望能加快行车速度,以至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不分青红皂白地拓宽机动车道、砍伐人行道树、取消自行车道。个别城市还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5)盲目地进行功能分区,片面强调功能单一的各类园区。

(6)盲目地体现第一责任人的权威。认为我既然是城市第一责任人,就应该有绝对权力修改规划。这麻烦就大了,有的城市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是第一资源,总体规划错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而建设的错误往往是难以弥补的。

二、文明城市与可持续城市化、现代化

以“城市范式”来考察人类城市的变迁,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四种范式:“商业范式”的城市、“工业范式”的城市、“生态范式”的城市、“文明范式”的城市。文明城市称号是在当代中国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同时,当代中国的文明城市又是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的复合型生态平衡城市,是富有市民凝聚力、归宿感和认同感的城市。

文明城市作为可持续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理想选择、理想模式,必然体现并实现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中,必然要以文明城市的实践结果来验证和支持。2005年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2008年以及未来每 3年一次的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其本质是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应走文明发展道路。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文明的水平在总体上反映城市的可持续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全国从2005年开始的文明城市、文明城区评选表彰,以《测评体系》为标准和尺度,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测评体系》正在成为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工具。

三、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的实践路径

(1)以弘扬实践“城市精神”为主线,努力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集中表现在四个层面:在行为方式层面,表现为市民在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中展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以及市民普遍认同的习俗和习惯;在规章制度层面,表现为政府部门的为政风格,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在文化生活层面,体现为以现代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精神气质,各类重大活动中的民俗民风,大学和学术团体的文化流派与风格;在城市景观层面,表现为渗透在城市规划布局、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中的精神风格与气质。

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对城市历史的积淀,必须兼具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和城市自身的个性。城市建设形成了城市的“筋”和“骨”,文明城市建设铸造了城市的“气”和“神”,凸现出“城市水平、城市风格、城市效率、城市精神”;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素质,发掘城市文化、历史与亲和力,提升城市的品位与魅力。城市的品

位与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摩天大厦和繁华的街面,更在于它的文化、历史和亲和力;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又要营造城市空间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用人文精神塑造社区,使之成为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既保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至上性;既尊重个人的自由空间,又培育人际关系的亲和氛围。在弘扬实践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全面规划市民素贡建设,培育市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诚实守信、博采众长的风范,培养市民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扶贫帮困的关爱精神,崇尚节俭的奋斗精神,玫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突出对“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提十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的标志是: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与机制。文明城市的创建通过对突出“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促进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与机制建设。

(4)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中性化、均衡化,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多元文化能在合理的空间配置环境中和谐共存共生。比如:政府在住宅社区中应强调多样化的人群结构、多样化的房屋设计、多样化的住房契约、差异化的价格、混合的功能、明晰的公共领域等。混居虽然会触及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影响问题,但适度的多样化混居可使低收入阶层享受到较高的福利设施,尤其是高质量的中小学,以减少其子女再度陷入贫困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收入阶层的近距离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提高其生存能力,化解阶层隔阂。多样化混居的比例一般为4:1,低收入阶层占五分之一。事实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这样做的,较有效地化解了阶层之间的隔膜与对立。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实施“政府公屋”工程和配套的公积金制度,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篇: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管系人资1221253080胥欣

一、内容提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在正确的管理下, 可以不断更新和利用。反之, 它会退化、耗竭。合理运用土地环境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土地环境资源问题的关键

二、关键词:

土地环境资源、统筹兼顾、双向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正文: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 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①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②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质量下降, 土地生产力降低;

③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 后备资源不足;

④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①统筹兼顾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就是要从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阶层的利益,既要积极发挥国土管理工作职能作用,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增强发展土地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②发展循环经济;

土地管理资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出发,正确处理局部经济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的统一但长期以来,对土地价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单纯或狭义的经济价值(即物质供给功能)基础上,忽视了土地所拥有的其他的自然和社会价值。没有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土地协调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例如,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过分强调耕地面积,而忽视了耕地质量的问题。为了响应国家耕地动态平衡的政策,许多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开展土地整理,但整理成果往往仅能抵消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同时也忽视了中低产田的改造工作。没有注意到耕地利用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严格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整理项目中缺乏市场机制,主要是政府操作,土地的长远收益难以落实到耕地利用者和保持者身上,所以耕地利用的比较效益低下,难以避免耕地过多地转为它用,不仅损失的是当代人的粮食保障,也损失了环境质量和后代的衣食来源。因此,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土地的利用,加快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简历开发区循环经济的核心、实行一定的生态退耕以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复垦。

③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 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 是难以搞好的。因此, 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 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其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才能解决人地矛盾,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 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人与资源、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使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从宏观上控制,微观上管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参考文献:黎明.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马发生.关于我国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湖北成人教育

学院学报,2004

赵烨,王黎明,刘海鹏.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北京土地,2004

第五篇:可持续心得体会

可持续发展的心得体会

薛燕 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使人类社会,包含经济生态、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教育观和整体性教育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从促进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进一步确立当代教育的时代功能,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学校发展的最高标尺,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

9月22号我们学区组织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其实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其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其实就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适合学生成长的。我们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其实只是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而没有能顾及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虽然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多成绩优异优秀的好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也可以成功就业,但是他们中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此次的教研非常有意义。

此次教研首先我明确怎么养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学生把书本学习的知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以及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什么?其实就是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如下:独立学习知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能力,等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形式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按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需要对学生进行四个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包括: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人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我们尤其是学生对后代对人对自然对文化对环境等应当承担的责任。

其实无论是可持发展能力还是四个尊重我们的本质就是在教育中怎么去渗透,怎么让学生去联系生活做到可持续,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广泛开展可持续教育以及包含四个尊重价值观教育,必将有效地填补当下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空白,特别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着力培养新一代以“四个尊重”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高尚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我认为具有国家意义与时代意义的重要育人任务。虽然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不断尝试摸索,我希望能我们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期待我们未来祖国的花朵茁长成长。

下载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旅游可持续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它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形式。近20......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论文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技术 正文 产品名称:手机 第一章主要零部件 手机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液晶屏、机壳、按键、电池、主板、天线、音响、话筒、排线等。 第二章各零部件的......

    西藏地区矿产政策

    西藏地区矿产政策: 一、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市场 为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市场,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提高地质勘查效率,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工作健康发展,在我区从事固体......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X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超前化解、控制越级、减少群访、避免重访、严防激化为主要目标,探索推行信访稳定“三个一”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xx市以民为本实施“三个一”机制夯实社会稳定基石地处首都南大门的xx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超前化解、控制越级、减少群访、避免重访......

    可持续增长率分析

    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具体来说是指在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这个指标代表企业......

    可持续建筑论文

    《可持续建筑》考查作业 云南地方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几种民居实例分析) 学号:姓名: 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及其相关民居聚落建筑是全世......

    西藏地区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情况

    西藏地区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情况 西藏,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