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2014年建文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A. 7cm B. 3cm C. 7cm或3cm D. 8cm
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40°,则∠B=()
A. 70°B. 40° C. 40°或70°D. 40°或100°或70°
3.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A. 68° B. 32° C. 22° D. 16°
4.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对应夹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利用基本尺规作图,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
A.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 B. 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
C. 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 D. 已知两个锐角
7.在下列命题中,逆命题错误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到线段两端距离线段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8.(1997•贵阳)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D、E,△BEC的周长是14cm,BC=5cm,则AB的长是()
A. 14cmB. 9cmC. 19cmD. 12cm
二.填空题(共4小题,4×4’=16’)
9.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第一步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1•资阳)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 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_____度.
1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60°,若AD=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
13.(10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求证:(1)△ABD≌△ACD;
(2)BE=CE.
14.(10分)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15.(12分)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已知CD=4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16.(12分)如图,在△ABC和△ADE中,∠BAC=∠DAE=90°,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AB,AD=AE,且AE与BD交于点F,你能判断出CE与BD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BDC=75°,则∠A的度数为()
A.35°B.40°C.70°D.110°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的度数的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20°B.120°C.20°或120°D.36°
3、适合条件∠A=∠B=1∠C的三角形一定是()
3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
4、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含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腰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是()
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②③
5、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ABE≌△ACD的是()BA.AD=AEB.∠AEB=∠ADCC.BE=CDD.AB=AC
A
CE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AB=CD,AE⊥BD于E,CF⊥BD于F,AE=C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AD且BC∥ADB.AB∥CDC.AB=DED.△ABD≌△CDB7、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4,一边长是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7B.22C.13D.17或228、如图,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
A.(2,0)B.(51,0)
C.(1,0)D.(5,0)
9、如图所示,将等腰三角形ABC绕点A旋转15°后得到
△AB′C′,若AC=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3B.C.363D.310、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A.必定全等B.必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如图,AB∥CD,AD⊥CD于D,AE⊥BC于E,∠DAC=35°,AD=AE,则∠B=()
A.50°B.60°
C.70°D.80°
12、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
A.2B.3C.4D.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则。
14、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
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16、如图,OP=1,过P作PP1⊥OP,得;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
;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2=。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共69分)
18、(6分)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
19、(6分)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20、(6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
(1)求∠DAC的度数;
(2)求证:DC=AB。
21、(6分)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度数。
22、(7分)如图,已知OD为∠AOB的平分线,CD⊥OA于C,∠OAD+∠OBD=180°,试说明为什么OA+OB=2OC.23、(7分)如图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
(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4、(9分)如图,在△ABC中,∠ABC=45°,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F为BC中点,BE与DF,DC分别交于点G,H,∠ABE=∠CBE.
(1)线段BH与AC相等吗?若相等给予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2)求证:BG2-GE2=EA2.
25、(10分)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1)当∠BQD=30°时,求AP的长;
(2)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证明知识点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第四节.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通用篇
1.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已知和结论交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2、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整.3、用反证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由假设作为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及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进行逐步的推导直至与假设或与某个己知条件或与学过的某个定义、定理、公理出现矛盾.(3)从而判断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六课时 6.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1、情感与态度目标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定理证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添加辅助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A D A
E
E B B C
C
D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AB+∠BAC+∠EAC=180° ∴∠BAC+∠B+∠C=180°(等量代换)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ACE+∠ECD=180° ∴∠A+∠B+∠ACB=180°(等量代换)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 3个直角呢? 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
(2)△ABC中,∠C=90°,∠A=30°,∠B=?(3)∠A=50°,∠B=∠C,则△ABC中∠B=?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能有____个直角或____个钝角.(5)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个锐角.(6)三角形中三角之比为1∶2∶3,则三个角各为多少度?(7)已知:△ABC中,∠C=∠B=2∠A。
(a)求∠B的度数;
(b)若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法? ② 辅助线的作法技巧.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第239页随堂练习;第241页习题6.6第1,2,3题
2、创新设计 板书设计:大屏幕 教学反思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2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在△ABC中,AB=AC,∠A=44°,则∠B=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顶角是度.
3.如图,AB=AD,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判定△ABC≌△ADE.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5.如图,在△ABC中,∠C=90°,D为BC上的一点,且DA=DB,DC=AC.则∠B=度.
(第3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BD=1.5cm,则
.
7.在△ABC中,∠A:∠B:∠C=1:2:3,AB=6cm,则BC=cm.
8.在△ABC中,AB=AC,∠BAC=120°,延长BC到D,使CD=AC,则∠CDA=度.9.等边△ABC的周长为12cm,则它的面积为cm2.
10.如图,ED为△ABC的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且AB=5,△BCE的周长为8,则 BC=.(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如图,在△ABC中,∠C=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B于E,若DB=10cm,则AC=.12.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24分)
1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A.AB=DE,BC=EF,∠A=∠DB.∠A=∠D,∠B=∠E,∠C=∠F
C.AC=DF,∠B=∠F,AB=DED.∠B=∠E,∠C=∠F,AC=DF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15.对“等角对等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B.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C.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6.以下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其中能作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B.4,5,6C.1,2,3D.2,2,417.如图,△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 点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 A.AE=CDB.AE>CDC AE (第17题图)(第18题图) 18.如图,△ABC中,AC=BC,直线l经过点C,则() A.l垂直ABB.l平分ABC.l垂直平分ABD.不能确定 19.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20.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BC和△DBC的周长 分别是60 cm和38 cm,则△ABC的腰和底边长分别为() A.24 cm和12 cmB.16 cm和22 cmC.20 cm和16 cmD.22 cm和16 cm 三、解答题(6+6+6+6+8+8分,共40分) 21.如图,在△ABC中,∠ACB=90°,BC=15,AC=20,CD是高.(1)求AB的长; (2)求△ABC的面积;(3)求CD的长. 22.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D平分∠BAC. 23.已知: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求证:AD=BE. 24.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的交点到底边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5.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ACB=90°,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AD⊥l,BE⊥l,垂足分别为D、E.你知道线段AD、DE、BE的关系吗?证明你的结论。 26.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 (1)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恰为AB的中点?写出一 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为AB的中点; (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