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应严格规范
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应严格规范
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取证方式都有别于传统证据,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获取,因此在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中应当注意规范取证流程,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1.证据现场的保护。取证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封锁整个计算机区域,将人、机、物品之间进行物理隔离;保护好计算机日志,对数据进行备份,切断远程控制;封存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到的磁介质、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提取涉案计算机硬盘、移动磁介质、光盘等,特别应注意对当事人随身携带的存储介质的提取。
2.证据的提取和固定。提取和固定电子证据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确保对目标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不产生任何改动和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取证过程中,应在对案件有关的计算机中的数据和资料不进行任何改动或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备份,记录备份的时间、地点、数据来源、提取过程、使用方法、备份人及见证人名单并签名。
3.证据的分析。应当注意的是,所有的检查和分析工作应该在备份件上进行,以保证原始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电子证据进行数据分析,必须考虑计算机的类型,采用的操作系统,是否有隐藏的分区,有无可疑外设,有无远程控制、木马程序及当前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环境。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应该注意检查所有的日志文件,对在该系统上使用过的用户操作时间以及操作记录进行登记,查看可能进入或使用过该机器系统的可疑程序。
第二篇:税务稽查电子证据现场取证流程
税务稽查电子证据现场取证流程
电子证据现场取证就是在案件现场发现、提取和封存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及其他证据。现场取证必须保证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即保证现场保护及时,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和完整,保证电子取证程序和过程的合法。电子证据包括可用作证据的计算机数据、存储媒介和电子设备。电子证据现场取证包括:①取证准备;②现场保护;③现场检查;④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封存。
1、取证准备
取证准备是指为电子取证工作做好组织、人员和设备上的准备,制定周密、详细的取证行动方案,严格按取证行动方案执行,以确保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①拟定周密、细致的《协助检查方案》
首先电子取证人员根据检查部门检查任务的要求,通过调阅被查对象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制度,重点了解其信息化程度和会计电算化水平,有可能可先到企业经营所在地进行现场摸查,为拟定《协助检查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②落实技术检查人员职责
一般情况下,检查小组应指派两名以上稽查人员负责电子证据取证工作。对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的案件,可由上级稽查局直接组织指挥电子证据取证工作。负责电子取证的稽查人员应具备电子取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设备,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在缺乏电子取证技术人员或者对电子取证技术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临时聘请税务局内部信息技术人员或外部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③准备取证设备
检查小组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设备、网络连接线、光盘刻录机、可刻录光盘、封存包装物等电子取证装备。具备条件的检查小组还应携带摄影机和相机,对现场状况以及现场检查、提取电子数据、封存物品文件的关键步骤进行录像和拍照,并将录像带和照片编号封存。
④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
对每个检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和落实检查重点,每个检查人员根据工作部署,掌握自己重点监控的检查环节和检查工作。
2、现场保护
现场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电子数据被删除、修改或转移,保证电子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①到达检查现场后,电子取证人员应立即要求现场人员停止操作计算机,重点对财务部门主管、会计、出纳使用的计算机和数据库服务器实施监控。
②要防止现场人员将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U盘、软盘等可作移动存储用途的设备带离现场。对正在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要求停止使用并保护好其中存储的电子数据。
③通过现场询问、观察网线布置、计算机网络设置和已安装程序等方式判断企业网络运行方式,重点查找数据库服务器,如发现要求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并用查账软件进行数据抽取。对因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确实不能断开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则需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和其中存储的电子数据,防止企业人员从客户端进行数据的删除、修改和转移操作。
3、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是指在检查现场实施电子数据检查,以发现现场存留的与案件有关的电子证据和其它相关证据。
①电子数据现场检查的重点是通技术手段对存储在被查对象计算机内的Office、WPS等办公软件文档,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存储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检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电子数据。
②稽查人员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通知书》并由企业签收《送达回证》后,电子取证人员才能对被查对象的电子数据实施现场检查。
③电子数据的现场检查必须有被查对象的人员在场并取得被查对象技术人员的协助。
④对放置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的计算机、存储媒介和电子设备,稽查人员有权要求进行检查。被查对象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检查的,可按《征管法》第七十条的相关规定处理。
⑤稽查人员进入被查对象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时,有责任保证被查对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并保守被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⑥稽查人员进入被查对象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防止对被检对象的计算机硬盘进行写操作。若确需进行写操作,须由被查对象工作人员协助进行。
⑦对现场检查的关键步骤,特别是涉及到数据格式的转换和统计分析等加工过程,应录像并及时记录在《现场检查笔录》中。
4、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封存
①对可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存储媒介和电子设备应当在现场提取和封存。
②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封存过程必须有被查对象财务负责人在场并当场进行确认。
③原则上提取原始电子数据用作电子证据,原始数据确需转换后方可进行分析的,应由被查对象技术人员进行转换并签名确认。提取的原始电子数据在现场即刻进行封存,以作为后续检查的备案电子证据。
④对于封存的电子数据,应当在封存前现场制作备份。对于封存的其他电子证据,尽可能在封存前现场制作备份,以便检查人员的后续分析。⑤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对案件性质有重大影响的电子数据可在现场直接打印成纸质文件,由被查对象负责人签名并加盖被查对象公章后封存。
⑥若被查对象电子数据庞大、不可能在现场打印的情况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数据库文件等,应分或分多个系统导出数据到存储介质,可采取直接复制数据到光盘或其他移动存贮设备的形式封存(最好复制到多个存储媒介和电子设备中)。复制时一定要存储双备份,其中一份由被查对象的当事人现场用信封之类的物件将存有数据的存储介质进行四周封签(签字盖章),在签字盖章的同时,要求被查对象的当事人在封装存储介质的包装物件的封口处标注“本包装(包装物名称)内封存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名称)所存储的数据是从我单位电脑(具体电脑名称)上复制的,是真实的,是未经改动的数据。”的字样,并标注日期及签字盖章,以备以后作为诉讼的证据。
⑦封存的电子设备和存储媒介应当保证在不解除封存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和启动。
以上操作过程建议最好当场录像,封存的存储介质要求在被查对象的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请两名以上的见证人予以证明 “签封完整、是未经改动的数据”,并标注日期及签字盖章,以备查验。
被查对象对封存电子证据不进行确认的,应当进行录像及公证。⑧封存前后应当拍摄被封存电子设备和存储媒介的照片,照片应当从各个角度反映被封存电子设备和存储媒介封存前后的状况。企业自行在封条上注明封存电子证据清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由被查对象技术人员、负责人在封条右下角签名,并在封条右下角和骑缝处加盖被查对象公章。
⑨封存电子证据完毕,应该及时制作《电子取证工作记录》。(《电子取证工作记录》由《现场检查笔录》、《封存电子证据清单》、《电子取证照片清单》等内容组成)
⑩将加封和未加封备份的存储介质都带回税务局后,先将封存的存储介质归档保存,即时填写《电子取证封存数据移交台帐》交由检查部门存档保存,待检查结案后,检查部门一并移交审理部门,根据税务局声像档案管理和机要保密工作规程,按保管期限,将其归类、排列、编号,编制包括电子取证材料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操作者等情况的说明,编制电子取证档案的卷内目录和案卷目录,归档完后移交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
第三篇:严格基本建设程序 推进工程规范建设
[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讲义]
严格基本建设程序
推进工程规范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一直以来,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是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项目建设的原则和标准。今天,我就建设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主要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以期对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规范建设有所帮助。
一、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一)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一项建设工程从设想、提出到决策,经过设计、施工,直至投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内在规律。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阶段是:项目决策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基本建设程序流程图
[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讲义]
我县基本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按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分阶段报经县、州级发改部门同意后,逐级上报省发改委审批。
二、建设工程主要管理制度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工程建设中,应当实行项目决策咨询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主要制度。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一)项目决策咨询制
项目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决策阶段一定要坚持项目决策咨询制,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行详细的项目技术、经济方案论证,确保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为了建立投资约束机制,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建设工程应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即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讲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委托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主要任务是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最终应当达到的基本目的是协助建设单位在计划的目标内将建设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项目监理机构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其中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五)合同管理制
合同管理制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和建设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违约方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基本建设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建设项目明显增多,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项目建设中,一些项目单位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存在“先上车、后买票”或“边上车、边买票”逃避监管、不按相关法规要求及时报建审批(备案)就擅自开工建设、不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等问题,事后又要求予以确认、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行为,造成了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甚至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讲义]
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完善项目配套资金机制,根据地方可用财力情况,规定比例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强化配套资金的统筹,规范配套资金的管理,防止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严格依法取证 杜绝瑕疵案件
严格依法取证 杜绝瑕疵案件
孙平
证据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大事。下面结合办案实际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就严格依法取证,杜绝瑕疵案件对收集证据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如有不妥敬请大家谅解。
一、证据的特征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证据法典,但有证据制度。刑诉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下列七种: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证据的三个特征:
1、客观性。又称真实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是本质特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本质是事实。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诸如物品、痕迹、文件等客观存在的事实;一种是被人们感知并载入记忆的事实。二是证据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要求证据应当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和真实描述。也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所以在取证时必须认真负责,不能马虎。
2、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证据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它们之间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是间接联系,有的是因果联系,有的是非因果联系,有的是必然联系,有的是非必然联系,有的是肯定性联系,有的是否定性联系,有的是时间上的联系,有的是空间上的联系。
3、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其一,诉讼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必须符 合法定的程序要求。非法取得的证据,在证据理论和诉讼理论上,严格讲是不应该具有证据效力的,更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即是证据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也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英美法系尤其看重这一点。如采取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即使是真实的,法庭也不予采信,但可通过更换办案人重新依法调取来弥补。
二、证据采集方面问题(主要是言词证据)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在制作询问或讯问笔录中应纠正的问题。
1、在询问人栏目只写一个侦查人员的名字,违反刑诉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2、笔录时间、地点、讯问人等内容是事后补上的。并且○补记笔迹与正文笔迹不同;有的补记内容与正文内容墨水颜色也不同;显然不是同一时间所书写,也不是一次形成的笔录,有的同志认为这不算什么,但辩护人主张一份笔录出现两种笔迹和两种墨色,证据有做假之嫌;在同一时间段询问,有数份笔录的记录人为不同的侦查人员姓名,笔迹却系同一人书写等等,这些问题恰恰被辩护人钻了空子。他可以说:只有一位讯问人,取证程序不合法;要求法庭不予采信,这会使公诉人十分被动,也不好辩驳。
3、笔误问题。有的把当事人的姓名写错,张冠李戴,有○的因为大兵团作战,取证量大,多份材料中存在矛盾或者笔误,司法人员可以理解,但辩护人却不替我们着想,这些问题又会成为辩护人攻击的靶子。如提捕书中的错别字现象。(赃物写成脏物等)很不严肃。这些证据制作规范,符合法定程序,内容真实,却因笔误而影响了它的使用,就好比一块美玉,却有一点瑕疵,不能说不是遗憾。如果是重要内容,那就不是遗憾问题了,而会导致整份材料的作废,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也会因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相关日期要记录准确。如在办理发生在道前街与南大○街路口处的龚兆旗故意伤害(致死)案时,在给被害人近亲属送达询问通知书时,在写12月时,用的是小写(阿拉伯数字),因马虎大意,书写字迹疗草,写2时钢笔随意上提,仔细看2写成了8,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被害人张五姣的妹妹等人,说办案不认真,哪有一年有18个月的,找当时的刘秀章检察长控告,并写成材料反映到公安部,我本人除给当事人说了不少好话,还写了检查才算过关,虽说这与案件事实无关,可领导认为你办案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也算案件的瑕疵吧!就是到了现在,也记忆犹新。如果是重要日期,如书写不规范,或2、8不分,1、7不分,致使证据不能被法庭采信。往往成为辩护人的突破口,可以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2、证据的梳理问题。
案件侦破后,需要把所调取的全部证据进行整理,剔除不真实的材料,也就是去伪存真完善证据的过程。
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没有确凿的证据时,往往拒不供述,有时一些证人碍于人情关系或者其他因素,不能客观作证,反反复复的询问,随案情的进展,其也从抗拒到缴械投降,最后才作实陈述。这就涉及到对同一当事人调取了多份材料的问题。从形式上看都一样,均是按法定程序调取的,但内容却不相同,有的相互对立,存在两种可能性,从刑事逻辑学上看,应该用矛盾律来排除,如犯罪嫌疑人在第一份材料中供述没有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在第二份材料中供述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显然这两份供述只有一个是真实,另一个必然是假的。因为不存在第三种状态。如果超过两种可能性,那就需要用排中律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作法是把所有的证据材料不进行梳理,随案移送,一是增加了工作量,另外辩护人会利用当事人多份陈述之间的矛盾,用不真实的陈述辩驳真实的陈述。需要澄清一点,对证据进行认真梳理,去伪存真,完善证据体系的过程,并不妨碍调取当事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这是两个概念,如果有人认为这样做,是 3 把对当事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剔除过程,那是偷换概念。
3、笔录字迹工整问题。
就目前看,五指化办公虽然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实际实施其来,困难重重,因此,侦查人员用笔制作笔录还是主流。一份笔录字迹工整、清楚,使人阅后有赏心悦目之感,反之,笔录字迹疗草,一句话,一个字的去揣摸一阵子,才弄明白,影响时间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会引发歧义,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4、关于司法人员为被害人或者证人时的问题。
实践中,特别是公安人员在执行公务中遭受侵害,如果立案侦查,必然以被害人或证人的身份出现,如果因办案警力不足,上述人员又从事侦查工作,又指控、作证,就具有双重身份,这就违反刑诉法的规定,所调取证据不能采信。因为办理本案的司法人员等不得同时为证人、被害人。
三、证据的及时固定、视听资料的应用问题
也就是时间性问题,有些证据,案发后应及时调取、固定。如时过境迁,则难以或者不能调取,以至于案件久拖不决。
1、特别是物证、书证的收信和固定。如强奸案,应注意收集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的证据,如被害人身上的伤痕、对作案现场进行勘查、拍照,收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物证精瘢、毛发等。因为物证是以实体物的存在,以其自身的性质、特征、形状对案件发挥证明作用,比言词证据更稳定、更客观。称之哑吧证据,证据之王。如办理的王某某强奸案。案发后,王不承认实施了强奸行为。恰好被害人多了个心眼,将留有精瘢的裤衩提供给公安机关,经公安部脱氧核糖核酸(即DNA)鉴定,认定系王的精癍,锁定真凶。此时,王又辩称系通奸,现场勘查证实,在被害人居住的北屋门栓上有用锐器拨划痕,又否定其虚假的供述。最后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王没有上诉。
2、言词证据如不及时调取,易失真。
言词证据是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有关案件的各信息,通过语言形式反映出来发挥证明作用的。是人们对其所感知的信息的回忆、表述。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他人 的干扰。具有易变性、不稳定性。一主观因素。及时取证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其心理防线尚未形成或者不牢固,容易突破。对证人来说人情因素尚未介入。能客观公正作证。二是客观因素。证人对事实的回忆,如时间久远,记忆信息可能丢失,其回忆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从而降低了证言的证明力。
3、视听资料-制服翻供的有力武器。
是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其具有其他证据难以比拟的特性和证明优势。目前,受实际情况限制,科技强警是一种口号,追求目标。如所有案件都刻意去追求高、精、尖的刑事科学侦查手段,财力、物力有限,有难度。在一定时期内言词证据仍然挑大梁。鉴于言词证据的易变性,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庭翻供,特别是直接证据少,靠间接证据定案的,如果有罪供述不能被采信,宣判无罪你无话可说,视听资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对一些重大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制作录像,当庭播放,被告人当时的悔罪表现,形象的表现出来,其所辩解的有罪供述是刑讯逼供造成的就不攻自破,促使法官采信其有罪供述。当然,视听资料不可能是万能的,一旦被篡改、变造,有时可能更难以被识破,难于恢复。如不是一次录制的录像资料,辩护人可以说有变造的可能来否定其证明力,办案中应避免这一点,制作视听资料时,一次完成,不剪辑,不给他人以口实。
四、取证问题
1、取证的内容。应围绕犯罪构成去讯问、询问。具体来说就是“七何”要素。全面地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基础和十分重要的要求,就刑事案件来说,只有全面收集证据,才能查明犯罪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危害结果、嫌疑人。这就是七何要素(何人、何动机目的、何时、何地、何种手段、何种犯罪行为、何种危害后果),制作笔录应围绕这七方面去询问。通过办案,我个人认为在七 何要素中,作的不足的动机和目的的询问。动机属于心理因素,是一种内心冲动,驱使行为人产生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内动力。目的是行为人通过某种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动机是否卑劣影响量刑,而目的有时决定定罪。如因家贫无法生活,去盗窃,同为了享乐从事非法活动去盗窃,社会危害性不同,后者相对于前者处刑应重。只有直接故意的犯罪才有犯罪目的,且有的犯罪目的是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种情况下犯罪动机和目的的询问,从证据材料中体现尤显重要。
2、询问技巧。询问方式有开门见山、旁敲侧击等方式。因人因案而异。力戒指供、诱供之嫌。如有一个强奸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不承认,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侦查人员精心设计讯问方案。问:你把某女孩子搞苦了?这个讯问十分高明,采用的模糊语言,让对方无法知道我方的意图。如果我方直接问你强奸了某女孩了吗?(开门见山)对方则警觉起来,采取对策,不易突破。采用迂回方式则麻痹对方,使之在不经意之间暴露、露出马脚。事实也正是这样。该嫌疑犯回答:谁干那事?现在找个小姐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一回答说明其知道某女孩被强奸一事,其有重大嫌疑。否则,怎么会知道该女孩被奸一事。事后,侦查人员从此打开缺口,本案告破。
3、制作法律文书中应注意使用中性语言。受过去专政影响,在法律文书用词有专政倾向。目前,应使用中性语言。不带倾向性。避免出现“经连夜突审、强大攻势”等词语。如我在办理韩某盗窃一案就有体会,辩护人庭审时提出:侦破报告中写到经连夜突审的词语。因为犯罪嫌疑人是下午传唤到侦查机关的,辩护人说程序违法,一次传唤超过12小时,有刑讯嫌疑,要求法庭对当天所录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不予采信。如果注意用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五篇:电子证据认证案例
电子证据相关案例
[案情]
2003年7月19日,甲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电子商务服务合同1 份,约定:乙公司为甲公司安装其拥有自主版权的IteMS20001.0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系统软件1套,在安装后1年之内最少为甲公司提供5个有效国际商务渠道。乙公司对甲公司利用其软件与商情获得的成交业务,按不同情形收取费用,最高不超过50万元。如果在1年之内,乙公司未能完成提供有效国际商务渠道的义务,则无条件退还甲公司首期付款5万元并支付违约金。合同签订后,乙公司在甲公司处安装了软件平台,并代甲公司操作该系统。2004年10月,甲公司以乙公司违约,未能提供有效国际商务渠道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款项并支付违约金。乙公司在举证期限内提供了海外客户对甲公司产品询盘的4份电子邮件(打印文件),以此证明乙公司为甲公司建立的交易平台已取得业务进展,至于最终没有能够成交,是由于甲公司提供给外商的样品不符合要求。
[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电子邮件的资料为只读文件,除网络服务提供商外,一般外人很难更改,遂认定了电子邮件证据的效力。
甲公司不服判决并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乙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只是打印件,对乙公司将该电子邮件从计算机上提取的过程是否客观和真实无法确认,而乙公司又拒绝当庭用储存该电子邮件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现场演示,故否认了4份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