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7: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

第一篇: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更名后加快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于指导学校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编制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广泛动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也是全校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凝聚人心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精心安排部署,为规划编制提供保障

我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学校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规划办公室,召开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明确了编制机构、主要任务,制定了时间进程表。

二、调研阶段深入学习调研,为规划编制开拓思路

4月至7月为‚十二五‛规划的调研阶段。一是外出学访。学校组成三路学访团,分赴华南、华东和西北三大区域9所同类院校、部属院校及地方特色院校进行了实地学访考察。二是校内调研。学校领导率学位办、科研处、人事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教务处、规划办等职能部门深入各学院开展调研。各部门、各单位也纷纷启动赴兄弟院校调研活动,取得了一批宝贵经验。三是信息交流。学校制作规划专题网站,围绕‚教学研究型大学内涵解读‛等编辑《规划编制工作简报》及《规划信息参考》十余期,整理选送兄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数十万字,及时向师生发布规划工作动态。

暑假前,规划办及专项规划编制小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框架及各专项规划的核心内容进行研讨。学校党委会4次听取汇报,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的顶层设计与主要思路。

三、讨论阶段广开言路,为规划编制集思广益

8月至10月为‚十二五‛规划的讨论阶段。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研讨会,对规划框架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暑假期间,校党委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了规划办有关工作的汇报,最终形成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框架草案并提交‚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研讨会审议。

8月25日,学校召开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研讨 1

会,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系主任、校内专家、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出席会议,听取了学校领导的专题报告,听取了教科院专家的专题讲座,围绕规划框架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百余条。

规划办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咨询、小组座谈等多种形式向专家学者、老教授及青年教师代表征求建议,校领导与部分干部、教师代表举行面谈会,就学校更名成功后的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学校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

四、完善阶段凝聚共识,形成规划编制初步成果

10月以后,规划编制进入‚完善阶段‛。学校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举办 ‚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题系列讲座‛,针对规划内容作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规划办充分听取、梳理采纳干部教师及各单位、各部门对总体框架草案意见和建议;认真学习并吸取国家、天津市《教育规划纲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再修改再完善,最终形成《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3月启动,前后历时10个月,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专家精心指导和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学校先后召开各类调研、座谈、讲座会议几十场(次),历经近百次、16轮的反复修改,《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终于与广大师生见面。整个规划力求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既注重理念和思路的阐述,提出能够统领全局的重点战略;也注重实际效果与应用性,提出可操作性的重点项目。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了十年两段‚两步走‛的战略步伐,明确了4大战略重点、8项主要任务、8项重点发展项目和16项保障措施。预计修改完善后的‚十二五‛规划,将成为我校历史上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并对今后五年引领学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五规划工作办公室

2010-12-24

第二篇: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

说明

一、编制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战略作用,对于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三个北京‛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为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促进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按照‚三个北京‛建设要求,结合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实际,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未来五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3月启动,到2011年3月底形成《规划》报审稿,历时一年,分为五个阶段。

(一)成立编制组,启动工作

2010年3月,成立了由市质监局牵头组织,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城战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组,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发《关于开展北京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0】95号),并于4月8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标准化负责人员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明确了规划编制的要求。

(二)形成《规划》草案

2010年4月-2010年7月,标准编写组共收到本市12个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的本行业的‚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同时收集参考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征求意见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三个北京‛行动计划等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草案。明确了《规划》的框架结构由‚序言‛、‚ 展望回顾与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

(三)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2010年7月-8月,共召集召开6次专题讨论会,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六易其稿,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全市公开征求意见

为使 ‚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发展规划能与全市其他各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保障各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及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标准可依,于8月30日~9月1日分别召开4个征求意见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科委等40多个委办局、57个全市‚十二五‛专项规划主要编制人参加了征求意见会,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的内容,编制组组织专家于9月15日-9月17日进行集中讨论,并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

2010年9月28日,编制组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讨论会‛,邀请国家标准委等行业内11名专家对修改后的《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各与会专家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宝贵中肯的意见。指出《规划》要配合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突出北京特色,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制定,内容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五)形成《规划》报审稿

2010年10月-2011年3月,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各行业陆续形成的各自行业领域内的‚十二五‛规划,参考10月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整体思路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先进经验,参照英、德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对《规划》的内容继续修改完善。2011年3月8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行业管理部门及产业界代表共九位专家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组对《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汇报,仔细审阅了《规划》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就《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规划》通过论证,建议编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并按有关要求和程序上报。

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邀请《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编制专家对《规划》整体内容进一步理顺,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报审稿)进行了内容对接,形成了《规划》报审稿。《规划》报审稿于2011年3月31日报市发改委审核。

(六)形成《规划》报批稿

根据市发改委的审核意见,编制组经征求有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次对《规划》报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报批稿。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由‚序言‛、‚ 发展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

(一)序言

本部分介绍了《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主要依据。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首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首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年到2015年。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并参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二)发展背景

本部分主要对‚十一五‛发展成就进行回顾,并展望‚十二五‛面临的形式。

1、‚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首都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了首都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截至‚十一五‛末,北京市现行有效地方标准达到812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数量达53000余项,涉及企业12000余家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框架初步建立。

初步构建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架构。在交通、环保、旅游、等12个领域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为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规范的科技支撑。(2)标准化自身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了‚首都标准网‛,收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省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题录36万多条,文本23万多件。筹建了4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6个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立了本市标准化专家数据库,专家数量已超过1000人,(3)标准化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形成了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和农资监管长效服务机制。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共1020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9个,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果蔬农残及有害金属监测合格率达到99.7%,保障了农产品安全。

工业标准化升级逐步开展。支持与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移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和数字电视五大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促进了北京工业产业升级。全市采标产品数已累计达到3323个,采标产品标志证书的产品累计达到1025个。组织开展了11家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成果显著。

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动运输服务、人才服务、会展服务、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实施一批家政服务、餐饮、洗染、物业服务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相关地方标准,实施了人文景观、城市管理、人才行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标准化试点工作。主导编制了服务业标准体系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了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4)标准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

标准制定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现行有效国家标准23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修定的国家标准超过50%,行业标准77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定、修订超过30%。

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化资助政策发挥作用。从2007到2010年,对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的590个标准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激励了更多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创制活动。

标准创新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中关村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69项,其中国际标准68项、国家标准961项、行业标准581项、地方标准59项。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创新的典范,如天元网络制定了10项国际标准、闪联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正式被ITU列入4G全球技术标准之一。由企业主导制订的40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成立的产业技术联盟达到48个,产生了手机电视标准、OASIS标准等一批先进联盟标准。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4家,在36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担任职务。

(5)标准化支撑城市建设管理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北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了原材料的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物流配送、标识标注、检验检测和追溯等各个环节标准规范的全覆盖,保障了食品安全。

建立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使得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标准应用于首都建筑,出现‚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现代建筑精品。

实施了一批‚绿色北京‛相关标准。制修订涉及公共机构节能、建筑节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取水定额、节水、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方面的47项相关地方标准,完成了水污染排放标准的评估以及10个重点行业VOC排放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

另外在城市安全运行、交通、商业服务、民政、卫生、体育等方面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标准,为民生改善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6)有效保障了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

建立起13个类别4826项标准的北京奥运标准体系,保障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

2、‚十二五发展环境‛ 《规划》的编制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顺应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未来五年合理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面临四大形势:(1)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经济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推动。(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支撑。(3)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标准化手段来化解。(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现需要标准化手段来支持。

(三)总体要求

本部分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中,突出了‚围绕两个‘率先’,坚持‘统筹、创新、服务’的标准化发展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保障、创新推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努力增强标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构建国际协作、央地协力、区域协同的首都标准化发展格局,全面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指导原则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开展主要按以下四大原则进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近期规划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3、发展目标

首先,从宏观层面提出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实现的愿景。‚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区,城市管理标准化的示范区,高端标准化人才的聚集区,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活跃区。‛

其次,从标准化对首都创新发展的带动、对民生改善和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引导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最后,提出标准化基础建设方面要完成的目标。

(四)重点任务

配合‚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主要由‚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与应用‛;‚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 ‛六大任务构成:

1、‚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

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科技研发的支撑作用,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形成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产权标准。

配合物联网、云计算、电动汽车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促进北京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

扩大服务业标准化的覆盖面,加强标准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围绕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标准研制,提高服务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在现代服务业中选择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流通服务、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重点领域进行创新性标准化工作,构建现代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精细化管理,支持‚北京服务‛品牌打造,驱动产业创新,规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拓展农业标准化领域

通过农业标准与科技、服务的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支持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延伸与融合,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

顺应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标准化工作,运用标准化手段解决群众关切,强化标准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加快社区建设服务标准化。

加快社区服务标准的研究和推进,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强标准化工作对社区服务的支撑作用,各社区服务站服务标准实现全覆盖。

(2)提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标准化水平。

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优先制定一批促进就业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制定社会保险基础标准,为促进社会保险工作的交流和完善建立统一平台。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的标准规范。

(3)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

在文化教育方面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研究制定数字文化资源共享与传播标准,促进北京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加强标准化教育,将标准化教程引入大学课堂。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试点,建立电子病历标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

在体育服务方面推进体育服务标准化,推进体育场馆公共安全、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的建设,建立健全体育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体育服务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在社会福利方面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弱势群体保障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体现社会公共服务力量,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3、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

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信息化、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和实施。为推进城市功能配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精细智能提供技术保障。

(1)强化资源环境领域标准化

通过环保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支撑环保法律法规的技术要求,为环境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排放物控制、水土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减排,推动环保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体现绿色北京和宜居城市的要求,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

(2)推动城乡建设管理标准化

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村镇建设、城市建筑、共用设施、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实施推广,加强标准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解决城市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支撑。

在村镇建设建设方面,重点关注村镇规划、农村工程建设、农村节能民居等方面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建筑方面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旧城改造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在城市公用设施方面供水、供热、电力、燃气、环卫、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城市交通方面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行业管理、交通科技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开展以公共交通安全规划、管理与处臵为核心的标准化试点,强化标准在轨道交通、交通快速通勤网络、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北京交通标准化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编制经济运行、应急指挥、人口管理、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标准。加快研制和完善数字市政建设、网格化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 ‚三网融合‛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3)健全城市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标准化,提高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保障、灾害预警预防等领域的科学管理水平,确立北京在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引领地位。

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强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开展火灾防控等级、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提升首都消防安全保障水平。重点研究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及控制技术标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监控标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在生产安全方面贯彻实施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化工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机械安全生产、烟花爆竹安全等方面标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保障北京安全环境。

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农业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快流通领域标准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技术等标准研制。在防灾应急方面建立完善应急标准体系,关注抗震、防火、减灾、防汛、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等综合应急领域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4、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 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标准科研、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等方面的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支持企业标准化试点、培育标准联盟试点、打造‚中关村标准‛。探索标准化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促进中关村成为世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辐射区。

5、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应用

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结合北京市重大专项,围绕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和试点工程,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标准的实施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标准成果的应用。推进企业标准战略实施,通过标准研究、制定、实施的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对标准实施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标准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实际作用。

6、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与标准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国内外标准化机构和人员搭建平台,发挥首都优势,汇聚国际标准化服务资源,增强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能力,打造国际标准化服务平台,并不断探索首都经济圈标准化协同发展、加强央地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完成,在工作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建设、经费保障、基础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旨在促进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标准化服务新模式,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为‚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第三篇: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院现状

1、师资结构

学院现有专职英语教师79位(含大学英语教师)。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19位、讲师53位、助教4位,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比例=22:53:4,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的28%。具博士学位的有4位,具硕士学位的有39位,具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职教

师的32.81%。在人才工程方面,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3人次入选浙江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专任教师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汇总表

类别

职称职称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结构

小计≤30岁30---50≥50博士硕士学士

教授30311

1副教授190190211

5讲师531736013319

助教4400040

小计7921580449252、专业与硕士点设置

目前我院有本科英语专业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其中,本科专业下设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有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三个方向。另外,我院还有教育学二级学科下设的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目前英语专业本科生428人,两个硕士点三届共58人。

3、专业定位

本英语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的英语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在中等和初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同时也能在商贸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科教育坚持“重基础、抓技能、强素质”的理念,确保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水准,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课程建设:目前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四项,包括“笔译”、“美国文化”、“英语教学论”、“大学英语”。各级教改项目24项,其中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

5、科研项目:近几年我院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目,厅局级课题10项左右。

6、课程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国家要求,所用教材达到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规定标准。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探索,教学管理在硬件和软件上已按教育部和英语专业委员会规定,基本达到学科规范。

7、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管理规范、操作有序。校外师范与非师范专业见习、实习有固定的基地和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工作制度完善、目标明确、计划合理、要求达标、管理有序、措施落实。学生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8、生源与就业:一本、二本生源充足,近两年本科就业率达86%,毕业生能适应社会工作需求。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骨干力量,还有部分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出国深造、进入公务员行列或从事自主创业。

二、存在问题

从学校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来看,我院在专业设置和建设工作尚存以下不足:

1、学科专业单一,专业方向数不足,学生数偏少。

2、无省市级精品课程。

3、高职称、高学历人数偏少,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大力加强,学科团队有待于整合和引进,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4、缺少能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

5、缺少学科发展所必需的最新资料。

6、专

四、专八考试通过率波动较大,考研升学率较低。

7、二外(法语、日语)师资力量薄弱。

三、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制定外国语学院“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规划的原则为:在**“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原则的指导之下,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间,学院将遵循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和配合**新时期办学思想的“三大转移”,加大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型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式。在确保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人文修养、保持英语专业特色的同时,使毕业生具备从事英语教育或经贸英语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

现有英语本科专业一个,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师范教育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本科师范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中等和初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同时也能在商贸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非师范专业培养能在商贸和政府文化部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翻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专业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通过改造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在校生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复合型和应用型特色更加鲜明,学生

第四篇: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说明会总结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说明会总结

一、学校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简称:滨海小外)是经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局批准,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合作创办的现代化国际型高水平的外语特色校,是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公办学校。

学校由一个小学部、两个中学部组成,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96500平方米。小学部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投入使用;中学一部2011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投入使用;中学二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生态城实际发展需要,适时启动。

“滨海小外”中学一部,位于和顺路和和韵路交口,是生态城第一所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为6轨制中学,2011年5月开工建设。“滨海小外”小学部,位于和韵路,紧邻生态城第一所幼儿园(5号地块,12a一墙之隔),也是生态城启动建设的第一所小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为周边居民提供义务教育,使入区居民得到普惠的优质教育服务。学校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为4轨制小学,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6月竣工,计划2012年9月开学。

二、学校特色:(主讲人:张校长)

1.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平台,发挥合作双方强强联合的优势建设一流的绿色学

校。--两国联合2.天津教委&天津外国语大学合作创办滨海小外—两校联合3.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天津小外)在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

批准成立创办,至今已近50年历史,先后培养出数万名优秀毕业生从事外交部工作、驻国外大师等人才。4.生态城成立的滨海小外现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其中优秀的毕业生有近10%可不用参加中考,直接报送到天津小外;此外,在天津小外就读高中的学生,也可享受免高考,直接保送至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的资格。

5.师资力量:

名校校长:张奎文校长,现年63岁,从教40年,曾在新华中学任副校长25年,天津小外任校长15年,现为滨海小外校长,高级教师,曾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由天津小外选派4名主力干部从事管理和任教,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正科研主任,并同时身兼任教工作。

优势的教师团队:3个来源⑴天津小外直调5人(包括上述4名+外语教师1名)⑵新大学生招聘:要求硕士毕业,英语6级以上,教师资格证

⑶全国引进高级教师团队

目前开办的滨海小外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计划共招聘教师15名,加上张校长和5为天津小外的教师,共计教师人数21位。

6.一流的多媒体及硬件设备

7.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目标,国际化外国语学校,国际化创新人才 8.外语特色:(1)小班化教学、外语分班授课。一般为20人左右

(2)多课时,滨海小外从小学1年级开始外语教学

(3)外教引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至少一节外语课

(4)二外教学培养

(5)教材:引进国外教材(剑桥国际英语教材)

(6)定期举办外语角,外语大赛等活动

9.素质教育:强化品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绅士风度、淑女气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0.对外交往交流:从在学校学习外语外,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们到世界各国观光

学习2周时间。11.安全保证:安装摄像头,配置专门保安。定期组织学生疏散演习、自救方法教育、防火防盗教育等。

12.中午午休人性化:提供床

三、答疑环节:

1.工期、内饰装修是否能按期完成?

承诺6月30日全面完工,包括地下停车场和操场。

2.入学条件包括什么?

购房者(不限户口)凭购买合同和直系血亲关系证明;生态城就业(机构已在生态城注册)人员的子女,由单位统一提出申请后方可入学。

3.中学部有住宿,小学部以后会有住宿吗?

只有中学部提供住宿,小学部不提供,但今年都没有住宿条件。

4.滨海小外旁边的国际幼儿园今年开园吗?

新加坡国际幼儿园将在今年开园,具体事项将在今年5月开始展开。

5.中午就餐问题是否可解决?

可以解决。

6.校车问题是否可解决?

暂时不提供校车安排。

7.学校收费按照什么标准?

学校为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公办校标准执行。

8.滨海小外以后是否会设立高中部?

计划在3年后开办高中部。

9.学生放学后,如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孩子,怎样安排?

生态城内每个社区中心的公共区域部分都会设置自习室,学生们可在自习室学习,有专门的社工照顾。

第五篇:在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动员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

在5月5日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出台之际,今天我们召开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是因为“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关系到学校未来几年的建设发展以至于长远发展和愿景,具有决定性意义。同

时,编制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深化,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志。

下面,我就规划编制工作谈四个方面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紧迫性

我们经常讲要认清形势,做规划更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判断,顺势而为。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国际大背景的提法是“三个化”,即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对国内的分析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对教育的提法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他要求,要推进教育改革,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这些讲话都从全局高度强调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随着《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必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这必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高等教育强省发展目标更加宏伟、道路更加宽阔、保障更加有力,政策机遇不可多得。四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经济圈、加快皖北发展、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人力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措施的落实、卫生资源的迅速前移、下移,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这一趋势,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将逐步从提高基层卫生设施水平向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转变,这给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对高等教育大发展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中,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遇难得,不容错失。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对我校而言,下一个五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我校目前正处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迈进期,处在新一轮建设和发展期,这几年时间如果我们抓住了,对于我校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丧失这个机遇,要保住学校目前的位置都非常困难。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当前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积极措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站得要高、眼界要宽,更准确把握战略研究的全局性、长远性和重要性。

二是明确思路、与时俱进,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前瞻性

目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正由规模的竞争而转化为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各校都在致力于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各个高校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和危机意识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虽然从一些具体指标分析,我校某些方面在省属高校中还具有一定优势,一些优势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然而,这种优势在其它高校的加快发展面前,越来越不是优势。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客观地讲,各个高校起点不同,水平有高低差距。但这又是可以转化的。谁化挑战

为机遇的本领大,谁把机遇同本校的实际结合得好,谁就能把机遇用好,乘势而上,赶超领先者。反之,就有可能错失良机,陷入被动。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第六次党代会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党委和行政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必须放在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中,放在国内高校争

先进位的态势中加以理解,才能更好的理清我们的发展思路。

这里,我想做两个比较。

第一个是作为学校发展标志的学科平台建设。从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看,全国960个重点学科分布在180所高校,其中60%集中在35所“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内。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都在10个以上,而地方重点大学能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是凤毛麟角;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而地方重点大学目前拥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一般只有几个,可见差距之大。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地方重点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也都相对较弱,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地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还很少,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成果也偏少。另外,地方重点大学现有的学科平台整体规模和水平尚普遍难以满足做大强势学科和形成具有特色优势新兴交叉学科的需要。

第二个是国内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的比较。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共199所,其中,全国独立建制的医科大学仅17家。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得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在中国大学医学排名中(含综合性院校),我校排第23名;在独立的医科大学中,排名第7。与位次优于我校的医科大学相比,依次是首都医大,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医科大学,3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南方医科大学,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哈尔滨医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河北医大,18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与我们排位相近的,重庆医大,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4个。天津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福建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

与这些医科大学相比,我校既有发展优势,也明显存在着办学空间狭小、办学层次有待提升、临床实践基地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办学经费不足等瓶颈问题。针对瓶颈问题,我校近年在国家级科学进步奖、专业学位博士点、国家教学团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支撑项目、优化特色学科专业、多渠道筹资办学、办学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完全找到并突破、破解发展瓶颈问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下一步的发展,我的思考是有这样四个关键词。第一个“质量”。注重质量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温总理说过: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质量。袁部长今年也指出,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数量扩大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最近有17所医学院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医学生综合技能比赛,南京医大名列第一,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里面去。第二个关键词是“特色”。刘延东同志曾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也就是个性所在。大学都要放弃模式化发展的方式,避免“同质化”趋势,从模式化发展转换成特色性发展。每一所大学只有彰显特色,才有存在的意义。学校资源有限,突出的矛盾在于:学科发展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人财物的不足。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突出特色,在有限的领域和主攻方向上形成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优势。“有所不为”不是无所作为。我们的学科在所有方向上都去创一流,不可能,也不现实,要有所不为。要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将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重点投入,有所突破,从而实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深入到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根深叶茂,形成雄厚的学科发展基础。第三个关键词是“体制机制的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办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探索和本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规模扩张时我们有一个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管理体制是不是还要固守先前?改革体制机制既有依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外部问题,也有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深化后勤改革领导小组,就是要对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后勤管理进行进一步改革,以谋求适应新的发展。教学体制、科研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适应下一步发展的问题,也都需要逐步加以改革。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高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第四个关键词是大学的“对外交流”,尤其要强调的是国际交流,这也是我们的弱项。当前,国际交流和合作日趋广泛,人才培养和跨国流动日益频繁,文化的兼容并蓄日趋深入。一方面,我们对大学的评价要借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国际交流的步伐,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将优秀的学生

送出去,把国外的学生吸引进来。在这方面,国际交流学院要有大的作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建自己的国际交流学院大楼。

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面临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第六次党代会我们提出: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和谐兴校战略等五大战略。实践证明,这些战略的方向选择是对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考。首先是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战略、用人制度和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在建设,在发展,在前进,其它大学也在建设,在发展,在前进,而且他们前进的步伐并不比我们慢。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想真正赶上去,就必须比别人想的早、比别人动作更快、发展得更快,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不是越来越大。其次是学科群发展战略。学科群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态势,形成了三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和汇流型学科。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新的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学科;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新的学科;以我们骨干和优势学科为龙头发展、建设学科群,才能形成学科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或区位优势,培育自己鲜明的学科优势。第三是多渠道融资战略。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昂的医学办学成本,使得我们对经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得高等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发展的问题上,“教学科研型大学”难于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容易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多渠道融资的意识,抓住机会,多方筹资。从—,我们抓住省部共建项目的机遇,获得国家财政支持5000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硬件条件。在临床学院建设上,我们也是采取十分务实的态度,作为临床学院就是要承担所带学生的教学、住宿等费用,这也是临床学院的贡献,实际上也为学校降低了办学成本的压力。今后,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渠道融资,仍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第四是组织结构创新战略。事业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化,越是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公平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我们要注重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第五是服务地方经济战略。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科研、医疗等服务社会活动,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科研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必须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大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分析七个问题:现状、预测、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规划和保障措施。实际上,规划得科学不科学,就是要说清楚这样两个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包括: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这样的学校,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办这样的学校,最后要办成规模多大、水平多高、条件具备到什么程度的学校,办这样的学校还需要我们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措施,等等。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规划制定就会科学。

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党委已经讨论过了,会后就会下发。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为导向,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趋势和安徽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总目标,科学、前瞻地组织编制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部门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我校未来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为推动安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促进安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十二五”规划体系在功能上分为三部分:总体方案《安徽医科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三个专项方案《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以及院、各职能部门的子方案。

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规划、第六次党代会决议实施情况和基本经验,重点加强对学校及各部门、各单位“十二五”时期的面临形势、发展环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举措、重大项目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形成规划基本思路。为此,学校成立“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调研组进行专项研究。二是编制规划大纲。在调查研究、规划思路征集基础上,根据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专项规划大纲。各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医院和院(系)要完成本单位的规划编制大纲,并交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编制规划文本。在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大纲,并形成规划文本草案。提交各种专家咨询机构、教代会、广大教职员工广泛讨论。

制定“十二五”规划,工作千头万绪。关键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处理好三个结合。

做好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全局。想问题,出思路都要从全局出发,不能仅站在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或一个部门去看问题、做规划,必须眼观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以全局意识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各单位可能都会觉得本单位本学科的发展很重要,但有限的规划期、有限的政策资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立足全局。面面俱到、人人照顾不是立足全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是立足全局。因为有重点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重点才有针对性。

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要重点做好学科、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方面,要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奋斗目标,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要按需求定发展,以条件定规模,凝练方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育特色,重在创新,整体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重视培育和发展新的学科群,通过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争取国家重大纵向项目上有新的突破,科研总经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模,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灵活的用人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三者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内育外引、提高质量、营造环境、发挥效益”。对于人才提倡“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和队伍建设作为兴校立业的第一推动力量。在校园建设规划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快在现有校区建设“一体化新安医大”的步伐。二要面对现实,充分规划好现有校区。校区要有明确功能定位:学生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教学与科研区、行政办公区、教职工生活区,努力打造成精品校区。三要通过一附院、二附院、四附院、口腔医院的建设,形成“一校四区”,真正实现医院、临床学院一体化管理,将高年级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生的学习、生活、见习、实习均落脚在所属医院。四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和办学历史、校训精神、学风精神的延续,要以人为本,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努力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处理好三个结合。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应当在对校内外环境和校情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时,做到既立足现实又富有远见,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前瞻性。要坚持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突出对规划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提高调研的科学性。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好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增强规划编制的实效性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建设的力度,而改革建设的力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应当承认,学校与国内高水平医科大学相比差距很大。我们一直在谈解放思想,一直在要求大家解放思想,但在具体实践中总还有许多人认识不高,说到底就是思想上的固步自封,观念上的因循守旧,习惯上的平均主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全力消除思想中制约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树立“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意识;“抢占先机,敢为人先”的机遇意识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从而使全校上下形成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氛围。

在制定学校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时,我们一定要突破固有的框框,要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加闪光点和创新点。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赋予规划以新的时代特色,从学校现状出发,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勇于创新,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要清醒估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机遇和希望,固然会丧失信心,无所作为;但对挑战和困难估计不足,则会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丧失良机,贻误发展。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是谈的多,做的不到位。例如,大家已经认识到:学科特色受制于学科的交叉和学科结构的优化,但在着手学科结构、队伍和资源调整优化时,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有效的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加快发展的资源严重不足与仪器设备的闲置低效矛盾突出。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矛盾,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真格地去改革。

一是要高度重视,确保质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事关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每一个单位和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参与规划制定的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选配业务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机构进行科学谋划和论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确保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围绕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发展经验,科学分析我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的特色、优势与差距,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教学、科研、学科、临床、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统筹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好顶层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建设,提出有约束力、可检查可评估的指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调研,注意衔接。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和关键前提。要紧密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动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调研工作,全面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将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确立学校的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部门规划与院系规划以及各部门规划之间的衔接,保证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四是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深入了解学校各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医护员工的发展要求,积极依靠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调动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反映民意、凝聚民智、激发民力的过程,使学校“十二五”规划能充分体现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的意愿。

五是要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制订规划宣传方案,开展网上征文,编印工作简报,做好规划展示等活动,积极争取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我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思考,谈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同志们,高校发展规划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航标,指引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是顺应形势,发挥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以有为求发展的需要;是集思聚智,共谋发展,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稳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学校发展大计,努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为学校早日实现“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载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外国语大学_十二五_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说明(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邵阳市_十二五_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邵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根据国家、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为做好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

    镇安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镇安县“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及早启动安排做好“十二五”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对于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质量和水......

    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确保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2—2016)(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依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全5篇]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3月23日大连外国语学院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部分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建设“......

    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总体框架 一、 “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与不足 (一)学科建设的成就 1. 学科布局明显优化 2. 学科结构和学科平台逐步完善 3. 师资队伍结构显著改......

    “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说明1

    灵宝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水库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是确保库区和移民长期发展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库区......

    天津外国语大学勤工助学岗位协议书

    天津外国语大学勤工助学岗位协议书 聘用单位: (简称:甲方) 被聘用人: (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签订如下协议: 一、 甲方提供的岗位: 。 二、 岗位职责 (一) (二) (三) 三、......

    天津外国语大学控制吸烟管理办法

    天津外国语大学文件 津外大校„2012‟32号 ————————★———————— 关于印发《天津外国语大学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落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