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精选]
克服山区发展瓶颈 实施县乡网络一体
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
西峡县广播电视局
(2005年3月)
西峡县地处豫西南边陲,42万人口,18个乡镇,297个行政村,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第二区域大县。境内崇山峻岭,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落11000多个,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县。
近两年来,西峡广电局在省厅、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网络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狠抓网络,努力扩大有线电视覆盖,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村组、自然村为辐射点,广播和电视、有线与无线交叉覆盖的广播电视系统网络。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其中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1万户,全部实现县乡光缆联网,占全县居民总户数的71%;29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7%。目前,全县广播电视网络县乡一体,图像清晰,管理规范,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两次嘉奖广电局267万元,今年3月在全县“万人评议行风”活动中广电局又被评为“十佳优质服务单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突出山区特点,确定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重点。
西峡山大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制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以来,在认真调查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解决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先区域后连片,最终实现广播电视全县大联网。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建好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网络、无线电视网络。
在工作重点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高质量、快速度发展,提高县台质量,发展农村用户,逐步实现全县联网,走城乡一体化路子;无线电视网络建设,坚持“小功率、多布点”的方针,积极扩大有效覆盖;无线广播网络建设,采取中波覆盖、调频补充。在建好四大网络的同时,积极推广光缆传输,实施一线多用,共缆传输、多功能开发,应用广播电视高新技术,为事业大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发展为主题,加快网络建设,拓宽服务空间,实现三大网络协调有序发展。
1、强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西峡1992年在全市率先建起有线电视台,县城区域目前全部覆盖,用户占县城居民总数的95%。乡镇站有线电视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有线电视网络,乡镇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5万户,全县297个村有线电视已通26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8.22%。最多的西坪镇、桑坪镇有线电视户数已分别发展到6670户和4500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2%和94%。
在县乡有线电视发展上,我们确立了战略战术上的“四步走”。第一步,先发展人口密集的县城和乡镇周边的乡村,积累资金,滚动发展。第二步,在农村人口比较密集的村建立有线电视小前瑞,普及有线电视入户率。最早的时候,村级分站有49个,架通了102个村组有线电视干线,极大地促进了有线电视的发展。第三步,积累资金,光缆传输,实现区域大联网。2003年开始,县局和乡镇站开始由最初“点点”发展,向“点面”发展进军。2003年5月以来,县局多方筹资182万元,架通了工业园区、火车站、石门水库和五里桥乡8个村、长68杆公里的光缆线路,解决了城郊五里桥乡不通有线电视的“灯下黑”问题,新发展用户3810户;乡站2年来新发展用户5510户。桑坪镇去年以来共投资48万元,撤销分站5个,新架光缆线路35杆公里,最远处延伸至离镇总站23公里的牛毛坪村;双龙镇投资32万元,新架设光缆线路29杆公里,撤销3个分站。全县近两年以来共投资342万元,新架光缆线路178杆公里,撤销村级分站47个,基本实现了乡村大联网。第四步,巧借市县联网“东风”,去年11月筹资220多万元,建起县乡光缆杆路112公里,实现了沿312国道9乡镇光缆联网;今年3月份又和联通公司合作,实现北部山区9乡镇站和县台联网,下传节目27套,图像伴音清晰,群众反映良好,解决了乡镇群众收看不到本县节目的问题。“四步走”战略,使我们既实现了县、乡、村有线电视的大发展,普及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减轻了县局、乡站的债务负担,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保证了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应用共缆传输的办法,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同时,实现广播电视双入户。市局、县局先后在西坪镇、重阳乡召开共缆传输现场会,推广经验。原省广电局局长宋国华、副局长宋启昌先后几次到我县调研,并给予很高评价。
2、无线电视网络。县电视台实现“两完整、一混合”播出。对我县北部山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采取卫星地面接收站、共用开线等多种形式,“小功率、多布点”,解决边远偏僻山区群众收听收看问题。目前,全县已发展了500多套卫星地面接收站。
3、广播网络建设。农村广播网是西峡人治穷、治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传家宝,农民少不了,离不开。我们在“热电视、冷广播”的大气候下,坚持办好广播。去年,县局投资5万多元,建立数字化音频工作站,使广播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提高了播出质量。目前,县中波台2台3000瓦发射机,每天坚持播出,覆盖全县人口的88%。我们还在寺山电视台建起调频转播台,为全县18个乡镇提供县电台节目信号源,覆盖全县8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为收听广播提供了方便。
三、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丰富传输节目内涵,提升节目质量和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传达政令、发布信息提供了阵地,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003年以来筹集237万元,购买8套数字化摄、录、编、播设备,更新了92年建台至今一直使用的模拟设备,彻底结束了电视图像模糊不清、色彩严重失真和多数西峡人不看西峡新闻的历史,电视节目清晰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增强节目的冲击力,我们又精心设计了西峡电视台“带给你精彩的每一天”等9个片花、新闻片头和播音员背景画面,使《西峡新闻》成了人们最喜欢和最关心的节目。
为打造新闻节目精品,我们实行新闻节目栏目化,根据不同时期全县工作重点和观众需求,设置不同栏目,以此丰富节目内容,增加节目信息量,相继开设了“西峡风光”、“猕猴桃产业访谈”、“绿色田园”、“走近3.15”、“卫生与健康”、“电视散文”等27个专栏、专题及文艺节目,使电视节目突出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此外,积极探索多种电视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在全市率先开辟了县级电视台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的先河,两年来已组织两场 大型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县四大家领导全部到场观看,称赞是西峡历年来首台最有品位、最有档次的晚会。
四、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机制。
为确保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使村村通长期通、不间断,我们“建、管”并重,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保证:
1、抓体制创新,促活力增强。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工资、经费由乡镇财政供给,人事、业务划到县局统一管理,实行以条
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从站长的任命到一般职工的调配、工资职称晋升统一由县局组织实施,站长实行聘任制。对专职和业余维护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签订用工合同,择优录用,目前全县专职村村通维护队伍已发展到217人。2、抓规范管理,确保建管质量。根据山区特点,每年对全县广电事业发展做出统一规划,乡镇站分期分批实施,解决了乱建网络和重复建设的弊端。在设备的购置、台站机房的设施和网络建设质量上,县局统一标准,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广电网络,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劳民伤财。
3、强化网络升级改造,提高传输质量。2003年以来,一律按标准化架设有线电视线路;对2003年以前架设的线路,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综合传输质量。县到乡镇的联网光缆,实行分段管理、定期检测评比,奖优罚劣,保证乡镇机房的干线光缆始终处于畅通状态。
4、抓行业管理,做到守土有责,严格执法。县局在全面宣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广电法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订完善了《关于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办法》、《关于整顿广播电视专用线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为澄清有线电视网络底子,2003年,我们对全县有线电视统一进行认真的普查、登记造册、建档,城区有线电视实现微机管理,实现了有线电视安装、收费、维修、稽查、管理一体化。
成立广播电视执法稽查队,配备了专车专人,负责全县行业执法。2003年以来,依法处理各类损毁广播电视设备和私拉乱接有线电视的案、事件2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86万元。宣传管理上,确立了“导向金不换”的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要求严把节目审签关、播出关、带源关、监听监看关,使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5、抓活动载体,提高广电员工素质。2003年以来,在系统内开展了认识自我找差距活动,企业化、军事化、机关化教育活动,广电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电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活动、《没有任何借口》教育活动、劳模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活动,采取搞教育、政治催动,抓学习、业务拉动,树典型、示范带动等多种手段,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村村通畅通提供人力保证。
以上是我局在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上的一些粗浅作法,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自我加压,坚持不懈,逐步把西峡的广电事业做强做大,为实现“数字南阳”、“数字西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广播电视覆盖情况汇报
广播电视覆盖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广播电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弘扬“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秉持“求发展、谋利益”的理念,积极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
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的快速提高。到目前,全县有线电视光缆建设完成2800公里,形成干线光缆“o”型覆盖。11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全都实现了村村通。行政区域内通市、通邻、通乡镇的干线光缆产权自主率为100%,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站全省排头。
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无线发射台改造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一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群众仍把广播电视作为文化生活的主体。为使这部分群众能更好地收听收看到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节目,今年上半年,局里投入20余万元对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装修和技术设备改造。提高了无线广播电视覆盖能力,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效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快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的光缆覆盖。
县广播电视局自1994年开始有线电视建设,到2005年已全部实现“村村通”,从2006年开始我局在巩固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大对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光缆覆盖力度。全县共有326个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目前,已通光缆322个,达到99%以上。上级要求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要有线覆盖,并非光缆覆盖。光缆覆盖与有线覆盖的最大区别在于光缆覆盖用户少、距离远、投资多、施工难度大。没有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很大。那些居住在边远地区的群众,虽然只有几户、十几户,却能远隔县城几十里、上百里,看到与县城一样的有线电视节目,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体会到和谐社会的温暖。现在其他四个没通光缆的自然村,踏查规划已经结束,正着手施工。到年底除了一个村因历史遗留的合同纠纷外,其他三个村可全部实现光缆有线电视村村通。
三、加快乡镇标准化广播电视站建设步伐。
县广播电视局始终对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为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发展步伐,推进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从2006年开始,加大对乡镇标准化广播电视站的建设力度,共投资120余万元,已建成功能齐全,办公条件一流的标准化广播电视站4个,正在建设的2个,其他5个乡镇广播电视站也将陆续建设。从而形成了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有效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四、推进数字电视建设。
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国家要在2015年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取消现有的模拟信号。这项工程在县城推进,我们认为有一定风险和难度。一是投资巨大,二是群众很难接受,三是经营回报率太低。今年,我局已开展了数字电视建设的前期论证、考察、实施工作。基本思路是借用市里的节目前端平台,建立自己的用户管理平台,探索机顶盒的普及方式和收费标准等。
下步工作打算:
发扬已取得的成绩,继续加快事业、产业发展步伐。年底前试验开通数字有线电视。改造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并对行政区域内非农网点进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
虽然我们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一如继往,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使我县广播电视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要尽可能的体现与岗位的匹配性,如何更好的体现?在与我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良好的积累可以展现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有思想的青年。我们有必要在报纸、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一些较为规范的语言进行积累。下面谈一篇关于钉钉子精神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积累有帮助。
还是需要钉钉子精神
再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会是空洞无物;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能是空中楼阁。
无论改作风还是干事业,要取得实效、赢得胜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正因如此,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把钉子钉好,前提是找准方位,革除作风顽疾也是同样道理。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怎么样,关键就看是不是真正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没有认真查摆出班子成员存在的“四风”问题,能不能严肃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摸清病灶、把准脉搏,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才有行动基础,建章立制、固化成效就不会实功虚做,从而严防活动跑虚、跑空、跑偏,杜绝“认认真真走过场”。
钉钉子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埋首于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三多”,演奏着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的“四步曲”,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只愿意浅尝辄止,不耐烦脚踏实地。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如果仅仅是认识上去了、目标清晰了、路线图规划了,但却在执行上走过场、行动中“挂空挡”,何谈收获实效,又拿什么取信于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唯有知行合一、久久为功,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政贵有恒,打好基础、谋划长远,尤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改进作风、促进发展的“钉子”,钉牢一颗再钉一颗,必然有大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缺乏整改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势必令教育实践活动在效果上打折扣。如果对于发现的问题、找出的差距,不懂得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改正,事无恒心、人无毅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难免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有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茬接着一茬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才能力避空谈误国,践行实干兴邦,进而决胜改作风的攻坚战,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力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把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把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河北滦平一中教科研室主任高永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多练,是语文公认的成功之道。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全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因此,无论如何,课外阅读都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随意、无序的状态。就拿《语文读本》来说吧,它作为现成的阅读资源,被闲置或荒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实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损失。在笔者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竟然有35%的学生没有看过 读本,还有不少学生只是偶尔翻一翻,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
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角度看,《语文读本》无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它与教材相互配合,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部分又包括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等几类。延伸性的,指那些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鉴赏性的是指那些有助于增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知识性的,包括语言、文学、读写听说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读写听说能力。写作部分有作家创作经验和学生优秀作文等,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这些内容能够落实到位,必将对中学生
语文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地自由参与,需要思想地大胆碰撞,需要智慧地平等交流,需要情感地积极投注。语文不仅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思维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对接,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从而为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提供精神的滋养,让他们的周身始终涌流着思想感情的生命泉水——热爱故乡、祖国、人类,珍惜青春、友谊、亲情,理想美好,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语文读本》就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园地,大有可为。它为每一个
学子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空间。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从而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笔者认为,利用好“读本”,首先就要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性。中学生的阅读特点是容易受兴趣影响,个体的差异较大,有的喜欢流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尽赶时髦;有的喜欢名人,不管歌星影星出名就行;有的喜欢读大案要案、红墙秘闻;有的喜欢读风流韵事、奇闻异趣;当然,也有喜欢读文学作品、时文报章的。也许这类读物可以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缓解压力的心理,但这种阅读带有明
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所以读过的也会很快变成过眼云烟,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益处,更谈不上终生受益了。要知道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勇气和智慧,总是人云亦云,照搬照套,在各种训练考试中穷于应付。
而带有研究性的阅读就完全不同了,他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目标明晰的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目前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
1、缺乏指导,不知如何读;
2、老师没有布置,学生亦没有发自内心地产生自读的渴望和要求;
3、学生不
胜沉重的作业负担,无暇自读或重理轻文,不屑于一读。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语文老师应首先认识到,课外阅读不单单是学生的事,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而要做好阅读指导,老师必须先学生一步阅读读本。对于延伸性课文要及时安排学生阅读,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的阅读意识。因此,教师予以必要的“导读”即引导学生去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开启了一扇大门。在此过程中,学生至少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显然这比单纯了解多少知识更具价值。目前我们学生所缺乏的就是此种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
好的习惯。曾几何时,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心灵的触须也已经不再敏感,那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已渐渐远去。他们的内心早已变得波澜不惊。终年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各种模拟题集,这其实是语文老师的悲哀。一个不能够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又怎么能把他的学生引进文学艺术的殿堂,引进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呢?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就要首先从自身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么,在课外阅读中,除了利用一定课时进行常规式的学习外,还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呢?
笔者认为在阅读实践中方式方法可以灵活
一些。比如,开展主题辩论或问题讨论。因为阅读感受、见解的不同,碰撞是必然的,而且碰撞更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和思想火花的进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解正表现了思维的活跃、思想的独立,正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当然“开卷有益”是有一定条件的,目前读本中有些篇目还是很有难度的(如鲁迅的杂文),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得放过处且放过”,有时来点“不求甚解”,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在《语文读本》第二册中,就可以找的几个有意思的讨论题目,如: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法
该不该传?(《断魂枪》),我们需不需要“好皇帝”?(《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乌江自刎》和课文《鸿门宴》)。讨论不求正规,只求思想的碰撞,加上没有老师的概念先行,讨论时学生的观点有时未免偏激,但却洋溢激情,虽重自我感觉但却映射现实。在阅读中萌生的疑惑通过讨论的方式,或传达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或解答了阅读中不解的细节,或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里面有智慧的碰撞,有语言的交锋,有价值观的冲突,有生活积累的反映。
再比如摘抄精彩文段,写好读书笔记。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
活动。它不仅是简单的识字释义、分段划层,而且是一种运用语文积淀和生活经验,与作者、作品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阅读不能只是读读而已,而应该是读写结合,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阅读的质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或是把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或是整理心得体会,为文章做个旁批点评,写个读书札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篇文章读完,记住其中最经典最有感觉的几句话,是必须也是自然的。
为了指导好学生学好读本,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
理念,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与思想的成熟。使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自己判断、自己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学生热爱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与人类崇高的思想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更不要让学生在统一的答案中禁锢自己的奇思异想。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或者事先把所有问题都想好,设下圈套让学生钻,表面上看环环紧扣,无懈可击,课堂也热热闹闹,实际上有做戏之嫌,收效不大。
语文课外阅读如果能够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始终给学生以自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热爱语文,使之自己去感受学习语文的苦与乐,教师只起指引、参与、欣赏、交流的作用,只把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养成,作为自己严格落实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些事情做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和解题能力不会具备呢?
总之,中学生课外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命脉。读好“读本”,读懂人生。《语文读本》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宝库,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ÜÜÜÜá漃Ĩ伓儀帀愀漀Ĩ䌋愀漀Ĩ愇漀Ĩ㔊脈䩃 s s s 3 3 3 3 3 3 s 3 3 s 3 fkl and XX车间将党员工程落到实处 为提高党员自身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使党员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召开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会议,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我车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安排,明确了我车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确确实实将党员工程落到实处,并坚持将党员工程长期搞下去。 车间要求班组内党员起带头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对车间装置区周边死角进行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4月23日,车间党支部集中所有党员来到车间进行义务劳动,将办公楼围墙外的垃圾全部清理,由于该地处于三不管地带,垃圾常年积累形成垃圾山,表面清理后,埋藏于地下的垃圾全部显露出来,给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变,车间党员利用铁锹、耙子、镐等工具把垃圾刨出装入编织袋运往垃圾箱。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墙角下露出了原有面貌,消除了卫生及安全隐患,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通过开展创优争先、保持环境卫生活动激发全车间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我车间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车间上下营造各项争先进、环境优秀的良好局面,促进我车间工作再上新台阶。 XXXXXXX XXXX年X月X日第五篇:把党员工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