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8: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第一篇: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近几年,——县扎实推进和谐计生创建工作,在优质服务上狠下功夫,连续四年保持人口负增长,2004年被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业务目标考核居全市第一,2006年创建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县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先进县,人口和计生工作实现了新跨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着力转变生育观念。坚持以转变生育观念为突破口,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行动为重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教活动。对全县27个生育文化小县、160个生育文化大院、2000余户生育文化中心户进行规范,更新宣传标语、瓷砖宣传画、喷绘画、橱窗、专栏等,将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印制成宣传资料予以分发、张贴。2006年印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年画2.5万张、各类宣传单5万份,编印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应知应会手册》2万本,全部免费发放给育龄群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自制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宣传单5万余份。结合创建省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县县,县、乡镇、村层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特别是多次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讲计划生育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县群众自觉执行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国家计生政策,2006年,全县一孩生育率达到68.76,晚婚率达到37.67,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7.5以上,群众生育观念实现了由“要我计划生育”向“我要计划生育”转变。

二、抓改革,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大胆改革计生服务机构,全县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增强。一是整合资源。本着方便群众、有利技术资源整合,打捆投放资金和设备,撤销了原28个乡镇计生服务站,重新规划设立了6个中心服务站、2个重点乡镇服务站,其余被撤销的服务站与卫生院有机整合,建立计生卫生联合站。二是优化结构。对暂无执业资格的正式在岗人员令其待岗学习,两年内仍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再保留其岗位;对已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全部进行考试,实行竞争上岗,不足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年共清退无医学学历、无执业资格的技术服务人员30余人。同时,狠抓干部培训,每年举行3次以上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三是强化管理。把技术服务人员纳入事业干部管理,工资报酬实行财政供给、打卡发放,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和“四优一满意”工作要求,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半年和年终综合考核,并与奖金福利挂钩,激活了计划生育队伍,有效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

三、抓源头,着力夯实计生基础。2006年,省人口计生委把——县列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联系点,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了8个重点乡镇分管领导、乡村计生干部、村支书和村主任,赴兄弟县县参观学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经验和做法,并多次召开村民自治工作业务培训会,计生创优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和完善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计划生育服务协议签约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硬件建设方面,以乡镇投入为主,并采取省上争取一点、市上补助一点、县上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整治和改造服务站业务用房,添置基础设施。在软件建设方面,突出环境卫生整治、站务管理、工作制度、服务效能等重点,全县累计投入300余万元资金用于卫生站建设。群众生殖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全县2006年孕环情监测人次较2003年增加了102,落实节育措施人数增加了71.5,计划外怀孕减少了47.3,服务站经济效益增加了100.43。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自我服务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四、抓配合,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县级各部门利用行业优势,出台优惠、优待、优先政策,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资、科技上帮助计生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县财政局建立和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政策全部落实兑现,做到了无错案、无遗漏。县民政局把历年遗留下来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纳入农村低保,对个别特殊困难户定期给予救济补助。通过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解除了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计划生育户普遍拥有优越感和荣誉感,促进了全县计生户走上富裕之路。

五、抓管理,着力确保任务落实。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严格监督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县、乡、村三级及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逗硬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全县基层服务站功能健全,技术服务人员100取

第二篇:市人口计生工作经验做法

今年,**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主线,在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立了“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目标管理考核机制,适应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加强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三线”目标。一是围绕综合决策制定“党政

线”目标。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与乡(镇、办)政府分别签订“党政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重点是党委政府亲自抓、负总责,计生经费投入使用,工作新机制建立,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项目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计划生育政策审计把关等情况,将人口计生工作有机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综合决策、协调发展。二是围绕综合治理制定“部门线”目标。市政府与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与县(市、区)业务对口单位分别签订“部门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重点是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项目、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情况审核把关等情况,促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形成,推进各项重点、难点工作落实。三是围绕规范管理建立“计生线”目标体系。市人口计生委与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县(市、区)人口计生委与乡(镇、办)计生办分别签订“计生线”《目标责任书》,重点是新机制建设、人口控制、优质服务、能力建设、婚育新风进万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着力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推动机制建设、行风建设。

(二)加强“三线”管理。一是“党政线”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思想发动、决策部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研究政策、科学决策;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常年监控、狠抓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出台16个重要文件,市领导就人口计生工作做出批示12次,深入基层调研人口计生工作14次。二是“部门线”凝聚合力。3月30日,7月6日分别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一把手履行计划生育职责情况的汇报,肯定成绩,通报问题,研究措施;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办公室、性别比偏高集中治理办公室、党员干部清查处理办公室等临时、常设机构,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综合各单位改革进程,以系统名义统一出台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经济政策,加快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三是“计生线”真抓实干。市人口计生委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政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督促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三)实行“三线”考核。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评估新机制的意见》以及《**市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线”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办法》,按照减负增效、强化导向的原则,建立“三线”考核机制。“党政线”的考核评估,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实施,侧重政策环境、经费投入情况的考核评估;“部门线”的考核评估,由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实施,侧重综合治理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估;“计生线”考核评估的组织实施,由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侧重对人口控制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估。

(四)落实“三线”奖惩。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设立了综合目标奖、机制建设奖、公共投入奖、工作创新奖、优质服务奖;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名义,设立“三到位”先进单位奖;以市人口计生委名义,设立15个单项工作先进奖。今年,市委、市政府表彰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48个,市直单位12个,重奖获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的孟州市10万元,重点管理后进乡镇4个。市人口计生委对孟州市人口计生委、修武县人口计生委等单位进行了表彰。

二、主要成效

“三线”目标管理机制的建立,加速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整合、机制创新、执行力升级,增强了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内力,促进了发展,收到了实效。

(一)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焦发〔2005〕10号),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责任分解的意见》(焦人口组〔2005〕13号),市人口计生委制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领导分工及责任单位》(焦人口办〔2005〕35号),形成了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整体推进态势。

(二)性别比升高问题治理掀起高潮。市计生领导小组出台了《**市200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集中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市、县两级成立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在全市开展了“六清”、“六判定”的清理清查活动,制定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治理“警示制”,推行了以“一书三状七十二字”为主要内容的“包保责任制”。今年以来,全

市共对89个计生指导所、109家医疗机构、2018个个体诊所以及289个药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343台B超全部进行了清查、备案;查处涉及“两非”案件7起,依法取缔诊所4家,没收B超3台,上取环器械1套,电动吸引器1台,罚款60000元。

(三)以“六关爱一维权”为内容的优质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为育龄妇女免费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围产期保健服务、妇科病普查普治23.4万余人次;为更年期妇女免费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1.6万人次,免费取环1884人次;为婚龄青年免费开展婚前教育2.8万人次、免费婚检1467人次;组织关爱女孩演出282场次,投入资金19.76万元,救助贫困女孩1109人;开展出生缺陷干预8125例;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9103人次;纠正乱收费、乱罚款6例,纠正金额9850元。

(四)人口计生干部能力建设活动稳步推进。全市共举办各类行政管理培训班24期,培训人员1800余人次;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27期,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组织村级计生管理员培训班33期,培训人员8357人次。

(五)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违纪超生清查处理活动,树立了严格依法行政的导向。全市共参加自查公示党员干部职工及村(居)两委成员共21.9万人,主动申报1990年至今违纪超生的党员干部7346人,落实党政纪处分301人,补征社会抚养费747万元。

(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市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的通知》,市人口计生委、财政局、农业银行联合出台《**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领取办法》,市人口计生委出台《关于规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专门档案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完善奖励扶助金发放办法,推进奖励扶助工作规范化管理。

第三篇:海西州德令哈市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海西州德令哈市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德令哈市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现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2万人,少数民族2.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全市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战略目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举全市之力,汇众人之智,聚全民之心,共同开创了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一)聚力领导组织工程,着眼目标措施与机制保障相结合,提升创建科学水平。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纳入全市重要议事日程,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和副组长、5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设立“一办十组”的常态化创建工作机构,将创建示范市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等11个配套文件,将全市创建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74项具体内容,与12项先进市测评指标环环相扣,与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同步推进,建立目标责任背书、创建主体责任清单、责任约谈、联合督查督办等7项制度,实行“挂牌督办”和“工作倒逼”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和压力传导机制。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在内的227家基层单位全部组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创建经费1000余万元,分类推进、全员联动、多角切入,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聚力典型示范工程,着眼宣传教育与典型引导相结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始终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坎上,引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制定《全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全市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学校教育全程,累计深入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寺院、学校开展宣讲活动234场次,发放彩页、宣传册、年历、读本等宣传品36.6万余份(册),制作展板、道旗、文化墙、大型户外广告1.3万余幅,实现了宣传覆盖面100%;通过户外大型电子宣传屏、水幕电影等户外媒介,累计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影片300余场次,播报创建视频新闻200余期;通过开展“十进”活动、宣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千场次,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到100%;通过市电视台、报社、新媒体专刊专栏专题及“德令哈民族团结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短信平台,累计编发信息1000余期,推送阅读量15万人次。全市110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国家、省、州、市级表彰奖励。创建州级示范点13家、市级示范点21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聚力经济发展工程,着眼发展经济与民生保障相结合,坚持成果惠及于民。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压舱石”,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生态、惠民生、促改革,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系列政策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今年1-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74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7.4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亿元。浙江省对口支援工作成效突出,援建项目98个,援助资金15632.5万元,涵盖两地交流、项目援建、产业扶持、智力帮扶等,一批浙江企业成功落户德令哈,一批农牧民增收项目投产见效。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财政总支出的78%用于民生领域,新增财力80%以上投向民生事业。全力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全面改善4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促进精准扶贫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增强脱贫攻坚整体保障能力,248户742人稳定脱贫。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接受国家专家组的技术评估。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饮、农村公路等取得新进展,德令哈机场建成通航。城乡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4388套,近万名群众喜迁新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2.88%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97元、12256元。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99%,医疗保险参保率99.3%。自然村通村公路、通电、通安全饮用水率达到100%,建制村农家超市、农家店覆盖率达10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双语”教育改革落到实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8%,初中阶段入学率103.49%。

(四)聚力生态文明工程,着眼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筑牢长远发展根基。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将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稳步构建起全市生态环保的“四梁八柱”。建成高原美丽乡村6个。全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投资约9亿元实施了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空气质量优良率92.6%,资源综合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固体废物利用率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建立完善了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出行网络,出租车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全市国家公益林管护面积450万亩,湿地面积27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9%,城市绿地覆盖率达42.68%,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五)聚力文化惠民工程,着眼优化配置与繁荣文化相结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始终把群众作为文化服务主体,加强城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辟更多有效的文化服务渠道。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 7873户。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活动,迈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全市1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无线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9%、98.8%。积极推动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影视精品创作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电影《德令哈之夜》荣获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奖”,先后承办和协办西北五省花儿节、省民运会、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海西州民族体育运动会、高原音乐节、“那达慕”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达100余场次,特别是7月份承办了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展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赢得了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及各方来宾的高度评价,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六)聚力干部培训工程,着眼队伍建设与维护稳定相结合,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始终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之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协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注重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到不同工作环境和急难险重岗位加强历练,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先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水平。先后组织18批次300余名各族干部人才赴杭州挂职进修和培训,有效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干部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副县级以上干部31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1名,占35.5%。科级干部254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13名,占44.5%。乡科级后备干部227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25名,占55.1%。

(七)聚力民族和谐工程,着眼社会治理与团结进步相结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融。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化解信访积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细织好“网格化”密度、完善好一个平台、发挥好一个天眼、构筑好两道防线、建设好两个站所、落实好三防工程、建立好四本台账、利用好五项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各乡镇、寺院、执勤点检查指导维稳措施落实,着力强化重点人员、部位、区域、行业及问题管控和整治力度。全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满意度为90.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将寺院作为创建的主阵地,不断深化和谐寺院建设、加强寺院日常管理、完善寺院公共服务、完善驻寺指导员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具有德令哈特色的宗教寺院社会管理模式。开展14个平安细胞创建,持续加强网格化管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实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夯实了法治建设的基础。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建州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1个,全社会法治观念普遍增强,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该市立足市情实际谋划发展,加大民生保障,狠抓民族团结,不断提升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目前,全市创建“十进”活动均已实现全覆盖,共建成创建达标单位227个,达标率100%;先进单位创建率达50%以上;创建先进家庭7873户,先进率30%。

第四篇:双拥创建工作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

双拥创建工作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

一、经验做法

(一)全县范围扎实开展双拥活动。把双拥工作纳入到我县各项事业发展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双拥工作的形式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双拥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双拥工作领导体系。把双拥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和部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部队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要点。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办公会进行研究解决。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双拥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了重要工作有领导决策,重大问题有领导过问,重大活动有领导参加的工作格局。

2.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经费,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对驻广部队官兵、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部队官兵的军政训练、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全县各乡镇和民政部门在春节、“八一”期间共走访慰问烈军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并赠送慰问金。

3.以国防教育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为依托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双拥热情。春节、清明、八一期间,组织全县党员、干部、中小学前往烈士陵园瞻仰接受教育的。此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狠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继续将其列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努力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确保抚恤补助经费定额及时审核发放到位。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规定,认真发放义务兵家属落实优待金。全面落实安置政策,保障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安置制度的改革,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报到登记、审核工作。

(三)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把军地互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军民共建活动。在县委、市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县各部门利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深入驻蓝部队走访慰问,与官兵交心谈心,听取他们对地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基层双拥组织为依托,广泛开展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

二、意见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双拥”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既严格落实政策又要防止突破政策底线。涉及优抚对象福利待遇的政策大多比较刚性,有明确的条款限制准入,在执行的过程中即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政策全覆盖,又要坚决杜绝因人情、化解信访矛盾等原因而突破政策,倾力倾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发挥政府职能,贯彻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拥军优属工作任务。要继续完善优待抚恤自然增长机制,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县财政确保优抚安置资金及时到位、各项优抚安置资金及时足额下拨,确保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年增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大力开展结对扶优活动,通过国家保障和社会优待,使优待面和优待标准落实率达到100%,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高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认真做好部队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落实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

3.发挥部门职能,支持部队建设,提高拥军活动整体水平。发挥社会阶层职能,拓展延伸双拥工作,不断创新行业拥军,广泛开展科技智力拥军活动,创新双拥工作思路。

4.发挥社会阶层职能,拓展延伸双拥工作,不断创建行业拥军,促进双拥工作向社区延伸。在以人为本、服务军民、资源共享、军地共建的原则下,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街道、社区双拥工作所(站),作为开展街道、社区双拥活动的阵地。

5.严格奖惩制度。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考核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双拥办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阶段性总结评比,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认真落实,加强全县“双拥合格单位”的检查考核,把各单位双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双拥合格单位”考核,对工作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全县创建工作造成影响的,在全县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要把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同目标管理奖挂钩,通过严格奖惩机制的落实,推进全县双拥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各项双拥任务圆满完成。

6.聚焦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要坚持以服务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为工作中心,扭住强化服务工作、加强退役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加大涉军信访工作力度、营造关心关爱氛围等关键环节,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县合隆镇**村通过探索实践,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使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后进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工业产值1600万元,农业产值1200万元,特产业收入2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村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上看,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选准突破口,准确定位,引导群众闯新路。2006年,**村面对落后局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把重点放在了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上,把扭转落后局面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村民入股分红形式搞企业上。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村民入股,筹资192万元,创办了机砖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当年销售红砖3000万块,纯利润2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实现集体收入4.5万元,入股村民投资回报率达到30%,最多分得红利2万多元。与此同时,受上海《村讯》杂志关于“农民合作社试点经验”的启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萌生了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村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到南方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参观,开阔了视野,加之成功创办股份制砖厂的基础,使原本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同时也使**村找到了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探索新模式,股份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创办股份制砖厂,**村迈出了合作经营的第一步,在逐步探索实践中,**村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先后创办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生产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9月,由106户农民以生猪养殖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了“众一”畜禽养殖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26000头。合作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08年4月开工建设,四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及内部配套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创产值165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了周边700多个养猪散户。2007年10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村民以土地有偿流转的形式入股创办了“众一”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蔬菜20万斤,首批入股农民56人,目前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2008年投资29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20栋,占地2公顷,现有食用菌棚3栋,单栋经济效益6万余元;特色蔬菜棚8栋,单栋经济效益5万余元;应季蔬菜棚5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反季蔬菜棚4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规划到2012年,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栋,发展棚膜蔬菜2000亩,成为服务于长春、**的菜蓝子基地。2007年11月,由56户农民投资入股创办了“众一”农机生产合作社,总投资460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及灭茬、中耕、播种、喷药等大型机械42台,建有农机库房1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2008年,机收玉米410公顷,深翻深松土地作业面积530公顷,全村及邻近地方2000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同时,彻底打破“土里刨食”的思维,改变以农为主的单一产业状态,使土地进入资本市场流动,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土地流转300公顷,以每公顷土地1万元租金的形式使农民获得收益和参与入股,集中一家一户分散的资本创办股份制企业。继股份制砖厂之后,集资120万元,创办了空心砖厂,年生产空心砖10000立方米;集资200万元,创办了新型墙体材料厂,年生产保温墙体材料5万平方米。

三是抓住关键点,村企融合,整体推进上水平。立足本村资源、产业基础和现实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具有自身基础特色、最适合**、最能发展**的新途径,把建立“以村带企、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村企合一机制作为关键点,大胆推进组织创新,在村所属3家股份制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组建了党支部,实行村党总支成员与产业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由总支成员分别兼任6个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构建了村组织与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密切相关、交集合作的发展格局,建立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蔬菜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和红砖厂、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3户股份制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合作社为主体、以企业为补充的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村民入股300多户,入股资金达到1200万元。成立了董事会,由股东推选董事,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质检、安全、预算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建立了董事会定期向股东通报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股东监督董事会工作等制度;明确了“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份平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入股原则,股份企业村上投资占20%,每个村民在一个企业入股最高金额不能超过5万元,使更多的村民成为股东,以保证每个企业都是老百姓的企业。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聘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家对企业进行管理,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增强了村级经济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抗摔打能力,实现了效益提升。

四是发展

科学化,强村富民,全体村民得实惠。研究制定了全村2007年—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新村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上,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股份制农民主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村级企业化集团;在社会建设上,建立村域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村屯城镇化水平,全力构建和谐新村、健康新村、文明新村;在生态建设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美化、绿化、净化、香化、硬化工程,打造“花园式”新村。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中形成广泛共识后,在坚持以股份制合作经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提高全村建设水平和改善全体村民生活质量,整体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556万元,建设水泥路15公里,砂石路15公里,完成村路两旁植树10000株;投资14万元,新打机电井8眼,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了新村社区建设,兴建了休闲广场、景观带,完成了居民楼一期工程建设,新建住宅楼5栋,可入住农民316户,规划了居民楼二、三期工程,分2—3年建设。为了改善村民子女受教育的质量和环境,将村小学合并整合到镇中心小学,同时,由村里购买了两台新客车,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组织接送学生,确保学生安全。投资20万元,兴建了村卫生所、农民夜校和农民书屋;顺应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要求,铺设了文化信息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了网络教育,完善了村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村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科技示范村”、农业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下载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和谐计生创建工作经验做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文章标题: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近年来,浙江**电信工会根据集团工会、省电信工会的工作部署,遵照全国总工会发出的“当好主力军、和谐......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浙江**电信工会根据集团工会、省电信工会的工作部署,遵照全国总工会发出的“当好主力军、和谐奔小康”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参与构建和谐企业工作,为......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近年来,浙江**电信工会根据集团工会、省电信工会的工作部署,遵照全国总工会发出的“当好主力军、和谐奔小康”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

    构建和谐计生 创建幸福家庭

    构建和谐计生 创建幸福家庭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经验材料5篇

    近年来,浙江**电信工会根据集团工会、省电信工会的工作部署,遵照全国总工会发出的“当好主力军、和谐奔小康”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参与构建和谐企业工作,为打......

    构建和谐计生创建幸福家庭(合集)

    构建和谐计生创建幸福家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阜蒙县太平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孙宏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计生、创建幸福家庭》......

    市工商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验做法(大全)

    文章标题:市工商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验做法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打造文明工商我市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

    运管处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运管处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经验做法立足岗位创一流加快发展竞风流2006年,___运管所在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深入开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