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联系学习实际谈论你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试联系学习实际谈论我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内容摘要】 本文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该如何改三大方面写我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从改进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完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履行其职能;建立和落实对政治权利机关的社会监督制度六各方面改革我国政治体制。
【关键词】政治体制 改革认识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高层领导人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多次论述中国的政治改革,再次激起了海内外的人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期望。在2011年3月的“两会”期间,温家宝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然后,在纪念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时,温家宝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温家宝多次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指出,执政党会毫不动摇地进行政治改革。
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警告中共正在面临着四大危险,包括“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两年前,在纪念中共执政60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不等于”,即“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次胡锦涛提出的四大危险即是四个“不等于”的继续,这四个“不等于”和四大“危险”实际上都是在讲政治体系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从政治体制的问题入手。显然,执政党所面临这样那样的严峻威胁只能通过继续改革来克服和化解,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为什么改革这么困难?强人政治时代已经过去,中央权威不断消失这是多年来最显著的趋势,也是当今改革的一个基本政治条件。中国不是没有改革的话语,而是改革者缺乏改革的具体政策和政策执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由于中央改革的弱化,中国社会已经犯上了一种“改革疲惫症”。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治领导层的政治意志。如果没有政治意志,即使存在着巨大的改革要求,也不能顺利地转化成为改革政策。没有强烈的集体政治意志,只能导致面临问题却无动于衷的局面。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又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开放政治。开放性不足,政权运作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最主要的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运动年年不断,但腐败还是每况愈下,改革面临着许多困难。
三、我国政治体制该如何改
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和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上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的选择,所以是不能改变的。然而,体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即政治体制是可以,也应该随着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其他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一定要作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才能促进中国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尤其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进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完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履行其职能;建立和落实对政治权利机关的社会监督制度,等等。所有这些政治体制的方面的调整和改革也可以说是基本政治制度的不但完善,因为具体政治体制体现基本政治制度,也促进基本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
(一)改进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的变革,既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由于国际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以。及随之而来的政企分开,党政职能分开,使共产党传统的领导方式即与计划经济状况相适应的主要靠政策、靠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成为过去。由此,中国共产党适时的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治国方略,这是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要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选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都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执行立法法,加强立法工作,把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特别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对国家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加强代表制度建设。要重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继续探索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的途径和方式,健全有关的制度,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要总结代表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接受其监督的经验和做法,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完善议事制度,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效率和水平。要根据近些年的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完善会议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制度,保障会议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的民主性、科学性;要规范公民旁听会议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大会议的开放程度,为实现公民的知政权提供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增加熟悉法律、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在逐步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使常委会委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建设。
(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严峻挑战的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需要。从整体上看,目前政府管理的效能还不高,而导致政府管理效能不高的根源在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因此,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政府管理效能低下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更新政府管理理念。思想指导行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即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一是从官本位、权力本位的观念向服务本位的观念转变;二是从过去的经济为本的片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
二、重新准确界定政府角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管理过宽、过细而造成的职能混乱、机构臃肿和效能低下等问题,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政府在市场和社会中的角色。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乃是现代政府的根本职责和本质所在,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掌舵者和服务者。基于这样的定位,政府就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首先,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权于市场和社会,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真正做到该管的事政府坚决管好,不该管的事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其次,调整政府职能体系中经济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使其各个职能之间彼此分工、相互协调,突出重点,从而构成完整统一的职能体系。具体
而言,就是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改革科层制,构建新型政府组织形式。一是压缩层级,实现政府“扁平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层次的重心移向高层,对一大批中层机构和人员进行裁减或转移,缩短高层与基层的距离,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创造空间。二是按照精简、高效、统一原则以及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协调的要求,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使之更趋科学合理。三是引入竞争机制以及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使政府更具灵活性和更有回应性。
四、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在行政管理运行中,行政决策和执行是其中最为经常和频繁的行为。行政决策与执行的好坏不仅体现行政运行机制是否合理科学,而且直接反映政府效能的高低,决定整个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对传统的行政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行政决策要具备完善的组织系统做保障。行政决策必须借助高科技的物质手段,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决策过程中要有基层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公众的广泛参与,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要强化决策责任。其次,建立一个综合有效的行政执行运行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执行机制。通过明确行政执行责任,强化行政执行协调,简化行政程序,使上级的决策得到准确快速的贯彻执行。二是建立有效的行政效能监控机制。在保证行政决策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法律、党纪、监察、公共舆论等各种手段对行政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以保证行政决策及时地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建立快捷的行政执行评估机制。建立计算机网络,改革目前的统计制度,以使行政执行的状况迅速、准确地反馈到决策中心,并及时做出调整。四建立规范的行政执行培训、考核机制。五是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强化人大监督、专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促进政府效能提高。(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博士)
(四)发展和完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这反过来又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人民政协法律定位的不明确,又使得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然又涉及法治化的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人民政协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主要就是运用适当的法律制度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设立适当的行为模式,实现政协活动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政协活动的理性与可预期性。”
(五)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履行其职能
新中国诞生,我国的司法工作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停滞不前-破坏殆尽-劫后重建-持续发展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司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勿庸讳言,我国目前的司法状况仍不尽如人意,还远未达到完善的地步。各种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仍层出不穷,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索贿受贿、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而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局部的,但其消极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官吏的腐败、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
造成今天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当然有社会风气和法官素质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司法体制方面的。这中间,司法没有真正独立便成了首当其冲的原因。
(六)建立和落实对政治权利机关的社会监督制度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从正面来看,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对于权力服务于公民、有效地运作、推进财富的积累等,具有重大的影响;从反面来讲,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化变质的权力,权钱交易、低效运作、腐败丛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深化改革,尽快完成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使经济活动市场化,尽力削弱或消除权力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做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确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恰当位置,配置合理的政府职能,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服务。
加强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制定各种反腐败的法律,建立和完善立体的、多方位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不给有贪欲者留有模糊、疏漏等可趁之机。
完善监督体制。腐败是权力的异化,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强化监督机制是反腐败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手段。总之,对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复杂根源,并对症下药,不仅治标,健全各项制度,更要治本,提高民众民主意识,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第二篇:谈谈你对政治体制改革意义的认识
政治学作业
谈谈你对政治体制改革意义的认识
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
欢迎关注微博:法学院1107团支部
早在1979年,我们国家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后一直强调,我们实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增长。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不难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围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始终随着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不断深化,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例如,政府权责不明、管理失衡、官僚腐化,各种审批繁琐,新闻报道还不透明化,司法独立问题,行政权干预司法权。甚至可以说,现实存在的严重政治体制问题只有通过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才有望获得缓解或解决,政治体制改革对推进整个社会向着更加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观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改革是维护改革开放经济果实的迫切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所有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的成果都将毁于一旦。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
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观政治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改革提供政治制度保障和法律保证,促进经济蛋糕不断做大做强。
从一定程度上说: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动力,经济于政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一基础性关系内所进行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个互为动力的关系。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很难贯彻,经济体制改革每进步一小步都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里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开辟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就像一个人一样,要经常检视和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足、哪些缺点需要改进,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使自己更有发展活。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一双鞋子,合脚的才是舒适的;一副眼镜,合适的才是清晰的。中国特色社会民主政治,是我们中国人“上下求索”的智慧结晶。不要羡慕别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色彩华丽”,不为他人标榜的政治体制的花样所惑。我们需要的是这片土地收获累累的果实。这果实,就是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民族复兴。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坚守我们基本的原则,沿着希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
2012-10-25
第三篇:联系自己与实际试阐述对中国梦
联系自己与实际试阐述对中国梦——青年梦的感想
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专业 年 级:2014级
学 号:2014122122386 姓 名:佟雅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二 0 一 六 年 六 月
第四篇:理论与实际联系,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认识答案
论述题(3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1:
答:
一、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所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和前赴后继的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实践主题来看,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新中国诞生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标志着中国在100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从人民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从民族性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从世界性来看,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祈和平、求发展的梦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人类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
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
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关注和借鉴。
参考答案2: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具有丰富厚重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到
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
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要用
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因此,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理论与实际联系,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认识答案 一
论述题(3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1:
答: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其特点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做了高度概括,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精准把握,反映了我们党的使命追求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社会矛盾、实践进程、意识形态等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后得出的重大结论,体现了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1.这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盛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6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只是走完了前半程,那么在后半程则要努力实现制度定型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2.这是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大起来的新时代。从温饱到小康,到基本现代化,再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轨迹。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目标,还有脱贫关、环境关、系统性风险关等不少难关要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举全国、全党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难关要过。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则要用10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径。可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新目标。
3.这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答案2:
答:
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二、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注意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