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时间:2019-05-13 09: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第一篇: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中国人可以不信神佛,不惧鬼怪,但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却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间,这就是----乡土情怀。安土重迁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植于百姓的心中,无论你身在何方,经历着何种人生,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总是牵引着你,成为你内心深处恒久不变的向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现于文人骚客的的诗词歌赋中,那反复咏叹的对家乡的眷恋和思乡的痛苦被逐代沿袭和加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思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近乎扭曲的对乡土的依赖感虽然消极,但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乡土的看重。而这其中包含的浓浓的乡土情结在庄子那得到了传承。庄子曾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久旅而归,见到旧国旧都,纵然旧国之中,人物已变;丘陵之上,草木荒芜;比之昔日,十失其九,只有一分相似处,还是畅然有感。将旅者与十失其九的旧国旧都联系起来的正是对乡土的依赖和眷恋,尽管世事变迁,这样一种归属感依然像亲情的纽带一样联系着人与土地。屈原曾在 “九章·涉江”中 写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而陶渊明更是在“旧园田居”中感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多情的诗人已经开始通过动物们的行为来象征人们对乡土的那近乎本能的依赖和思念。动物们尚且怀念家乡,连死都要向着家乡的方向,更何况感情丰富的人们呢? 到了汉朝,由于国家的需要,很多女子因为和亲远离故乡,最著名的当属王昭君。历史上的王昭君未留下只言片语,她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无数的诗人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叙写了她离家的孤寂和思想之情。从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安石的“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到姜夔的“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再到欧阳修的“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诗人们感叹的不仅是那个娇弱宫女的遭遇,更是在咏叹深植于整个中华民族根基的乡土情结,那种思乡的苦痛成为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基调。唐代的文人们也反复咀嚼着对家乡的思念,吟出一首首广为流传的诗歌,比如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梅花,夜雨,月光这些明明很普通的事物,却因为与故乡的联系而引发了观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触景生情,熟悉的事物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这是一种剔除不去的感情,无论身在何方,人们的血液中总流淌着乡土情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也更加直白。文天祥那发自肺腑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一片忠心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对生他养他的土地的誓言。

纵观中华历史,任时代变迁,人们不约而同表现出了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民族如此依赖足下的土地?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的。”而中国社会恰恰是乡土性的,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都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陈序经在“东西文化观”中所说,中国文化是“植根于土壤”的“植物文化”。早在5000多年前,西方文明还处于荒芜的时候,中国文明就发轫了。在黄河和长江的哺育下,中华文化开始兴起,成为世界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依仗着肥沃的平原和水源丰沛的河流的供养,农耕文明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古时,人们的力量微薄,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掌控力,变幻莫测的天气雨水和不定的收成更加深了人们的无力感。而土地代表着产量,影响着生计,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土地就在他们的脚下,是他们触手就可及的,就像斯嘉丽的父亲对她说的,土地是这世界上唯一不会变的东西,只有土地是最可靠的。这样一种建立在农耕基础上的文明必然使得人们对土地产生一种依赖感和归属感,因此人们幻想出了土地神,为表尊敬还为他建了土地庙。祭祀土地神就是祭祀大地,人们把收获的谷物和水果贡献给土地神,感谢他所带来的丰饶的生活并祈祷平安以及好的收成。直到现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仍然存在土地庙。而且,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乡土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让人们对家庭的依赖深入骨髓,即使在今天,“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依然深入人心。一开始,家庭是生活劳作的基本单位,人们的生活需要和情感诉求都能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家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因而像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一大批注重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被延续并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因此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身处异地,人们变得更加脆弱敏感,更多的思绪在脑海中激荡,回忆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于是乡土情怀的内涵也变得更加广阔。人们怀念的不只是故乡的那片土地,更是融入了自己美好回忆的一整块记忆,是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生命。正如柯灵所说,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归根结底,中国乡土观的背后是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沉持久的文化,而对故乡的怀恋就是对广义中国文化的怀恋。虽未亲身经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的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判断。

每次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都有强烈的共鸣,诗中描写的母亲那殷殷的期盼令人动容。高中第一次离家,躺在坚硬的木板床上,月光辗转照在窗台,也照进了我深藏的心。那时候,我第一次想象在母亲密密缝的时候游子的内心。母亲送走的是心头肉,而游子离开的是记载了曾经一切的故乡。我迎着那月光,回想我曾经拥有的一切。我的骄傲我的坚强我的辉煌,都遗留在我已离开的故乡。离开了故乡,我什么都不是,我要在没有回忆的地方开始打拼,一切都是未知的。就像离开了母亲怀抱的孩提,我感到深深的恐惧。到了大一开学,送走父母,又一次从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还是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月光如练,一如三年前的那个夜晚。有一丝夏日的风穿过,我闭上眼睛,脑子却异常清醒。我终于后知后觉的感到,心的某一块早已留在了故乡,从三年前的晚上开始,那一块就空了。这三年我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我打拼出自己的荣耀,可是我的心没有一刻是完满的。从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故乡就成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怀念故乡,怀念的只是它,无关其他。从那时起,我开始理解诗人们化不开的忧愁。也开始明白,这是深植于我们身体里的乡土情结,无药可解。

第二篇:乡土情怀荐爱社

乡土情怀荐爱社

文/陈晓峰

家门爱社年长于我,精神矍铄,气宇轩昂,是个性情中人。他先后从事教师、公务员、新闻记者等职业,生活阅历丰富,颇具“达人”风范。

作为远近驰名的新闻写作“快枪手”,爱社先后有100多万字见诸于中央、省、市级报台,并屡获殊荣,在兴山新闻宣传界属于“多年的师傅--老把式”。2011年,他的处女作散文集《等待你的归期》付梓成书,那是他历经大病磨难后对人生的感悟心语。逾时,出于相似经历的共鸣,本人遂草就了一篇《致同命人》的读后感小文。

就在我还抱残守缺于“一本书主义”的时候,他的新集《乡村板话》又悄然面世了。

“70后”的我,成长于乡野。对农村生活的认知与身为“60后”的爱社,实在有颇多重合印证之处。我的整个外出求学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呼唤着包括短篇小说在内的整个文学,重回现实、重回民间,涌现了一批表现社会人生的“原汁原味”的短篇小说力作,其通俗化、原生态的特色,比新时期文学初期更为鲜明。课余,我如饥似渴地阅览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囊括了诸如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贤亮的《绿化树》、莫言的《红高粱》、梁晓声的《年轮》、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一系列中长篇乡村题材小说。而我参加工作后读到的乡村题材文学作品,譬如有兴山县本土作家万昌言的《紫血褐土》、蔡长明的《苦年》《乱年》、简冰的《水月》、陈孝国的《月祭》、王祖君的《野人谷》„„文中汇织就的一个个鲜活人物群像,折射出一幕幕光怪陆离的宏大时代图景。

“板话”是指一种曲艺节目,即“快板书”——一边击打着竹板,一边演讲着合辙押韵、有故事情节的说词。广为人知的《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抗战时期,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村霸恶势力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而物质极度匮乏,政治极度“左倾”的上世纪70年代,“出工一窝蜂,干活磨洋工,收工打冲锋。”“村边等,地头看,男带扑克女带线;有人嚷‘歇着!’,没人喊‘再干!’”“干部见干部,都穿尼龙裤,前面印有日本产,后面印的是尿素,左边看见含氮量,右边写着75%。”等等深具“伤痕文学”雏形的顺口溜则是属于共和国一代人集体的酸涩记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爱社之于兴山,他生于斯长于斯,是部见证当地时代变迁的“活辞典”。他当乡村教师、乡镇公务员时自不待言,干新闻记者时也始终坚持把笔端对准“三农”,把镜头聚焦“三农”,把感情倾注“三农”,乡音未改,乡土情深,始终与时代脉博和谐跳动。

这正是:

有板有眼抒乡情,且行且吟话农村。

《诗经•魏风•伐檀》有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虽然社会分工不同,不可能每个人都从事农业劳动,但不事农桑的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何况国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村人”。伟人毛泽东曾把迷信、不识字、不讲卫生列为陕甘宁边区的“三大害”,在中国近现代农村具有普遍意义,但这也成为兴山当地本身1 素质不见得高的“半吊子”诟病鄙夷“农哥子”的诱因。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拿诗人艾青被反复引用,以至滥觞的名句来加以概括,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农民”说到底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只不过许多人基于种种原因不愿写、不想写、不敢写罢了。但一位没有任何文艺爱好和天赋的纯粹农民是决计写不出,更写不好文学作品的。把劳动人民当作讴歌的主体,是时代赋予作家的重任,在爱社的《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中早有充分交待。对农民、农民工的尊重,体现了民族的良心;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纷纷取消农业户口,不再登记户口性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制度性嬗变。贾平凹说,很可能多年后,农村题材会越来越少。现在的农村题材作品,80后、70后跟我们50后写的就不一样了,农村已经在发生变化了。欧洲如今的乡土文学就是田园文学,或许多年后我们现在的农村题材作品也会慢慢消退消失了。用文学作品写现实,需要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作家,要关心这个时代、社会,起码要了解这个社会是什么形态,人们是怎么个生存法,大家都在关注什么东西。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真实,写的时候也要投入巨大的感情。如果对这个社会的最基层没有真知,看到好的不高兴,看到坏的不生气、不悲哀、不悲伤、不忧患,都不能把感情写到位。真实的东西本身就是生命。没有真实就没有生命力。现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有很多振奋人的东西,同时也有很多令人焦虑的东西,各种矛盾都在这个时期激化。面对这种现象,每个作家就应该有自己的思索。既不能不停地歌颂和表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批判。你怎么观察、把握这个社会,是一个作家很重要的素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老主持公道,就有德、有望,公道主持得好,人们就说这个人“德高望重”。作家在面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时,也是在说出公道话。这个公道话建立在国情、民情、实情的基础上,作家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一定要面对真实的社会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不光要真实,还要有真知。——欣喜的是,爱社已经成功的做到了。

莫言则谈到,现如今农村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是人们所恪守的道德和观念依然是鲁迅那个时代所具有的。他说,人生都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会面临两难甚至多难的选择,而这正是生活的意义。他强调,鲁迅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鲁迅作为一个话题,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当谈及“乡土文学”的前景时,莫言表示,中国的乡土文学会一直发展下去,但是这一代的乡土文学已成为过去时,新一代的乡土文学依赖在新农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看到这句话,再联系身边的现实,禁不住让人陡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莫言说,一方面城里的人在“怀念”,一方面农村的人在“逃离”。这反映了人们对“乡土情怀”矛盾的一面。莫言表示,文学问题最终归结在人的问题,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方式无论如何变化,最终都要落脚在人的情感变化方面,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在作品里用独特的优美语言塑造了令人难以忘却的人物形象。——对于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总之,众说纷纭,时代变迁;尊重多元,包容多元。

尽管爱社在《后记》中宣称“今生再也不出个人散文类著作了”,不免令人感到讶异和惋惜,但随后的一句“下次一定尝试另一种文学样式与读者见面”,又立刻让我们满怀祈盼与期冀。——于2017年3月18日

第三篇: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

篇一:爱国情怀的句子 爱国情怀的句子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2、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3、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6、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7、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充满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崇尚爱国英雄的传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8、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唐·王维《老将行》

9、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1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4、祖国的山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15、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16、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神州大地,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位爱国先贤的事迹流传千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是何等的气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英雄的往事时,便会周身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常在国人的耳边回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17、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亲!

1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唐·戴叔伦

1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 20、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1、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23、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2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陇头水》

2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8、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29、我怀念我的母亲。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摩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篇二: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提起爱国,总能令人联想起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大历史场景,不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战争年代所独有,如今的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扛枪保卫祖国,也不需要我们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那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呢?

当我们还在上学的时候,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不过老师在号召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同时,却并没有教给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在被问及怎样爱国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从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报效祖国。

这样的回答当然并没有错,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家”,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不了“家”的人就不爱国了呢?恐怕谁都不会这样认为。我认为当代的爱国是一种开放包容精神、自强精神、仁爱精神等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巡逻船部分受损,没有人员伤亡。中国渔船船长被扣押。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交谈。温家宝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和政府间沟通,和平解决此事。中国政府对日本冲撞中国渔船事件的关切,也表明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然而国人们想到了以抵制日货的方式来表达抗日、反日的感情。但现在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由于政策实施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以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策略现在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甚至有时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全球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不想再累续太多,毕竟已经吆喝了几十年了,我想国人的耳朵都已经磨出了茧,但为何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冲动的口号,不计后果的举动,总是屡屡撞击我们的瞳孔?我想还是因为对习以为常的理论缺乏透彻的理解。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又何况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一台家电,包含了多少日本的右翼分子的成分,我想就是专家也很难界定的清楚。反抗、报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失,否则两败俱伤,是任何一个理智的人所不愿做的。

爱国,本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的祖国最最原始,最最低级,最为朴素的情感。然而,时代变了,爱国似乎也已经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简单。面对着各色媒体铺天盖地般压过来的形形色色的评论,他们要么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给受众讲一堂政治课;要么就请知名人士、社会名流现身说法,或者请专家教授谈理性、冷静„„总之,是要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如何去表达爱国之情。然而如今多的是对大众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理性有余,却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理性普遍缺失的担忧。

爱国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就拿中国现阶段来说吧,作为一名军人,爱国就意味着平常要加强训练,战争时要勇敢作战,消灭敌人,打得赢战争;作为一名工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是爱国;作为一名科学家,埋头苦干,多出科研成果是爱国;作为一名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爱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记得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说:“中日有交往的历史纪录已经达2000多年,其间只有50年是兵戎相见的,友好相处还是主流。”我们现在正站在21世纪的肩膀上,历数过去的争与斗,得与失,就会发现,合则两利,斗则两败,没有比两国兵戎相见更愚蠢的事了。我想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而未来是谁也不愿失去的。

相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这些举动或许多少显得有些琐碎,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其实也是在表达爱国情绪,而且完全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些都是每个人平时所应该做到的,只是还没有想到过因此而将它们上升到爱国的高度而已。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些其实正是爱国的第一要义。

在继续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更加应当注重的是,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体现爱国热情,为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爱国是一种情感,而情感是需要表达的;相同的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的青年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国人——爱国情感的表达可以如此丰富多彩,细腻而又不失生动。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篇三:爱国名言是指名人能表示出爱国情怀的话

爱国名言是指名人能表示出爱国情怀的话,名言可以理解成名人说的有价值的话。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1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22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送许郢州序》 2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2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8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30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3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34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

38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39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4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41不知何处吹芦管,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42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4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7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4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4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中国现代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18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2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22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2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24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29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31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3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一他表现出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5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匈)裴多菲

24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法)拿破仑 25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法)拿破仑 40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海涅

41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42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林耐

48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林肯 52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肖邦

第四篇:“防御性警务”十种表现及成因

在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每一届学生毕业之际,都要面对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塑像庄严宣誓:“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怀,终生不渝”,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了医疗文化所蕴含的仁爱性、道德性,这种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医疗文化中浓郁的人道精神正日渐式微,各地医疗纠纷诉讼索赔案例大幅攀升表明,医患之间的关系正有转化为切切实实的利益与法律冲突之势。

无独有偶,随着目前公安工作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过渡到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社会治安管理,从而履行公安机关职责的转型时期,传统的警民关系日益如同医患之间的关系。警务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亦难免被民众或部门诉讼、索赔、指责,同许多医生由于恐惧与患者“对簿公堂”、凡大病小疾均以“防御性医疗”来减免“差错”的对峙心理类似,当前,警察亦常常被警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所困惑,且这种“差错”,无论是主观上的原因、还是客观上的因素所致,都难免遭遇诉讼、索赔、指责。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警务中的“弄刀者伤手,打跳者伤足”(诸葛亮语),“惹祸上身”,有的公安民警常常是“兵马未动”,“防御”先行,概括起来,有十种表现:

凡事以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所事事,故而,不求有功,但求无错。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算一算”出现“差错”的概率有几何?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有“差错”,难免“都是自己惹的祸”,就“是祸躲不过”了,只有自觉“防御”万无一失之后,才敢谨慎上前,甚至“军令如山倒”,还得“稳坐钓鱼船”:是“直挂云帆济苍海”,还是“沉舟侧畔”让“千帆”先过?毕竟,如今凡事都可能“枪打出头鸟”,惟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第一条。

警务中出了“差错”,虽明知责任在于自己,也懂得“好汉做事”应该“好汉当”,但以为“惧怕”担当责任后,非但“好汉”当不成,倒把自己逼入进退两难的境界。据此,为求明“错”保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采取“补救”措施“防御”之,以保证“好汉不吃眼前亏”。有例为证:某派出所错误地放走一犯罪嫌疑人,之后被受害者投诉,事后,从所长到警员,竟个人凑资近万元给受害者作为“补赏”,以求其放弃投诉的权力,终究于事无补。如此“补救”的结果,一旦“大难不死”,则暗自庆幸“必有后福”,但当无济于事之时,则惟有怨天尤人:经验不够老道,手脚不够利落,后台不够牢靠。到头来,不定还会“心有不平一声吼”:谁说我这是“撞了南墙不回头”、为何他人不“撞”唯我独“撞”?这是第二条。

面对上门报警求助民众,虽不是从内心“冷、硬、横、推”,但也决非以诚相待,而是以“恐”相见,唯恐得罪了所谓“刁民”,“一失足成千古恨”。特别是“110”开通之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来“念”给警察“听”,起初,警察们尚能有“经”必“ 听”,天长日久,才发觉有的“经”,原本就不属警务范畴,自己根本“听”不懂,或“听”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不敢不“听”,因为社会各界似乎早就全方位地认定警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念经”自然会“听经”,会“听经”更应会“通经”,总之,你得博古通“经”!假若你以为这是非警务活动冲击了正常的警务工作,想要“遇到歪‘经’绕道‘听’”,即难免被人“较真”为失职、指责有悖于“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是不称职的,到了这种地步,你就往往“百口莫辩”了。于是乎,与其如此“说不清、道不明”,以后凡碰到诸如此类的难题尤其是非警务活动,为了不“失职”而“称职”,干脆“惹不起躲得起”,来个“金蝉脱壳”。无怪乎有的人对此大惑不解:莫非如今真是“警察怕民众,民众怕流氓,流氓怕警察”不成?这是第三条。

对于非警务活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下达的有可能触及法律法规的众多非警务活动,不是据理陈述,晓其利害,进而倡导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办事,而是瞻前顾后,唯“令”是从,以为“端人家的碗”,就该“属人家管”。于是,诸如农村为催收农业税而扛猪揭瓦、实行计划生育而捆绑结扎、城市为市政规划而强制拆迁房屋等场合,便出现了奉“令”是从的警察身影,而一些警察也以为,此举虽于法不符,于理不通,于民情不融,但只要是与政府与领导高度“保持一致”、且在他们“防御”之后,再稍加“防御”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太“过激”就行了,到时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是第四条。

当本地“南霸天”、“北霸地”式的地痞流氓横行城乡、或是诸如黄、赌、毒之类的社会丑恶现象毒害一方之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斩草除根,以确保一方平安,而是心有“顾忌”,以为这些人和事的背后,必有某些“参天大树”级的政府官员或内部人员作保护伞,倘擅自处置,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倘不知天高地厚地“蚍蜉撼树”,弄不好“大树”岿然不动,自个却莫名其妙地先行倒在大“树”下了。如此而来,最好的“防御”措施就是:每当因此招致民怨载道之时,就先行“隔靴搔痒”式的整治一番,对上对下暂且作个交代,待更高一级的领导闻讯“拍案批示”或俟“严打”展开,再“从重从快”乃至“不管涉及到谁,决不手软”也不迟。这是第五条。

对一些信手拈来、举手之劳的群众报警求助之事,不是速战速决,“马到成功”,而是按部就班、繁文缛节,“一个都不能少”。就像有的医生对头痛患者必作CT检查、对胃病患者必做胃镜检查、对腰痛患者必作摄片检查、对咳嗽患者必拍胸片检查一样,惟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比如迁移户口,从提出申请到填表到审批盖章,从必须携带身份证到携带户口本、户籍证明、准迁证、结婚证、出生证等等,缺一不可,或即使手续齐全,只要是缺了某个旁证或领导签字,就“今天的事明日办”。如此“防御”的指导思想是:哪怕是让人们多几重奔波之苦,多几道埋怨咱办事效率低下的怨言,也要减免几分因自己在程序、材料上的过错而遭受的“非的权利、福利待遇乃至生命权力都很少涉及保障,即是说,要求“从严治警”的多,“从优待警”的少。特别是面临社会转型时期,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难顶用,出了问题则一古脑全推在具体从事警务活动的警察身上,《韩非子》云:“有福不及,祸来连我”,拿今天有的警察的话来解释,就是如今有了好事轮不到警察,一有坏事就与警察有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一旦确定有“过错”警察的惩处,有关部门甚至完全不考虑惩处的“游戏规则”,更多的则是依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所谓“天理”、“民愤”,一会儿是“天理难容”,一会儿又是不从严从快“不足于平民愤”,使得许多警察对警务活动中遭遇的真正委屈根本无从诉说。

由此而来,当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之时,一位医生曾感叹地说:“当医患矛盾的解决必须以惊堂木的厉声替代生命关爱之音时,我们离医学的人文精神远矣”,那么,我们能否可以同样说:“当警民矛盾的解决必须以惊堂木的厉声替代人的生命财物关爱、守护之音时,我们离警界的人文精神远矣”,如此一来,离公安机关越来越近的倒只有“防御性警务”了。

通联:江西九江市公安局 段兴焱

邮编:332000 电话:***

邮箱:88212059@vip.jx163.com

“防御性警务”十种表现及成因(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享乐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范文模版]

享乐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享乐主义的表现:

新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精神状态上,奋发向上,而是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更“现实”;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二、享乐主义的成因:

1.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考验接踵而来,一些人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

2.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原有的一些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而新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无法对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就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得以滋长,腐败现象得以蔓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就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也能使人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奢侈腐化,而是保持勤劳节俭之风,继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反之,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就会沉陷于享乐主义的泥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最终葬送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反对享乐主义,就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反对享乐主义,还要建立健全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享乐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在于加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和体制,为此,通过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起严格、具体、可操作、易检查的财政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强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清理和取消“小金库”,严禁设立账外账,从资金源头上

刹住铺张浪费、挥霍奢侈之风。还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廉政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各项要求就一定会落到实处。

三、享乐主义的危害:

1.造成人们的精神颓废。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们用一切手段进行享受,用一切办法刺激自己的感官,必然造成人们的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

3、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人们都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就必然各自为己,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与人的关系是狼。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会难以建立起来。近来,有人主张“重

新定义享乐”,“给享乐松绑”;声称要“摈弃那些虚伪的文明,进入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与生存状态”;说什么“社会进化的历史,就是享乐的发展史”,“享乐主义是进取精神的亲儿”,“享乐的人不迷茫,不懂享乐的人才迷茫”,等等。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下载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乡土情怀的表现及成因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形式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1.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沉湎于各种会议之中,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常常......

    乡土之思的情怀探析五篇

    中国人乡土情怀的成因及探析乡土之思,乡土之情怀:这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总是萦绕在每个人的心怀,正所谓人有心,花有心,总是离不开乡土的这片怀念之情,人心是生命的家园,花心是芬芳的......

    宫崎骏反战思想的成因及表现

    宫崎骏反战思想的成因及表现 [摘要] 宫崎骏反战思想的形成主要可归之为以下原因:小时候二战在他心头留下的伤痛;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的政治腐败;国际形势的动荡如前苏联解体......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四大表现及成因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四大表现及成因---- 孩子上初中以后马上面临着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逆反,你想让他这么做他偏不这么做,初一、初二的孩子是“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几乎无......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 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

    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摘要:学习困难是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访谈,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

    好人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小编整理]

    好人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好人主义的表现: 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不可低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坚持真......

    剖析高中生学习方法不当四大表现及成因

    孩子上初中以后马上面临着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逆反,你想让他这么做他偏不这么做,初一、初二的孩子是“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几乎无法教育。但是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将来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