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概念: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①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在指定训练计划时,应对运动员的现实状况做出科学的诊断,对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做出全面的分析,对运动员的发育潜力和训练潜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经过艰苦的努力有较大的概率可予实现的训练目标。②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每个运动项目由于其专项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③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依据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是由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与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的。④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负荷的内容是由发展体能的练习、发展技能和战术能力的练习、发展心理能力和智能的练习组合构成的。
二、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① 负荷强度
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功能状态,其强度为80%—90%。一次训练的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一般以400米为宜。
② 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
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必过多,如3-4次以保持必要的练习强度。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一般2-3或3-5组。
③ 间歇时间
一种是次间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等。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这样做有利于是本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
三、什么是“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概念: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主要原因:
①随着运动员进入青春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益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②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③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④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
第二篇: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
2、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学
4、运动竞赛
二、填空题;
1、运动训练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_____________及他的同事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个有机组成部分,4、竞技体育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7、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8、竞技体育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_____________。
9、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方面。
三、判断题
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
理论。()
2、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活动。()
3、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4、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5、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6、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7、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独立执导下完成的体育活动。()
8、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
9、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10、现代科学技术队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对于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却无能为力。()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运动训练B、运动医学C、运动员选材D、运动竞赛
2、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B、周期训练理论C、项群训练理论D、专项训练理论
3、在运动训练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4、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
5、在现代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原有计划进行必要的变更。这反映的运动训练的特点是()
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C、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D、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6、在竞技体育的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追求成绩的0.01秒的提高。常常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求
D、排解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五、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哪些?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3、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六、论述题
1、试述运动训练学与各项训练理论的关系。
七、方法应用题(此题为知识拓展题,可自由选择是否作答)
1、2000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2001年12月15日正式宣布退役。挂着奥运金牌刘璇激流勇退,而事实上在那以前,她已经转型成为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你认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如奥运冠军)是否应该在个人的竞技顶峰时期获得一次或几次大赛胜利之后便“激流勇退”?为什么?
第三篇:学校竞技健美操队训练总结
学校竞技健美操队训练总结
新学期伊始,我校成立了健美操队,看着一个个崭新的面孔,心中就谋划着该怎样开始这个队伍的建设。对于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健美操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困难可显而之。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自己的荣誉,我们教练和队员们共同努力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不需要刻意的强调,每天的训练都不会有人无故缺席迟到,而且每个队员的积极性都很高。一个赛季结束了,对于这个赛季的训练和比赛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也为下个赛季做准备。
一、制度方面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队伍组织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定训练制度,在参考多种制度的情况下指定出了严格的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必须准时到场,不迟到、早退。无故不请假,不允许在训练房吃东西,爱护环境,不乱仍垃圾,着装整齐等
二、训练方面
健美操训练和其他训练队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全身协调的运动,是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力量素质的教学,从基本步伐到后来的成套动作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训练热情,在动作的选择上注重简单易学和实效性,动作由简至繁,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练习步骤由分解至完整。促使他们由被动训练变成主动训练。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力量素质的教学,从基本步伐到后来的成套动作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重点则是全体队员力度的把握及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健美操要求动作清晰、有弹性;但又要避免过分松弛或过分紧张;动作之间的连接要自然、流畅、转换及方向的变化要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动作和音乐节奏要配合协调,动作的节奏要准确,要充分表现音乐情绪;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比赛成绩
今年我校健美操队代表肥城市参加了泰安地区的首届中学生健美操大赛,每位队员完美表现,参赛的8名队员全都拿到了名次,并获得了泰安市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四、经验与不足
.每一个的项目比赛成绩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是大家齐心努力的结果,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学校及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2.运动水平的提高应着力于平时的训练,日积月累,逐年提高。
3.专业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特别是我们教练员对健美操专业知识的拓宽,其中包括对运动员的选材、动作的编排艺术、音乐制作、比赛服装设计等领域的知识。
4.加强与健美操裁判及其他学校健美操教练员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我们的训练水平,提高校队的运动水平。
5.应加强运动员对健美操运动知识的了解,学习有关比赛规则及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
6.应加强对运动员思想的教育,积极引导,努力提高运动员的吃苦能力,这将非常有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
7.学校需对健美操设施有进一步的改善,这样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意外发生。
成功伴随着艰辛,喜悦伴随着汗水。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下个学期,我会教给队员们扎实的健美操功底,及“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理念,让我校的健美操越跳越好,为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马原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
红色字体部分为教学重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四、实践的含义、特点以及基本形式
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普遍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一个过程
三、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表现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主体与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五、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以及客观性的含义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三、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及其意义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唯物论与辩证法)
五、价值的含义、特征、价值评价的特点、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四、社会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及其意义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则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辩证思考
四、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价值规律及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双重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一、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五、资本有机构成的原因、含义、结果及其意义
六、个别资本的运动,即个别资本循环与周转及其条件
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的含义、原因以及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双重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原因以及双重影响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被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精辟论述)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及其意义 第三节
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五篇:原料场整顿要点
物管部管理整顿要点
问题要点:
一、高层管理人员不熟悉现场,不懂工艺,管理人员现场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整体规范、科学、高效的思维方法。
二、原料管理混乱,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因素。
三、一线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分配不均衡。
四、工作、收入和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人心涣散、个人私心杂念在生产团队里产生了强大的破坏作用。
五、设备日常维护和现场清洁生产严重不到位。整顿措施
一、补充合适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全范围内物色一名既懂工艺、懂现场,又正派,有威信的中层管理人员(树立清廉风气)。抽调一名懂烧结的工艺技术人员到混匀车间。强化混匀工艺技术。
二、公司要考虑合理的工资制度、工作制度和激励政策。利用经济激励制度找到重点工序,对其进行强化激励和严格考核,达到人能停设备不停的目标,发挥设备最大效率。实现等料配,等待料的效果。
三、规范原料计量系统,所有物料全部走机械计量不走水尺计量。计量系统全封闭,杜绝外界人员进入。数据记录一律采取电脑自动统计打印并实现永久性保存。
四、原料场要实现规范管理。重点是经济,就近,单一,场地清理,大小堆场合理搭配,料堆的科学形状等。
五、增加设备维护人员,逐项逐点搞好设备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①、料仓管理:要求料仓料位一致,及时清除料中大块和杂物,仓面不堵;
②、圆盘管理:要求圆盘给料均匀稳定,不堵料、不塌料; ③、皮带管理:所有皮带下积矿必须清理干净;搞好设备定期巡查、维护、计划集中维修。
④、防漏管理:搞好日常设备巡检和修补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清理、堵漏、保持;
⑤、待料管理:配料仓现场必须挂醒目标牌,严格混匀原料收发管理,按规定品种上料,防止上错料;
⑥计量管理:皮带电子秤定期校验,搞好计量设备卫生,保证计量精度;
六、规范科学配矿、混匀
①、成分不稳定的原料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杂粉、国内粉等成分不稳定的原料尽量参与全过程配料;污泥等水分高、粘性大的原料必须先进行铲车搅拌混匀,然后与少量干料进行预混;预混方案报技术质量部审批,成分稳定的、配比大的直接进入混匀。
②、偏差大的要参与全过程配料;
③、综合考虑配矿成本的前提下,高低品位、优劣粉矿合理搭配,尽量提高烧结冶炼性能;
④、配矿方案是干配比,在实际混匀操作中根据水分转换成湿配比,湿配比方案物资管理部报技术质量部审核,每次配矿前要对所有原料提前做水分检验,然后统一使用(配矿时下大雨除外),以干配比为目标、料流量适当调节。
七、加强原料质量监控
具体细化到船批次,做到成分变配比变。每日盘点,总结,日清月清。方案清。
八、合理布仓
①、高低品位原料交叉布仓,同种原料间隔布仓; ②、高比例的布尾部、低比例的布在头部; ③、成分波动大的原料布中间;
④、料仓尽量全用,以增加相对料层层数。
九、混匀过程的日常管理
①、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悬料、空仓、混料现象;
②、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既能有效防止又简单易行的办法有效解决悬料、空仓、混料现象;
③、控制系统安装及时报警程序,现场加装电铃(或者对讲系统),遇料流量超出波动范围主控室打铃通知现场调整和采取措施恢复,遇严重故障如堵料、悬料必须及时停止配料,待故障恢复正常时重新启动配料;
④、现场用醒目标记标明配矿仓料种和堆场的名称管理。
十、水分实验操作规范,减小实验误差
①、取样具有代表性,称量准确;
②、烘干时间70min,温度控制在110±3℃;
③、每次配矿前要对所有原料提前做水分检验,各班要统一原料的水分化验方法和数据的统一使用
十一、加强计量的管理
①、所有圆盘的卫生要保持干净; ②、做到定期校秤;
③、做好电子秤的维护工作,托锟不得有粘结物,压头不得过载、位移、积料或积水;
④、启用新配比或更换配矿模式,应先校验零点。
十二、圆盘给料给料管理
①、合理设置各圆盘料流量,杜绝以大小限下料; ②、维持槽内料位稳定;
③、圆盘水平度好,开口度合适,运行平稳良好。
十三、混匀矿的堆取要求
严格按照“平铺直取”的原则堆取料,即堆放物料时沿着料条的长边横向堆放,取用时沿着料条的宽边直向取用,堆料实行人字堆操作,堆尖逐步过渡,到1~2个堆尖,终极目标1个堆尖,以增加料层层数,强化混匀效果。
十四、加强返矿的管理。
本着“先产先用”的原则,铁厂返矿在没有特别生产指示下不允许直接投仓,应投放在最新返矿堆放点。返矿配比合理,尽量维持产
消平衡。
十五、预混管理
各种质量波动大的国内粉、杂粉等未进行圆盘预配,导致混匀矿质量波动增大。因此、物资管理部要加强对各种尾矿、杂矿进行预混或预配,在用车辆进行预混过程中,要提高司机的质量意识,要制定预混的作业标准,以及车辆预混的检查,发现混匀效果不好的应进行处理,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同时,司机奖金与工作质量挂钩。
十六、如实做好记录
配料数据要有历史记录最好是每小时有各仓配料系统记录(电脑自动保存),以备核查每班配料的执行情况。每天统计配料数据发现单品种超过10吨/班的要分析原因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