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工具的运用
创造性地学习《找规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教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排列规律的,本课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学生认识深刻与否,认识策略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2、对教材的处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做了以下调整。首先,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规律,我们把学生相对最熟悉的“小朋友排队”图(例1中的第4个图例)做为认知的起点,让学生观察、寻找规律,这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思维积极性;其次,为了使教材真正符合从简单规律过渡到复杂规律的要求,我们对例1的部分图例和例3涂一涂进行了重组整合。例1的图例都是以两个物体为循环变化单位的,为了构建认知坡度,我们把第2个图例“彩花”的循环规律改成了“黄黄红红”,第3个图例“灯笼”的循环规律则改成“紫、蓝、绿”,而例3涂一涂,虽然形式由观察变成了操作,但仍属两个或三个物体为循环单位的图例,思维水平没有质的变化,因此,我们把他相应改成了练习题;第三,在学生学完调整后的例1后,分析学生此时的认知水平,他们已初步具备运用发散思维创造规律的能力。而例2摆一摆,和前面几道题(例
1、例3)极为相似,只是形式稍有变化。因此,我们把它做了创造性的改编:让学生运用学具“正方体、圆柱体”按自创的规律自主地摆一摆,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深度,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法预设
“找规律”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着丰富生活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引导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法、设疑法、讨论法等方法为辅,尽量使整个学习过程情境化、活动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全面、全程、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学法构想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为形式,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多种感观参与,积极发现、探究、创造、应用规律。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感受规律
1、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又到周未了,下午我们各班又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你们看(点击主题图),小朋友们正在忙着布置教室呢!
2、引导观察。
①你们看见了什么?
②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允许学生只初步感受到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等图中存在规律)
设计理念:教师创设“开展中队活动需要布置教室”的大情境,巧妙呈现蕴涵着
规律的“小朋友的队伍”“彩旗”“彩花”“灯笼”等图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规律的存在与和谐美。
活动二:探究规律
1、猜测“小朋友队伍”的规律。要求学生说出男女相间的推理根据。
2、寻找彩旗的规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说推理的根据。如每两面彩旗中,前面是黄色,后面是绿色;彩旗是按照黄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两种说法表面上看很相似,实际上观察角度有异,前者偏重局部特点,后者更重整体感觉,但二者都是观察、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3、探究“彩花、灯笼”(为了构建认知坡度,彩花图的循环规律改成了“黄黄红红”,灯笼图的循环规律改成了“紫、蓝、绿”)的规律。要求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如果学生实在看不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观察方法,如,你看准一个灯笼,看它前后的灯笼各是什么颜色?这样,学生不难找出“紫、蓝、绿”这样的排列规律。
4、小结方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潜藏在图形中的规律。
设计理念:教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具有难度递进性的“队伍”“彩旗”“彩花”等图形的规律,旨在促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逐步领悟规律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由抽象走向清晰。
活动三:拓展规律
1、巩固性活动
①寻找规律涂一涂(教材89页例3属于两种和三种物体为循环单位的练习),然后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②信息感应碰一碰,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需补充的规律图
(教材89页“做一做”1、2、3题,教师改“涂色形式”为师生合作亮信息卡而展示学习效果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参与更主动积极),一定时间后,学生听口令迅速亮出具有相应信息的卡片。
2、创新性活动
①学生利用正方体、圆柱体(数目不限,学生独创规律时容易一些)等学具,按一定规律摆一摆。学生分组活动,在活动中如果一个小朋友说出了规律,其他小朋友就按他说的规律摆一摆,看哪个活动小组说的规律多,摆的图形多。②给12片树叶(数目既定后,学生独创规律时就需有整体的规划安排;另外,之所以改教材上的“10个五角星”为“12片树叶”,是因为此时学生已接触了三个以上物体为循环单位的练习形式,12更利于独创出更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规律涂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教师挑部分作品展评,学生最喜欢哪幅,就说说哪幅的规律;另外,学生也可毛遂自荐说自己作品的规律)。
③排一排活动:小朋友个个都聪明,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小鸭、小狗、小猫),让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好吗(多媒体呈现)?a、学生尝试从“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等各种方向按一定规律摆三种动物。b、指名学生上台试一当小老师,创编需要补充完整的规律图,模仿老师的提问方法,考考其他学生。
设计理念:此环节分巩固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两部分,巩固性活动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创新性活动则旨在拓展学生的内在思维方式(由单向的发现规律拓展为多向的创新规律)。
活动四: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①刚才,这些小朋友的表现好极了,来,我们表扬他们。(课前调查得知,该班学生集体表扬他人时用“×××××××××ׄ„”节拍的掌声)你们听出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寻找类似例子说一说。
2、表演规律
①按一定的规律编个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②师:刚才小朋友的表演真精彩,老师听说你们在课外活动时学了很多歌曲、舞蹈,下面,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踏着节奏唱起来,跳起来。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因此,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课堂学习进程,创设形式活泼的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规律于生活的情境很有必要。学生通过从掌声中发现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以及在音乐中对规律的体验感受,不难体会到规律的无处不在和价值性。
情境导入,感受规律
教师创设“开展中队活动需要布置教室”的大情境,巧妙呈现蕴涵着规律的“小朋友的队伍”“彩旗”“彩花”“灯笼”等图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规律的存在与和谐美。
2、引导探究,建构规律
教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具有难度递进性的“队伍”“彩旗”“彩花”等图形的规律,旨在促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逐步领悟规律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由抽象走向清晰。
3、创设活动,拓展规律
此环节分巩固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两部分,巩固性活动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活动则旨在拓展学生的内在思维方式(由单向的发现规律拓展为多向的创造规律),而且在创造规律时,又从思维的发散、求异等角度考虑创造含义的丰富性,避免学生对创造的理解肤浅单一化。
4、切入生活,运用规律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因此,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课堂学习进程,创设形式活泼的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规律于生活的情境很有必要。学生从掌声中发现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能体会到规律的无处不在和价值性。数学工具是专为中小学数学教师量身定做的,用于编写数学试卷、教学文档、电子备课,试题编辑,课件制作的通用工具软件。该工具弥补了WORD编辑过程中输入各种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等不方便的遗憾,减少了编写数学试卷等工作中的大量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记忆.“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相应的交互工具进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数学工具中的交互工具的运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一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是:(1)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趣、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2)教师在初步汇集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假设、质疑、探究。(3)通过运用交互工具、组织学生开展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形成对问题的多解方案。(4)教师汇集不同的方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促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根据这个逻辑,对“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提出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一)重视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进入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本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这是学生在从事新内容学习中所必须借助的各种准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首先要分析学生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这里主要是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掌握运用互动工具的水平,以及开展自我学习的能力;第三是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往往被忽视,或者仅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了个大致了解,较少对他们的能力和学习方式作出判断,或者就按照教材的编排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通过分析正确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师在分析和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要关注以下二个问题:(1)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而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把握学生已掌握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改造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的起点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而不是机械地从教材编排出发,这样可以适当缩短学生的认知距离。(2)一堂课的开始就要尽可能利用交互工具或展示情景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的展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激动人心的。当他们通过操作交互工具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和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忱,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的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运用交互工具展现出来的认知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不断以问题形式要求学生继续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系统理解尚须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达到对新学习材料的掌握。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的平台,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
(二)重视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教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问题。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上有几点值得注意:(1)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在目标设置中出现的“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行为陈述就是反映出对陈述主体的误解,受“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2)目标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描述,描述的所期望的现行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目标陈述要与实际教学相符。(3)是目标陈述的把握要准确,如“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是四个目标层次,应该根据教学要求严格分清,实事求是地确定准确的目标,同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不能过于简单化,只是简单笼统的陈述,很难起到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总之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陈述应更加具体化,一堂课的目标应该分解为具体的几个子目标来陈述,有对于实现目标所应有的行为样例的描述,使其具有可观摩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
(三)重视以“做”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合理、准确、针对性地运用交互工具即通常所说的“做”,这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突出让学生充分地应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索实践,以“做”为中心,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总之,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且注意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在运用交互工具的同时,不能排斥其他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取数学工具的运用方法,让数学工具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探新,积极改进教学过程,改变我们的教学工具,让数学工具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被看作一种工具,是人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眼睛和钥匙,数学用量化和逻辑为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提供了统一的和严密的基础,并通过不断衍生新的数学分支来表述人类已经扩展极大和绩效的世界体系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工具。
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借助数学工具。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工具”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读它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工具”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字尺子,数轴,坐标系,百格图,方格纸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便有了“做”数学的机会,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将有机会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数学工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将有助于学生习得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心中有“招”。
例如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轴、方格纸、坐标系等数学工具就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工具成为学生口渴时朝向的水源,借助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把握好基本的数学工具,运用好数轴和坐标系的度量作用,用数轴生成新的单位去度量长度;用方格纸生成直尺去量平行,生成移动的尺子去量圆,像坐标系一样去量方向与位置,图形的面积,生成三角板去量直角,并自己创造特殊角。灵活画出直观图解决问题。希望学生将数学工具作为翅膀,惬意地展翅而飞。
第三篇:绩效考核工具运用
案例分析——绩效考核工具
绩效考核工具的运用,是推动绩效考核实施的重点。通过绩效工具的运用,可以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那么,请问:
1、你们公司在绩效体系建设时,有没有采用考核工具?
A、有 B、没有
2、如何选择绩效考核工具,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实操经验。
解答一:A(仅供参考)今天的讨论话题似乎与周一(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式)有相同的地方。在我看来,绩效考核工具包括在绩效考核方式里,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方式比绩效考核工具的范围更广些。
具体而言,绩效考核方式既包括绩效考核工具,还包括一些绩效结果的排序法、类比法、强制比例分配法、自评、互评、上级评、同级评、客户评、述职评、书面评、结果评、过程评等;但是,绩效考核工具包括上级直接考核、MBO、关键事件法、360度、KPI、BSC等,其中也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以上不一种或工程绩效考核方式。所以说,这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就我们公司来讲,目前主要采用KPI绩效考核工具,下面简单分享下我们的运用。
1、找出关键绩效指标。
实施时,我们是两条腿走路,既各岗位、各部门找出自己的关键绩效指标,并设定当年、当月目标。同时,公司领导集体研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找出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并设定年、月目标。然后,二者对照、结合、简化,便是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反过去看,如果各部门、各岗位关键指标有欠妥之处,也应做出适当修改,以保证公司关键指标和目标的上下一致。
2、制定考核办法和方案。
经过多次研讨和按照公司意图,HR部门便可着手制定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初稿,主要包括各部门职责、考核流程、结果运用、绩效反馈等,考核方案可根据不同职级和部门制定一个样本,然后经过集中讨论修改审批后,各部门依此制定,然后层层审批执行。考核办法和方案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明显不合理的可按流程进行修改和审批后执行,而且每年应当进行检讨。
3、采用KPI考核的原因。
我们公司目前成立不久、业务不稳、规模不大、人数不多、组织结构相对清晰明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存在着不完善,如果采用360度考核容易流于形式,如果采用BSC考核则基础管理工作不具备,如果采用MBO方式则过于简单,如果采用关键事件进行考核难以覆盖到所有岗位,经过公司领导多次讨论,还是采用了KPI的绩效考核工具。
4、仍然兼顾CPI考核指标。
重点设置KPI指标的同时,也应设置通用考核指标CPI,比如“出勤率、违纪情况、5S工作、服从情况”等,没有这些指标,也难以全方位考核部门或员工的整体业绩。
5、使用考核工具的检讨。
公司使用考核工具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合性,每年底HR部门都会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公司骨干员工、公司高层领导一起来检查,大家根据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提出各自看法,以更适合公司绩效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虽然每次讨论都只提出了一些小的建议和意见,并未提出要改变考核工具的运用,只是在一些指标、目标和考核细节上做了局部修改和完善,这也是一种进步,目前而言,公司绩效考核基本起到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作用。
解答二:
绩效考核的工具很多。不同的考核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因此,为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可以对绩效考核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与特征,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工具,以确保确保其信度与效度,减少误差与失真。
1、针对品质特征性考核
即以考察员工的个人品质特征为目的,用以判断“员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忠诚度、领导艺术、人际关系、工作主动性等。该类考核一般我们采用360°考核法和混合标准尺度法。
360°考核法在周一的打卡中已有介绍,在具体应用中,只要将品质特征设置为360°考核指标即可。它能承担品质特征考核的功能但并不仅限于此。
混合标准尺度法,就是将被考核的每一特征,按照绩效等级设定,并按该特征占整体特征考评总数的比重赋值。高于陈述水平的(+),相当于的(0),低于的(-)。分别计算每一特征的得分,最后汇总出的分数以确定被考核者特征强度。
该类考核,从某种角度而言似乎更接近于素质测评,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较弱。
2、针对行为导向的考核
目的是考察员工怎样工作。行为导向性的绩效考核工具很多,经典教科书上往往还进一步细分为主观考评法和客观考评法。前者包括排序法、结构叙述法等,后者包括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法等。
行为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工具比较适合人际交往频繁、相关工作质量难以具体量化的工作岗位。我们对前台的绩效考评,就采用了行为观察法。我们首先进行岗位分析,收集关键行为,将包含特定的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公司期望的行为一一列出,再从中选择并确定为绩效考评的指标,并分别赋上不同的权重,对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评价。举例如下:
接待访客时,保持微笑。5(总是如此)4(经常这样)3(有时)2(偶尔)1(从不)
3、针对结果导向的考核
目的为考察员工工作得怎么样。尤其适用于以工作目标达成情况为指标的情况。包括目标管理法、短文法、成绩记录法、劳动定额法等。今日介绍一下短文法。
短文法在企业中很常见,许多企业都实施工作总结制度,这即是短文法的一种。但以、季度或月度为周期进行的评价稍显长了一些。目前在我们团队中推行工作周报制度。首先要求被考评者对照工作职责与分工,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描述任务完成情况,即对一周内的业绩作出评价,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与目标,作为考评依据。考评者根据被考评者的工作职责与业绩描述,撰写考评短文进行点评,并对具体工作作出指导。
该种绩效考评工具与其他考评工具相结合(如目标管理法等),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综合型考核应用
单一的考评工具毕竟有其局限性,为了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更多的时候往往要多种绩效考评工具交叉和综合使用。如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等,不再一一赘述。在综合运用多项绩效考评工具时,HR们还应注意把握绩效考评的工作量与成本,并非工具越多越好。
总而言之,考核工具只是一种手段,往往各具特点,既有不同优势,又有各自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绩效类型、特征与需要作出合理判断与选择,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绩效考评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对于各种考评工具的特点,参见下图:
各考评工具汇总表
注:经济性--实施过程耗费成本大小 可行性--贯彻实施难易程度 准确性--考评结果误差偏向程度
功能性--在一般性评比、奖励、和人事决策中的作用 开发性--对员工技能开发与行为激励可发挥的作用 有效性--可靠、实用、有效程度 X--特别好 Y--比较好 Z--比较差
第四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通过教师的精敲细讲、学生的反复练习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而课堂的教学过程大多数是教师预设好的,教师根据自己编的剧本,带领着学生完成了一场舞台剧。电脑、实物投影的使用对教学的顺利完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老师常常游走于黑板(板书)、电脑(教师要低下头点击鼠标)、实物投影屏幕(对演示过程的解析)。虽然教师忙而有序,虽然这些工具都各有优点,但学生的注意力也随着教师活动的身影而活动,进而分散。怎样选择合适的工具灵动课堂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看了王伟老师《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一课的课堂实录,感受很深。当下许多老师的公开课上的热热闹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精美漂亮,但是实效性却不大,而王伟老师的可只是借助了一个简单尺子图,也就是一个数轴,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家族”的形象,孩子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能主动见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去考虑问题。好的数学工具不是漂亮、体现现代化。而是最实用,最有效的。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教学设计中,我曾经这样处理教材的:师生共同把(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等等的方法进行研究,a.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展示验证过程→黑板板书结论。b.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展示验证过程→(电脑)Flash演示→黑板板书结论。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手中的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对任意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都一定是180°这一认识,则不够深刻。让学生亲手拖拉出类别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甚至是2个角是1°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在拖动的过程中观察、体验。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气氛热烈,学生不仅感受到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随着几何画板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拖动,发现三角形的3个角的度数在不断的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则始终没有变化,仍然是180°。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研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而这,恰恰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课中不容易突破的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的攻破。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第五篇:研修工具运用心得体会
研修工具运用心得体会
------以《美篇》与PPT比较为列
渑池文科坊
李伟民
这次网络研修培训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研修培训内容有选择地从不同方面做了重点介绍,很好地体现了学习习惯、教学构思、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帮助大家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许多困惑。今天,我主要从网络研修工具方面谈谈学习感受。
经过多年来制作PPT,以及近半年来开始利用手机制作《美篇》,通过PPT和美篇的使用,感受如下。
PPT是大家非常熟悉和经常使用的图文分享方式。PPT的优势:
1、Office从win32版到2016版,历经20多年,PPT技术成熟,功能强大,制作方便,便于保存。
2、PPT几乎是每个家庭电脑和办公电脑必备的预装软件,对硬件和软件的配置要求不高,只要有台电脑就能制作和观赏,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好友。
3、在电脑上制作,保证了音乐、图像、视频和文字资料等素材的前期积累和制作。
4、由于PPT制作是在电脑上进行,调取本机原始素材和搜寻网络资源十分方便快捷,既可以快速制作,也能够慢工出细活。
5、PPT也可以转换为视频、PDF等文件格式,扩展其传播速度和范围。
PPT的劣势: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开始普及智能手机和微信,PPT的热度最近两年开始降温和萎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弃电脑而改用手机。这是因为:
1、PPT最终还是要在电脑上制作和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电脑需要不断杀毒和升级维护,也比手机麻烦。制作和欣赏者长久端坐在电脑前,如无节制,有伤身体。
2、PPT的离不开电脑,不能像美篇那样,随时随地都能在手机上分享和观看。PPT在手机上分享需要预装软件,受到手机版本限制,加之手机屏幕小,观赏效果受到影响。
3、PPT文件的容量相对较大,动辄十几兆、二十几兆,如果加了视频,更达上百兆。如无Wifi,会消耗巨大流量资费,不利于在手机平台传播。
4、和目前手机上大量的媒体制作App相比,PPT远没有手机上的图片和视频制作软件那么傻瓜化和多种多样。这也分流了部分本来对电脑操作不甚熟练的人。
5、PPT设计初衷是机械幻灯片演示的电脑版,所以受众群体针对性很强,版面图文多以提纲挈领呈现。远不及微信《公众号》丰富多彩的开放性信息资源,自主选择余地很大。
6、人类的本性是去繁求简,什么方便、快捷就推崇什么。显然,作为仅仅是观赏者来说,手机微信上的信息已是海量了,表现方式更多元化。
7、观赏PPT是一个比较被动的过程,受到电脑性能、网络、时间、地点和制作者设置的播放方式等种种限制。观看一部PPT往往需要十几分钟,这在当前人心浮躁的快餐时代,真是对一个人耐心的考验。
8、PPT制作虽然看似简单,但要想制作一部好的片子还是需要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包括对色彩搭配,配乐选择,文字推敲等方面的基本功。本人制作一部50--80页的PPT,从修饰照片,收集资料,选配音乐,前后总要花费7天左右的时间,这显然要付出较大的精力和毅力。
9、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除了一些资深PPT玩家还在坚持外,应该看到,多数原来只是PPT的普通受众群体,已经移情别恋、另有所爱。
关于美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手机成了一部小巧的掌上电脑,几乎成了人们当今不可或缺的东西。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加上各种手机App应用软件,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运用微信,那就意味着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而在人们尝试了众多App之后,能在手机上方便快速分享图文的非“美篇”莫属。
美篇的优势
1、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美篇能够一次性导入100张图片,可建150个纯文字段落。每段可输入5000字,文字可以设置粗体、大号、居中、彩色等。
2、导入的图片不需要事先压缩处理,可以旋转页面,也可通过裁剪或添加预设的滤镜来修饰、美化图片。方便处理边旅行,边摄影,边即时分享单反相机拍摄的大容量照片。
3、既有自带的背景音乐库,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音乐,也可以方便地插入视频链接。可以给文章设置模板,有多种效果绚丽的模板供选择。
4、可以随时随地修改和调整,包括补充图片,修改文字等。每一步编辑操作都会实时保存,可以随时退出,不用担心内容丢失。已发布的文章,可以再次编辑。分享出去的文章内容会同步更新,无需再次发布。
5、最令人喜欢的地方是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6、美篇会自动为每个作者建立个人专栏库,新作品会自动收录进个人专栏,并且有机会被美篇推荐。
7、阅读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音乐可以自动打开,也可以由读者关闭;可以一张张图片慢慢欣赏,也可以一划而过,快速浏览;更可以点开图像,放大细看,非常人性化。
8、美篇推出了电脑版后,更方便了那些习惯在电脑上慢慢精心制作的作者。
9、自从有了美篇,我可以在旅途中,也可以坐在家中沙发上,躺在床上,边看电视,听着音乐,用个几十分钟就可以把美篇做好发了出去。
10、美篇就成了我PPT的“手机版”。每当在电脑上完成一个PPT,先将其改成美篇版,这样朋友们无论在手机上还是在电脑上都可以及时看到。美篇的劣势 应该说美篇的劣势就是PPT的优势。当然这是功能和受众完全不同的两款应用软件。美篇的某些功能还有待完善和开发。实际上,这也是一把刀的双面刃,功能多了,就复杂了,也就可能失去简单、易学、易用、易推广的优势。美篇和PPT在我看来是互补的,我将美篇当作PPT的姐妹篇,或者更形象一点说,是PPT的快餐版和预告版。既然是快餐就不能要求过于精细,它的最突出功能是实时发布,没有时间、地点、设备、环境等太多条件限制。任何应用软件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对我来说,需要精雕细琢就使用PPT,要图省事就使用美篇。无论什么App,能用,好用,习惯用就好。毕竟,这些应用软件只是工具和手段,最终还是为个人喜好和表达内容服务的。
希望研修工具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也希望我的体会给大家以借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