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关心支持见义勇为事业
云南省关心支持见义勇为事业
倡议书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关乎一个地区的平安、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曾经,路见不平但围观不救之事频见于报端,让民族蒙羞并拷问着每一位良知国人。在我省2002年出台《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公民条例》的同时,成立了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旨在以制度的形式给见义勇为者予以道德上的肯定和经济上的扶助。
自此以来,我省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蔚然成风,相继涌现出1700多名见义勇为勇士,其中155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英雄们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分子或事故灾难作顽强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谱写出一首首浩然正气之歌,唱响了一曲曲震撼时代强音,感动着每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提升了全社会的精神道德境界。
英雄,任何时候都是民族和社会的脊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见义勇为事业,每年都拨出专款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奖励和慰问。近八年来,省人民政府表彰铁飞燕等先进个人305人,颁发奖金900余万元,慰问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及亲属376人次,发送慰问品及慰问金达80万元;推荐上报16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和谐创建、综治维稳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自觉性、积极性的日益提高,随着见义勇为公民的不断涌现,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也会相对增多。然而,由于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我省见义勇为基金规模小、数额少,远远满足不了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的需要。没有得到表彰的仍居多,即使被奖励的所获金额仍较小。尽管许多见义勇为者“流血”的事迹感人至深,但一些因见义勇为而致贫的家庭“流泪”的状况更催人泪下。有两位老人失去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儿子而经济支柱坍塌,靠月人均不到百元的微薄收入生活;有一位中年妇女失去因见义勇为的丈夫,带着两个读书的孩子和80岁老母亲艰辛度日;有一位青年农民因见义勇为而导致一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在爱人病故后又需抚养孩子的生活极度贫困下,曾一度沿街乞讨……这是见义勇为英雄的伤痛,更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
惜英雄、爱英雄是学英雄、敬英雄的延续,是一项重大社会公益事业和影响深远的善事善举,既需要政府的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只有注重英雄身前身后事,确保他们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有保障,才能真正做到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才能让见义勇为精神在云岭大地发扬光大。对此,我们向全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直驻滇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支持见义勇为事业,关爱见义勇为英雄。一方面,不断完善见义勇为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特殊政策措施、工作运行机制等;另一方面,踊跃捐赠饱含着正义和正气的爱心款,以实际行动为见义勇为事业给力,让平安的云南更平安!
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
2011年3月1日
第二篇:开创见义勇为事业新途径的思考
开创见义勇为事业新途径的思考
开创见义勇为事业新途径的思考
作为指向性最强的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综治委、民政部、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发起成立。成立九年以来,该会同有关省市组织了大量表彰活动,募集见义勇为基金7000多万元,发放奖励抚恤、补助慰问和助学金2000余万元.目前,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两年开一次全国性表彰大会,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单位抽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省上报的人员事迹进行评审;二,面对日常申请补助的见义勇为人员,由基金会办公会进行研究,看够不够标准、够哪一级标准,形成意见后报基金会会长或常务副会长审批,再对外发钱。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千个市、县设有见义勇为事业组织管理机构,从事见义勇为工作的人员近万人。近十年来,各级见义勇为管理组织已募集基金十几亿元。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形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的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探求见义勇为工作的客观规律,思考新形势下见义勇为事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思考一:必须提高对见义勇为重要意义的认识。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的精髓,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国家的凝聚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见义勇为的本质特征是无私无畏、利国利民。无私则无欲,利人则和谐。研究表明,所有违法犯罪都与私欲有关,见义勇为成为社会风尚,违法犯罪和各种社会矛盾必然会减少,社会必然安定和谐。其次,见义勇为作为一种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见义勇为事业关系到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兴衰成败。
思考二:政府是褒扬见义勇为的最重要力量。政府作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重要力量,有义务保护国家财产、公共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政府有责任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有义务为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服务。首先,政府要领导组织开展见义勇为的各项工作;其次,应当设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用于奖励表彰、抚恤、救助见义勇为者;第三建立完善的见义勇为保障制度,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第四,我国社会向来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政府官员的举止影响着老百姓的价值取向,政府工作人员要带头见义勇为,用制度约束见义不为的工作人员。
思考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弘扬见义勇为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将一事无成。见义勇为事业更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我们只有将见义勇为事业植根于广大群众当中,见义勇为工作才会大有作为、蓬勃发展,形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思考四:见义勇为协会要有恰当的定位。作为从事公益性事业的民间团体,见义勇为协会承担着许多具体繁杂的工作。其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要放在全力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多做好事、实事方面。一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主动协调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维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二是要为见义勇为者及时解难。对于他们应当得到而未得到的经济赔偿先行垫付,之后通过相关程序进行追偿。三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庭困难和合理诉求,开通政府联系见义勇为者的快车
道。
思考五:根本途径在于立法建制。理由有三:首先,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行为而受到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等基本权力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日渐凸显,而只有法律的权威才能消灭这一现象。其次,见义勇为事业社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只有对工作程序、需履行的义务等相关问题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效推动见义勇为事业。第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用强大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才能让和谐社会的蓝图成为现实。
第三篇: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
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
推荐候选单位先进事迹
近年来,我区民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创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为载体,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区也先后获得全国爱心献功臣活动先进区、市退伍安臵工作先进区、市随军家属安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高度重视,健全制度,建立关心支持国防建设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民政局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和部署。把每年的“三八”“五四”“八一”“国庆节”“元旦”、“春节”定为“双拥活动日”,把每年的元月定为“双拥活动月”,把每年七月定为“双拥宣传月”。制定了三项制度:一是坚持领导联合会议制度。听取本季度活动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下季度工作。二是定期现场办公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双拥工作新情况,部署双拥工作任务,解决部队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定期 1 活动制度,组织开展好“双拥月”和六个“双拥日”活动。
二、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实现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新跨越
我们针对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拥军活动。
一是在“双拥活动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到市军分区、武警支队、消防中队等十余家单位走访慰问,向部队赠送了慰问金和空调、电视机、爱心鞋垫等慰问品,价值50余万元,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二是依托科技、经济等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智力拥军、信息拥军等活动,帮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去年我局投资2万余元,购买图书4000余册,援建了军营图书室5个,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三是积极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协调区直有关部门解决了20余名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切实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今年,我局成立了双拥工作宣讲团,聘请党校老师、部队英模、退伍军人担任讲师,深入基层宣讲革命传统和进行国防教育。截至目前,宣讲团已在社区、农村、学校进行了12场宣讲,2 听众近万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初步形成了关心国防建设、支持国防建设、参与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求真务实,发挥优势,拥军优属工作得到新提高 几年来,我局把落实各项优抚安臵政策作为拥军优属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河南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一是对优抚对象实行三优先,即城乡低保优先照顾、医疗救助优先照顾、社会救济优先照顾。近年来,306户、783名优抚对象被纳入低保范围,为患重大疾病的11户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用6万余元,投资10万元为56户优抚对象重建、修复住房105间。二是在我局的积极推动下,投资1500万元的区级光荣院正在紧张建设,明年6月即可投入使用。届时全区军烈属、革命残疾军人、现役军人亲属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免费入住,衣、食、住、行、医由政府全额负担。三是六级以上残疾军人的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每年支付20余万元。为解决农村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我局积极协调卫生部门,每年开展一至两次义诊和送药下乡活动。三年来,共义诊1000余人次,受到广大优抚对象的一致称赞。四是建立优抚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逐年增加 3 义务兵和农村优抚对象的优待标准,保障了他们的收入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四、军地团结、相互支持,双拥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近三年来,在我区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用实际行动,用真情真心开展拥军优属、支持国防建设的同时,驻军部队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在驻军部队可利用的时间和“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驻军官兵多次到我区进行走访慰问,并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开展军爱民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列拥护,人民群众更加热爱解放军,民拥军、军爱民的和谐氛围更加浓厚,真正实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势看天下谁能敌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简介
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简介
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英文名称Yun nan Province Foundation for Justice and Courage缩写:YNF-JC)自2002年10月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和主管单位省委政法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基金会理事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公民条例》和《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为依据,以“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了一些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2008年11月21日,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换届大会在昆明召开。
这次会议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李汉柏主持。会议通过了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新修改的《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和理事、监事。
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李汉柏,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名誉理事长孟苏铁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马继延作了题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我省见义勇为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讲话。根据新的《章程》,我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保护见义勇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树立崇尚见义勇为的理念,弘扬社会正气,提高社会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关心、爱护、支持和参与见义勇为事业,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云南,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政治环境。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是:
一、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公民的先进事迹和有关法规和党的政策;
二、组织发动见义勇为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和社会志愿者;
三、表彰奖励见义勇为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
四、优抚帮助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亲属和负伤致残人员;
五、广泛开展见义勇为的资金募集活动;
六、严格管理使用见义勇为基金,确保其安全增值;
七、其他有关见义勇为基金公益活动的特殊业务活动。
截至2009年1月31日,我会推荐上报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全省政法综治工作会议上,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群体8个25人,先进个人171名(合计196人),颁发奖金524万元。其中2002表彰14人,颁发奖金58万元;2003表彰17人,颁发奖金67万元;2004表彰25人,颁发奖金65万元;2005表彰34人,颁发奖金74万元;2006表彰43人,颁发奖金93万元;2007表彰33人,颁发奖金74万元;2008表彰31人,颁发奖金93万元。
此外,为推动全省见义勇为工作的深入发展,2008年1月30日,省宗治维稳委与我会还对昆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德宏州见义勇为协会、大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文山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普洱市金孔雀快速客运有限公司等见义勇为先进组织和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共颁发奖金10万元。
据统计,我会自成立以来共慰问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及亲属54人次,发送慰问品及慰问金共16.51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共支出550.51万元。现积存资金共3690万元。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决定见义勇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的公民的感人事迹,大造声势,努力扩大社会影响,是搞好见义勇为工作的基础;适时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及先进个人,不断弘扬社会正气,是搞好见义勇为工作的最强大动力;继续争取省财政支持,积极募集见义勇为基金,并确保其安全增值,是使见义勇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我们热忱欢迎全省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驻滇解放军官兵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支持见义勇为事业,热情宣传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做出各自的贡献。
第五篇:党和政府重视关心残疾人事业
党和政府重视关心残疾人事业:关爱的阳光照亮心灵
从“残废”称呼改为“残疾”到无处不在的关爱,从被动的救济到自强不息的展示„„ 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渐成风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残疾人事业乘势而起,迎来了新的春天。
这其中,无不倾注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关爱。举国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使他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自强中再生„„
回眸过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上乘势而起
残疾人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工作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毛泽东同志曾动情地说,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要为他们解决困难谋福利。邓小平同志深情地嘱咐,中国需要改进对残疾人的服务。
江泽民同志强调,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这些精辟的论述和殷切的希望,时刻鼓舞激励着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大举措。开展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了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全面部署;颁布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推动残疾人事业走上依法发展的轨道;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实施五个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全面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建立新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激励残疾人自强精神,促进残疾人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中国残联成立以来,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残疾人事业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起步,由小到大,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比较系统的业务体系、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人道主义精神得以弘扬,“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参与和创造能力得到肯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大为减少。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资源日益丰富,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增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和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我国残疾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残疾人由被动的受助对象变为平等参与的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乐观进取,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奉献力量,履行应尽义务,实现人生价值。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能力得到更好发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自食其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在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优秀残疾人代表。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响应《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积极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行动,倡导并支持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行动,与国际残疾人组织和有关国际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展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树立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和改善民生的良好形象,荣获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等多个奖项。
注视今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稳步发展
五年来,残疾人事业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重大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发布《残疾人就业条例》;《就业促进法》、《义务教育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其中;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启动常态化的残疾人状况监测;《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循着更加美好的蓝图,迈上了新台阶。——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125个,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到19000多个,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667所,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127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1056个。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和维权示范岗5998个。
——残疾人状况显著改善、获得更多实惠。通过扶贫开发,634.67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城乡最低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措施,1067.2万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和广泛开展社区康复,85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对140多万城镇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对396.8万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433.7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1696.6万农村残疾人参加劳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58.3万人,通过开展扶残助学活动,累计资助贫困残疾学生16万人次;实施危房改造项目,28.7万户农村残疾人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86.9%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得到新的发展,残疾人运动员达到260多万人;各级法律援助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0万件,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作为发起国,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积极参与和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今年6月,我国批准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向世界做出了保障残疾人人权、改善残疾人状况的庄严承诺,为国际残疾人事务的发展和人权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
——令人自豪的是,不久前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圆满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国残奥健儿顽强拼搏,屡创佳绩,继雅典残奥会之后再次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北京2008年残奥会让全社会强烈地感受到残疾人对和谐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梦想与渴望,让全世界欣喜地看到了一个文明、进步、和谐的中国。
展望未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再创佳绩
残疾人事业不断探索,扎实推进。
尽管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与时俱进,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项事业还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和地区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了促进残疾人事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重大部署。这是指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残疾人事
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8300多万残疾人的特殊关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未来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未来的残疾人工作,需要进一步开拓进取,努力奋斗,扎实工作,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益诸方面都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生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九年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这样美好的梦想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