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综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
模型研究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范围和规模。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我国工程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所以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质量保障机制的实践和研究都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在借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同时,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应在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创新培养模式和吸纳社会资源的方式,切实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1]
综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则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就更有研究的价值了。
1.2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现代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的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对其教育方式进行效仿和改进,取得了快速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已成为各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
1.2.1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现实意义上的教育评价模型产生于西方,同样的,研究生乃至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评价模型也是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而且,在西方国家盛行通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工程硕士的培
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西方国家客观上积累了较多此方面的经验[3]。
1.国外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有关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不仅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评价目标上较为科学。在有关工程硕士的专业设置方面,工科系列较多,在以重视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的评价占据巨大的部分。例如: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自80年代实施“丹顿计划”后,加大了设计和实践环节的比重[4]。在它的4年制工程硕士课程计划中,有这样一些内容:(1)一年时间在欧洲大陆学习和见习;(2)必修的设计课程有“创造设计Ⅰ”、“创造设计Ⅱ”、“结构设计”、“个人设计项目”、“小组设计项目”、“毕业设计”;(3)选修的有“混凝土结构与设计”、“刚结构与设计”等;(4)在研究生课程计划的10个方向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有的甚至列为核心课程[5]。
2.西方高校普遍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与潜能。以美国为例,其高校基本上是自治机构,因此具有较大自主权,在研究生评价工作中较多采用自我评价。而且,社会机构也广泛参与了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价。
3.西方高校包括亚洲的日本普遍重视综合指示的掌握和运用,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模型。德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著称,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瞄准世界和欧洲的三大办学方略。日本的工程教育一向秉承德国的专业教育传统。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终于抛弃了二战后被迫接受的美国(通才)模式, 取消了人为硬性划分的低年级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的界限(在日本叫做“ 教养部撤消” 或“ 学部贯通”)。把科学理论、专业技术、人文修养、专业伦理按“ 并行工程”的理念,落实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中[7]。
1.2.2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非常雄厚的发展基础,已逐渐成为所有专业学位中培养单位最多、培养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因此,如何保证并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所进行的基本评价标准是 :研究
生一般应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但同样存在其不足之处,如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多侧重对研究生某个方面的因素评价等[8]。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上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但研究生质量评价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9]。
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环节主要是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从而提高研究生水平,达到对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标准。
1.3主要研究内容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10]。
但是,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缺乏科学性,从入口方面看,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笔试中专业课的考核内容随意性较大,面试环节,主观随意性较大;从过程评价看,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对学员的课程考核不严现象;从出口方面,答辩组不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情况[11]。所以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对工程硕士工作成果的一种认可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硕士学术能力的评价
学员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需要针对以下能力培养进行评价,包括科研能力、自学及思辨能力、知识的自我完善能力、发现及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等。
2.工程硕士社会能力的评价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社会越来越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能力评价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评价等。通过这些能力的评价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批真正的高质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3.工程硕士思维能力的评价
工程硕士既是国家现实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思维的中坚力量。因此要科学评价工程硕士思维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辨识能力、逻辑能力的评价等。
4.工程硕士个人修养能力的评价
包括领导能力、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等。[12]
参考文献:
[1]周益兰,刘华奇,刘浩然.研究生教育发展背景分析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13
[2] 董晓惠,徐晓明.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5,(05)
[3]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46-49.[4]王沛.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16):55-58.[5]徐森.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素质与能力测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0(Sup):87-90
[6]李敏.浅析新形势下研究生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5,(1):72-74.[7]傅国.浅析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建立和培养的良好素质[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2):61-64.[8]韩银安.新形势下构建我国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的若干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2)
[9]袁海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桥梁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96-98.[10]张海英,韩晓燕,郑晓齐,雷庆.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11]车诚,李雷鸣,王军会、魏嫚.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165-169
[12]吕思为.对实现研究生全面素质评估的几点思考.高教论坛,(2004),(6):167-185
第二篇:开题报告: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范围和规模。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我国工程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所以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质量保障机制的实践和研究都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在借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同时,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应在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创新培养模式和吸纳社会资源的方式,切实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1]
综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则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就更有研究的价值了。
1.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我们需要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更需要真正的高质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因此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评价为质量检查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如何指导今后的工作并真正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否则,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实际意义。能力培养作为把握高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力培养评价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和注重,从而真正培养出能力型人才,以利于他们走上新岗位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起新时期合理、完善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使其能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科学评价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的教育质量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是紧紧围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其中一主要内容就是对能力培养的评价,从而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的教育质量。
第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或岗位的从业资格与工程硕士学位衔接紧密,从而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价工作也就必不可少了。我国高等教育要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就必须重视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价。
第三,有助于社会的了解和监督
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估工作有助于社会部门了解掌握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教育情况,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同时也可以促进各个培养单位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逐渐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第四,有助于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力培养进行评估,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改进现有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水平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现代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的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对其教育方式进行效仿和改进,取得了快速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已成为各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2.1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现实意义上的教育评价模型产生于西方,同样的,研究生乃至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评价模型也是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而且,在西方国家盛行通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西方国家客观上积累了较多此方面的经验[3]。
1.国外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有关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不仅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评价目标上较为科学。在有关工程硕士的专业设置方面,工科系列较多,在以重视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的评价占据巨大的部分。例如: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自80年代实施“丹顿计划”后,加大了设计和实践环节的比重[4]。在它的4年制工程硕士课程计划中,有这样一些内容:(1)一年时间在欧洲大陆学习和见习;
(2)必修的设计课程有“创造设计Ⅰ”、“创造设计Ⅱ”、“结构设计”、“个人设计项目”、“小组设计项目”、“毕业设计”;(3)选修的有“混凝土结构与设计”、“刚结构与设计”等;(4)在研究生课程计划的10个方向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有的甚至列为核心课程[5]。
2.西方高校普遍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与潜能。以美国为例,其高校基本上是自治机构,因此具有较大自主权,在研究生评价工作中较多采用自我评价。而且,社会机构也广泛参与了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价。
3.西方高校包括亚洲的日本普遍重视综合指示的掌握和运用,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模型。德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著称,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瞄准世界和欧洲的三大办学方略。日本的工程教育一向秉承德国的专业教育传统。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终于抛弃了二战后被迫接受的美国(通才)模式, 取消了人为硬性划分的低年级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的界限(在日本叫做“ 教养部撤
消” 或“ 学部贯通”)。把科学理论、专业技术、人文修养、专业伦理按“ 并行工程”的理念,落实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中[7]。
2.2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非常雄厚的发展基础,已逐渐成为所有专业学位中培养单位最多、培养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因此,如何保证并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所进行的基本评价标准是 :研究生一般应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但同样存在其不足之处,如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多侧重对研究生某个方面的因素评价等[8]。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上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但研究生质量评价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9]。
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环节主要是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从而提高研究生水平,达到对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内容、方法和关键技术
3.1研究的内容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10]。
但是,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缺乏科学性,从入口方面看,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笔试中专业课的考核内容随意性较大,面试环节,主观随意性较大;从过程评价看,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对学员的课程考核不严现象;从出口方面,答辩组不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情况[11]。所以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对工程硕士工作成果的一种认可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硕士学术能力的评价
学员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需要针对以下能力培养进行评价,包括科研能力、自学及思辨能力、知识的自我完善能力、发现及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等。
2.工程硕士社会能力的评价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社会越来越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能力评价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评价等。通过这些能力的评价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批真正的高质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3.工程硕士思维能力的评价
工程硕士既是国家现实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思维的中坚力
量。因此要科学评价工程硕士思维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辨识能力、逻辑能力的评价等。
4.工程硕士个人修养能力的评价
包括领导能力、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等。[12]
3.2研究的方法
3.3关键技术:
4可能的创新点进度安排
2010.01-2010.03 充分阅读所查得的文献资料, 基础教育评价理论、绩效评价理论、网络学习评价工具、网络学习行为的有关内容等做进行深入的研究;
2010.04-2010.06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际网络学习行为与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技能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调查并制定出一个基于e-Learning的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2010.07-2010.08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0.09-2010.12系统的试运行、维护及对模型的改进,课题总结,撰写硕士论文; 2011.01准备论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篇:江西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
江西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
甲方:
乙方: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丙方(委托培养生):
经甲乙丙三方商定,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 同志(以下简称丙方)参加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符合乙方初试、复试要求。根据丙方的报考志愿及考试成绩,乙方同意录取丙方为 专业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丙方毕业后回甲方工作。
二、乙方按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学制为2.5年到3年。
三、甲方(或丙方)应向乙方缴纳培养费(不含住宿费)共计人民币叁万陆仟元。培养费分3次付清,每次支付壹万贰仟元。第一次应在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报到日期前通过乙方规定方式缴纳,第二次、第三次应分别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学注册日付清。甲方(或丙方)原则上不得拖欠学费,若未按乙方规定的日期付清培养经费,乙方有权不为丙方办理入学报到或注册手续。
四、丙方学习期间不转人事档案、户口等,其工资、医疗费用、福利待遇等由甲方负责支付。
五、乙方对丙方的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办法,与学校同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完全一致。乙方必须完成培养任务,确保培养质量。若由于丙方个人原因达不到培养要求,乙方将按有关学籍管理条例处理,由甲方负责安置。
六、丙方因病休学,按乙方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处理,休学期间甲方不需支付委培费。
七、甲方若不执行本协议,乙方有权终止培养,将丙方交甲方安置,不退还甲方已支付的委培费。乙方如不执行本协议,则应赔偿甲方所付的培养费。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十、本协议书经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丙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入学,该协议自动废止。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签名:
年 月 日
第四篇:江西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
江西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
甲方:
乙方: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丙方(委托培养生):
经甲乙丙三方商定,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同志(以下简称丙方)参加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符合乙方初试、复试要求。根据丙方的报考志愿及考试成绩,乙方同意录取丙方为专业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丙方毕业后回甲方工作。
二、乙方按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学制为2.5年到3年。
三、甲方(或丙方)应向乙方缴纳培养费(不含住宿费)共计人民币叁万陆仟元。培养费分3次付清,每次支付壹万贰仟元。第一次应在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报到日期前通过乙方规定方式缴纳,第二次、第三次应分别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学注册日付清。甲方(或丙方)原则上不得拖欠学费,若未按乙方规定的日期付清培养经费,乙方有权不为丙方办理入学报到或注册手续。
四、丙方学习期间不转人事档案、户口等,其工资、医疗费用、福利待遇等由甲方负责支付。
五、乙方对丙方的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办法,与学校同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完全一致。乙方必须完成培养任务,确保培养质量。若由于丙方个人原因达不到培养要求,乙方将按有关学籍管理条例处理,由甲方负责安置。
六、丙方因病休学,按乙方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处理,休学期间甲方不需支付委培费。
七、甲方若不执行本协议,乙方有权终止培养,将丙方交甲方安置,不退还甲方已支付的委培费。乙方如不执行本协议,则应赔偿甲方所付的培养费。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十、本协议书经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丙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入学,该协议自动废止。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丙方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兰州理工大学培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2010版
兰州理工大学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乙方)受(甲方)委托,自年(入学年)为甲方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丙方),为规范培养环节,保证各方的权责,特签定如下协议:
一、工程硕士研究生姓名:;学院:;专业领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三、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由乙方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和甲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甲方导师应办理有关聘任手续。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结合甲方的实际任务作为课题来完成学位论文。以甲方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工程硕士硕士论文工作一般在甲方进行,论文课题需在乙方进行的,课题费由甲方提供,由甲、乙方指导教师鉴定课题合同,确定课题经费数额,完成甲方任务。
四、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习期间不转户口、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待遇,学习期间往返路费按甲方规定处理。
五、工程硕士在职攻读学位期间,不论何种原因中断学习,均参照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因个人原因中断学习,学费不予退还。
六、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报到前须一次性缴纳学费元,经甲、丙双方商定,由(甲方或丙方)支付乙方。交款后方可取得学籍,所学课程记入学分。
七、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乙方发给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并将学位证书交方。
八、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保存一份。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年月底有效。
甲方:(公章)甲方负责人:年月日联系电话:
乙方: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公章)乙方负责人:年月日联系电话:
丙方(签字):年月日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