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建委(建设局)、规划局、农办、国土资源局: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0〕34号)要求,顺应新时期我省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培育建设中心镇中心村,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处在“规划、建设、管理”这三个轮子中的龙头位置。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镇规划工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全省各地加快村镇规划编制进程,基本形成了包括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的村镇规划体系,在村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调控作用。当前我省正处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十分活跃,农村出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用途的建设行为和多方面的利益格局,农民生产、生活、居住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发挥村镇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中心镇中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和纽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和改进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的规划编制,是加快培育中心镇中心村,解决当前中心镇中心村适应不了城乡结构快速变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农村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是进一步转变村庄整治建设方式和提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水平的需要;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的镇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城乡统筹为
目标,以推进全域规划为重点,着力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转移,吸引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中心镇中心村的重点供给,加快建立以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的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目标任务
1.2012年底前,全省所有省级中心镇(除县城以外)要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并编制完成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2.2012年底前,修编完善全省4000个中心村规划。其中,今年要修编完善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和1200个中心村规划。
(三)基本原则
——城乡统筹。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避免“就镇论镇、就村论村”,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城镇、村庄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可持续发展。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体现发展经济、集聚集约、保护生态的要求。坚持新区建设与旧镇旧村改造结合,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坚持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并举,人居环境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体现特色。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避免“千镇一面、千村一面”。既要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要求和镇村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特色要求。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还要考虑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平原、水乡、山区、海岛不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
——相互衔接。按照“体现科学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实现无缝对接、强化空间管制”的要求,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城乡规划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协调衔接。中心村规划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两规合一”,并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下山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有机结合。
——公众参与。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充分尊重镇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镇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要履行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要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
三、深化调整城乡空间布局
根据全省“至2012年培育1200个以及至2020年建设4000个中心村”的总体部署,各县(市)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着眼于城、镇、村互动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县(市)域分区规划或镇村域整个行政地域的全域规划和统一规划,深化落实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村镇规划布局,明确县(市)域内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点,合理安排城乡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规划体系。
四、修编完善中心镇中心村规划
要从当前镇村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城乡结构变动较快的实际出发,创新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理念,改进编制方式,规范编制要求,提升编制水平。
(一)注重全域规划。改变以往重镇区规划的编制理念和做法,通过编制中心镇域总体规划、充实中心镇总体规划的镇域规划内容、做深做细中心镇总体规划中的村镇体系规划,切实加强中心镇域的统筹协调。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注重推进中心村域的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对中心镇域村庄,要综合考虑农村人口结构、农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村庄结构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城乡一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求,直接编制详细规划,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二)把握准确定位。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周边的中心镇,要充分把握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和农业现代化人口转移的有利时机,按照大中城市的卫星城进行规划定位。其它经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心镇,以及以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为主体功能的区域性中心镇,原则上要按照功能齐全的小城市进行规划定位。中心村的定位总体上要突出其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要根据农村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块状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中心村发展定位。鼓励有条件的中心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农村新社区。
(三)明确重点要求。中心镇规划应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编制和管理的重点,应由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为对各类资源节约利用和对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以及引导公共财政投入到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切实保障社会和公共利益。
中心镇总体规划要落实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本镇发展的战略要求,统筹考虑本镇在县(市)域产业发展、功能配置、城镇空间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列入中心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要适度超前,优先覆盖近期建设规划涉及地块,并把各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环境保护要求等”作为强制性内容。
中心村规划应提出村庄建设与治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人口集聚、自然村点缩减、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村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范围等规划目标。对发展潜力大的中心村,要注重生产和生活并举,总体安排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发展区等区域布局,统筹安排种(养)殖业、加工业及公益福利事业等场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强空心村整治、闲置地利用和危房改造,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传统民居、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
(四)加强项目支持。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特别是中心村规划要做到项目有规划指引、规划有项目支持。推广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一体化试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统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各项工程建设,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增强中心镇中心村对周边村落的集聚辐射能力,推动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的实施。在重点抓好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同时,各地要继续分类推进其它村镇规划编制和修编,注重保留村镇的规划特色。对以农产品集散和加工服务为主体功能的一般镇,可按小市镇规划;对以区域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产业为主体功能,无特色产业支撑的一般镇,要突出其农村的社会管理服务和居住服务职能,可按较大规模的农村新社区规划。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要区分情况,相应编制和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对规划撤并的村庄,要明确规划去向与时序安排。对特色村镇,要根据相关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加强地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保护。
五、切实加强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进中心镇中心村规划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规划建设、农办、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建立村镇规划编制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规划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对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培育、村庄环境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在规划上形成一盘棋,在项目安排上形成建设合力。各市县规划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村镇规划编制专项经费,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地规划设计单位的积极性,邀请省内外规划院所、大专院校参与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中心镇中心村规划要依法制定,中心镇总体规划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同时,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第二篇:2013规划编制中心工作计划
2013规划编制中心工作计划
2013年规划编制中心从自身特点出发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规划研究工作。规划研究工作是规划编制中心的技术强项,针对当前城市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编制中心应该始终站在政策前沿,及时回应城市规划问题的解决之道,形成技术文件指导未来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土地储备精细化研究工作。土地储备规划工作自2004年开展至今已经经历了9个年头,也取得一定成绩。随着土地市场波动性变化、土地资源稀缺性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影响性因素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地储备规划未来应该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更加接近市场需求,探索新形势下的适应当前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土地储备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增加对规划编制成果验收入库的技术把关。2012年新版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江苏省控规编制导则》已经颁布实行,对过往规划成果依据性技术标准进行更新维护,对需要入库的技术文件进行把关,统一成果形式应该成为规划编制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
4、继续推进规划技术指标电子化报批的工作。对于前期已经开展的技术指标核算工作,适当可分区域进行分工,保障技术指标审查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发挥技术优势,拓展相城、吴中区重点地块的城市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市区缺乏用地规划的空间资源,而未来发展中心都在周边区域,未来规划编制中心应该走出去,主动拓展相城区、吴中区的业务市场,展示编制中心对重点地块设计研究的能力。
6、深化任务书编写工作,对规划编制任务进行跟踪服务。任务书的撰写对编制任务的招标、设计、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实施编制任务书标准化同时应加强对编制任务的前期研究及后期跟踪服务,保障规划编制任务的高效、科学、顺利完成。
7、总结梳理规划成果,以规划年报形式对未来工作进行建议。规划工作应该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而每年随着规划编制成果不断叠加,总工资料库成为大量成果叠加,但是缺乏整体梳理与检讨,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前瞻式展望,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一年规划编制的工作计划。建议由编制中心承担此项任务,为苏州城市规划工作查漏补缺,不断服务规划局,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
第三篇:留隍中心镇规划
留隍中心镇规划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虽然隍镇具有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但从目前经济发展仍处于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的现实出发,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丰顺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五年打基础、十年跨越式发展、二十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隍镇建设成为拥有美好山水生态景观、适宜工作、生活、居住的繁荣城镇。在2002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4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为6:4的基础上,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近期:2004-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6-3.0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各占一半。
中、远期:2011-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201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0-4.5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4:6;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约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
2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的空间模式
工业化、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工业是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发动机。
2.1力争加快通过工业化起步期,进入工业化起飞期
目前,隍镇尚未进入工业化的起步期,但从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隍镇所具有的发展条件来看,隍镇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方能推动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力争在规划期完成工业化的起步期,到规划期末,进入工业化的起飞期。在这一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一般以增长极与点轴发展模式相结合,即首先强化增长极的集聚式发展,并随着增长极实力的逐渐壮大,增强沿发展轴集聚与扩散的力度,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极发展的关键,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主导产业。
2.2以“一极、三轴、四点”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根据对隍镇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确定规划期隍镇社会经济的空间发展战略采取:增长极与点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由现状建成区和环市、市郊、西洞、上湾等1区4村构成的隍镇区,培育其为镇域经济增长极;以省道S334线和新堤路镇区以南段为镇域主发展轴,以新堤路镇区以北段、以镇区西南经富足、高华、九河到新堤路的半环形路为两条副发展轴,重点发展沿线的溪南、高华、九河、葛布等四个中心村。形成以镇区为增长极,4个中心村为增长点,沿三轴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2.3努力建设“一江两岸” 景观的山水生态城镇
隍、东镇区隔韩江相望,北有隍大桥,南有规划远期建设的隍新桥沟通。韩江沿岸堤防建设要提高标准,实现绿化、景观、对外交通、防洪的多功能化,为隍、东形成“一江两岸”的镇区景观创造条件。隍镇区道路系统中的东西向道路应与韩江沿岸新堤路形成有机交汇,通过道路和沿“中排”的绿轴,将韩江景观引入镇区,使镇区建设与周边的山地、韩江景观相互呼应,创造美好的山水生态城镇。
3产业发展策略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现状、及影响未来发展的外部、内部环境,为实现本规划所制定的隍镇2004-202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镇区工业园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以日益繁荣的市场和工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各村居民向镇区、向中心村集中,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1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充分利用国家大幅降低、并在今后几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业。隍镇是个耕地少、山地多的山区镇,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在大力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山地经济。通过培育、产业化经营优势林竹、果木品种,特别要在加强“隍青榄”品种抚育更新的同时,加强其适宜种植条件的调研,保持并提高青榄品质,科学扩大青榄种植面积,加强“隍青榄”的品牌运营,提高种植效益。以青榄种植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产业化、基地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实现镇政府确立的“青榄强镇”的发展战略。
3.2大力发展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隍镇目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除3个小水电站外,仅有几个小规模的粮食、竹具、石材、砖瓦、瓷厂。但隍镇较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具有发展农林、矿产加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所缺
乏的是技术和资金,从而,只能生产初级产品,而无法获得加工收益。如本镇盛产的优质青榄,目前均以鲜果销售,由潮州加工;本镇出产的瓷土,也主要由潮州加工制瓷;本镇剩余农村劳动力大量前往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务工经商。但本镇拥有众多海外侨胞,也有部分通过经商已积累了较可观财富、或成为某一行业强有力经营者的外出人口,可以通过他们引进资金和技术、或吸引他们直接投资。目前,本镇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正在积极招商开发中。规划通过镇区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招聘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使本镇的大宗产品、优势产品能与潮州相应产品的加工业形成协作关系,吸引相关的加工业来隍设厂生产,或形成隍初加工、潮州深加工的协作关系。只有通过工业化,建立隍镇区与镇域、与周边镇的产品加工协作关系、或劳动力吸纳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作用。
3.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善于经商,是潮汕民系的显著特点,这在隍镇区表现的也非常显著。目前,隍虽然统计上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本镇旅游资源条件也不是很优越,但由于地近人口稠密的潮汕平原,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而且已有部分高收入人员、或知名企业家。这些人员的频繁往返,回流的资金,使隍市场相当繁荣。因而,隍镇具有利用地缘、人缘、亲缘关系,充分利用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掘军塘湖、万江古庙、沿江古榕、妈宫、古渡等旅游效应的潜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隍镇从现在的“水果生产基地”,逐步向“水果生产和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基地、潮汕后花园”等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全镇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篇:围绕中心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围绕中心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摘 要:在国有企业政治核心作用发挥过程中党建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系着国有企业技术、管理、体制等层面的创新,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当代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从明确党建工作思路等途径入手来创新党建工作开展模式,最终由此营造良好的企业建设空间,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本文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党建工作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前言: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党建工作认知不足等问题,影响到了党建工作作用的发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和谐的企业氛围,要求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摒弃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凸出“以人文本”管理理念,最终由此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责所在。以下就是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当代国有企业制度完善的支撑条件,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国有企业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落实自身党建工作开展步伐,继而由此提升现代企业政治、组织等层面的优势,达到规范化管理状态;
第二,党建工作的开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党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始终坚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强调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相适应性,继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强了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实力,且实现了政治责任的承担,就此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基于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企业属性、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工人阶级地位等始终处在不变的状态下,为此,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满足改制后国有企业发展需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当代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市场地位的稳固,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
二、围绕中心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改进措施
(一)促进党管干部、依法用人间的结合
依法用人是党管干部的继续,即运用国家法律来管干部的体现。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当代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干部制度的改革,即基于党管干部、依法用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明晰,达到有章可循的企业管理状态。此外,当代国有企业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为了转换传统党管干部观念,应注重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党管干部方法进行创新,即坚守多样化、竞争择优的管理形式,由此满足当前党管干部需求,并就此规避人才流失现象的凸显。同时,在当代国有企业党管干部实施过程中,亦应注重对领导干部机制的完善,且在制度内容制定过程中明确干部考核细则,由此来引导国有企业党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整体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另外,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以委任制、选任制的方法对领导人员实施管理,以此来凸显“以人文本”管理理念,并确保组织决策的科学性[1]。
(二)理顺“老三会”、“新三会”
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老三会”、“新三会”关系的理顺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由于现代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能划分方式,即与传统的“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国有企业发展步伐,要求其在职能调整过程中应结合“党政一人兼”的现象进行改进处理,同时注重发挥监事会效用,对党建工作中“老三会”、“新三会”关系理顺状况实施监管,即全面掌控到党建工作实施现状,继而对其工作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第二,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可操作性薄弱的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企业在“老三会”、“新三会”关系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坚守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同时确保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且赋予职工代表大会一定的监督权利,由此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2]。
(三)完善党建工作思路
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明确党建工作思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坚守“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并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及发展战略,对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思路进行实时调整,由此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且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由此引导企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理念。例如,某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即涉及到了供水保障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等项目的开展,因而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整体服务水平,即将“为民办实事”设定为自身党建工作思路,最终于2012年,荣获政府创新服务奖。其次,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将速度、结构、质量设定为自身生产运营目标,继而由此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就此推进党建工作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强调对党建工作思路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3]。
(四)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关系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因而在此基础上,要求当代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例如,某国有企业在党员领导组织建构过程中为了提升领导干部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文化素养等,即于2012年开展了“喜迎十八大、创新争优促发展”的主题活动,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基层工作项目实施状况等进行了总结,最终由此推动了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并就此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同时,该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打造活跃的工作氛围,亦相继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岗位建功立业”等活动项目,并鼓励企业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最终由此实现了党员组织的建设。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亦要求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坚守“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如,定期安排企业党员干部参加重点培训项目,以此引导其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及思想水平,继而由此达到最佳的组织决策状态,提升整体党建工作水平[4]。
结论: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职责交叉等问题,影响到了党建工作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党建工作状态,营造积极的企业工作氛围,要求当代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思路、理顺“老三会”、“新三会”关系等层面入手来应对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实施背景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党建工作状态,提升整体党员领导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德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华能扎媒公司党建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4,24(12):29-30.[2]李茉.浅谈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2(02):315-316.[3]聂雪松.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34(24):30+32.[4]谢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13):125.
第五篇:**镇**中心村整治建设简介
龙桥镇凌安中心村整治建设简介
——竹海凌安
美丽乡村
凌安村位于龙桥镇东南,村域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050户,3800余人,林地1.4万亩,其中1.2万亩竹林,2010年被原巢湖市命名为市级生态村,2016年被安徽省命名为森林村庄,拥有万亩竹海的美誉。凌安村以党建统揽全局,坚持“两好四美”的党建核心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合作社+党支部”的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02万元,同时探索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已发展60亩秸梗、30亩葛根、100亩黄蜀葵和600亩标准化茶园。
凌安中心村为2018省级中心村,重点围绕“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两改”(改厕、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两治理”(治理垃圾、治理农村污水)内容进行整治建设。我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凌安村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选择村庄内的党员家庭作为示范,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环境整洁卫生清洁,形成示范效应,再划分片区进行包保负责,包动员,包协调,包维护。我们根据每家每户不同情况制定整治建设“一户一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结合实际开展整治,群策群力,发动群众自愿捐资捐物,主动出工,合力共建美丽家园。中心村旱厕改造全部在室内或室外院内改造,使用单户和多户并联的三格式化粪池处理设备,使用水冲式坐便器,将厨房、洗澡间、化粪桶(池)“三口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通往污水处理站或生态净化池集中处理。
凌安中心村建设上级财政专项资金65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雨污水管网、水塘清淤、生态护坡、健身广场、生态停车场、公厕、村庄亮化、休闲慢道、入户路、村庄绿化等,项目自2018年11月份开工,截止6月底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期间结合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其中清理、拆除无功能建筑(旱厕)816m²,清理杂物垃圾1236吨,旱厕改造率100%。整治建设后成效明显,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着重解决农村环境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柴草乱堆、畜禽乱放问题,结合“五化”整治建设工作,推广“五小园区”(小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茶园、小果园)打造和空闲地绿化小品改造,不断提高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新典范,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