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政法处作者:顾士良发布时间:2010-01-19
一、建设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必要性
黄岩西部是指位于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区及其上游的六乡一镇,辖179个村居、35000多户、111600多人,区域范围457平方公里。台州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12月下发了《关于加大扶持台州市黄岩西部欠发达地区“十一五”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黄岩西部基本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同时指出,加快黄岩西部开发,发展西部山区经济,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市区一体化、增强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一直以来,西部山区农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放弃了许多发展机遇,当市区发展得益于这片土地的时候,西部山区却没有因此得到同步发展。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是从回报西部山区人民的责任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当帮助和回馈这些仍较贫困的农民。而要解决好黄岩西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矛盾,实施绿色农业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必然选择。
二、建设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思路
西部山区有丰富的资源基础,气候环境适合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加上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开发绿色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块难得的适合绿色农业发展的宝地,发展绿色农业是西部山区的基本定位。建设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明确主导产业,同时把整个西部山区作为一个农业开发区,借鉴工业开发区的模式,统一规划和布局,根据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和资源环境条件,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产业区域和项目,逐步培育一乡一品的主导产业,培育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把现代农业开发投资分解为两个方面:基础设施、农民培训以及园区的公共生产设施争取由各级政府投入;产业开发,则根据规划设计和科学布局,包装成系列开发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开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市现
代农业的实验区和样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模式要成为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平台和主导模式。
三、二年来的实践
按照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黄岩西部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自2007年开始实施,打算五年时间,目标建设成6万亩东魁杨梅、2万亩笋竹两用林、1万亩优质柑桔、2万亩山地蔬菜及4万亩多功能农业示范区。现经过二年的努力,已初步取得成效。为此,区里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和区扶贫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农办、农业局、林业特产局、水利局、交通局、供电局、科技局、扶贫委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西部六乡二镇也先后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乡镇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编制项目规划。委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编制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规划,编制单位与相关部门对项目区进行初步设计,召开项目区产业要素调查动员会,全面摸清了建设项目所需的十大产业要素,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对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对项目规划进行初审,之后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邀请省有关厅、处领导及浙江大学专家通过了对规划的评审。三是建设核心区块。按照“核心区(块)+缦带区(有效辐射区)的发展模式,从08年年初开始集中力量抓核心区(块)的建设,整合已形成的若干散布、具有较好基础的各类基地,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形成高标准产业区块,使之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产业导向,并产生有效辐射,带动外围缦带区的发展。区农业局、区林特局、区农发办对西部山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对一些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班子战斗力强的产业专业村,将其列入2008年到2009年重点核心区块建设项目。确定了15个核心区块,涉及5个产业,建设面积达3万亩。
为了加快核心区块的开发,从政策、组织、财力、物力方面予以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出台重点扶持核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在扶持项目上突出柑桔、杨梅、笋竹、枇杷、蔬菜及其它一些小水果,在建设内容上有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新农机应用等,努力把核心区建设成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辐射能力的现代农业示范点。二是财力保障。区扶贫委将把建设西部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列为今后西部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财力上给予充分倾斜,07年财政安排预算200万元,08年财政安排预算479万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争取上级补助1360多万元,两年来共计划投入2000万元左右,用于“六乡一镇”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服务保障。区级农业、林特等相关部门指导外,在杨梅、蔬菜技术上聘请当地和台湾土专家,充分发挥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下属的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三配送”的信息服务作用;在农产品营销管理上,充分发挥西部农产品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返销大户的积极作用,利用好世纪联华超市与我区农产品产销签约这个平台和各类农博会参展参评的机遇,把我区的农产品推向大城市,做大做强我区的农产品品牌。目前分布在西部各乡镇的15个核心区块工作进展顺利。这二年,西部“六乡一镇”共新发展杨梅、枇杷、桃等水果近6000亩。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西部山区许多劳动力长期外出多,示范区建设劳力不足。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剩下妇女和老年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制约了示范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土地流转难,核心区块难以形成规模。现代农业特别是示范区建设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失地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有的农民宁可土地抛荒,也不愿出让土地经营权,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投资渠道仍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财政投入为主。但财政投入后,配套的资金无人承担,村集体经济也无力承担,每家每户又不可能集资承担,导致许多项目到村后无法实施。四是“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的思想,影响了
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对核心区块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今后工作的思考
下一阶段,要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不断推进,同时不断提升核心区块的建设标准、档次,并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在土地流转机制上有新突破。
把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发展西部山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把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借鉴屿头乡白石村的运作模式,通过村集体先流转村民土地,再租赁给种植大户的做法,发展农业规模的适度经营。
(二)在核心区块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一是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努力做到三个“一批”。“发展一批”就是不断扩大5类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做好新发展苗木的种植;积极发展短平快的山地蔬菜及种养加结合的农业产业,发挥西部的资源及气候优势。“提高一批”就是做好现有基地的抚育、管理;“更新一批”就是通过改造嫁接、淘汰劣质品种、引进优质良种。二是增加投入,改善设施。通过对一些水利、新农机、电力、机耕道路等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园区的投入产出率,提升园区的档次与品位。三是培训农民,做大品牌。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教授、专家及当地一些农民土专家,来西部举办讲座、现场指导,推动“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使他们掌握几门科学种养殖技术。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配送中心等有效载体,带动“高效、生态、精品”示范基地建设和“万元田”、“万元地”建设,带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从而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在营销网络建设上有新突破。
针对目前主要由分散的农户和小型合作社单独开拓市场的现实情况,集中优势资源,以台州市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为龙头,联合各核心区块的销售力量,精心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开拓超市、宾馆和公共食堂等终端销售渠道,不断增强农产品配送能力,完善和提高优质农产品物流(下转第7页)(上接第23页)配送体系。在以往几年开拓杭州市场的基
础上,在上海建立西部山区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同时组织上海大型生鲜超市、大专院校食堂等客商来黄岩与西部乡镇、相关部门、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建立起双向互动的合作关系。
(四)在农业投融资体制建设上有新突破。
通过省市区的结对帮扶、部门间的资金整合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尝试销售大户参股合作社,小型合作社参股骨干合作社等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规模;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加大信贷帮扶力度,为低收入农户增收提供小额信贷。同时,在上洋乡上下吉村、富山乡北山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让有效的农业融资方式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发挥突出作用。
(作者单位:黄岩区农业局)
第二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意义]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意义]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现
代化
建
设现
代
农业示
范园
区的意
义
郑
东朝
现
农
业
园
代
区
是探
中索
特国
色农
业
现
代
化道的重路
要
载
体,是
加
转
快变农业
发
展方
式、升提
农业发
展质的有量
效
径,途
展是示
和
推
广现
代农业
发
模展式、展
现农
业
展发
成果
重要的平
台,是
进
促
农业增
效、农
民增
广、育
教
部门
科技实
验示
范的场所
和
基
地
各
种,先
进适
科
技用成果
遍普
得到运,农
民用素
质明
显
高并
提起
了示
范到
辐射作
用,带
动
了
面上农
业
科技
成果
推的广,粮
食复
种
指
数、学科
种田
平
水大大提
高,民丰农
产
增收
社会,经济
和生、态
效
协
调
发益。
展四、有
利于
推
动
农业
度
适规
模
经
营。
提的有
效收抓
手。
快
现代
加
农业
范
园
区建示设
意
义
重
。大
一、有
利于
根从
上解
决
农投业入
问
题
高产
业
经化
营水
平
现
代
农业示
园范区
设建明
了确业
农建
设
方和向设建重
点,有
于促进利业农投新
人机制的建,立推
动农了业发
展
基金、农村
合基作金、业承农
款包、动积
劳工累等
制度的建
健
全
土立
地流
转机
制,发展
适
度
规
经模,提
高规营
模益,效
园
是区建的一设
项重
要内
容各
。地从
实
际
出发
尊,重群
众意愿,推
“
双行
田
”
制开,发
名特
优
品
产探索,以
业企的行为建
立应
适
场市经济的经
营
机制,进
机
行
制新
创初,步改
变
地
土零星、散
分、建
立
和完善,逐
步形成了
以家
财国、政
贷信
入
为投
导向
农
民和,乡
镇()村
集
经
济
投
入
为
主体
体有,关农业
项
目
资金
外、商
企
业、及
体投个人
为
补充的农
投业
人机制
。二、有
利推
动于传
统农
业
现向代
业农的转
变兼
业的传统农的业经
格局营
促,专进
业
生化
产企、业管化
理、贸
农
工
体一
农业的产
化业
格
局
形
成的。
五、有利
于
农业
社会
化服
体务系
建设
园
建
成后,区农业基
设
施础大
大
改,善
抗
灾能
力
显增
著
强,业农机
械化程
度
明
提显
高,上加
轻
栽型
技培
术的广应
用推,从
本
根上
减轻
了
农
业
动强劳,度
告别
传了
统农
业
中
各地在区园设建中,把
加强
县镇、村、三级农
业合服
务
综
系建体设,提
高农
综
合业服务
功能,作
为园区
建
为设民办
实事,求实
效、增
实
力基的工
础来
抓
作
;园区所
在形地
以成县为依
托、乡
镇为
带
纽
村、基为础的全
方、位多
能
功
服体
务
系园;区
所各
乡在镇农
“
三
腰弯一肩
”的挑工
操手作,提高
了
生产
力,速加了传
统
农业
现
向
农代业的迈
进
。三、利有于
现代
农
业科
技的运用。
促进
站技
农、机站、水
利站
成为农
业综
合服务的农
科
教相
结合新
建的园区办成各
级了
政党领
导的丰
骨干;
园
区在所村创建
农的综合服业务实体是
为
农服务
最为
直接
有力的基
组层织,通
过
产示范
方
样、田板,成为
各级
业
农科
研、推际
出发,既
减
要
轻负担,又
解要
决题
问,老
养保
可
险纳人以农
场
统
筹
医,疗
险保也可
以
点试
推广,住
房
制
度逐
步走
向商
品
化
逐
步;
统一
务服,解
决
了一
家一
户
分散、兼
经业营
建
立社
性会的失业
保险
机
制,励
鼓外在就业
加,强对
业
失
工职进行
训
培以,便重
新
业就,大
引力
新进
项目
根从本
上
解决
问题。
一
37
—
农
业代
化现
●
怎粹
构建
和
诸劳芳
劳
关
系动
最
是基
本的社
经会
济关
系,构
建
和谐劳
动
关
是
保系障
和
改善民
生、护
社维
会
安定
和谐的础
。基当前
和后
一
个
今期,时
我国仍
处于
劳关动系
矛盾的发
多
期
各
和种利
益
关系的调
整
期
构,建
和
劳
动谐
关的任系务十
分
艰巨。
党十的八
大报
告确明提出,要个
时
期要,根
据
我国
劳动
系关工作
新形
势,以实
现劳
动
合同
制度
全
覆
盖为重
点
快加
善完
职工
益权保
障
机
制,一进步完
善劳动合同
配
法套法
和
规政,策依
健法全
完
善
劳
务派遣制度、劳
用
动
工案
备
制度
企
业和裁员
机
制;
以进
企业推
工
资集
协
商体、建
立
工资
正
增常
全
劳
动健
准标体系
和
劳关
动
协系
调机制,加
强
劳动保
监障察和
议
调解争仲
裁,对构
建
和
劳谐
关
系提
动
了出
新的要求。
构建
和
谐劳
关动
要系重
点
抓住
以
下几
个节
:环
第一,健
劳全
动标准
体
系。要
快制加定
长
制机为重点
加
快
善完利
益
共
机制享,不
断
扩集大
体协
商
覆
盖
范围,积极稳
妥进
推行
性业、区
域性
协
商,促
企
进业在劳动
生
产率
提
高的同时
同
步增加
职
工
工资
;以健
政
全府、工
会和
企业组
织
协
调
劳动
关
系
三
方
制
为机
新的动标劳准,进
一步
健
全利
于
维有
劳护
动
点重加快
完
善
社会
协商机,进制
步一加
强三
方机
制制
度化、规
范
建设化,善完三
方
制机
权者的益动劳准体标系。同时,要落实好现
行的各
劳项
动标
准,重
是
要
加点
劳
动定
强
职能额,充
发分挥
三方
机共
制研究
解同
决劳
动
关领系域
重
大题问的独
特作
用,深入开展
和
谐劳
动
关
系
创
活建动。
标
准管理,督促企
业严
格落
实家国
规
定的工
制
时
和特
殊工
度管
时
理定
规,依法安
劳动排
者
息休休假,促
进
企
改业
劳动善
条
件,加
强
人文关,加强
企怀业民
主管
理
建设,保
障职
工的情
权知、参
权与、表
权达和监
督
权。
第二,健
全
劳
动关
协
调系
制
机今。
后一
第三,加
劳强保动
监察障。
要
完
善和落
实
动
保劳障监
执察
法
制,度健
全违法行
预为
警防控
机,制
建立
劳
保动障监
察
执法
与刑事
司
联
法
动多
部等门
综
合治理机
制
畅,举通
报
平高的产粮
田和
菜蔬
基
地,走
出一
了条
建以
中办
不
了
办、好
不的事,增
强
集了体
统的功,加能
快
先了进适
用技
术
现实
生
向力产的转。
化
促保,建、造
保、相
结
合基
本农的保田
护新路
。子
七、有
于农
村利
精神文
明
建
园设的建区
成六、有利
于
基农本
田保
护
范示
园
区建
在都
本
基农田
保护
区,高标的农准田
设
施使基
农
田保本护
进区一
步
“
硬化
”,正落
实
真到实处,得
有到效
护
。保
同,时通过园
建区
设,对原
有
田边的地角
水、塘
荒滩进行
平整、改
造、复垦,加
了耕增地面
积
把
。高低
平、不形地
复杂、并荒
芜低的改善了周边村
庄的道路
通交
条件,优
环化境,提
高
了
农民的环
境
保护意
识
同时。为平
整
地
土,迁
搬深
埋、坟
墓推,动了农
村的风
移易俗
建设。
园还区可
引以导农
正
确民
消
费,积把累
入投土
地,投
入
再生
产。
洼田、低
产
进田行
改
造
建,成上规模、上水
一
3
R
一
第三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9年3月20日【编辑录入:】
徐 士 明
一、基本情况
2003年太仓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随后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以探索运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观念、机制和手段,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园区位于我市中东部,规划面积3.5万亩,涉及2个镇、14个村、211个村民组,紧靠新港公路,西接沿江高速,南依苏昆太高速,东邻太仓港口,距上海市区5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三年半建设,太仓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于2006年10月成功升级为省级园区。至2007年4月政府投入园区核心区基础建设和农民动迁的资金为2500万元,区内路、桥、河、生态护坡已竣工,滴水灌溉网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已建成。电、水、通讯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开发框架。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三资农业项目25个,投入资金总额为4亿元,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8亿元。批租土地150亩,流转土地5000亩。除2005年签约开工的太仓艳阳农庄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项目外,2006年引进项目10个,8个当年开工建设、5个建成、4个投产见效。它们是亩产万元的上海联绿蔬果园艺、亩产十万元的太仓森禾仙客来生产基地、亩产百万元的太仓四季食用菌有限公司、环保科技项目太仓神农生物养殖有限公司等。
二、效益分析
一个经济实体有没有辐射功能,先要看它能否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发展。衡量的标志是能否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1、经济效益。据园区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建成后园区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开发园区建设的内部报酬率为25%,投资者可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园区的运行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直接转化为当地农民的劳务收入。通过入区企业与农民的合作,为农民带来的高新技术,将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由于园区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为财政所带来的间接收入将同样可观。
由于园区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投入运营的企业不多,其宏观方面效益尚不能充分显现。现仅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艳阳农庄为例分析如下:先看投资者,该农庄共投资1200多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10万人(上海游客居多),每人每天至少花费88元(车费、门票、吃饭)毛收入880万元,加上骑马、射箭、卡丁车自费项目,其投资回报一年可超过200万元。再看当地农民,农民的土地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参与流转,每亩流转资金(租金)600—750元,平均650-680元,按人均2亩算,年收入1300元上下,农民在园区打工、年收入6-7千元(打工者年龄60岁左右,年轻的在外面打工),加上土地租金共8千元左右,扣除种田收入,约可增收一倍左右(不包括旅游业带来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以农户翟介华、周桂兰夫妇为例:家有责
任田和口粮田共7.5亩,建园前秋熟种水稻、夏熟种麦、油、蒜,合计年净收入9310元,建园后参与流转土地5.5亩,收入租金3575元(合每亩65 0元),两人打工收入12200元(男7200元、女5000元),2亩稻麦收入2730元,合计18505元,比建园前净增9195元,增收近一倍。三看村委会,其可收入土地流转金中每亩约150元作为管理费。
2、生态效益。园内高新产业孵化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将是三个生态环境极佳的主题园区。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涉农加工贸易区,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而得到解决,该厂定于2007年下半年动工。另外通过园区水环境改造、生态护坡、加强绿化、营造优美环境等措施,园区成了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考察的必看点之一。
3、社会效益。据总体规划测算,在3万亩的开发园区内可吸引44亿元投资,如果按20万元投资解决一个就业人口计算,园区可吸纳2.2万就业人口,目前已吸纳各类务工人员800名左右。通过园区建设,能够优化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事实证明,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太仓的知名度,带动了太仓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反响良好。正如市某领导所说,过去只见我们的旅行社把游客和资金往外面送,只有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开张以来,才有可观的外来旅游资金入帐。
三、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自从农业现代园区开始建设以来,发现各级领导来视察的多了,投入大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兼任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其成员由农林、国土、水利等部门及相关镇的领导兼任。2005年1月,经市编委批准,建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市现代化农业园区管理处,并与农林招商引资办公室合署办公。由农林局副局长兼任管理处主任,负责园区开发建设与公共管理、农业招商引资、跟踪管理“三资”农业情况,组织参加各类农洽、农展活动等。
政府从财力上给予保障,开始时,政府每年拨付100万元人民币,2005年时任市长的浦荣皋书记,在市长基金中特拨300万元,2006年增至400万元,2007年是1000万。
2、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总体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太仓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总体规划特聘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与市农林局共同编制。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围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环境有效保护两个核心。发展目标是建成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太仓特色的有持续和充足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强劲辐射力的现代化、循环化都市农业园区。规划原则正确,功能区划分合理,共分为高新产业孵化区、涉农力,工贸易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旅游区。
3、科学的运行机制。运用工业化理念与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运作上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园区规划设计、统一功能的规划布局、统一项目的招商引资、统一土地的租赁方式,最终形成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资本、资源的集聚。具体做法:政府启动核心区路、桥、河、绿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处负责开发建设和公共管理,负责招商引资。园区所在地的行政建制、土地所有权仍属原有镇村,农民照常生产、生活。项目建设及相关的生产设备、设施则由入驻企业自行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不背包袱,企业和农民得到实惠。
4、接轨上海。为了办好接轨上海系列活动,组织了全市农口部门及有关企业领
导赴上海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示范典型。上海市农委领导带领部分农业园区企业负责人来太参加“沪太两地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了沟通,促进了合作,取得了成效。
由上海艳阳集团投资建成的艳阳农庄可算是与上海接轨的成功范例。该农庄是集种、养、吃、住、玩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企业,已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苏州市副理事长单位。其所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虽不是园区第一家,但无疑是园区所掘取到的最有份量的第一桶金。如2007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约1万人,午饭从上午10点一直延至下午3点,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人气旺了,来园区投资企业多了,招商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园区沪资企业已有11个,占项目数44%。实践证明,和上海接轨是走了一步好棋。
5、一条龙的亲商服务。一只项目从招商立项开始到注册、银行贷款、通电、通水等,需过7道门槛、盖7只公章。正常运作后还继续跟踪联系,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因而得到了客商的好评。以情引商换来了以商引商的好苗头,台商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总引进的若干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存在问题
1、协调难。现代农业园区的开发运作,涉及镇、村、农民及入驻企业四方,园区与他们只是协作关系,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在譬如土地批租与流转等好多问题上,有时需多次反复协商才能解决。
2、申请用地指标难。尽管园区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工业项目相比,比较效益还是低。各镇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够高,加上用地指标一直很紧,难度可想而知。
3、贷款难。尤其在没有土地指标情况下,因没有抵押物,银行一般不贷款。
4、优惠政策完善难。以用电为例,电费优惠仅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不算农业用电,不给优惠。希望将农业用电优惠由狭义的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扩大至大广义农业范畴。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确立现代农业价值观。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没有终点。即使我国农业到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仍然在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从没有宣布过农业完成现代化了。农业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城市现代化的需要,一部分农民到城市务工,农民数量减少,致使在农村生产规模上相应扩大的过程;二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正是反应了这种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永远只有两个字——效益。所以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要有现代化农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反映了现代农业的本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
2、要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必须要让全社会看到现代农业的“利”之所在。要让决策者感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利”,这就涉及到对绿色GDP的考核机制;要让投资者看到“利”,不要让投资资本变成沉默资本;要让农民看到“利”,种田也可以发家致富;要让全社会公众看到“利”,健康安全的食品,蓝天碧水的惬意。这样才能使得生产要素向发展现代农业集聚。
3、充分发挥现代农民作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离开了农民谈农业,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基本不再务农,而务农者都是文化素质较低的“3860”传统种养业农民。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4、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高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支撑,没有高科技就没有现代农业。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坚持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强化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储备研究。如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等。要重点支持解决制约农业的瓶颈问题和引领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功能产业,加强生物技术研究,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加强动物健康养殖与疫苗防控研究等,并要加大成果转化、农民增收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力度。
5、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另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是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中间,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还必须建立辅助的支撑体系,包括: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现代农技服务体系、农业投入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农业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体系、农民培训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等。发展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配备农业设施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加大有关农业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并根据苏州和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补充,出台实施细则。同时要加大农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将农业布局以立法形式体现出来,避免由于布局改变而造成的建设资金严重浪费。
6、打造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可以利用太仓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太仓港口有利条件,打造一流的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这对于太仓来讲是一个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各种需求的千载难逢的契机。在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功能考虑上,应该是集农产品集散、交易、物流、加工、展览、旅游、信息平台、国际经济交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通过综合功能的开发和创新,充分利用物流中心的物流结合点的集合、联动、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价值创新、产业集聚、市场辐射和创造新利润的功能。这将会加速太仓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太仓的现代农业必将前程似锦!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江州如何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考量和抉择。
一、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成果(略)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每年的水灾、旱灾均给江州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尽管近些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但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基地绝大部分还达不到旱涝保收的程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脆弱。
(二)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一是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江州人均耕地仅0.57亩,低于全国人均1.455亩,也低于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0.79亩的警戒线。二是农业投入资金紧缺。与工业企业相比,农业企业固定资产量少,可抵押的资产也少,且抵押率低,融资渠道不畅,贷款供需差距较大。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尽管近年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素质的提高还不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明显,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户兼业化、劳动年龄偏大和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
(三)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在江州还是空白,省级也仅有2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龙头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档次、水平上,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多,初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高,产品科技含量、档次不高,产品同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农业龙头企业的缺乏制约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不能保证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四)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还缺乏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面对不断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现有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尚待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手段尚显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农民依标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市场仍显狭窄。农产品走出江州的不多,主要销售市场仍在县内,市场狭窄。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水平较低,区域布局不平衡。市场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现代物流模式刚刚起步。农产品进超市、配送中心销售、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缓慢,对农产品销售有一定制约。农村经纪人、营销队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恶性竞争、盲目购销等问题时有发生,市场开拓具有很大的无序性。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推进结构调整,以科学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一是逐步推进农业结构立体调整。按照特色、高效、生态、精品农业的要求和业已实施的《江州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巩固和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蜂产品、茶叶、蔬菜、干鲜果、竹业、名优水产、蚕桑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和质量调高。做大山核桃、板栗、香榧炒货产业,做强蔬菜、竹笋加工出口业以及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二是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把农业文化功能的开发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三是抓好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力争建成一批省、市、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立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特色优势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1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若干个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及产品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粮食、蔬菜、杂果的深加工,进一步树立工业的理念,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江州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一是致力打造“大龙头”。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发展实力的农业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增资扩股、科企联姻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振兴“小龙头”。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加工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培育“新龙头”。着力引进各种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创办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基地,促进畜禽、果蔬、油茶等产业的深度加工和开发。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通过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等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来。
(三)健全服务体系,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信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载体,以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投融资的难题。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三是完善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产品监管和质量追溯范围;完善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档案、投入品使用管理档案,加强标识标签、产地准出证明、二维码耳标和产地产品检测监控管理;进一步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能。
(四)推广农业科技,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载体示范作用,大规模引进、试验、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为江州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为切入点,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培训方式上,建立以职业学校为中心,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站为基础,以民办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优势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县、乡、村中广泛建立新品种和科研课题试验基地,加快新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五)建立农产品市场,以市场需求拉动现代农业。一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特点鲜明、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市场要坚持起点高、特色突出的原则,采取优惠互利的措施吸引客商入驻市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二是积极在周边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同时,加强同国内进出口企业、外资公司的联系,逐步形成“生产与流通相连,本地与外地相通,国内与国际接轨”的流通大格局,提高江州农产品的竞争地位。三是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以县城、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符合现代流通要求的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通过资格认证,造就一大批持证的农产品经纪人;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倡导信息共享、组团作战,形成龙头连大户、大户带小户的良好格局。
(六)改善农业基础,以现代化设施装备现代农业。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标准农田提升、强塘固房、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在水电气路等方面尽快完善配套,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向产业化方向靠拢,使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更加便利,更加适宜。二是加快现有农业生产物质装备的换代升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机遇,加快装备的更新和升级,使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三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日光温室、节水灌溉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棚架种养,支持喷滴灌设施、产业基地道路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率;拓展发展空间,尽可能利用低丘缓坡、中低产田等途径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产业化基地,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档次、规模和效益。
第五篇: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正在形成。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节水增收目标,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打造了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三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集日光温室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特色果品反季节设施栽培、大田生物节水技术试验示范、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凸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建设特点明显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三雷镇中陶村,地处民武公路8公里处,占地面积1320亩。园区按照“节水高效、科技集成、管理标准、可学可推”的理念,采取企业为主体,技术单位为支撑,农户协同参与的模式,农林水牧等部门联动,发挥自身优势,建成集“试验、示范、生态、高效、农民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1、企业为主体进行建设,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民勤县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民营 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建设。民勤县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三雷镇中陶村土地101亩,投资756.6万元,建成双坡钢架温室14座,二代优化型日光温室8座,培训中心楼一处。主要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美国幸运李、金凯特杏、金手指葡萄、绿白丰葡萄等高档果品,应用矮化密植、小管出流等配套技术,目前已进入挂果期。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租赁土地36亩,投资200万元,建成双坡钢架温室10座,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红提葡萄等高档果品,现已进入丰产期,棚均产值达到8万元,年实现收入80万元。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亩,投资160万元,建成西部人葵花园一处,宣传塔一个,开展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2、政府支持,相关部门联动投资建设。为早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投资建设。完成示范园区内水利、道路、绿化、培训基地、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三雷镇、中陶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上进行全面协调,流转土地312亩;水务局投资82.7万元,完成园区内水利设施建设;交通局投资68万元,完成园区道路硬化铺油;农机局投资13.056万元,为园区内日光温室配备卷帘设备;科技局投资153万元,其中土地租赁费142万元,园区培训设施及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11万元;电力局投资28.24万元,完成园区内用电调 入安装;文化馆投资5万元,完成园区人文环境改造;林业局投资3.2415万元,完成园区内道路绿化;发改局投资20万元,完成园区内绿色长廊建设;农牧局投资66.1万元,完成园区内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3、农户参与,投身园区建设。三雷镇中陶村农户采取土地倒兑办法,投资460万元,建成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230座,进行人参果、辣椒、番茄等蔬菜种植,2013年生产期内,棚均产值达到1.8万元,年实现总收入414万元。2014年生产期,棚产值可达到2.6万元以上。建成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36亩,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小管出流、科学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果品质量,为葡萄酒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为全县特色林果业推广树立样板。
4、技术单位入驻园区,发挥技术支撑。农林水牧等技术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派技术骨干入驻园区,开展技术服务,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民勤县农技中心入驻园区,在做好技术服务及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在原有12座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租赁土地75亩,投资55.65万元,建设全钢架装配式日光温室5座,日光温室规模达到17座,建设生物节水技术示范点190亩。通过技术单位入驻园区,建成了集日光温室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高效节水作物及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及集约化育苗示范区,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取得的成效
1、试验确定了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园区建成后,农技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试验。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共引进设施农业种植作物10大类86个品种,试验筛选推广应用瓜菜新品种25个,其中番茄品种5个,辣椒品种5个,乳瓜品种3个,甜瓜品种5个,其他作物品种7个。引进研发秸秆生物反应堆、黄蓝板诱虫、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防虫网、反光幕、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沼气增温补气等新材料、新技术18项。引进种植油桃、杏、李、葡萄等高档果品5个,广泛采用矮化密植、小管出流等先进实用技术种植。通过园区示范带动,使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入驻企业和农户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园区建成后,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有效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两头甜”。
(1)企业收入显著增加。民勤县惠农公司投资建成的14座双坡钢架温室和8座优化型二代温室,引进种植油桃、杏、李、葡萄等高档果品,已进入挂果期,2013实现收入30多万元,预计2014年可实现收入100多万元。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座双坡钢架温室,引进种植油桃、葡萄等高 档果品,2013年实现收入50万元,预计2014年可实现收入80万元。
(2)农户收入显著提高。园区农户通过土地倒兑和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收入显著提高。园区农户通过实施节水项目和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使种植效益明显提升。2013年园区内247座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8万元,预计2014年棚均产值可达2.6万元以上,较去年增收0.8万元。示范区农户流转土地312亩,年务工农户达25人次,年土地流转费用31.2万元,年务工收入9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年务工可实现人均收入可达到1.2万元。
3、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探讨了思路。通过示范区建设,应用先进技术,探索民勤关井压田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模式,推进了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土地会向一些大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部分农户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成为园区产业工人,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4、为民勤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启迪作用。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使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垄膜沟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得到了普及。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达到4.13万亩(22258座),户均0.75亩。灌溉方式以膜下滴灌为主。棚产出效益、单方水效益逐年提高。至目前,标准棚(60米长,面积为1亩)产值达到2.1万元,单方水效益为75元。日光温室单方水效益是小麦单方水效益2.48元(亩产值1344元,亩用水量540方)的30倍,是玉米单方水效益3.46元(亩产值1870元,亩用水量540方)的21倍,是食葵单方水效益5.83元(亩产值2100元,亩用水量360方)的13倍,是棉花单方水效益7.6元(亩产值2760元,亩用水量360方)的10倍。发展日光温室是农民增收显著,节水效果明显的高效种植模式。通过高新节水技术的示范和综合节水措施的配套,可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和增收能力,缓解地下水承载压力,使农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民勤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三、效益预测
1、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发展。通过示范园区建设,有效辐射带动了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 主体生产模式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起表率作用。全县发展设施农牧业11.7万亩,特色林果业40.53万亩。2013年主体生产模式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的53.6%,其中日光温室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元、养殖暖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
2、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样板。随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培训等 各个方面得到逐步开发。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园区核心区广泛应用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积极培育蔬菜、高档果品、集约化育苗等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助推了民勤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园区建设,选派了多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人员直接入园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承包,进一步强化园区的示范作用,努力探索把科技导入农村的新途径。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架起了连接农民科技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确保农民受益稳步提高,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成为了园区的产业工人。
四、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推动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园区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思路,重点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资金补助有限,而农业企业普遍自身实力不强,导致投入不足,使得现有的投资规模、投资进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的需求。
(二)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农民观念有待转变。大面积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当前,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散、乱、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工作没有跟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运作较为困难。
(三)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专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科技人才短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由于投入不足,信息覆盖面不广,信息的收集整理、预测分析及信息的传递还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与现代市场不相适应。园区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机制。部分参建企业只为争取资金或项目,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农产品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有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没有形成。
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