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昆明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昆明市公安局2005年10月20日
昆公发〔2005〕83号印发)
根据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办发〔2005〕12号关于《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各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纲要》的要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和扩大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全局警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认真研究和改进。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工作,经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行政许可法》和《纲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公安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积极推进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为构建“和谐昆明”、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等外,凡能公开的都要采取多种方式,便民、快捷、及时公开。
(三)工作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使警务公开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一项基本制度,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使公安机关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二、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明确警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警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部门要在继续贯彻政府有关政务公开工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本部门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的主要任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警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保障措施,全面推行警务公开。
(一)规范警务公开的内容。要把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警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围绕公安行政主体基本情况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警务公开的内容。
市局相关各部门要重点公开的内容分为向社会公开和对内部公开两个方面。
向社会重点公开的内容:
1、部门的职责权限、审批(备案)项目、办事须知、政策法规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结果、服务承诺等事项;
2、年度工作情况;
3、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法调整、取消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
4、行政收费项目、标准、范围、依据、程序、管理和使用情况;
5、行政处罚依据、标准和执行情况;
6、为人民办实事项目及执行情况;
7、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应当公开的干部人事任免事项;
8、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党政机关补充工勤人员等人事事项;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公开的警务事项;
10、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对内部需公开的内容:
1、勤政廉政情况;
2、机关内部财务收支、大宗物品采购情况;
3、福利、奖金发放情况;
4、公务接待费、公车养护费开支情况;
5、干部职工考核、奖惩情况;
6、机关工会会费及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
7、涉及民警利益的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
各部门要进一步分类、细化,将公开项目按公开的范围、时限和程序公开,并且做到每项公开内容都有具体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二)丰富警务公开的形式。各部门要在继续推广警务公开栏、公开电话、公开办事指南、警务信息和召开征询意见会、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的同时,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警务公开的覆盖面。要依托公安机关电子政务门户系统和昆明市政务公开公众信息服务网,实现本行业警务信息的统一发布;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公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公开警务。
三、建立健全警务公开的有关制度
要在认真执行《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昆明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试行办法》、《昆明市行政审批事项综合受理暂行办法》和《昆明市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设立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加强警务公开的制度建设,逐步把警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警务公开规范运行。
(一)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凡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应当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后,按照规定程序和范围公开。
(二)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各有关部门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之前,要将方案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在认真研究和充分采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予以正式公布。
(三)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制度。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组织开展对警务公开工作的民主评议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设立举报电话、监督信箱、电子信箱等形式,广泛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
(四)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对本部门警务公开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得好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扬,问题较多的要限期整改。对在推行警务公开制度中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工作不力或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造成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或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民警,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
(五)建立第一受理人制度。公安机关窗口工作人员对来办事的群众,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规定及时给予答复、办理或解决;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热情接待,将其介绍到相关部门窗口,并交接、落实经办人,不得推诿、塞责。
四、加强对警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行警务公开,是对公安行政权力实施有效监督,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各部门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做好警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警务公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警务公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加强对全市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市局决定对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充实,由市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伟同志任昆明市公安局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杨从义同志任副组长,市局政治部、警务部、纪委(监察室)、后勤部、法制处、审计处、治安管理支队、出入境管理处、交警支队、信息管理监察支队、公共交通管理分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纪委(监察室),由市局纪委副书记李永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纪委综合处处长宋金平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市局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若有人事变动,由该单位新任相应职务的负责人接任,不再另行发文。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分县(市)局也要调整充实相应的领导小组,确保警务公开领导机构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扎实工作。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分县(市)局要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把警务公开工作作为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继续坚持
“机关主管,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党委领导、机关主抓、部门负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精心组织,积极抓好落实。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本单位警务公开的职责、任务、内容、形式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市局各相关部门和各分县(市)局的实施方案请于10月31日前报送市局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局纪委综合处)备案。
(三)严格监督,狠抓落实。市局各部门、各分县(市)局要把警务公开作为公安机关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定期考核检查,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以及部门年度考核和奖罚的重要依据。市局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结合年终工作考核组织对各部门、各分县(市)局开展警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市局警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全市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日常动态监督和专门监督。
(四)注重结合,整体推进。警务公开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要通过不断深化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管理创新。在深化警务公开中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同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二是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三是同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纲要》结合起来;四是与全市公安工作发展工作结合起来,相互协调,整体推进,使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福建省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规范
福建省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切实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有效监督,促进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公安部政务公开工作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公安机关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警务公开,是指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向社会或公安机关内部公开警务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警务公开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并接受社会各界和民警的监督。
第四条
警务公开工作应当按照“谁制作、谁保存、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警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确保信息公开安全。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警务公开协调机制,警务公开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协作开展信息的比对、确认,保证与其他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二章
警务公开的内容 第六条
警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向社会公开的警务信息和向公安机关内部公开的警务信息。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的警务信息:
(一)本单位机构设置及职能、领导成员、办公地址、办公时间、邮政编码、办公电话、传真号码等;
(二)办事窗口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工作人员、监督和举报电话;
(三)与本单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执法规范性文件;
(四)行政、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受理、立案标准和办理流程;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申请行政许可的途径、方式、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格式文本以及办理结果;
(七)报警、查询的途径和方法;
(八)重大警务工作部署、警务工作制度、警务工作纪律以及服务承诺、便民利民措施;
(九)本地区社会治安动态;
(十)对公众安全感有较大影响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案件和事故侦破、处理情况;
(十一)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
(十二)需要以公安机关名义说明或澄清的事项;
(十三)其他应当主动公开的事项。
第八条
省公安厅、设区市公安局除公开本规范第七条规定的警务信息外,还应当向社会公开以下警务信息:
(一)代表省、市政府与港、澳、台等地区签署的关于加强警务执法合作的文件及重要外事活动情况;
(二)由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发布的通缉令等。第九条
除本规范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外,各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还应根据各自工作内容和特点,及时向社会公开警种的相关警务信息。其中:
(一)治安(户政)部门应重点公开户籍、人口、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危险物品等方面的治安行政管理政策以及重大案(事)件的处置、办理情况;
(二)刑侦部门应重点公开重大犯罪案件的侦破情况,当前犯罪活动的主要规律、特点及防范措施;
(三)交警部门应重点公开机动车、驾驶证管理方面的政策以及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管制等方面的信息;
(四)边防部门应重点公开边防管理方面的政策,群众前往边境管理区、办理边防管理证件的须知事项以及海上治安信息;
(五)消防部门应重点公开公众消防安全须知事项,消防行政处罚、监督抽查、火灾事故调查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方面的信息;
(六)出入境部门应重点公开出入境管理政策以及公民办理出入境证照的有关信息;
(七)监管部门应重点公开羁押人员伙食费标准、加餐代购物品收费标准和取保候审、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假释、会见(探视)、请假、通信、治病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下列警务信息不应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警务工作秘密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四)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漏的;
(五)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向公安机关申请获取相关警务信息。依申请可以公开下列警务信息:
(一)申请公开的警务信息中虽含有不应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可公开相应内容;
(二)第十条第(二)项所列的警务信息中,权利人或相关当事人同意公开的,或公开后的公共利益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公开的;
(三)第十条第(三)、(四)、(五)、(六)项所列的警务信息,如果公开后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并且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
第十二条 依申请公开的警务信息由各级公安机关办公室(指挥中心)统一受理,并按申请内容交有关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应按照《福建省公安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提出具体的答复意见。
第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向内部公开以下警务信息:
(一)公安机关干部人事政策及可公开的执行情况;
(二)公安机关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及管理情况,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情况;
(三)经费预算及具体财务收支情况,但属于保密经费的除外;
(四)涉及民警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
(五)其他应在内部公开的事项。
第三章
警务公开的形式
第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开警务信息的基本形式有:
(一)公安机关门户网站;
(二)新闻发布会;
(三)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四)声讯电台、手机短信;
(五)公告、通告;
(六)设置警务信息查阅点、警务公开栏、公告宣传栏,制作警务公开手册、服务指南、宣传单、标语、横幅及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
以上形式可并行采用。已公开的信息或事项如需进行变更、撤销或终止的,应由原公开机关在原公开范围内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第十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条件,确定本单位警务公开的必要形式,其中:
(一)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的警务信息必须通过公安机关门户网站的形式予以公布;
(二)基层单位的警务信息必须通过设置咨询服务台、警务公开栏、公告宣传栏等形式公布。第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还应通过定期召开警情通报会、特邀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和广大群众及时通报社会治安动态、重大案(事)件处理情况、便民利民措施等。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对内公开警务信息的基本形式有:
(一)公安机关内部网络系统;
(二)定期召开会议;
(三)张贴公告、发文公布;
(四)其他适当的方式。
以上形式可并行采用。其中,本条第一款第(一)项为公安机关对内公开警务信息的必要形式。
第四章
警务公开的程序
第十八条
应当主动公开的警务信息,按照以下程序予以公开:
(一)审定。省公安厅及其业务部门制发的各类文件,依照《福建省公安厅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办法》执行。市、县级公安机关制发的文件,参照该《办法》执行。应当公开的其他警务信息,按照保密规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公开;属于重大事项、本单位难以作出决定或者上级文件有规定的,报上级公安机关审定。
(二)发布。通过公安门户网站或新闻发布会公开的,由各业务部门提交所属公安机关办公室(指挥中心)统一发布;通过其他方式公开的,由各业务部门内设综合科室统一发布;本单位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三)时限。本单位制作、产生的信息,从警务信息生成之日起不得超过20日公开;非本单位制作、产生的应当予以公开的信息,应在有权部门做出公开决定后10日内公布。
第十九条
依申请公开警务信息的程序,省公安厅及其业务部门依照《福建省公安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执行,市、县级公安机关参照该《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对警务信息公开程序和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单位警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办法;
(二)组织对本单位警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评议,落实责任追究;
(三)聘请特邀监督员,设置监督电话、投诉信箱等警务公开举报器材,畅通监督渠道;
(四)受理涉及警务公开工作的投诉、举报、控告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
办公室(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本单位警务公开工作制度、警务信息公开指南、目录手册和警务公开工作报告;
(二)对本单位拟公开的警务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三)汇总本单位主动公开的警务信息;
(四)受理、组织办理和答复对本单位警务信息公开的申请。
第二十三条
法制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整理法律法规、执法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许可、审批等信息资料;
(二)承办因本单位警务公开工作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政工、督察、装财、信通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配合做好警务公开的宣传推广、监督检查、后勤保障以及网络维护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其他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整理本部门警务公开资料,编制本部门警务信息公开目录;
(二)按规定对警务信息是否公开进行审定或送交有权部门审定;
(三)协助纪检监察、办公室等部门做好警务公开的监督、检查、考评以及警务信息的日常更新、维护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内设各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警务公开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所称指挥中心,是指未设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的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所称基层单位,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基层科、所、队和边防工作站。
第二十九条
警务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
第三十条
本规范由省公安厅纪委监察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关于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XXXXX(XXXX公安局 莆田 351100)
[摘要]警务公开能够使公众有效地参与警务活动,是确保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和公正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推进公安事业向前发展。文章从公安机关警务公开的基本理论、实行警务公开的必要性,对当前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途径,提出三大方面的思考。[关键词]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思考
警务公开能够使公众有效地参与警务活动,是确保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和公正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要真正实现人民公安为人民,首要的就是把公安工作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行警务公开,了解人民群众所需与所想,从人民群众最希望公安机关做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才能促进警民关系良性互动,推进公安事业的发展。
一、警务公开的涵义、原则与程序性规范
(一)警务公开的基本涵义。
公安机关的警务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所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警务公开是指将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工作及其运作过程等所有与警察权责有关的信息,以各种适当的形式公示于社会、社区或告知权利人。
(二)警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1.法定原则。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行为在行为构成要件上,应当符合法律的有关具体规定,其价值取向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即警务公开的主体、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对象等都应当合法。
2.适时原则。公安机关在警务活动中行使警务公开权力履行警务公开义务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要求,做到及时公开。
3.适度原则。警务公开的主体、内容、程序、时间、方式、对象等诸要素,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与法律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相一致,立足于保护公民权利,寻找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点。
4.告知原则。在警务公开工作中,除了依法应当保密外,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应当把相对人或社会公众等主体依法享有的知情权的内容明确告诉他们,足以使权利人知晓。
(三)警务公开的程序性规范。
1.警务公开的时机。警务公开的时间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警务工作,分别确定。一是治安管理处罚。可以分为治安管理和治安处罚两个阶段。治安管理阶段应把所有管理信息及早予以公开,不能延迟至相对人违反治安管理以后,成为对其予以处罚之时。治安处罚阶段要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告知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这是相对人的权利;在送达处罚裁决书之时还要告知救济权。二是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查处。可以分为调查和处理两个阶段。在调查阶段应告知调查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在处理阶段应在处理之前告知处理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和相对人的权利;在送达处
理决定书之时,要告知相对人的救济权。三是刑事执法。可以分为受理、立案、侦查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公开与该阶段有关的法律制度、警务信息和相对人的权利。四是抽象警务行为自作出之日起,应迅速正式公布。五是重大案件、事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六是其他警务信息的公开时间,应以不对权利人行使权利或维护合法权益产生消极影响为最低标准。
2.警务公开的地点。对警务公开地点的确定,必须是方便权利人,即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为权利人了解警务提供便利的条件。具体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从地域上要体现与权利人就近的原则;二是该地点能够最大可能地为权利人提供辅助权利实现的物质条件;三是公安机关的保障能力可以做到。
3.警务公开的对象。一是社会层面,警务公开的对象就是社会公众。二是社区层面,警务公开的对象就是社区的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三是个案层面,警务公开的对象包括治安管理和处罚相对人,依法享有警务知情权的其他相关人员,刑事执法中的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证人、依法享有知情权的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有关的人员。
4.警务公开的方式。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针对公开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向特定人员的告知公开方式、向特定机关的通报公开方式、公安机关内部不同警种、不同办案部门之间公开的内部公开方式和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宣传公开方式;要按照公开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要按照进行警务公开借助的不同物质载体,可以分为警务大
面文章,缺乏实实在在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说的多,做的少,承诺不兑现,争创“人民满意科所队”活动实际效果差,警务公开的内容与公安部、省厅规定要求存在差距。还有的单位存在浅层次的“窗口”服务公开得多,深层次的执法活动公开得少;执法部门公开得多,管理部门公开得少;基层单位公开得多,机关部门公开得少;群众应尽义务公开得多,警务工作纪律、监督管理、群众享有的权限公开得少。
(三)公开内容少,效果不理想。有的单位对警务公开工作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清,致使中心偏离,没有立足本职,与业务工作脱节,没有把社会稳定、执法公正、管理文明、服务热情、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作为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有的单位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警务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致使群众了解不多,将信将疑。有的单位没有根据警务公开的要求,对工作模式和勤务方式进行改革;有的单位虽然工作模式和勤务方式进行了改革,但是还不能达到警务公开的要求。
(四)监督跟不上,查处不有力。有的单位警务公开的内容虽然公开了,但监督检查跟不上;有的单位将公开内容制成牌,上墙了事,没有形成有效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有的单位对暴露出来的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查处不力,客观上起了纵容作用。甚至还有个别单位和民警顶风违纪,边创边犯,与当前的争创“无违纪基层所队”等活动极不协调,严重地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四、公安机关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提高民警素质,是实现警务公开的根本。
抓队伍强素质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公安机关只有始终坚持政治建
警、依法治警,通过固本强基,才能更好地促进警务公开,推动公安工作。一是要做到政治建警。要通过开展政治学习日、开办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民警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民警头脑。要着力加强人民警察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造就一支过硬的公安队伍,让群众从公安民警身上看到希望,感受到安宁。二是要坚持依法治警。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坚持依法管理、从严治警,依靠规范的制度努力管好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公安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制、无违纪目标责任制、领导连带责任制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外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广泛接受上级机关、同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定期组织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及时发现整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二)思想认识到位,是实现警务公开的保证。
“警务公开”,简言之就是将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和警察权力的运作予以明示。从表面上看,警务公开仅仅是将警察权力臵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其实质是还监督权于人民,即在制约民警特权思想、特权行为的同时,取得政府和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警务公开既是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检阅,又是公安机关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而警务公开工作要取得更大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全面认识实行警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臵,把警务公开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认真对公
明确每个岗位、每名民警的责任,制订详细的考核制度。对外要走监督社会化路子,欢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警务工作进行监督,接受和处理群众对公安警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举报、投诉。要坚持和巩固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措施,在社会各界聘请懂法、公道、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警务工作监督员,建立监督工作规章制度,保证工作顺畅、信息畅通。同时,要注重强化当事人的监督,推行办案质量效率监督卡制度、执法办案回告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和公开接访制度,把民警的行为面向群众,接受群众直接监督,确保警务公开落到实处。四是要扩大警务公开载体覆盖面。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板、公开栏、明白纸等载体,面向社会公开警务工作。通过多媒体的广泛宣传,使警务公开工作得到更多群众的了解和支持。一要公开执法办案程序。将执法活动的原则、执法依据、办案程序、执法制度、立案标准,公开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及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义务等进行公开。二要公开办事程序。为了方便群众到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证照,公安机关要重点在办理身份证、暂住证、户口、各种许可证、边境证、出入境证、驾驶证、行车证等方面,公开办事程序,印发办事须知小册子,无偿发放明白卡;有条件的部门可采用大屏幕显示的科技手段,尽最大可能地公开办事事项。三要公开警务工作纪律,广泛接受监督。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工作和管理服务方面的纪律规范要求,要制作明示标牌上墙,利用新闻媒体公布、公告等方式告知人民群众,以警务公开推进社会监督。同时,公安机关要定期向
人大政协汇报工作,或者召开警务社会监督会议,通报公安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
第四篇: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公司(局)所属各单位党委及直属党总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和《党章》明确的“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的要求,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有关规定和中央、省纪委、集团公司关于党务公开工作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经公司党委研究决定,现就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矿区稳定和谐的客观需要。深化党务公开工作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都是以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形式,都有助于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改进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今年,我公司(局)被省纪委确定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全公司(局)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围绕以下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分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公开党内事务,规范党务工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充分调动全公司(局)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建设“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构建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矿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目标要求:通过深化党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构建民主、开放、规范的党务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党内事务的透明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性;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以党务公开带动和促进矿务公开,把各方面事务公开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依法依纪,发扬民主。要遵循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依法依纪贯穿于党务公开的全过程,实现党务公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发扬民主、广泛参与,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服务发展,相互促进。党务公开要紧紧围绕公司(局)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结合“三大治企理念”的深化落实,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以党务公开促矿务公开,形成相互带动促进、相互协调、运转有序的“大公开”工作格局。
(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要坚持求真务实,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外,都应向党员公开。既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党内事务,又要维护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要尊重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党员,面向职工群众,做到内容真实可信,结果公正公平。
(四)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既要积极推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新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又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规范操作、有序推进。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认真总结,不断提高。
(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形式。党内事务首先向党员公开,使党员优先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按规定可向党外公开的事项,以适当方式向外公开。
三、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及时限
党务公开是指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的有关规定,除了依纪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通过一定形式将党的工作和事务(包括党组织审定的重大事项),真实、及时地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进行公开的一种监督方式。
(一)公开内容
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规章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公司(局)党员、群众关注的党内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到党和国家秘密,都应向党员和职工群众公开。对党员和职工群众要求公开,但基层党组织认为不宜公开的,应书面提出理由,报上级党组织审定,并把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向党员、群众反馈。公司党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制度、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内重要人事任免、党内重要工作进展;党员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党员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等。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决议的情况;
2.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的有关党的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相关事项;
3.党内重要制度、规定;
4.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和阶段性重要工作安排及工作进展情况;
5.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情况;
6.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情况;
7.党内评选先进和对党员的奖惩情况;
8.民主评议党员以及党组织对党员考核鉴定情况; 9.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养考察情况;
10.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对干部的培养选拔、考察任用、考核奖惩以及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等情况;
11.党内民主测评党员领导干部情况;
12.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13.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落实帮扶联系点等情况;
14.对党群工作检查考核的情况;
15.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16.党员对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根据建议和意见改进工作的情况;
17.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
18.党员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反馈意见和解决落实的情况;
19.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党代表的产生和资格审查以及“两委”会候选人的推选情况;
21.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及党代表提案落实情况;
22.其他应该公开的事项。
(二)公开形式
按照“规范、实用、简明、灵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以会议公开、文件公开、公开栏公开、内部媒体公开为主要形式。会议公开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邀请监督员、部分党员、职工代表参加重要会议等方式进行;文件公开主要是以决定、通知、通报、会议纪要、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设立党务公开栏,公开相关事项;内部媒体公开主要借助闭路电视、广播、报纸、简报、局域网等载体进行公开。
(三)公开范围
原则上根据公开的内容确定为:党组织领导班子、党组织所属全体党员、本单位干部职工群众三个层面。党务公开分为党内公开和党外公开。党内公开是指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在党员和党组织系统内公开;党外公开是指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开。
(四)公开时限
党务公开分为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定期公开时间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公开。不定期公开可视情况随时公开。根据党务公开内容的不同要求,党务公开时限分为: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或复杂性公开事项,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完善后再次公开。
四、公开程序及相关制度
(一)公开程序
党务公开要按照制定目录、审定内容、实施公开、收集意见和处理反馈、归档管理的程序办理,力求规范、有序、到位。
1.制定目录。要结合实际,制定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限。
2.审定内容。职能部门按照党务公开目录提出具体的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公开范围,由党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审核后,报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特别重大事项要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必要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核。
3.实施公开。常规性公开依照公开目录进行,目录外需要公开的事项要制订工作方案,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可以采取分步公开的办法,先公开初步方案,听取党员、职工群众意见并修订后再公开。对重大决策、涉及党员、职工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仅限于党内公开,有的要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公开。
4.收集意见。党务公开后,对党员、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和整改,对重大问题整改后要再次公开。
5.处理反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做出处理或进行整改,并将结果及时向党员、职工群众反馈。
6、归档管理。对公开的有关资料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立卷归档,并妥善保存。
(二)相关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责任分工、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资料归档等制度,保证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1.例行公开制度。列入党务公开目录的事项,要按规定及时主动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公开事项如有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2.基层督查制度。公司党委将聘请监督员监督党务公开工作。基层各单位也要聘请监督员,对本单位的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调研党务公开的现状,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提出合理化建议;广泛听取、了解和收集党员、职工群众的建议及意见,并及时反馈;向党员、职工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职工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积极参与党务公开有关活动,办理党组织委托的其他事项等。
3.信息反馈机制。公司党委设立热线电话(2101725)、意见箱,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各党(总)支部也要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等,建立相应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收集、筛选、整理职工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认真研究处理,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特别是对署名反映情况和建议的,应将处理结果告知反映人,听取其意见,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4.绩效考核机制。要通过专项问卷调查、座谈会、公开评议、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了解党员、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最大范围地组织党员、职工群众公开评议党务公开的效果,科学评价职工群众对党务公开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要批评教育、警示训诫;对拒不公开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对有关领导干部和直接责任人实施问责。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党委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任,副组长由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任,成员由公司纪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干部处、矿区工会、直属工委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纪委,具体负责党务公开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党务公开实行“公司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党员和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司纪委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党委组织部负责党务公开的组织指导、调查研究。党委办公室和干部处负责有关事项的协调指导。党委宣传部负责党务公开的宣传报道。矿区工会负责党务公开与矿务公开的协调推进。直属工委负责公司(局)机关各部门和经济实体单位的党务公开工作。
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党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党组织的党委书记、党(总)支部书记是党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党组织要指定具体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六、具体要求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全公司(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关于党务公开的规定以及中央、省、集团公司的有关精神,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推进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等方面,深刻认识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增强开展党务公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认真组织学习,使党员和职工群众明确党务公开的原则、范围、内容和形式,明确实施党务公开的程序及方法步骤,并按照要求,广泛参与,以此作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中心、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党务公开工作要与矿务公开相结合,既要积极借鉴矿务公开的良好工作机制、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又要突出党务公开应有的特点,使党务公开与矿务公开有机协调,相互促进。
(三)积极探索,突出重点。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制订党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力求公开内容全面,公开形式多样。要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新形式,把党务公开工作融入到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之中,促进公司(局)党建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抓点带面,总体推进。建立联系点制度,在基层设立党务公开联系点,加强上下协调、沟通联系和业务指导,充分的挥基层联系点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性地开展好党务公开工作。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文明湖北”创建活动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充分发挥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以“中国硒都——文明恩施”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户户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恩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最广泛地动员市民参与,从最基础的事情和日常行为养成做起,让市民在创建中得实惠、在参与中受教育,进一步规范道德行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进程。
二、创建目标
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创建“文明恩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带动和促进全市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努力营造开拓创新的发展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今年文明城市创建要突出工作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四大工程”。
㈠组织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工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把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良好氛围。
1、开设一批专栏。在《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中国硒都网开办文明城市创建专题专栏,配发系列评论、专题文章,在恩施电视台制作和播放主题性、引导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黄金时间插播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
2、进行一批专访。对州市党委、政府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一批专访。
3、制作一部专题片。以展示城市精品亮点为主要内容,精心拍摄制作文明城市创建专题片《城市名片》,在恩施电视台、中国硒都网等媒体和硒都广场、民族广场等公共场所播放。
4、制作一批公益广告。在城市入口和重点路段醒目位置设置文明城市创建永久性大中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在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车身设计制作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广告。
5、宣传一批典型。在恩施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在报纸和中国硒都网开设“公民道德镜”,对参建积极性强、创建效果明显的先进单位和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对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影响城市文明的不良行为予以曝光。
㈡实施城市综合整治工程,美化生活环
境。紧紧围绕“244”城市建设目标,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坚持建管并重,实施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创建“洁净、畅通、安宁、和谐”的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城市出入口、公共场所、城市主街道、居民生活区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完善环卫设施,逐步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定点定时倾倒清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领导责任路段负责制、全日制保洁和一月一次大扫除制度;完善路段道路审批开挖、恢复的管理机制,杜绝无序开挖;加大城市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质量监测等工作力度;综合整治临街门店、占道经营、夜市摊点和城市“牛皮癣”等;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对城市主干道、广场等门店招牌、户外广告及广告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广告秩序,统一规划广告位,审定广告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要求,按照10%的比例设置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
2、治安和交通整治。深入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重点解决人车混行、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对车辆乱停乱放实行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电麻木”管理成果,切实加强对“摩的”的管理,规范车辆停放,规范人力车、三轮车管理,整治店外经营,确保交通畅通;规范城市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行车秩序,规范城区车站营运秩序;抓好舞阳大道、航空大道、施州大道、东风大道四条“严管示范街”建设;加强对市民和汽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门店联防”“邻里守望、门栋关照”和“五分钟治安控制巡逻圈”制度,创建“平安州城”。
3、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重点规范人民路、官坡、圆梦庄、胜利街、六角亭、土桥街、南门桥等集贸市场、菜市场沿街为市、占道经营行为;引导、设立固定擦鞋摊点,规范擦鞋业;规范夜宵、早点市场,特别是学校门口的摊点
和市场,确保卫生达标、秩序规范;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实行文明封闭施工。
4、文化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强化对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网吧及其他营业性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管,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文化市场;在城市社区设置必要的文体设施和网点,组织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动员和引导市民参与文化建设;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广场、绿地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种警示设施,采取友情提示等方式强化市民的道德意识。
㈢实施品牌创建工程,优化社会环境。着眼于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量和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一是全面组织实施“打造服务品牌、深化文明创建”工程,在巩固、延伸和辐射上下功夫,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将服务品牌打造成为创新文明创建的载体、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提升业务工作的平台。二是推出一批具有恩施特色的服务品牌,推动文明行业创建向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饮食、服务、建筑、客运等行业延伸,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着力深化“构建亲民社区、建设温馨家园”品牌创建内涵,扩大覆盖面,创造新经验。四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打响“中国硒都”品牌,提高恩施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㈣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按照“123”的工作思路,强化市民教育,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1”就是编好一本书,即组织编写《恩施市文明市民手册》,免费发放到市民、单位干部职工和学生手中。
“2”就是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城市客运出租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重点。一是以学校为重点,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红领巾在行动”、“争做城市清洁员、交通协管员、城管监督员”、“知荣辱、树新风”、《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小广播、创建文明校园、“恩施——美丽的家”有奖征文、社会公德dv展播等健康有益、主题明确的道德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在校学生“小手牵大手”活动,影响和带动在校学生的父母、亲友共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二是在城市客运出租行业和公汽公司中开展“争做文明使者”活动,按照“语言文
明、仪表文明、车容文明、行车文明、经营文明”的要求,加强对车主和司机的教育培训,让司机了解州情、市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把客运出租行业打造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文明“窗口”。
“3”是加强“三大教育”。办好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充分发挥市民学校和各级党团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辖区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和引导。一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广泛宣传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加强城市意识教育。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性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多样 的道德活动,加强市情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各种法律知识和地方性法规,强化市民法律意识;全面开展文体、法律、科教、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创建方案,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第二阶段:集中创建阶段。城区“三办”、各责任单位、城区各级文明单位根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组织力量,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时段,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特别要抓好市容市貌的
专项治理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由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