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8: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

第一篇: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

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

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袭警事件,造成执行公务的警察受伤甚至死亡,他们多在处置各类警情和纠正处理交通违章时遭受攻击。警察被袭击的根本原因在于被执行人对警察的蔑视,这些人以自身权利的绝对诉求抵制警察所代表的国家公权力,他们在主观上不认为自己在与国家权力对立。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所说的“大人”,就是强调国家政权的权威地位,权力的拥有者代表国家权威,即“大人”。在现代意义的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中,警察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人”。恩格斯说:“有时候,权威是以绝对服从一个人为前提的。”(《论权威》)无论袭警行为是否“有理”,都是犯罪,因为行为人已经在第一时间里否定了“大人”所代表的国家的权威。

袭警行为诱因之一:公众“仇警”心态

从各地发生的袭警案分析,袭警行为人普遍没有明确的“袭警”意识,行为人只承认自己违法,不认为是犯罪。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国家立法没有制定“袭警罪”的罪名以前,行为人袭击警察的罪错认定,与他袭击一般公民的罪错认定并无区别,应根据他袭击警察的行为情节和被袭击警察的伤情,确定他的罪错程度,处以相应惩罚。但不管如何处罚,都要以造成的“后果”为依据,如果他的行为没有造成伤害,或者伤害轻微,他很可能不承担任何责任,或者只承担医药费、误工费以及少量的营养费等民事责任。公众有一种“仇警”的心理。

2006年10月北京发生一起袭警案,执法民警被害,在对案情还不了解的情况下,网上的议论几乎一边倒同情袭警凶犯,甚至称他为“英雄”,还要向他“致敬”。对公安部为此发布A级通缉令表示不满:“凭什么死一警察就发布一级通缉令?”那些人认为公安部在为“自己人”滥用职权。还说什么“死了一个小土匪,激怒了一群匪徒”。还有一些“人道主义者”为袭警罪犯开脱:“他盗割电缆是因为太穷了。”总之,错在警察。警察执法时遭遇的“马路效应”颇具中国特色:在公众场合的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非组织状态的人们会保护违法者,却对处置违法者的警察进行集体围攻。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存在一种很使人费解的现象:“法人”的警察执法时代表国家权威,但是执法的警察的身份却是自然人,与处置对象的身份完全相同。有抽象的“警察的权威”,但是具体的“警察”的权威却不存在。“警察”权威的失踪使“警察权威”无形瓦解,威武庄严的警察队伍,实质上只有“队伍”,没有“警察”。

警察执法受阻,警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于是有“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动议,浙江公安还进行了“民警维权”的试点,在杭州、宁波、舟山初步推开,核心内容是保护执法警察的基本权益,特别是人身权利。这项措施很有“仁者之心”,决策人看到了警察的执法困境,力图还警察以优良的执法环境,至少,可以减少警察受伤

警察的职能在于以国家公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今却要求“别人”来保护他们“保护他人权利”的权力的权益,那么,谁来实施这种“保护”?由一部分警察保护另一部分警察,不允许把警察队伍分割为两部分。请人民来保护警察,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无懈可击,人民警察既然保护人民,人民当然有必要保护人民警察,可是,“人民”是不具备行为实体的一个概念,根本不具有保护能力,而实体的人民群众愿不愿意保护警察,还是一个疑问。袭警行为诱因之二:媒体“丑警”宣传

公众“仇警”,在于警察机关有“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但媒体的“丑警”宣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早期,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公安英模群像,媒体与公安密切合作,媒体要突出时代“主旋律”,公安英模是主旋律最合适的代表。同时,公安要从幕后走向前台,媒体是最好的展示平台。但是媒体的倾向很快发生了偏转,以309国道山西段

罚款事件、河南张金柱交通肇事案、以及河北杜书贵枪击案为转折,平面媒体和声像媒体对公安展开了大批判。之后还有陕西“黄碟”事件,广东孙志刚事件,四川女孩饿死事件,成都火车站警察小偷勾结案等。这些事件或案件暴露了公安队伍本身的问题,比如人员素质、执法指导思想、机构设置等等。但是媒体对这些事件或案件的特别关注,除了众所周知的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责以外,还有新闻媒体追求注意力效应的因素。

在所有的权力机关中,公安与公众的接触最为密切。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公安(警察)属于暴力机构,国家专政的工具。当“暴力”的警察和非暴力的公众发生接触,特别是这种接触已经导致纠纷的时候,最易引发悬念。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传媒专注于两个热点,也是它们的两个“卖点”,一是足球,被大众传媒荒诞化;另一个就是警察,被它们妖魔化。中国的确足球很可笑,但是它不比其他体育项目更可笑,媒体热衷于拷问足球,是因为足球在公众中拥有其他体育项目难以企及的影响,拷问足球,可以拉动媒体的“注意力经济”。媒体特别关注警察,因为警察的社会“出镜率”更高。出镜率和公众熟悉度,构成媒体第一资源。显然,媒体对这一资源进行了恶意开发,通过丑化宣传,使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妖魔化。

以张金柱案为例,公众从大众传媒上看到了一个蛮横的公安局长,镜头前的张金柱给人以杀人魔头的印象:怒对镜头,拒不认罪,对受害者毫无同情心。其实,张金柱触犯了交通肇事罪,并非媒体和大众舆论认为的“故意杀人罪”。2005年1月发生在北京的交通肇事案件几乎是张金柱案的复制。小货车司机郑国辉误入自行车道,撞倒骑自行车的父女,将19岁女儿拖行629米,重伤死亡,其父受伤。北京第二中院以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罪判处郑国辉有期徒刑13年,不采用故意杀人罪。两案的发案过程、后果几乎完全相同(拖行距离不同,张金柱驾车拖行受害人1500米),但郑国辉案以交通肇事罪被起诉,张金柱则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极刑,因为后者是警察。说媒体干预法官的量刑是不适当的,但媒体确实干预了公众对这宗案件的认识与评价,诱发了公众的“仇警”情绪。陕西延安“黄碟”事件,警方的确犯了错误,侵犯了包括公民隐私权在内的多项权利,人们对警察的“新仇旧恨”,藉此形成了大爆发。

媒体“丑警”与民众的“仇警”互为效应,警察的社会形象每况愈下。在这样情况下发生袭警事件,公众的舆论不言而喻,会倾向那些敢于袭警的“英雄”,浙江温岭某派出所护送一个精神病人往医院,竟引起了群众的误解,引起了上千人的围攻,群众以为警察又在抓捕一位袭警“英雄”。海南儋州派出所因处警被围攻,多名警察受伤,派出所被严重损毁。媒体将袭警事件当作“新闻眼”,事后对袭警者的处置又普遍畸轻,在群众中产生了潜在的“示范”效应。

袭警行为诱因之三:警察职能泛化

90年代中期,警察开展了频繁的高强度的非警务活动,比如参加社区建设,开展便民服务项目与设施,包揽辖区意外事件处置等,进行“无限制服务”。比较典型的如居民误锁房门。公安承诺,公众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拨打110求助于警察,而警察有义务为群众解决任何难题。但是警察没有经过这许多“任何”中的任何一种专业训练,对于误锁房门的情况,他们只得用最原始的办法:爬窗外护栏。一位年轻的民警因此坠楼死亡。警察为居民爬户外护栏开房门,一直占处警的较大比例。想象力丰富的人质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习惯”把自己锁在门外。居民当然不会故意把钥匙丢在屋里为难警察,在生活中误锁屋门现象也确实很多,所以才有“开锁”这一行业。雇请开锁公司打开防盗门,耗资过百,而且防盗门可能报废。报警召唤警察,所费仅“谢谢”二字而已。警察在为百姓“排忧解难”,可是,警察在排除了居民的困难之后,却制造了另一宗“困难”:警察“抢”了开锁公司的生意,他们在“与民争利”。

其实,所谓警察的“服务职能”,所谓“热情服务”,被许多人包括被警察自己误读了。

警察的确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说到底,共和国所有的职业、职能,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国家公务员称为“公仆”。不过,服务有分工,社会才有秩序。共和国公务员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不能因此就要包揽“一切”。在职能之内是服务,职能之外就只能叫帮忙了。检察院的职能是起诉,法院的职能是审判,如果检察院越俎代庖搞审判,法院投桃报李忙起诉,它们的服务职能就混淆了,肯定导致混乱。同样,公安把自己的职能扩大为社区的全方位保姆,就混淆了职能的界限,进而淡化自己的本职职能。

警察的本职在于保障社区安全,警察的服务,必须也只能体现在维护社会治安上,抛开“治安”这一本职工作,做其他的社区服务,做得再多再好,也不能算“服务”。警察用大量时间管他人瓦上霜,肯定会耽误处理治安这一门前雪。非警务活动也许会强化警察的“亲民”形象,但事情往往有另一面,警察亲民,会使“民亲”,而民亲的第二层次就是“民轻”,再其次“民侮”,接近“袭警”了。回到“导论”。警察属于“大人”之列,民众对作为为政者的“大人”,最高境界是“不知”,即所谓众庶“不识公门”,等而下之是“亲近”,但亲近之下,很可能就是“轻慢”。中国古代这些冷冰冰的“为政”理论,说出了深刻的道理。公众对搜山缉捕袭警罪犯不满,质问如果死的是一个普通百姓,是不是就要这样大动干戈。在这些人的眼里,警察只是普通的“服务者”,与古代的“大人”和现代意义“国家权威”没有关系,他们认为,警察有错,就可以“袭”,警察没错,但他妨碍了我的利益,照样可以“袭”。他们没有这样的意识:公众绝对不可以用任何方式侵犯警察,无论警察有“错”与否。警察职能的大幅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警察威慑力的丧失,导致警察自取其“轻慢”。袭警行为诱因之四:警察自我约束过度

在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中,被袭击的警察多数不做反抗,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2005年吉林德惠两位交警处置一起行车事故,引起女司机的不满,这位妇女在交通路口打交警的耳光达40个,俩交警手放在背后,任由那位妇女行凶。那位妇女行凶打人(不管她打什么人,乞丐还是警察),肯定已经触犯了法律。交通肇事是过失行为,而打人则是故意犯罪,警察为了维持对过失行为的处置而置犯罪行为于不顾,违反了法制的基本精神。为此,他应该受到两项处分。第一项,他舍大取小,违反了法的紧急情况优先处置的原则;第二项,他放任他人对警察的恶意攻击,违反了警察有义务维护国家公权力不受侵犯的原则。毫无疑问,那位妇女在“袭警”,而被袭击的警察对此毫无作为,公安机关事后的表彰实际上默许了袭警行为的合理性。这样的推测是合理的,德惠的妇女袭警事件之后三年,2008年6月,扬州一位郭姓男子,在某小区门口殴打处警的警员18分钟。诸如此类的袭警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警察的执法绝对不可以损害国家尊严,不损害国家尊严的主要表征,是不损害执法警察的尊严。以个体形式处警的警察,代表国家形象和政府权力,自然人的警察和执法者的警察合为一体。警察代表国家政权行使权力,昭示国家的尊严。警察的尊严受损,就是国家的尊严受损。

警察频繁遭受袭击而不予还击,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警察处警或执勤很少佩带警械,而袭警者大都携带武器。在袭警者面前,警察没有还击的能力,甚至没有防御的能力。2006年10月北京袭警案,追捕罪犯的警察就是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被犯罪分子用钝器击打致死的。主观方面,警察即使有防御能力和还击能力,也不会实施积极防御或主动还击,他们只能进行有限的消极防御,将伤害尽可能减至最低。因为警察的还击或防御很可能被判定为“过度使用警械”,他和他的单位将因此受到严厉的处罚。当前我国对警察开枪的处分,很像古代监狱对入狱者的惩治。新入狱者要吃“一百杀威棒法”,开枪的警察有错没错都得准备检讨书。既然携带警械而不能使用,一旦被劫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警察已经习惯于不佩带警械,以致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时几乎完全不设防。不设防的警察不具有威慑力。

西方有“警察是公众‘守夜人’”的理念,中国理论界将它直译为“更夫”。要注意,“守

夜人”是西方法律对警察职能的比喻说法,关注点在于保护民众,至于如何保护,西方并不认为警察必须赤手空拳。相反,西方法律对警察执法权力和警察自身权利作了明确的保障,其核心是“无障碍执法”,即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应受到任何阻碍,对于已经发生的阻碍,警察可以也必须使用武力排除。美国的《警察手册》即具有此类法律效力,它规定警察使用警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公民义务。公民的义务是配合警察完成公务,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服从警察,否则警察可以“妨碍公务罪”或者“袭警罪”采取强制措施,包括开枪击毙嫌疑人。同理,守夜人有使用枪械的权利,可以将侵入住宅的不明身份者击毙,而不负法律责任。

袭警行为诱因之五:警察待遇偏低

警察必要吃“皇粮”,吃皇粮的好处是不必依赖地方财政,有利于独立办案。但是我国警察距离全体吃皇粮、全部吃皇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多数地方的警察要依赖地方财政,国家财政只充当辅助部分。地方财政状况决定了警察的收入和待遇,财政不佳地区的警察,待遇也较差,“较差”到警察不能养家糊口,在当地社会群落中属于贫困阶层。

在为数不少的地区,派出所的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项是“找钱”,以维持日常开销。派出所的“财源”主要部分来自辖区商户,即辖区服务行业、商业点的“管理费”,这项费用要由警员逐户收取,因为收费的多少和迟早,警员和商户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警民两方锱铢计较,面红耳赤。商户甚至称之为“收保护费”,语含轻蔑。一些贫困地区的警察甚至不能配发警装。一位派出所警察到北京出席表彰会,他那套警服需在省厅赶制。一位老民警在自己的追悼会上才第一次穿上了警服,可以想见基层民警经济状况的窘迫。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排除生计问题的困扰。为了生计,有时候他们必须牺牲尊严,以取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以致有一杯酒换一万拨款的“交易”,或与案底未必很清楚的实力人士达成资助协议。这些活动无疑又被群众视作“官官相护”和“警匪勾结”。不但基层,更高级别的机关也同样为经费的获取煞费苦心,网上追逃的嫌疑人,缉捕地和案发地为押送还是提取互相推诿,其实都是因为路费困难。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可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箪食瓢饮,不失其尊严。那是圣人贤人的作为,不能据此要求警察衣衫褴褛,枵腹从公。多数警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警察,在为衣食奔忙,这样的生存状况很难保持警察的尊严(自尊)与威严(他尊)。河南某地发生一件极端的警察杀人案,一个民警枪杀三人,在逃跑途中被逮捕。与河北霸州杜书贵杀人案时间相近的这宗特大杀人案,留给人们的思考远远超过案件本身。这个“前警察”长期生活困难,以致经常拖欠房租,因而饱受房东和身边人的冷眼。他为人懦弱,不善表达,性格内向。长期的心理压抑终于在一个早上爆发。“人道主义者”愿意从各种角度为他辩护,把他犯罪的责任推给社会,这无疑是很荒谬的,这个警察要为自己的罪行负全责。不过,在惩治这项犯罪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另一种荒谬:警察为了升斗之米行凶犯罪的荒谬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强调警察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为了这样的目的,西方各国的警察待遇要高于一般的公务员,以维持警察的“品位”,为此目的,有的国家比如韩国,给警察发放数额不菲“品位维持费”。这是在经济基础上对尊严理念的强固支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策:立法保护与权限组合针对袭警事件数量的急剧攀升,有些地区制定了维护警察权益的措施。此类措施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所谓措施只是部门对袭警行为的预防和补救手段,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在学理上又犯了“循环作为”的错误,即要求“人民”和“警察”互作保护人。

近年频繁发生袭警事件,袭警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它不但关系执法警察的人身安全,更使国家形象和国家权威受损。暴力抗法、暴力袭警现象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蔓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暴力程度也在加重。

有效地制止袭警行为的蔓延扩张,保护警察的人身安全,创造优良的执法环境,前提是

国家立法。由于警察执法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活动,所以有必要对对此作出特别的规定,所谓“特别的规定”,就是通过刑法制定“袭警罪”罪名。北京大学法学院王世洲教授认为,“刑法应当对警察提供特殊保护的思想,是世界各国学说和司法实践所赞同的”。(《扬子晚报》2005.10.08)就刑法已经设定“妨碍公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杨忠民教授认为:“出于对该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予以特别强调,并予以特别惩治的意图,在立法上将其单设为一个独立的罪名,这在我国刑法中并不少见。”(《中国青年报》2005.10.08)各国在保护警察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或在刑法等法律中设立袭警罪罪名,或在刑法的量刑指南中专门注明将袭警行为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国内关于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议论很多。

对日益泛滥的袭警行为,立法约束将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刘丽涛代表和林文代表先后向大会提交建议和议案,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他们认为:“袭警行为不仅严重伤害民警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对社会正义的严重亵渎。设立袭警罪保障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打击和震慑袭警行为,已经是当务之急。”

与袭警罪的设定相适应,公安机关要在责权利诸方面为警察的执法设定规范,为警察的积极防范提供规章制度的依据。创建和谐社会,警察是当然的先锋。和谐社会的标志首先在于良好的秩序,在于和平安宁的社会氛围。严格执法毋庸置疑,热情服务不能热情得忘了本职工作。警察听任治安恶化,却带着社区居民莺歌燕舞,警察职能本末倒置。此外,我国公安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为警察制定详尽的切实可行的警械使用管理规定,把使用警械的权利还给警察。目前实施的警察使用警械的规定过于宽泛,所以难于把握,警察随时有被指控为过度使用警械的可能。就这一点来说,我国警察的权力明显小于西方发达国家。警察不愿意,或者不敢使用警械,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以适应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第二篇:小议当下中国警察执法权威下降的原因

小议当下中国警察执法权威下降的原因

摘 要:当下作为国家机关中主要执法者的公安民警执法权威有所下降,其形象逐渐受到民众质疑。对这一现象进行内外因方面的思考,大致可分为执法规范性缺乏、公共关系能力薄弱、基层警力素质落后、相关法律建设滞后、非警务活动影响、舆论宣传污名化、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和少数人思想偏激等因素。

关键词:人民警察;执法权威;舆论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113

近年来,各地新闻中频频出现少数民众阻碍警察办案和妨碍公务的事件,在社会层面上“仇警”心理突出,甚至引发不少暴力抗法和暴力袭警事件,让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损害。而警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其他任何部门都不能承担这个重任,若是警察执法权威弱化,那势必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分析当代中国,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下降时,可以说,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影响公安民警执法权威的因素有很多,粗略可以分为内外因两大因素。

一、内因是根本性的因素

(一)执法规范性缺乏

当前,公安队伍执法缺乏统一的装备配置、执法语言和执法动作方面的具体规范,造成警察在执法行为中发挥的空间较大,也就容易与执法行为的科学性相悖。比如语言的不规范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在拘捕或者盘查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关于自我保障程序的法律性的规定[1]。进而这些个别问题往往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导致了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配合、不信任。

(二)公共关系能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执法机关与公共媒体之间沟通不畅。一是缺乏主动宣传意识。部分公安机关缺乏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资源的意识,导致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得不到有效的正面宣传。二是缺乏接受舆论监督的勇气。个别公安机关对媒体报道的队伍问题,不敢正视,刻意回避。三是回应社会热点不及时。对涉及公安工作的社会热点,若不及时回应,将致使流言四起,引发工作被动。如“庆安火车站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公开视频资料,引发社会热议,导致后期做了大量工作进行弥补。

(三)基层警力素质落后

警力素质这里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一方面,在我国,相对于其他机关公务员,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公务员确实相对学历较低,考录门槛也较低,而基层警力的组成除了民警,还有为数不少的协警、安保队员等等,素质参差不齐。确实有少数的民警法律政策掌握得不全,没有切实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群众搭不上腔、对不上调、交不了心,从而导致了群众基础差,甚至有少数民警执法的理念存在偏差,在执法的时候以管人者自居,抖威风、耍特权,?娱?就训人、暴“粗口”,从而引发了拒绝阻碍执法问题的产生。

(四)相关法律建设滞后

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对于扰警、违警、袭警和恶意投诉等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以至于造成相关法条在实际适用上面无法明确认定[2]。法律对侵害民警的合法执法权益的行为的处罚的力度太小了,犯罪成本过低了致使有不少人会铤而走险去尝试,例如“公然侮辱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这一行为,其处罚的力度和他人对普通公民的侮辱的处罚力度是一样的。与其他国家的法律相比发现,我国法律尚未设立“袭警罪”。对袭警犯罪,现行法律没有专门法条,缺乏法律威慑力。目前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人民警察法将“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纳入治安处罚;只有刑法将“妨害公务”或致伤、致残、致死警察的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罪名处以刑罚;而没有造成民警伤亡的其他行为,仅作为一般违法行为,不能实施有效打击。

客观上说,我国现行的法律尽管对“民警执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作了一些的规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笼统模糊的,量罚明显轻了,缺乏法律的威慑力。与此同时,当前,规范人民警察执法执勤的制度虽然有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粗线条、框架式的,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基层在接处警及交警路检路查等勤务中,工作量很大而且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但大多数省市所出台的工作规范中都没有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具体处置程序,一旦出现了类似于邯郸的“软抗法”的情况,现场的民警就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了,以致发生了“跪地式执法”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二、外因是推动性的因素

(一)非警务活动的影响

当前,存在少数地方对涉及有公安职责交叉的执法或事务,总是喜欢过度地使用公安机关,有的时候甚至是将其他部门该管的、该做的事情也都推向公安机关,导致了有少数职能部门存在着“懒政”这一现象。比如在处置医闹、非法上访、讨薪讨债甚至是部分的公共安全事务中,有少数部门不想办法去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去依靠公安机关抓人、打击来解决问题,导致了警民关系的紧张。

由于公安机关受双重性质领导,有少数的基层政府在处置征地、拆迁、信访等等疑难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把公安机关作为“主力军”安排到了现场,然而民警在处置的过程中却是无所适从,腰杆不能挺,手腕也不能硬,严重地影响了执法的权威,一旦矛盾被激化了,民警就会骑虎难下直接成为了“焦点”,甚至成为情绪过激的群众的直接宣泄目标。

(二)舆论宣传污名化

当前社会,“反腐”成为了标签词汇,这一类影视作品在逐渐增多,艺术加工总需要有好人和坏人,而广大警察往往充当了负面形象的代言人。例如今年几部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中,《人民的名义》突出的是人民检察官的形象,人民警察往往成了被专政的对象。无独有偶,票房奇迹《战狼2》点燃了百姓心目中对于国家强大的渴望和对于人民军队的敬爱,但是在影片中人民警察却成了暴力拆迁的保护伞。另外,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衬托某些政府部门的高大上,编剧们喜欢用所谓“好莱坞”模式,把负面形象人物放在警察队伍里。总之,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增加收视率,一些类似“警匪勾结”,公安队伍中个别的“害群之马”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等等的情节被过分得夸大,一些新闻报道和纪实类的节目的误导,以及为了片面地追求观赏性导致了警务秘密的泄露,致使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神秘感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个别群众公开挑衅民警的执法权威的现象的产生。

(三)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原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说过:“社会个人权利意识增长过快,拒不服从管理,围攻殴打暴力威胁伤害警察,这是对公共权利的一种蔑视。”当前,我国整体的法制水平还不高,不少群众对法律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只限于一知半解,当遇到个人利益受损的时候,其“自我保护”的意识立即“觉醒”,投诉、举报甚至是采用侮辱谩骂、围攻阻挠、暴力抗法等方式来反抗对付警察,这一现象绝对不是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增强,而恰恰相反的是善恶不分的表现,也是法治社会的悲哀。而真正少数的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刚好是利用了群众这一心理,恶意地挑唆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殴打执勤的民警,激化矛盾,破坏了警民的关系。另外一些好逸恶劳的黑恶势力犯罪人员,其本身就是想“游离”在法律之外的,一旦公安机关对其依法打击的时候,他们就会立马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以至于袭警和妨害公务案件的多发。

(四)少数人的思想偏激

有少数人受到了西方的拜金主义以及党内个别腐败案件的影响,从而滋生了仇富、仇官、仇视社会的心理,而人民警察天天都要和民众打交道,在很多情况下也就会成为少数人发泄不满的对象。也有人对“人权保护”和“文明执法”等等的理念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甚至存在“法不责众”等错误的思想,以致一些“小打小闹”式和群体式的“软抗法”行为的发生。

三、结语

“人民警察”这四个字曾经是威风凛凛的存在,警服上的国徽代表着正义与安宁,周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也是国家安危的重要保障,失去权威,国家难以长治久安。近年来警察权威屡屡被挑战,在民众心目中地位下降,有自身建设的内因,也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外因,一方面改进自身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规范性,公共应对能力,执法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改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齐心协力为警察执法权威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警察权威才能重塑,社会才能稳定。

参考文献:

[1] 董邦俊.暴力袭警之原因与多元化防治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0(1):20-26.[2] 王卓君.暴力袭警与警察的正当防卫[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42-46.[ 责任编辑 张亚欣]

第三篇: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

编辑整理: 小小 文章来源: 新浪

来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仅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部队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和军队现代会建设的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查找现实中会计诚信原则缺乏的几种主要原因。

第四篇:当警察的原因

当警察的原因

以下全是从各处分别剪贴拼凑的,不过和我的看法几乎一致。

个人理由:

1,个人的爱好(如:喜欢当警察、警察帅、酷等等);

2,警察代表一种形象、一种正义,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如一般人说的很“威风”!3,国家需要,工作也不好找;

4,还有其它的因素。政治理由: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马克思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面理由:

1为人民服务

2人民公仆

3来自于民,用之于民

4一切为了人民

5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反面理由:狗仗人势的威风,不管好人坏人都害怕有外水赚,比如抓赌一个狗追一个赌徒,赌徒赌徒若将钱抛撒那只狗肯定不会再追,定会停下捡钱多爬高一两级红包礼品源源不断日不晒 雨不淋出门有车开,道路上大打警号“让开 让开 让开”车辆其靠两边

人民警察是国家公务员,实行警监、警督、警司、警员的警衔制度,服装以藏黑为主色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

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

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八、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

十、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

十一、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

察;

十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十三、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为什么要当警察

1.穿警服

有的人是为了虚荣,有的人是为了狐假虎威,觉得自己穿上了警服,连买菜时小商小贩都不敢砸秤,小流氓见了自己就怕,美女们也青睐于自己,可惜穿上了警服就会明白这反而是个累赘。这个动机比较幼稚,但可惜又往往是众多人想当警察的最早的动机。

2.打抱不平

人性虽然是自私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本恶的,但人心中总有向善的因素。当你见到有人欺负弱小者时,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有想打抱不平的冲动的,可惜你也是一介草民,一无执法权限,二无武器警械,自己还泥菩萨过江呢。但是,如果自己是个警察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尽管不少人在当上警察之后做的事恰恰相反,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当警察的这个动机是高尚的,也是所有俗人想当警察的动机中最利他的一个。

3.影视剧的影响

有的警察甚至到了什么程度?不管是什么警种的?不管是什么警察,哪怕只是在传达室工作,他也想要当警察,因为看电视时有自豪感啊,俺也是警察啊,幸福啊,心理上有安慰啊,这个动机应该是比较堂·吉诃德的一个,但也是极其常见的一个动机,因为不少想当警察的人真就以为警察生活和影视剧里的一样呢。

其它的还有,比如一些比较现实的想法,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在某个特定的城市工作,为了利用特权谋得灰色收入,等等,这些全可以归类于闲情偶而寄说的那个理论中,因为这些都不是当警察特有的好处,而是许多工作的共性,把这些说成是当警察的动机就太没IQ了点儿。

再说说我本人想当警察的动机,以前的动机和大部分人相同,为了警服什么的,但只是想想而已,没有真正当公安的企图。

大四那一年,闲着没事读小说,看了一本法国纪实作品,叫《警察的故事》,作者是法国刑警罗歇·博尼什,结果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喜欢上了这种猎人般的工作。

碰巧那年北京市公安局从应届毕业大学生中大规模招收刑警,而且不限专业,我这么一考就考上了。

虽然我当警察的动机和前面说的影视剧的影响差不多,但好歹也是受一些写实性的作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我喜欢的还是这项工作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它的表像。

为什么要当警察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国度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精彩,日子越来越舒适,但随之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这样,就需要一些人来平定这个的混乱,维护这个社会的秩序,还我们朗朗乾坤光明的世界。这群肩负着光荣使命的人就是---人民警察。当警察,这个理想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由来已久,我要成为那样的人,为保卫祖国和千万民众的利益和邪恶的力量斗争到底永无畏惧的真正的勇士。

警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深深仰慕既威武又慈祥的警察爸爸和那些警察叔叔,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带着橄榄枝翩翩而至的和平天使.当我们身边发生了抢劫、盗窃、斗殴、凶杀等各种天灾人祸的时候,警察就是第一时间来拯救我们的天使,他们给我们带来平安祥和。他们就像暴风雪中的松柏一样,在困难面前永无惧色。

警察是一个奔波的职业。我知道,当我披上警服那天起,我就不是一个朝九晚五按时间节奏生活的人,这个世界就像一座变幻莫测的迷宫一样充满变数,灾难随时从天而临,那时我随时会接到任务,我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义不容辞。在众人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刻,我也不能像他们一样,回到我最爱的家人身边,陪伴她们,因为我是一名警察,我和人民群众的安危同在。随时都会通宵值班站岗,牺牲自己的时间,守候保卫千家万户宁静详和的家园。

警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职业。当警察要有一颗博大的心,善良无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不是每一位警察都能抵制诱惑做到廉洁奉公,从而成为警察队伍里的蛀虫.但我绝不成为那样的人,因为我明白,自己身上这神圣的职责是人民赋予我的,在诱惑面前,我会想起那一双双殷切的眼睛.他们是我血脉相连的同胞,我的父老乡亲,我是他们的儿女,我要用最赤诚的心来回报他们。

警察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职业。可以说警察的一生就是一部和邪恶力量抗战的斗争史,警察的一生要面对很多邪恶的力量,他们张爪舞牙而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时,这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和这罪恶的魔鬼做斗争.撕碎他们虚伪的面纱,把他们攻击得一败涂地,在他们面前,我会面无惧色,因为我坚信,正义一定战胜邪恶.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民赋予我的神圣力量来谱写不朽的生命之歌。

我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有坚定的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不为功名利禄,不为鲜花和掌声,只为实现一个愿望,为这个世界的和平,为千千万万父老乡亲伸张正义,给他们带来平安,为粉碎这个世界一世黑暗丑恶的势力而不懈努力.我要用我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排除万难,成就事业的颠峰.让自己的生命在斗争和奉献中得到升华。每一位初入警营的战友,相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和原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当警察?

有没有想过将来:要当一名怎样的警察?

有没有看看现在:是不是脚踏实地走向未来?

如果你是因为热爱而选择,那么我恭喜你:你会是一个优秀的警察和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你是因无所谓而选择,那么我希望你:从现在起去了解和热爱这个职业;

如果你是因为无奈而选择,那么我奉劝你:如果不厌恶这个职业就试着接受它;

如果厌恶这个职业就及早放弃它;如果你既厌恶又不能放弃,那么,我只能说,要么改掉你的厌恶,要么做一个从现在起就注定不幸福的人。其实不只是警察,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如此。

希望每一位初入警营的战友,将来能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职业,工作着并快乐着,成就自己,造福社会。

我热爱我的警察职业,我热爱我的集体,我要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守在交通安全管理第一线。”

1.因为警察是我从小就有的理想,而且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是无穷大的。所以要做警察。

2.我对警察抱有一种敬佩之情,而且我是个很有信心的人,我觉得最适合我的衣服就是警察制服。我一看到违法乱纪的行为就心生憎恨,我不希望这个社会有违法的事情发生。

3.希望香港(或者XXX地方)成为治安最好的地方。希望和市民保持紧密的关系。

第五篇:警察党性分析

自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照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和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学习动员和分析评议两个阶段,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篇目,并认真征求了有关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党章以及。。制定的党员先进性标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查找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总的感到,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与先进性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思考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现将有关情况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表现

⒈理想信念方面。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个人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学习的不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理解不深,贯彻执行不够有力;对于周围一些党员干部信仰宗教、封建迷信活动,不能够提出批评和制止;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

⒉宗旨观念方面。尽管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缺少切实可行的招法,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中没有把党员干部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工作对象的满意程度考虑的不够,尤其是在工作较多的时候,往往满足于简单完成任务,质量不高。

⒊组织纪律方面。有时候在工作中容易掺杂个人感情,如对于分管的工作,对一些较为熟悉的同志降低标准,把关不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够深入,有时候不能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碍于情面,不能够大胆的指出来;有时候碍于情面参加于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等。

(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⒋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尽管是年轻人,但是思想不够解放,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面还很差,对于工作缺少创新意识,仍然是按照老传统、老惯例办事,不能把工作与。。的目标结合起来;平时对于开拓性的开展工作方面考虑的较少,只是忙于日常工作,工作的前瞻性不强,缺少对新时期条件下对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独挡一面的能力较差,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平时忙于分管工作和部门事务性的工作,对工作的研究不够,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工作不够扎实,有时候粗心大意,出一些小的错误;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深入基层很少;缺乏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和本系统其他同志的横向沟通和交流;在工作繁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时候缺乏统筹安排,顾此失彼;平时对于业务学习的不够,学习时间不能够保证等。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⒈学习不够扎实、不够刻苦。平时在单位,除了周五政治学习外,没有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业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缺乏对政治理论、党内有关文件政策的学习;对于业务知识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即使学了,也不能够温故知新,缺乏学习的连续性,缺乏把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结合的能力。

⒉工作标准不够高。在工作方面,满足于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主动干工作、干好工作的意识不强;工作完成后,对工作的完成情况缺乏总结经验,因此,尽管工作做了不少,但是还停留于原来水平,缺乏显著的提高。

⒊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比较淡薄。对做好分管工作与整个。。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识不深,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党群部门和。。的整体工作联系起来。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查找和剖析自己在党性党风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各方意见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更加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⒈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书记重要讲话以及《读本》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按照“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要求,做到“四学四勤”,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四查四看”。继续坚持写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把真实的体会和感想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涉及工作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近阶段上级的文件政策,一些专业书籍,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扎实、全面,利于今后的工作。每周力争业余时间学习不少于小时。在思想政治上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能力,帮助周围的人。不仅包括工作中接触的党员、干部、群众,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如亲属、同学、朋友等等。自己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即使自己付出一些东西。尤其尽己能帮助那些生活中有困难或者属于弱势群体的人,让他们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曙光。

⒊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坚持组织纪律,涉及内部信息,不跑风漏气;坚持一视同仁,不亲亲疏疏;坚持原则,回避“关系”、“后门”;坚持。。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⒋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因此,今后工作中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大胆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⒌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学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丰富工作经验;谦虚谨慎,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每隔一段时间,注意总结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抽时间多下基层,和有关同志交流工作;作为年轻干部,虚心听取基层同志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同。。基层单位组织部门同志的交往,彼此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创造机会走进最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对组织建设、组织发展、组织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需要组织上给予帮助解决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忙群众之所需,决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下载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警察权威丧失原因[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教师压力大,首先体现在工作当中,现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大,施加于教师身上的无形和有形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学生个性化的增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进......

    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查漏补缺提升质量 ——针对半期测试研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分析会为了全面提升我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细化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认真分析教育教学工作和年级管......

    警察与赞美诗 分析

    小说的结构,一般按故事的几个阶段安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1)故事开端(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自有位识相的推事来料理),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筹划......

    中国警察现状分析

    中国警察现状分析近年来,袭警事件越来越多,而且选择越来越恶劣,情节越来越严重。这就是这些年来中国警界高层一味强调“和谐”的后果,这就是这几年来中国警察被自己的领导给“......

    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引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同志就曾经强调过:“公安机关在和平时期系国家安危于一半”。这样重要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公安干警尽职......

    逾期原因分析

    逾期催收工作总结近期,随着小额贷款还款高峰期的到来,全行小额贷款逾期率呈现逐渐攀升趋势。为加强小额贷款管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我分行对本辖区内逾期贷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学困生原因分析

    奇台六小“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面前,“学困生群体”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

    离职原因分析

    主题:年底,我拿什么留住你,我的员工! 转眼间又进入年终岁末,员工的跳槽、离职又进入高峰期,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总结发现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白领员工首先是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