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

时间:2019-05-15 07: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

第一篇: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

公共政策分析

关于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毕业生、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毕业生就业的有关规定如下: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工作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民[2005]7号)文件精神,现将民族预科班、民族班、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学生就业的有关规定告知如下:

1、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毕业生就业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第十七条: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民[2005]7号)第一条: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区就业。

2、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毕业生的就业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一条: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国家下达给有关招生学校的总规模之内并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培养计划,单列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分别回到西藏、新疆就业。

根据文件规定,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毕业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毕业生、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毕业生的就业应按定向生的就业政策对待,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就业。从政治环境的角度分析

以上是国家最近颁布的有关西部地区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普通高等 学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工作管理 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政策环境是至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分析以上的政策:它涉及了诸多政策,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我们的讨论围绕着那些对政策构成较大影响的相关因素。

1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部和西藏地区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改革开放,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西部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偏远地区和北疆地区地形方面不沾优势,气候恶劣,地貌复杂,土壤不适宜耕田,水源稀缺,有大量的矿物质等资源无法及时开发。如此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这些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而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进度。可见:地理环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同时也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总之地理环境作为政策环境的重要方面,对政策系统存在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

2.经济环境的影响:西部地区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有边疆商贸贸易优势,但是由于技术文化水平有限,大部分还是农业为主,游牧为辅,经济平均水平偏低,生产力水平地

下,生产力结构不完善,人民的收入不能支付更高的教育支出,每年有几万中学生高中生因为支付不了学费而放弃学业,这对西部地区的文化 教育社会发展是极大的打击,援助西部和西藏地区学生来内地上学增加了就读机遇从而缓慢了就业压力。总之:经济环境是对整个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也有反作用,从而说明社会经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策系统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只有正确地人是经济环境,才能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一条: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国家下达给有关招生学校的总规模之内并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培养计划,单列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分别回到西藏、新疆就业。根据文件规定,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毕业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毕业生、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毕业生的就业应按定向生的就业政策对待,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就业。西部与西藏地区是由30多个少数名族 组成的大家庭,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习俗,有什么养的政策环境就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如果政策与环境格格不入,那么这个政策就走向失败,如果不理解基本情况,盲目移植,机械照搬一些发达地区的政策经验,其实结果往往是枉费心机,事与愿违。所以决策者在借鉴别的地区的政策的时候,要融入适合当地的特色观念,这样是非常明智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是为一个民族在政治制度方面由社会遗传下来的传统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政治文化影响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政治气氛中,政治系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政治文化影响政治行为,尽管它并非绝对地对地支配行为,大前年是与各种行为出现的平率和可能性直接相关。

综上所述,政策环境有多种要素构成,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国际的,自然地,社会的等等,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的内容很广泛。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推动,公共政策领域出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以上只是择其主要方面进行了一般介绍,目的是一斑见豹,认识和了解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与公共政策的互相作用和影响。

热孜完·

20084080345

08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班

第二篇:优秀少先队员 热孜完古丽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

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中学

2012.4.17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

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中学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女,现年13岁,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中学七年级(1)班的生活委员、学校少先队中队长。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她兴趣广泛,演讲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被评为镇优秀少先队员。

一、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思维敏捷,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每学期初她都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奋力拼搏。

学习上,她求知欲强。课堂上,她听讲十分专心,发言积极,她敢于提问,也善于质疑,对所学知识都能理解掌握;课外,她像一条贪得无厌的书虫,总会挤时间遨游在书海中,有时看了之后,就写写心得。由于她喜欢博览群书,所以她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也增长了。碰到难题,她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或向老师请教。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有一个小书柜,精致的书柜里面装满了书:《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童年》、《少儿百科全书》、等。每天睡觉前她都要看半个小时的书,她认为读书会使一个人的思维更加灵活,对生活也会更富有爱心。„„正是有了这些书的陶冶,才使她懂得了许多处世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也活跃了思维,开扩了视野,成为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大量的课外阅读同时为她的写作与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的习作经常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在同学间争先传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一年来,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连学习成绩均保持名列前茅。热孜完古丽 ·吐啦丁同学自一年级以来,每学期都荣获学校“三好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

在诸多荣誉面前,她从不骄不躁,始终坚信“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努力钻研,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尽职尽责,能力出色。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一直被同学们选为生活委员,强烈的责任心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促使她恪尽职守,工作上

一丝不苟。学校里的各项活动都有她活跃的身影,班里的大事小情都有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老师有事情离开教室了,她会主动把班里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老师”。她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她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少先队中担任少先大队委职务,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少先队活动。她每天带领其他少先队干部认真做好“红领巾监督岗”工作,检查监督各中队的卫生情况、文明礼貌、学生纪律。

少先队组织了每月一期的手抄报评比展览,每期都有张一凡的作品,她的作品内容丰富,设计独特,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称赞。

作为学校中队的中队长,她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热情帮助、团结友爱,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学习“八荣八耻”活动中,她处处起到模范作用。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她勇于上前进行指正,并对该同学进行教育。对班里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时,她像一位小老师,上前劝阻,并对他们讲道理。她和颜悦色的劝解常让同学沉下气来,并和好如初。

作为中队长的她,为了让班队活动充满生机,她主动召集班上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节目。在中队活动中,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才能,同学关系密切,七年级一班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称号。

三、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但她总说:“一支独秀不是春,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了,那才是一件大乐事。”于是,她常组织班里的班干部,关心班里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如张奇奇,屈俊俊等同学,他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使其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在他们的热忱帮助下,这几名原来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老师面露悦色。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她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

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四、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也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她会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斗。为参加迎国庆演讲比赛,她足不出户,起早贪黑熟背演讲稿、构思动作。她所演讲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感情真挚,自然流畅,从而获得演讲比赛的一等奖。

近来,学校组织了刀郎舞表演,为了排练出高质量的刀郎舞,学校每天下午都进行训练。别看她每天累得大汗淋漓,她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她总说:“作为队干部的我,要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已,对同学要热情帮助,团结友爱,尽自己所能为集体争光。”

五、品学兼优,诚实善良,充满爱心,乐观向上。自尊自信的热孜完古丽·吐啦丁同学,像一只雏鹰向着自己的理想执着地起飞,让她的人生因为平凡而更加不平凡。

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中学 推荐人:(辅导员)塔依尔阿吾提 2012·4·17

第三篇:热孜完古丽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托里镇永集湖小学热孜完古丽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托里镇永集湖小学热孜完古丽老师就是我们学院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之一。

热孜完古丽作为一名民族语教师,在从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时刻注重以民族团结为工作与生活的中心,主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为根本,自觉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了增进与民族同事之间的交流,自2007年开始,她与主管学生工作的赵老师结成了“一帮一”学习对子,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提高了双方的语言水平,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大家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高了各民族同志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热孜完古丽同志也时刻牢记民族团结。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她都会邀请同事们一起到家里做客。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能和各族同事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几年来,在单位从未发生过不不团结的现象,与同事们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同事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她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热孜完古丽同志深知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她经常利用课余和上团课、党课的时间教育学生: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通过这样的理论教育使民族学生们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使民族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热孜完古丽老师善教乐教,关心爱护民族学生,善于与民族学生沟通也是她的秘诀。她对民族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深受民族学生欢迎。她谈笑风生,和谒可亲,平易近人,深受民族学生喜欢。她能与民族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课余她经常与民族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正因为如此,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总喜欢向她寻求帮助,每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总喜欢像她倾诉……正是由于王老师时刻牢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使她与民族学生形成了这种彼此关爱、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

热孜完古丽同志不仅在教学方面注重民族团结,而且在协助德育处学生工作时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了能使德育处的学生工作开展得更好,热孜完古丽老师经常和马老师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使基础教学部的学生工作有声有色。她配合德育处马老师积极筹备汉语演讲比赛、HSK培训工作、作业展览、板报评比等工作,为德育处的学生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热孜完古丽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一心为了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普通教师,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都化作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各族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于对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学院更加绚丽多彩。

永集湖小学热孜完古丽 2015、3

第四篇: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各种问题所制定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在我国,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仅仅是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经济性公共事务的管理。

2.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社会”是相对的,比如全球、全国、地区、社区。

3.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相关的事务。

国内学者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方针、条例等的总称。”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

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2)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利益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Ø

利益选择:政府把利益分给谁,首先来自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其次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代表的各级政府,也是社会多元利益主体之一,除了全社会的利益之外,也要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Ø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整合,除体现在政治行为与普通准则上,还体现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上。

Ø

利益分配:对不同的政策对象来说,公共政策所分配的利益,往往对一些人是直接的,而对另一些人是间接的。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门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

Ø

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穿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Ø

增进社会利益

若暂不研究其他政策主体,仅考虑政府管理行为,并结合利益分析的视角,对公共政策的定义如下: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核心工具。政府的政策要符合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整体性

政策要配套,是指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一个理想的政策过程,基本包括了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调整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相互联系,共同对政策的质量发生作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策过程诸环节的变化,同时也将导致政策及政策体系的变化。

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地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4.层次性

按照权力主体来划分,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从内容上看,政策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等。

5.多样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来说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日益丰富,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和复杂。

6.合法性

对于一个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国家来说,政策的合法性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它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

(1)

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确定方向,能有效地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多变、相互冲突、漫无目的的行为,纳入到统一而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方向有序前进。

(2)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3)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一种是直接引导,一种是间接引导。

(4)

从作用结果上看,包括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正导向是政策对事务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所表现出的正确认识;负导向是指不正确的政策,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也包括那些基本正确的政策,因其具有不可克服的负效应,也会产生负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1)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2)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用以管理社会的工具,首先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与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这是政府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

(3)

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

(4)

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政府在满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优先对某一领域以及相应的某一利益群体施加保护或者采取促进性措施,使之得到充分发展。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首先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源(即利益)向谁分配?

Ø

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Ø

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Ø

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1.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2.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1)

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认为,政策分析主要包括对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的研究。

政策内容包括政策将要影响的特定目标或目标集合,期望的特定事件过程,选择的特定行为路线,提出的说明意图的特定陈述,以及采取的特定行动;政策过程包括一些行动和相互影响,这些行动和相互影响导致了对一个最好的特定政策内容作出权威性的最终选择,以及还包括政策的实施细效果及对政策的评价。

政策分析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前者主要应用各种规范性原则以及提供政策性建议;后者则在价值自由下给出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叙述。

(2)

沃尔夫的分析模式

他从政策过程的角度,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

Ø

认真收集和分析所研究的政策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要使用那些定量化数据。

Ø

运用数据分析结果与政府机构所提供的资料,以及相关理论,建立研究领域或系统内部的各种变量间的关系。

Ø

建立分析模型,详细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Ø

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项目和政策,其中包括具有“基准性”的现有的项目或政策。

Ø

通过检验所选择的方案模型,以及对所描述的目标完成结果的比较,切实评价这些政策。

Ø

对执行过程的分析往往是标准分析程序中“漏掉的一章”。

(3)

邓恩的分析模式

美国学者邓恩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和规范。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析,这三种方法是经验方法、评价方法和规范方法。

Ø

经验方法主要是描述某一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指出某事物是不是存在,因为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

Ø

评价方法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即是否值得这样做,与之相关的信息是评价性的。

Ø

规范方法是对所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一种引导性方向,即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因不同的政策信息元与政策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从而导致了政策分析的主要形式至少有三种: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

Ø

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换过程。

Ø

回溯分析主要是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上。

Ø

综合集成分析是一种全方位的分析形式,它不仅要把预测分析与回溯分析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要求分析者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3.综合分析框架

(1)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2)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3)

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4)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的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人们对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目标明确,具体落实。

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即形式上有多种方案的选择,而实质上只有一种方案的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禁出现。

4.政策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模型是由变量与关系组成的,变量反映随时间或其他条件的数值改变程度。明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的主要任务。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模型应该首先在整体水平上建立各种关系,并依据需要逐步补充,直至得到最理想的结果。

5.政策资源

政府的作为以能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其费用。但在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

6.政策评价标准

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

7.政策效果

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8.政策环境

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

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递、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

三、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1.系统原则

某项政策不仅本身可看出一个系统,而且它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坚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坚持统筹兼顾,是系统原则的基本要求。

2.预测原则

制定政策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故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3.协调原则

公共政策协调的最基本特征是利益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保持某种平衡,平衡前的失调反映着事物间的失衡、无序、不稳定。从利益分析看,失调说明了利益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稳定。

4.分解综合原则

这要求政策分析必须在对政策系统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实行科学的分解和总体的组织综合。分解是将具有比较密切结合关系的要素分组化,对政策系统来说,就是要归纳出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子系统;综合则是完成新系统的设计过程,即选择具有性能好、适宜标准化的子系统,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

5.民主原则

公共政策过程是与民主分不开的,民主的内涵与实质是人民的权力问题。公共政策中体现民主原则,首先要回答的是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少数人所制定的政策,是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

一般来说,问题的出现意味着需要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距离或者差别,从而出现了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社会问题是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令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或现象。至于这些个体数量究竟是在社会中占多大的比例,则是一个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从理论上简单的确定。

二、社会问题的认定与价值标准

1.社会问题的认定

社会问题的认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事实分析方法来搞清楚有关该社会问题的各种事实,包括其自身特征、相关的人群、人们对其不满的程度、造成该社会问题的原因等诸多方面;二是使用价值分析方法来搞清楚与该社会问题相关联的各种价值标准并使用这些价值标准对问题进行评价。

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为了认定一定的状态是一种社会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用于评价的价值标准,然后使用这些价值标准来判断眼前的状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距离或差距,并最终根据对这些距离或差距的判断来确定社会问题的存在。我们通常不能离开所研究的社会来抽象地讨论价值标准问题。

(1)

社会福利

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来看,福利就是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以个体福利为基础,社会福利则是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如果变动目前的状态能够使社会福利得到提高,那么这样的变动就是一种满意的变动。

要想确定一个社会福利标准,“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一种方法是将社会福利定义为所有个体福利的简单加总,即采用简单的加法的方式来对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逐个相加从而得到社会总福利;另一个方式是为了更公平起见,社会总福利的加总方式中应当为弱势群体设定更大的权数,同时给社会中相对强势的成员设定相对较小的权数。

(2)

效率

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效率概念,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其次是经济学的效率概念,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我们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则我们已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经济学中将这种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除了投入产出效率外,经济效率还包括更高层次的效率概念,即资源配置效率。按照经济学理论,所谓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如何使用社会中的有限资源(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来生产物品和服务并使用这些物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的问题。广义的讲,资源配置过程既包含了生产的过程,也包含了资源在各种物品和服务之间的选择和生产的最终结果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3)

公平

将有关公平的讨论转变为不平等的讨论,将不平等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意义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收入(或财富)的不平等。

Ø

一般意义上的不平等是一个非常抽象、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不平等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的待遇。

Ø

当待遇上的差别发生在经济领域时,就称其为经济不平等。

Ø

上面两个概念由于难以把握,收入(或财富)不平等就成为最具可操作性的不平等的概念,收入不平等衡量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的差距,而财富不平等则衡量人们在拥有财富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1.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

社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社区是个体之间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形成各种非正式的、但又非常紧密的关系的领域。与其他三个部门相比,社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

2.三个正式部门

(1)

政府

一般地,我们将政府称作为第一部门。政府的主要特点:

Ø

它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Ø

它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Ø

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目的Ø

它通过合法地行使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市场

Ø

一般地,我们将市场称作为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

Ø

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Ø

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Ø

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Ø

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3)

第三部门

除了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和作为正式部门的政府和时长外,第三部门的范畴包括了余下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对于这些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组织(NPO)、志愿组织等。这些组织的特点:

Ø

它既可能提供私人物品(服务),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Ø

它主要由正式的组织构成,但这些组织可能是公共组织,也可能是私人组织

Ø

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目标

Ø

它的活动往往建立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在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进行自愿地合作来解决问题。

第二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一、社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社区的优势

(1)

信息优势:社区范围相对较小,社区中的人群能够在频繁交往中形成相对紧密的关系,这就使得相关个体的信息能够充分地在社区范围内传播。

(2)

激励充分:处于社区内部的个体更容易将有关本社区的各种社会问题看成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个体解决社会问题有更大的积极性。

(3)

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当问题通过社区途径获得解决时,通过个体的参与,各种有利的社会价值得以形成和提高。

(4)

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5)

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

2.社区的缺陷

(1)

社区的范围一般不会太大,所容纳的人口也相对较小。

(2)

社区的非正式性也经常成为其从社区之外获得资源的最大障碍。

二、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第三部门的优势

(1)

与社区相比,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小的垄断性和相对较大的竞争性

(3)

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对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2.第三部门的缺陷:志愿失灵理论

(1)

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2)

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

(3)

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

第三部门可能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

三、市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市场的优势

(1)

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

(2)

通过为个体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3)

市场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来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

2.市场的缺陷:市场失灵理论

(1)

垄断与效率损失

垄断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力量,这又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力量。一旦少数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价格作为反映社会成员需求信息的机制的能力也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削弱,从而价格机制不再具有推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能力。另一方面,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最终是与垄断者利用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福利的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

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想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由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与承担成本并获得利益相比,不承担成本并同样能够获得利益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大家都选择后者,即等待别人来提供公共物品并获得无成本消费的机会,公共物品也就不能被生产出来了,这种现象被称为“搭便车”。

(3)

外部效益与效率损失

“外部”是指市场的外部,即不存在市场的地方。因此,外部效应也就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外部效益的经典例子就是环境污染。实际上,环境污染本身并不是人类活动本初的目的,它的出现多半是由于某种市场活动造成了不受市场调节的附带性影响。

(4)

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上和质上出现了差异。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四、市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政府的优势

Ø

一是权威的广泛性,除非遇到特殊的障碍,其权威一般能够遍及其管辖范围的所有地域和人群;

Ø

二是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2.政府的劣势:政府失灵理论

(1)

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如何通过加总所有个体的意见来得到集体行动的目标或方案,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并非只有多数票原则一种,这样就需要在各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必然涉及到标准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阿罗这一结论通常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它告诉我们无论采取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尽管集体行动的结果可能不会是非常理想的,但它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

(2)

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3)

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

第一,与企业相比,评估行政机构的绩效往往非常困难,其结果是我们往往缺乏监督和激励行政机构并促使其改进效率的手段

第二,与企业相比,行政机构缺乏竞争也是其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相比,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体制往往比价僵化,从而制约了行政机构的活力

第三节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一、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规范理论

1.两个基本问题

(1)

有关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讨论属于规范理论的范畴

所谓政府角色定位问题就是要回答政府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应当做什么的问题。

(2)

政府角色定位与公共政策作用范围之间的关系

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是政府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因此一个关于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基本上也就是在回答公共政策应当在哪些地方发挥作用或者不应当在哪些地方发挥作用。

2.讨论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逻辑

首先,作为该逻辑的起点,我们建立起一个价值标准的体系。所谓价值标准的体系通常包括不同的价值标准以及关于这些价值标准在该体系中的重要性的判断。

其次,当价值标准确定之后,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些价值标准来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地评价。

最后,我们按照上述评判的结果来选择对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最满意的路径或方案。

3.关于政府角色定位与公共政策的理想作用范围的争论

第一,争论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我们对各种问题解决途径的认识有待深入,此时争论发生在事实层面。

第二,争论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争论各方在选择价值标准方面出现了差异,此时争论发生在价值层面。

4.关于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的类型划分

(1)

替代型

鉴于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政府能够做好的地方,其他部门未必能够做好,而其他部门能够做好的地方,政府未必能够做好,因此各个部门需要有一定的分工,从而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2)

补充型

在补充关系中,政府与其他部门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合作关系。按照这种关系,政府应当在适当的地方选择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地政策,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二、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

1.市场化趋势

市场化趋势是指政府通过全面的改革来建立或深化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第三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一趋势既表现在第三部门中的组织独立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也表现在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3.社区角色的变迁

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非正式部门的角色不断地被政府、市场(企业组织)和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侵蚀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正式部门不断地取代非正式部门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在公共政策实践中也越来越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依靠社区解决社会问题和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来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主体,按照哲学观点而言,是指进行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意识的人。一般来说,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官方决策者

一般而言,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官方决策者还包括执政党。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职能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

2.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着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定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3.司法机关

在美国,法院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很大的影响。法院还可以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影响。法院不仅参与政策制定,而且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规定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政府应当采取何种行为。

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司法机关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没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

4.中国共产党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体现在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上。

二、非官方参与者

1.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第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以美国为例,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2.政党

政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组织选举、参与立法、组建政府、利益聚合等功能。

3.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过激互联网等传播工具。有两个主要作用:第一是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第二是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4.思想库

思想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于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思想库分为几种类型:

(1)

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带有明确的官方色彩,直接反映了政府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题。

(2)

半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处于民间,但与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或资助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使其为政府服务,或者与思想库签订合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3)

民进思想库:它是由民间发起并得到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4)

国际思想库:它是由不同国家的各学科专家者组成的、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政策研究机构,研究范围包括环境保护、战争与和平等。

5.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西方国家,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全民公决、听证会、示威游行、罢工等。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公共政策主体和公共政策客体的划分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对于许多处于中间层次的人、团体和组织而言,它们往往充当了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双重角色。

一、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

所谓问题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由此出发,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较为接近,容易造成混淆。其中,社会问题是外延最广的概念,是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一般来说,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问题无疑是私人问题,当许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问题就超出了私人的界限,从而演变为社会问题。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范围,影响波及到非直接相关的群体,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时,问题就转换成为公共问题。在现代社会,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都能够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只有那些被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的问题才是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即是沿着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这条路线发展演化的。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但在政府决策者看来,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

二、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作为公共政策的客体的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公共政策主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客体而存在,公共政策客体也可以作为主体而存在。比如,国家公职人员在制定和执行某项具体政策时,是作为公共政策主体而存在的,而当他们在日常私人生活中受到该政策的调控和制约时,他们是作为公共政策客体而存在的。

公共政策所要调整和规范的对象就是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益诉求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目标群体的态度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其预期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标群体的态度分为接受和不接受。有学者把目标群体顺服的原因归纳为政治社会化、政策合法化、成本利益衡量、顾全大局观念、基于私利、避免惩罚、情势变迁等,认为目标群体不接受政策的原因有价值观念冲突、同辈团体的社会化、传媒影响、追求目前利益、选择性认知不同、政策本身不妥等。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都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一般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家环境;真正与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作用的是一般环境中较为具体的成分,它们构成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工作环境。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无论何种性质的公共政策主体,其决策体制、决策目标、决策行为、决策原则、决策方法等都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在:

(1)

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

经济环境提供了公共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资源

(3)

经济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2.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状态,包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政治关系等,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影响表现在:

(1)

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2)

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

(3)

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状况,包括人口规模、性别与年龄比例、地区和民族分布、社会道德风尚、国民受教育程度等,影响有:

(1)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运行所需的智力条件

(2)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伦理和心理条件

4.国际环境

(1)

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价值选择

(2)

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参照系选择

(3)

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一、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1.政策工具的含义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政策设计的理想状态。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2.关于政策工具分类的讨论

关于政策工具分类的讨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

加拿大学者霍利特和拉梅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一)自愿性工具

它的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

1.家庭与社区

2.志愿者组织

3.市场

(二)强制性工具

也叫指导性工具,它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

1.管制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对个人和机构的行为作出要求和规定的活动。对于这些规定,目标群体必须遵守好服从,反之将受到惩罚。

2.公共企业(也称国有企业)

3.直接提供

由公共财政拨款并由政府及其雇员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例如国防、外交关系、消防等。

(三)混合性工具

它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作出决策。

1.信息与规劝

信息传播是一种消极工具,政府向个人和公司提供信息并期待他们的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但信息传播并不具有强制性,公众并没有义务作出特定的回应。

规劝是政府试图说服人们去做或不做某事,力图改变人们的偏好和行动,但是规劝并不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

2.补贴

补贴是指政府(或者通过其代理)给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目的在于通过影响和改变受资助者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判断,促使其采取政府期望的行为。形式包括拨款、税收减免、凭单、低息贷款。

3.产权拍卖

这种工具假定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不存在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市场。政府对特定的资源确立一定数量的可交易的产权,创造出认为的稀缺,并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工具来控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典型的做法是政府先确定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然后通过定期拍卖来分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

4.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1.经济学模型

经济学家大多把政策工具的选择等同于特定工具与需要完成的任务之间的技术性配对演练。

2.政治学模型

政治学家认为在技术层面上各种政策工具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可替换性,因此应该把研究焦点放在各种政治力量上,是它们决定了政策工具的选择。

3.综合模型

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

国家能力

市场工具

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等工具

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

混合工具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构建政策问题是进行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政策过程后续阶段的程序与任务。要制定公共政策,首先必须是挖掘和确认政策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寻找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把握政策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问题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5.政府的必要行动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政策问题既与客观的社会现象有关,也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选择有关。

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作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

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1.米特罗夫与基尔曼对政策问题的分析

他们提出政策问题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政策问题的概念化。所谓问题概念化是指政策分析者使用通用的语言,将政策问题情境界定为一个实质行动的政策问题。

(1)

自然观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2)

道德观

认为社会问题产生是由于政策相关者的道德沦丧

(3)

环境观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因问题受害者本身的行动不当或决策不当导致的。

2.洛维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洛维根据受到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将政策问题分为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1)

分配型问题

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成本和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非零和博弈”的问题,因为处理这类问题并不构成一方之所得建立在另一方之所失的基础上,不具备利益和义务的排他性。

(2)

管制型问题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此类问题属于“零和博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的处理常常使一方获得利益,而另一方失去利益。

(3)

再分配型问题

再分配型问题是政策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的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处理容易引起利益上的排他性,是一种“零和博弈”的问题。

3.威廉·N.邓恩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他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每一类问题的结构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复杂程度。

要素

问题的结构

结构优良

结构适度

结构不良

决策者

一人或数人

一人或数人

许多

备选方案

有限

有限

无限

效用(价值)

一致

一致

冲突

结果

确定性或风险

不确定

未知

概率

可计算

不可计算

不可计算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问题构建通常由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四个相互依存的过程组成;政策问题构建包括问题情境、元问题、实质问题和正式问题。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论证

在构建政策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问题的争论,这种争论不仅包括对即将采取的实际的或可能的行动有不同的意见,也反映了对政策问题本身性质的认识还存在分歧,为此就需要进行政策问题论证。

威廉·N.邓恩认为公共政策问题论证的复杂性可以通过论证所在的组织层次具体表现出来。根据类别等级,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1.小论证

它是指将政策问题分解成若干项目,再对具体项目进行论证,往往是由政策分析人员划分为专门小组来进行的。

2.功能论证

通常是由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其任务是将构成政策问题的主要要素的单独分析有机综合起来,从而确定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

3.二级论证

是由政府的决策机构作出的论证,主要是集中讨论政策目标、政策计划、政策成本、政策效果等问题。

4.一级论证

实际上是对政策问题是否进入政策议程的最终决定。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1.组织结构:层级节制体系;专业化;集权化

2.意识形态

3.无知

4.信息超载

5.噪音干扰

6.时间落差

7.逃避问题

8.隐蔽问题

9.虚假问题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公共政策者所关注,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1.系统议程

又称为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的一种政策议程。

2.正式议程

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政策议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

界定议程:通过讨论,积极而慎重的研究被认定的政策问题

(2)

规划议程: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

(3)

议价议程:根据每一规范方案的利害得失,政策相关人就价值标准与利益分配进行讨价还价的争论。

(4)

循环议程:正式进入政府议程的政策方案,都要不断接受评估与检验,并加以科学修正。

3.两种议程的区别

公众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比较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法,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

政府议程则比公众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认定或陈述的最后阶段,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公众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不少团体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力图谋求在社会中所期望获得的平衡位置。如果这些团体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产生了被剥夺感,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保护他们的利益。

对于社会团体或个人认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为什么会有限介入呢?四个原因:

(1)

政府基本上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2)

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权力去处理。

(3)

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力处理,但无能力办理。

(4)

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力与能力处理,但不能马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1)

例如保护环境这一类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政府会从更高的层次关心并加以解决。

(2)

社会上的一部门团体或个人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无力向政府请求帮助,而实际上他们又特别需要政府的主动关注。

(3)

在社会各种利益的冲突中,有些团体或个人会凭借控制大量资源的优势,始终处于冲突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政府需要主动干预,保护冲突中的受害者。

(4)

政府会从自身利益的需求出发,主动地发现问题。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

(1)

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妖气解决的问题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

(2)

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相反或基本相反。

(3)

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理论上存在,实践中不常见

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6.专家学者的作用

7.问题自身的作用

四、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四种触发机制:

1.政治领导

3.危机事件

2.抗议活动

4.传媒曝光

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无决策制定”是主张改变社会现行利益和特权分配的需求尚未提出以前,就加以抑制,或在这种需求尚未达到政策制定领域以前,就加以阻止的一种方法。

1.政治原则的偏离

4.表达方式的失当

2.价值体系的排斥

5.承受能力的不足

3.政府体系的封闭

六、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

(1)

外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统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

政治动员型

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3)

内在创始型

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员或部门为解决纯粹的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问题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

2.约翰·W.金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他的模型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

Ø

问题流主要关注问题的界定,它包括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

Ø

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其重要方面在于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的各种建议。

Ø

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他包括三个因素:公众情绪、压力集团间的竞争、行政机构或立法机构的换届。

另外,外溢现象也影响到政策议程的建立。外溢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某一领域的问题(被称为先例)在政府议程上的出现同时也就确定了另一领域的类似问题后来在政策议程上的重要地位。

第五篇:热孜万 论文解读

封面

目 录

摘要............................................................0 1 卡拉苏口岸概述................................................1 1.1口岸简介................................................1 1.2业务经济................................................1 1.2.1出入境人员........................................1 1.2.2出入境车辆........................................2 2 卡拉苏口岸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贸易现状.........................2 2.1进出口贸易不协调........................................3 2.2出口商品得到优化........................................4 2.3中国机电设备出口得到带动................................5 2.4中国汽车出口与日俱增....................................6 2.5中塔贸易地位提升........................................6 3 卡拉苏口岸出口贸易发展障碍....................................8 3.1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信息渠道不畅,产品附加值低........8 3.2粗放型增长为出口贸易增长的特点..........................8 3.3出口贸易风险较大,缺乏统一管理与标准....................9 3.4出口贸易政策不稳定,优惠政策落实难......................9 3.4.1政策不稳定,并且落实困难..........................9 3.4.2很难实现出口退税政策..............................9 3.4.3进出口配额管得过死................................9 4 发展路径选择..................................................9 4.1完善出口贸易相关政策、法规.............................10 4.2优化商品结构...........................................10 4.3出口贸易发展战略为实行集团化、集约化...................11 4.5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边贸发展环境.................11 4.5.1加强口岸重点工程建设,促进边贸便利化.............11 4.5.2完善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11 5 结论.........................................................12 谢 辞.........................................................14

喀什地区卡拉苏口岸出口贸易发展路径选择

肉孜万古丽·塔来提

摘要:口岸是供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口岸经济是指以口岸为载体,以加工贸易为基础,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体,通过人力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元素流动带动进 出口贸易、加工、仓储、商贸、金融、旅游、交通及其他服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的综合经济系统。

本文首先从卡拉苏口岸的简介及业务经济两方面对卡拉苏口岸进行概述,其次在进出口贸易不协调、出口商品得到优化、中国机电设备出口得到带动、中国汽车出口与日俱增、中塔贸易地位提升五方面对卡拉苏口岸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通过概述与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卡拉苏口岸出口贸易发展障碍,最后,对卡拉苏口岸出口贸易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有效建议及对策。关键词:卡拉苏 出口贸易 建议对策

0 卡拉苏口岸概述

1.1口岸简介

卡拉苏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北部,2004年5月25日应塔吉克斯坦要求,中国政府同意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人货双功能口 岸。该口岸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常年开放一类口岸。作为中国对西开放的窗口,近年来,卡拉苏口岸承担着对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乃至俄罗斯等国家需求的 各种物质、文化、生活用品的供应,起到了连接欧亚的大陆桥作用。

中国唯一对塔吉克斯坦开放的陆路口岸——卡拉苏口岸,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天候开放口岸。原对外临时开放的口岸卡拉苏,从2007年起,在每年的5月1日至11月30日将实现全天候对外开放。

卡拉苏口岸的正式开放,将进一步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成为连接中西亚、欧洲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运输通道。1.2业务经济 1.2.1出入境人员

2014年5月开关期(实际开关期为15天)口岸出入境人员共220人次,其中出境人员127人次;出境人员中旅客78人次(中方客商55人次、塔方客商 23人次、第三国客商0人次);交通员工49人次(中方员工38人次、塔方员工11人次、第三国员工0人次);入境人员93人次,其中入境旅客75人次(中方客商17人次、塔客商58人次、第三国旅客0人次);交通员工67人次(中54人次、塔15人次、第三国0人次。

出入境人员结构来看2014年口岸首月开关期出境人员中从我国到塔国考察市场、经商中国籍个体商人占40%比例、劳务人员占60%;塔国出境人员中90% 以上是在我区购物后归国人员;入境人员主要是我国归国人员外塔方个体商人、部分政府官员等。2014年5月从口岸出入境人员结构来看在出入境旅客业务中塔 吉克斯坦籍旅客占一定比例,向口岸出入境旅客业务增添了新的增长点。截止到2014年口岸出入境塔吉克斯坦籍旅客日益增多主要原因是:2011年来塔国政 府

为促进与我国接壤远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塔贸易提供便利制定很多优惠措施的同时对尚未完全放松本国公民护照管制政策进行调整,向申请因公因私护照公民 创造有利条件,在与我国直接接壤东部地区设立因私护照签证点,鼓励居民从事边境贸易给东部远东地区居民走出去提供了外部环境。这不但调动塔方外贸企业、个 体商人到我区参与对外贸易积极性,而且一定程度促进口岸出入境人员快速增加。1.2.2出入境车辆

2014年5月开关期口岸出入境车辆67辆次,其中出境车辆49辆次(中国38辆次、塔吉克11辆次、第三国0辆次);入境车辆18辆次(中国16辆次、塔吉克2辆次、第三国0辆次);出入境车辆中我国车辆占很大比例主要是箱式货车,塔方车辆占很少部分主要是官方车辆和小型货车等;虽然2005年11月 30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代表团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巴特国际运输联合会代表团在乌鲁木齐就2006两国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交换数量 及启用时间签署会谈纪规定从2012年5月16日起,我国新疆喀什市到塔吉克斯坦东部霍洛格市每月16日、21日和26日相互发往国际道路旅客联运班车,但塔方运输业欠发达和对部分货物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等原因,本次开关期塔方尚未启运国际客车也没进口大量货物。这一定程度影响了口岸出入境车辆日益增多。卡拉苏口岸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贸易现状

2.1进出口贸易不协调

序号

商品 总额 非贵金属1 及制品 纺织材料

23.915.2 及制品其中:棉花 4 5 矿产品 交通工具 贵金属及1681 6 宝石 植物食品 1080

4.4

-37.3

4.6

及制品 加工食品 木材及制7 机械设备 895

3.7倍

2.4

品 食用油及8 皮革制品 93

0.3

油脂产品

表一:2015年一季度塔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42

-15.9

2.4

4640

5.1

5.5

4981

-17.4

5.9 7224 3547

29.7 8.5倍 9.8

化工制品 机械设备 非贵金属

5833

40.1

10696 6108

-8.8-10.9

12.8 7.3 9832793

27.722 交通工具

14655

0.1

17.5 11596

-21.6

能源产品

15756

-18.6

18.8

出口 金额 36183

同比,% 占比,% 10.3

商品 总额

金额 838069

进口

同比,%-8.6

占比,% 100 根据表一的统计,可以看出2015年一季度塔吉克进口8.38亿美元,同比下降8.6%,进口商品结构未出现较大调整。能源产品为第一大类进口商品,进口总额1.58亿美元,同比下降18.6%,占进口总额的18.8%。交通工具为塔第二大进口商品,进口总额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0.1%,占进口总 额的17.5%。化工制品为塔第三大进口商品,进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下降8.8%,占进口总额的12.8%。非贵重金属及制品为第四大进口商品进 口5833万美元,同比增长40.1%,占进口总额的7%。植物食品为第五大进口商品,进口总额为9943万美元,同比下降28.2%,占进口总额的 11.9%。其他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设备进口6107.7万美元,同比下降10.9%,占进口总额的7.3%。加工食品进口 4980.5 3

万美元,同比下降17.4%,占进口总额的5.9%。木材及其制品进口4640万美元,同比增长5.1%,占进口总额的5.5%。食用油及油 脂产品进口2042万美元,同比下降15.9%,占进口总额的2.4%。纺织材料及制品进口891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占进口总额的1.1%。

2015年一季度塔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商品结构未出现较大调整,交通工具出口增幅明显。主要出口商品是非贵金属及制品(主要是原铝)、纺织材料及制品(主要是棉花),两项总额2.14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9%,其中,非贵金属及制品出口1.16亿美元,同比降低21.6%,占出口总额的32%。纺织材料及制品出口9838万美元,同比增长23.9%,占出口总额的27.2%,其中棉花出口7953万美元,同比增长 15.5%,占出口总额的22%。矿产品出口7224万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出口总额的20%。交通工具出口3547万美元,同比增长8.5倍,占出口总额的9.8%。贵金属及宝石出口1681万美元,同比下降37.3%,占出口总额的4.6%。植物类产品出口1080万美元,同比增长4.4%,占出口总额的3%。电力出口443万美元,同比增长1.5倍,占出口总额的1.2%。

据统计可以口岸出境贸易发展迅速,中塔出口贸易处于成倍增长良好势态。中国向塔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家电、水果蔬菜、大米、家具、食品、小五金及部分塑料橡胶制品。2006年塔吉克斯坦通过卡拉苏口岸对我国出口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主要原因是由于塔政府一直对废旧金属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因动物疫病原因我国对塔吉克斯坦畜产品实施进口禁令,使塔吉克斯坦废铜、废铁、废铝等废旧金属、皮毛等动物产品未能进入我国市场,口岸进口贸易处于初级阶段,中塔进口贸易发展缓慢.2.2出口商品得到优化

序商品

总额 针织服装及1 附件 3 鞋类 机械设备

对塔出口 自塔进口

金额 同比,% 占比,% 商品 金额 同比,% 占比,% 24535-15.71 100 总额 2621-2.91 100 4266-31.48 17 矿产品 2097-12.35 80 2095 1986

-46.63 9.64

8.5 8.1

棉花 生皮及皮革 油籽及药用

390 110

61.18 1010.98

14.9 4.2 4 其他纺织品 1535-26.06 6.3

植物等-0.76 5 6 7 8 钢铁 车辆及备件 特种机织物 塑料及制品 1483 1174 1126 909

97.88 38.85 111.88 50.46 4.8 4.6 3.7

表二:2015年一季度中塔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根据表二统计发现中国对塔机电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特别是中国对塔汽车出口继续独占熬头,季出口量超1000辆。其中,中国吉林一汽轻型车厂生产CA6361型、CA6360A1型解放小客车,哈尔滨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FJ6373B型松花江小客车,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BQ1021Y2A型田野皮卡车等车型。还有奇瑞牌小汽车、“宇通”牌客车、医疗救助专用救护车以及中国一汽生产的载重自卸车都已开始批量向塔吉克斯坦出口,这无疑对改善中国对塔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中国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对塔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出口批次、重量大幅增加、种类日益多样化,使中国对塔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2.3中国机电设备出口得到带动

自06年起塔政府积极鼓励和发展多元化经济,以扭转长期以来仅以电力开发为主导的单一经济格局。根据2015年卡拉苏口岸统计塔境内多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藏量都非常丰富和随着塔经济私有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塔政府将逐步缩 5

小,甚至完全放宽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改造等领域的投资管制。随着居民住宅建设、修路、矿产资源开发全面正式起步,塔机电市场对矿山机械、制砖设备、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等工程机电设备需求逐步提高,这些都相应带动了中国产部分相关设备出口。2.4中国汽车出口与日俱增

随着塔吉克斯坦政局的稳定、经济复苏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同时该国运输行业对现用原苏联时期生产的车辆进行大幅更换,使得中国小客车有机会进入塔国市场。对塔吉克斯坦普通家庭来说,汽车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一般的家庭总要想方设法购买车辆。塔吉克斯坦政府鼓励发展各类小型企业,市场上对皮卡、小型厢式货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一情况促进了我国产各种类型车辆陆续批量进入塔国机电市场。2.5中塔贸易地位提升

出口

国别或地区

金额

占比%

幅% 总额 土耳其 36183 14024

38.8

10.3 6.6

总额 俄罗斯 哈萨克斯伊朗 5514

15.2

3.3倍

阿富汗 中国 俄罗斯 哈萨克 瑞士 巴基斯坦 意大利 吉尔吉斯 4405 3575 2103 1894 1711 1102 388 252

12.2 9.9 5.8 5.2 4.7 3 1.1 0.7

50-43 55 9.6-36 3.2倍 26-13

中国 伊朗 立陶宛 土库曼 吉尔吉斯 美国 越南 巴基斯坦

9034 4246 4067 3328 3256 2812 2671 2192 14100 83807 17669

国别或地

金额

进口

同比增减

同比增减

占比%

幅%

21.1

8.6-27

16.8-10

10.8 5.1 4.9 4 3.9 3.4 3.2 2.6 24 43-16 2.4倍 23 107倍 1.27倍

表三:2015年一季度塔进出口国别情况金额:万美元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根据表三,可以看出2015年一季度塔吉克斯坦十大出口贸易伙伴国为:土耳其(占总出口额的38.8%)、伊朗(15.2%)、阿富汗(12.2%)、中国(9.9%)、俄罗斯(5.8%)、哈萨克斯坦(5.2%)、瑞士(4.7%)、巴基斯坦(3%)、意大利(1.1%)、吉尔吉斯(0.7%)等。中国为 塔吉克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

塔十大进口贸易伙伴国为俄罗斯(占总进口额的21.1%)、哈萨克斯坦(16.8%)、中国(10.8%)、伊朗(5.1%)、立陶宛(4.9%)、土库曼(4%)、吉尔吉斯(3.9%)、美国和土耳其(3.4%)、巴基斯坦(2.6%)、乌克 兰(2.1%)等。中国为塔吉克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

据统计显示,双边贸易额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增长,双边贸易逆差为2.8778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塔吉克斯坦继俄罗斯、哈萨克斯

坦和乌兹别克之后的第4大进口伙伴国。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高层不断互访和居民、客商来往频繁及上海合作组织项下多项对塔大型贷款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双边贸易显著增长。卡拉苏口岸出口贸易发展障碍

出口贸易的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传统的四大问题:商品.结构不合理,边贸企业不强势,边贸政策不到位、不稳定:边贸管理不规范。随着出口贸易空间和地域的不断扩展,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各种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出口贸易服贸易发展滞后,服务业存在着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不当,竞争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只有对这些问题深刻的了解,能对症下药,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3.1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信息渠道不畅,产品附加值低

边贸的贸易结构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以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性产品为主。目前卡拉苏的出口贸易以原油、木、牛皮革及马皮革、肥料、铁矿砂及其精矿、废钢、铜材、高新技术产品等占很大比重,绝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内地的需求。出口商品70%以上为工业制成品,但以轻工产品为主,包括食品、鞋类、纺织制品、服装类、日用产品、家用电器等,其中服装、鞋类、纺织制品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虽增长幅度较快,但所占比重偏低。大部分出口产品的档次仍然偏低,缺少主导产品和品牌商品,商品一般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价格较低。在卡拉苏对周边国家出口贸易中,常常由于对周边国家市场研究不透彻,信息不灵,从而导致贸易方对复杂多变的供求关系和价格难以驾驭,从事外经贸时带有盲目性。3.2粗放型增长为出口贸易增长的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卡拉苏口岸贸易额的数量较小,品种杂乱、经营分散、质量较低的原因,从而形成了没有规模的现状。大多出口贸易缺乏集中性、选择性经营导致了内部损失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使效率得不到提高。有一些经营者缺乏对规模和数量的认识,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没有正确

认识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度,因此一些企业遇到挫折。在卡拉苏口岸从事边贸的企业各自作战,忽视了规模经营,没有互相配合相反反目成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跟不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了。我们必须要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增长方式。

3.3出口贸易风险较大,缺乏统一管理与标准

占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 70% 左右的边境小额贸易往往依靠易货或现金结算 方式完成,双方边境口岸非常缺乏相应的贸易结算机构,对贸易双方来说,交易和人身安全的风险都很大。

3.4出口贸易政策不稳定,优惠政策落实难 3.4.1政策不稳定,并且落实困难

我国现行的出口贸易政策主要是针对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出口贸易政策变动较频繁,一般1~3 年内就调整一次,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导致边贸经营者难以制定边贸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口贸易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于操作力度不够,很难落实到位。3.4.2很难实现出口退税政策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如果没有向有关机关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无法办理出口贸易出口货物退税。而且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也无法办理出口退税。3.4.3进出口配额管得过死

由于国家主管部门给卡拉苏口岸下达的进出口特定商品的配额数量过少、时间较晚,所以难以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发展路径选择

只有作为卡拉苏口岸外向型经济重要发展手的段出口贸易健康有效的发展,对能更好的促进卡拉苏口岸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民族经济现代化,提升对外开放,推动地区间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卡拉苏口岸地区经济,就要充分利用卡拉苏口岸地区的 9

自然优势,并将优势转化为卡拉苏口岸的经济现实,不断探索新的在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全新的、具有边境地方特色的出口贸易之路,促进卡拉苏口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1完善出口贸易相关政策、法规

出口贸易政策对促进卡拉苏口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政策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政府的优惠政策是出口贸易发展的动力。所以要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就必须要完善政策和法规的建设。在出口贸易发展战略中,要建立和完善边贸结算和外汇管理的政策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疏通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和结算,为出口贸易提供便利。制定长期稳定的税收政策是对出口贸易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重要指导。结合卡拉苏口岸实际情况,未来的出口贸易税收政策中,有必要保留和改进出口贸易进口税收双减半优惠政策,使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税收实惠。出台配套措施,使出口贸易企业享受到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政策,提高经营者积极性。另外,其他相关保险政策、管理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交通运输、检验检疫、纠纷解决政策法规也要积极完善。4.2优化商品结构

为了使出口贸易保持良性循环,要采取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生产和产业升级的出口战略。那么要应该保证原料的质量,不断运用先进技术,加强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从而使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从而转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结构,构建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结构。此外还要选择性地扩大国内急需稀缺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把国际资源充分利用作为国内资源配置服务。把“以质取胜”战略作为发展未来卡拉苏口岸地区出口商品的目标。严格把好出口商品质量检验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不合格商品出境。在境外广泛举办优质商品展销会,充分利用物美价廉、运输距离短和配送及时的优势,为恢复和书里企业信誉度做出努力。大力推行和严把质量监督,必须做好每一项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商检方面的管理工作。有了质量管理制度,我们才可以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使企业拥有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商务部、中国科技部、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各种机构提供的有利

条件,尽快建立中亚信息研究中心,从质和量上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准确的中亚信息服务,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4.3出口贸易发展战略为实行集团化、集约化

目前,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为粗放型增长,这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为了要转变这种局面应该实行集约化,集团化的经营战略。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我们目前拥有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不断把握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运用中外合作集中民间资本,不断投入技术和人才,把卡拉苏口岸建设成经济效应扩散和集中地。此外,还要鼓励一些沿海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边贸行列,使商品的质量向集约化,正规化,规模化发展。要把分散经营的个体集中到一块,引导他们联合,提高企业品牌战略,要创办一些拥有跨国经营和诚信度的外贸企业。4.4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服务平台,建立进出口保险基金

打造开放型经济服务平台,完善边贸进口税收政策,鼓励边贸进口,以落实边贸进口环;建立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专项资金,完善投资贸易出境体系;在目前中亚国家企业资金不足、信贷困难、支付能力差的情况下,应借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及中亚贸易的成功经验,建立进出口保险基金。4.5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边贸发展环境 4.5.1加强口岸重点工程建设,促进边贸便利化

加快大通关体系建设,实现电子通关查验,全面改善通关软硬环境建设,创造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体系;加快口岸物流平台建设,围绕卡拉苏口岸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和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在重点口岸建成一批保鲜仓库和综合物流市场。

4.5.2完善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进一步健全集中审批办证制度,不断改进“一站式”审批制和审批公开制,推动网上审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数量限制,推进贸易便利化;整顿和规范边贸市场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卡拉苏口岸存在贸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发展环境的不足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卡拉苏口岸贸易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建议对这些问题国家制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利用新疆的资源优势, 地缘优势, 推进新疆工业化进程,改善贸易条件,完善贸易政策,加大政府对卡拉苏口岸贸易的支持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培训加快人才培养等措施来解决问题给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新疆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 侯同娣、李雪艳,新疆边境贸易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9期.[2] 裴长洪、盛逖,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4期.[3] 冯雷、李玉举,走向贸易强国的进口波动问题——我国进口增长五次大起大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4] 李玉潭、吴亚军,东北地区边境口岸体系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0年06期.[5] 王克林,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11年12期.[6] 段秀芳,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外贸环境的变化[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4年04期.[7] 尹翔硕,贸易结构更为重要——中国外贸依存度及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与不对称[J];国际贸易;2015年03期.[8] 王栋民,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3期.[9] 文云朝,新疆边境口岸特征及其发展决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10] 段岩秀,促进中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4年08期.[11] 任明硕,新疆边境贸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12] 吴桂华,边贸视角下霍城县民族经济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15] 刘婷婷,新疆的边境贸易及其边贸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5年.[14] 商韬,2010-2011年农业政策变化对哈巴河县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谢 辞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 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除了敬佩 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其他同学,他们在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此 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完成。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下载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政策分析.热孜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热孜亚

    民族团结一家亲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新疆更是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 其中,圆梦计划关于“考生资格”......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关键术语: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物实施共同......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个体户萎缩现象分析 一、案例选取 个体工商户七年减少六百五十余万户专家指出 过多的税费负担抑制了创业活力 【基本案情】据《中国新闻周刊》20......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关于舟山市普陀区免费婚前检查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据2003年5 月23 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省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据了解,普陀......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分析》试卷 姓名班级 成绩一、论述题(20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2015年,10家印刷公司产出利润增长较快,主营业务高度集中,各公司经营情况差异明显。部分印刷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整......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定稿]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