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9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成在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与装饰等领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l、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本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能力。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家具设计
主要研究家具设计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家具史、中国传统家具、家具产品造型艺术、家具结构力学、家具创新设计与产品开发、家具文化、家具与室内环境等。
2、家具制造工艺
主要研究家具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木质家具、金属家具、软体家具、竹藤家具、玻璃家具、塑料家具等的加工原理与制造技术,家具生产与运作管理(现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家具标准化、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家具产业、家具工业信息化等。
3、家具工业工程
综合运用工业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以及系统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将家具工业的人力、物料、装备、能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于生产力的集成系统,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改善和评价等,为家具工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工作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企业(行业)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研究与价值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现代家具制造系统等。
4、家具商贸
主要研究家具市场营销理论、家具市场分析与预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家具市场营销策略、家具市场营销组织与控制、家具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家具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等。
5、人类工程学
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和工程学以及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研究人在工作或休闲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感性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体机能特性、人与家具设计、人与室内环境设计、人与作业设计、“人—机—环境”系统、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以创造最适合于人使用的家具和室内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6、家具机械及自动化
木质家具、金属家具、软体家具等生产设备与技术装备的最新发展,木材切削理论研究与新型刀具开发,数控机床加工理论及编程技术,涂装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家具机械与设备管理,家具企 1
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1年,在职硕士可延长2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公共基础课7学分,基础理论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共6学分),选修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也可在专业学位课中选择)。每个学分20学时。
(1)学位课程(18学分)
1)公共基础课(2门,7学分)
① 自然辩证法2学分
② 第一外国语5学分
2)基础理论课(5学分)
① 设计文化论2学分
② 设计方法论2学分
③ 技术美学与造型设计3学分
④ 系统工程学2学分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6学分)
① 人体工程学专论2学分
② 中外传统家具2学分
③ 现代家具设计2学分
④ 家具与木制品新工艺2学分
⑤ 家具工业工程2学分
(2)选修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共12学分)
1)结构力学2学分
2)数学模型2学分
3)高级木材学2学分
4)家具品质管理2学分
5)木材工业环境学2学分
6)木工数控机床及编程2学分
7)家具加工装备与过程自动化专论2学分
8)感性工学2学分
9)计算机高级辅助设计2学分
10)中外美术史2学分
11)高级表现技法2学分
12)设计学2学分
13)现代造型艺术2学分
14)艺术美学2学分
15)企业形象及品牌形象设计2学分
16)装饰艺术设计2学分
17)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史2学分
18)室内设计专论2学分
19)建筑与环境2学分
20)设计管理2学分
21)产品系统设计2学分
22)视觉媒体及应用2学分
23)木质环境学(木质居住环境)2学分
24)木质环境材料及装饰制品2学分
25)工程设计与可行性研究2学分
26)结构和功能复合材料力学2学分
27)木材改性2学分
28)胶粘剂专论2学分
29)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F等)3学分
30)运筹学(含线性规划)3学分
31)应用概率统计2学分
32)现代测试技术2学分
33)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2学分
34)科学研究方法论2学分
35)科技写作1学分
36)文献综述1学分
其余选修课可以根据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培养需要,选择木材科学与技术、设计艺术学、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
(3)实践性环节(要求2学分)
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2学分
2、课程说明与教学内容
(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主要参照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主要参照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
(3)设计文化论
包括设计文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结构、时间观、空间观、中西设计文化比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特征、时代与文化特征、环境特征、设计与流行文化、造形与生活、企业、传统、审美与文化、设计文化的艺术时代、民具的文化特性和价值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设计理论水平。
(4)设计方法论
包括设计科学概论、要素、技术与程序、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功能论设计思想及方法、系统论设计思想及方法、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人性化设计、设计调查的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管理、设计评价、现代设计方法、创造型设计师的素质与能力等内容。
(5)技术美学与造型设计
技术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发展简史;现代艺术设计的形成、内容和要求,现代工业产品质量观念,产品美的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一;现代工业产品标准化与多样化,稳定性和装饰性;包装、商标和广告等问题: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和程序;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方法。
(6)系统工程
系统与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学科基础、技术内容、方法论,系统分析与网络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模型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应用,系统最优化与可行性研究,系统设计,系统决策技术及其应用,系统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系统评价技术及其应用。
(7)人体工程学专论
包括人体工程学概论、人体尺度、人与家具、人与环境、家具与室内的人性化设计、作业姿势与作业安全等内容。以人为核心,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的如何应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创造最适合于人使用的家具和室内环境。
(8)中外传统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西方古典家具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风格特征、设计流派与典范、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历史背景及其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传统家具的造型、材料、基本构造、制作手法等。
(9)现代家具设计
现代家具设计的基本理念、现代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重点介绍不同类型家具的风格特征、功能要求、设计理念、设计要点、材料与结构、表面处理手法、制造工艺、环境特性,以及现代家具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专论等内容。
(10)家具与木制品新工艺
21世纪国内外家具工业及木制品行业的发展与趋势,家具与木制品制造技术的新概念、新理论、新理念,家具与木制品的材料及其特性,实木家具制造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板式家具制造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曲木家具制造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软体家具制造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竹藤家具制造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家具与木制品涂装、涂饰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专论,家具及木制品的品质,家具与木制品现代生产工艺的设计与规划等。
(11)家具工业工程
系统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工作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企业(行业)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研究与价值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现代家具制造集成系统及其人力、物料、装备、能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有效规划、设计、改善和评价等。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导师应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学科所统一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和公益劳动等活动,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
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参加本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的部分章节教学、辅导、答疑,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和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10次及以上学术报告(讲座)。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促进人才成长。
考核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方面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方式:业务考核由学科组组织5~7名专家结合开题进行;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党总支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调研选题、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开题报告前要求做好文献综述、选题调研等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举行开题报告,也可结合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开题报告必须包括文献综述、课题来源、研究内容、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应用前景或学术意义等。开题报告应由学科组组织相关专家参加和硕士生公开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听取意见。开题报告通过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3个月内再进行一次,第二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取消其学籍。
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选题应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论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包括中英文摘要、文献综述、研究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3个月完成全文初稿,根据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审阅后的意见,修改补充,最后定稿。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句通顺精练,条理分明清晰,数据可靠真实,图表清楚整齐,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论文达到规定要求定稿后,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以便组织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答辩合格的论文,经必要的修改后,即可正式付印。
第二篇: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7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化工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科学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化学加工
研究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化学加工方法制取清洁能源、酶制剂、蛋白饲料、功能性食品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
2、酶工程
研究微生物酶的菌种筛选、微生物酶的合成、酶学性质、酶的分离提纯、酶的应用等。
3、生化分离技术
运用生物反应与生物分离的原理开发和设计生物分子分离过程、优化生物分离过程。
4、微生物基因工程
重组微生物的构建和基因表达技术;木质纤维降解酶类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性环节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位考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讲课20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30学时为1学分。选修课程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共同商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1)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基础理论学位课(5学分)
【1】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2学分
【2】有机化合物色谱分析2学分
【3】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学分
【4】现代微生物技术2学分
【5】生物反应过程原理3学分
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6学分)
【1】基因工程2学分
【2】生物分离原理和过程2学分
【3】植物纤维资源生物化学加工2学分
【4】生物化工专题2学分
【5】纤维素酶分子酶学及应用2学分
【6】生物反应器工程2学分
(2)选修课(12学分)
【1】森林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2学分
【2】制浆造纸生物技术2学分
【3】功能性食品2学分
【4】分子生物学2学分
【6】生化反应工程2学分
【7】酶工程2学分
【8】发酵工程2学分
【9】现代生物技术导论2学分
【10】代谢工程2学分
【11】发酵过程优化技术2学分
【12】多尺寸微生物工程优化2学分
【13】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2学分
【14】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学分
【15】生物化学3学分
【16】糖类化学2 学分
【17】电镜技术2 学分
【18】环境化学2 学分
【19】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2 学分
2、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有机化合物波谱及色谱分析
要求研究生掌握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有机质谱、色谱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利用上述波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主要内容: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紫外可见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各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红外光谱的解析。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化学位移与有机化合物结构,自旋-自旋偶合,氢谱图的解析。
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原理,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谱图的解析。
有机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中的离子、分子式的测定,有机化合物裂解的一般规律,质谱解析的程序及解析。
综合光谱解析的一般规律及实例。
(4)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要求研究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算法。
主要内容: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的辩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和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
(5)现代微生物技术
要求研究生掌握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微生物在现代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主要内容:介绍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具有工业价值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分子改良技术,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表达技术,以及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微生物与资源开发,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6)生物反应过程原理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产物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为专业学习和论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节、酶生产的调节、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工艺控制、固定化技术、氧的供需、泡沫控制、杂菌预防。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微生物细胞的破碎。生物工程产品的膜分离过程、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色层分离法、结晶法等分离纯化方法。
(7)基因工程原理
要求研究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并能跟上该专业学科的发展进程。
主要内容: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基因克隆的载体;基因的分离、鉴定及表达。
(8)生物分离原理与过程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分子溶液的热力学特性、传递特性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亲和特性。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各种分离方法,进行生物分离过程设计和集成,对生物分离过程经济评估。
主要内容:生物分子溶液热力学、传递特性、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生物亲和作用;常用生物分离过程分析(结晶与沉淀、膜滤、离心、色谱、萃取、电泳、磁力分离、溶剂脱除与干燥、细胞破碎)生物分离过程集成及过程经济评估
(9)植物纤维资源生物化学加工
要求研究生掌握植物纤维资源、农林废弃物资源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植物纤维原料的成分分析、植物纤维原料酶降解的基础研究和扩大试验、蒸汽爆破预处理、酶水解、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生产、纤维素酶结构与活力的关系、半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纤维材料的同步糖化发酵、戊糖发酵、提高植物纤维原料转化率的途径、生物质能源经济分析、植物纤维资源生物转化的最新进展。
(10)生物化工专题
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学习生物化工领域相应专题的新技术、新工艺、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生物化学加工方向、发酵工程方向、酶工程方向等。
(11)纤维素酶分子酶学及应用
要求研究生掌握纤维素酶酶学及分子酶学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纤维素酶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理。
主要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分子水平介绍木质纤维降解酶的作用机理,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木质纤维降解酶的合成调控的分子基础,以及木质纤维降解酶在众多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
(12)生物反应器工程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器的特性,掌握生物反应器中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能对常用反应器结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主要内容:酶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及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热量衡算,反应器中进行生物反应时伴随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反应器的流型、操作方法和稳定性,以及放大等有关反应器的基础理论,工业和科研中常见的搅拌反应器、鼓泡反应器、气升式反应器、膜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其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要参加学校、学科所统一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参加本科、专科相应的辅导,批改作业,参与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辅导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并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计1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10次及以上学术报告(讲座)。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考核和分流,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同时,考核又是对培养工作的检查,起到了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考核工作由学科组组织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总支组织进行。考核研究生一年多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考核课程学习成绩、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缴费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或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调查报告、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全教研组)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教研室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第三篇: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我院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以及音乐科技等61个研究方向,为更好地培养水平较高、数量较多的音乐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第一条 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器修造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乐器修造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第二条 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申请学位年限最长可延至五年。
第三条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掌握一定深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培养和提高硕士生理论研究的能力;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达到相当水平。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根据专业特点,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体培养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硕士生的培养工作由硕士生导师负责。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研究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表演专业可聘请一位理论系教师协同指导论文写作。指导教师的名单应经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四条 各专业课程安排
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安排,应由招收硕士生的系部起草拟定。对硕士学位共同课、主科、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科目、学分、时间安排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专业方向课程安排应由系委会讨论通过,系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院审批,研究生部备案。
硕士学位的课程包括以下五类:
一、共同课:政治,外国语;
二、主科;
三、专业必修课;
四、专业选修课;
五、一般选修课。硕士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8学分。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基础理论,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生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及主要参考书目。
研究生选修课的教学大纲需经所在部门审批通过,报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注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艺术实践、专题讨论、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的考核主要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包括习题、演出、课堂讨论、文献阅读的数量与质量等)的情况进行检查,由导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记入学习档案。
各方向课程安排见教学方案。
第五条 硕士学位音乐会、毕业作品、学位论文与答辩
表演专业研究生须在毕业学年完成一至两场学位音乐会,学位音乐会的规格要求见《中央音乐学院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环节要求》。学位音乐会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作曲方向硕士生毕业要求创作至少两首学位作品。一首为室内乐(约10分钟),一首为管弦乐(约15-20
分钟)。
电子音乐作曲方向硕士生毕业要求创作至少四首学位作品(约40分钟),并根据具体情况,2-3人组合,举行电子音乐作品毕业音乐会。
音乐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要求完成1-2学期的教学实习,并在毕业学年进行教学答辩。教学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举行开题报告(最晚不超过第四学期第10周),通过研讨集思广益(详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与程序》)。
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即可向研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可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申请答辩的程序可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六条 学位授予
凡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学位音乐会、毕业作品及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2008年3月24日 2010年12月8日修订
第四篇: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武汉大学药学院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西药物新剂型、合成新工艺和手性技术的研究方法,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合成及技术开发;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以及新药的发现与开发。
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新靶点,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定向合成,组合合成、生物合成、半合成),以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模板,开展药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活性筛选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对化合物可能的活性作出预测,进而对比较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体筛选。在此基础上积累与建设化合物库,包括虚拟化合物库的建设与收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能,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分析,在功效筛选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优化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生物药物,是世界各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蛋白药物、糖类药物、核酸药物等现代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化学方法与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新型成药基因与成药蛋白的鉴定、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天然生物药物的部分合成、传统生物药物(如中药)的现代化研究等。
3、药剂学
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是新药开发和研制的重要一环节。药物剂型对于新药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包括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常规制剂的研究方法;开发和研制化学药物制剂、中药与天然药物制剂以及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在开发传统辅料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缓控释作用和靶向作用的辅料系统和载体,采用新技术研究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优化药物辅料的性能,改良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调节药物辅料的组分和结构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满足不同药物控制释放的要求。通过适宜的药物载体,大幅度提高了药物在靶向器官中的分布,提高了药物疗效。尤其是利用靶向基团特异性识别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抗癌药物的定向释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利用对外界变化因素,如光、温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改善药物的临床应用的顺应性,更好服务于患者。
4、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的分离、检测与鉴定相关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置及分析方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技术以及与质谱联用技术的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基于现代仪器分析的药物筛选新模型与方法研究;手性药物色谱柱材料与分析新方法研究;药物分子识别纳米材料与荧光探针试剂研究;药物分离与检测集成化微芯片、微小化药物分析装置的研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单个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分析;单细胞水平药物动力学研究等。
5、生药学
生药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生药品种鉴定及新资源发掘;生药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生药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生药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6、药理学
病毒疫苗、肿瘤疫苗的研究;肝脏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护肝药物的开发与研制;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药物的开发与研制;药物、异物代谢的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
三、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
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及学分要求
各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跨学科专业、同等学力研究生应补修至少2门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具体科目由导师确定,不计学分但必须达到及格要求。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论文选题: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提出论文选题及课题设计方案,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经讨论通过后开始实验研究,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工作,可整理成硕士论文。要求选题新颖,有创新性,实验设计科学严谨,方法及手段先进,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论文应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论据充分、论点明确、结论正确。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核心期刊(CSCD收录)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2)在本学科指定SCI收录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3)在本学科指定SCI收录二区及以上期刊(以中科院分区为准)以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至少2篇(且至少一篇IF不小于2)。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并进入答辩环节。
2、中期考核
为保证培养质量,加强过程管理,各学科应在培养方案中提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评定等环节的具体标准与要求。中期考核应建立淘汰制度,具体流向包括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培养方案应对培养方式、指导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要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
2、应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培养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探索建立学术、实务双导师制。
3、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4、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应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等目录,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如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6、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第五篇:兰州理工大学培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2010版
兰州理工大学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乙方)受(甲方)委托,自年(入学年)为甲方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丙方),为规范培养环节,保证各方的权责,特签定如下协议:
一、工程硕士研究生姓名:;学院:;专业领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三、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由乙方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和甲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甲方导师应办理有关聘任手续。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结合甲方的实际任务作为课题来完成学位论文。以甲方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工程硕士硕士论文工作一般在甲方进行,论文课题需在乙方进行的,课题费由甲方提供,由甲、乙方指导教师鉴定课题合同,确定课题经费数额,完成甲方任务。
四、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习期间不转户口、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待遇,学习期间往返路费按甲方规定处理。
五、工程硕士在职攻读学位期间,不论何种原因中断学习,均参照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因个人原因中断学习,学费不予退还。
六、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报到前须一次性缴纳学费元,经甲、丙双方商定,由(甲方或丙方)支付乙方。交款后方可取得学籍,所学课程记入学分。
七、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乙方发给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并将学位证书交方。
八、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保存一份。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年月底有效。
甲方:(公章)甲方负责人:年月日联系电话:
乙方: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公章)乙方负责人:年月日联系电话:
丙方(签字):年月日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