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时间:2019-05-15 09:4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广西北海铁山港区营盘中学---李新余

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的转变,这次改革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2001年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了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无畏的勇气、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忘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下面谈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德育为主,建立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我校建立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制订《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建立《闪光的青春》初中学生评价记录手册,形成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周评价制度。每周学生都各自确定个人实践目标,或在家铺床叠被、摘菜淘米,洗衣刷碗,或编写班级墙报,礼貌待人接物,一周不说脏话等,并写在手册上,然后积极行动,努力实现目标,把实践过程、经历,或感受体会及认识收获写在活动记录里。在下一周的班会课上,每名同学都作汇报交流,诉说实践的 1

辛苦,畅谈实践的感受,展示实践的成果。老师及时评价激励表扬,同学间互相赞美鼓励,手册上还有家长的寄语夸奖。这些都给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又以蓬勃的朝气,旺盛的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充满信心努力去实践下一周的目标,一步步向前发展。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学生每周都要确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在班会课上汇报,老师鼓励表彰,学生有交流学习,家长有亲切寄语,学生每天、每周、每学期都在主动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德育实践活动的经常化、长期化、加强和改进了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即: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与综合并重,定性与定量互补

理论与实践相融,自评与他评共用。根据测评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表述上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以便明确等级,了解特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学生成长手册》就是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例。

二、老师工作的评价

1、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设立了以下一级指标:“师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工作绩效”、“科研能力”及“特别加分”。每学期以科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再由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人进行表彰。

2、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要以学评教,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第一,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业务能力强;第二,体现素质教育理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法,体现学科性质;第三,广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密度;第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第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实效。每学期以科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再组织该班学生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两者结合评出“课堂教学标兵”。

3、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第一,在课堂上教师热爱学生;第二,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第三,教师能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第四,尊重学生不同意见和看法,能和学生融为一体;第五,勇于负责,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受学生欢迎。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两次的问卷评价,对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授予

“最美教师”的称号。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由市级评价、学校评价、师生评价三级组成。评价的对象有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工作、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素质及校本课程开发等。评价的方式有综合评价、考核评价、调研评价、素质评价、调查评价等。突出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评价,教育教学能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的管理更科学,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工作热情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培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改进能。自评与他评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评价功能得以充分显现。

评价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与能力,陶冶了高尚的首先情操;增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的情感;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得到美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显现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长得到培养;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实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

学生表现的欣赏者。既热心于教育教学活动,又参与到评价之中,在激励环境中愉悦地工作。

三、考试及成绩的改革

一方面是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课改前是卷面分占100分,评定学生的成绩完全由卷面分决定,这种制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改后平时分(包括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学生能力评价等)占40分,卷面分占60分,即总成绩60%,与平时成绩共计100分。

另一方面是升学学科考试制度的改革。课改后物理、化学除了卷面分,还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力。英语学科还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课改后的试题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观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总体上看考试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改前试题死板,脱离生活。课改后试题灵活多样,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知识,学到了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使教育管理实现了规划化、系统化、科学化,促进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方面教育教学的重视,形成了浓郁的教育氛围,在各级各类大赛与表演中取得丰硕成果,教学成绩也得到稳步提升。

第二篇: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字:作文评价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我们改进:

1、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

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心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作文成了埋没灵性的坟墓。

4、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修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但对作文精批细改,不仅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而且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效甚微,我们痛心的看到学生的作文经常被改的面目全非。长期以来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曾有笔者对其所在学校5、6年级400名学生作文批改情况进行

调查,自己坚持按老师批改的意见修改作文的占52%,看到作文被老师改了很多,很难过的占61%,希望老师批改作文时多关注学生体验的占87%。看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心灵的飞翔,表达的快乐,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更好的写作服务。改革作文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兴趣,已经刻不容缓了。

首先应从评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查。首先,学生明确参与评价的意义,其次,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学生自己选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可以多次习作、多次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可灵活运用。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互评作文时淡化分数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互评的目的是建立同学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平时多读课

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养的积累大有脾益。

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下来,即使修改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评价打分。

舍得送分——一篇作文的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退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更大的激励。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注评价转变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尝试新评价。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的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检测、修正和完善的重要作用,它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它是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把评价作为一种甄别和选拔手段,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种评价不够客观、公正,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压力。分数和等级只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量。目前,虽然“等级制”在形式上已经代替了“百分制”,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它与新课程的评价观仍然不相适应。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目前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迫使我们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评价动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具有感染力,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好土壤。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互爱的真挚情感以及相互的交流和感染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在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情境中毫无心理压力地进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诱发争辩,让学生去发现,提出扫除障碍的建议,而教师却“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终于由“固执”到“认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了这 1

样一个故事:星期天,猴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对她的两个孩子说;“一个大西瓜,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还未说完,猴哥哥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我趁机说:“我也觉得猴妈妈不公平。”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猴妈妈公平呢,它们两人一样多。”我又说:“怎么会公平呢?猴哥哥才分得一份,猴弟弟却分得两份。”“不是的,把西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和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2份是一样的。”„„这一过程正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和感染学生的过程,也是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等活动的动机。

二、体验过程,发挥评价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评价的主体。任何知识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评价也只有在学生完全参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评价的立足点必须由“教师单纯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相结合的轨道转变。有的教师认为,多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实,评价依赖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只有把评价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才能用评价促思维、促发展。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学生独特的评价、见解要正面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想法也不能轻易否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例如,判断“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然后诱导评价:“它们的计算结果都是16,我认为是对的,你们同意我的判断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甲说:“不同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一样”;乙说:”我也不同意。虽然计算结果相同,但两个16的单位不同”;小组互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一样,这道题只是一种巧合,得数相等,不能以此混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经过一番评价后,教师不是硬性把知识注入学生的大脑,而是让学生在你争我辩中,自己获取知识。

评价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保留开放状态,评价他人,评价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时,要借助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

三、关注差异,实施评价策略

评价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要因人施评,体现差异。学生是变化中的人,他的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都会因年龄、家庭环境、教师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去的评价方式不甚合理,使一些学生因“考试不及格”产生自卑感,失败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科学家曾通过跳蚤实验证明动物的进取意识。把跳蚤放在杯子里盖上盖,它跳几下碰着盖儿,当你打开盖后,它再也不跳了,而是爬上来的。还有将狗放一间屋里,闭门,四处通电,狗乱跑乱叫,找出路逃

生。但实验两次后,再把狗放进去,它趴在地上不跑不叫,只是哆嗦。这说明,经过努力后,仍然无效,再也不努力了。学生也一样,若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取精神磨灭了就无法振作起来.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运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待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待中等学生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待优等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测试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体面地在人群中站起来。

例如:测试等级要因人而定,而不是因成绩而定,千万不能以一个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判他在未来数学的发展。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成绩太差,老师在一起谈起他,语文老师叫他“四季豆”,数学老师叫他“无解”,化学老师叫他“堕性气体”,物理老师叫他“绝缘脑袋”。这个学生虽无读书的能力,可后来经商出人头地,成了大老板,学校校庆时邀请他出席,但他未接受母校的邀请。如果,学生与自己比较,进步了,让学生获得 “跳”一个等级的机会。即使是“待进生”,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把考试“不及格”改为“待及格”。“良”对于待进生是一种“成就”,教师对学生尽量少作或不作“不及格”的评定。对于“优”等学生,为了发掘创新潜能,可适当提高要求。因为,成就感能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优”对于多数学生更是一个“鞭策”,它可以激励学生勇敢直前。课堂评价中采用异步评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不同的感染力。“抓两头,促中间”,学生时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刻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开放形式,探究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群体交流、互动的开放的评价环境,使评价成为师生双向思维活动暴露的过程。变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使学生从单纯的“听、答、写”转变为“思、问、评价”的角色。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协调,学生可以评价教师的活动,敢于同教师进行争辩。教师便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我评价作为对自己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不断发展。有自评: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自己的方法好?等等;自评与互评:甲:他的发言很精彩;乙:他说话的速度太快,有的地方让人听不清楚,丙:我不完全同意他的发言,我还有新的补充,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解法;师生共评:张三:我不同意小明的发言,我还有新的想法;李四:老师,你为什么总不叫我发言?这节课老师总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能不能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师:你回答得很好,还要别的发现吗?你的方法很独特;综合评价: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作业、平时表现出来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和自信等。例如:“朱玉洁同学: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究,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查找和收集与所

学知识的相关信息,你的自学能力较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表现很出色,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你的解题方法经常与众不同,你设计的“数学小天地”较有创意。可你有时做作业比较马虎,不太讲究作业书写,你有信心克服这些小毛病吗?本学期数学总评成绩:“优”。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的评价意识在自我反思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倡导激励,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就是给学生一种求得才能得驱力”。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正确而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等级”、“评语”或“等级加评语”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一份份优秀作业、优秀试卷、数学题的巧解、数学设计方案、数学日记、获奖证书、教师评语、家长寄语等,一一地进行积累,让它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成长岁月。在实际评价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在操作、合作、交流与表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诱导。如:“你回答得很好;你的解题方法与众不同;你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等,尽量少用“对”、“不对”等笼统的评价语气。总之,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的朋友,自己乐意与教师合作。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作出诊断,不断地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总之,评价旨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成为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个性品质的发展,使学生拥有和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学生保持自我发展的激情。有教学就要有评价,评价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大胆实践与积极探索的问题。”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作用,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但终究要服务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年7月第1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999年7月第1版

3、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第四篇: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得关于自我的认识。那么,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与来自一般人的评价有何差别呢?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接受评价的对象是成熟度较低,自我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

※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权威和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这样其评价更容易被学生及其家长接受。※每名教师身后都有一群学生,教师的评价容易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成为时刻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鼓励我们少说,不要说错。在我们教育方面,评价也有原因啊。我们向学生提问时,我们在干什么?

#你回答问题,我利用这时间板书,#听他的答案与我们的是否一致。

我们没有关注他参与回答问题本身,没有关注他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我们只关注结论和结果。标准答案?真吗?哲学上,尼采:透视主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我们认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盲人摸象的成分,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把握总是相对的。

学生回答后,我们怎么评价,得到的是不耐烦、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不参与。心理学实验:跳蚤实验,同样,教师的评价:“你不行,你还需要努力”就是那块玻璃。

在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

(二)评价内容单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

(三)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符合个性差异的评价;

(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评价关系紧张。评价结果:产生大量的失败者。

三、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三种评价:①教育性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认识到自己发展努力的方向,认识到自己需改进的地方。②非教育性评价(评价的非教育功能)。评价只为选出什么样的人,评价后对他没有什么帮助。③反教育评价(评价的反教育功能)。如我们拿出成绩,公布名次,如果没引发他积极向上的欲望,反而打消了他的积极性,丧失信心。可能,我们教师谈很艰辛、很努力,但我们达到要实现的目标了吗?

改革的方向:促进发展,发展学生,发展教师,改进教学。

(一)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1、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为学习提供动力和源泉。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从筛子到泵。

2、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评价不一定是说出来的,举手投足皱眉都可传递评价信息。“感情表达=7﹪的语词+38﹪的语气+55﹪的表情”。学生获得信息呢,不仅是教师的话语,可以从动作、表情、语气获得信息。

学会用多种方式传递信息。有老师说,我们教学效率不高,怎么提高教学效率,有人说我们怎么讲,怎么讲-----只传递7﹪,怎么样讲,怎么样抱着你的感情讲,有的老师可能学科知识并不一定很丰富,但师生关系融洽,他的学生学得很好,注意了讲的表情、语气,强化了传递的信息。

3、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

学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他是怎样获得这些东西的。

4、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的接受(认可)评价结果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5、发展性评价是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二)新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向

1、评价的多元性

多元的评价内容,三维目标在评价中得到落实。有的老师反映不好操作,但我们应认真思考,我们教育孩子干什么,让他一辈子都读书吗,有什么用,我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多元的评价方法:改变纸笔测验的评价手段,多种评价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卢永莉在北京高校实验。多元的评价主体。

2、评价的主体性

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体现尊重爱护;

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判断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为每一名学生提出适合的针对性建议。但在现实中,有评价,没建议,这方面做的不够;

发挥学生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被动评判;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

3、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提出结论的过程; 功能由侧重甄别到侧重发展。

第五篇:改革评价方式

改革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能力

——锦州市2002——2003学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踏着课改的节拍,感受素质教育的洗礼,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思想品德课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作用,如何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当然,这里切实可行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我认为改变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评价,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和心理品质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品质评价尤为重要。要结合教学内容,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自尊自信,严格律己,良好的品格,能够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否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等。为此,我制定了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与考查评价报告单。现对此作如下说明: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次评价根据锦教办[2002]113号文件的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考查评价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本着期末考查评价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择,突出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改进性、发展性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质性评定、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考查评价的特殊时机,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关于评价内容

期末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实行考查评价。无论是考试评价,还是考查评价,只是评价方式的改变,丝毫不会削弱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的功能。如何制定评价的项目,发挥评价的作用呢?为此,我认真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目的是找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坚持锦州市教育局关于期末考查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把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八个方面,即八个评价项目,也就是: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平时测试、活动课、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和品德修养。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侧重评价结果,更重要的是侧重评价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此之前,我广泛地了解中学生的实际,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对思想品德课是否感兴趣?为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因为思想品德课讲的尽是些空道理,太抽象了,离我们太远,跟实际联系不上,学也没用;而且它太难学,怎么背也得不了高分。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对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设置,把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及每一点进步都融入到期末考查评价中,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是那么的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活生生的,从而产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之感。从而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也有利于把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在学校

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功能。

思想品德作为考查学科,没有相应的试卷,所以在考查内容中设置了“平时测试”一项。平时测试就是我们所说的单元测验,是指学生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小结和复习之后,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编制一套难易适度的测试题,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批阅,评定等级。测试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前提,能力的运用是对基础知识的“活化”,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提高觉悟,都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基础。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目前常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别改错题、辨析题、阅读分析题等。另外,平时测试虽然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要少考一些纯记忆性的知识,即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加大这部分试题的比重;除此之外,试题要与时俱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进学生的生活,使试题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三、关于评价的方式

根据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最直接、最基本、最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扬长避短,更好地完善自我。此种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2、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即同一小组中的学生就学习态度、文明礼貌、品德修养等方面互相进行评价。由于同学之间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同一年龄段容易沟通,评价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容易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小组评价是实现共同进步的良

好途径,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各种良好的品德。这里,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组织。既要引导学生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同学,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客观地提出不足和希望,使同伴在希望和鞭策中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指教师把学生在平时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成绩进行综合,对学生一个阶段的情况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里,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分析,形成清楚、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方案。应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由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在家庭、社会的日常表现及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定性评价。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家庭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把家长评价列为评价方式之一,目的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把期末考查评价变成家长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过程。

四、关于小论文

1974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会议指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理想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今天寄予厚望的素质教育。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论文部分的考查,我试图体现课改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题目或自拟题目写小论文或学习后的感想,并设计了具有创新思维的题目,如:完善自我(给自己画张像,列出自己在道德和心理上的优点、缺点,并制定自我修养的计划。);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我能行—— 一次成功的启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等。无论所给题目,还是自拟题目,都在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

行分析、思考,形成观点,提高认识,允许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的合理答案甚至异想天开。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让思维自由奔放,有勇气标新立异;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神奇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课程,这一代中学生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但也不乏不足之处,如:这一代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和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倒退了几名,便产生过度的焦虑、沮丧、担心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因老师或家长的几句批评指责而离家出走;有的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遭到其他同学的冷落而走上不归路„„。一个民族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能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不畏艰难困苦、失败挫折,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对如此小小的打击尚无法承受,将来怎么能够适应新的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承担起祖国兴旺发达的使命呢?对此,也设计了相应的论文题目,如塑造良好性格,培育健康心理,做合格中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从小事做起,磨砺坚强意志;坚强意志——成功的力量源泉;正确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用微笑面对挫折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升华及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可以自悟、自省,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目的,有机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做到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完善自我。

五、关于评定等级和评定标准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失败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其以后大胆创新;反之,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尊重、鼓励。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激励、引导。基于这一理念,所以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没有不合格的等级。小论文的写作达到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前后较连贯、无创新意识为合格;即使有观点、缺乏理论或事实依据、无创新意识也为基本合格。

如何进行思想品德学科的考查评价,我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可以说方式、方法都特别幼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愿与同行共勉。

下载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学习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考题编写 数教102 杨晓燕 10# 选择题: 1.奥苏伯尔提倡的课堂教学是 A.讲解式教学 B.发现学习 C.程序教学 D.范例教学 答案:A 解析:为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认知结......

    谈新课程的学生评价改革

    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指导思想的变革。《纲要》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目......

    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大庆市澳龙学校 芦娟 一、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式》(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获得好的评价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抓住评价也就抓住了牛鼻子。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学生......

    探究新课程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

    探究新课程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课目设计中,大都是以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技能的培养很有益,深受学生的喜爱。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很难......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2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