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李刚事件”的法律分析
对“李刚事件”的法律分析
一、李刚事件概述
2010年10月16日,河北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内易百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大学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一脸轻松,继续开车接其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李启铭下车后没有丝毫的歉意,却口出狂言:“看把我车刮的!知道我爹是谁不?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肇事者爸爸李刚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之为“李刚门”。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黑色轿车车速超过70码,一女生被撞飞十米开外,另一女生被车轮碾过,车窗玻璃粉碎。肇事者在撞人后没停下来,而是开向馨雅楼接女朋友。接到人后,竟扬长而去,在校门口被拦截。令人震惊的是,肇事者在被拦截后态度嚣张,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据了解,被撞的两名女生都是河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分别为陈某和张某。17日下午5时许,陈某因抢救无效死亡,伤者张某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而对于李启铭的审判与定罪却受到多方阻力,困难重重,河北大学发布禁口令,不得传播任何与该事件相关的图片言论、鉴定的车速明显违背现实,甚至连代理律师都被秘密殴打威胁!最后,李刚事件竟然被和解!受害方放弃上诉!
但是,和解归和解,李刚事件依然不能被忽视,到底,李启铭,该当何罪?!
二、对李刚事件的法律分析
1、关于刑法方面的问题:
(一)李启铭醉酒驾车,在河大新校区生活区撞到两名滑轮滑的女生,造成一死一伤,首先想到的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很显然,如果单从以上三个条件看,李启铭应该会被判7年以上,但还有一个条件,交通肇事者致被害人身受重伤濒临死亡,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逃逸,被害人被其他人及时送往医院,却在去医院的途中或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种情况下,即使毫不耽搁地进行抢救,被害人也无法救活,虽然行为人主观上对被害人的死亡持放任的心理态度,但其逃逸行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无原因力,因而仍不能按“因逃逸致人死亡”处理。李启铭逃逸后,被学生和警卫拦下,受伤学生也被及时送往医院,陈晓凤因伤势过重死亡。所以,三个条件中李启铭之符合前两个,如果交通肇事罪成立,李启铭还是会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有学者指出,校园道路不属于公共交通范围,所以李启铭交通肇事罪名不能成立。其次,是故意杀人罪吗?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很显然,李启铭没有故意的心态,故意杀人罪不应成立。
再次,是不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北京证泰律师事务所张凯律师认为,此案不属于一般的交通肇事案,更不能适用于《交通安全法》,而应该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首先是车速问题。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生活区限速5公里/小时,而肇事车辆远远超过此速度,是明显的故意放纵行为,而交通肇事罪只是一种过失行为。速度鉴定书上写着事故现场未发现明显刹车痕,这说明肇事者在撞人前后未采取任何制动措施,性质特别恶劣。第二,此次事故发生在校园里的道路,相当于社区内交通,不能与普通大众交通相比。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更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保障校园安全。多位目击者告诉本报记者,事发路段
是武术协会传统的训练场地,事发当天恰好为周六休息日,训练人数少,如果是平常训练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长沙法律网律师认为:一方面,即使在公共道路上发生事故,如果其犯罪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则该行为同样应该定性为该罪。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故意”的定义并不是“愿意”发生事故,而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4条)同时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8条第4款)本案中,李启铭在醉酒状态下于人群聚集的校园超速行驶,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可能这种结果不是他“希望”的,但是不顾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超速驾车,按照社会一般人的常识,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故可以推定李启铭对这一事故的发生存在“放任”心理,构成间接故意。
最后,是不是能够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呢?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而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李启铭显然不是故意要把陈晓凤撞死,撞人事件的发生是过失行为,因为他在酒驾。问题在于李启铭的过失属不属于普通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李启铭成立此罪,那判罚结果显然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轻。
2、关于民法方面的问题:事件造成一死一伤,李启铭被刑拘,死者家属和伤者家属理应会要求赔偿。民事赔偿标准:
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确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必需的费用给付。
(二)误工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护理费:伤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无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五)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的,凭医院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八)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年龄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
(九)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抚养到十六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对其他的被扶养人扶养五年。
(十)交通费:按照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住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有关规定计算,按
照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分担,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设施等,应当修复,不能修复的,折价赔偿。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死亡的,折价赔偿。
在事故处理中,财产损失,还应包括现场抢救(险)、人身伤亡善后处理的费用,但不包括停工、停产、停业等所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
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后,职工所在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给予抚恤、劳动保险待遇。
受害者家属可以请求赔偿的,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交通费、住宿费,当然还有精神损失费。具体依据保定当地生活费和各项生活指标计算。
公道正在人心!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犯了罪的,迟早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能不断完善,依法判处肇事者,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李刚事件思想汇报
李刚事件思想汇报(2010-11-09 13:01:08)
转载
标签:
杂谈
故事得从2010年10月16日晚21点40分说起,那晚,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高校内(经媒体介绍,这所高校的名字叫河北大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据说一位官二代驾着自己的私家车,把该校的两民女生给撞倒了,并最终导致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据说,在事故发生后,这位官二代的公子哥面对该校学生和保安的拦截时,还口出狂言,不断叫嚣自己是该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
如今,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有近两周的时间,针对这件事的最新进展,各个媒体也纷纷就此事不断进行披露和报导,并给予了这件事一个响亮的名字——李刚门。
过去几天,围绕“我爸是李刚”、校方“禁口令”,网络上一片质疑之声,最新被卷入的则是李刚本人及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2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
不得不佩服在这件事上网络所发挥的巨大力量,不得不佩服网络所带来的无穷精神。不过就是一句话,“我爸是李刚”,就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纵然是李刚在央视台的痛哭流涕,也丝毫阻挡不住网民们的穷追猛打。如今包括李刚父子的房产以及该校校长的“剽窃门”都在各大媒体予以披露了出来。另外,据最新消息,此次事件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当事人——受伤的那位学生(好像叫什么张晶晶吧,向来对自
己的记性比较自信,但对于这个人的名字却始终记不住,也许这类人渣不配花自己脑细胞吧),不论是该校还是李刚,都承诺要给这位女孩最高级别的待遇——免费读硕士和博士,给予这位女孩子在该市任何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在这一巨大诱惑下,听说这位女学生放弃了申诉。
可以说,纵观当前所有的媒体,基本上都是把焦点放在李刚父子和该校的校长以及这位受伤的女孩子身上,人们除了谴责李刚父子之外,也在不断的歧视和这位女孩子。对于这件事情,我本来不想发表过多的评论,但自己的良心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出来写几句,就权当是给死者的一丝安慰吧。
这件事情让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让我领略到当今这个社会司法的腐败。以前与一位学法律专业的朋友聊天时,倒是经常听他说起当前我国这个社会司法是多么多么的腐败,很多的法律法规里,在规定惩罚等级的时候,面对“什么刑罚不能超过多少处罚”时,在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时,量刑的多少就有很多的讲究了,里面的学位也就非常的讲究了,如果被处罚的人会来事,那执法人员在量刑时就判轻一点,否则就判重一点。在“李刚门事件”中,作为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之
一、肇事者的父亲——李刚,位居该市公安局副局长这一重要岗位,作为一个执法部门,面对自己的儿子犯法时,不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而是哭哭咧咧的在央视进行道歉。如果你真是觉得对不起事故的受害者,如果你真是觉得
愧疚,就应该把自己的孩子给抓起来,然后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判决,该杀的就杀,该坐牢的坐牢。
另外,据不少媒体披露,李刚名下有两处房产,其儿子名下有三处房产,对于这些财产,迄今为止却不见有任何一级的政府出来表示对此事进行追查,试问法律何在?国威何在?
还有,据媒体披露,李刚承诺给事件另外一个当事人——受伤的女学生进入任何一家事业单位的权利,试问,这是什么蛮横、荒唐的事情?是谁赋予了他这么大的权力?是谁让他有这么大的权力去进行人事的安排?
第二,让我见识了当今这个社会学术的腐败。由于自己工作的缘故,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见识了不少的学术们腐败事件,如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清华大学教授造假等,在李刚门事件中,该校校长的学术门也随着事件的发展得以披露了出来。其实,不仅仅只是该校校长存在学术门事件,在其他任何一所大学,可以说都存在类似的事件,这种事情在学术领域可以说是见怪不怪的东西。如今在李刚门事件中,给我们展现的问题是该校校长的态度是明显的支持李刚父子,明显的偏袒肇事者,而不是替自己的学生辩护、替自己的学生伸腰。如此龌龊行为,实乃世人所不齿。
第三,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以及价值观的丧失。在李刚门事件中,事件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当事人——受伤的女学生,据说在面对学校和李刚提出的巨大诱惑时,曾经提出上诉的想法也变成了犹豫和沉默,难怪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
会,是一个“有钱是君子,没钱是小人”的社会,真为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泯灭的社会悲哀!
第四,让我再一次看到内地二三线城市“民轻君贵”的现象。可以说,当我一开始看到李刚门事件的时候,认为该校校长一定会站出来,替自己的学生做主,但是,随着事件一天天的发生,当我看到该校校长的所作所为时,我真替此次事件丧命的陈晓风这个学生感到悲哀,悲哀她选择如此龌龊的学校、悲哀她遇到品行如此低劣的校长。
对于保定这个地方,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到这个地方做过项目,在这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古城里呆过一段时间,曾亲身经历过一次“民轻君贵”的事情。那是我们项目组从客户那里打车去火车站的事情,我们好不容易在路口拦了一部的士,正等我们在后备箱装行李、准备上车的时候,有三位穿着检察制服的人,不知从哪冒了出来,飞快的钻入了的士,然后跑了,害得我们一位同事差点还摔了一跤。
第五,让我再一次见识到了中国二三线城市“官官相护”的现象。上次在保定做项目的时候,与客户在饭局上聊天,客户的高层领导向我们介绍,说“某某某是什么什么官,其八大姑七大姨刘大叔在我们公司任什么什么职务”,当时一听他们的介绍,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周星驰里面的台词,真佩服他们介绍一个人这么费劲,当然我们也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员工与他们这个市的官员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最终只知道这个员工和政府某领导有关系就行了。
其实,不只在保定,在全国其他的二三线城市,类似李刚门事件的事情数不胜数,光我所在的县城就发生好多起,那些当官的人,视人民为草芥,没有一点服务意识,特权思想作祟!
记得时寒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感谢这个社会,因为这个社会让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的奇迹,让我们心里的承受能力一天天在增强!
呜呼,愿陈晓风一路走好!也愿你在天堂里不要再过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生活!
第三篇:时事评论:李刚门事件之我见
时事评论:“李刚门”事件之我见
班别:物本092姓名:杨鹏学号:201107201106
事件回顾: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一帆,开车在河北大学校区某超市门口撞到两名女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一脸轻松的表情继续开车接其女友。在返回的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李一帆下车后不但没有丝毫的歉意,却是口出狂言:“看把我的车刮得!知道我爸是谁不?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李刚门”事件。
事情发生后,在媒体的疯狂报道使“李刚门”事件愈演愈烈。当我从媒体上看到这事件时,我真的是愤怒了,对李一帆的胡作非为愤恨无比,对他的态度表现更是恨之入骨,但是又感觉到很无奈。继而我由愤怒变成了沉思…以下是我对这臭名昭著的“李刚门”事件的一些看法。
本次校园车祸造成了一死一伤的结果,从媒体的报道可知:李一帆的当时车速很快,据目击者估计应该有80公里到100公里的时速。通常情况下校园内的车速都会限制在20公里以内。再者是李一帆醉酒驾驶并且在案后的第一时间里没有实施救援,在返回的路途中对学生和保安口出狂言。性质恶劣,态度猖狂,根本不把事情放在眼里!!结合上述情节,我觉得被他撞得可能性并不只是两位女学生,应该说是在该道路上行走的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都受到危害的可能。我认为这行为的性质跟故意杀人防火的性质没什么区别。在法庭宣判之前,我总以为会给李一帆以重判。我觉得,对于这起校园车祸,无论李一帆家的后台多么硬,在舆论的强烈关注下,他获得轻判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宣判时令我大跌眼镜---6年。
“李刚门”事件引发的媒体和网友热议源于肇事者李一帆的那句惊天豪语“我爸是李刚”。并引起海外媒体介入形成公共事件。2010年11月8日,《国际先驱导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特大笑话:我爸是李刚”,《金融时报》报道“李刚是个有能力的人,在保定这个地方似乎是万能的超人…”。因为国外的媒体大力渲染,“李刚门”事件抹黑了中国的形象,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媒体已经开始被勒令紧声,各大媒体纷纷退出。这样的回避态度与举措,我是很反感的。
不仅是“李刚门”,最近几年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对于现在的“管二代”、“富二代”来说,“李刚门”事件的发生是对他们的一个警醒,现在的家长都是对于还是溺爱,孩子在家中表现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出了门外就是另外一个人了,他们仗着父母手中的权利在外面胡作非为,没有任何的畏惧感,总以为自己的父母在,就能高枕无忧。
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勇于面对事实,合理分析,正确处理”。我们应该要正视这样的一个又一个事件,“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的背后更是权力和金钱的问题,更近一步来说,那是人性与道德的问题。当人性闪其光辉,道德得以弘扬后,不仅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也会向真理、善良与和谐迈出一大步。
第四篇:对丰田召回事件分析专题
对丰田召回事件分析
丰田的“召回门”事件。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将舆论的矛头指向丰田,密切关注其一举一动,观望其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媒体报道大家看到,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人说,此次“召回”事件的原由是丰田公司低成本扩张;有人说,此次事件的本质是美日两国贸易保护战;也有人断言,这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一次经济较量。作为营销人员,笔者不去分析这次危机事件背后的扩张情况以及国与国之间摩擦与冲突,只是从品牌管理的角度谈谈危机公关应该要注意什么。
“诚实”、“敢于负责任”是危机公关最重要的两个态度。那么,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到底如何端正自己的态度,又如何在良好的态度下开展相应的挽救措施?我认为,至少在以下5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及时而诚恳的表态
很多危机公关的书会告诉你,如何评估危机的性质,又如何保护企业的利益,说得头头是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恰恰这种看似理性的“道理”和“方法”害了不少企业,最终让危机快速恶化,难以控制。
就拿丰田这次“召回”事件来说,我相信在其总裁丰田章男等高管周围不缺世界一流的公关公司,他们更不缺所谓的“道理”和“方法”。但事实又如何呢?当事件处于萌芽期的时候,丰田公司并没有及时向公众积极表态,更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刚开始还不太承认自己的汽车有问题。更不可思议的是,据有关媒体透露,当初的丰田章男还曾经表示“不出席美国国会”。这些行为对危机事件而言是幼稚的,按理说是不应该出现的。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尤其事件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应及时而诚恳的表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危机事件的恶化往往是爆炸式的,是情绪化的,如果你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行为,往往跟不上事态的发展,最终招致更大的灾难。
二、快速而诚实的行动
快速,就是反应速度,更重要的是危机事件前期的反应速度。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反应速度一定要快捷,在第一时间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为其开展相关处理措施。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本应该避免一场大难,但行动太慢而招致了灭顶之灾。相比之下,伊利和蒙牛却好很多,在处理事件的速度上表现出了非凡的速度,让很多国际公司都叹为观止。他们看到事态不妙,几乎在一夜之间在全国最权威的媒体上发布相关通
告,并把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及整改措施公布给社会公众,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便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的“万言书”并没有带来正面效果,但总体上还是让公众看到了蒙牛“诚实”。
然而,丰田在此事件中,行动不算快捷,无论是美国公众,还是中国消费者,都觉得丰田的道歉来得太晚,整改措施也出台得不够及时。
更值得一提的是,丰田章男来京的说明会,在“诚实”上仍然有疑点。说明会现场,虽然到场的数百位记者都在不停地举手争取提问机会,但现场提问话筒却很巧妙地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温和、简单的问题上,引起了在场媒体的强烈不满,不少人觉得这场会议记者提问是事前安排好的。笔者也在网上看了说明会的全部录像,也有同样的感觉。先是长春的记者提问,后来是天津的记者提问(注:长春和天津是丰田公司的生产基地),总共7个记者的提问似乎都有故意的安排,一线的、权威的媒体连一次提问的机会都没有。这也许是公关公司的“高明”之处,但这种“高明”无疑在“诚实”上给丰田丢分。
三、切莫与公众辩论
当危机事件爆发时,“管好自己的嘴”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理而与公众讲理或辩论。
在“5.12大地震”的捐款活动中,万科董事长王石为什么受到公众那么大的批评和指责?主要原因就在老人家通过媒体和自己的博客,试图与公众进行辩论,想通过“讲理”来“说服”公众。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辩论反而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一件本应该可以避免的危机瞬间被放大。
当公众情绪失控的时候,当所有人认为“你有事”的时候,任何辩解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你要走“辩解”路线,反而会火上浇油,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丰田在此事件中,其实也不同程度地犯了这种错误。当初向公众辩解,刹车失灵、突然加速是因为脚垫和踏板问题,与电子控制系统无关。也许他们的解释真的符合事实,但这种辩解起作用了吗?事实告诉我们,不仅没有,反而让事态快速恶化了。现在又冒出“漏油门”,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丰田还有底气辩解吗?
四、一律一视同仁
在一家通信企业的咨询项目中,笔者看到,该企业把“客户投诉”按照渠道的级别来确定响应速度。笔者对此行为向客户提出了意见,并建议他们放弃这种做法。
企业一定要搞清楚,什么事情是可以区别对待的,而什么事情必须是一视同仁的。不能为了所谓的“效率最大化”、“利益最大化”而把什么事情都要分三六九等。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丰田在同样的汽车召回上,美国车主的待遇与中国车主完全不同。在美国,丰田将提供“上门召回”的服务,并对亲自驾车返厂召回的消费者补贴交通费用,并在汽车修理期间,提供同型号车辆使用。而在中国,他们并没有实施这种待遇。这种“区别对待”让公众更加反感,不少车主上门闹事,很多媒体也站在了他们的立场。
在类似“区别对待”方面,丰田几乎处处犯错。在丰田章男的中国说明会上,有记者问“是否丰田在海外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本土产品质量好而造成召回”时,丰田章男回答更是让公众一头雾水,啼笑皆非。他说:“可以这样说,汽车是由道路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即使同样一款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使用环境中,由于道路情况不一样,使用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像一道菜的口味一样,同样是麻婆豆腐这样一道菜,在美国、在中国及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这位跨国公司总裁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表现。
五、及时通报处理事件的进程
在危机事件中,通报结果并不是说把事情全部处理完毕之后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完了,而是对处理的每个阶段性成果都应该进行通报,让公众看到企业对此事件的处理进程。
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媒体上承诺,处理此次事件的所有环节都要保证透明。笔者认为这种态度很好,但需要提出的是,这一“透明”需要落到下一步的处理问题的所有环节并及时被公众知晓才行。
在这一点,肯德基和高露洁曾经做得相对较好。几年前,肯德基身陷“苏丹红”危机时,他们对事件的处理方式非常及时而透明,并且每当处理一件事情后都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公布结果,快速安抚公众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公关效果。高露洁也表现不差,在多年前的“致癌物”事件中,他们同样把事件的进程及时予以通报,甚至当时的电视广告全部换成通报信息的渠道,把及时通报做到极致。后来,蒙牛也有效利用这一做法,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通过电视广告向公众及时通报相关处理进程,同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笔者觉得,危机事件并可怕,可怕的是当企业处理事件时过多追求“利益”、过多强调“方法”而忽略了“态度”。
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因此,笔者希望,在此“危机四伏”的年代,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秉承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理念,并保持良好而诚恳的态度将理念落实到实处,无论遇到什么事件,都要把“诚实”、“负责”的态度放在首位,真正经得起社会公众的考验,变“危机”为“机会”,进而赢得消费者更高的忠诚。
第五篇:对范跑跑事件的分析
对范跑跑事件的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多所学校倒塌,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江堰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选择了独自逃跑,把学生丢在了后面。5月22日范美忠在网络上发表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表示自己是一名老师,在地震发生时,没有提醒学生马上跑,而是自己先跑出教室,并发表了一句“连母亲都不顾”的言论,引起网友争议,被称为“范跑跑”。对于范跑跑事件,有表示理解的声音,但更多的是道德的谴责。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遇到危及自己生命的紧急情况,躲避危险是人性的本能。蚂蚁尚且有贪生的欲望,更何况人了。我们是否设身处地的想过,倘若我们处于范跑跑当时的那种境地,我们又会如何抉择了?范跑跑的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过错,真正引起人们愤怒的是他为自己的行为所作出的那番言论。另外,范跑跑的支持者认为,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地震时自顾逃生的教师可能并不止一个,但是他们都不敢说出来。而范美忠的坦白,也是一种勇敢。支持者称,社会不能用一个英雄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人应该拥有不高尚、不勇敢的权利;如果认为范美忠可以这样做而不能这样说,这样的道德只是虚伪。
其次,从反对范美忠逃跑行为的观点上看,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危险发生时,保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范跑跑抛弃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行为是违背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另外,在对“范跑跑”的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他的言论是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基础的。但当他的行为发生以后,他在内心深处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所以他为求心安,就发了那篇引起众怒的文章,为在内心觉得可耻的行为进行辩护。对此,各大高校教授,如北大教授王海明,和著名时评人郭松民都批评范美忠诚实却不知耻。导致这些根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不到位以及科学的逃生技能技巧和理性抗灾救助教育的缺失。归根到底,是当前道德建设的缺失和道德状况尴尬境遇。
总而言之,作为灾区受难者之一,范美忠是幸运的;但作为教师,没有能更好地呵护学生,他的表现却令人遗憾。但是,当一些人仅仅用道德的大棒,来迎头痛击他时,公众又会站到同情范美忠的立场做换位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讲,范美忠又成了一个“自我牺牲”者,他通过展示自己特殊时刻的瞬间表现,唤起了公众的思考,也由此促成了相关制度的改进。“范跑跑”事件引起无数人转身思考自己的人性弱点,思考相关制度与规章的缺陷,并使之有了良性改进。这实际上是“范跑跑”事件的独特价值,也是它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