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卷(120分)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卷(120分)班级 姓名成绩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 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蝉鸣(chán)响彻(châ)卑微(bī)...
B、收敛(liǎn)聒噪(guō)短暂(zàn)...
C、颤动(zhàn)延续(yán)痕迹(hãn)...
D、曾经(cãng)宽恕(rù)抑扬(yì)...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不可抗拒形影不离絮絮叨叨自做主张
B、各得其所迷迷糊糊水波粼粼喜出望外
C、分歧瘫痪脸颊祷告
D、憔悴诀别覆盖遮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哈尔滨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
6、名著阅读(5分)
(1)五四运动后,在盛行的众多“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和《》。
(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请举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并指明出自哪部作品,再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人物:________作品: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言诗词填空。(11分)
(1)______,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蜜。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植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4分)
王丽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王丽同学看书可认真,书
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
(1)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2王丽听了,很不好意思。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
二、阅读(40分)
(一)(12分)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9.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2分)
10.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___ ___。(2分)
11.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 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12.选文用“美丽”和“ 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 ____”相对比,说明云“___”的特点。(3分)
13.用“‖”划分选文的层次。(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4.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11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
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5.选文出自____(国籍)的_____所写的《______》。(2分)
20、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1分)
A、比喻,夸张B、拟人,想象C、想象,夸张D、想象,象征
16.“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2分)
18.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19.这篇童话最后由一个小孩讲出了真相,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9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0.解释句子中带点的字。(3分)
(1)虽有嘉肴嘉:(2)其此之谓乎其:
(3)不知其旨也旨:(4)虽有至道虽:
(5)兑命兑:(6)学学半学:
21.解释下列语句。(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
22.本文概括出的教学观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理解?(2分)
答:
(四)(8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2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7.一树藤萝,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旺盛与永恒;一片山脊,让人对山外的世界充满无限向往;一只小蝉,让人鼓舞起对生活的全情投入;一片贝壳,让人对卑微的生命也倍加珍惜;一只孤蜂,让人感受到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一叶一世界,一物一哲理,给人以无限的启迪。请你以“给我的启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600字以上,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第二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七年级政治9月月考试卷.doc
2013—2014学第一学期9月月考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来,每题2分,28题,共56分)
1.小刚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科目的增多,难度加大,他虽然认真学习,但感觉到成绩明显下降了,困惑不解。他要走出困境,就应该()①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②主科认真学,副科就放弃
③注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④让爸爸妈妈帮忙监督检查学习情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形成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合作意识②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③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④可以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2012年11月11日,树人网教育频道报道,西华县明德小学的领导要求各位老师在课堂上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渗透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集体的荣誉会给人带来自豪感。但集体的荣誉需要()
①每个同学的责任感②大家自觉去维护
③每个同学的个性能得到张扬④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说明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②只要能让我们学习起来更愉快,效果更高,就是好方法③我们只有在探索尝试、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④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来确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张鹏同学说:“新学期开始了,我是一个中学生了,我一定要在新班级里尽快认识所有的同学,和老师、同学成为好朋友,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业成功。”在以下关于人际关系作用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和谐、舒心的环境
B.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能促使你学习更快地进步
C.与老师和谐相处,会赢得老师真诚耐心的指导与帮助
D.和同学搞好关系,可以在自己犯错误时避免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
6.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A.上课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B.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放弃不做
C.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就做别的事情D.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7、小民来信讲:他转学到外地,那里使用的课本不同,讲话口音不同,老师讲课的方法也不同,他很烦恼。为了帮助他,以下建议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尽快熟悉新的学校
B.尽快熟悉新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向同学学习当地的口音
C.尽快熟悉各科老师的特点和教学方法D.让父母把他转回原地上学
8.俗话说“—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告诉我们()
A、集体可以离开个人而存在B、个人利益等同于集体利益
C、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D、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9.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这段话不能说明的是()
A.良好的集体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热情B.每个人在班级中的位置是可以代替的C.个人的才智能为集体的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D.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
10.“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
A.学习方法是一成不变的B.可以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
C.学习上没有真正有效、科学的方法D.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11.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我和一个以前不认识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不知道我能不能和他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这时候,我应当()
A.要求老师安排我熟悉的小学同桌B.等他先和我打招呼
C.主动微笑地对他说:很高兴与你同桌D.沉默不语
12.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这说明我们在新同学面前()
A.要表现宽容B.要同喜同悲C.要主动热情D.要相互尊重
13.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各有特色,而你对某一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太喜欢。对此,正确的做法是()
A.找老师交换意见,请他进行指导B. 从此以后拒绝再听,以示抗议
C.勉强听着,反正能听多少是多少D、抓住各个时机与老师唱对台戏
14.小丽不擅长于运动,但她的文笔很好,校运会时她最应该()
A.置之不理,反正帮不上忙B.做通讯员,写通讯稿为运动员加油打气
C.做后勤人员.端茶送药D.做啦啦队员,为运动员大喊加油,鼓舞人心
15.进入中学后,我们发现与小学相比,中学无论是科目,还是讲授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下列认识和态度正确的是()
A.初中的学习真难,我恐怕学不好
B.初中的学习任务重了,我必须放弃所有的兴趣爱好
C.我必须分清主次,只学好主科D.学习难度大,科目多,我会更加努力
16.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A.制定学习计划,探索好的学习方法B.少娱乐和休息,多读书
C.尽量少参加一些集体活动D.与老师、同学搞好关系
17.下列现象符合中学生学习规律的是()
A.经常做课外习题,经常做到深夜
B.自习课上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作业,尽量不留到晚上去做
C.晚上有作业就写,没有就玩,从来不主动复习,预习
D、课堂上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
18.“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
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19.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下面哪些方式有利于和同学建立融洽的关系()①发生矛盾时互不相让,等对方先认错②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③保守朋友的私人秘密④交流时注意力集中,不要心不在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小明喜欢边看电视或听音乐边学习。这表明()
①小明采取的是种愉快、高效的学习方②这是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会有很高的学习效率③小明充分利用时间,懂得做时间的主人④小明缺乏较强的时间观念,不懂得珍惜时间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1.小米说,他们班集体像一支乐队,班主任刘老师是指挥,每个同学都是演奏者,大家团结一致,奏响了美妙的乐章。下列选项符合小米说法的是()
A.小米和同学、老师团结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优秀的集体
B.小米的同学和老师都很有音乐才能
C.小米和同学是受刘老师指挥的D.奏出美妙的乐曲需要乐队每个成员共同努力
22.一个优秀集体需要每个成员的团结一心、互相帮助,需要每个同学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更重要的是需要()
A.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B.共同的目标
C.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D.一个团结的班干部队伍
23.小学时小明当过班干部,他听说中学的学习比小学要紧张。为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他向老师申请不再当班干部了。可是看到同学们都积极为集体作贡献,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该怎样做()
A.自己的学习很重要,当不当干部无所谓
B.已经和老师申请不做干部了,再去找老师,同学们会怎样想,还是作罢
C.反正有那么多同学在为集体作贡献,少我一个也没关系
D.向老师申请一些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集体作贡献
24、晓红进入中学后发现初中和小学很不一样,特别是和新老师、新同学在一起,她感到很紧张,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她()
A.尽可能避免与老师和同学接触B.鼓励她主动与新老师、新同学去交流
C.多关心晓红,劝她和小学熟悉的同学交往
D.认定她有心理问题,让她去看心理医生
25.小学时小刚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他不仅口号喊得响,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但是上初中后,老师让另一位同学做了体育委员。小刚应该怎么做()
A.用事实告诉老师,她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B.老师没有任用他,对于班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让他们后悔去吧
C.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其他方面为集体作贡献
D.和老师任命的体育委员比一比,看谁能更好地胜任体育委员的工作
26.晓红和晓芳小学时是好朋友,进入中学后,她们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班级,晓芳又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晓红感到受到了冷落,心里很难过,她该怎么办()
A.不再搭理晓芳,认为晓芳背叛了自己
B.在自己周围寻找新朋友,断绝与晓芳的友谊
C.保持与晓芳的友谊,自己也多结交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D.希望晓芳只和自己交朋友
27..对终身学习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只要终身学习,我们就可以成才B.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新知识结构
C.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D.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28、小明和几个小学同学被分到了七年级(2)班,他们原来就是好朋友,小学时经常上课说话、搞小动作。现在上中学了,小明不想再那样了,可是又怕朋友们不高兴,他该怎么办()
A.为了维持友谊,朋友们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
B.和朋友们协商,大家一起改掉坏习惯,共同有一个好的开始
C.和老师说明情况,座位尽量远离原来的朋友D.让家长帮助转班
二、简答题(8分)
29、材料一:在上周举行的校接力比赛中,七年级(1)班的小奇充分发挥他短跑快的特点,带领他们班的同学拿到了全年级的第一名。
(1)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小奇的做法对吗?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怎么去做?
三、辨析题(10分)
30、七年级学生小婷在升入初中后,发现学习科目增多了,难度增大了,老师讲课的方式也变了,虽然她在学习上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成绩却没有以前小学那么好了,家长和老师也因此开始不断给她压力了。所以,小婷认为学习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请你对小婷的观点进行辨析。
四、材料分析题(共12)
31、《爱的教育》中这样写道:孩子,你稍加思考,就会知道,如果你不上学,你的生活会变得多么的乏味和可悲,用不了一个星期,你就会乞求再让你回到学校里去,因为无所事事的羞耻感正在吞噬着你的心,游戏玩乐让你感到厌倦。我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想想那些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要上夜班的工人们;想想那些士兵们,一天的摸爬滚打以后,晚上还是会捧起课本的;再想想聋哑人和盲人们,他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呢!„„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的孩子们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要到学校去上课。想想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千百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人类就将重新坠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的希望、进步、光荣.(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学习中苦与乐的看法?(6分)
(2)联系实际,谈谈你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做?(6分)
五、材料探究题:(14分)
32、升入中学,我既兴奋又紧张,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看到周围一张张生动陌生的脸,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很孤独。我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呢?(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1)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你是怎么做的?(9分)
(3)用几句话送给这位同学,激励他走好中学第一步。(5分)
第三篇: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语文
语文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面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菜畦(wā)讪笑(shàn)人迹罕至(hǎn)B、澎湃(bài)哺育(bǔ)祈祷(shòu)鲜为人知(xiān)
C、炽痛(zhì)嗥鸣(háo)污秽(suì)锲而不舍(qì)
D、田垄(lǒng)斑斓(bān)环谒(yâ)秕谷(b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一项是()(2分)
A桑甚轻捷污秽 人声顶沸B狂谰 彷徨 臃肿 来势汹汹
C崎岖默契懊悔 荒草萋萋D亘古 绵延 仰幕气势磅礴
3、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提高理解能力”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
5、下列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乐府民歌。
C林海音,现代女作家,祖籍台湾,散文集主要有《窗》、《两地》。《爸爸的花儿落
了》选自短篇小说《城南旧事》。
D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农夫和蛇》等。
6、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云从窗里出。吴均的《山中杂诗》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请写出一句有关“黄河”的古诗:。
(5)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诗
句。
7、口语交际(2分)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的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1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8.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2分)
9.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分)
10.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1.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2.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3分)
例如:拔何首乌、、、。
(二)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
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
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
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
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2分
14、“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女儿。(2分)
15、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2分)
16、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7、你是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3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加点的字词(3分)
①世隶耕()②父异焉()③指物作诗立就()...
④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⑥泯然众人矣().....
19.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于舅家见之B.传一乡秀才观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忽啼求之
20.从文中,你能看出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2.从方仲永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50分)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
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详细得当,中心明确;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
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D2C3D4B5D6略7 我是伟大中国人民的儿子
二、现代文阅读
(一)8.伏、窜9.春夏秋三个季节 /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10.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11.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12.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
(二)13.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
14、关爱女儿、细心体贴 / 体贴妈妈(孝顺妈妈)、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15、不好。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
16、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
17、答案要点:①我为女儿对我的体贴理解而感动。②为小小的女儿便受我所累而愧疚。③有感于我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④我被女儿的自信所感动。⑤我被女儿的优秀所感动。(任意答出两条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18.①属于②对„„感到诧异③完成④渐渐⑤有的人⑥完全 19.C
20.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意对即可)
21.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22.要重视后天教育。(意对即可)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默写(12分)
1.桐花万里丹山路。(《韩冬郎》
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4.??,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5.为人性僻耽佳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诗中“万籁”的意思是??。(2分)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B.颔联点题,营造了幽雅宁静的意境。
C.颈联抒写了诗人恍若隔世的观感。
D.尾联寄托了诗人追求清静隐逸的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上文作者是(朝代)的著名文学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2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向人们阐释的深刻哲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6分)
九石①弓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日:“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注】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齐宣王好射(2)中关而止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14.齐宣王之“悲”在于(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 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 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xx年第4期,有改动)
15、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16、根据文意,第④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2分)
A、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C、如果 那么 D、尽管 也要
17、“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19、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B、任何剂量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都是有危害的。
C、不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可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D、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做CT检查还可能诱发癌症。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7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生疏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冷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这位民工一口吻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冲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警惕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做父亲的似乎在尽力显示出一种干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需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本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便利,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测验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刻画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看着他的父亲,眼睛里吐露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脸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很多。
⑨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房,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离别。忽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进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热,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⑩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略、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冲动。就这一下子,我觉得,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间隔拉近了很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11)、父子俩互相扶持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屋子,城里人住得真舒畅,气质高雅,假如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屋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爱慕和憧憬。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2)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20、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4分)
①
②
21、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4分)
→? →感动
2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⑦、⑧段划线句,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4分)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
“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23、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12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60字左右)(5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三、写作(40+2分)
24、请以“那曾感动我的画面”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
1、不得套用阅读中的材料。
2、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学校名等。
参考答案:
7、大自然的一切声音;(2分)
8、C(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2分)
9、北宋,欧阳修(2分)
10、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酌、之)(2分)
11、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2分)
12.(2分)(1)喜爱?(2)? 停止
13.(2分)B
14.(2分)被大臣们的美言所惑,没有自知之明
15.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2分,意思对即给分)
16、B(2分)
17.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的。若删去,说明天然放射线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3分,意思对即给分)
18.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4分,说明方法2分,表达作用2分)
19、B(2分)
20、示例: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4分)
21、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4分)
22、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4分)
23、示例:“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5分)(内容3分,语言2分)
综合运用:
(1)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旷时节(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2分)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人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2分;使用关联词语,1分,共3分)
第五篇:2018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师宗三中高二年级2017—2018年上学期10月月考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 语权的掌握者。
(选自李宇明《关注网络原住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空间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它有别于由“长宽高+时间”构成的现实空间,但是与现实空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B.“互联网+”就是一个“空间大挪移”的魔术,它催生了很多新事物和新职业,可见虚拟空间并不虚空,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C.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语言技术发展的 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激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帐,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了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火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
B.
(6)“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臵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以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给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分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是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臵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阼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洲,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
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摘编自《明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登基”“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 ”;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手。他不应该庇护冯保。魏学曾因此得罪了张居正。
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使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C.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哱拜父子。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点火后,城外的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①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楼。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②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斗柄横斜;下句写其耳畔传来岳阳楼城凄凉的角声。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主要描写了诗人饮酒和看江中浪花的情景,尾联主要描写了诗人“欲问”的内容和“眼中”看到的场景,二者共同表达了诗人“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大鹏到南海奋力起飞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叙述自己孤单,只有影子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⑥高三一轮复习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不.假思索,所以成绩提高很慢。...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相比劣质煤,清洁煤既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节煤率大约在20%以上,但其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B.我说的古典意义上的宪制的概念,跟中国所谓的“宪”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近代以来成文宪法的概念,而是西塞罗时代一直讨论的宪制问题。
C.据气象台消息,一股冷空气进入新疆北部,将在近期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华北中南部的雾霾天气将会逐渐消散。
D.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及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那么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②,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③,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出头的姑娘庄晓婷,是西部某贫困山村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