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8: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摘要:现代教学更加突出人性化,多元化,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有自己对于现代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思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自己的思考应用到教学训练当中……

关键字:自主思考系统分析专业的灵活应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理念的创新与时俱进体育分层教学

现代教学更加突出的是学生个人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不在单纯的是身体的锻炼进步,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社会都要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片面的具备个人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整合运用的能力,这就更加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作用,这一点是专业体校运动员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体育专业大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体育院系毕业的大学生将来更多层面的是面对中小学教学,如果参加更深层次的教育还有可能到大学或者高级别运动员的训练等一些体育方面的工作。无论是面对中小学或者大学,以及体育运动员的训练都要求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老师或者著名教练不仅仅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丰富的知识对于体育教学训练更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所以着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观察思考,实事求是,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思考和系统分析能力,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被动背诵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实践。

下面是我个人对于现代教学训练经过思考后的还未实践的一些观点:(参考)

闭锁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与原理。第一阶段:外界信号刺激,侧重于听觉,视觉,知觉等方面;第二阶段:本体的认识包括技术的结构,技术的特征等方面;第三阶段:建立刺激后的联结反应,这阶段侧重于练习与强化;第四阶段:规范熟练的技术定型。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与原理。第一阶段:本体感知,对于同伴意图、环境的感知、预判的能力方面的培养;第二阶段:环境的外显特征,动作器材的变化等;第三阶段:本体决策,瞬时合理的技术选择;第四阶段:本体应答行为,合理的技术动作的养成。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两种技能教学方法的过程与原理,接下来就是两种运动技能教学的运用。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往往将两种教法分离开来,例如根据教法不同分为不同项目:田径、体操、射击等项目叫做闭锁性项目,训练方法自然是闭锁性占据的面比较大。篮球、足球等一些运动项目叫做开放性运动项目,训练方法也必然根据其特点而来。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短板,就像体育本意就是身体教育或者身体的教育,而我们还多余称其为体育教育。体育项目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类型的项目,但是训练和教学方法不能跟其一致,要知道一点任何项目的教学训练都要做到闭锁性运动技能教学和开放性运动技能的结合,单方面的教学训练都能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掌握这一运动项目。那篮球来说开放运动技能教学是建立在闭锁运动技能教学基础上的,没有技术作为支撑是不可能有那些对于篮球的身体感知的,就不能领会同伴意图或者技术的选择。田径这类闭锁性运动项目的训练要同时加入干扰

训练,才能在大赛中有所发挥,因为干扰训练这类开放性运动训练可以很大限度上增加其心理素质,而现在无论什么比赛心理素质的要求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些是我对于闭锁性运动技能训练和开放性运动技能训练两者综合的思考。“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我们知道体育不仅是在学生身体层面的教育更是对于学生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两种教育技能在不同年龄段学生教学方面选择性上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和所处的环境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不同年龄段侧重哪方面的技能教育就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所以教学方法就更严谨,在这个阶段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训练可以考虑侧重于闭锁性运动项目,一方面学生身体素质不能满足开放技能项目,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注意比较容易分散,而闭锁性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其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参加到文化课学习当中去。这个阶段要侧重于对学生柔韧,灵敏,速度基本身体素质的培养,多以游戏为主,要求让孩子自觉动起来,在游戏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游戏又多以开放性运动技能训练方法。当然有条件的话足球也要开始发挥其独特的乐趣,从娃娃抓起嘛,为以后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打下基础……

中学阶段的学生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体育教学要能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一面,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素质创造条件。这一阶段在初中可以以闭锁为重,高中阶段以开放为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式塑造个人独特性格的时候在教育教学中侧重于个人能力的培养,比如中长跑教学训练锻炼其坚定意志,适当力量训练锻炼其果断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一阶段是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最理想的年龄段,短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体现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另外中考成绩体育也算入其中,而田径则是考试项目,侧重是一定的。当然各种球类项目要适当的加入其中并且要占据一定的教学空间,这一时期是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的时候,也是他们真正开始发挥自己运动天赋的时候,这一阶段教学训练要具备针对性。要有一颗发现的眼睛,发现各项运动方面的人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进步,此时教学训练就相对较简单,但是如何把我教学的度就成为了教学的关键,因为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体育课就是尽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减小压力,要让他们体会体育的乐趣,从而做到身体和心灵上放松,这一阶段开放式运动技能就要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这些运动中不只能够体会体育乐趣,更能培养其乐观的心态和团队意识等有利于其面对压力时如何应对的能力。

大学阶段只做简要陈述,因为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充分,要充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以开放性运动技能为主,另外运动习惯的培养可以增加大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认识更多的人,能够学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方法。总而言之,大学阶段的体育要有更强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和训练的个人独立思考的一些观点,两者整合运用,将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对自己专业主动地系统分析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大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个时间,当然这只是建立在主观思考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实践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11-7-4

第二篇: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肖姗450045)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能力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文旨在研究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方式,使学生更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关键词:体育能力培养学校体育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了大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养成体育锻炼的自觉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每个人对进行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并形成一种长期锻炼的习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这种体育能力,使他们在课下也能够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养成经常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1、什么是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2、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

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不积极参与运动。

2.1培养学生自我身体锻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2.2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2.3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2.4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5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地。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3结束语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一学,学一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立群.浅谈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2)张宇.试论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11)

(3)陈川.试论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海南体育科技,2004(7)

作者: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肖姗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文化北段与英才街交叉口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

邮 编:450044

电邮:xiaoshan_3454@163.com

联系电话:0371-61986079手机:***

注:收件人是肖姗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文化北段与英才街交叉口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邮 编:450044

第三篇: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差。深究其原因,我们调查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综合性低、教学实践活动不足等有关。因此,在这次研究后发现将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展教育实践,开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社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综合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意义在于:体育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一,在实习学校中,随机抽选20名高级体育教师。第二,访谈专家的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及老师。在各实习学校中随机抽取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老师20名,通过他们调查180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教学能力的表现。

1.2研究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为一级检索词,寻找了与本研究思路相近文献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大量学术刊物,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评定。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根据导师及相关老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最后在修改之后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的导师特意将笔者的调查问卷发给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初稿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为证实问卷可信度,综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发放给中学体育教师,另一套发放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间隔两周后重测,对于检测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调查问卷相关系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问卷R=0.87,实习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中学老师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9份,有效回收率95%。教师问卷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回收及有效情况如表1所示。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访谈法

本人走访了部分对于体育教育颇有造诣的专家,以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相关体育教学的老师,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1)实习生课前准备能力:在本研究调查后发现,实习生安排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运用能力较强占69%(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其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但使用体育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为32%,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为33%。

(2)实习生教学实施能力:在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动作示范及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66%,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54%。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特别是运用口令74%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设立问题的能力偏弱为26%。

(3)实习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中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体现就是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其中,实习裁判能力强的学生为64%、组织比赛能力强的学生为48%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47%;而指导训练队训练能力不强28%。

(4)其他教学能力:中小学忽略了实习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两个教学能力强弱影响因素分别是24%和38%。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第三,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多元化的体现。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2.2.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1)课前准备能力:我们在由专家所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在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有:体育教材的使用能力为69%(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布置能力为69%。而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仅占27%。

(2)教学实践能力:老师所注重的有课堂教学能力有:使用口令93%、组织活动82%、动作示范79%、指导动作技巧69%。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老师有80%,注重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老师有79.%,注重培养对组织竞赛能力的老师有44%。

(4)其他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注重程度不够。

2.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

(2)严格的实践教学缺乏。

(3)缺少综合考评学生教学能力的机制。

2.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2.3.1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去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原理,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变“中心型体育教育学科”为“综合型体育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模式。

2.3.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全程式,多次、分段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现。

2.3.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部分学生在运用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

(2)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

(3)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一些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训练型,只会带训练。较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没有趣味。

3.2建议

(1)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

(2)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3)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蔡燕生.谈对中师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2):16-18.[2]梁晓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31(12):201.[3]杨德俊.体育教学能力结构刍议[J].体育函授,1994(Z2):96-97.[4]王汝田.试论中师学生必备的体育教学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1994(2):31-33.[5]李卫平.对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几点浅见[J].益阳师专学报,1986(6):38-39.

第四篇:高校多媒体教学与旅游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

高校多媒体教学与旅游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旅游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与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教法钻研、多媒体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氛围与课程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培训与教学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能够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逼真的教学情景、直观的教学图像、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旅游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一、多媒体教学在旅游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时代需要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寻求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文化交流的能力,实现校企互动,达到产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多媒体教学能够针对就业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空间。

二、高校旅游专业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课件制作,忽视教法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课件制作,而花在钻研课本、钻研教法的时间却很少,成为课件的奴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挤占了钻研教材教法的时间,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模式,进而影响到教师教学艺术的锤炼与提高。究其原因,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忽视了自身的语言艺术和教学风格,只是新瓶装旧酒,片面追求形式,没有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优于其他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对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

(二)重视课件演示,忽视学生主体

多媒体是物,而授课对象是人,很多时候,教师频繁进行多媒体操作,忽略了和学生的沟通。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课堂上一切都由电脑完成,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重点细节也不给出板书,用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课堂上,教师只是机械地演示课件内容,学生只会像浏览信息一样地阅读教学内容,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记笔记,没有思考时间,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的教师对计算机使用不太熟练,课件设计不够合理,缺乏艺术性和创新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变得较为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三)重视课堂气氛,忽视学习效果

有的教师没有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喧宾夺主,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放在主要位置,而把完成教学任务放在次要地位,忽视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往往一味地追求形式修饰,为使课件图文并茂和富于变化,一般都会设计上动画、小动物,还有一些优美的图片。这样会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合理,就会产生课堂气氛空前好、学习效果特别差的现象,使得学生注意力主要集中到屏幕上,而忽略了对所学内容的感悟、体会和把握。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会出现信息量过多的现象,令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课件播放的节奏和频率。

三、高校改进多媒体教学应该处理好六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在教学中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人们通常把教材、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称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为现代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多媒体在某些方面的功能是代替不了传统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过分依赖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也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统筹兼顾,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多媒体自身的灵活多变性,又兼顾传统教学的细致亲切性。一方面,教师不应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屏幕上,由传统教学下的“人灌”变成多媒体教学下“机灌”。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控制好演示与板书的频率,把握好讲解与提问的节奏,做到“人”“机”协调、“演”“讲”结合。

(二)处理好多媒体手段与师生互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相互交流、传递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手段与师生的关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手段为辅助的原则。由于教师演示课件时需要操作机器,较少行走于学生中间,造成师生在空间上产生一定的距离,这就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空间范围,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减少。这样,个别学生上课时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交流的意识,走到学生中间讲解,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教法钻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钻研教材教法两者一视同仁,不可偏废。因此,一方面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课件,既可以是现成的,上课时直接拿来为己所用,也可以是间接的,借鉴其中有用的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置专门的课件制作人员,成立课件制作小组。同一个教研组成员也可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这样就能够减少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从而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四)处理好多媒体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手段是信息传递的平台,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它必须服务并服从于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补充的教学资料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统一,不能单纯只是为了使用课件,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材”是指课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围绕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精心选择教学资源。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坚持最优化原则,一方面要广泛搜集国内外课程最新知识和学科前沿信息,使得教学内容翔实、教学任务饱满;另一方面要合理取舍,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统一的知识信息,防止教学资源的“泛滥成灾”,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五)处理好课堂教学氛围与课程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制作的课件要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灵活体现教学内容,准确反映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切忌过多地注重形式修饰,不能舍本逐末,不仅要在课件的界面设计、动画效果上花时间,更要在课程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方面下功夫,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制作出的课件才能形神兼备,不仅能够产生视觉的冲击,还能引起思维的震撼,使学生视野开阔、印象深刻。

(六)处理好多媒体技术培训与教学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课件不是板书替代品也不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拼凑,而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技能的生动展示。计算机应用水平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针对目前不少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比较低的问题,高校要提供教师发展的机会,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教学方案,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且适合学生心理的课件。

第五篇: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1.2.王胜利(白城师范学院体育系, 吉林白城 137000)陈玉茜(西安幼儿师范学校体育组,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 以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入口, 对如何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的读书能力、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科研能力、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未来从事体育教育所必需的专业能力的构成和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创新能力的构成;人才模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 G8071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9154(2002)03)0048)03

最近颁布的《教育法》 明确指出: “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定位, 也为高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因此,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只有进行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改革,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时代对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是21 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即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 重视人的发展,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 以人为本” 的理念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1999 年乌拉圭国际体育部长发展会议发表的“艾斯持角宣言”提出“ 促进终身参与体育活动, 把体育作为缩小南北差距的强有力的工具”。这些都包含了丰富的“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面向21 世纪, 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就必须以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出发点, 以最新的知识信息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 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调动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体育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的三者统一, 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统一, 达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教学内容上的统一, 最终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在办学模式上统一起来。然而,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受旧的课程设置的束缚, 多以掌握竞技运动技能为主, 其特点是专业性强, 灵活性差, 知识面窄, 缺乏对能力的培养。这些单一的练习, 定势的思维, 是旧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弊端, 必须剔除,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从培养“ 单一知识型” 人才, 变为“ 创造型”、“ 复合型” 人才, 应该思想观念上是一个创新过程, 因此, 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摒弃传统的消极适应观念,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展望21 世纪, 我们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不应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 复读机”, 而是人才资源, 是学校体育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器, 这才是我国高校体育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

强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思想的一个发展、突破和转变, 它拓宽了我们办学的思路, 更加

明确21 世纪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模式应是: 知识面宽、适应面广、基础理论扎实、身体教育能力强、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 归纳起来就是要实现三大观念上的转变。首先从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授技与育人相结合转变。学校体育授技不是单纯传授运动技术, 是指传授体育健身的手段、锻炼方法、养护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自我健身能力等。学校体育有对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的任务, 要从传统的教学观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观。多年来一直沿袭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一个技术动作怎么讲、怎么教、怎么改, 学生就怎么听、怎么做、怎么效仿。这当然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传授技术去健身, 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尤其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满足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更为重要。例如: 把过去单纯的篮、排、足球运动的战术教学改变为通过其战术教学, 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比赛中超常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和努力拼搏善于竞争的新人才, 将过去的教学从:“重物(技能、体能)轻人的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以“ 人” 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变, 即把高校体育的重心从“物“ 转向” 人“。第二, 从单一的强身向强身与需求相结合转变, 所谓需求指的是满足社会的体育需求和学生的体育需求, 过去, 一提到学校体育中心任务, 就是以“增强体质” 为中心。因此, 当今学校体育改革要跳出学校的“小圈子”, 走进社会“大天地”, 首先必须要让社会体育需求走进学校。目前, 社会体育需求已从过去简单、枯燥的“ 大肌肉” 运动, 逐渐向陶冶情操、愉快身心、开发智力的“ 小肌肉运动”(健美操、体育舞蹈和小球类运动等)演进。因此, 学校体育改革不但要遵循人体发展规律, 增强体质, 预防人体功能退化, 而且还要更重视社会和学生对体育的要求, 即强身与需求相结合, 否则,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将如同企业不考虑市场需求而导致产品滞销一样没有出路。第三, 从单纯的教学向全面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转变。过去, 高校体育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 国际高等教育改革自20 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从单纯的育人向育人与服务相结合转变,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因此, 高校体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在思想上必须要重视授技与育人结合, 强身与需求结合, 教学与服务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努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途径和方法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的过程,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才能培养出开拓, 进取的创造型人才, 笔者认为, 实施创新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1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揭示: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是学生心目中“重要的其它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 影响学生的成长, 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意识, 愿意在创新教育中尝试创新的方法去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应明确创新教育目的,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主要应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掌握和消化, 去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启发学生, 激励学生, 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规律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多元式的构思方案, 不断地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 还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 运动技能相互迁移和学习转移力的技能,让学生逐步地学会从个性中发现共性, 以及从共性中发现个性, 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 让已有知识尽量扩散,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许多知识联系起来, 以产生新的知识、技术、技能, 这种把多种知识结合起来予以接受的方式, 具有很高的创造价值,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十分有利。再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有意识的推迟评判,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过早的向学生讲授问题的答案或结果都会使学生认为无需进行探索和研究, 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 缓下结论或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 积极去创新。由此可见, 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懂得教育规律, 了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热爱创新教育和创造活动, 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主动地成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因素, 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 用自 身的创新精神来影响学生。

3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指导学生的创新方法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是一个时代问题, 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而且也是决定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提供机会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根据自己确立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训练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学习效果中获得反馈信息, 以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的探索更科学、更经济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依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 安排创造性的情境, 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注重创造意识的培养, 使受教育者树立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创造中的困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具备发散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和素质。发散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份, 发散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地位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从一个思维对象出发, 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类比等具体思维形式。它具有变通性, 独特性和流畅性, 能突破常规和经验的限制,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综合性思维是以整体为基本原则的系统方法, 大学生综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 发散思维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找正确答案提供可能。结论与建议

41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指: 读书能力、认识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构建能力的有机结合,实质上就是一种综合的非重复性的再生产能力, 完成社会给予的体育教学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 是以智力为核心, 在掌握教育理论、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未来从事体育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它包括: 思想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 科技创新力和掌握运用工具能力。

412 目前,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理想, 其主要原因是: 受传统体育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思想的影响, 受旧的课程设置的束缚, 多以掌握竞技运动技能为主、专业性强, 灵活性差, 知识面窄,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设备简陋, 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部分教师知识老化, 敬业意识弱化,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413 为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 具有/ 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0 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在教学训练等实践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计划性、渐近性、结合性、实践性和个体性原则。

414 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得到有序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考查措施、评价标准, 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参 考 文 献

[ 1] 肖焕禹.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 世纪发展取向[ J].上海体育学院学院, 2001,(3), 7)111

[ 2] 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86)921

[ 3] 宋继新.论未来高校体育思想的转变[ J].现代情报11998,(12), 1)61

[ 4] 张学岩.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J].体育科学, 2000,(6), 15)181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al Ability to the Composi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Shengli Chen Yuqian

(Baicheng Teache r.s College , Jilin 137000)

Abstract: The innovatory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entrance in the innovatory course system and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It is discussed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 sportsteaching

abilit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o on.Key words: major of physical educat ion;composition of innovatory ability;mode of personnel;education

CLC number: G807.0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02)03)0048)03

# 50 #__

下载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训练陈

    新课程理念下学科内容的研究 -----化学教学反思 单位:依安县第二中学陈淑清 2008.11.19 新课程理念下学科内容的研究 —化学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活力,给......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素养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在各项政策的部署中也是处处可见其踪迹。本文围绕当前“创新”......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论文(精选五篇)

    1、前言在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下,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情景、教学能力尤为堪忧。社会体育专业是新时代体育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就业领域方面目前我国还未有明文规定......

    学习《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心得体会 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不是没有生命的物,教师的职业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手......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张木兰 论文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入的今天,体育教学的作用受到学校普遍的重视。学生良好的体制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