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双培养”工程模型的研究
关于建立“双培养”工程模型的研究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我们**研究区域7个成员单位,就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确定的实施“双培养”工程研究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我们认为,要实施好“双培养”工程,重点要明确“三个认识”、采取“五种方式”、“把握五个环节”、“建立四个机制”。
一、明确三个认识
“双培养”工程是公司党委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涵义就是党组织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非党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其重要意义是:
1、开展“双培养”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的要求。“双培养”就是提高党员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的有效方式和载体。
2、开展“双培养”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提出实施产业化、国际化、多角化经营战略,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双培养”工程就是把党员培养成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双培养”是构建党员先进性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需要。通过实施“双培养”工程,构建载体,细化措施,完善机制,形成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采取五种方式
要区别培养对象的不同特点,结合不同培养资源,重点采取五种培养方式:
1、结对子双向培养。就是结合党员和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岗位性质,把党员与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结成帮带对子,双方在思想政治和技术业务上相互帮带,实现互学双赢,共同提高。
2、指定课题攻关培养。就是将生产经营中的管理和技术难题,指定给党员或非党生产技术骨干负责攻关,使非党生产技术骨干和党员在课题攻关中分别提高政治觉悟和技术业务水平。
3、职业生涯设计组织培养。就是对在专业技术、政治荣誉、工作岗位等方面有较高理想目标的党员或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由党组织帮助其设计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并创造条件,通过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4、紧缺人才专项培养。就是根据公司和本单位长远发展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或当期生产经营中专业人员的匮乏,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党员,采取外出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进行专项培养。
5、吸收参与重点培养。就是通过吸收非党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党内活动、完成党组织安排的重点工作等方式,使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经受党内生活锻炼和考验,尽快具备党员标准。
三、把握五个环节
1、要搞好现状调查分析。一是开展党员素质结构调查,明确党员队伍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技术职称、技术等级以及执岗能力等整体情况,掌握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对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影响(见表
一)。二是开展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状况调查,明确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的政治思想表现(见表二),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党员及非党
生产技术骨干对今后岗位目标及政治理想的追求(见表三)。三是开展企业当期和长远发展对生产技术骨干需求情况调查,明确企业当期生产和长远发展需要人才的种类和数量(见表四)。
2、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制定规划要注意两个方面重点:一是确定目标。就是根据本单位当期和长远发展需要,确定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目标要满足单位当期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需要,符合公司和本单位党员素质能力和结构目标要求,贴近本单位党员和非党生产技术骨干实际。二是要有权威性。制定规划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共识,并纳入本单位发展战略,纳入日常工作管理。
3、要落实好“双培养”对象和责任。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和技术需要及党员、非党生产技术骨干素质能力、结构情况,确定“双培养”对象,明确每个“双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并制定培养计划、培养方式和措施及时间进度,签订《责任书》(见表五),建立《“双培养”档案》(见表六),做到“双培养”对象的自然情况清、政治愿望清、岗位技术业务发展目标清、专业特长清、政治表现清和工作业绩清。
4、要抓好“双培养”计划实施。组织人事部门每季度对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培养目标有偏差的,及时调整。根据情况适时召开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和选树典型,推动“双培养”计划落实。
5、要做好培养对象实现目标的申报、验收。培养对象实现目标后,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报“双培养”工作办公室,经验收确认达到目标后,提出奖励意见,并指导培养对象制定下一个更高培养目标(见表七)。
四、建立四个机制
1、建立“双培养”责任机制。成立“双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双培养”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工会利用大练兵、生产竞赛等形式,对“双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和选树“双培养”典型;团委通过开展“双推”、青年岗位成才等活动,加强对“双培养”对象中的青年团员的培养;劳资部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有效形式,对“双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科技部门通过科技讲座、技术攻关等形式,加强对“双培养”对象的培养。
2、建立“双培养”工作协调机制。“双培养”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各方面工作,检查“双培养”规划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3、建立“双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双培养”效果评价办法,把落实实施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等作为对党支部“达标创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双培养”对象考核办法,对每个培养对象设置《“双培养”考核卡》,对其政治素质、技术素质、作用发挥、参加培训态度、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跟踪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岗薪分配挂钩,并作为岗位任用、职称晋级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4、建立“双培养”目标实现奖励机制。对培养对象实现培养目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本单位及以上技术拔尖人才、技术状元、模范党员、标兵的,给予一次性重奖;对取得技术、管理成果或解决重大技术、管理难题的,给予单项奖励;对优秀人才,在招聘干部、提职、技术晋级时优先。
第二篇: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三)学习目标
1、解关于x的方程kx+b=0可以转化为:已知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标坐标。
2、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kx-y+b=0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像就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
体验学习
一、探究新知:
例:若直线y=kx+b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 分析:
⑴一次函数的图像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和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⑵确定图像与两条坐标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令x=0和y=0解方程求得。解:
二、合作交流:
例:有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小玲和小芳分别说出了它们两个特征: 小玲: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6,0)。
小芳:图像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9。你知道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吗?
自主检测:
1、直线y=3x+9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0,-3)B、(-3,0)
C、(0,3)D、(0,-3)
2、直线y=kx+3与x轴的交点是(1,0),则k的值是()A、3 B、2 C、-2 D、-3
3、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1交于y轴同一点,则b的值是()A、1 B、-1 C、11D、-
34、已知直线AB//x轴,且点A的坐标是(-1,1),则直线y=x与直线AB的交点坐标是()A、(1,1)B、(-1,-1)C、(1,-1)D、(-1,1)
5、直线y=3x+6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的值是方程2 x+a=0解,则a的值是________。
6、方程3x+2=8的解是_____,则函数y=3x+2在自变量x 等于____时的函数值等于8。
7、求直线y=2x+8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与两条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学海拾贝:
与同伴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开题报告: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范围和规模。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我国工程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所以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质量保障机制的实践和研究都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在借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同时,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应在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创新培养模式和吸纳社会资源的方式,切实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1]
综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则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就更有研究的价值了。
1.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我们需要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更需要真正的高质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因此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评价为质量检查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如何指导今后的工作并真正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否则,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实际意义。能力培养作为把握高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力培养评价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和注重,从而真正培养出能力型人才,以利于他们走上新岗位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起新时期合理、完善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使其能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科学评价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的教育质量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是紧紧围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其中一主要内容就是对能力培养的评价,从而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的教育质量。
第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或岗位的从业资格与工程硕士学位衔接紧密,从而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价工作也就必不可少了。我国高等教育要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就必须重视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价。
第三,有助于社会的了解和监督
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力培养的评估工作有助于社会部门了解掌握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教育情况,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同时也可以促进各个培养单位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逐渐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第四,有助于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力培养进行评估,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改进现有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水平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现代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的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对其教育方式进行效仿和改进,取得了快速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已成为各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2.1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现实意义上的教育评价模型产生于西方,同样的,研究生乃至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评价模型也是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而且,在西方国家盛行通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西方国家客观上积累了较多此方面的经验[3]。
1.国外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有关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不仅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评价目标上较为科学。在有关工程硕士的专业设置方面,工科系列较多,在以重视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的评价占据巨大的部分。例如: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自80年代实施“丹顿计划”后,加大了设计和实践环节的比重[4]。在它的4年制工程硕士课程计划中,有这样一些内容:(1)一年时间在欧洲大陆学习和见习;
(2)必修的设计课程有“创造设计Ⅰ”、“创造设计Ⅱ”、“结构设计”、“个人设计项目”、“小组设计项目”、“毕业设计”;(3)选修的有“混凝土结构与设计”、“刚结构与设计”等;(4)在研究生课程计划的10个方向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有的甚至列为核心课程[5]。
2.西方高校普遍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与潜能。以美国为例,其高校基本上是自治机构,因此具有较大自主权,在研究生评价工作中较多采用自我评价。而且,社会机构也广泛参与了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价。
3.西方高校包括亚洲的日本普遍重视综合指示的掌握和运用,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模型。德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著称,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瞄准世界和欧洲的三大办学方略。日本的工程教育一向秉承德国的专业教育传统。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终于抛弃了二战后被迫接受的美国(通才)模式, 取消了人为硬性划分的低年级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的界限(在日本叫做“ 教养部撤
消” 或“ 学部贯通”)。把科学理论、专业技术、人文修养、专业伦理按“ 并行工程”的理念,落实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中[7]。
2.2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非常雄厚的发展基础,已逐渐成为所有专业学位中培养单位最多、培养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因此,如何保证并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所进行的基本评价标准是 :研究生一般应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但同样存在其不足之处,如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多侧重对研究生某个方面的因素评价等[8]。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上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但研究生质量评价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9]。
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环节主要是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从而提高研究生水平,达到对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内容、方法和关键技术
3.1研究的内容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10]。
但是,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缺乏科学性,从入口方面看,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笔试中专业课的考核内容随意性较大,面试环节,主观随意性较大;从过程评价看,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对学员的课程考核不严现象;从出口方面,答辩组不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情况[11]。所以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对工程硕士工作成果的一种认可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评价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硕士学术能力的评价
学员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需要针对以下能力培养进行评价,包括科研能力、自学及思辨能力、知识的自我完善能力、发现及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等。
2.工程硕士社会能力的评价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社会越来越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能力评价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评价等。通过这些能力的评价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批真正的高质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3.工程硕士思维能力的评价
工程硕士既是国家现实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思维的中坚力
量。因此要科学评价工程硕士思维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辨识能力、逻辑能力的评价等。
4.工程硕士个人修养能力的评价
包括领导能力、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等。[12]
3.2研究的方法
3.3关键技术:
4可能的创新点进度安排
2010.01-2010.03 充分阅读所查得的文献资料, 基础教育评价理论、绩效评价理论、网络学习评价工具、网络学习行为的有关内容等做进行深入的研究;
2010.04-2010.06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际网络学习行为与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技能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调查并制定出一个基于e-Learning的学习行为评价模型; 2010.07-2010.08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0.09-2010.12系统的试运行、维护及对模型的改进,课题总结,撰写硕士论文; 2011.01准备论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篇:关于建立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的研究
一、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models)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模型或用到模型,比如,儿童玩具、建筑模型、飞机模型等都是实物模型,另外还有文字、符号、图表等描述现实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模型,如地图就属于这一类。
科学家或工程师在研究实际的或拟议的系统的时候,为了便于实验和预测,总是
先要设法把所要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形态或运动状态变为易于考察的形式即模型。模型是系统过程的一种简化、抽象和类比表示,它不再包括原系统或过程的全部特征。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而抽象的程度是很不相同的:抽象程度越低,模型离现实世界越近,结构也就越大、越复杂;抽象程度越高,模型离现实世界越远,所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少。
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以下简称为模型)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思维科学、系统论、方法论、运筹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从应用写作入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写作操作技术和训练体系。它是对思维方式作结构性的表述,是人们按一定方式、规则、程序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思维活动形式,是人们构思文章、预先编排的标准思维程序。
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包括:
(一)总体思维模型。它是全篇文章的思维网络,是作者构思文章的思维标准化的一种直观表述形式。从总体思维模型中,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认识某种文体的全部构件思维程序及其相互关系。总体思维模型是各部位思维模型的总和。
(二)部位思维模型,也叫肢体模型、分解模型。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一种叫定量思维模型;另一种叫变量思维模型。这两种模型在具体运用中是对举的,往往构成一对或一组。变量思维模型是定量思维模型的演化、分解、活用。从内容上,部位思维模型又分为文题模型、导言模型、主体模型、结尾模型等,这几种模型揭示了文章各部位不同序列、不同排列组合关系、标准思维走向,解决了应用文每个部位究竟应该“怎么写”的具体技术问题。其中定量思维模型是标准型,变量思维模型是定量思维模型的“活化”。标准型中包含着思维的共性,“活化”中孕育着思维的个性,揭示了平衡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思维辩证法。
二、为什么要研究建立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
写作,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至今仍在潜科学的领域中徘徊,要打破这种局面,堂而皇之地走入科学殿堂,必须从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入手。因此,研究建立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模型的目的是:
(一)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我国古代,无论是思想家还是文人学士,他们在思维方式上,都不是从某个初始概念、命题出发,运用形式推理获取确定的结论,而是紧紧围绕某个基本范畴和中心命题,通过多层类比、多方面解说,层层展开自己的思路;都不是寻求排除矛盾的理论同一性,而是在建立范畴之间的对立互补关系中,达到原则的贯通性。这种思维方法,所提供的往往是“指示真理的方向”,而不是精确的知识,此其一。其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的思维范畴具有明显的多义性和流动性,他们很少有人试图对自己的范畴加以定义规定。其三,中国古代思想家个人不重视体系的形式构造,而体系却鲜明地展现在历代思想家所汇成的思想运动长河中。他们缺乏独立的逻辑力量,只有依附于历史母体才能存在,才能显其价值。罕见的异端思想只能作为个别的偶然的无序因素,如同爆竹一样闪现一下声光即被吞没,思维只能在巨大的历史逻辑中缓慢运动。中国古代这种思维模式,直接桎梏着写作理论的发展,古人对写作规律也只能作“高灯下亮”式的解说,不能作科学的思辨。文章究竟应该“怎么写"?古人做不出科学的回答。若要使写作学科走进科学的殿堂,首先要打破长期以来的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
(二)现代的写作学,多半继承了古人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虽有所创新,但大都是“古为今用”,继承多于创新。
(三)当前,在大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苦于写作无途径,老师苦于写作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写作实践。究其原因有两条,一是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写作理论为指导;二是缺少科学的训练方式。
(四)因此,当务之急,体现在写作教学改革中,就是要从宏观上打破、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微观上研究解决文章究竟应当“怎么写"的具体技术问题、训练体系问题。这就是本文研究建立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的宗旨。
三、应用写作思维训练描述模型的内涵
“模型”是预先编排好的构思文章的标准思维程序,是文章的模仿或抽象,是写作的方程式。它有一定的内容,遵循写作规律,按照量化、序化、优化的原则有规律地结合?鸦它控制着文章的进行律,抽象地表示文章各部分构件之间关系、排列组合及共性和个性。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是构思文章思维轨迹的书面化、标准化。
2
第五篇:《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模型的作用:用模型来描述抽象事物;用模型来解释事物的原理。
2、了解建模的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教学难点:
了解建模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
教学准备:PPT课件、草履虫模型、肺呼吸模型、导学案 学生准备:暗盒模型1(6套)、暗盒模型2(6套)、肺呼吸模型材料(6套)玻璃球、盒子、障碍物2个、饮料瓶、剪刀、双面胶、橡皮筋、橡皮泥一块、气球2个、吸管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出示模型
1、过渡:教师拿出恐龙模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回答:恐龙模型,再问:同学们见过更大的恐龙模型吗?我们一起来看吧!
2、出示一组恐龙模型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二:汇报交流,质疑总结
1、认识模型 过渡:我们能如此清晰的了解了恐龙这种早已灭绝的史前生物,归功于这些惟妙惟肖的模型。模型在生活中很常见,上节课我们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让我们来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模型? 小组汇报预习单第一题。全班讨论质疑交流。师总结:
模型这个大家族种类繁多,按用途分有房地产模型、军事模型等;从材料上有木质模型、树脂模型等;从表现形式上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结构模型和仿真模型等。
2、了解模型的作用 学生过渡:回忆从三年级到现在你在哪里用到过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组汇报预习单第二题。师总结:
理解模型的作用:用模型来描述抽象事物;用模型来解释事物的原理。
3、分析暗盒模型 学生过渡:这里有两种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其他材料做的障碍物。障碍物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把小组内共同认可的障碍物的位置画下来。小组汇报预习单第一题。全班讨论质疑交流。
师总结:我们除了分析障碍物的位置还要发现更小细节,比如不同的材料。
4、建立模型,总结提升 师过渡: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从鼻腔进入,沿着咽喉、气管到达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的肺,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肺呼吸模型。学生制作,评比交流。师总结:
“建立模型”毫无疑问是一种抽象,因为模型毕竟不是真实世界,有太多的简化。比如同学们制作的肺呼吸模型,呼气时气球里基本没有了空气,但实际我们在呼气时肺里还有近1000毫升的余气;再比如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模型,铁球比棉花落地块,我们现在都知道是错误的,而在当时他仅仅忽略了一个微小的因素空气的阻力;任何模型都会忽略一些东西,用好模型的关键是要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模型忽略了什么,也就是说你的模型适用的环境是什么。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导学案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有没有听说过,打印机可以打出这样的肺模型(出示肺模型),或者打印出一座高楼或桥梁的模型呢?这就是神奇的3D打印技术,课下同学可以去上网寻找相关的资料来研究一番,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