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关注身边的事范文
关注身边的事
今天看到了这样一幅漫画,使我感慨万分。
寒风呼啸的冬天提前来到了,但人们早已把厚厚的衣服裹在了身上,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人群熙熙攘攘,当然乘车的人也不少,就连“母子上车处”候车的地方也被四位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男士霸占了。将一位抱孩子的母亲挤到了一旁,丝纹不动的他们还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位母亲用无可奈何的眼神望着他们,他们为了先上车,竟做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真是缺乏道德与良知,成了名副其实的文盲了。但没一个人昂首的出来主持公道,都在一旁说风凉话儿。我真为这些“文盲”感到伤心。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是多么不协调。我们在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还要发扬中华民族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朋友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炽热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让这些讽刺的“漫画”不再出现在这个文明的世界,让所有的子孙后代时刻以文明的长辈为荣,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成为点缀文明社会的璀璨的明星,让我们共同幸福地生活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为了灿烂、文明、美好的明天,我们努力奋斗吧!
第二篇:关注身边事话题作文训练
“关注身边事”话题作文训练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命题主要体现了“发现自然、关注社会、审视自我、思考人生”这一宗旨。因此,广大考生在作文备考时应该着重从思考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亲情、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多加训练。下面列举若干作文预测试题与思路点拨,希望给广大考生以启发。
一、关注社会热点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的治国理念。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能“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
近来“和谐”一词频见报端并日渐升温。党和政府提出要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考生们应该联系这一背景,对“和谐”这一话题有所思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网站转载的与上网有关的社会新闻,有这样几个标题:《儿子沉迷上网屡教无效,郑州一父亲酒后怒砸网吧》《少年因在网络游戏中结怨,持刀冲进考场刺死同学》《网游造成上海81名大学生被集体退学》《心理咨询师:孩子上网成瘾智商低》《恋游戏高考状元退学?熏戒掉“网毒”再次考上大学》。
从这几个新闻标题可以看出,迷恋网吧的确会给人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不少的社会问题,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远不止“迷恋网吧”。因此,不少有志之士呼吁要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请以“营造良好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人的成长。但是要注意,由于话题材料中有“不少有志之士呼吁要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提示语,因此,写作时最好将这里的“环境”理解为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考生特别注意选择富有时代性的材料来写。
二、关注自身成长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三个朋友舍不得分开。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我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好。这时有人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想出来的„„”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了下来。
请以“表现自我与低调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种人,总是一有机会就不忘表现自己。他们不知道,耐不住寂寞好表现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该表现自我的时候,过分地低调做人,也是不可取的。二者都要把握好“度”。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鞋业公司派两名业务员去非洲为产品调查潜在的市场。他们去了同一个市镇,调查了同样的人。一名业务员发回信息说:“这里没有市场,因为人们都不穿鞋。”而另一名业务员则发回信息说:“这里有潜在的市场,因为人们都没有鞋穿。”
材料2:有一个人问毕加索:“您为什么不画您所见到的东西?”毕加索回答说:“我画的就是我所见到的东西,也许我见到的东西和您见到的东西有所不同。”
材料3:马塞尔·普罗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目光。”
请以“目光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能否与时俱进获得成功,关键是能否拥有新的目光。
三、关注家庭亲情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将困难排除在外,将爱保存在内的地方;家,是让普通人变得伟大,让伟人变得平凡的地方;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天堂;家,是我们可以任意发牢骚却不用担心他人责备的地方;家,是我们情感的中心,四周围绕着美好的意愿;家,是世界上唯一用爱将人性的缺陷掩盖起来的地方;家,是地球上的一小块乐园,是一个和平的角落。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
以一个字为话题,对考生的限制很少,前两年上海卷以“杂”和“忙”为话题便是命题颇为成功之例。可以说每一个考生的家都不相同,不同的“家”给予考生不同的感受,关键是要写出“自家”的特色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没有爱心的智慧使你变得邪恶,没有爱心的成功使你变得傲慢,没有爱心的财富使你变得吝啬,没有爱心的驯服使你变得卑贱,没有爱心的美丽使你变得肤浅,没有爱心的权威使你变得专横,没有爱心的工作使你变成奴隶,没有爱心的纯真使你变得平庸,没有爱心的信仰使你变得盲从,没有爱心的生活使你变得苟且。
请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
“爱心”,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但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有一定的限制,即写作时只能从引出话题的原材料中选择某一方面来立意。不过,原材料从十个方面列举了“没有爱心”的不良后果,这足以使考生对“爱心”这个话题产生广泛的联想。
四、关注人生感悟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的一生不管追求什么,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好回答。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请结合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与看法,以“幸福究竟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材料中提到的几种看法对考生主要起着提示作用。在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选择具体的事例、动人的故事来记叙自己或他人对幸福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也可以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读书,就是幸福”“奉献,就是幸福”“经得住挫折的考验,就是幸福”等,然后再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述,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记者问成功人士:“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你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成功人士回答说:“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请以“位置与职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
“位置”有高有低,有喜欢与不喜欢;“职责”有大有小,有尽职尽责与不负责任。写好这个话题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具体分解,可以立意为:“位置高责任重”“位置低责任不轻”“位置高却不尽职尽责”“位置不恰当却认真负责”等,只要二者都顾及了就不会离题。
文章来源:《高中生》杂志
第三篇:关注身边残疾人
爱与我同行——关注身边的残疾人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有时,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却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他们在生理上也许并不是完整的,但在精神上却和我们一样需要安慰和支持。让我们为他们投去更多肯定的目光,让爱与我同行。
我们都知道:12 月 3 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据权威部门统计,全世界约有 6.5 亿多残 疾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0%。10%,也就是每10个人里面 就有一个是残疾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你我的左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关爱。我们每天迎着朝阳,走向光明的人生的同时,我们周围有一群人却是需要依靠冰冷的轮椅度过人生的每一个台阶;我们和家人齐聚在电视机旁,共同欣赏每一个精彩节目,对剧中的情节津津乐道时,也许还有一群人却连聆听鸟语、观看蓝天也是一种奢望。我们沐浴在阳光的温暖之中,花草吐露着醉人的芬芳,你,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可是,有一些人可能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都听不到鸟儿的叫声,甚至永远没有“站起来”的权利。我们打家都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所有的人,在你我的身边,就生活着这样一个特别而又普通的群体。
也许你对于残疾人这个概念并不是完全了解,你我可以告诉你: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我能都为他们献出一片爱心,伸出一双手,他们可能更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样的的故事。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然而,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有点不正常的孩子,他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歧视,然而,当时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孩帮助了他,经常给与他精神上的鼓励,这种鼓励驱使他你里学习,最终攻读了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后来,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霍金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在医生的鼓励下,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就这样,他凭著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以及自身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爱心创造的奇迹。
不仅是霍金,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残疾人,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霍金,却到处遭受着别人的白眼和歧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赞许的拥抱,肯定的目光,就会更有勇气行走下去。残疾是人类繁衍和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代价,他们也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昨天在网上看到,民间公益组织衡平机构发布了国内首个《残疾人乘机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4家航空公司普遍以未提前告知、未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等拒载残疾人。过半航空公司还称,如果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航空公司会有这种想法,什么叫“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谁会反感?是你们航空公司还是指乘客?如果是我遇到残疾人,一定会格外注意和照顾,怎么会对他们反感?我想反感的是航空公司把,嫌弃残疾人麻烦,因此拿乘客做借口。残疾人也是人,他们也有人权,残疾是他们愿意的吗,怎么可以拒载?残疾人本来就是弱
势群体格外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可是航空公司这种明显的歧视行为哪有一点关爱的意思,明显是歧视行为。
我们看电影或电视剧,都可以看到公交车上,都有供轮椅上下的踏板,有供轮椅停放的位置,香港大部分公交和地铁都有残疾人的轮椅抬,而内陆有吗?不仅没有,如今又要拒载残疾人,如此大的差距,航空公司难道不该反省一下吗?我们宣传要爱护残疾人,我们的公共措施上就是需要提高的地方。爱护残疾人,要从观念上改变,要看为残疾人多做事。
请爱护一下残疾人吧,作为一群弱势群体,他们已经生活的很困难,残疾并不是他们愿意的,很多残疾人都曾轻生过,如今活下来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歧视他们,难道身体上的伤害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在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吗?
残疾人因为没有像我们正常人一样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有理由袖手旁观吗?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帮助他们。那么,对残疾人实行特别照顾的规定有哪些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公共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残疾人搭乘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轮船、渡船、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对残疾人给予方便和照顾;对残疾人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应当准予免费携带;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凡是盲人读物邮件,都应当免费寄递;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他社会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日益注重通过立法手段保护残疾人利益,给予残疾人尽可能多的照顾,防止残疾人遭社会淘汰,避免对残疾人的歧视,并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不仅是个人,国家和社会对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也有职责: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兴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扶助,包括在政策、物质和精神等不同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救济,则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接济、补助。供养,是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国家、集体和社会组织对他们实行长期供养、救济。而举办福利安置收养机构,则是安置收养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幸福的权力,残疾人也是如此,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去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向他们伸出一双手,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身边发生的事作文
身边发生的事作文
身边发生的事作文
(一)在我的一生中,有很多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其中有一件事最使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我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下了课,我就到楼下的厕所去小便。当时楼梯上特别拥挤,我在下楼时,一不小心,被楼道上的一个台阶给绊倒了,重重地摔在了楼梯上。那时的学生们都急着下楼,根本看不到我,飞快地往下冲,随时都有可能把我给踩伤。我害怕极了,想对他们说,但又喊不出来。这时,一位高年级的大个子哥哥看见了我,就飞快地冲到了前面去,拦住了那些同学,他们都很生气,有的还出手打他,可他却纹丝不动地保护着我,等我起来后,他又让同学们都过去了。
我正准备向他道谢,可他已经不知去向了。但我很感激他,他那不怕困难、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向他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学生。
身边发生的事作文
(二)“哈哈”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一向思想保守的外婆竟学跳老年舞了!
今天放学回到家,刚打开门就听见一阵音乐声。“怎么,妈妈下班这么早?还有闲工夫听音乐?”我心想着,就顺着音乐声走了过去。原来音乐是从外婆房间传来的。我轻轻推开门,只见外婆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又是扭屁股又是扭腰的。“哇!外婆在跳老年舞。奇怪了,妈妈平时穿高跟鞋,短裙子,她都看不惯,要>唠叨半天,今天却自己一个人在家偷偷学跳舞。”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拍了她一下,大声地说:“新鲜,真新鲜!”外婆吓了一跳,责怪我说:“这孩子,进来也不敲门,想吓死外婆呀!”我伸着头故意向窗外看了看,一本正经地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外婆也把头伸向窗外说:“这是下午,太阳当然在西边啦!”我听了忍不住“噗哧”一下笑出了声。外婆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脸不好意思地红了红嗔怪道:“这孩子,竟拿外婆开涮!”接着,她示意让我走近,趴在我的耳旁神秘地说:“我今天加入了居委会老太太们组建的《夕阳红文艺团》。庆祝咱县的‘创文明,树新风’活动,我要好好练,争取一炮走红。”看着外婆那得意劲。“哦!”我明白了,“原来,精神文明之花已在外婆保守的思想中悄悄地开始绽放了!”我点点头故作肯定的说:“夕阳红,夕阳红,您老人家一定能走红。”说完我们俩哈哈大笑……
外婆跳舞,这件事够新鲜的吧!
身边发生的事作文
(三)时间的长河冲走了我对许多往事的记忆,而唯有爸爸为人办事而拒绝收礼的那件小事,在我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晚上,约摸7点多钟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叔叔,手里提着个大塑料袋。心想;“准是托爸爸办事来的。”我出于好奇,将耳朵靠在门上“偷听”。原来,这位叔叔是个待业青年,听说政府要招聘一个食堂管理员,就想去应聘。那里知道,虽然他的条件全部合格,却因为自己没有送礼,被拒绝了,他万般无奈,才来找我爸爸,爸爸听完非常生气,说“这个送礼的歪风一定要制住,不然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你先回去,我会为你主持公道的。”叔叔站起来,指旁边的塑料袋说;“这点东西……”他还没说完,就听爸爸说;“我要制止送礼,你还拿东西,快拿回去。”后来听说,这位叔叔有了工作,叔叔可高兴了。我也问爸爸,你真是的,人家心甘情愿送礼给你,为啥不收,爸爸说;“你要知道,我为人办事想讨回公道,并不是想得到别人的好处。”、这件事一直深藏在我的记忆中,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第五篇:关注身边的感动
关注身边的感动
90后的我们成长在一个物质文化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了适应这个时代,90后的我们不得不向前看,抬高了我们的目光,放远了我们的视野,同时加快了我们的步伐。大多时候,我们只顾追逐自己的梦想,自我的利益而忽视了身边一些人和事,我们甚至无法察觉到自身存在的微小变化,有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只是物质上的,仅仅只是一个虚壳,我们只是在随波逐流,无意中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部分精神文明给丢失了。生活中,只要一听到对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立马会睁大眼光,积极采纳,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物,无论它好与坏,总会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不会因为事物的价值而去思考分析及吸取其精华,用于提升自身素质,积攒自身精神财富。
每当听到有关新闻报道说某某人因为扶起路边摔倒的大爷,不料却被冠以“肇事者”的身份,被他人说成为牟取私利故意撞倒老人,或装高调,装好人等不堪入耳的话语。有时候好像自己也和大多数人想法一样,无意中形成了一种意识“好人并没有得到好报”,然后潜意识里会有意无意得的以他人的经验为教训并谨记在心。或许仅因为类似这样的一些事,让许多原本乐于助人的好人对做好事敬而远之,不是因为没有了那颗助人为乐的心,而是因为社会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让他们不得不拥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社会不断的出现类似“小悦悦”这样的事件,虽然痛心,但却更害怕惹祸上身,所以宁愿选择退却,心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生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逐渐的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集体荣誉感也逐渐变得暗淡,人们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是为了怎样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中国人民逐渐丢失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时代应该在进步,物质也应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世界的面可以有翻天复的变化,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应该源远流长。
但我始终坚信人间有真爱,社会可以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和谐,中国13亿人口中具有扭曲思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我们不应该甘愿被这少数人的思想行为所影响。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增强自身的意志,我们定会充分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停歇一下脚步,多关注身边事物,我们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那些最可爱的人,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平凡,一样普通,却拥有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永远伴随他们的一生,不被世俗所干扰,不因他人而动摇,甚至不被困难所折服,以时间证明,用行动来为我们上一堂堂最真实,最感动的课。
心灵的触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食堂的四餐厅遇到了两年前的预科同学,平时因为学习紧,很少有时间得坐下来和老同学一起闲聊,路边碰面时也大多只是一句问候然后就各走各的了。她从大一开始就加入家工作营,成为一名为麻风病康复村里每一位老人送去帮助与关怀的志愿者,有时候也偶尔见她为招募新志愿者而在班里面宣传过家工作营,好多同学也像我一样一听到“麻风病”就心存恐惧,更不用说要去了解或者加人志愿者行列。在此之前也一直以为家工作应的志愿者也像其他社团一样,在里面只是做一些没多大意义的杂活。那天我趁着一起吃饭的机会和她聊了起来。她是一个比较沉着冷静的人,平时和她在一起的机会也少,所以大家似乎没有多少共同的话题,我随便问起了家工作营,她说有一件事让她感到很内疚,因为家工作营里边有一位志愿者住院了,是西大的学生,听说患的是造血功能弱,严重贫血,需要大量输血,可因家境贫寒,无法支付昂贵医疗法费。医院说健康者可以通过献血来帮助患者的困难,因此家工作营里的好多志愿者都做出了帮助,但医生说她体质比较弱不能献血。她说真的希望能帮到患者,可自身条件又不足,所以感到非常内疚。听她这么说,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在微微的触动,并无意中对她产生一丝敬意。同时让我从新认识了家工作营,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里面永远不会让人感觉到寂寞。
郭启民 点燃助人的火焰
2011年1月的一个夜晚,河北省邢台市三院心外科病房,一位先心病女婴呼吸急促、生命垂危,女婴的母亲泣不成声:“这是我捡来的弃婴,养了8个月才知道是先心病,现在住院已经花光了家里仅有的5万元钱,郭大哥,救救我们吧!”。抱着这个曾被遗弃、现在又处在生死关头的婴儿,看着孩子父母痛苦抽搐的表情,郭启民的眼泪掉了下来。他从衣兜里掏出1000元钱:“赶快抢救治疗,明天我就给你筹集手术费。”然而,做这个手术需要5万元。郭启民紧急组织起一次次募捐活动。钱终于筹够了,郭启民的使命却并未结束。他两次开车去石家庄河北医大一院联系手术事宜,并亲自把女婴送往医院。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女婴王奕惠终于做了修心手术。是爱心让弃婴“复活”。
王奕惠仅是郭启民救助的许多人中的一个。在郭启民的帮助下,有10多位绝症患者延长了生命,40多位看不起病的重症患者得以康复,20多个年轻的生命得以复活。
也有人质疑他搞公益的目的。后来,质疑者跟着郭启民去了敬老院,当看到郭启民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帮孤寡老人擦洗身子、打扫卫生时,质疑的人被彻底折服并纷纷要求加入。郭启民说,大量的求助电话让他感到力有不逮,也认识到必须借助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启民义工”由此应运而生,以团体的形式呈现在了人们面前。他们还建立了“启民义工”的网站,热心市民纷纷加入,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曾经接受过郭启民心理救助的人。
老两口修鞋十余年供贫困生读书
他们年过七旬,却退而不休,经营“老两口修鞋屋”。他们靠修鞋挣钱供素不相识的孩子读书,一供就是十年,不为回报,只为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就是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的谭富贵和庄桂香老人。“一晃十年了,我们也没想到能坚持下来。当老人的,看着孩子有希望就知足了,不图啥回报。”谭富贵说。住在路边一个小窝棚,破旧而单薄,车来车往掀起的尘土似乎能将它吞没。这也是一个爱的驿站,坚固且温暖,见证着两位七旬老人十个春秋修鞋助学的执著。
敬老院50多位老人的好闺女 刘晓珍同学无畏生活的贫困,自强自立,百折不挠,她以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地生活着,凭借自身的力量茁壮成长是她的人生信条。“寸草用心报春晖”,生活的压力使该同学更懂得用心去感恩社会。
几年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到万州区乐康老年公寓做义工,一做就是两年多, 风雨无阻、无微不至。她给老人喂饭、修剪指甲,她给老人擦背、按摩,她与老人谈心、交流,给老人们孤独的心灵带来了温暖。
刘晓珍同学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感动了老人们,成为敬老院里50多位老人们的 “好闺女”,她也感动了身边的同学,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大医有魂,人生无悔
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从医5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心系官兵服务人民,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和军队的医疗事业,特别可贵的是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立下“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遗嘱。他的感人事迹和壮举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伴着流淌的泪水,华益慰辞世的消息在所有牵挂他的人群中传递。人之故去,痛彻心肺,但,生命是有力量的。从医一生的华益慰告别了这个世界,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永远回味的东西。
他带走的是高大挺拔的身躯,留下的是永生的精神。面对求医者,华益慰投入了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慈悲仁怀,无论对方是农民还是将军,他投入都是自己医德医术的全部。所有患者都从心底感受到,他是一个“值得将生命相托”的人。华益慰没有统计过,究竟有多少患者在他的手术刀下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但获得新生的人们都会记住他,并且一生感激。他带走的是73载的洁白人生,留下的是无尽的感动和思念。他带走的是大爱大医的故事,留下的是一面镜子。作为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天职、承载着社会道德最厚重部分的职业,医生应该怎样面对病人?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医生锋利的手术刀,如何才能保持心灵不被杂质腐蚀?华益慰如同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人们当以华益慰高尚的品格反观、自省。这面镜子的光芒,照射着所有无愧于“白衣天使”称呼的医护人员,也照射着所有用自己的心灵在不同职业、岗位上坚守的人们。华益慰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一切,将会一代代珍藏和传递下去。这是逝者留给生者的精神礼物,也是我们对华益慰的最大告慰。
有人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一个人只有在本质上真正拥有一颗大爱之心,并且持之以恒,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坚强意志,方能在复杂多态的现实社会中坚守属于自己的灵魂。
从小事中品味大爱,在平凡中发现崇高,身边的感动,让你我共同关注。每个人心中都拥有自己的感动,它与我们的生活常伴,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或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或感动于平凡爱情的点滴,或感动于敬业的无私、或于见义勇为的崇高、抑或是生命的坚守„„感动是那些曾让我们触动、振奋、欢笑、感怀的人或事,这份质朴纯真的情感,能让我们体会人间的真情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