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1(北师大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A 数学八年级下册(北师大最新版本)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共4 页 第1页
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且∠O=65°,∠C=20°,则∠OAD=
13、如图1-Z-10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积是.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顶角是
三、解答题(共40分)
17、(12分)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1.
(1)求∠
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
图1-Z-10 图1-Z-9
D
三、解答题
29.已知:如图10,AB=AC,DE∥AC,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图10
30.已知:如图11,在Rt△ABC中,∠C=90°,∠BAD=的平分线,求证:CD=
∠BAC,过点D作DE⊥AB,DE恰好是∠ADB
21DB
.2
图1
13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n2+n,n+
和n2+n+(n>0),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2
32.如图12,△ABC中,AB=AC,∠1=∠2,求证:AD平分∠BA
C.图12
33.如图13,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与边面内作等边△ABD,连结DC,以DC当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2,求BE的长
.图1
3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第小题4分,共24分)
10、30,12,60,等边;
1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95°;
13、47;
14、20°或80°;
15、解析:∵
垂直平分是△
于点的角平分线,于点,∴
.在Rt△和Rt△中,∴ △又
是△
≌△(HL),∴
.垂直平分
.的角平分线,∴
三、解答题(共40分)
16、解析:如图,延长由△在△
是角平分线,∴
中,∵
交
于点,于点,可以得出△2,∴
.是△的中位线,≌
∴
()==×
31.517、(1)∠2=∠3=60°(2)S=
318、(1)在△ACD和△CBF中,AC=CB,∠ACD=∠CBF(已知△ABC等边三角形),CD=BF(已知),所以△ACD≌△CBF(SAS)
(2)D在BC的中点处时,符合条件。理由如下:
由(1)知:△ACD≌△CBF∴AD=CF,∠CAD=∠BCF
又∵D是BC的中点,△ABC是等边三角形∴∠ACD=30°∠BCF=30°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DE=60°AD=DE∴∠BDE=30°∴DE∥CF又DE=AD=CF∴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EF∥BC∴∠DEF=∠BDE=30°
第二篇:2014年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2014年建文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A. 7cm B. 3cm C. 7cm或3cm D. 8cm
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40°,则∠B=()
A. 70°B. 40° C. 40°或70°D. 40°或100°或70°
3.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A. 68° B. 32° C. 22° D. 16°
4.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对应夹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利用基本尺规作图,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
A.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 B. 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
C. 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 D. 已知两个锐角
7.在下列命题中,逆命题错误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到线段两端距离线段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8.(1997•贵阳)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D、E,△BEC的周长是14cm,BC=5cm,则AB的长是()
A. 14cmB. 9cmC. 19cmD. 12cm
二.填空题(共4小题,4×4’=16’)
9.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第一步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1•资阳)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 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_____度.
1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60°,若AD=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
13.(10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求证:(1)△ABD≌△ACD;
(2)BE=CE.
14.(10分)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15.(12分)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已知CD=4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16.(12分)如图,在△ABC和△ADE中,∠BAC=∠DAE=90°,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AB,AD=AE,且AE与BD交于点F,你能判断出CE与BD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BDC=75°,则∠A的度数为()
A.35°B.40°C.70°D.110°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的度数的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20°B.120°C.20°或120°D.36°
3、适合条件∠A=∠B=1∠C的三角形一定是()
3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
4、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含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腰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是()
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②③
5、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ABE≌△ACD的是()BA.AD=AEB.∠AEB=∠ADCC.BE=CDD.AB=AC
A
CE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AB=CD,AE⊥BD于E,CF⊥BD于F,AE=C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AD且BC∥ADB.AB∥CDC.AB=DED.△ABD≌△CDB7、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4,一边长是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7B.22C.13D.17或228、如图,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
A.(2,0)B.(51,0)
C.(1,0)D.(5,0)
9、如图所示,将等腰三角形ABC绕点A旋转15°后得到
△AB′C′,若AC=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3B.C.363D.310、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A.必定全等B.必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如图,AB∥CD,AD⊥CD于D,AE⊥BC于E,∠DAC=35°,AD=AE,则∠B=()
A.50°B.60°
C.70°D.80°
12、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
A.2B.3C.4D.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则。
14、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
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16、如图,OP=1,过P作PP1⊥OP,得;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
;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2=。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共69分)
18、(6分)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
19、(6分)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20、(6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
(1)求∠DAC的度数;
(2)求证:DC=AB。
21、(6分)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度数。
22、(7分)如图,已知OD为∠AOB的平分线,CD⊥OA于C,∠OAD+∠OBD=180°,试说明为什么OA+OB=2OC.23、(7分)如图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
(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4、(9分)如图,在△ABC中,∠ABC=45°,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F为BC中点,BE与DF,DC分别交于点G,H,∠ABE=∠CBE.
(1)线段BH与AC相等吗?若相等给予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2)求证:BG2-GE2=EA2.
25、(10分)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1)当∠BQD=30°时,求AP的长;
(2)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测试题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
同步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7小题,每题
分,共计21分,)
1.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
A.2
B.4
C.6
D.8
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的∠C为90∘,将三角形纸片沿着图示的中位线DE剪开,然后把剪开的两部分重新拼接成不重叠的图形,下列选项中不能拼出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等腰梯形
D.直角梯形
3.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4、5、6,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A.4.5
B.9
C.18
D.30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30∘,则∠PFE的度数是()
A.15∘
B.20∘
C.25∘
D.30∘
5.如图,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为了测量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他先在池塘的一侧选定一点A,然后测量出AB、AC的中点D、E,且DE=10m,于是可以计算出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是()
A.5m
B.10m
C.15m
D.20m
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6,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5
7.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S△CMN=12S△ABC
B.CM:CA=1:2
C.MN // AB
D.AB=24m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30分,)
已知△ABC的周长为18,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ADE的周长为________.
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2:3:4,由三边中点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是27cm,则原三角形三边长应是________.
10.如图,跷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45cm,当它的一端B着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________cm.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中点,若DE=5,则BC=________.
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A+∠B=136∘,则∠ANM=________∘.
13.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4cm,则DE=________cm.
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M、N.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若DE=4,则线段BC的长等于________.
如图,△ABC中,D为AB中点,DE // BC,若BC=16cm,则DE=________cm.
三、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72分,)
1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为AD的中点,BE交AC于点F,AF=12CF.求证:EF=14BF.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连结EF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N,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M.
求证:∠BNF=∠CMF.
如图,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求△ABC的周长
已知: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连接DF、FG、EG、DE,求证:DF=EG.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延长BA、NM,CD分别交于点E、F.求证:∠BEN=∠NFC.
如图,已知△ABC中,点D、F、E分别是AB、BC、AC的中点.
(1)试说明:AF与DE互相平分;
(2)当△ABC的边或角满足什么条件时,AF与DE相等?说明理由;
(3)当△ABC的边或角满足什么条件时,AF与DE垂直?说明理由.
第五篇: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证明(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证明
(一)测试题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吗?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
C、作∠A的平分线AMD、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已知直线a、b、c,若a⊥b,a∥c,则b⊥c,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⑴∠1=∠2,⑵∠3=∠6,⑶∠4+∠7=180°⑷∠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
A、⑴ ⑶B、⑵⑷C、⑴ ⑶ ⑷D、⑴ ⑵ ⑶ ⑷
4.如图,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A+∠C=180°B∠A+∠B=180° C∠B+∠C=180°D∠B+∠D=180°
5.如图,AB∥CD,∠C=110°,∠B=120°,∠BEC等于()
A.110°B.120°C.130°D.150°
6.如图,AB∥CD,AD∥BC,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1+∠2>∠3 B.∠1+∠2=∠3 C.∠1+∠2<∠3D.∠1+∠2与∠3大小无法确定
7.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MA∥NB, ∴∠1==∠3,B.∵∠2=∠4,∴MC∥ND,C.∵∠1=∠3∴MA∥NBD.∵MC∥ND,∴∠1=∠
3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C=60°BD平分∠ABC,如果这个梯形的周长为30,则AB的长是()
A.4B.5C.6D.7
9.如图,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ABC,沿直线DE剪开,得到∠1与∠2,若底角∠A=50°,则∠1+∠2的大小为()
A.130°B.230°C180°D.310°
10.如图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0C与地面垂直,点O是横板AB的中点,AB可以绕着点O上下转动,当A端落地时,∠OAC=20°,横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A′OA)是()
A.80°B.60°C.40°D.2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如图,∠1+∠2+∠3+∠4=________度
12.在△ABC中,∠A∶∠B∶∠C=1∶2∶3,则∠B=______
13.把“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已知∠1=20°,∠2=25°,∠A=35°,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
15.如图,AB∥CD,∠1=100°∠2=120°则∠α=_______
16.在△ABC中,已知∠A+∠C=2∠B,∠C-∠A=80°,则∠C的度数是________
17.如图,AB∥CD,EG⊥AB,垂足为G.若∠1=50°,则∠E=_______度.18.如图,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120°,则∠1的度数为________
19.如图,三个正方形连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则x=______
20.如图,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⑴∠1=∠2;⑵.∠3=∠4;⑶.∠2+∠4=90°⑷.∠4+∠5=18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结论序号).三、解答题(21—24每题11分,25题16分,共60分)
21.如图,△ABC中,∠B=∠C,FD⊥BC,垂足为D ,DE⊥AB,垂足为E,∠AFD=158º,求∠EDF的度数.22.已知,如图:AD⊥BC,EF⊥BC,∠3=∠C,求证:∠1=∠2.23.把一条直的等宽纸带,如图折叠,∠CAB等于多少度?
24.如图,∠1=∠2,能判断AB∥DF吗?为什么?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写出这个并说明你的理由.25.如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⑴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⑵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求证:∠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
⑶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③③③
②①
②①
②①
④④④
第六章证明
(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
5、DDDCC6—
10、BBCBC
二、11、280°12、60°
13、如果两个角大小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14、80°15、40°16、100°17、40°18、60°19、65°
20、(1)(2)(3)(4)
三、21、68°
22、省略23、75°
24、不能,应添加:CBDBDE(或BC//DE)
理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5、解(1)过P作AC的平行线即得
(2)不成立
(3)分三种情况:
a、当P在BA延长线上时,APB0°,PACPBD
b、当P在BA延长线右边时,PBDPACAPB
c、当P在BA延长线左边时,PACPBD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