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这里曾经是x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现在却等着、靠着、要着过日子;这里曾经靠开采千年古树有一次富起来的机会,可惜如此巨大的生态坡坏却只富了若干人。创办林工商开采古木固然为x边的建设留下了浓厚的笔墨和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我以为“过”大于“功”,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检验,更是失败的决策。我出生在“三乡一镇”,曾亲眼目睹一棵棵千年古树的倒下,而今作为工作在“三乡一镇”的一名普通干部,当我在思索“三乡一镇”未来的发展时,我多么想恢复那种“万里林海翠绿,千里长廓闻鸟鸣”的景象……
被称为“x边西部”的xx片区三乡一镇,即xx乡、xx乡、xx乡、xx镇,是纯x族聚居区,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人口近x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县委十一五规划“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牧富民”三大战略中,“工业强县”的主要依托大部分水电企业建在官料河沿线,而官料河源头在“三乡一镇”;“旅游兴县”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90%以上的也在“三乡一镇”;“林牧富民”的基础林、草、牛、羊等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乡一镇”。因此,“三乡一镇”在x边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开发“x边西部”是“三乡一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重要举措,也是x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开发“x边西部”,势在必行,越早越好。
“三乡一镇”地处x边x大门户,森林覆盖x%,是x边的“绿色走廊”。但却被称为“x边西部”,说的是“三乡一镇”的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差,没有一家乡镇企业,没有一分财政收入,在校大学生不到x人,完全处于“等、靠、要”的依赖局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的“x边西部”,该如何求解“x边西部”的发展呢?
根据x边x族自治县确定的“三大目标”和“三大战略”,按照胡总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结合“x边西部”的现实状况,我认为应该把“旅游、林、牧”作为“x边西部”的三大支柱产业来作出战略部署:打生态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把森林种成富民产业,实施牛羊品牌战略。三大支柱产业要以旅游业为重点、突破口,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但是,“x边西部”的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尚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三大产业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产业规模,离支柱产业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要使三大产业真正成为对“x边西部”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扶持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使其通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孵化、扩张、成长、壮大,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合理的产业体系,来带动“x边西部”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之所以把旅游业作为重点、突破口,是因为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必须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即在全面推进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选准一个产业关联性强、开放度高,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作为重点优先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及规划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使其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扩张,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理清了“x边西部”发展思路,指明了“x边西部”的产业发展方向,分清了“x边西部”三大产业的主次轻重和相互关联,那么,三大产业具体该如何走好每一步棋呢?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眼球经济”,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它涵盖了行、游、吃、住、购、娱等要素,是产业关联度极高的混合产业。从“x边西部”来看,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有着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可把“x边西部”境内旅游资源分为四大区域:黑竹沟风景区、xx温泉民族风情区、挖黑罗豁风景区、依子哑口风景区。“x边西部”旅游发展的对策是要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实现将乐旅游的跨越式发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x边西部”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第一,邀请专家对旅游业进行中长期规划。x边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牧富民”三大战略中,把工业放在第一位,把旅游放在第二位。近年又将三大战略确定为“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其中“两大战略”直接关系旅游业,位置更加突出。在制定十二个或者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有可能把旅游放在第一位。因为在过几年,我们的工业发展会遇到“瓶颈”,水资源已开发完,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企业污染严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总有一天会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而被迫关闭,旅游业才是未来的出路。因此,应邀请专家对x边旅游进行中长期的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x边西部”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山区。我曾参加县委党校中青班在北京考察时,曾问那里的酒店服务员:“知不知道黑竹沟”?服务员回答说:“知道,一条未开发的神秘谷,称中国百慕大”。旅游业是以形象、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x边西部”具有一定的x族文化底蕴;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珍稀动植物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人文资源;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x边西部”特色和个性,是x边发展旅游业关键所在。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化x族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利用内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多措并举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政府的投入十分有限,必须转变观念,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手段,既要重视向县外开放引进资金,也不要忽视县内特别是民间企业参股等筹集资金,要贯彻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措并举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拓展市场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办旅游。要积极主动进入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要利用项目融资、股权转换、产权置换等多种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兴办旅游产业。二是对小景区、景点项目采取卖断经营权,转让、租赁、资源折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三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进行开发,对大的旅游投资项目要采取参股控股,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吸引资金。四是推进各景区(点)公司化,实行景区(点)经营市场化。五是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国家资金。
第四,形成整体合力,大力开发“x边西部”旅游产品。建设“x边西部”旅游品牌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必须在全县上下达成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中心的共识,形成整体合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发“x边西部”旅游产品。旅游应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契机,以创新为动力,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文化带动等措施,恢复提升人文景观,开发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加速形成旅游区域中心,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围绕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两条线,确立旅游开发的重点,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景区(点),切忌“三乡一镇”旅游景点开发各自为政,形成“小、弱、散、差” 的开发格局。要通过对具有推动作用的旅游景区(点)的开发扩散,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开发优质旅游增长中心,促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的转化。
第五,办会,造节。办会,即通过策划与公关活动,把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性会议及商业性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各种会议拉到“x边西部”来开,同时精心策划和组织举办各种会展活动。通过举办会展活动,吸引政要、专家学者、工商要人、社会名流、企业精英以及普通商人、旅游者等方方面面人士来“x边西部”,吸引知名企业、名牌产品来“x边西部”。造节,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促进文化和经济交流。即通常所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造节要注重地方特色,讲求经济效益。x边近几年举办民族服饰文化展、呷嫫阿妞文化节,就是很好的起步。
——把森林种成富民产业
“x边西部”立足山区优势,围绕旅游业,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确立建设“x边西部”“绿色明珠”的发展目标,坚持林业立“三乡一镇”,产业富民,大力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的林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富民兴“三乡一镇”的目标。
第一,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打造“x边西部”“绿色明珠”。根据“三乡一镇”实际,积极实施国家造林项目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峨美公路90公里“绿色通道”工程,带动“三乡一镇”栽竹造林,力争使“三乡一镇”村村被森林环抱,万里林海翠绿,千里长廊闻鸟鸣。①科学规划,严把造林质量关。按照生态优先、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态林为主,结合海拔高度和地理条件,科学选择树竹品种,精心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定点育苗,科学壮苗,定向供苗,严格检疫”的办法,确保种苗质量;抽调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指导农户整地、打窝、栽植,统一规范种植。②以造为主,保护与管护并重。实施“四大工程”,营造公益林。同时,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已造林竹的管,加强森林防火。③兴修公路,改善林区交通条件。根据林区分布,制定了林区路网规划,建设林区公路。
第二,推进林业产化经营,打造“x边西部”产业链条。要把“x边西部”森林种成令人沉醉的美景,更要为“x边西部”森林,打开一个产业通道,拉开一条产业链条。①林间种植新模式。充分利用“x边西部”3万多亩退耕还林地,搞林菌、林草、林中药材间作为主要形式的林间种植新模式。②林间养殖新模式。林间养殖投资小周期短、疫病少、效益高。③依托森林,迅速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得保证充足的原料基地。建设原料基地,要靠政策启动、示范带动、利益驱动、科技推动等办法,促进了林竹原料基地建设。从而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链条。④创新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推行订单竹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在原料基地建设中实行股份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风险保障机制:公司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资金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受到冲击时,补贴林农,保护农民利益;积极鼓励林农参加财产保险,减少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⑤信息服务机制:“公司+协会”,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病虫害防治,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成为龙头企业联接农户的桥梁与纽带,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
第三,壮大森林产业,将呈现三大成效。“x边西部”若能立足山区优势,坚持把林业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着力培植森林资源,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把森林种成富民产业”的新路子,将取得三大效益。①森林资源迅速富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四大工程的实施,加速了“x边西部”林业的发展,使荒山披绿,翠竹成荫。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贫瘠、缺水、陡坡地的水土保持问题,过去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面积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逐步减少,保证官料河沿线梯级电站的发电量。②加速“x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施森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林产品加工业业的快速发展。③林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森林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旅游业、畜牧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施林下种草养畜工程,形成林草结合、林畜结合、林药结合的复合经营模式,拓展了林业产业链,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实施牛羊品牌战略,发展10万牛羊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中枢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发展“x边西部”畜牧产业,提高畜牧产值的比值,其差距在牛羊产业、潜力在牛羊产业、希望在牛羊产业。因此,“x边西部”应该实施牛羊品牌战略,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内牛羊达到10万只。
第一,“x边西部”牛羊产业的独特优势。①资源优势突出。草场丰富,且草种分布广,种类多,草场再生力强,青草期长达10个月,不少区域无枯草,四季常青。气候条件优越,水质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牧草的生长和牛羊的养殖。竟挖黑罗豁大草坪就可以容纳万头以上牦牛,无边无际的大草坪,浩浩荡荡的牦牛队伍,又是一大旅游竟观。②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长期的养殖习惯,使“x边西部”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第二,发展牛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①数量不大,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x边西部”牛羊养殖以千家万户分期养殖为主,养殖产业大户的经营尚未成规模。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均,养户之间联系不大,信息无法共享,相互脱节,各自为阵,离产经营有较大差距,市场化水平低。②营销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长。销售渠道主要以迷信活动、红白喜事时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营销渠道较窄,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③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含量和养殖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山羊疫病防治能力差,接种密度低。有的地方连羊舍建筑也不规范,导致牛羊发病率较高。牛羊没有特色,品牌效应不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创新理念,以有力的措施推动“x边西部”羊产业的发展。①在理论上进行创新。首先对“x边西部”的牛羊养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适合“x边西部”牛羊养殖的科学模式。科学界定分散养殖每家每户养殖多少只合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生态平衡。摸索出“x边西部”牛羊发展的科学路子,制订可操作性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在抓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上下功夫,把发展生态山羊养殖小区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基地带动各家各户的分散养殖。大力推广种草养羊、秸秆氨化养羊等高效养殖模式,注重牛羊整个产业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转变“重养殖、轻销售、轻加工”的观念,将养殖、服务、销售、后续加工等各环节结合起来,找出最佳的运行模式。②转换经营方式,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规模优势。成立“x边西部”牛羊养殖协会,这对“x边西部”牛羊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x边西部”牛羊产业,必须转换经营方式,改变过去各家各户各自为阵的状况,把生产(养殖)、销售、加工等各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架起养殖、销售、加工等多环节与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信息共享。要以协会为平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多种技术、信息的服务。③实施品牌战略。发展“x边西部”牛羊产业,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把“x边西部”牛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力。积极培育牛羊肉的消费群体,在各大饭店开设特色牛羊肉菜,并逐步仅大中城市扩大,以销促产,以消费促进山羊的规模养殖。同时适时的引进加工企业,对牛肉进行精深加工,提升牛羊肉产品附加值。形成就地加工,运输活体销售和附近地区长年消费三者相结合出栏的协调格局。要开拓思维,拓宽眼界,站在全县、全市、全省的高度来规划“x边西部”牛羊的发展。④多管齐下,形成发展牛羊产业的合力。首先是要建立和健全畜牧业的疾病防疫体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加强防疫设施的建设,形成畜牧业防疫的长效机制,防止畜牧业特别是牛羊产业在发展中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要改良现有品种,在种公牛羊的选择上要下功夫,选择外来体形大的优良牛羊做种公羊,畜牧部门要提供技术服务,改良现有品种;三是要加强领导,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牛羊产业的发展,同时引进和培养牛羊养殖专家、技术人员,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业务的技术指导水平和政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水平;四是要激活民间资本,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对牛羊产业进行投入。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二篇: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第三篇: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屏山县龙华镇政府银西国
一、镇情分析
(一)比较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集中“四古”资源,即古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明清老街,古佛——八仙山大佛,古树——细沙溪桫椤树,旅游开发的潜力大,前景好。二是特色生态产业初具规模,生态好。地处岷江流域,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茶(1.65万亩)、竹(12万亩)、林(4万亩)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森林覆盖率达到70%,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生态产业,为龙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民间资金比较充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17元。2010年全镇人民存款余额1.2亿元。
(二)不利因素。一是草纸加工造成河流污染严重。初步统计,龙华小草纸1039户,每年消耗石灰2000余吨,全部直接排放在大小龙溪和箭板河,使青山绿水变成“青山黑水”,影响龙华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二是区位比较偏僻。龙华位于县域西北部,群山阻扰,交通不便。特别是县城东迁新发乡后,工作运行成本增加,尤其是接受新县城辐射带动的影响小。三是经济发展滞后。工业企业缺乏,现有的企业仅电站、纸厂、砖厂、矿石厂等11家,还没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主要对外通道屏龙路、龙永路仅仅“保通”,离“保畅”的要求还很远,龙商公路还是泥结石路,乡村公路硬化率低,全镇乡村公路190公里,硬化道路仅24.8公里。水利设施缺乏或年久失修不能使用,“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不高,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发达。四是旅游开发严重滞后。受投入的制约,目前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严重不足,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不够。
二、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定位,围绕“一二三四五”推进工作,即:“紧扣一个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两大基础”——城镇基础和农村基础,“发展三大产业”——茶叶产业、林竹产业和旅游产业,“推进四个转变”——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耕作型向服务型转变、散居型向聚居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五个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9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7.43万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7029元,每年增加500元。
三、对策思考
(一)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交通、水利项目资金,硬化龙华至鱼孔公路、龙华至打鱼公路,建设八仙山后山公路,各景点的连接公路。实施场镇河提堡坎工程,实施场镇三级蓄水工程。完成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显著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条件。
(二)围绕旅游开发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场镇开发建设,配套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产品市场,新增餐饮、住宿、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使日接待能力由现在的100人增加到1000人。引进业主投资开发龙华特色旅游产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集镇,使场镇人口由现在的3000人增加到5000人,增强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
(三)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创建龙华“3A”级景区,通过组建国有旅游公司或引进投资业主,逐步投资打造古镇古街、八仙山景区、乱山迷魂奇阵等景点,实现门票收入“零突破”。争取项目打造七大旅游园区,即打渔村百竹园、稻田村山茶花园、中心村梨花园、细沙溪桫椤园、鱼孔村映山红园、老君山杜鹃花园,增添旅游景点。
(四)围绕旅游开发加快草纸生产转型。严格控制新增小纸厂,杜绝新增污染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小纸厂生产户产业转型,改卖竹片,改编竹器,或者养猪、养鸡、养兔,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建设“青山绿水”,凸显“生态优势”。立足“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因地制宜,引进竹笋、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城镇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围绕旅游开发统筹新农村建设。一是把“赶场路”变成“致富路”。发挥现有公路对村社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加大小货车,提升运输能力,彻底改变仅依靠摩托车、长安车运输农产品的局面,使茶叶、竹片、林木、干果等特色农产品快捷流通。新建公路结合景区公路规划、全镇路网规划,打通断头路,形成环线,畅通无阻。二是把“荒山坡”变成“金饭碗”。“靠山吃山”,在土地上做文章,荒山荒坡除发展茶叶、林竹,养牛放羊外,还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打好“生态牌”,种时鲜水果、高山干果、笋用竹,养土鸡等,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三是把“偏远村”变成“新农村”。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规划要求(打破“夹皮沟”,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兵营式”,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群众集中建房,打造亮点。在山水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农家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第四篇: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经济社会发展办狄占泰)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城关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城关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3341”项目工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34”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以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镇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
1路子,以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不断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着力实施黄家学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北海子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力推进了镇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仅今年一年,全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金额达到了27亿元之多。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有效改善了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低回报”的非公企业现状。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从目前镇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夯实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其基础建设总体水平仍然与之差距甚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后劲依然显得不足。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产业结构
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不高,特色经济、优势经济、龙头经济不突出。
针对城关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我认为,推进镇域
经济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必须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才能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供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招商引资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采取分解招商目标任务、保障招商工作经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定重点招商领域、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六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
二、依托优势,推进产业科学化调整。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以产业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决定着镇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水平,努力推进产业
发展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升产业档次与实力,实现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四、城乡统筹,实施强镇带动战略。城镇对于聚集第二、三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城镇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第二、三产业的聚集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增强城镇吸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能力,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镇域经济的发展。
五、龙头牵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此,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壮大企业群,努力发挥聚集效应,以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来带动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实
力,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效益。
第五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建议
李培育
镇域经济,是最基层的综合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为进一步研究镇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对前甸镇域经济进行调查后,总结了前甸镇发展镇域经济的基本经验,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前甸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前甸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
要务,通过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经济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以2009年为例,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00万元,招商引资66,05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30万美元,出口创汇2210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实现14,171万元,镇财政收入实现3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8元。在全市47个乡镇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
1、经济结构趋向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加快一产业,做强二产业,发展三产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镇域经济结构不断趋向优化。目前,一产、二产、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7:2。
2、特色农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了台山村无害化种植生态旅游村,大道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前甸村经济苗木及大米生产基地。另外,狐、貉等特种养殖,山野菜、食用菌深加工也初具规模。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聚集效应凸显。通过培植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民营企业不断壮大。确定了以铁林集团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加工,以
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以顺前造漆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东进实业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等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8家、私营企业150家。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把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几年来,詹家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了同城市居民一样的供水、供热;在202线前甸段安装路灯2300米,修建村路长25公里,新建桥梁2座等等。
5、区划调整后,为前甸镇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区划调整后,前甸镇土地面积增加到150平方里,是原来的近4倍,人口增加近1万人,这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甸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大中型工业企业少、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国有土地储备少等等。
三、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乡镇,潜力在乡镇,后劲也在乡镇。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整篇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做好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规划去安排前甸经济发展布局。一是把前甸镇西部作为商住区,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三产业。二是以前岭工业团地和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做大做强二产业。三是把前甸东部地区作一产业发展区,发展特色农业。
2、增加国有土地储备,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将木材市场和大东沟作为发展房地产业的土地储备;二是扩大前岭工业团地土地500亩,达到1137亩、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土地,扩大大柳工业团地
500亩,达到910亩,作为发展机械加工业土地;三是完成前甸村土地征用,作为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土地。
3、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政府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协调金融部门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4、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和果蔬产业,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实现增收。二是利用台山、大道等村的城郊优势,整合耕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观光农业、水稻养鸭等产业。三是继续采取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抚顺金泰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抚顺金宇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以产业化为核心、迅速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一是全力壮大以前岭工业团地为中心的、以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全国基地;二是大力扶持以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的机械加工业,使之成为全市基地。三是培育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农产品深加区和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另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大、产业升级和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