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计算机课之思考
中 学 计 算 机 课 之 思 考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指导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力争做到即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又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中,个性品质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的中指出:“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它是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素养方面的体现,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习惯。”中小学时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特别在上机实验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实际上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形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品质、能力、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它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习惯的形成仅与环境和教育有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培养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这就给我们上机实践提出了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的要求。
良好的习惯形成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关键在于思想重视,教师的指导,培养方法得当。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动,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和努力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
2、教师在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应有良好的习惯。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
3、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训练来培养。在上机练习中,把培养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良好的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牲,根据需要,结合可能,有的放矢,具体明确。
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起到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等积极作用。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了生活和劳动,一个人必然要同其它人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另外,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按照分工招待各自承担的任务。这就强调了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此外,与人协作精神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装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可会使人们沉迷于计算机中,对中小学生来说,很可能会从“书虫”变为“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培养,在社会化进程加速的住处时代,以新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人际关系,对待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课程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对计算机课认识不够,使计算机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难以保证,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受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太适合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还不太成熟,管理体系也不太健全,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教学研究体制,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现在,我们中学计算机课程的研究层次较低,研究的焦点往往局限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至于教材、教法、评估考试等环节,其研究基本是空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力求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适合中学生的课程教材体系。
另外,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必一概排斥游戏,因为第一、学生可以通过玩游戏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地从中学到一般软件包使用、安装、复制、压缩等方法;第二,一些编的好的游戏尤其是益智能游戏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游戏本身就是由程序组成,其中体现了许多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开扩学生思路,自己动手编者按一些简单的游戏,提高编程能力。学生对感趣的事可以极大地调动调动积极性,热情地投入学习思考,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要注意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沉溺于游戏,以到影响正常的学习。另外,学习用的游戏软件应由教师提供,对学生自己拷贝的游戏要事先检
查有无病毒,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设计是否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及本校机器,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等。
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常出现一些学生不主动操作,在实习课上做一个参观者,或随意操作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引导,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训练。在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二篇:查找文件,小中学计算机课教案,小中学信息技术教案
第3课 查找文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教学难点: 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对策:加强动手操作。教学准备: 教师的笔记本电脑。讲课时数:2 操作及打字练习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五笔字型字根小测试
测试内容:撇区字根:TREWQ,测试时间:10分钟 测试内容:捺区字根:YUIOP,测试时间:10分钟 测试得分计入平时成绩。
二、新课
1、文件与文件名
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按不同类型存贮在不同的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小圆点分隔。不同类型文件的扩展名不同,所以扩展名也称类型名。例如:
README.TXT和 PRINTERS.TXT是文本文件 CHORD.WAV和 CHIMES.WAV是声音文件 SETUP.BMP和 CLOUDS.BMP8是图像文件……
在WINDOWS XP中,不同类型的文件用图标表示,每个图标都对应一个文件名,双击文件图标,启动一个程序。
2、文件夹
文件夹代表文件的目录。文件夹包含文件和其他文件夹。文件夹也有名称,与文件的名称类似,每个文件夹都有对应的图标。
3、通过“我的电脑”查找文件
“我的电脑”窗口是一个标准的文件夹窗口,要查看某驱动器中的文件,只要双击该驱动器图标,然后再进一步打开文件夹查看。
4、资源管理器 WINGDOWS资源管理器与一般的文件夹窗口不同,窗口左边显示计算机的树状目录,通常被称为“目录树”。在窗口左侧可以很方便地观察每个磁盘及文件夹的内容。文件夹旁有加号,表示此文件夹可以展开;文件夹左侧有减号,说明该文件夹已经展开。所以单击窗口左侧文件夹旁的加号或减号可以展开或折叠文件夹。文件夹左侧没有加、减号的,表示此文件夹中不再含有文件夹。
5、使用“查找”程序
启动“查找”程序进入“查找”对话框,可以选择“名称和位置”、“修改日期”两个选项标签进行操作。输入名称后,选择查找的驱动器名称,点击“开始查找”按钮即可进行查找。
6、打开“资源管理器”,启动“查找”程序的几种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使用“开始”菜单;
b.右击“开始”按钮;
c.右击“我的电脑”图标;
d.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右击某一驱动器。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上机练习
在机房上操作练习,并练习打字(五笔)。上课表现如何,计入平时成绩。
五、作业
复习五笔字型字根(折区字根:NBVCX)
第三篇:第一堂计算机课
第一课
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到学生真实的信息,知道学生真实的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情况展开今后的教学工作。
教学思路概述:(1)教师自我介绍;(2)学生自我介绍(问卷调查);(3)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和学习方法(4)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安排:(1)教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这个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完成。
(3)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和学习方法(4)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问卷调查
(1)学过电脑的同学请举手(2)曾经学过哪些操作?(3)都用电脑做些什么?
(4)是否上过网?上网做些什么?
三、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及学习方法
四、习惯养成教育
1、微机室排座次(这个方便以后的教学管理)
2、强调注意事项(微机室使用注意事项级要求)。
(一)课前准备与要求
1、每节课前5分钟由班长按时带学生走进微机室。下课后由带队学生把学生带回教室。上下课路上注意安全,保证路队整齐有序。排路队时做到静、齐、快,路队成两路纵队行走,路上轻声漫步,不喧哗,不打闹。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每节课要实行点名制度,任何学生不得无故缺课,学生出入电脑教室按次序,不随便跑动,进电脑教室后不经老师允许不得随便动电脑设备。爱护电脑设备,不得随意损坏。
4、为了安全,不得靠近电源、插板等用电设施,不得私自启动空调、风扇、照明灯等电器。
5、不带饮料、各类食品、口香糖等食品进电脑室;注意保微机室内外清洁,不乱丢乱扔。
6、进电脑室后学生各自检查电脑设备是否完好,鼠标、键盘是否齐全,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并把未摆放整齐的电脑设备摆放整齐。
7、不经教师许可不许随便启动电脑。不得随意移动显示器的位置,不得随意调整显示器的方位与角度,不得随意更改显示器的设置参数,不得用手或其它物品接触显示屏。不要随便移动电脑桌和网线。不要在电脑桌上乱写乱画。
8、不要玩与学习无关的事,特别是不要聊QQ。
(二)课堂活动要求
1、操作电脑动作要轻柔,轻触开关,轻击键盘,轻按鼠标,鼠标、耳机要轻拿轻放。
2、严禁浏览不法、不健康、不文明页面;不复制、传播病毒;不删除、修改他人的文件资料。
3、严格按老师要求操作,不得作与课堂无关的活动。如果违反取消其上机资格。
4、教育局对计算机科目要进行考试,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能熟练操作,在理论学习中也要加强。该记的要记下来。
5、课中要专心听教师讲解,仔细观看动作示范,积极开动脑筋。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座位。
6、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手示意,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7、同学间要团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时讨论的声音要轻,有问题或意见要举手向教师提出。
(三)下课时的要求
1、正确关机。学生应把自己打开的应用程序先关闭,然后从“开始程序—关闭计算机”中把自己的电脑正常关机,最后把显示器的灯也关掉。
2、物品复位。离开时,学生把鼠标、键盘等放到原来的位置,排好凳子,安全有序地离开电脑室。说明:微机室座次表后
第四篇:XX计算机课教学计划
XX计算机课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交互式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形式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成为这一物质基础得以充分利用的关键环节。当今社会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Authorware是一种基于图标和流程线为结构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它融合了编辑系统与编程语言的特色,可以有效地简化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因而,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普遍欢迎,成为众多多媒体开发工具的佼佼者。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的方法。
1.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
2.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3.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4.能初步诊断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进行简单的板级维修;
5.能对常用外设进行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
1.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3.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
3.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前续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基础。
1.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2.涉及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图片和表格资料,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
3.尽量选取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
4.涉及的内容难易适中,并有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的内容。
1.《电脑组装与维修上机培训教程》.周予滨.清化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北京希望电脑公司
l 《硬件大师手册》.田啸.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总学课时: 76 学时
理论课时: 38 学时 实践课时: 38 学时
机动课时: 2 学时 考核课时: 2 学时
第五篇: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之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基本道德知恩报恩施恩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的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一、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这样动人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次是感恩师长与朋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推而广之是感恩社会与祖国。“天下之本在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精忠报国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最后还要感恩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探究
当前,一些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虽然表现各异,但都是“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实质是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极端利已主义、个人至上思想乘虚而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学生道德理念的严重缺失,失去了感恩之心呢?我们认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
1、备受呵护的“独生代”——影响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被父辈祖辈百般呵护,于是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在他们的人生观里,“我”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人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便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社会的财富、他人的关爱,对他人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却只有冷漠。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长此以往,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力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更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意识和体验。
2、文化大潮中的“漂流族”——导致道德缺失的社会因素。
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到挑战。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经济发展,生活优越,中西文化碰撞,传统新潮交绘,其中一些不良现象、无德行为,对中学生起着无形的浸染作用,久而久之使之人格素质降低,感恩意识丧失。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各种媒体、网络给中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于是在他们心中觉着“优秀传统是老古董了,无价值了”。此外,社会上各种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消极思潮,不断侵袭与冲击中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辨别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3、功利教育体制下的“半成品”——忽视品德形成的教育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在“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了好就业”的功利心态的促使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看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教育。在这种极端功利心态左右下,形成了“智”和“德”脱离,“人”和“才”脱节,全才不济,教育缺失。中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之心。
三、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主要三个层面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行为,并通过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这三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为此,西安高级中学做了大量的实践。学校始建于清崇化书院,迄今已有116年文字可考的历史,鲁迅、朱自清、李仪祉、于右任等大师先贤曾在此执讲学,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重德兴化”的优良校风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以开展校园“感恩文化周”为平台,以“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为主线,大力开恨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校园感恩文化教育活动”。
1、从认识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于心。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格的构建,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让学生认知到也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给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
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点拨学生之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把三八妇女节所在的周定为感恩文化周,在活动中,以班级为主体召开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诸如感恩诗歌朗诵会、感恩文化故事会、观看有关感恩的电影、电视,邀请家长召开了别开生面的“亲子会”等,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2、从情感层面陶冶学生感恩之情。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制作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例如:在学校的感恩文化周里,我们组织学生以校园为场所,大胆表白感恩之情,营造丰富多彩的感恩氛围。在校学生会的倡议下,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感恩卡,郑重地写上各种表达感恩的话语:感谢老师、感谢班主任、感谢学校领导、感谢同学、感谢食堂的师傅、感谢公寓管理员、感谢校园清洁工。并把这些五彩斑斓的感恩卡悬挂在美丽的校园。同学们观看后,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响应,有的班级写感恩信,张贴在校园;有的班级制作大的横幅悬挂在校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校也可以向全体师生写感谢信,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整个校园到处充满浓浓的感恩之情,师生的心灵在此时得到了升华。
同时,以信件为载体,传递爱的信息,让感恩之情插翅远飞。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班主任组织学生给需要感谢的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从未表达的感情,封封载满了感恩之心的感恩信,插着温馨的羽翼飞向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迅速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反响。媒体电台纷纷到学校采访,不少家长给学校打电话或者亲自写信,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勤教育,感谢学校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有位家长这样说:“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书信这种传递爱的方式已经很少了,我十多年都没有收到书信,今天收到了儿子的信,真的太激动了。”还有一个家长拿着信到学校,激动地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都不跟我们说话,前几天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感触很多,孩子在信中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处事做人等提出质疑,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有抵触情绪,也认真的给孩子写了回信,现在我们沟通的非常好,衷心地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孝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超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之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首先,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志愿者把一些孤寡老人接到学校,请校医对他们进行体检。同时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小区,帮助老弱病残者,用行动和歌声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之情,把盲哑学校的学生请进校园,和他们同台演出,向他们捐款、捐书,传递爱的温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感恩活动由校园延伸到社会,起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其此,号召学生主动将这种感谢之情化成日常行动。倡议“四个一”:每周主动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洗一次碗筷;洗一次衣服;发一个信息等,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学生志愿者每月走进小区为小区居民服务,帮助孤寡老人整理房间、端茶送水。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一个个真诚会心的微笑,都成为“感恩”这首主题歌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最后,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小组,深入社会,广泛宣传环保,在校园积极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之情。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构建。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慨人生,感慨人类,我们将收获一个个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