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9.23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汇报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专家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发了言。在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后,李克强说,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社会生产的林林总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居民消费的扩大,主要要靠服务来实现。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增加服务业供给,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平衡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尤其应当看到,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由大变强。
李克强指出,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现代物流、设计咨询、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
李克强强调,“十二五’’服务业规划既是发展的规划,也是改革的规划。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开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二篇: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服务业发展局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潜力所在和重要基础,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更好的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取得较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07亿元,年均增长23%。“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09%,较“十五”末提高5.45个百分点,为我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2、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产生。
3、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先后培育建成省级服务业园区1处,市级服务业园区5处,特色专业街7条,大型专业市场5处,大型超市8处,改造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规模档次,挂牌命名渤海十路特色餐饮、黄河二路电动车、渤海五路汽车贸易、渤海六路美食街,带动了汽车销售、地方名优小吃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增强了服务业集聚效应,改变了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4、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8.89亿元,服务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服务。
(二)制约因素
全区服务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投入加大、升级加快、后劲增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但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区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贡献,都存在很大差距:
1、规模总量不大。缺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服务产业,缺乏有辐射带动力、承载力强的集聚区、特色园区和龙头骨干企业。
2、结构不合理。现代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尤其是物流、研发、营销、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中介和社区服务等生活公共服务业也发育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规划定位不高。发展定位不够清晰,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商圈布局比较分散,部分业态竞争相对激烈,部分新建大型商业设施布局对交通、环境考虑不够周全。
4、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行业开放度较低,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仍不宽松,政策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潜在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臵。滨城区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是滨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鲁北地区物流集散地。滨城区处于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叠加地带。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规划中占据重要位臵,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区域。
2、便捷的交通优势。滨城区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境内有三座大桥、两座浮桥跨越黄河。220、205国道,滨博高速、滨大高速、济青高速、荣乌高速、津汕高速、滨德高速,滨港铁路、胶济铁路和即将建成的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3小时以内路程半径,物资流通便捷。
3、宽阔的空间优势。西区崛起,东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效果显现,城区建设为滨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载体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蓬勃发展的西区面积200万平方米,日新月异的东区诸多大项目纷纷上马;老城区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的功能臵换也势在必行。
4、优良的政策环境。国家、省、市正加速服务业对外开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发展服务业。省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意见,市委、市政府和我区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区委、区政府“1241”总体工作部署,立足建设“黄三角”中心城市中心商务区定位,转变发展观念,优化资源配臵,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集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楼宇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业态,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共赢。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定位、任务目标、政策措施,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新兴领域,进一步做大规模、调优结构、做足特色,突出抓好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速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四大载体”建设,全力打造“五大板块”、“十大园区”,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经济新格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谐生态宜居区、城市文化繁荣区、现代商贸物流区。
(二)主要目标
——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2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230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至2015年累计完成2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以上。“十二五”末三产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服务业就业人数显著增加。“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万人,到2015年达到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58%,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素质不断增强;城市服务业全面快速增长,农村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设施完善,运作机制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辐射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突出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以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四大载体”建设为平台,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商务区总体目标,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推进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
(一)空间布局
依据市场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高档住宅、休闲观光、物流配送、商务金融,形成五个功能区。
1、中部重点发展中心商务区。以渤海七路为中轴线,西起渤海十路东至渤海五路,南起黄河一路,北至黄河十路,培植发展商务金融区。逐步提升现有渤海国际、银座商城、潍坊中百、大润发、王府井商贸城等一批旗舰店规模档次;逐年培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5家,争创“省级服务名牌”2个;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业,在东营商业银行、恒丰银行成功入驻的基础上,推动齐商银行、招商银行落户开业,完成农信社改革任务,组建区农村商业银行,逐年引进股份制银行1家,发展典当、担保等金融机构9家,进一步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的招商聚商能力。
2、西部重点发展高档住宅生活区。以市西、彭李办事处为主体,西起渤海十八路东至渤海十路,南起长江三路北至黄河十六路,打造高档住宅生活区。推进阳光政务小区、绿都花园、德坤华府、安康花园、完成张八棍、亚药刘、棒槌孙等旧村改造项目,引进富尔玛、家乐福、沃尔玛、银座等大型超市商场,招商建设以生活资料为主的市西物流园区,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3、东部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群。以北办、市东、梁才为主体,西起渤海五路东至东外环,南起南外环北至北外环,打造大型专业市场群。全力推进东区重点专业市场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型商贸服务业,推进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海国际新天地、洋货大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运营进度;力促京博城市综合体、黄河三角洲创业城等项目尽快开工;争取国际家纺交易城、银座商城成功落户入驻,提升全区家纺市场档次;改造提升鲁北蔬菜批发市场、新兴市场、滨州纺织品、义和石材、北镇大集等一批大型市场;集中整合东区汽车4S店,规划建设鲁北汽车交易市场。
4、南部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带。以市西、市中、梁才为主体,沿黄河滩涂一带,重点发展以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为主,抓好市西休闲小街、创业就业园建设,开辟梁才大高黄金梨、草莓采摘,做强做大“采摘节”;积极配合“三蒲”景区开发,推进黄河楼及蒲湖周边开发建设,加快黄河温泉度假村建设。
5、北部重点发展仓储物流陆港。以秦皇台、梁才、市东为主体,加快总投资100亿元的陆港物流园区规划,力争早日招商建设;完善东城物流园区布局,完成铁路货场、银河物流、鑫盛鑫煤炭等物流项目建设,对东王钢材、滨州汽车城、滨岭商贸园加快整合扩容。
(二)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集聚、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黄河三角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介服务中心。
1、优先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以德大、黄大、滨港铁路为依托,重点发展滨城区东城现代陆港物流、滨州工业物流两大物流园区;培植一批物流骨干企业。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设立滨城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发展信托、租赁、典当、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科学引导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信息服务业:实施社会信息化系列工程,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综合服务信息、劳动力就业、社区服务、托老服务、数字城管、城市运行监测、一卡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校园信息等社会信息化服务工程建设。逐步推行“三网融合”,畅通信息传播渠道。
2、改造提升四大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深度开发,建成都市旅游、人文古迹风景、沿黄生态观光旅游三大旅游风景区。到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亿元。商贸餐饮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商业零售点和商业街,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实行餐饮企业的分层次管理,规划建设集餐饮、休闲、演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开发“一区”,即东城现代商务区,改造提升“两路”,即:以渤海七路、渤海十路为轴线的中心商务金融区。房地产业:合理引导商业地产开发,科学发展楼宇经济;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搞好拆迁安臵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加快住在产业现代化。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鼓励创办社区服务业实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
3、培育发展两大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发展动漫制作、广告策划、数字传媒、工艺品设计、文学作品、绘画等创意产业,扶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会展业:积极承办国内会议,发展以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继续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培育会展业得知名品牌。
(三)重点园区
1、商务金融园区:以市中办事处为主体,沿渤海七路主轴,黄河二路至黄河八路,渤海八路至渤海六路为主要范围,重点发展大型商场超市、金融证券、星级酒店等业态,抓好黄金国际大厦、清怡国际、新悦国际等项目建设,促进渤海国际、王府井商贸城加快招商,引进齐商银行、招商银行,兴建旅游产品、温州名购购物街。
2、大型专业市场园区:以北办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渤海一路到渤海六路,黄河一路至黄河八路为主要范围,促进新兴市场、姜家副食品、六街蔬菜、滨州纺织品等存量市场改造提升,引导海得汽配、海虹商贸城、金茂商都、环亚一家、洋货大市场等新建市场招商运营。
3、餐饮娱乐园区:以彭李、市西办事处为主体,渤海八路至十二路,黄河二路至八路为主要范围,建设东方文化商业街、学生用品街等专业街,做强做大华夏一品特色餐饮集聚区。抓好东方商都、滨州中关村、龙腾数码等重点项目。
4、东城物流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铁路和东外环线两侧,抓好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东海国际新天地、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型市场项目和银河物流、海华物流等物流项目建设。
5、三河湖休闲度假园区:围绕三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核心区面积2500亩分为文化体验区、水上娱乐区、餐饮服务区、观光农业区四个区域,建设温泉酒店、百果园、笔架山、水上生态餐厅等项目,宣传推介“森林公园”品牌,打造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6、杜氏文化园区:以滨北办事处南街为主体,依托杜氏故宅开发总体规划,完成杜受田居住院落、后花园、大同客栈等一期建设,加快二期100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AAA及旅游风景区。
7、黄河文化绿色观光园区: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生态农业开发,抓好休闲小街创业生态园、黄河生态园、“三蒲”开发、明清一条街、亲母亲河观光园、黄金梨采摘园等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农业绿色长廊。
8、中海风景游览园区:以彭李办事处为主体,建设中海东部水系景观,引进水幕电影、音乐喷泉、高尔夫练习场及景区服务中心。推进滨州市“三馆一院”、“一馆三中心”、御景园等项目建设。
9、东城现代商务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白鹭湖周边规划建设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商务设施。兴建金博商厦和金博酒店项目,抓好香格里拉.水岸绿城、白鹭湖大酒店、东区客运中心、火车客运站广场等建设,繁荣发展现代商务园区。
10、汽车贸易园区:以市东、滨北办事处为主体,沿205和220国道两侧培育汽车贸易园区,抓好市东汽车商贸城、滨岭商贸园、铂焱汽车商贸城以及汽车4S店集聚整合。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政策倾斜
强化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对涉及服务业发展项目的立项登记备案、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等,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加快研究制订滨城区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大项目储备库。
(二)规划引导,扶优扶强
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业“专职专责”、“一业一责”的原则,完善金融、商业网点、旅游、物流、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专业规划。要按照“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适当错位”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服务业发展的各类分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服务业企业享受与制造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进一步扶强扶优,大力推进跨行、跨业、跨区域的大集团、大企业的组建,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做大。对服务业行业扶持资金,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同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支持。
(三)技术创新,提档升级
鼓励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参照制造业技改贴息的政策,对优势明显的传统服务业和新型现代服务业给予贷款贴息。开辟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资金。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界限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改造、改组方式,促进服务业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向集约型的内在素质的提高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一批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通过改造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提高我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四)品牌引领,人才支撑
加快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提升步伐,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服务业企业争创名牌。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强岗位职业培训,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建立培训机构,健全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实行职业技术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
(五)完善统计,健全决策体系
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实统计力量,如实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建立定期服务业结构体系、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促进现代化服务业向纵深加速推进。
第三篇: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潜力所在和重要基础,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更好的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取得较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07亿元,年均增长23%。“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09%,较“十五”末提高5.45个百分点,为我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2、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产生。
3、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先后培育建成省级服务业园区1处,市级服务业园区5处,特色专业街7条,大型专业市场5处,大型超市8处,改造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规模档次,挂牌命名渤海十路特色餐饮、黄河二路电动车、渤海五路汽车贸易、渤海六路美食街,带动了汽车销售、地方名优小吃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增强了服务业集聚效应,改变了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4、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8.89亿元,服务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服务。
(二)制约因素
全区服务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投入加大、升级加快、后劲增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但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区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贡献,都存在很大差距:
1、规模总量不大。缺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服务产业,缺乏有辐射带动力、承载力强的集聚区、特色园区和龙头骨干企业。
2、结构不合理。现代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尤其是物流、研发、营销、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中介和社区服务等生活公共服务业也发育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规划定位不高。发展定位不够清晰,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商圈布局比较分散,部分业态竞争相对激烈,部分新建大型商业设施布局对交通、环境考虑不够周全。
4、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行业开放度较低,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仍不宽松,政策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潜在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滨城区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是滨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鲁北地区物流集散地。滨城区处于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叠加地带。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区域。
2、便捷的交通优势。滨城区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境内有三座大桥、两座浮桥跨越黄河。220、205国道,滨博高速、滨大高速、济青高速、荣乌高速、津汕高速、滨德高速,滨港铁路、胶济铁路和即将建成的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3小时以内路程半径,物资流通便捷。
3、宽阔的空间优势。西区崛起,东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效果显现,城区建设为滨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载体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蓬勃发展的西区面积200万平方米,日新月异的东区诸多大项目纷纷上马;老城区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的功能置换也势在必行。
4、优良的政策环境。国家、省、市正加速服务业对外开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发展服务业。省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意见,市委、市政府和我区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在其规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理念和现代管理,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区服务业,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市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年均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左右,到2015年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以上,使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显著增加。“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到2015年达到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58%,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素质不断增强;城市服务业全面快速增长,农村服务业不断拓展。
三、“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突出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以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四大载体”建设为平台,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商务区总体目标,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推进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
(一)空间布局
依据市场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高档住宅、休闲观光、物流配送、商务金融,形成五个功能区。
1、中部重点发展中心商务区。以渤海七路为中轴线,西起渤海十路东至渤海五路,南起黄河一路,北至黄河十路,培植发展商务金融区。逐步提升现有渤海国际、银座商城、潍坊中百、大润发、王府井商贸城等一批旗舰店规模档次;逐年培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5家,争创“省级服务名牌”2个;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业,在东营商业银行、恒丰银行成功入驻的基础上,推动齐商银行、招商银行落户开业,完成农信社改革任务,组建区农村商业银行,逐年引进股份制银行1家,发展典当、担保等金融机构9家,进一步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的招商聚商能力。
2、西部重点发展高档住宅生活区。以市西、彭李办事处为主体,西起渤海十八路东至渤海十路,南起长江三路北至黄河十六路,打造高档住宅生活区。推进阳光政务小区、绿都花园、德坤华府、安康花园、御景苑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完成张八棍、亚药刘、棒槌孙等旧村改造项目,引进富尔玛、家乐福、沃尔玛、银座等大型超市商场,招商建设以生活资料为主的市西物流园区,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3、东部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群。以北办、市东、梁才为主体,西起渤海五路东至东外环,南起南外环北至北外环,打造大型专业市场群。全力推进东区重点专业市场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型商贸服务业,推进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海国际新天地、洋货大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运营进度;力促京博城市综合体、黄河三角洲创业城等项目尽快开工;争取国际家纺交易城、银座商城成功落户入驻,提升全区家纺市场档次;改造提升鲁北蔬菜批发市场、新兴市场、滨州纺织品、义和石材、北镇大集等一批大型市场;集中整合东区汽车4S店,规划建设鲁北汽车交易市场。
4、南部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带。以市西、市中、梁才为主体,沿黄河滩涂一带,重点发展以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为主,抓好市西休闲小街、创业就业园建设,开辟梁才大高黄金梨、草莓采摘,做强做大“采摘节”;积极配合“三蒲”景区开发,推进黄河楼及蒲湖周边开发建设,加快黄河温泉度假村建设。
5、北部重点发展仓储物流陆港。以秦皇台、梁才、市东为主体,加快总投资100亿元的陆港物流园区规划,力争早日招商建设;完善东城物流园区布局,完成铁路货场、银河物流、鑫盛鑫煤炭等物流项目建设,对东王钢材、滨州汽车城、滨岭商贸园加快整合扩容。
(二)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集聚、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黄河三角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介服务中心。
1、优先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以德大、黄大、滨港铁路为依托,重点发展滨城区东城现代陆港物流、滨州工业物流两大物流园区;培植一批物流骨干企业。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设立滨城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发展信托、租赁、典当、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科学引导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信息服务业:实施社会信息化系列工程,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综合服务信息、劳动力就业、社区服务、托老服务、数字城管、城市运行监测、一卡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校园信息等社会信息化服务工程建设。逐步推行“三网融合”,畅通信息传播渠道。
2、改造提升四大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深度开发,建成都市旅游、人文古迹风景、沿黄生态观光旅游三大旅游风景区。到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亿元。商贸餐饮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商业零售点和商业街,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实行餐饮企业的分层次管理,规划建设集餐饮、休闲、演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开发“一区”,即东城现代商务区,改造提升“两路”,即:以渤海七路、渤海十路为轴线的中心商务金融区。房地产业:合理引导商业地产开发,科学发展楼宇经济;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搞好拆迁安置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加快住在产业现代化。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鼓励创办社区服务业实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
3、培育发展两大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发展动漫制作、广告策划、数字传媒、工艺品设计、文学作品、绘画等创意产业,扶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会展业:积极承办国内会议,发展以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继续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培育会展业得知名品牌。
(三)重点园区
1、商务金融园区:以市中办事处为主体,沿渤海七路主轴,黄河二路至黄河八路,渤海八路至渤海六路为主要范围,重点发展大型商场超市、金融证券、星级酒店等业态,抓好黄金国际大厦、清怡国际、新悦国际等项目建设,促进渤海国际、王府井商贸城加快招商,引进齐商银行、招商银行,兴建旅游产品、温州名购购物街。
2、大型专业市场园区:以北办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渤海一路到渤海六路,黄河一路至黄河八路为主要范围,促进新兴市场、姜家副食品、六街蔬菜、滨州纺织品等存量市场改造提升,引导海得汽配、海虹商贸城、金茂商都、环亚一家、洋货大市场等新建市场招商运营。
3、餐饮娱乐园区:以彭李、市西办事处为主体,渤海八路至十二路,黄河二路至八路为主要范围,建设东方文化商业街、学生用品街等专业街,做强做大华夏一品特色餐饮集聚区。抓好东方商都、滨州中关村、龙腾数码等重点项目。
4、东城物流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铁路和东外环线两侧,抓好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东海国际新天地、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型市场项目和银河物流、海华物流等物流项目建设。
5、三河湖休闲度假园区:围绕三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核心区面积2500亩分为文化体验区、水上娱乐区、餐饮服务区、观光农业区四个区域,建设温泉酒店、百果园、笔架山、水上生态餐厅等项目,宣传推介“森林公园”品牌,打造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6、杜氏文化园区:以滨北办事处南街为主体,依托杜氏故宅开发总体规划,完成杜受田居住院落、后花园、大同客栈等一期建设,加快二期100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AAA及旅游风景区。
7、黄河文化绿色观光园区: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生态农业开发,抓好休闲小街创业生态园、黄河生态园、“三蒲”开发、明清一条街、亲母亲河观光园、黄金梨采摘园等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农业绿色长廊。
8、中海风景游览园区:以彭李办事处为主体,建设中海东部水系景观,引进水幕电影、音乐喷泉、高尔夫练习场及景区服务中心。推进滨州市“三馆一院”、“一馆三中心”、御景园等项目建设。
9、东城现代商务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白鹭湖周边规划建设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商务设施。兴建金博商厦和金博酒店项目,抓好香格里拉.水岸绿城、白鹭湖大酒店、东区客运中心、火车客运站广场等建设,繁荣发展现代商务园区。
10、汽车贸易园区:以市东、滨北办事处为主体,沿205和220国道两侧培育汽车贸易园区,抓好市东汽车商贸城、滨岭商贸园、铂焱汽车商贸城以及汽车4S店集聚整合。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政策倾斜
强化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对涉及服务业发展项目的立项登记备案、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等,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加快研究制订滨城区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大项目储备库。
(二)规划引导,扶优扶强
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业“专职专责”、“一业一责”的原则,完善金融、商业网点、旅游、物流、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专业规划。要按照“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适当错位”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服务业发展的各类分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服务业企业享受与制造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进一步扶强扶优,大力推进跨行、跨业、跨区域的大集团、大企业的组建,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做大。对服务业行业扶持资金,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同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支持。
(三)技术创新,提档升级
鼓励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参照制造业技改贴息的政策,对优势明显的传统服务业和新型现代服务业给予贷款贴息。开辟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资金。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界限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改造、改组方式,促进服务业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向集约型的内在素质的提高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一批重点领
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通过改造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提高我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四)品牌引领,人才支撑
加快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提升步伐,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服务业企业争创名牌。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强岗位职业培训,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建立培训机构,健全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实行职业技术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
(五)完善统计,健全决策体系
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实统计力量,如实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建立定期服务业结构体系、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促进现代化服务业向纵深加速推进。
第四篇:关于召开_十二五_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
为做好我镇“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小榄镇“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于7月22日召开“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重点座谈本行业(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及形势,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包括空间布局、产业重点、环境生态、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等),重大项目和措施保障。具体内容、计划和要求如下:
一、座谈提纲
(一)本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基础、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本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
(三)“十二五”期间本行业(产业)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在传统的优势基础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超越;新生长点主要在什么地方。
(四)“十二五”期间本行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五)“十二五”期间本行业(产业)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重大项目的规划情况。
二、座谈会日程安排
座谈时间:7月22日(星期四)上午9时 座谈地点:镇政府七楼会议室
三、具体要求
请有关部门按本通知座谈提纲做好本部门的发言准备,确定一名领导参加座谈会,并提供本部门“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书面材料。
小榄镇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
第五篇: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集中治理吃空饷问题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新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措施 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
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 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措施,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批准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会议认为,简政放权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头戏”,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必须持续推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会议确定了今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一是再取消和下放108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的审批事项,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二是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道路货运经营许可证核发等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壮大市场主体力量。三是取消景观设计师等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促进职业资格规范管理,推动市场化职业水平评价。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减轻企业负担。会议强调,简政放权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要不松劲、不懈怠、重实效,防止“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聚焦地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出重拳,通过建立、规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打造公开便捷服务平台,构建激发企业活力的长效机制,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会议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党中央、国务院已决定在更大范围推开,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要求,一是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二是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三是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会议要求抓紧制定新设自贸园区具体方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
会议指出,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是刚性约束,“吃空饷”则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大力整治“吃空饷”问题,对于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近期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对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严肃查处责任人。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从严问责。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会议听取了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情况汇报,批准了奖励人选、种类和等级。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