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证明知识点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第四节.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通用篇
1.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已知和结论交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2、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整.3、用反证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由假设作为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及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进行逐步的推导直至与假设或与某个己知条件或与学过的某个定义、定理、公理出现矛盾.(3)从而判断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下册 几何证明初步知识点
第十一章 几何证明初步知识点整理
1.定义: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2.命题:对事情进行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例如,下列句子都不是命题:(1)你喜欢数学吗?(2)作线段AB=CD.⑶清新的空气;⑷不许讲话。3.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的命题称为假命题.4.反例: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5.公理: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这些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本套教材以下列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ASA SSS。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7.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例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看作公理,称为“等量代换”.判断:
所有的命题都是公理。所有的真命题都是定理。所有的定理是真命题。所有的公理是真命题。
6.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Eg:(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3)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注意: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一: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9.反证法:先提出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步骤: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 Eg:
1、“a<b”的反面应是()(A)a≠>b(B)a >b(C)a=b(D)a=b或a >b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时,应如何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结论的反面:
(1)a//b(2)a≥0(3)b是正数(4)a⊥b(5)至多有一个(6)至少有一个 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方式:
都是——不都是;大于——不大于;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三个——至多有两个;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files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files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非负数=大于等于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 不等式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为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式方向改变。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 去分母; ② 去括号; ③ 移项; ④ 合并同类项; ⑤ 系数化为1(不等式的改变问题)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 ① 当a>0时,解为x>;② 当a=0时,且b<0,则x取一切实数;当a=0,且b≥时,则无解; ③ 当a<0时,解为x<。5. 不等式应用 ① 审: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式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 ② 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③ 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 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 ⑤ 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解集的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① 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 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二.提公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为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ab+ac=a(b+c).2.概念内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3.易错点: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如,-ab+ac=-a(b-c), a3b+ab3=ab(a2+b2);(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如,ab+a=a(b+1)。三.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3.易错点: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x4-y4=(x2+y2)(x2-y2),就没有分解到底 4. 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用公式法来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四.分组分解法: 1.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am+an+bm+bn=a(m+n)+b(m+n)=(a+b)(m+n)2.概念内涵: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以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以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3.注意: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五.添拆项法: 对于二次三项式 可以直接用公式法分解为 的形式,但对于二次三项式,就不能直接用公式法了,我们可以在二次三项式 中先加上一项,使其成为完全平方式,再减去 这项,使整个式子的值不变.于是有 = + - = = =.像上面这样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添(拆)项法.六.十字相乘法: 1.对于二次三项式ax2+bx+c,将a和c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a1?a2, c=c1?c2, b=a1c2+a2c1,往往写成 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 ax2+bx+c=(a1x+ c1)(a2x+ c2)2.二次三项式x2+px+q的分解: p=a+b, q=ab, ,x2+px+q=(x+a)(x+b)。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分式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 ;当n为正整数时,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 ;(b≠0) 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 „„„„„„„ „ 卷 „ „ „ „ „ „ 答 „ „ „名 „姓 „ 要„ „ 线 „ „ 不„ „ „ „级 „班 订 内„ „ „ „ „ „ 级线装年 „ „ „ „ 封„ „ „ „ „ „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篇: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