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规》和《自喷规范》的执行顺序问题
关于《建规》和《自喷规范》的执行顺序问题
我有个问题,望高手指教:
关于《建规》和《自喷规范》的执行顺序问题:
1.首先按建规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喷淋系统,然后再按自喷规范设计自喷系统。如果建规不要求设置,那么就不设置,即使自喷要求设置。
2.首先按建规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喷淋系统,如果建规不要求设置,再按自喷规范确定是否需要设置自喷系统。如果自喷规范要求设置,就必须设置。
这两个执行程序正确,请高手指教!!
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规范总体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完善,新制订的规范更合理。
那个严执行那个。
应该新规范的条文优先于老规范。
应结合起来,任何一条规范要设那就需要做。
本人认为《建规》和《自喷规范》的关系就象《宪法》和各地方性法规一样,首先遵循《建规》的规定,当《建规》没提及的而《自喷规范》提及的则按《自喷规范》执行,当两者有矛盾的话应按《建规》执行。
《建规》是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基本规范,具有普遍的强制性,对适用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具有普遍的约束性,是否强制需要安装喷淋系统,应该按《建规》的要求。
《喷规》是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专项规范,只对喷淋系统具有专项的约束性,《喷规》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哪些场所应当设置喷淋系统,只是针对喷淋系统的具体设计提出要求。一个建筑工程是否需要安装喷淋系统应该由2个方面来决定,一是《建规》、《高规》中强制需要设置喷淋系统的建筑工程必须设置,但具体如何设置应当依据《喷规》;二是《建规》、《高规》中没有要求设置,可不设,但是建设单位自愿安装喷淋系统,应当依据《喷规》设置。
第二篇:园林绿化行业执行标准和规范
执行标准和规范
本次招标要求遵循但并不限于以下标准和规范: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条文说明(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条文说明(GB50180-93)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条文说明(CJJ/T91-2002)
天津市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68-2004)
城市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20-8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91)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86)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86
城市容貌标准CJ/T16-86
城市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20-8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草CJ/T34-91
国家及天津市现行的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质量规范及验收规范 当地环保部门、劳动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第三篇:关于北京市规范民事执行和解的若干规
北京市规范民事执行和解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和解行为,完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和解协议的达成
第一条 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
第二条 一方当事人提出和解方案,经执行法院交由另一方当事人接受的,视为达成和解协议。
双方当事人请求执行法院提出和解方案并自愿接受的,视为达成和解协议。
第三条 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执行和解的,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并将该授权委托书提交执行法院。
经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在和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的,视同委托人接受该和解协议。
第四条 和解协议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执行人员应将和解协议副本附卷。无书面协议的,执行人员应将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二、和解协议的审查
第五条 当事人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将协议提交执行法院进行审查。
第六条 对于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执行法院经审查认为系当事人自愿达成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的,予以认可。执行法院经审查后不认可和解协议的,执行和解不成立。
除和解协议中以物抵债内容之外,执行法院不得裁定确认和解协议约定的内容。
第七条 执行人员经依法审查认可和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后果、申请恢复执行的期限以及逾期申请的处理。
告知情况应制作笔录,附卷备查。
第八条 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可变更和解协议的内容。
当事人变更和解协议内容的,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变更后的和解协议,或由执行人员将变更内容记入笔录,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确认。
三、和解协议的无效与撤销
第九条 和解协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或案外人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裁定宣告和解协议无效。
第十条 和解协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裁定撤销和解协议。
第十一条 当事人或案外人请求宣告和解协议无效或撤销和解协议,执行法院应当以召开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定。听证程序按照《北京市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执行。
第十二条 和解协议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经自愿协商一致,可以重新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期限从和解协议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之日起连续计算。
四、和解协议的担保
第十三条 为保证和解协议的履行,当事人可以约定由被执行人或第三人向执行法院提供担保。担保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执行法院提交。
执行法院不得强制当事人为和解协议的履行提供担保。
第十四条 被执行人或第三人为保证和解协议的履行向执行法院提供担保的,被执行人或代为履行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执行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执行该担保财产或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的财产。
第十五条 在和解协议履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代为履行义务人或担保人有转移、隐匿、毁损担保财产行为,并致和解协议有不能履行之虞的,可申请执行法院对担保财产采取控制性措施。
五、生效法律文书的恢复执行
第十六条 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和解协议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十七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法院应当恢复执行,但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部分应当扣除。
和解协议约定第三人代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第三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依前款处理。除第三人已向执行法院提供担保外,执行法院在恢复执行时不得将第三人追加为被执行人。
第十八条 被执行人依约定全面、适当履行自己义务的,除和解协议依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被撤销或宣告无效外,申请执行人不得任意反悔并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或者履行的内容不符合和解协议约定的,被执行人可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另行起诉,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因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而中止,其期限从和解协议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以超过申请恢复执行期限为由提出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属实的,不予恢复执行,原执行案件终结。当事人可依据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六、执行和解的结案处理
第二十条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的,执行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
和解协议约定分期履行且已履行一期以上的,执行法院可作结案处理,但同一司法统计只能报结一次。
申请执行人在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撤回执行申请的,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第二十一条 执行和解案件的申请执行费,由执行法院按照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数额确定。
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参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执行收费制度的暂行规定》执行。
七、适用与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适用于下发之日后受理的执行案件。本院原有规定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庭负责解释。
发布部门:北京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25日 实施日期:2005年07月25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四篇: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建
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纳税服务逐渐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纳税服务的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对纳税服务体系的研究,是当前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意义及针对纳税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三个方面的规范及完善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意义
(一)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是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税务机关成为“服务型机关”,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体制下“管制型”政府的否定,它突出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税务机关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一样,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同时结合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在管理模式上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在工作内 容上处理好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关系,把税务机关打造成为“服务型机关”。
(二)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是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
优质的纳税服务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纳税服务既能保证纳税人在税收上的知情权,又可保证纳税人在税收管理上的参与权利。只有纳税人真正认识了税收,参与了税收,才能实现税收统一、规范、公平的目标,才能使“依法治税”的理念和“以人为本”这一文明社会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在保证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又保证纳税人依法正确行使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征纳关系的有效融合与步调统一。
(三)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是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的必然选择
要营造良好的征纳环境,形成和谐的征纳关系,就应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关系不仅仅是以往的管理对象与管理者的关系,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纳主体。一方面税务机关作为税法的执行机关,其目的是执行税法、组织税收,做到应收尽收。而纳税人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追求尽可能多的税后利润。另一方面在税收理论上除了税收强制的绝对性之外,税收的无偿性也是相对的。无偿性是单纯对纳税 人而言的,就国家与全体纳税人来讲,税收其实是有偿的。这种有偿性,体现在国家征税是以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因此,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征纳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法律责任清晰;税务机关要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宗旨,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周到、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和要求;纳税人要规范纳税行为,增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诚信纳税的整体水平;征纳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互助,共同营造规范、和谐的征纳关系,从而有利于税务机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有助于规范纳税服务行为,促进纳税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纳税服务体系,体现了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思想、约束纳税服务行为的各种标准、规则和制度条款。因而,税务机关着力于构建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增强广大税务人员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准确理解和掌握纳税服务的内涵,自觉规范各项纳税服务行为,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服务,保障纳税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纳税服务体系能够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相 关服务,有利于增加纳税人对税收的感情,消除对立情绪,通过加强税法宣传和咨询辅导,可以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促使其自觉依法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通过推进办税公开和建立征纳沟通机制,可以增进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了解,争取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理解、支持,缓解征纳矛盾;通过精简办税程序和报送资料,可以促进办税效率的提高及税收成本的降低,这些服务措施都会为税收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征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以纳税人的满意度为指标,最终实现提高纳税遵从的目的。
二、当前纳税服务体系中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1.税务部门自身重视不够。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对税收宣传工作认识不够,片面地认为税收宣传只是办公室和纳税服务部门的职责,宣传工作的好坏与收入任务的增长与否、本科室业务工作好坏关系不大。只重视税收征管,轻税收宣传,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开展税收宣传工作。在我市关于纳税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纳税人表示税法宣传最需要改进和提高。
2.内容不够全面、实时,针对性不强。在税法宣传的内容上,标语性内容较多,综合性税收政策内容较少,有的 纳税人只知道税法的存在,却不知道税法具体内容,最新税收政策、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及时。对纳税人宣传税收管理要求的多,宣传辅导如何享受合法权益的少。在我市纳税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中,有68%的纳税人表示内容缺乏针对性,有19%的纳税人表示宣传资料更新不及时。
3.宣传工作流于形式。每年的税收宣传多集中在税收宣传月中,日常宣传的较少,税收宣传存在着做表面工作,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取得的效果也不大。
(二)纳税咨询方式比较单一
纳税咨询以面对面的传统服务方式为主导,电子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没有完全推开。在我市纳税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显示,84.3%的纳税人在遇到涉税疑难或困难时,首先想到向管理员提出。55.4%的纳税人了解税收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咨询税收管理员。
(三)办税服务,认识不到位,服务被动化
1.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征、纳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处于不对等地位,税务机关的权力意识较强,在办税服务工作中没有将纳税人置于平等的地位来对待,要求纳税人做的多,自身做的少,把纳税人看作是需要严格管理的对象。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办税服务工作就会失去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纳税人服务仅仅局限于“被动”服务,或停留在职业道德、行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的层面上。2.办税环节过多、审批时间过长、办税成本过高、沟通渠道不畅等深层次问题还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和税务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的问题仍然存在。问卷调查中,67.3%的纳税人表示纳税服务最迫切的需求是高效的办事效率,55.8%的纳税人认为目前办理涉税事项的流程比较繁琐。
3.科技应用水平不高。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办税流程却出现了更多是利用科技手段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办税软件设计偏向管理需要,影响税务人员的实际操作和纳税人的实际使用效果。虽然网上办税系统已经在我市开通,但从实际的应用上,功能仍不够完善,具体很多涉税事宜还是要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从调查情况看,征纳双方都强烈要求提高纳税服务的科技应用水平,82.5%的纳税人认为网上申报是最方便的申报方式,并有44.3%的纳税人希望开设网上提供涉税审批。
二、规范和完善纳税服务工作体系的措施建议
(一)税法宣传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1.强化主动宣传意识。税收宣传要真正做到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坚持不懈,把税法宣传辅导的责任落实到税收执法各个岗位。要在全系统各单位建立健全税法宣传辅导责任体系,将税法宣传辅导的职责和要求嵌入税收工作的各个环 节,增强主动宣传、定期宣传的意识,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岗位的整体合力,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税法宣传辅导。让税收管理员在开展日常税收工作的同时,把税法宣传渗透到税收征、管、查的各个环节,做到宣传工作化、工作宣传化。
2.丰富税法宣传内容。根据纳税人对宣传内容的需求,突出对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宣传,突出税法的公正性;突出最新政策解读宣传,增强税法的确定性;突出税收热点、难点问题宣传,增强税法的针对性;突出办税流程宣传,增强税法的操作性;突出典型案例宣传,增强税法的警示性。可以有选择地、适当地向社会公布一些涉税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以及诚信纳税的先进事迹,对纳税人进行教育引导,加大舆论影响。
3.畅通税法宣传的渠道。优化各类媒体宣传,形成立体化宣传网络,利用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拓宽税收政策法规宣传的影响面,建立上门宣传辅导制度,主动发布税收政策与税收管理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易于检索、信息量大的优势,加强互联网点对点、点对面的宣传;突出面对面税法宣传生动直观、易于沟通的特点,加强培训辅导宣传。结合实际创新宣传途径,广泛开办纳税人税务学堂,通过设立由税务机关主办,中介或教育培训机构等第三方协办的网络学堂、电波学堂、电视学堂、实体学堂等形式,对纳税人开展各类专题的、系列的培训,深化税法宣传工作。
4.加强税法宣传辅导内容的针对性。充分运用各种服务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纳税人对知情的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管理层、财务主管、办税人员等不同群体,分别开展税法宣传,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辅导的内容,使税法宣传辅导工作有的放矢。并根据纳税人对税法宣传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税法宣传订制服务。积极发挥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和税务稽查人员等直接接触纳税人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分类宣传,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5.加强与其它部门的联系和合作。要将税法宣传工作由税务部门的“单兵作战”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加强与其它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将税收宣传由部门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形成全社会合力宣传。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以政府的名义和优势扩大宣传的影响;二是加强与地方报刊、网站的联系,开辟税务宣传阵地;三是加强与工商、公安、检察、金融等部门的联系。与他们一起形成有效的“立体化”的宣传系统,共同为税收宣传工作做出努力。四是加强与涉税中介的联系,充分发挥涉税中介的专业优势,为纳税人进行纳税宣传,进一步发挥税务代理的作用。
(二)准确及时开展咨询 1.提供多种选择。通过电话、网站、短信、传真、信函和面对面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多种咨询选择。通过设置咨询辅导室,为纳税人提供预约咨询和集中解答。通过整合咨询服务资源,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2.个性化咨询服务。积极发挥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和税务稽查人员等直接接触纳税人的优势,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纳税咨询服务。一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法规政策不明确的疑难涉税事项、纳税争议事项等,提供“一对一”的纳税咨询、辅导;二是对有行业共同特点的企业、新办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等有共同需求的纳税人群体,按照“批量处理”的思路,为纳税人提供集中解答;三是对涉及面广、数量较多的中小纳税户、一般性的纳税事项,通过印发小册子、录制视频或语音文件等方式方便纳税人随时查阅。
3.推进12366纳税服务平台建设。加快12366纳税服务平台建设,拓展12366纳税服务热线及短信服务功能,及时更新、完善自助语音知识库内容,加强12366坐席人员的素质建设,适时将语音服务转向集语音、视频、数据一体的网络服务;优化门户网站12366纳税服务功能,继续完善综合查询、网上提问等基本服务项目,适时开通在线辅导项目。逐步完善12366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即时互动、功能多样、便捷高效的纳税咨询服务。
(三)持续优化办税服务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将办税服务与税收执法作为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将公正、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执法作为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不因为强调税收执法就淡化办税服务,也不因为改善办税服务就弱化执法刚性,做到在优化办税服务中规范执法,在规范执法中优化办税服务,实现征税与纳税的良性互动,执法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努力为纳税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办税服务环境。
2.优化办税服务厅功能。按照税源分布状况整合办税服务厅资源,科学设置办税服务厅,积极推进国、地税共建办税服务厅。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标准,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厅功能。增加从事咨询、辅导服务的人员比重,拓展办税服务厅咨询、辅导功能。全面落实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办税服务制度,根据纳税人不同需求,积极开展个性化办税服务。
3.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拓展多元办税。全面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自助办税、电话办税、短信办税、邮寄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多种选择。加快建设“网上税务局”。完善网上办税服务系统,满足纳税人网上咨询、申报、缴款等办税需求。积极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以更直接、快捷的 信息传递手段及时发布税收法规、涉税通告、纳税提醒、纳税催报、纳税催缴、申报扣款通知等信息服务,并提供查询服务、预约服务、咨询服务、办税监督等,实现信息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双向互动。在办税场所设置ATS自助办税终端,以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的认证、发票验旧、IC卡报税、纳税申报、银行卡缴税、打印完税证等自助功能。
3.办税流程便捷高效。优化税收业务流程,分级梳理和清理自行增加、重复累积的征管环节,整合登记类、认定类、退税类及其它审批事项;深化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按照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合理调配窗口职能,增加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业务进厅、一窗全接、一窗全办;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协作,在税务登记和注销的资料传递、个体户定额的信息交换、企业所得税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办税服务制度,制定办税服务标准,形成统一的办税服务制度。
4.精简涉税资料。全面清理并取消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重复报送的各类资料,统一涉税审批文书种类和式样。规范纳税人涉税资料的存储,建立纳税人基本信息库,推进内、外部涉税信息共享。积极推进无纸化办税,延长纸质资料报送期限,在电子资料具备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取消纸质资料报送。制定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管理办法,推进一般纳税人纳 税申报“无纸化”工作。
构建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是顺应纳税服务大格局这一趋势所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做法,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广大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根本要求。目前,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纳税服务任重道远。在今后的纳税服务工作中,要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制度和规范为依托,以服务体系为保障,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第五篇:珠规建-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ZBGS-2018-09
珠规建质〔2018〕32号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
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的通知
横琴新区建设环保局,各区(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中心、市(区)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市(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各建设、勘察、设计、审图、生产、施工、监理单位,市建筑业协会:
根据《珠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珠规建质〔2016〕195号)、《珠海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珠府〔2017〕69号)和《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珠规建质〔2017〕168号)等要求,为规范建筑易建性设计、易生产和易施工等过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建造效率,借鉴新加坡等地建造理念,我局制定了《珠海市建筑易
2018年4月3日
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建科〔2017〕77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7〕2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根据《珠海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珠府〔2017〕69号)和《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建筑产业化工作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市以下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如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应当开展易建性评价,同时可申请易建性评价标识:
(一)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
(二)政府投资为主的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
(三)可工业化建筑面积15万平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商业综合体以及工业厂房、配套研发和办公项目;
(四)可工业化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单栋住宅建筑;
价等级。
项目易建性整体评价是指将各阶段(含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生产、施工、竣工或完工后续)评价分值加权,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易建性等级。
第五条
易建性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易建性评价标识的评审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第六条
根据《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易建性评价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A、AA和AAA三个等级。
全市建筑工程项目通过易建性评价后,建立档案,并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登记存档。
第二章 任务分工
第七条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市建筑工程易建性评价工作,组织和指导易建性评价日常管理机构、评审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开展工作,组织对易建性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查。
各区(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建筑工程易建性评价初评筛选工作,向上级推荐并负责申请易建性评价项目的组织协调,协助上级开展易建性评价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办公室负责易建性评价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建立并管理易建性评价工作档
(一)申请项目应是全装修交付的装配式建筑,符合现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申请应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生产阶段评价由预制构件厂提出),鼓励项目规划设计、深化设计、技术咨询、预制构件厂、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
(三)前一阶段评价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评价。生产阶段评价可单独进行。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向相应评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和前阶段的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评价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进行评审,未通过应及时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
第十五条
评价单位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抽取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申请项目开展评价评审。
评审专家组由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装饰装修、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BIM)等专业专家组成,数量为5-7名,可根据申请项目开展评审时的实施技术措施适当调整。评审意见应经评审专家组成员签字认可。
评价单位于评审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送达评审意见,并将评审意见、申请材料报日常管理机构备案。未通过评审的项目,由评价单位退还申报材料。
预制构件厂应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网站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二十一条
日常管理机构每年应组织专家对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督促整改,并及时上报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二十二条 将易建性评价纳入到我市开发建设企业、勘察和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给予良好信用加分奖励。获得A、AA、AAA易建性整体评价(涵盖设计、生产和施工)的项目,对各参建单位分别给予一次10分、20分、30分的企业信用评价奖励,对同一项目不累计加分。
第二十三条
优先将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列入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项目,颁发示范项目证书和牌匾。
第二十四条
获得易建性评价的项目纳入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奖励范围,给予补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构件生产单位违反本实施细则弄虚作假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