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御性警务”十种表现及成因
Script>在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每一届学生毕业之际,都要面对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塑像庄严宣誓:“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怀,终生不渝”,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了医疗文化所蕴含的仁爱性、道德性,这种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医疗文化中浓郁的人道精神正日渐式微,各地医疗纠纷诉讼索赔案例大幅攀升表明,医患之间的关系正有转化为切切实实的利益与法律冲突之势。
无独有偶,随着目前公安工作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过渡到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社会治安管理,从而履行公安机关职责的转型时期,传统的警民关系日益如同医患之间的关系。警务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亦难免被民众或部门诉讼、索赔、指责,同许多医生由于恐惧与患者“对簿公堂”、凡大病小疾均以“防御性医疗”来减免“差错”的对峙心理类似,当前,警察亦常常被警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所困惑,且这种“差错”,无论是主观上的原因、还是客观上的因素所致,都难免遭遇诉讼、索赔、指责。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警务中的“弄刀者伤手,打跳者伤足”(诸葛亮语),“惹祸上身”,有的公安民警常常是“兵马未动”,“防御”先行,概括起来,有十种表现:
凡事以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所事事,故而,不求有功,但求无错。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算一算”出现“差错”的概率有几何?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有“差错”,难免“都是自己惹的祸”,就“是祸躲不过”了,只有自觉“防御”万无一失之后,才敢谨慎上前,甚至“军令如山倒”,还得“稳坐钓鱼船”:是“直挂云帆济苍海”,还是“沉舟侧畔”让“千帆”先过?毕竟,如今凡事都可能“枪打出头鸟”,惟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第一条。
警务中出了“差错”,虽明知责任在于自己,也懂得“好汉做事”应该“好汉当”,但以为“惧怕”担当责任后,非但“好汉”当不成,倒把自己逼入进退两难的境界。据此,为求明“错”保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采取“补救”措施“防御”之,以保证“好汉不吃眼前亏”。有例为证:某派出所错误地放走一犯罪嫌疑人,之后被受害者投诉,事后,从所长到警员,竟个人凑资近万元给受害者作为“补赏”,以求其放弃投诉的权力,终究于事无补。如此“补救”的结果,一旦“大难不死”,则暗自庆幸“必有后福”,但当无济于事之时,则惟有怨天尤人:经验不够老道,手脚不够利落,后台不够牢靠。到头来,不定还会“心有不平一声吼”:谁说我这是“撞了南墙不回头”、为何他人不“撞”唯我独“撞”?这是第二条。
面对上门报警求助民众,虽不是从内心“冷、硬、横、推”,但也决非以诚相待,而是以“恐”相见,唯恐得罪了所谓“刁民”,“一失足成千古恨”。特别是“110”开通之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来“念”给警察“听”,起初,警察们尚能有“经”必“ 听”,天长日久,才发觉有的“经”,原本就不属警务范畴,自己根本“听”不懂,或“听”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不敢不“听”,因为社会各界似乎早就全方位地认定警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念经”自然会“听经”,会“听经”更应会“通经”,总之,你得博古通“经”!假若你以为这是非警务活动冲击了正常的警务工作,想要“遇到歪‘经’绕道‘听’”,即难免被人“较真”为失职、指责有悖于“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是不称职的,到了这种地步,你就往往“百口莫辩”了。于是乎,与其如此“说不清、道不明”,以后凡碰到诸如此类的难题尤其是非警务活动,为了不“失职”而“称职”,干脆“惹不起躲得起”,来个“金蝉脱壳”。无怪乎有的人对此大惑不解:莫非如今真是“警察怕民众,民众怕流氓,流氓怕警察”不成?这是第三条。
对于非警务活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下达的有可能触及法律法规的众多非警务活动,不是据理陈述,晓其利害,进而倡导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办事,而是瞻前顾后,唯“令”是从,以为“端人家的碗”,就该“属人家管”。于是,诸如农村为催收农业税而扛猪揭瓦、实行计划生育而捆绑结扎、城市为市政规划而强制拆迁房屋等场合,便出现了奉“令”是从的警察身影,而一些警察也以为,此举虽于法不符,于理不通,于民情不融,但只要是与政府与领导高度“保持一致”、且在他们“防御”之后,再稍加“防御”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太“过激”就行了,到时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是第四条。
当本地“南霸天”、“北霸地”式的地痞流氓横行城乡、或是诸如黄、赌、毒之类的社会丑恶现象毒害一方之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斩草除根,以确保一方平安,而是心有“顾忌”,以为这些人和事的背后,必有某些“参天大树”级的政府官员或内部人员作保护伞,倘擅自处置,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倘不知天高地厚地“蚍蜉撼树”,弄不好“大树”岿然不动,自个却莫名其妙地先行倒在大“树”下了。如此而来,最好的“防御”措施就是:每当因此招致民怨载道之时,就先行“隔靴搔痒”式的整治一番,对上对下暂且作个交代,待更高一级的领导闻讯“拍案批示”或俟“严打”展开,再“从重从快”乃至“不管涉及到谁,决不手软”也不迟。这是第五条。
对一些信手拈来、举手之劳的群众报警求助之事,不是速战速决,“马到成功”,而是按部就班、繁文缛节,“一个都不能少”。就像有的医生对头痛患者必作CT检查、对胃病患者必做胃镜检查、对腰痛患者必作摄片检查、对咳嗽患者必拍胸片检查一样,惟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比如迁移户口,从提出申请到填表到审批盖章,从必须携带身份证到携带户口本、户籍证明、准迁证、结婚证、出生证等等,缺一不可,或即使手续齐全,只要是缺了某个旁证或领导签字,就“今天的事明日办”。如此“防御”的指导思想是:哪怕是让人们多几重奔波之苦,多几道埋怨咱办事效率低下的怨言,也要减免几分因自己在程序、材料上的过错而遭受的“非的权利、福利待遇乃至生命权力都很少涉及保障,即是说,要求“从严治警”的多,“从优待警”的少。特别是面临社会转型时期,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难顶用,出了问题则一古脑全推在具体从事警务活动的警察身上,《韩非子》云:“有福不及,祸来连我”,拿今天有的警察的话来解释,就是如今有了好事轮不到警察,一有坏事就与警察有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一旦确定有“过错”警察的惩处,有关部门甚至完全不考虑惩处的“游戏规则”,更多的则是依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所谓“天理”、“民愤”,一会儿是“天理难容”,一会儿又是不从严从快“不足于平民愤”,使得许多警察对警务活动中遭遇的真正委屈根本无从诉说。
由此而来,当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之时,一位医生曾感叹地说:“当医患矛盾的解决必须以惊堂木的厉声替代生命关爱之音时,我们离医学的人文精神远矣”,那么,我们能否可以同样说:“当警民矛盾的解决必须以惊堂木的厉声替代人的生命财物关爱、守护之音时,我们离警界的人文精神远矣”,如此一来,离公安机关越来越近的倒只有“防御性警务”了。
通联:江西九江市公安局 段兴焱
邮编:332000 电话:***
邮箱:88212059@vip.jx163.com
“防御性警务”十种表现及成因(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十种表现”的实施方案
关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十种表现”的实施方案
根据《。。。。。2018年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8〕。。号)及(。。发〔2018〕。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纪委的安排部署,对照总公司及分公司实施办法具体落实措施,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整治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集中整治、日常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四风”问题,确保全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党内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和修复,促进全系统的党风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三、整治重点 紧盯“十种表现”
1.调查研究方面。整治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2.服务群众方面。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3.项目建设方面。整治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行为。
4.召开会议方面。整治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
5.改进文风方面。整治写材料、写文件机械照抄,脱离实际,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
6.责任担当方面。整治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等不担当行为。
7.工作实效方面。整治一些单位或部门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
8.履行职责方面。整治一些领导干部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
9.对待问题方面。整治一些干部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态度漠然。
10.贯彻落实方面。整治一些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台下两个样。
严查“四种行为”
(一)严查“不作为”9种表现 1.处置矛盾回避问题、推诿扯皮。2.接受任务拈轻怕重、挑肥拣瘦。3.面对困难退避三舍、左推右挡。4.推动工作蜻蜓点水、瞻前顾后。5.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讨价还价。6.推行改革虚于应付、缩手缩脚。
7.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爱惜羽毛、充当好人。
8.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抵制、不斗争、不敢较真碰硬。9.服务承诺不兑现,态度冷硬、推三阻四等行为。
(二)严查“假作为”4种主要表现
1.不从实际出发,不顾民生民力、不顾长远利益,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行为。
2.落实上级安排部署“轮流圈阅”“层层转发”,虚张声势不干活等行为。
3.“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热衷于开会等于落实、发文等于做过,表太多、调门高,摆姿势、做样子等光说不练的行为。4.大事小事层层请示汇报,貌似卖力、实则装样,蒙骗上级、糊弄群众、消极应付等行为。
(三)严查“乱作为”4种主要表现
1.用权任性、放纵妄为,暗箱操作、权利寻租,充当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护伞”等行为。
2.不守纪律、不守规矩。3.吃拿卡要,乱收费、乱摊派。
4.拿红包、收回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行为。
(四)严查“慢作为”3中种主要表现
1.对上级安排部署贯彻不及时、落实打折扣,敷衍塞责、行动迟缓、推进不力等行为。
2.思想墨守成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安于现状、事业随意而为,怕麻烦、怕多事、怕得罪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行为。
3.遇事等待观望、议而不定、决而不行,作风拖沓、贻误工作落实时机等行为。
四、方法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收费所干部员工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开展纪检教育,达成纪律意识。
(二)、坚持“全覆盖、不遗漏”。全体党员干部各环节干部既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整改主体,又是整改责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中整治活动中,确保整治活动“全覆盖、无死角”。
(三)、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遮掩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集中整治共性问题,也要整治个别部门及个人存在的个性问题。
(四)、坚持综合治理。既解决主观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客观具体问题;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在查找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也要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理。
(五)加强监督检查。成立稽查小组,不定时随机对各科室、各收费班组进行抽查,及时掌握一线动态。对查处中发现的典型案例、重大问题给予公开通报并处理,做到问题不整改不纠正不放过,并形成长久震慑力。
(六)坚持快查快结。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查处、及时整改,不拖拉、不瞒报。对所有违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
(七)畅通反映问题渠道。所内建立信访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充分发挥信访渠道作用。
(八)自检自查,互检互评。定期开展自检自查,互检互查报告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自检自查的同时,所有员工互相点评互相纠察,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五、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副组长:。。
组员:。。。。。。
六、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 举报电话:。。。。电子信箱:。。。。。。。
第三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
近日,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这些问题,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第四篇:形式主义的十种表现
列举出形式主义的10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用华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
二、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
三、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
四、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
五、用僚草应服代替严谨作风;
六、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
七、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
八、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
九、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
十、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一。
第五篇:信贷风险的十种表现
掩盖信贷风险的十种表现
作者:王德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7
当前,地方性农村、城市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行业管理、内控自律较为薄弱,贷款服务的对象多为农户、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呈额小、户多、分散的特点,信贷管理较为粗放。一些机构为了完成责任目标、绩效考核任务、提高监管评级水平、推进改制等,在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中,没有真实地反映一些贷款的风险状况,致使机构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资本充足率、拨备、利润等指标失真。通常贷款风险被掩盖常见有以下十种表现。
其一,借新还旧。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到期不能履约偿还时,贷款机构要求借款人偿还利息后,为其办理借新还旧手续,贷款形态多是划在正常中的“关注类”,有的是多年多次借新还旧。检查人员在判断该笔贷款是否符合借新还旧条件时,最主要的依据是借款人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银行提供的企业信息资料一般都是“经营正常”。因为企业给银行提供的资料有很多是人为作假不真实的信息,检查人员一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企业逐一开展延伸检查,也就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银行的判断,贷款风险真实状况从而被掩盖。因此,借款人填写贷款用途时,往往无论实际用途是什么,都笼统地填写“流动资金”或“周转资金”,为以后办理借新还旧埋下伏笔。
其二,还旧借新。借款人贷款到期不能履约偿还时,有的银行要求借款人先筹资还款,然后再给办理新贷款。从表面上看,银行的贷款管理并没有严重违规,顶多是不该向还贷能力不强的借款人放贷。但借款人是贷款的最终偿还者,因这些借款人长期经营不善,导致缺乏偿债能力,最终带来贷款风险。
其三,以抵押物足值为由钻规定空子。有些借款人经营明显出现问题,资金链绷紧或断裂,资产负债率高,经营效益下滑,靠第一还款来源已不能正常履约还本付息,贷款事实上已经形成重大风险。但有的机构仍将此种情况的贷款放在正常“关注类”,其理由是:按照贷款分类核心定义,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抵押物价值超过借款额度,如果拍卖抵押物,能够补偿贷款本息。然而,现实中有些抵押物虽然足值,但变现能力差,如企业厂房、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有些抵押物在评估时价值虚高;有的抵押物在通过法律执行时,因受到各种干预或借款人涉及其他法律纠纷等,难以顺利执行变现,往往等到企业改制重组或破产清算时再追收贷款,普遍会造成一定损失。
其四,保证担保能力不足。一是有些保证担保贷款,保证人为关联方,相互之间连环保证,既是被保人又是保证人;二是联保垒大户,有些没有合格抵押品的农业大额贷款需求户,寻找一些无需贷款的基本农户进行联保,贷款集中到大户使用,规避了上级管理部门对大额贷款的审查报备。贷款一旦形成风险,联保农户无力履行保证偿还责任。三是“空壳”或不具备代偿能力的担保公司担保。本地监管部门2009年查处了某担保公司通过虚假注资违规注册成立,在没有担保基金保证的前提下,先后为六家企业担保,向四家行社贷款5853万元,至今绝大部分贷款已形成风险损失。
其五,甩旧债借新款。一些借款人在原贷款行难以取得新贷款的情况下,通过企业改制重组改头换面后转移到其他银行机构贷款,受理机构如果贷前调查不深入,审查把关不严,贷款放出时即意味着已经存在潜在的风险。
其六,以合法途径掩盖非法目的。一些借款人当出现负债沉重、资金链吃紧的情况后,借改革名义进行股权转让、产权变更、资产臵换、兼并重组等企业改制活动,通过合法途径隐蔽地转移优质资产,留下一个空壳企业。等到贷款风险暴露时,贷款人追收贷款已变得十分被动,法律起诉往往是赢了官司却收不回贷款。
其七,不合理延长贷款期限。一些不能履约还贷的借款人,往往通过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或其他贷款重组手段,不合理地延长贷款还款期限,等到贷款到期风险暴露时,贷款责任人可能已经调离,无从追究。
其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隐藏的风险。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出台实施前,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向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三查”管理比较粗放,发放的“打捆”贷款没有明确具体的用途,贷款被随意挪用的现象普遍,有些贷款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风险难以监控,隐患大。
其九,虚假或难以变现的不良贷款置换。有些农村信用社进行统一法人改革和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商行的过程中,为了满足银监会的监管指标要求,当地县(市)政府往往会采取用土地臵换不良贷款的做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至今没有几家能完全落到实处,真实的贷款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化解。
其十,假证骗贷。一些借款人利用伪造的假土地证、假权证、假土地承包合同、假身份证、假交易合同等,趁中小金融机构贷款高峰期人力不足、贷款审查粗放的时机,骗取贷款。
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存在的上述风险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第一,风险排查,整改补救,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建议各机构深入开展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及偏离度检查,真实暴露被掩盖的各种贷款风险。
一是按法规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借新还旧及还旧借新行为;二是对抵押、保证不实有缺陷的要采取补救保全措施;三是密切关注集团客户、关联方客户之间相互挪用贷款隐含的风险,加强对公司重大变更事项的动态监控,防范利用改制、重组等隐蔽手段逃废债务或转嫁风险情况的发生;四是及时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重视还款第一来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五是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要按照银监会“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采取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六是对于机构改制过程中,政府承诺和采取的不良资产臵换措施,要加快落实,早日变现入账;七是做实贷款“三查”,依法打击假证骗贷行为;八是对存在风险隐患和已经形成风险的贷款,要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进行贷款重组,重新补充修订贷款合同,牢牢把握主动权;九是按照风险排查真实状况,补提或加提拨备,提高消化吸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加大贷款违法违规行为问责力度。对贷款管理严重违规,以及内外勾结弄虚作假、掩盖贷款风险造成不良贷款形态严重失真、偏离度过大的机构,要严肃追究单位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进一步做实做细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监管部门要加大风险贷款监管力度,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等手段,充分运用企业延伸检查权,及早暴露和真实反映各机构被掩盖的贷款风险。密切监控,适时把握风险状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相机采取监管措施,遏制风险进一步加重。
第四,指导各机构完善科学考核机制。应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按照积极可行的原则,合理调整制定经营考核目标,加强考核指标真实性监督。牢固树立风险为本和审慎经营的理念,认真实施贷款新规,推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