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一班***张娜
一. 调查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川东平行岭谷区缙云山中段
行政区: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106.29ºE, 29.61ºN)
2.地质地貌特征:
背斜山地,走向近似于南北向,在青木关被水流侵蚀以后形成了溶蚀洼地,区域里山岭高度为600—700米,洼地高度300米左右。地势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起伏不大。在背斜足部,出露岩石为嘉陵江组灰岩,厚度为700—800米,背斜两翼是须家河组的厚层砂岩。山体的中段背斜足部的碳酸盐岩石被溶蚀为洼地,当地人称它为槽谷,地貌形态为“一山二岭”,槽谷区里面有很多落水洞发育,并有一条从北向南的地下河,长度约11公里。地下河在青木关处被截断,形成了两个出口,北边的出口叫做江家溶洞,南边出口叫丁家溶洞。岩溶水地下水和砂岩裂隙水汇聚,且溶隙发育使降水可以渗入到地下,并由于压扭性断层使该地区产生断裂裂隙地下水。
3.气候条件: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平均气温为16.5º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8ºC。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分明的特点,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降水在全年中多在夏秋季节,暴雨多。
4.人类活动:
研究区属于典型的岩溶槽谷,流域面积较小,居住人口少,主要分布在槽谷洼两侧沿流域条带状分布。人类活动以农业活动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没有较多的大型工厂,在途中看到过纺织厂,在中下游有采石场,对其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二. 青木关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1.岩溶地下水
①袁家溶洞:该地区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翼部,由于该地区出露大量的石灰岩裂隙,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得裂隙逐渐变大,最终形成漏水洞,流入地下溶洞—袁家溶洞。洞内流经相对静止的岩溶水,重碳酸钙型的岩溶水虽清但水底看不到一丝生物,呈暗黄色;洞内发育大量的棕黑色石钟乳(由于溶洞的对外开放,使得原来白色的钟乳石和空气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植被的破坏使得大量泥沙随着流水覆盖在钟乳石表面,最终形成棕黑色石钟乳)。作为青木关地下水出口之一的袁家溶洞,洞内地下水变化极大,夏天丰水期时流水可以没过洞口。
②江家龙洞:该地区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翼部,与袁家溶洞相连,但由于埋藏在较浅,矿化度小,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大。此两个站点为水文监测站,都设在泉水的出口处,且泉水水温都不高,只有十几度;由于这两处泉水受季节影响比较大,此时的水量都很小。
2.构造裂隙水
断裂带承压水随处可见,一般发育于都遭断裂带;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存在于岩层空隙中的泉水随着地壳的下沉而随之下降,越下地温越高,泉水温度也随之增高,在承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带出露地表形成温泉。因泉水下切是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因此其水温较高,离子含量丰富,导电性也比较好,水量也很稳定。
①我们这次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遛公桥附近的温泉水。此处由于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在此形成温泉(上升泉)出口。该温泉出水量大,水温偏低,属低温温泉(31℃左右),出露的温泉水流入青木溪。因为青木溪正处断裂破碎带上,在其两侧出露的温泉也比较多,故流量相对较大。矿物成分中含硫较多。
流量估算:青木溪流经骝公桥,取一段10m的水流长度,分四次测得扔下一片树叶测出树叶流经这段距离的时间分别为40s、28s、26s、27s。去掉误差较大的40s,取平均值27s,算成速度V实≈0.4m/s,大于断面平均流速,取断面速度为水面速度的60%,所以V断面=0.24 m/s,河宽d=4.5m;河深h=0.3m;所以Q=FV=0.3m3/s,所以青木系在观测时间内骝公桥处的流量约为0.3个流量。
②青木溪上游距骝公桥500m处的一个泉眼,该泉眼同样位于断裂带上,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受静水压力在此形成的温泉出口,为上升泉。河道里主要的污物为天然沉积物,而没有过多的重金属,因此水质比较好。
③青木关温泉(游泳池),水温高于骝公桥处的泉水,主要原因是其为管道抽水,且抽水地方比较深,从排水沟的沉积物来看,水中硫
含量较高。
3.风化裂隙水
我们所看到的砂岩裂隙水的表现形式为一口砂岩风化裂隙水井,储水量较低。根据老师的描述和地表植被的特性以及部分裸露基岩加之相关资料查阅,我们可以判断该处基岩为灰黄色厚层砂岩。在地貌地质上,该处为构造上的背斜拉张裂隙。由于该裂隙的走向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所以补给较充足且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裂隙水井水量稳定,随雨量变化不大,但随季节变化变化显著(冬季较干)。水质清澈,水温暖和,且水质受砂岩矿物成分的影响,略显酸性。
三.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状况:
该处温泉多为低温温泉,且规模较小,加之距离镇中心较近,开发利用场地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大多数地下水只是当地居民用来洗菜、洗衣服,并开办了一个休闲游泳池。砂岩裂隙水主要作为生活用水,但水量不足及人口的增长使得地下水满足不了饮水需要,所以当地居民都大量使用自来水。当地人们环保意识不强,许多地方都堆满了垃圾废物,还有工厂的废水排入,大量植物破坏、污染以及建设给当地地下水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水文实习,将课本上有关地下水、岩溶地貌等知识进行了温习,而且近距离的观察了各种不同的现象,使得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在地理学习中,要更多地运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多方面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篇: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02日
一、调查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1、地理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山系缙云山中段
2、行政区: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歇马镇交界处。
3、经纬度位置:北纬29°40′40″~29°46′30″,东经106°17′10″~106°19′46″
二)地质地貌特征:
缙云山为背斜山地,走向近似于南北向,在青木关被水流作用侵蚀后形成溶蚀洼地。缙云山在此区山岭高位600-700m,洼地为30m左右。
1、地质特征:构造上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温塘峡背斜中段,属隔挡式地质构造。背斜轴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薄至中厚层块状岩溶角砾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岩层厚度为700-800m之间;两翼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页岩并夹有薄煤系,出露面积大,上面覆盖着大量的马尾松。背斜轴部的嘉陵江组上部的岩溶角砾岩极易溶蚀,在岩溶水长期溶蚀下沿背斜轴部发育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串珠状洼地,形成“一槽”。另外,轴部的碳酸岩盐地层中还发育有压扭性断层,主断层走向与背斜一致,在岩溶水溶蚀作用下形成众多NE向、NW向剪裂隙和纵向、横向张裂隙,形成断裂带。背斜东西两翼为压性断裂破碎带,形成“二岭”,东翼较陡,倾角达60一80°,西翼较缓,倾角为30一50°。
2、地貌特征:地势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最北端高约620m,最南端高约320m。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影响,呈现“一山二岭一槽”式的典型岩溶槽谷景观,槽谷呈狭长带状,槽谷区有很多落水洞,并有一条从北向南的地下河,此河长度为11公里。地下河在青木关处被截断,形成了两个出口,北边的出口叫做江家溶洞,南边出口为丁家溶洞。
三)降水和气候条件:
1、降水条件: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 雨量充沛,主要集中在4-10月,特别是6-8月,6、7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50%以上,是区内地表河和地下河的丰水期;11-3月降水量特别少,大概只占全年的15%左右。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时空分配不均。多暴雨, 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
2、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分明的特点,常出现高温、湿热和暴雨天气,秋季细雨绵绵,冬季日照少、多云雾、无霜期长、冰雪少。其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月平均气温为5℃,7月平均气温为27℃,极端最高温为43℃,极端最低温为-3.1℃。
四)植被条件:
1、土壤条件: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区内典型土壤以砖红色土壤为主,由于地带性差异,区内还发育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也比较典型,石灰土土层较薄小于1m,洼地中分部水稻土且土层较厚,为1-2m,土被分布不连续。
2、植被状况:由于该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植被主要以适应酸性土壤生长条件的的马尾松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丛为主,为旱生、喜钙型,覆盖率高,达60%左右,水土保持良好。
五)人类活动:
研究区属于典型的岩溶槽谷,流域面积较小。区域内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槽谷洼两侧延流域条带装分布。人类活动以农业活动为主。工业活动较少,在中下游有采石场,上世纪中期有小规模的煤矿开采。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约为9.29km²,占流域面积82%左右;水田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的甘家槽洼地,面积约有0.64km²,占流域面积6%左右;旱地主要分布在上中游的洼地内或其边缘的坡地上,约有3.18km²,占流域面积的28%左右。
二、青木关区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一)砂岩裂隙水:
大家从车上下来之后从东向西走,来到我们实习中的第一站砂岩风化裂隙水井,此水井位于青木关东部的砂岩地区,为潜水,井深约4米,直径约1米,井内储水量较低,从经边缘修葺的苍老石阶和原始造法可知此井历史也历经久远。从地貌方面看,我们可以判断该处位于缙云山背斜的一翼上,为构造上的背斜拉张裂隙,山上种有马尾松,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此处土质为酸性。从地质方面看,该地区地下水发育于须家河组砂岩区,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岩层的挤压形成褶皱地形,经过外力的强烈风化作用下形成风化裂隙,在裂隙和裂隙以下的地层之间形成相对的隔水层,从而形成风化裂隙水。由于岩层中的水沿着岩层接近水平流动而裂隙是垂直向的,所以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较充足且稳定,因此裂隙水井水量全年来讲比较稳定,随降水变化不明显,但随季节变化变化显著(冬多夏少)。根据调查,此处没有排水沟,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裂隙的连通不好。此处砂岩裂隙水的水质清澈,水温暖和,离子含量较多,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当地大多
数居民的生活用水大都来源于此。另一方面地下水在沙质岩中层层过滤使该处的地下水水质相对其他裂隙水水质较好,但在地下水在岩层运动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出露水变成酸性,更合适用来点豆腐,做出的豆腐鲜滑爽口,成为远近闻名的井水豆花,但因此却不适合做稀饭。
二)断层温泉水(共有5处):
1、青木溪骝公桥处温泉水:继续向西走,第一个拐角处向左走,我们就会看见青木溪和骝公桥。骝公桥是座古桥,上面铺有石板路。在骝公桥附近有温泉水,此处由于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在此形成温泉(上升泉)出口。该温泉出水量大,水温偏低,属低温温泉(31℃左右),但相比于气温较高。但由于附近学校用水,将此处温泉水抽走,所以我们这次来并没有看到温泉水,但根据老师的讲解,此处在去年还是有水的。出露的温泉水流入青木溪。因为青木溪正处断裂破碎带上,在其两侧出露的温泉也比较多,故流量相对较大,但由于我们去时为枯水期,所以水量不是很大。此处矿物成分中含硫(S)较多,水质也比较浑浊,呈黑褐色,附近居民在此处将泉水蓄积起来浆洗衣服等,而大量的污水被排到青木溪中,造成此处溪水污染严重。在这里,我们还计算了青木溪的大概流量:
在青木溪上选取了一个截面,估算出其河床宽度约为4.5m,水深约为0.3m,因此横断面积为1.35m²,在此处老师组织同学们用树叶测出其流速约为0.24m/s。因此我们可由Q=FV得出,青木溪在观测时间内骝公桥处的的流量约为0.3m³/s。
2、青木关温泉(商用):此处也为构造裂隙水,但水温高于骝公桥处的泉水,温泉水水温在35℃左右,主要原因是其为管道抽水,且抽水的地方比较深。温泉水水体淡黄,较浑浊,据考证是含硫较多的缘故。由于是商业性质的泉水,其监测数据不准,参考价值不高。
3、田埂边的泉眼:该地区形成于观音峡核部地区,断裂带与河流走向一致,为东西走向,温泉在断裂带上呈带状分布,埋藏在地下约500m处。由断裂带上形成的裂隙水也叫上升泉,泉水涌到地表时温度降低,全年水温差异约1-2℃。在田间地坎下的这处温泉,水汽明显比上几处的泉水少了几分雾气,而且水量较少,水质也不是很好,水底有不少的沉淀物;这些与该处的构造活动和石灰岩构造有关,并且处于地下水的下游段,由于长期的冲蚀,形成浅槽形地形。周围被废弃农作物覆盖,环境比较差,但泉水还是比较清的。同时当出水处被堵塞时,此处地下水可以在断裂面的其他区域流出,地下水可以在断裂带转移。
4、青木溪上游泉眼:青木溪上游距骝公桥约500m处的一个泉眼,该泉眼同样位于断裂带上,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受静水压力在此形成的温泉出口,为上升泉。但由于与外界的交换较少,所以此处泉水的温度要比骝公桥处的泉眼的高。河道里主要的污物为天然沉积物,而没有过多的重金属,因此水质比较好。但由于青木溪污染较严重,所以此处如不加以治理,可能会影响温泉水质。
5、青木溪上游另一泉眼:此泉眼在上一个泉眼旁边,但由于出水口被堵塞,今年并没有出水。但并不是从此都不会再出水了,过段时间后当别的出水口被堵塞,此出水口的堆积物慢慢散去,会开始重新出水。
三)岩溶地下水:
1、袁家溶洞:该地区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翼部,由于该地区出露大量的石灰岩裂隙,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得裂隙逐渐变大,最终形成漏水洞,流入地下溶洞-袁家溶洞。在几年前,由于周边建筑房屋,在采石爆破的时候,无意中让这个溶洞暴露在人民的面前,在洞中可以看到一条由北向南流的天然地下河——青木关地下河。这个地下河源于缙云山甘家槽,形成于北碚歇马镇釜头村,全长为12km,给水面积为25km ²。由于岩溶水和地表水相通,使得岩溶水矿化度较小,电导率很小,可做生活用水。岩溶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的地下水,所以该河易受降水补给的影响,动态变化极不稳定,随降水变化很大,流量最大时约有7个流量,最小时流量等于0,夏天丰水期时流水可以没过洞口。因此这个地下河基本无利用,而人们生活用水却要从嘉陵江瓷器口处往来抽。在河底未发现有鹅卵石的存在,只有一些淤泥,故可判断该河的流速较慢,不具备搬运较大碎石的水动力条件。在洞顶有许多的落水洞,这表明:地表水是通过落水洞转化为地下水的,同时也表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交换密切,地下水受降水等条件影响特别大。洞内流经相对静止的岩溶水,重碳酸钙型的岩溶水虽清但水底看不到一丝生物,呈暗黄色;洞内发育大量的棕黑色石钟乳(由于溶洞的对外开放,使得原来白色的钟乳石和空气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植被的破坏使得大量泥沙随着流水覆盖在钟乳石表面,最终形成棕黑色石钟乳),溶洞内大量的石块崩塌使地面起伏不平,所以该溶洞没有发现石笋。长期受风化侵蚀,整个洞内岩石节理显著,破碎也比较严重,还有一部分岩层内的小背斜。
2、江家龙洞:位于袁家溶洞南500m处,该溶洞为北段地下河的出口,洞口较小,只能看到一个出水口,水慢慢的从地里冒出来水质比较好,清澈见底,温度在15°左右;其埋藏位置较浅,矿化度小,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大。在这条一米宽的人工河道岸边,有两座水文站,主要用于观测其化学元素及水位的变化。根据以往据资料记载,站江家龙洞出水量最高时水位有两米左右(渠宽1米 高近2米),而且其源头离此地有几十公里;此外,此测站也用于地下水水质的检测,数据一般是一个星期统计一次,为我们研究这里的地下水流量做好准备。
三、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一)开发利用现状:
1、利用现状:对于此地区来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相对于较低,人们对地下水的利用大多数处于最原始的状态。总体上存在循环重复利用率、环保排放率和高层次利用率几乎为零的问题。砂岩裂隙水主要作为生活用水,但随着自来水进入了当地居民家中,裂隙井也用的越来越少;该处温泉多为低温温泉,且规模较小,加之距离镇中心较近,开发利用场地不足,故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只是当地居民用来洗衣服,并开办了一个小型的休闲游泳池;岩溶地下水只是有少许管道输到外面供洗东西用。
2、污染情况:当地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这里生活污水、废弃物、工业废水废渣等乱排乱扔,虽然已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排水管道,但任有部分后建立的家庭,工厂排水管道直接排入青木溪,导致整个流域内的水体水质不容乐观,就连深井内的地下水也开始受到轻微的影响。
二)建议与意见:
1、青木关镇政府应加以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尤其是与其临近的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来积极地探索整治地下水的良方。
2、政府应大力宣传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加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有关水资源方面的教育,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去减少污染问题,避免不正确的污水处理方式的再次发生。
3、政府应该加强对工厂的治理措施,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且应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4、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来加强人们的保护环境与水资源的理念。
四、小结
在本次野外地下水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对三种地下水(砂岩裂隙水、断层温泉水和容颜地下水)进行分析与观察,在此学习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且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作用,使地质、地貌、水温等各个学科紧密的联系起来,不能单一的进行观察和学习。观察人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重庆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青木关地下水资源情况
调查人员:2010级师范1班 秦某某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6日
调查地点:青木关
一、青木关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青木关位于106°17′35′~106°19′45′E和2°47′~29°49′49′N之间,在地理单元上包括缙云山中段、川东平行岭谷区;在行政单元上包括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区歇马镇。
(二)自然地理状况
青木关地区处于缙云山背斜地带,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多浅丘平坝,平均海拔225米,地势北高南低,山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在200米—300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属于西南岩溶区,岩溶地质环境特殊。
青木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多云多雾。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无霜期达360天,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积达13.4平方千米。
青木关地区多发育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状况
青木关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总人口3.5万人,下辖两个社区和五个村。农业主要有林业、水稻种植、以及蔬菜种植,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渔业。青木关镇工业基础雄厚,以摩托车、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有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铸造、表面出理、纺织业等企业128家,各类技术型从业人员18932人,其中在乡镇企业的有6000人。镇内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供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交通便捷。319国道横贯全镇,湘渝线回龙坝火车站、国家渝怀铁路西南编组站距该镇仅10余公里,渝隧高速公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在青木关镇交汇。
二、青木关地下水形成条件
青木关地区位于缙云山背斜轴部,其中发育有断距不大的横断层,在须家河组砂页岩地区的单斜山地貌,发育了一系列次成谷和汇水洼地。地区内断层区构造裂隙多,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了良好的下河管道系统。因此地下水多沿断层分布。该地区碳酸盐岩分布,水热条件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岩溶地貌大量分布,易于地下水的赋存。须家河组砂页岩一般呈中粒至细粒结构,质地疏松,裂隙多,利于蓄水。青木关地区全年降水丰富,利于地下水的蓄积。青木关地下水多以上升泉的方式出露,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地下水出露有风化裂隙水水井、遛公桥温泉水、青木关温泉游泳池、马家湾溶洞、姜家龙洞等地。(见附页调查区简要地质地形图)
三、青木关地下水类型
(一)裂隙水:实习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口风化裂隙水井,该裂隙水发源于缙云山背斜一翼上,存在于三叠须家河组砂岩中。该地下水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水量较为稳定,但也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有季节变化,夏季水量较大,冬季较小,且随着压力的抬升,渗透出地表。水呈酸性,离子含量较多,水质较好,当地居民有直接取水作饮用和生活用水。
(二)承压水:青木关地区承压水多有出露,温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实习中主要考察遛公桥、青木关温泉游泳池、田坎间等处出露的承压水。该地处于破碎断裂带上。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存在于岩层空隙中的泉水随着地壳的下沉而随之下降,越下地温越高,泉水温度也随之增高,在承压作用下,便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形成温泉。温泉温度多在30℃左右,并不算高,水量较大,水中含硫较多,离子丰富。
(三)岩溶地下水
青木关处于西南岩溶地区,考察地区又石灰岩分布。实习过程中,主要考察了马家湾溶洞中的地下河。溶洞中有落水洞,无卵石,可判断地下河是从缝隙中流入溶洞。洞内多石钟乳、石笋,有部分岩层可看出背斜构造。由于实习是在冬季,水量较小;据观察,地下河曾淹没溶洞内的河漫滩,因此判断夏季水量较大,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年变化大。地下河循环较快,水质较好。
四、青木关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一)利用现状
青木关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风化裂隙水水井由于水质好,附近居民有部分取用,温泉水利用也较广泛,如遛公桥处,居民用温泉水进行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另一处是将温泉水引出,修建游泳池。刘家湾地下溶洞也有人出入的痕迹,判断附近居民也有取用地下河的水。
青木关地下水虽有利用,但利用得并不是很到位。比如风化裂隙水水井,曾经有人利用水质酸性的特点做豆花,现在已经没有了,并且由于自来水的普及,除去少部分农民引水灌溉之外,风化裂隙水、地下河等已经少有人取用。温泉水开发利用也不到位,如温泉游泳池由于水温不高,修建环境不好等原因,客人并不多,盈利也比较微薄。还有许多地方的温泉水流入肮脏的小河沟,被污染了。
(二)建议
1、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尤其是青木关丰富地温泉水资源。但要注意利用的适度。
2、积极治理水污染,保证地下水的水质。
3、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
4、有关部门加强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式的探索,加强对地下水利用的监测。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苍山县金针菇种植情况调查报告
当地社区贫困居民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期间菜价上涨调查报告
第四篇:重庆市青木关中学2012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2012-2013下期“互动卓越课堂”研究课题学期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为基本框架,遵循《青木关中学“互动卓越课堂”工作方案》规划的行动路径,继续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互动卓越课堂”的建立为主要内容,以《导学单》编制、学习共同体建设、课堂建模完善为主要抓手,规范、严谨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二、学期研究目标
1.编制《学习共同体建设标准》,推动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常态化;
2.积极研究、推动各备课组的《导学单》编制工作,形成《导学单》流转机制;
3.在市级规划课题“互动课堂”研究的框架下,将备课组小课题研究和教师成长课题纳入研究体系;
4.完善课堂建模的各方面内容;
5.以研究促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三、学期研究活动要点
1.“互动卓越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编制并逐步修订《学习共同体建设标准》,从硬件建设到制度建设对全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设立规范;开展评优活动,将制度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路径;开展学生培训和教师培训,实现师生一体的观念转变;举办以“样本班级”为主要形式的范式培训。
2.“互动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研究。以“育英铸秀”学案积累工程为主要推动项目,开展课时学案的撰写及编制工作;一学月一展示;做好学案积累的资料收集、整理及流转、传递的档案整理及收集工作,形成学案编写的沉积效应。
3.“互动卓越课堂”校本课题研究。结合网阅系统,开展细致质量分析,发现优势考点优势教师,以“人人成功”的质量分析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开展与质量监测紧密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推动部分课题与教师成长课题的一体化,整合课题研究力量;积极准备市级规划课题“互动课堂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4.以“铸秀讲堂”为载体,开展全员培训。
5.“互动卓越课堂”专题教学督导研究。深化教学督导工作,开展专题督导,将课题研究成果、课堂建模成果通过督导渗透进教师教学实践,本阶段主要强化教学模式的规范化操作。6.“互动卓越课堂”课堂建模研究。建立“互动卓越课堂”的“标准课堂”,以真实的教学案例增加教师对于“互动卓越课堂”的感性认识,增加课改活动的感召力;举行探索课、展示课、示范课、成长课、研究课等多种形式的课例展示活动。7.完成总课题布置的相关工作。附:主要工作安排
序号
时间(暂)
活动内容
备注
每学月一次
“铸秀”讲坛
每学月一次
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成员探索课
3月已举行 3
3月19日、20日
骨干教师展示课
第四周前
学习共同体标准化建
进行中
第四周学习共同体组长培训
第五周前
小课题重建工程启动
进行中 7
第八周青年教师成长课赛课
4月17日
“互动课堂”课题研究接受区进修学院调研
第六周 互动卓越课堂“标准课”建设活动
本期预计推出3节 10
半期前后
学习共同体班级评优
5月底
互动卓越课堂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12
6月
导学案编制评优活动
小课题研究评优活动 学习共同体建设评优
青木关中学“互动卓越课堂”结构要点
课堂整体特征
教师教学机制灵活——灵动 学生学习兴味盎然——生动 师生情感水乳交融——感动 多元智慧交相辉映——律动 课堂进程行云流水——流动 课堂要素特征
学生主体活动—课堂活动定位 学生自主行动—课堂活动动力 教师因势引动—课堂推进方法 多元互促互动—课堂活动形式 目标多程回动—课堂效率保证
教师活动特征——引动 引例设景 引探析疑 引论导学 引路寻规 引练过手
学生活动特征——主动 动眼观察 动脑发现 动口研讨 动思调控
动手验证(动情感悟)
课堂基本环节
自主学习——主动感知(基础环节)(复习课-自补;讲评课-自纠)
对子交流——主动提问(重要环节)
组内研讨——主动探究(拓展环节)展示互评——主动体验(机动环节)测评反馈——主动评价(关键环节)课堂执行标准(一)教学时间分配
1.教师活动少于20分钟; 2.学生活动大于20分钟。(二)教师活动
1.学案编写精巧,活动组织精细,测评编制精当; 2.引动过程流畅,能启发、实纠偏、真解惑。(三)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静心阅读、独立思考; 2.对子交流:轻声细语、针对性强; 3.组内研讨:分工明确、参与面广;
4.展示互评:小组发言-语言流畅、声音洪亮; 板书展示-书写规范,清楚美观; 同学互评-准确快速、简练礼貌。
5.测评反馈:细致演练、独立达标。(四)教学效果
1.课堂目标完成度高;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2012-2013下期“互动卓越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期是我校“互动卓越课堂”建设工作继续推向深入的重要阶段,在上学期强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本学期更加注重对“互动卓越课堂”的内涵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实作环节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活动确保课堂改革工作的热度,实施了一系列工程确保课堂改革工作的广度,推进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确保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度,实现了“互动卓越课题”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统一。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的指导下一的“互动卓越课堂”建设工作,特将本学期工作作如下梳理:
一、指导思想
以学期计划中拟定的六大工程(学习共同体标准化工程、“育英铸秀”学案流转工程、小课题重建工程、铸秀讲堂、“以生为本”教学督导工程、“互动卓越课堂”建模工程)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帮助师生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主要目的,以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为骨干教师提供提升空间,为课改中坚提供研究样本、为观望集群提供成功范本为载体,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互动卓越课堂的工作推进全面捆绑,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实现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及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化的路径。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通过建立标准与经常性评价,实现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标准化与常态化
从第二周开始,我校开展了学习共同体标准化建设工程。曹旋副校长在班主任会上宣讲了《学习共同体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说明。在推进过程中,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手段,在部分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和支持下,学校还统一制发了《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管理表(日/周/月)》和《学习共同体常规管理表(日/周/月)》,有利于各年级各班既能根据实际对管理项目和分值进行微调,也有利于学校对学习共同体进行统一管理。《标
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建设标准,规定了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要件;二是制度建设标准,规定了学习共同体管理应制定的基本制度;三是文化呈现标准,细致规定了从组牌到小组文化展示的内容、位置等。各年级组根据情况对学生开展了有效培训,部分年级还对管理表格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将其与年级管理目标有机集合。第一学月为规范建设期,其间涌现了很多创新的做法,如高二美术班的班主任将学生专业风采与小组风采展示有机结合,充分凸显了班级特色;初一年级统一购置了班牌外壳,在外形统一的同时,也给各班预留了充分的展示空间;高二年级还编制了年级计分规则,规范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分,确保年级优秀学习共同体评比的公平性„„从第二学月开始,班级对学习共同体实行周评,年级实行月评,学校则实行期评;学校建立专门的公示专栏,对评比出来的优秀学习共同体进行展示。系统化的评比展示制度确保了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可持续,避免了因“审美疲劳”带来的建设懈怠。学习共同体建设是“互动卓越课堂”的基础工程,我们就是要致力于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标准化建设来搭建共同体运行的基础平台,为“互动卓越课堂”的深入推进奠定组织基础。
(二)通过实施系列教学展示活动,实现教师课改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的统一
1.骨干教师展示课
3月19日、20日,我校举行了市区级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本次示范课活动授课由各学科一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承担,共准备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个学科九节示范课,明确规定了备课要求、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听课要求、主评课教师、课后交流讨论等等明确的活动安排。本次青中计 216人次参与听课,同时还吸引了“5118”共同体的大学城一中、天星桥中学、沙区实验中学三所中学共57人次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讨论交流。本次示范课的另外出一个有趣的亮点是——有夫妻授课的,有丈夫上课妻子评课的,有青中师徒帮带对子中师傅上课徒弟评课的。本次活动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有益推手,也成为了“5118”共同体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
2.青年教师合格课赛课
4月16、17日,我校举行“互动卓越课堂”青年老师合格赛课活动。本次活动有语、数、外、生、政、史、地、体八个学科的1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聘请了8位经验丰富、教艺精湛的骨干教师担任评委,使用区教师进修学院颁布的《学本式卓越课堂指导标准》为评比依据。全校参与听课的老师达到了253人次。青年老师所呈现的每一堂课都体现出“问题引导下,学生们严整自学、积极互学、热烈展学,充分展示学习共同体的风采”的特点,更通过本次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展现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力量的优秀品质。
3.铸秀青年学堂
本学期截止6月20日,我校已举办6期“铸秀青年学堂”活动。3月26日铸秀青年学堂第一堂课在综合楼中会议室开讲。本次活动向青年教师赠书,并提出了读书要求,规定了读书报告的活动计划,曹旋副校长进行了题目为《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史略》的专题讲座。4月9日青年学堂第二堂课开讲。讲座主题为《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曹旋副校长从“新教师的困境”讲起,深入剖析了新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异,并据此对参加学习的每一位青年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布置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4月16日青年学堂第三讲开讲,学校德育处主任、资深班主任陈波老师对校青年教师团队进行班主任素质培训。4月23日青年学堂第四期——研课沙龙举行,三十名青年教师根据前期听课经历,分享了听课感受,提出了改善建议。5月9日,校党总支书记徐若颖同志做客青年学堂,辅导学员们学习第五课,讲座题目为《教师的责任与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勉励大家逐步达到“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上路”、“五年成熟”的目标。5月28日,语文高级教师徐勇老
师做客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与青年教师们交流如何听课和评课。青年学堂是青年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目的是通过培训讲座,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增长青年教师的见识,使之真正成为互动卓越课堂建设的生力军。
4.党员研究课
5月14、15日,我校举行党员研究课活动。初一语文、初二物理、高二英语、高二数学三个年级四个学科的四位党员教师提供了四节研究课供老师们学习观摩,学校164人次教师参加了观摩学习讨论。献课老师着力针对4个方向进行了探索和研究:①导学案的PPT化②“展学”环节的规范化③避免优生垄断的师生对话机制④除讨论之外的小组活动设计。本次党员研究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党员同志在实践中提供的探索实例,为“互动卓越课堂”提供可供“解剖”和“分析”的“标本”,为某些瓶颈问题的突破提供思考的方向;广大党员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在教学改革的宏大实践中实现党员应有的价值。
5.青年教师成长课
本学期,我校共举行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三期。3月13日上午,青年教师“互动卓越课堂”成长展示课第一期活动在综合楼阶梯教室举行。地理组的龙少琼老师和语文组的蔡雪春老师献课。3月27日,成长展示课第二期举行。献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政治组的程玲玲老师和数学组的吴承起老师。4月23日,第三期成长展示课在综合楼阶梯教室举行。献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英语组的白文锦老师和语文组的张沂老师,英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和全体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活动,旨在在青年群体中更深入推进“互动卓越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打造精品高效课堂,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本领,提升青年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
6.学科组标准课
从5月开始,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学科标准课”系列活动。5月7日,物理组“标准课”活动以沈智老师在高2015级8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研究示范课为样本,全组就此进行讨论争鸣。5月21日,语文教研组以费芳老师的《海燕》为标准蓝本;数学教研组毛蓉老师以《平移的特征》提供“标准”参考。5月28日语文组继续以蔡学春老师的《汉家寨》继续深入讨论;英语教研组则在5月28日下午观摩了黄建波老师的《I have a dream》多元化评价研讨课;蹇忠静老师则以复习课展示生物标准课的独特魅力。5月29日,政治教研组观摩隆昌杰执教的《生活与哲学》标准课;下午,高中数学教研组观摩王联昶老师的标准课《随机事件的概率》。6月4日,化学学科标准课由官玲老师主讲《油脂》。
(三)通过强化学科备课组的管理,实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和成果互享
只有有效的教研才能支撑起有效的教学活动,才会带来真正的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主要完成教学进度的规划,教学重心的校准,教学内容的明确,教学设计的共享等工作,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是推进“互动卓越课堂”在常规工作方面的主要管理抓手。教案(导学案)的流转工程是其主要的管理载体,从第一周起,要求每个学科备课组以学月为单位上交备课成果——课时学案,教科室将收取的学案进行定期公示展评。前三学月,教科室收取的课时学案达到825份,为我校互动卓越课堂资源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21日,学校举行了本学期的导学案展示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长首先翻看了本学科不同年级的课时学案成果,了解了本学科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课时学案的具体编写情况,将所有的课时学案都集中起来,能让不同年级间的能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各学科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能增强沟通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在后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真正将互动卓越课堂的工作在教研活动层面推向深入。
(四)通过加大小课题的建设力度,实现课题研究与课改工作的有效整合 课题研究是指导课改工作科学推进的重要保证。我校的课改课题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市
级规划课题总领全局,学科专项课题重点突破,成长课题注重操作实效,课题集群凝冻实践智慧”。4月17日市级规划课题“问题主导下的互动课堂研究”过程调研会议举行,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的专家莅临指导,对课题研究人员的组成,子课题的确立,基本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现有的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议。3月27日下午数学组“自然-目的式教学”课题研究课活动在我校举行。郑帅老师执教观摩课《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双碑中学孙英老师作《关于数学问题暴露》,凤中的付媛老师作《数学知识提炼构建》,七中陈勇老师作《数学变式反馈》的小讲座。而在校级课题方面,教师们共计申报备课组小课题33个,课题覆盖了初高中六个年级,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个学科;申报沙区2013教师成长课题10个,课题覆盖语、数、外、史、理、化、生七个学科。
(五)通过制度化定向督导,实现课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常态化
“教学督导”就是让管理骨干、教学骨干直接进入课堂,实地观察、诊断和矫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督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研组长每周五上午的集体教学督导,二是校级干部的随机视导。第二周,根据教研组长建议实施了“定向督导”——“对象定向”,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共同提出听课名单,对特定教师进行专项听课;“内容定向”,每学月确定听课主题,逐个落实“自学、互学、展学”等教学要素。在校级干部听课放慢,针对年轻教师推出“约课”活动,对年轻老师提出具体的听课要求,约定专门的听课时间,观察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执行力,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力,在教学特色方面的成长力。本期督导组集体共听课超过500节次,教学副校长单独听课80节次,增加了听课覆盖面,有效促进了互动卓越课堂工作的常态化进程。
三、主要特色工作简述
(一)导学案流转工程
我校的“导学案流转工程”是对区《导学精要》编写的有效补充,是将教师的集体备课成果通过展示、交流、流转、传承、修正等过程,实现教师教学智慧与经验的更大范围共享。前三学月,教科室收取的课时学案达到825份,通过对备课组课时学案的收取和流转,既能起到督促其教研活动实效性的作用,更是避免导学案重复编写、重复劳动的有效手段。
(二)课题与实作的有效结合
我校的课题研究与课改实践结合紧密,市级规划课题“问题主导下的互动课堂研究”统领全局,本学期的课题阶段总结也得到了专家组的较高评价;数学课题以教研员吴家全老师为主要牵头负责人,本校所有数学老师积极参与,提供课题研究课,实现对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备课组小课题与教师成长课题有机结合,33个备课组小课题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既研究课改也研究考纲,在小课题中择优申报教师课题,点面结合更能凸显效能。
(三)以职初教师的培养活动为主要诉求
本学期的所有重要活动均以职初教师的发展为主要涉及出发点,合格课赛课、三期成长展示课、六期青年学堂等活动都是直接以青年教师为活动主体;教学骨干示范课、党员研究课除了展示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能力外,更要为青年教师树立敢于探索的行动范本;学科组标准课的执行主体同样以青年教师为主,增加锤炼其教艺的手段。青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只有让他们在改革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得到收获,教学改革才能走得更远。
(四)党员研究课的“专项研究功能”
公开课不以“展示”或“比赛”为主要目的,本学期尝试做的“党员研究课”明确了研究主题,在活动开始之初即确定了“①导学案的PPT化②“展学”环节的规范化③避免优生垄断的师生对话机制④除讨论之外的小组活动设计”四个研究方向,并针对这些方向进行
了专门的教学设计,展示出来的课确实起到了“标本”的作用,丰富了活动类型,提升了活动含金量。
(五)学科标准课
将互动卓越课堂落实到学科,建立学科的执教“标准”。从5月开始的学科标准课,充分说明了“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样的教学活动,实现了科科有思考,个个有启发,具有了学科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方能行之弥远。
四、下学期的工作方向
(一)继续将青年教师作为互动卓越课堂的活动主体和培养重点;
(二)扩大教师展示课的覆盖面,建立有序的公开课展示流程;
(三)丰富互动卓越课堂的理论内涵,扎实推进实践探索;
(四)深化各层级课题研究,避免研究的泛化和形式化;
(五)继续推进导学案流转工程;
(六)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力度。
第五篇:青木关中学少先队大队部建设方案
青木关中学少先队大队部组建方案
一、活动目的我校在初一年级成立少先队大队部目的在于以“善良”教育为主旋律,以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宗旨,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少先队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比如: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浓,谦让精神更明显等等。同时,通过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加强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育人功能的积极作用。为少先队向团组织过渡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并积极吸纳品学兼优的同学加入团组织。在全校营造“人人争做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团员”的氛围。
二、活动要求:
初一各班级通过班级选举推选出愿意并能积极主动为少先队工作、有特长、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优秀队员为本届少先队各级委员,同时推选优秀少先队员参加第一届少先队大队委员竞选。(参选人员必须准备3分钟左右的演讲稿。)
三、少先队大队部干部设置:
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卫生委员1名、纪检委员2名
四、活动步骤:
1.初一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中队,设中队长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卫生委员1名、文体委员1名、纪检委员1名,每班一学习小组为一小队,设小队长1名,所有队员受少先队大队部和中队辅导员(班主任)领导(各中队干部设立可与班干部兼任)
2.各中队推选第一届少先队大队部干部候选人(不超过3人),每位参选人准备好与参选职位相关的竞选演讲,时间为不超过三分钟。
3.竞选时间地点待定。
五、报名须知:
1、本次竞选采取自愿报名和班主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2、每班报名人数不超过3人;
3、报名人员要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并在9月10日前交到学生处周涛老师处,未交报名表作弃权处理。
六、竞选方式:
1、竞职演讲,2、面试答辩
3、公示并接受民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