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时间:2019-05-15 08: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第一篇: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本文关键字:

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订单农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但农民害怕市场行情的变化,企业不按保护价或压级收购,而企业又担心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违约的担忧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市场动荡时候“保护价”成了只保护自己,却伤害对方的灾星,使得履约率低成为订单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不少地方的订单农业都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以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资金不足为由拒绝收购或收购时给农户打白条。如前几年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莲花办事处一经营户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中药材合同,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导致经营方悔约,不但收购时低于订单价格,而且还打白条,几年未兑现,给农户造成损失。

一些龙头企业为保证企业的良好效益,在收购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方面提出不和理的要求,压级压价收购,有意损害农民利益。

政府干预农产品的发展,层层下达种植指标,然后分解到户,而农产品收购期间对企业和农户均缺乏约束力,不但合同难以履行,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企业与农户双方法制观念淡薄,彼此不守信用,产生信用危机,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违约,产品不卖给与之签订合同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农户又希望企业按保护价收购。

订单农业没有统一的合同文本,造成订单内容不规范,合同的执行得不到保障,致使企业与农户两方面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笔者认为,订单农业的合同双方既是利益的共同体,也是矛盾的两方面。从收购方说,只有向农民下了订单,才能确保销售期手中有货。但是农产品市场变化莫测,当供求和价格发生波动时,双方往往产生矛盾造成彼此违约。因此,发展订单农业就要强化合同意识、诚信意识,双方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首先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制监督体系,赋予农业订单法律效力,只要有了法律的约束,履约率才会大大提高。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督管理,印制规范统一的订单文本,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使订单更加“保险”。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一群体的参与,但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维权 特点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这一新生群体的高度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称第二代农民工,目前全国约1亿人。新生代民工有76%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及进城目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民工潮”有密切的关系。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三次“民工潮”,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第二次“民工潮”目的地虽是城市但由于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因而,前两次农民工大范围的移动并未将他们真正带入城市。伴随香港回 1 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第三次“民工潮”将更多的农民工带入了城市,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及态度。

这一批80、90后的年轻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从学校走出后直接走进城市参加工作,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鉴于此种因素,他们进城动机与目的也与父辈大有不同,以赚钱为目的的比重大大下降。在调查中42.3%的外出务工动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出来见世面的比重为6%;而传统农民工中55.1%的人是为了“赚钱养家”。

务工目的为出来赚钱的比例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6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80年代生人

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相比上一代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的特点。20岁出头的他们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虽然满怀理想,但在职业发展上还存在较大的变数,因而未来极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大多数人已经不仅仅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将进城务工看做提高生活水平、谋求发展的途径,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在社会制度还不够健全的今天,这一个极具特色的新生代群体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点。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接受了最基础的义务教育,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专门的技术学习。他们文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大多与现实脱轨,并且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其所受教育的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可以做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在实际竞争中并无太大优势。

(二)就业地域、行业出现新特点。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方向更加明确,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其理想的就业目的地,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前往东部就业,高于农民工整体水平。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新二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据调查,73.9%的新生代农民工集聚在制造业。二三产业的分布较为集中,其中81.7%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第二产业,近两成在第三产业就业。在所有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聚集度最高,为58.2%。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还在增强。

(三)工作稳定性不大,收入偏低。第二代农民工在工作上远不如第一代农民工稳定。他们把所从业的工厂看作是留在城市工作的一个跳板,对工厂没有归属感,跳槽率高。同时,个人技能和吃苦精神的欠缺以及竞争的激烈也导致了其 工作环境的底层化、改变环境的困难化。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不断寻求的机会,却因其不稳定的现状白白流失。另外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低收入成为其显著特点。

(四)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观。在一个1000家企业参与调查的报告中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67.7%,比城镇职工低23.7个百分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77.4%,比城镇职工低14.6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率为55.9%,比城镇职工低29.1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0.3%,比城镇职工低9.1个百分点,生育保险参保率为30.7%,比城镇职工低30.8个百分点。总体看,他们的社会保险接续情况较差,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知情度不高。

然而事实上,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 4 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

(五)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心里健康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群体中“80后”“90后”人员比例扩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温饱即可的现状,更希望得到一种身份的平等,被社会尊重和认可。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和企业能够紧紧相融。96.1%的人表示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但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他们的达16.9%。农民工离家在外,难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而生活在企业最底层的一批年轻人,在麻木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后,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休闲方式。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以及心理问题。在新一代农民工看来,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而传统农民工认为是“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过大”。由此可见,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关怀和关注。而这恰恰是企业制度中还未完善的一面。

四、改善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针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还未出台相应具体的政策来保障他们的利益。虽然完全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艰巨的漫长的过程,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们可从薪酬、户籍、就业、心理、社会保障这几方面来加强管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归属问题的解决,保障其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薪酬问题是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一代人也不例外。保障农民工 5 基本工资的发放要从多方面整治。首先要建立健全工资支付机制,实现工资发放制度化管理,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将工资数额与劳动效率挂钩。其次要加强对其工资的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解决用工单位克扣、拖欠问题。最后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参考物价和工人工作业绩适时适量调整工资数额,增强工作积极性。

(二)户籍限制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又一大问题,一些地方和城市对农民工户口从农村流入城市,虽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总体上限制颇多。户籍制度因涉及保障性住房、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而颇受重视。一方面,政府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确保其能够在城市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让这些离开了土地而又极富活力的城市“边缘群体”变成城市人。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应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新生代农民工中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那部分人员更容易被城市所接纳。

(三)稳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而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对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足额保证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整合培训资源,改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企业作为一个就业前沿,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培养,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其就业几率。

(四)加强心理关怀。2009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职业压力及工作倦怠、人际关系焦虑、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以及个人生活的心理危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较为敏感,各种心理现象对生活的 6 冲击日益强烈。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权利迫在眉睫。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干预政府和企业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国家应重视农民工就业及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其适当倾斜,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减轻就业压力和心理危机感,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希望。其次,用人单位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心理辅导,短期来讲,企业应转变一味追求利润的理念,主动化解农民工的焦虑、绝望等情绪。可以成立老乡会、校友会、兴趣小组等,协助员工解决生活及工作问题,;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高其适应力;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普通员工提供一个倾诉平台,从而使员工有归属感。此外,生产企业要打破与社会的“围墙”,主动接纳社会组织的帮助。当然,农民工个人的努力也不可缺少,只有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

(五)改善社会保障现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他不仅涉及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社会的稳定。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的现实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薪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机制。

2、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培训,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意识。

3、严惩违法行为,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严厉打击企业对争取社会保障的农民工的打击报复、与农民工签订“无效合同”和对政府的贿赂等行为。

4、成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会,解决农民工边缘性问题。农民工在与企业博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建议省总工会成立有政府强力支持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会,使工会与企业在博弈过程中有对称的信息,使二者平等博弈,实现工会决定工资福利,企业决定就业水平,以期最终可以签订合同达到和谐共处。

5、尽快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推动《工伤保险条例》的落实,使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尤其是完善工伤保险纠纷的调解机制。

6、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工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率。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建构合理制度,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帮助其适应生活的转变,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注定会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应不断努力,及早调整相关政策,及早化解其中可能出现的矛盾。

参考文献

朱鸿召《中国流动人口心态调查》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 《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融入路径与政策选择》,人民网 《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 王敏《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来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

第三篇:精细农业面临问题

精细农业面临问题(1)

在中国实施精细农业技术要比美国、西欧国家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这是由于中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成分。因此,实施精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化在教育上、科学技术上和农业基础建设上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1、认识不足问题

“精细农业”首先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科学管理农业资源的新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细农业技术的技术思想可以在任何地区、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不同作物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一些研究人员,由于受到其研究领域的约束,对国际精细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不太了解,对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往往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2、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多数地区实行家庭经营小生产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耕种规模很小,土质不同,土地分散,实践精细农业技术显然是一种制约因素。如何发展规模经营,如何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组装模式有待进行研究。另外,实施精细农业技术要有一些必需的软硬件系统,需要基本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经济效益评估甚至是环境效益评估等社会经济问题也有待研究。

3、工程技术问题

国际上几个大型的农机制造企业相继生产出带有GPS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收割机,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我国,精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已经开始,但主要是靠技术设备的引进。这种方式显然不能在我国广大地区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支持精细农业实践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解决,例如土壤肥力信息定位快速采集技术、收获机械谷物流量监测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生成技术、智能化变量机械控制技术等。因此,在我国推广精细农业技术,需要大力开展有关精细农业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相关人才。

王立舒摘自中国农大精细农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

一、概念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二、主要特征

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

三、几种形式

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

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

业。

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

单农业。

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

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四、前景优势

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

生产率。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

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

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

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

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

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

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五篇:农业订单

基本概念

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五种形式

①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②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③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

④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⑤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主要特征

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第三,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第四,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

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第五,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第六,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第七,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第八,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第九,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下载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订单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订单农业风险防范与转移问题思考

    订单农业是一种以销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生起源于欧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农业产销形式。在我国,随着社会......

    解决村官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农村问题 大学生村官是继选调生之后的基层青年工作者,他们要想在生活、学习、工作上完全融入农村、农业、农民。就需要了解基层发展现状及具备......

    解决村官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农村问题 大学生村官是继选调生之后的基层青年工作者,他们要想在生活、学习、工作上完全融入农村、农业、农民。就需要了解基层发展现状及具备......

    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2(汇编)

    二是复制。相当多的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喜欢寻找参考模式,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一度成为厂厂皆学的样板。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无固定模式,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构筑自身的......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

    中国水问题:现状、趋势与解决途径

    中国水问题:现状、趋势与解决途径 王浩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水无所不在,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生态的控制要素,人的60%—70%.也是水,水......

    农业订单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搞活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产品,依法保护订单农业双方利益,增......

    订单农业实施方案

    工商局开展涉农合同帮扶 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市工商局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的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合同帮农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订单农业,促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