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1: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物理教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具有从事物理教育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6.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12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3学分

I学期 I学期 I学期 I学期 2.专业基础课(9学分,按一级学科开设)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论

3学分

I学期

注:“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全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

(二)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

1.公共选修课(2-4学分,由研究生院组织开设,任选)2.专业方向选修课(7学分)物理课程论

40学时

40学时

40学时

40学时

2学分

I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物理教育专题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物理教育逻辑

3.跨院校、跨学科课程(2学分,必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0学时

(三)必修环节(7学分)1.学术活动(10次以上)

1学分

2.教学实践

1学分

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批改作业等。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

3.文献阅读

1学分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4.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

4学分

(四)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专业基础课程,即按一级学科开设的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五、考核要求

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指定主要参考书,至少有一门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合格后记3学分。我院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初,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硕士研究生答辩应按照《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7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7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3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考试。以考试及格为准,虽然不计入学分,但未补修或未能通过考试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管理

1、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辅以考查方式,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能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非学位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学术活动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为依据,导师签字认可后由学科负责人进行成绩评定;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2、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非学位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学院来负责具体组织。学位课程考试时间不少于2小时。考试和考查成绩均按百分制评定,学位课程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达到60分方为合格,可以获得学分;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的成绩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3、考试不合格的课程应重修,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4、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5、研究生若违反考试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必须经学位点负责人审核、学院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行。

2、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应在第4学期初进行,4月中旬前完成。主要是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想政治表现和科研能力等。考核小组由院总支书记、院长、分管院长、导师组成员及研究生秘书组成。按期完成培养计划、中期筛选合格的研究生即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否则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3、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一部(位列前两位),且第一署名为聊城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否则将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4、实践活动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以“助教”的形式实施,安排在第二学年,工作量不少于36学时,必须面向本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方式包括授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习、辅导毕业论文等,由指导教师根据备课、讲课及学生的反映等环节对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入学前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并已经取得助教职称者,经导师审核,院长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批准,可免修教学实践。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院和学科点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应在第3学期11月底之前通过论文的开题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论证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第5学期,学院组织相关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该项工作在研究生申请答辩前6个月完成。如果未能通过中期检查,则学校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7、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6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8、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研究生论文写作完成后,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七、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确保培养质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

2、加强实践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研究动态;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考试、考查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等形式,确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4、按照学校规定做好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确保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

第三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论: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课程编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论主要是研究学校应该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选择教材、怎样安排组织教材等问题的理论。

2.物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训目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训练基本技能、促进知识、能力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3.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意志内部启动机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物理学的特点。

答: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及其结构,物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特点及其联系,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特点主要有: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科学。

(4)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角色关系转变的理解。

答: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课程改革为教学行为转变开拓了空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1)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本身的教授。(2)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研究。

(3)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

3.简述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答:(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物理学习系统的组成。

答:物理学习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物理学习的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

物理学习的动力系统是负责物理学习的始动、维持和持续和系统。物理学习操作系统是负责信息知识的接收、加工、贮存、输出等具体实质性学习职能的系统,即所谓物理认知系统。

学习的控制系统,是学习的指挥系统,它控制着整个学习行为,作用于学习过程和始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比较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阐述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答:《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现将其主要不同介绍如下:

全面阐述物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相比之下,现行大纲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过于原则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标准》不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 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现行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现行大纲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出没有强调科学过程。

(3)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现行大纲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两处有所涉及:一处是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品德教育”;另一处则见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计二百多字。在其主要篇幅“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中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内容标准”的“科学内容”部分,无论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还是活动建议,选择时都考虑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才用。

(4)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现行大纲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只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一节谈到物理知识与

实际的联系时有所涉及。《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则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5)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实施,《标准》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若干实施建议。这些建议不求完全,但是对于现行课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尽可能具体的阐述。在“课程内容”部分有较多的例子,用来解释正文的要求并把它们具体化。内容标准每小节后的活动建议,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导向。这些建议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自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其他活动。

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随着信息技术是快速发展,物理课程面临着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许多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观念上,还需要从知识是第一位、能力很重要,转变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创造性激光器重要上来。当前,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革和创新物理课程,其实质就是物理课程信息化,即追求“信息技术――物理课程”的单向发展。第二层面的问题是,物理课程创新如何开了和利用信息技术?其实质就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程化,即追求“物理课程――信息技术”的单向发展。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和物理课程整合应针对现实教育中信息技术和物理课程的割裂、分离及单向发展等问题,立意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全方位整合。使信息技术与物理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事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主

要是针对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存在割裂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 的物理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技术与人的学习活动整合成为有机的连续体的统一体。

第四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学科,中学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们认识到物理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教师们对以往教学的进行一定的反思。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物理实验,使教课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关键词:

基础;认知;能力;素质教育;学习目标;生活;课堂;分组实验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从而推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介绍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使人们认识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和主要渠道。只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会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并且在我国历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强调这一观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到逐步加强。

物理科学实验是根据研究对象、选用有关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的干扰,使要研究的现象重复出现,进而通过精确的观察 和测量找出规律,发现科学理论。中学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教学符合认知规律: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也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从认知方面讲,人们在学习时应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将相关的知识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传递到大脑,以利于大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有效地去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才能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2.实验对陪养学生能力有重要意义:

实验具有典型性、复杂性、趣味性和定量研究的全面性,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景,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通过实验,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和探索兴趣,不仅可以激发,还可以稳定和发展。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让学生进入新奇的实验环境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疑问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3.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教育。通过实验逐步养成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的习惯,树立尊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加强安全意识。二是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可以有效克服实验神秘心里、胆怯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等,逐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耐心、细心和恒心,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实验,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习惯,学会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总之,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先生认为素质教育中加强实验训练有助与事业的成功。

4.实验教学可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促进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实验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借助仪器设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创造出一个恰当的实验环境,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便人们能比较容易精确地发现规律。

物理教学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条:①培养科学的价值观;②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③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能力。离开了物理实验,这三条目的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例如,从掌握物理知识来说,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现在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学没有遵循认识的规律,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基础。虽然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只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还可以来源于生活,但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来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强化了的感性材料,具有典型性、可控性和重复性,因此,它能提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

5.物理实验可以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及实例,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度。轻松地达到了物理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完成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加深理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应当做到:

中学老师应当首先认识到在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实验是拓荒者,没有实验就没有理论,因为事实是科学的依据。研究任何科学,必须注重事实,才能总结规律,建立假说和理论。物理实验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学的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

1、要高度重视教学中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做,学生观察的示范性实验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把“生活世界”转换为“物理世界”,使学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之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学习动机。在物理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在生产、生活中需要物理知识,自然就会对物理产生兴趣,学习热情自然就会保持长盛不衰。

例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试管底部安然无恙。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要放手让学生做好课内分组实验,培养他们自主实验的能力: 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是为了使学生自己晓,不用教。物理教学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系统地从感觉到感知,思维、分析、概括等活动中认识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提高操作能力和技能。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老师可以进行一些探索,例如: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3、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做些教材要求之外的课外实验,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有助于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培养,使自主实验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中物理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综上所述,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要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和实验人员,必须真正理解物理实验的意义,并建立起热爱物理实验的感情。

参考文献:

[ 1] 魏日升.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2] 朱忠立. 中学物理仪器与实验[ M]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3] 陈刚. 新编物理教学论[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海波〕

第五篇: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事业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二十一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应用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

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能独立展开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应用背景。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宽广和坚实的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和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

(1)介电超晶格及其微结构材料与器件

(2)铁电介电薄膜与集成铁电器件

(3)人工带隙材料

(4)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

(5)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6)微结构材料的设计

(7)材料设计中的高性能计算

(8)非线性光子学

(9)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

(10)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两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未通过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南京大学统一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二年半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D类课程《材料科学进展》。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材料结构(3学分)

材料性能(3学分)

C类:

固体理论(4学分)

电子显微术(2学分)

材料设计(2学分)

D类:

纳米材料与技术(3学分)

超晶格材料物理(2学分)

材料科学进展(2学分)

凝聚态光物理学导论(2学分)

凝聚态物理导论(4学分)

光电子技术(3学分)

电子薄膜物理(4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4学分)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3学分)

固体表面化学(2学分)

光化学基础(2学分)

固体无机化学(2学分)

功能高分子(2学分)

固体表面分析(2学分)

谱学基础(2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外语

铁电与介电物理

光电子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

博士生可根据需要选修为硕士生开设的课程。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应约请2位、博士学位论文应约请5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硕士论文评阅至少有1位、博士论文评阅至少有2位是外单位的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博士论文答辩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2人,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博士论文答辩不合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申请专利一项,申请博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有一篇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或有两篇以上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鉴测

本学科采用下列措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测:

1.严格中期考核制度;

2.严格执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

3.建立研究生教学档案,对毕业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追踪调查。

下载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1703)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化工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 电气学科教学课程 为主要研究对象。 2、《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气学科 教材......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物 理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论 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做什么 本文主要写我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以及从一个“准中......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一)基本内容 一、绪论: 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P001 (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由物理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

    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920)一、培养目标 培养成在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与装饰等领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家具设计与......

    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我院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以及音乐科技等61个研究方向,为更好地培养水......

    西北师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西北师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招生工作一、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须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其他专业一律不得招生。 二......

    委托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委托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一 、安徽省太和县委(用人单位,甲方)委托 安徽师范大学(培养单位,乙方)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经双方协商决定 从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