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行政责任制度
计划生育行政责任制度
一、为保证我乡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行使职权,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计生办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规。
2、制定并实施乡人口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建立健全计生工作制度,把好计划生育政策关,发放生育证,做好计生台帐和各种报表的填报,并进行分析、总结。
4、做好计生对象工作,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调查处理有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负责对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培训,加强计生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指导乡计生服务所、计生协会、村专干开展工作。
6、做好乡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工作。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一、为进一步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依法行政,推选政务公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为:审核计生有关手续和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落实计划生育行政奖励,提出计划生育行政建议。
三、公示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为:《生殖健康服务证》、《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审批和发放程序。
四、有关证件工本费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收费项目及其标准。
五、公开并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和检查考评工作纪律;
六、提倡晚婚,推行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七、对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的重点案件应认真落实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或张榜公布。
第二篇: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田字路二期B3.22标段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我项目部为了落实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责任划分到个人,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1.施工现场责任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2.副经理为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第二责任人。
3.总工为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第三责任人。
4.安全办、综合办施工作业组负责人为施工现场第四责任人。
每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自查自检追究,实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第三篇: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
责任是“行政权力的核心内容和应有之义,‘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权责对等原则是对行政行为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履行职责的过程”。[1]因此,我们建立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质上是档案行政权责清单,有权必有责。所以,应当在建设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基础上,把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建设与之配套的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概念
关于责任清单的概念,目前,政府文件未有明确的解释,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权威定义。
陈国权、李院林认为:“责任清单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政府承担的行政责任的具体内容必须有确定的任务清单并事先予以严格的规定,而不得以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好恶而随意变动。”[2]
陈向芳认为:“责任清单是指政府采用清单的方式,列明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事项,公布责任事项的承担主体和追责情形,明确部门间的责任边界。”[3]
黄宇宸认为:“责任清单的含义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明确了行政机关职权之下相对应的责任。”[4]
根据这些认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与职责,而列出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并以清单的方式予以确定,以便于履责与追责。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有以下含义:其一,体现法定的权责对应。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必须是法定的,根据权责一致的行政权力行使原则,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责任,而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所列的这些行政责任也有法定之意。因为,履行行政责任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基础,一定的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不然行政权力就很难落实。同时,行政权力的授予必须以行政责任为约束,否则,有权无责必然会使行政权力滥用;其二,明确“法定职责必须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就是为履行法定的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而生,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体现了有权必有责、有权必须为。虽然,法定的档案行政权力不能滥用,但也不能不用,不行使档案行政权力就是不作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规定了行使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必须履行的档案行政责任,它要求必须有所作为。同时,也为杜绝懒政怠政不作为现象提供了保障。其三,不履责要依法追责。“从根本上讲,责任清单就是要从制度上约束逃避责任的冲动。”[5]凡是不按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档案行政责任造成行政过错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不按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履行责任造成行政过错的行为是指影响档案行政秩序和档案行政效率,贻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档案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具体的包括拒绝、放弃、推诿、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其中放弃、推诿、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均属行政不作为行为。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的含义与性质
2.1 行政责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责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份内应做之事,对应的是“职责”与“义务”。第二层是因不履行所负义务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一般而言,责任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行为主体所应尽的义务或因违反义务而应承担的一定的否定性后果。
行政责任在含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规范要求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履行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行政法主体必须按行政法要求进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另一部分是指行政法主体由于不履行前一种义务而引起的法律后果,即依法形成了一种新的义务,而且当事人必须承担。前者可称为‘积极行政行为’,后者为‘消极行政行为’”。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因为行使行政权的行为或由于其管理的公有财产致人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6]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因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而产生,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行政机关既是一个权力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责任主体。行政机关要为自己做出的任何行政行为负责,也就是要承担行政责任。”[7]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其作出的任何档案行政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行政责任含义是广义的,但其履行行政责任的主体仅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包括档案行政相对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部门职责”“责任事项”“责任边界”等,即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是积极意义上的档案行政责任,也就是“积极行政行为”,它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与义务相对应;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追责”情况指的是消极意义上的档案行政责任,也就是“消极行政行为”,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者不当行政,需要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
2.2 行政责任的性质。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性质主要体现在责任性、义务性、制度性、监督性等几个方面。
2.2.1 责任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的责任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政治责任。“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行政的目标、职能、行为和活动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政治”。[8]行政是政治在具体行政管理中的执行,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政者的政治主张,通过履行行政职责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对全民负责,要承担政治责任。其二,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性的肯定和保障,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发生约束力。法律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责任的履行,并对不履行责任的行为进行追究。其三,积极行政责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承担的行政责任必须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应当积极履行档案行政职责,不得推诿扯皮,对不正当行使档案行政职责、消极履行行政职责、不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应当问责追责。
2.2.2 义务性。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承担档案行政责任的过程,其实就是承担为档案行政相对人服务的义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档案行政责任就是一种义务。这种义务是由法律、法规所规定,是由社会公德和社会舆论所约束的。2.2.3 制度性。档案行政责任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在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内部,档案行政管理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等的规定与约束。当其违反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时,其档案行政行为将被追究行政责任。
2.2.4 监督性。档案行政责任的核心在于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行政管理行为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为了确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根据公民的意志和法律的规定开展档案行政活动,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来防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越权和不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行政责任实际上就是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起监控作用的一种监督机制。凡违反法律或失职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是违背档案行政责任的,理应受到法律制裁或行政惩处。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功能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改革措施。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功能主要有定责、划界、规范、预防四个方面。
3.1 定责功能。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定责功能,就是确定了档案行政责任范围,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要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确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制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主体、责任事项、责任边界、追责情况等进行梳理、归类和集中,将隐含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直观地显露出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公开,客观上起到确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范围和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角色定位的作用,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3.2 划界功能。划界即明确划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边界,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清楚各自的职责所在,促使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具体包括:其一,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即在合法行政行为与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之间划出界限;其二,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界限,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等弊端;其三,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推诿扯皮、懒政怠政不作为等现象。
3.3 规范功能。规范功能在于通过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规定来控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档案行政行为,使之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所设定的行政行为模式。在档案行政管理中,第一,规范的功能可以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授予的档案行政权力去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其功能就在于组织人们按照规范的授权去活动,即法无授权不可为,要依法行政。第二,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作为一种规范,可以塑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模式。它不仅可以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公民至上的政治价值观,也可将这一价值观内化到行政行为上,在档案行政管理中更好地为档案行政相对人服务,以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
3.4 预防功能。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一种制度化的和预期性的规定。作为制度规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行为准则;而作为预期性规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告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及其后果。因此,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就事先知道那些行政行为可以作为,那些行政行为不可以作为;可以作为的行政行为不作为及不可以作为的行政行为作为而导致的各种后果。由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公开的、透明的,一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不当行政行为,触犯了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规定,不仅会受到问责追责,而且还会影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信誉。所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不仅可以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必须为其行为负责的理念,同时也可预防其在工作中犯错误。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的建构
建构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应当坚持责任法定、责任健全、责任公开的原则,遵循以下路径:
4.1 全面梳理档案行政责任依据。为了将所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事项全都纳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在制定清单之前,必须全面、彻底地梳理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任的所有依据。应当以职责法定为原则,以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的规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认真梳理。首先,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凡是规定档案行政权力的事项,必须有对等责任。其次,对于一些规定的不是档案行政权力的事项而又需要履行的职责事项,也必须作为梳理的档案行政责任事项。再次,没有合法依据的事项,不应当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责任范围。
4.2 详细厘清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首先,厘清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责任范围与界限。划清档案行政管理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不该管什么。其次,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履行行政职责的界限。依据现有的规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行科学分工,做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无缝衔接,建立健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再次,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机构与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建立完善的内部机构责任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切实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效力。
4.3 明确标准,依法追究失职责任。档案行政责任追责是我国行政责任追责的一部分,档案行政责任追责要遵循行政责任追责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责任的专门立法,有关行政责任追责的情形大都分散在《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众多的行政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公务员法》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和公务员的问责情形也有具体规定,但是这并不便于操作。因此,要依据这些法规并根据档案行政责任的实际,建立一套客观的、可量化的追责衡量标准体系,依此对不正当履行档案行政职责的行政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量化追究。而对于档案行政问责的程序与方式,则要严格依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4.4 充分公开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事关档案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根据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要将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有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既包括档案行政责任事项、法律依据、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机制等静态信息,也要公开档案行政责任事项的落实情况等动态信息。公开方式既要通过平面媒体、门户网站公开,也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公开。同时,还要大立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提高社会的责任行政意识,使档案行政责任的履行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外部监督促进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责任的透明度,同时,对档案行政责任的履行者起到监督和警戒制裁的威慑作用。
*本文为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第四篇: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一、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都应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辖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二、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的行政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领导,对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应认真履行以下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把安全生产规章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安全生产状况相适应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领导定期巡视制度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档案,制定重大隐患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危险源监控措施,建立各类重大事故应争救援预案。
(六)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并迅速报告,按规定组织或协助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
四、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成效显著的,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避免重大事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行政村、部门、单位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虽未发生事故,但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村、部门、单位负责人,由办事处或安委会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
(二)未建立健全本辖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或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未按规定建立,人员、经费不到位的。
(三)未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或者检查计划,或者虽制定但未组织落实的。
(四)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或者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
(五)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或对重大安全问题未及时研究解决的。
(六)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上级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安全管理工作的。
(七)对有关安全方面的紧急信息,未按规定及时上报的。
六、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存在下列行为之一,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应承担领导责任:
(一)未制定安全管理(检查)工作计划,或者虽已制定计划但未组织落实的。
(二)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的。
(三)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未落实监控措施的。
(四)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未及时研究解决的。
(五)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出现重大险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指挥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六)对发生的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虚报、迟报的。
(七)对涉及安全管理问题的审批项目,未按规定报请审批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应承担领导责任的行为。
七、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按下列规定处分:
(一)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事故单位主管部门负主要领导责任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责任人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二)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事故单位负主要领导责任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责任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
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加重处分。
八、各有关部门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实施对责任者的处理。
九、对任期内连续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或事故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责任人员。触犯《刑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计划生育制度
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制度
1、计生专干兼药具管理员。
2、药管员每月按时定量将药具发送到使用药具人员手中,并随访具使用情况,做好记录,被随访人签字,发放到位率和随访率达到100%。
3、村室应有药具发放、随访登记本,有三种以上药具和药具知识宣传品。
4、药管员应负责教会使用药具人员掌握2-3种避孕药具使用方法,副作用处理和保管知识,及时监测、报告药具不良反应。
5、坚持每月向乡(镇)报送使用药具人员用药具报表。
6、妥善保管好药具,并备有一个月用量,不发放变质、过期药具和药品。
村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制度
1、按时参加乡(村)计生工作例会,做到不迟到、不旷会、有事请假,认真做好笔记。
2、如实上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信息、报表;汇报上月工作开展情况,接受本月工作任务。
3、接受人口与计划行育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优生优育等知识培训,掌握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技能和技巧。
4、及时反映育龄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
5、把参加例会情况纳入对村组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工资奖惩挂钩。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信息报告制度
1、有条件的村应建立档案管理室或档案柜,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各村档案要分册装订,编写保存,由村专干负责管理,专柜存放。
3、各种档案资料不得任意销毁,对保管期已满,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应逐级提出销毁意见。
4、档案室、柜要保持整洁,不准堆放杂物,档案摆放有序。
5、每月将本村避孕节育、围产期及“四术”、药具随访情况、出生死亡情况报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并备一份存档。
6、每月微机信息数据表应分月装订,妥善保管。
计划生育手术后随访制度
1、对上环对象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一次,确保术后对象的健康,提高节育效果。以后根据需要,每年进行1-2次随访。用药具对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讲解避孕知识和药具使用方法,做好孕前服务。参加环检、孕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随访记录。
2、对女性绝育对象,在术后7-10天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切口及身体等情况在术后三个月和第六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1-2次,了解手术效果,月经情况。
3、人工流产手术一个月后随访一次,了解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其避孕失败的原因,并及时提供避孕工具。
4、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要积极、主动、帮助提供治疗服务。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制度
1、村组计生工作人员应按固定环检、孕检日组织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
2、在健康检查期间,村组计生工作人员及技术服务人员将竭诚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及优生咨询、孕期保健、妇科病查治、四术随访,出生缺陷干预等服务,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率。
3、对个别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已婚育龄妇女对象,村组计生人员及乡所服务人员应服务上门,入户进行健康检查。
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
1、各行政村(居)实行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婴儿出生、死亡情况做到婴儿出
生、死亡情况,小组上报村不出周,村上报乡(镇)不出月。
2、婴儿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应以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并准确记录出生婴儿的性别、出生时间,及时上报乡镇计生办。若遇特殊情况在家分娩者,村专干、中心户长应在产后72小时以内上门慰问,并准确核实婴儿的性别、出生时间,并及时报乡镇计生办。
3、婴儿在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死亡的。村专干应在一周内持婴儿死亡证明报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婴儿在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外死亡的,村专干应在72小时以内上门核实,并报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
4、各行政村要按规定实行月、季、半年、全年婴儿出生、死亡上报制度。
5、婴儿出生、死亡上报情况应准确,不得错报、漏报,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者予以处分。
政策内妊娠妇女全程跟踪服务制度
1、凡持有效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须按规定参加生殖保健检查。
2、村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对持证人员的孕情(末次月经、怀孕月份、孕情)进行详细了解。
3、政策内怀孕对象,除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外不得终止妊娠。
4、政策内怀孕对象要求终止妊娠的,须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手术。若因孕妇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终止妊娠者,村组计生工作人员应在了解全面情况后48个小时以内上报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
5、严格执行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
6、对流出的持证对象,应建立密切联系,掌握两种以上联系方法及时督促其寄回健康检查证明。若外地生育者,应督促其在一个月内寄回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7、对流出的持证对象,若有连续2次未寄回健康检查证明的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动员其参加当地生殖健康检查(或返乡检查),同时上报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
服务承诺
1、上户发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资料。
2、使用药具避孕药对象,每月发送药具一次并随访。
3、计划内怀孕跟踪访视每月一次,并填写访视表。
4、所需“办证”签章手续,只要符合规定,资料齐全,随时协助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