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实验设计(学案)
化学实验设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为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作准备。
一、旧知识回顾:
1.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
①除水一般用浓H2SO4②鉴别水一般用无水CuSO
4③除CO2、HCl一般用NaOH溶液④鉴别CO2一般用Ca(OH)2溶液 ⑤鉴别HCl一般用AgNO3溶液⑥鉴别CO用CuO、Ca(OH)2溶液 ⑦鉴别H2用CuO、CuSO4⑧除水装置尽可能放后⑨鉴别水的装置尽可能放前
1.N2中混有少量H2.CO.CO2.等杂质,欲除杂质得到干燥的N2应该怎样排序____________A.CuOB.NaOH溶液.C.浓H2SO
42.欲鉴别N2中混有H2.CO.CO2应该怎样排序____________
A.Ca(OH)2溶液B.NaOH溶液.C.浓H2SO4D.CuOE.CuSO4粉末 3.用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得到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用下图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进行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装置不可以重复使
SO4 A B C D E ① 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水煤气点燃。
② 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是鉴别水煤气中含有CO.H2.H2O.CO2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装置,可重复使用)
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证明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铜,并证明还原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大理石和稀盐酸 石灰水
试剂
(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A B A接C
接接D接接FE(3分)F
(2)C中所加试剂是,所起的作用是。
(3)A中小试管的作用是(4)B中的现象是。
(5)D中的现象是。(6)F的作用是。(7)写出A、B、C、D、E、F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分)、、、、练一练.用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得到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用下图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进行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装置不可以重复使用)③ 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为A B :_________________.C
D 水煤气__________________E 点燃。④ 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是鉴别水煤气中含有CO.H2.H2O.CO2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装置,可重复使用)
3.检验山洞内气体成分,利用下列装置检验它是否含有H2O.CO,先用______从洞内抽取气体样品,然后将装置按如下顺序连接,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4.(2007泰州)
杂质的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除此之外还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E应连接在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之间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
A C D
E
5.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事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据2001年5月23日《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①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冲左到右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__
③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④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装置①中所盛的是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 ⑤ 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是______,它可以确证的产物是______。⑥ 尾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
⑦ 若乙醇燃烧的产物是CO.CO2.H2O,总质量为27.6
克,则参加反映的乙醇为______克,产物中CO为______克。6.为了制取干燥纯净的ACO2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B C的学生实验,装置图如下,试根据图回答问题:
A D
B C
E
灰水液 1)指出图中选用药品的错误:
F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错误改正后,指出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几处见到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几处装置的作用:
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几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F处欲除尽CO2应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7.实验室用盐酸和某固体物质反应制取气体,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某些杂质,请你从下列图示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成合理的实验装置,制取气体,验证并除去杂质后,将纯净的气体用气球收集起来(暂不考虑与水的反应及除杂药品的价格b)
4NaOH溶液
浓硫酸
im浓硫酸
浓硫酸 AgNO3溶液 AgNO3溶液
1)选取仪器的药品,正确的接口顺序是:
(()2)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所含气体中含有杂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制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5)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8.下图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盛放______。
② 洗气:除去氧气中混有较多的CO2,装置内盛放______。
③储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H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填A或A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O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填A④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应装满水,O2从______端通入。
⑤若用排水法将装置中的O2排除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
9.有一气体可能是CO.CO2.H2..HCl气体混合物中的几种,依次将混合气体通入①澄清的石灰水,无沉淀生成,②通入灼热的CuO黑色粉末,有红色物质生成,但无水珠生成。③将通入的剩余气体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上述各步中的气体均完全反应,试推断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一定无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
第二篇:科研课题: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解读
科研课题: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
(一)研究内容
1.模拟喷泉的原理。
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对喷泉实验的影响。3.吸收液的作用,吸收液的使用有何要求。4.喷泉的颜色、装置的改进。(二)研究目的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处理、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
2.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熟悉一些常见气体的溶解性,能解决喷泉实验装置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3.初步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处理→得出结论。〖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三)研究建议
1.查阅资料,处理信息,明确模拟喷泉实验形成的条件。2.探讨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原理:
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受力情况,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说,明确原理。
3.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气体溶解性大小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建议设计三个方案:
(1)易溶于水的气体(NH3)。〖这些栏目可能对您有帮助: 免费课件下载|[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试卷下载]|[优质课视频]|[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中考复习资源]|[高考复习资源] 〗
(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CO2)。(3)难溶于水的气体(H2)。
4.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吸收液是否存在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像O2、H2S、C12等气体,不用其他吸收液,仍用水可否形成喷泉,研讨装置的改进。
5.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试剂(或药品)研究喷泉的不同颜色。
6.将材料进行汇总,加以讨论,在班级举办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晚会,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对设计的各种装置原理采用竞猜的方式,增加晚会的气氛,巩固所学知识。
各位同学:你们好!
我现在公开征集该课题方案,有志者请在论坛BBS栏中发表意见。
第三篇:实验设计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案
实验设计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可直接检验MgFeCu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MgFeCuCl2 B.MgCl2FeCuCl2
C.MgFeCl2Cu D.MgCl2FeCl2Cu
答案:BC
解析:A选项将Mg、Fe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因为Mg、Fe均在Cu前面,所以能发生反应,则证明出Mg>Cu、Fe>Cu,但无法证明Mg>Fe。但是将Mg放入CuCl2溶液中发生反应,能得到MgCl2溶液,再将Fe放入MgCl2溶液中,则能证明Mg>Fe的结论,由于这个反应用到了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所以认为是“间接验证”故不选A。
B选项将Fe分别放入MgCl2、CuCl2溶液中,能得出Mg>Fe、Fe>Cu,证明MgFeCu的顺序。
C选项将Mg、Cu分别放FeCl2溶液中,能得出Mg>Fe、Fe>Cu, 证明MgFeCu的顺序。
D选项将Cu分别放入MgCl2、FeCl2溶液中,因为Mg、Fe均在Cu前面,所以均不能发生反应,得出Mg>Cu、Fe>Cu,但无法证明Mg>Fe。
练习:
1、利用下列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直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FeCuCl2AgB.FeCl2CuCl2Ag
C.FeCl2CuAgD.FeCl2CuAgNO32、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哪组物质进行实验合理()
A.铜片、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镁溶液 B.铁片、铜片、氯化镁溶液
C.镁条、氧化铜粉末、硫酸亚铁溶液 D.铁片、硫酸铜溶液、氯化镁溶液
3、现有铜、铁、汞三种金属单质,用实验方法比较铜、铁、汞的金属活动性只需选用下列试剂的()
A.硝酸汞溶液 B.盐酸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课题检测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第四篇: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
中 国 化 学 会
化会字[2011]第012号关于动员和推荐参加《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
趣味实验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
2011年是联合国决议通过的国际化学年,我国将举办 “国际化学年在中国” 系列活动。其中“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是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国家数字科技馆协办的一项重要科普活动。目前该项赛事已经正式启动。为使赛事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准,动员和组织工作是必要的前提和保证。为此,特致函各地方学会,请大力宣传、动员和组织,并做好推荐工作。具体是:
1.各地方学会向属地的各大、中学校广泛宣传国际化学年的意义和活动安排,在做好“化学科普进校园”的工作中,把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特别是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师生参赛。
2.本次大赛,采用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赛。
3.各地方学会需向大赛组委会推荐至少3名(或小组)参赛者。
4.大赛组委会将对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成绩优秀的地方化学会或单位颁发组织奖。
有关该项赛事的目的、要求以及具体安排,请详见本函附件:“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第一轮通知。望各地方学会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工作进展及时通报本会办公室转实验大赛工作小组。联系人:白温路;电话:010-62564020;传真:010-62568157;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邮编:100190;电子邮件:wlbai@iccas.ac.cn。
特此通知。中国化学会
2011年2月20日
附件:
触模化学 感受魅力
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
(第一轮通知)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
年”(IYC,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同时,2011年也适值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
国际化学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导,于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各类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彰显化学对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促进公众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树立化学的良好社会形象,激发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隆重庆祝“国际化学年”、落实UNESCO和IUPAC的构想,我国将举办系列“国际化
学年在中国”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数字科技馆协办,在全国范围内举办“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大赛在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现就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一、目的通过举办本活动,旨在扩大“国际化学年”在公众中的影响,激励广大青少年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活动,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睿智,展示化学魅力,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二、二、内容与要求
1. 1.内容
实验设计内容不限,但应体现化学科技动态和特点,反映化学知识且效果直观、明显,具有趣味性。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的模拟实验设计不在本次大赛征集的设计作品之列。参赛实验设计包括用于演示的(A类)和可亲自动手参与的(B类)实验设计两类,其中,A类设计是通过具有一定实验基础技能者操作演示,向观众(包括课堂、科技馆、科普报告等活动中的对象)呈现一个多彩、直观、强烈视觉冲击的精彩效果,以使他们从中学习到科学原理或化学现象;B类设计是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实验用品,由观众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化学的神奇。
2.要求
(1)实验设计必须具有创新性;
(2)实验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原理清晰准确,过程合理易行;
(3)实验设计必须是绝对安全的,无论原料、过程还是结果均不含任何易燃、易爆、有毒
和腐蚀性的物质;
(4)实验设计应注意体现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原则。
三、三、参赛对象
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参赛作品,无论是在校大、中学生,还是从事化学及相关
学科教学、研发和生产的人员和研究生以及其他对化学感兴趣的人士均可报名参赛;可个人参赛,也可组成2~5人小组参赛。
四、四、参赛方式
1.2.1.本次大赛鼓励各地方学会、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参赛和个人自由报名参赛。2.每项参赛设计均需由参赛者本人通过登录“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官方网站(网址http://)上的“系列创意大赛”专用平台实名在线报名,并同时按要求以电子
版方式(采用word文档“文件名.doc”或“文件名.pdf”)提交设计文案[包括原料、用具及
说明、实验原理、详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和其他有
关的附带效果等],设计文案应尽量以图、表、照片等直观形式描述。在所报名的设计
经初选录用后,可能需要报名参赛者提供参赛设计的实验视频,请预先准备。
五、五、时间安排
1. 1.报名和设计文案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5月31日。
2. 2.初赛:2011年7月底前,具体时间、地点和安排将在国际化学年网站(网址同上)的“系列创意大赛”专用平台上通知。
3. 3.总决赛:2011年8月中上旬在北京举行,具体将在国际化学年网站(网址同上)的“系列创意大赛”专用平台上通知。
六、六、奖励
(1)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和优秀组织奖以及特别奖。
按进入决赛阶段作品的数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纪念奖和特别奖,其中一等奖获
奖作品为决赛参赛作品的10%,二等奖为20%,三等奖为30%,纪念奖若干;同时,根据有关单位组织和推荐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由组委会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大赛另设特别奖,奖励组委会邀请的示范性作品。
(2)奖品及证书
全国总决赛获奖者将获得由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院士联合签发的获奖证书和一
定数额的奖金。纪念奖和优秀组织奖以及特别奖获奖者将获得由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院士联合签发的获奖证书。总决赛其它参赛者和初赛参赛者也将分别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纪念证书或参赛证书。
(3)有关获奖作品拟由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荐到9月18日全国科普日活动上展示。
七、七、组织结构
专家指导委员会
主任:白春礼院士
副主任:姚建年院士
委员:何鸣元院士、周其凤院士、杨玉良院士、洪茂椿院士、程津培院士、陈凯先院士、高松
院士、费维扬院士、冯守华院士、侯建国院士、李灿院士、林国强院士、万惠霖院士、张玉奎院士、赵玉芬院士、郑兰荪院士
评审委员会
主任:姚建年院士(兼)。
副主任:杨振忠(中国化学会秘书长)
将由近百名遴选的院士、国内著名中青年专家、大中学校名师以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技术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评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具体评审工作。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任:周德进
副主任:刘峰松
成员:张恒、黄文艳、廖红、周鸣凯
中国化学会办公室、地方学会、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工作人员
大赛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办公室。联系方式为: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
邮编:100190
联 系 人:黄文艳
电话:010-59358203
电子邮件:chemistry2011@cashq.ac.cn八、八、其他
1.1.费用:大赛不收报名费,参赛设计者自行承担所需的材料和实验用具的有关费用。
2.2.对于提交的设计方案,参赛者享有著作权,组委会拥有参赛设计文案的出版权。一经
录用,参赛者须向组委会提交设计版权转让书,以用于公益性事务(比如,组织“趣味化学实验进校园”活动、编辑出版“趣味化学实验教材”、推介“趣味化学教具与学具”等),大赛组织者将按有关法规向设计者支付一定的报酬。
2011年全国化学趣味实验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1.01.
第五篇:心理学实验设计
字体大小对不同自恋水平大学生词汇分类任务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对自恋者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自我相关词汇、他人相关词汇、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操纵材料词汇的书写大小来研究不同自恋水平者在词类归类任务的区别,目的是考察字体大小、词性及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不同自恋水平本科生分类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自恋字体大小词汇内隐态度
问题提出
自恋的定义取自古希腊神话中Narcissus的凄美故事。神话中Narcissus是一位美貌少年,因为对山林女神Echo的爱无动于衷致使Echo心碎而死,遭到报复之神Nemesis的惩罚。Narcissus爱上泉水中自己的倒影,最终为了拥抱水中的倒影投水身亡,化为一株水仙。Narcissism—词最早于1898年被Havelock Ellis用来描述病理性自恋。至1914年,弗洛伊德在《论自恋》中首次系统论述了自恋的相关问题。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80年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DSM-III)将自恋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障碍,对自恋型精神障碍作出明文规定。2000年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TR)再次明确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认为自恋包括以下特征:①一种自我夸大的、需要赞美与共情的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②妄自尊大的夸大观念,如夸大才能。③对无限的成功、权力、智慧、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的先占观念。④具有他或她的特殊的信念,只能被其他特殊或者地位高的人理解,并只能与他们交往面对权力的态度倾向与满足期待。⑤要求过度的赞美。⑥利用他人达到目的。⑦缺乏共情。⑧经常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在嫉妒。⑨傲慢的举止。
从心理动力学观点来看,自恋强调客体之间的关系,即对自我他人的看法和对二者之间相对重要的无意识知觉。自恋者在潜意识中如果意识到自己较之他人更为重要,并且这种相对重要性是维持自恋者积极、夸大的自我概念的动力,那么反应在内隐态度层面上,自恋者对自己的内隐态度也应当高于对他人的内隐态度。
1999年Lakoff 与Johnson就提出“大体型显得更加重要,小体型显得不重要”,认为形状大小会影响个体的判断,并且这是一种普遍适用众所周知的知识,这说明大小的觉知会对内隐加工产生影响,大的物体被知觉为更具有优越性。
Mazure(2005)认为体型的大小会为个体营造一种处于优势或劣势的氛围,相对于小体型个体更偏爱采用大体型来为自己创造一种优越性。Tracy和Robins(2004)的研究也证实骄傲、自我加强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操作体型的大小来实现。Meier,Robins与 Caven(2008)证实,当喜爱的刺激用大体型呈现时,个体能很快对其进行分类,而当不喜欢的刺激用小体型呈现时,个体对其分类速度也快,这些结果都证明了一个“大即好”的普遍真理。研究表明,词汇相同时,个体对大字体词汇的视觉搜索反应时要显著少于小字体词汇(宫殿坤,郝春东,王殿春,2009)。这些研究说明大小这种物理属性与物体的优劣息息相关,同时对大小的控制可以通过给被试营造一种优势和劣势的情景进而影响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本研究希望能通过控制大小这种物理属性,对自恋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初探,探索自恋者是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如何维持自己积极的形象。同时还对自恋者的内隐态度进行研究,期望探索出自恋者的认知加工方式对其内隐态度的影响。
研究目的研究字体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词汇分类任务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选用釆用两种字体书写的自我、他人相关词汇为实验材料,目的是为了验证以不同字号书写的自我相关词与他人相关词汇对不同自恋水平的被试词汇分类速度的影响。实验2选用积极、消极形容词为实验材料,通过考察不同自恋水平的本科生在词语分类任务中的反应,探讨词语的大小、词性及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本科生词汇分类速度的影响。
研究假设
假设一词类属性和书写大小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分类速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所有被试对大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比对正常书写词汇的反应速度快,对自我词汇的反应速度比对他人词汇的反应速度快,词汇的属性与字体的交互作用显著。
假设二字体大小和词性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分类速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自恋水平被试对积极词汇的反应速度显著高于对消极词汇的反应速度,二者之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低自恋水平被试;高自恋水平被试对大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显著高于对小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二者之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低自恋水平被试;
字体与词性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研究方法
被试选取在本次研究前,选取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共300人参加问卷测量。对这些被试施测自恋人格问卷NPI(Raskin&Terryl988),据此考査高中生自恋水平的总体特征。根据测量结果将量表成绩按顺序排列,分别选取两端27%的被试进行实验。
研究工具和材料自恋人格问卷NPI(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Raskin & Terry 1988)该量表是测量显性自恋的有效量表。量表由40个二选一迫选项目组成,问卷采用“1”、“0”计分,总量表得分范围从0到40,分数越高表示自恋水平越高。在本次研究中a系数为0.69,分半信度为0.67。
实验1中采用在人格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词汇,包括:
自我词:我、俺、我的、自己、本人、自己的、俺的他人词:他、他人、外人、他人的、别人的、他的、别人
实验2中材料的选取主要参照了内隐态度研究中常用的词汇。在实验前,首先选取大量词语,然后经筛选与补充,按照①意义清晰不会产生歧义;②不带有显而易见感情色彩;③与优越感、权欲等自恋特征相关三个标准,最终得到以下词汇:
消极词:低级、肮脏、廉价、卑鄙、狡猾、妒忌、冷漠、服从、抑郁、残暴 积极词:高贵、统帅、领袖、霸业、诚实、热情、魅力、智慧、优秀、风趣 实验1中共制作出四组材料“大自我词汇”“大他人词汇”“小自我词汇”“小他人词汇”;实验2中共有四组词汇“大消极词”“大积极词”“小消极词”“小积极词”。实验1每组7张共28张图片,实验2每组十张共40张图片。大字体词汇采用28号宋体书写,为了保证小字体的可辨认度,小字体词汇采用20号宋体书写。每张图片上的正中央只呈现一个词汇。所有材料均采用E-prime程序呈现,每次呈现一张图片,被试做出反应后由程序自动记录反应时间。
研究设计
为了研究字体、词类属性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2(自恋水平:高、低)×2(字体大小:大、小)×2(词类属
性:自我、他人)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恋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字体与词类属性为被试内变量,被试的归类速度和准确率为因变量。实验2采用2(自恋水平:高、低)×2(字体大小:大、小)×2(词性:积极、消极)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自恋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字体与词性为被试内变量,被试的归类速度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研究过程
分类任务实验前先对被试施测自恋人格问卷,之后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高低自恋水平两组被试。一周后进行词汇分类任务实验,实验采用计算机呈现的方式进行。整个实验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被试先完成练习实验,熟悉实验操作方法后自行控制进行之后的正式练习。在实验开始前,由主试向学生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待学生没有疑问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呈现指导语:您好,欢迎参加此次实验,此次实验包括实验1和实验2两部分。每个实验中包括若干组不同任务。您需要根据每组任务中具体的指导语进行实验。阅读完该指导语后,请按“空格”键继续。
被试按键反应后进入实验1,实验中首先在屏幕中呈现指导语: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屏幕中会呈现一个注视点“+”,注视点消失后屏幕中会呈现词语,你的任务就是对词语进行归类。如果呈现的词语与“自我”相关,请按“F”键反应。如果呈现的词语与“他人”相关,请按“J”键反应。请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反应,当你准备好时,请按“空格”键进入练习实验。
练习实验中,首先会呈现注视点“+”,呈现时间为500~700ms随机不等。注视点消失后呈现实验材料,被试做出反应后刺激消失,紧接着呈现反馈“√”或“×”,反馈时间呈现500ms。如果被试没有对材料做出按键反应,则不能继续进行。所有材料均随机呈现,全部呈现完毕之后,告知被试:练习实验结束,接下来进行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中没有反馈。请稍作休息,休息结束后,按“空格”自行进入正式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被试做出按键反应后,由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正式实验中,实验1结束之后,被试可以根据指导语自行进入实验2,除材料和部分指导语不同外,实验2与实验1的整个程序相同,根据指导语的提示,被试可以自行完成实验。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WPS版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之前要参照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删除反应正确率低于90%的被试数据;同时将低于300ms的数据用300ms代替,将大于3000ms的数据以3000ms代替。
预期结果
词类属性和书写大小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分类速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所有被试对大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比对正常书写词汇的反应速度快,对自我词汇的反应速度比对他人词汇的反应速度快,词汇的属性与字体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高自恋被试组这种交互作用尤其显著。
字体大小和词性对不同自恋水平被试分类速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自恋水平被试对积极词汇的反应速度显著高于对消极词汇的反应速度,二者之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低自恋水平被试,高自恋水平被试对大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显著高于对小字体词汇的反应速度,二者之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低自恋水平被试;字体与词性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参考文献
岑延远,郑雪.(2004).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7(5),1184-1186.宫殿坤,郝春东,王殿春.(2009).字体特征与搜索方式对视觉搜索反应时的影响.心理科学,32(5),1142-1145.江雅.(2007).隐性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下的攻击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李凌.(2004).自我知觉积极偏向的理论解释和意义分析.心理科学,27(4), 1013-1015.吴芸杉,张进辅.(2010).自恋研究概述.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7(2),85-89.赵静,张海钟.(2007).自恋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1), 52-57.郑涌,黄藜.(2005).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心理科学,28(5), 1259-1262.令狐萌,施春华.(2011).大学生自恋特质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4),454-456.Baumeister,R.F.,& Vohs, K.D.(2007).Narcissism as addiction to esteem.Psychological Inquiry,12,06-209.Campbell,W.K.(2005).When you love a man who loves himself: How to deal with a one-way relationship.Chicago: Sourcebooks Casablanca.Fetterman,A.K,& Robinson,M.D.(2010).Contingent self-importance among pathological narcissists: Evidence from an implicit task.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44,691-697.Jonason,P.K.,Li,N.P.,& Buss,D.M.(2010).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ark Triad:Implications for mate poaching and mate retention tactic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8,373-378.Locke,K.D.(2009).Aggression, narcissism,self-esteem,and the attribution of desirable and humanizing traits to self versus other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43,99-102.Martinez,M.A.,Zeichner,A.,Reidy,D.E.,& Miller,J.D.(2008).Narcissism and displaced aggression: Effects of positive,negative,and delayed feedback.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4,140-149.Miller,& Campbell.(2008).Comparing clinical and social-personality conceptualizations of narcissism.Journal of Personality,76,449-476.Okada,R.(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ulnerable narcissism and aggression in Japaneseundergraduate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9,113-118.Vazire,S.,&Funder,D.C.(2006).Impulsivity and the self-defeating behavior of narcissist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0,15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