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关于评课的自我见解
追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于评课的自我见解
刘集中心小学张利清
5月17日上午,听了苏州平望实小钱校长的关于议课与评课的讲座,受益匪浅。对于他提出的听课不要光看老师的表演,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面部表情,这点引起我的兴趣。在会后,我也思考了一番,确实如此,学生的表现才是值得关注的要点,而不是只看老师的表演,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这才是老师听课中需要注意的点,也是评课的切入点。
对于评课,其实每个人都清楚,一节课的好坏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可往往,在评课时许多老师只关注老师教学设计的花样,并没有深思这些花拳绣腿到底有多大作用,有多少实效。课堂教学追溯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能力上得到发展,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光有一个热热闹闹的场面,没有实效的课堂,那也只是浮云而已。在我所听过的老师评课中,有许多都是吹捧、夸奖的话而已,并没有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能让授课老师改进提高的建议。这评课就像评价一个人那样,有很多相似点。当有一个人说他不好时,没什么,可中国人喜欢跟风的毛病就是很可怕了,转眼间会变成十个人说他不好,其实到底好不好,评价别人的人却没有一个道德标准来衡量,只是凭借个人感觉而已。评课也是那样,这节课到底好不好,连评课人自己也没有一个标准,只是跟风似的夸奖,就算漏洞百出,也顾虑面子保留不说而已。评课似乎有点虚伪,就像有些人那样没有道德标准的评价别人,不能实事求是,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
我个人认为评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任务。
2、是否突破重难点知识,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方法。
3、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评课中只要关注这几点,我想这就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吧!评课对与我们老师来说,不仅是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更是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
钱校长的讲座中提到:听课老师应该坐在学生的旁边,而不是后边,这样会给学生一种不安全感,这点很认同。不管是学生上课,还是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如有人站在后面,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我想这就是我听了讲座后的最大收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最不安全的就是有人从背后给你一击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安全感,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评课
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已经结束,先将把听课感在这里说说。《将相和》是一篇老课文了,黄老师将一篇老课文上出了新意。通常我们在上这篇课文时总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分析,抓住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品质特点。而黎老师却不一样,他是抓住了矛盾冲突点:为什么不和?哪里写将相不和?找出了廉颇说的那番话,又抓住了其中的“就靠一张嘴”,启发学生,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就靠一张嘴呢?划出蔺相如说的话,抽丝剥茧,层层挖掘,从而通过三个小故事感受到蔺相如的聪明机智,临危不惧和顾全大局。对于这样的历史故事,尤其是这种篇幅长的课文,往往在课堂上很难把握,容易上得繁冗拖沓,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兴趣索然。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老师上得舒心。
买火柴的女小孩在带领学生体会小女孩的“不幸”时,占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谈话“大年夜你在干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陈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真幸福啊!„„”然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并配上了悲哀的音乐。就这样,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从学生所谈感受的感受可以明显看出。还有最后一段话的理解中老师也是进行了充分情感渲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此,我也提出一个探讨的问题。陈老师的课堂,关注点只集中在了少数学生的身上,而且大都是女同学们,因为她们的素质很高,读感很好,读书都能够读出情感,口头表达相比男生更流畅。我想如果能够给更多的学生读的机会,课堂的参与面更大一些,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永生的眼睛在课堂教学中,汪老师通过抓文章中的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文中三代人对于捐献角膜这一事件的看法、态度,感受三代人共同的高尚、无私和善良,同时也给了我们听课老师情感的感染。尤其是教学一开始,汪老师那动情的诗朗诵更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和文本的内容很吻合,在老师的诵读之下,无形地拉近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深深的感动之时一起走进故事,接受情感的体验。这样的教案与实施确实很有魅力。但是可惜的是:在教师动情的诵读与引导之下,我以为整堂课会在浓浓的情意中展开,在深情的诵读、朗读中提升,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却少了老师对学生朗读的引导。要是在情感激发时,老师能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个别朗读的基础上再齐读,我想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读的过程也会更加完整,更能与开始时老师的动情朗读想呼应,达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然后才能联系语境,诵读品味。在今天听王梅芬老师上的《桥》这一课中,执教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采用“快速阅读”的策略,给学生限时,自读自悟,走进当时的情景之中,此时,大多数学生都很投入地在潜心默读、品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快速思考,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充分体现。
7—23自然段是课文的一个重点部分,老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老汉----舍己为人-----一心为群众”这一中心,让学生潜心默读,勾画有关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批划都很认真,老师在这里采用 “和老师板书,归纳小结”的策略让学生仔细琢磨、体会是比较好的。
面对如此大的洪水,“老汉像一座山”体会能够深入,老师让学生想:老汉“清瘦”,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胡老师让学生体会:在()前他像一座山。在()前他像一座山。在()前他像一座山。并让学生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加上不同的词语,一次次用不同和语气朗读,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移情体验,老汉“山一样的”高大形象就很自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
在体会老汉是个先人后己的人时,老师抓住文中两次吼那个小伙子的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形象,学生一开始不能悟出老汉吼的样子,读不出吼的语气来,于是老师针对这一状况,采用了“品评”的策略。第一次吼,把“揪”是要把小伙子放在群众之后,把“推”是要让小伙子走在自己前面;一个舍已舍子,一心为群众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让人难忘。让学生体会读,又将第二次吼到和第一次吼到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这一策略的运用能让学生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走进文本的深处,体验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品读已全心于文本之中,对老汉不循私情、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体会得更加深刻。
我听了姜小慧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我好好学习。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姜老师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空,进行再创造。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由于这篇课文含蓄深邃,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如反复诵读,齐读,引读,指名读,自主读,配乐读,形式多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逐步领悟文章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
二、情深而意浓
老师恰如其分地创设了情境,老师深情的朗读伴随悠扬绵长的乐曲,将孩子们带入了一种浓浓的令人震撼的情景之中,引人入胜,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走近杏林子,走进生命。
三、抓住重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化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于文章揭示的生命的含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姜老师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抓住了一些重点词语,例如“震撼、求生、挣扎、冒出、沉稳”等词语,重点理解、重点体验,层层深入,由词到句,由句到文,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还从课文事例入手,以读代讲,理解了飞蛾与小瓜秧的不屈精神,然后出示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与事迹,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了生命的含义,读懂了课文,情感也逐步达到了高潮。
最后再强化引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
四、拓展延伸,接近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层次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教学过程当中,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再如: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文章读完了,此时我想每个同学一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化作标点,填写在文章的标题上。还要说说这样填的理由。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
听了龚老师的《触摸春天》一课,感受颇多。整堂课教师注重课堂的生成,可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具体的看法:
一、教师能够立足文本,准确理解教材
教师能准确理解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文本的内涵。如:时主任抓住2、3段,“整天、流连、神奇的灵性、极其准确”,通过朗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女孩。面对《触摸春天》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图通过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努力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并借助其他人
物的故事,提升学生对不同人物的世界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缤纷世界”的理解。
二、对教材的处理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在处理关键句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体会和理解,注重了学生自主揣摩、感悟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在与任务文本人物(安静、作者)的对话过程中,对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引导语,将学生读懂难说的句子通过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听课老师可以感受到老师的驾驭能力和精心设计。
三、学习氛围的创设
一个好的课堂学习应该建立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吸引的磁场。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碰撞的场所,相互启迪的空间。深入思考的课堂永远比外表热闹的课堂更有内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
(1)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舒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
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学这篇课文,舒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点值得我日后学习借用:
一、自读、自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依据《课标》的新理念,教学中步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等,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二、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学习、理解课文。
在课堂中步老师抓住文中的重点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抓住“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此基础上,精读、感悟课文一至三自然段。同时又抓住重点句中小女孩脸上的微笑,利用课件展示她五次擦燃火柴,曾经看到过的美好的东西——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幻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是多么的不幸,于是小女孩只得乞求奶奶把她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小女孩死了,为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幼小而鲜活的生命,小女孩的境遇实在是太凄惨了,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并深深的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鸣不平!
三、课堂写话,升华主题。
在旧年的大年夜,小女孩冻死了。嘴上却带着微笑。这是一个幸福的微笑,因为悲惨的她曾经看到过那么多美丽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带泪的微笑,为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年幼而鲜活的生命;这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微笑,她警示我们,应该去关注并关爱像小女孩一样被穷困生活所折磨着的人。在文中处理时如果老师最后来个这样的环节是不是更好一些。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们身边,你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身边,我想对她说: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们身边,我会(怎么做):
学生们畅所欲言,很好得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应该说这是一堂较为精彩的语文课。
第三篇:自我评课报告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我评课报告
这一次汇报课我讲的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自我评价如下:
首先,这节课的亮点有两点:
一是通过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所以这节课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通过驴友的旅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旅行活动,让学生通过旅行活动来体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将景观与地理位置进行对应。不同的学生来体会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就这样,一次两次,直到第三位同学,我觉得基本上把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布规律推理出来了。地理景观图和卫星影像图的空间定位对于准确理解地理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以后我是会把这个优良习惯继续贯彻下去。
二是与学生的互动。这节课,我能够很好地以地理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跟我平时的授课习惯是分不开的,平时上课,我就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不仅有思想上的交流更有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我觉得这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一首豪放派的代表作,所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是一个重点。上课时,我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到了豪放词高亢激昂的情感基调;又通过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明白了这首词意境开阔雄浑,情感豪迈,绝对是豪放派的一首代表作。另外,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怀古诗,因此,学习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写作特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这首词我从分析题目入手,引出怀古诗,紧接着复习上学期学过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后归纳出怀古诗的一般写作特点,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那就是写景——写壮阔之景;怀古——怀英豪之人;抒情——抒豪迈之情。
再次,这节课还有几个遗憾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1)由于时间的原因,这节课中对纬度分异规律中“自然带随纬线延伸,纬度更替”内容的理解把握,没有很好地落实,只在结尾处草草地收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强。
(2)就是在互动这一块,由于某种原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3)在理想大陆内容的理解把握这一块,还不是很到位,有些很深层次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所以还是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四篇:建筑的自我见解
看完大家的心里有些自我感受,我只是以我现在的知识和审美水品单纯的在建筑外观的形式和构成方面加以阐述,仅是个人观点请老师指点和纠正
一、苏州东方之门:第一可以肯定只要是一个有名的建筑必定有它的经典之处,但这个建筑给我的感觉就是高大和宏大,并没有震撼和宏伟的感觉,因为这种建筑近现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一些大型的城市拔地而起,只是形式上区别于先前我们大多看到的那种规矩的形式而已,我感觉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它有可能不会被我们认知。
所以我认为这个建筑一定是内部的空间设计上很出色。
二.、考夫曼沙漠别墅:个人很喜欢这个建筑,让我想到了流水别墅的建筑感觉,但还是感觉流水别墅要好一些。但唯一的一小点并不喜欢的地方,就是那个建筑的一个曲型的一个面的分割,作者有应该让其和游泳池的外形形成呼应让整体和谐。
可借鉴之处:建筑在其适当的位置打破一下整体的风格也是一种风格和创意。
三、安腾忠雄4x4小屋:简单的两个立方体的堆加,简雅、大方、舒适、亲和,很经典,韵味十足,多点少一点都是那么的不协调。
可借鉴之处:形式没必要繁琐,简单就是一种经典。建筑形式上深入的考虑环境,让环境给建筑加分,同时也让人享受建筑和环境带给我们心理上的享受。
四、蝴蝶公寓:清新简雅的建筑形式,外型上通过立面的掏空切割以放生的形式展现。不过个人认为这个建筑的外型上,两边那个蝴蝶翅膀没必要有那么的均衡还可以再夸张一些。
可借鉴之处:
1、建筑外形的仿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有很多经典建筑都是应用了仿生。
2、那个蝴蝶翅膀形式的掏空、开窗值得学习。
五、犹太人博物馆:
1、经典的立面和空间的分割,大气、个性、富有创意。外形曲折且立面不是单纯的垂直地面,外观形式上可以说独树一帜是一个奇葩,并且外墙上的镀锌铁皮的金属感也给建筑加了分,建筑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墙体和内部空间的构成及走势、切割,深度的切合内部展厅环境的氛围,让观者不管是视觉还是身体外在感觉上都知道这是在哪。让博物馆不再是照片展览的代言词,而是更多通过建筑的设计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震撼和感受。
可借鉴之处:
1、立面的开窗方式和立面平面化的构成感。
2、内部空间的切割和搭建,让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展品。个人认为的缺点:犹太人博物馆只是也只能是类似展览主题的博物馆。
六、光之教堂:
1、突破传统教堂给人的印象,巧妙运用几个立面开窗给人教堂的感觉和提示。
2、室内巧妙利用光源及光源的变化烘托室内内部环境和主题。
3、立面与立方体的穿插并巧妙的开门、开窗。
注:作为现代思想的我们喜欢,但有可能突破传统概念的理解必定会受一些
人的非议,但这也是每个大师必经之路。
七、中央美院美术馆:外观形式多见且不为突出(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类作品),重点应该会是内部功能的展现、分割。
亮点:
1、负一层的开窗开门,由入口走廊穿过,走在上面看到下面的景象每个人心里肯定会有个人的心理感受。
2、门很小,但一进门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3、重在空间和心理的感受。
个人认为的不足:身在建筑下方不容易找到入口。客流量多的时候入口会很拥挤。
八、广州歌剧院:
1、外形爽朗、干净,很强的科技感和时代感,给人强烈冲击力。
2、外观平面、立面的空间走向、彼此之间的穿插、切割、开窗很好,值得借鉴、3、建筑高度不是很高,但利用建筑外纵伸的阶梯构造一个相对高的地基及增加了内部的空间,也使外部景观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像是由地面长出来的,同时有人让其形体与环境融合多加了几分。
4、内部纵横交错的线条、曲面有很强的构成感,同样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个人认为的不足:单纯的只是从从形式上给人以美和视觉上的冲击,感觉没有一种灵魂和韵味感它就像西方超写实绘画,画得像就是好一样。它是建筑是让人能够经久的看而不产生审美疲劳,就像中国水墨画一样越品味越有滋味。
宋志强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评课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评课报告
主讲
徐豪壮
2009年12月16日
一、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维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占40%、教师教学情况占30%、教师教学素养占30%等三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建构评价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提升评价的正确度和积极影响,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
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从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考查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充分体现。五个要素为“主体”、“兴趣”、“交往”、“思考”、“生成”等。
教师教学情况评价,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角度考察以下五要素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五个要素为“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评价”等。
教师素养评价,我们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考查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五要素为“情绪”、“技能”、“组织”、“方法”、“设计”等。
二、评课报告结构
1、题目
是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核心内容的高度提炼,是代表报告内容的灵魂。也是最具说服力的关键词。如《思维燃烧》、《心潮澎湃》,但可以不用,直接用副标题。
2、副标题
包括教师姓名、课题(主题)题目就可以,然后直接写“关于什么的评价报告”。如“关于秦令老师《去年的树》一课评课报告,或关于什么的观察与学习报告,尽量用后者。
3、序言
主要写清本课内容是选自什么版本教材、什么主题,在思想上体现了什么,在目标上达到了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正文
主要写值得学习的优势部分和值得研究的建议部分。对于值得学习的优势部分内容,我们一定要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先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挖掘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成功部分,在评价话语上,充满人文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和指导性,让教师认识到真实自我和价值自我,并要科学数据和图片来说明教师的教学成就。这部分内容要明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着重体现激励性和发展性。关于“值得研究的建议部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来分析课堂教学的有待于改进的部分,对不足部分要科学数据予以说明,对改进部分,要用研究性语言给予指导,以研究与交流的语气来表达出来,让教师从内心感到诚服和惬意。
5、附件
对正文起补充、说明,证实作用或与正文密切相关的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图片,民可以是视频材料。
6、落款
编写报告的姓名、报告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以及编写报告的时间等。
三、例文
以激情焕发生命活力
——关于张晓蓉老师“生命,生命”的观摩与学习报告
今天,有幸观摩了张晓蓉老师《生命,生命》一课,我认为本课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有效性理念,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学习意识。张老师用自己饱满的情感点燃了学生的生命情愫,创设了以激情焕发生命的幸福课堂。学生学得高兴,学生学得幸福,达到了教学设计者期望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是饱含了人文情怀,追求生命幸福的一节优秀的展示课。我认为有六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学生学习表现积极,学习状况真实有效,学生学习投入度达98%以上。在这节课当中,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善于表现,热情高涨,兴趣不减,说明张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有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素质可嘉。张老师具有作为优秀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音清晰,仪表自然,写字规范,理念先进,角色转换到位。(1)在教学风格方面,结合语文教学个性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表现为亲切、自然、甜润、温馨、卑智,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创设了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达到了一种忘乎所以的境界,引领学生走向了感悟生命的片段体验,为学生的有效评议学习提供了有牧平台。(2)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学习,提供学海指导。例如,要求学生规范背诵,对“糟蹋”的“蹋”字进行规范指导。(3),采用引导和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联想,探索和丰富文本体现的人文精神,感悟生命的真谛,使学生通过联想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之中。(4)抓住核心问题,突出“生命是什么”,双重使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提升了一个高度。
三、情境教学意识得到体现。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相对应的内容。张老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和要求开发了以动物生命为载体的资源,又开发了以植物生命为载体的课程资源,还开发了以人文生命为载体的资源。三种载体的资源开发,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意义的深沉感悟,对抽象的生命做到了具体化,生活化,人本化。这种多元创设情境,达到了理建了宽阔的教学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修建了便捷的桥梁。
四、教学话语体现新课程理念,收到了润色、添彩的效果,使课堂更加丰满,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1)语言体现思维性了—用问题性语言激发学生思考。例如,“看到两个生命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展开联想。(2)课堂语言体现评价性,亲切的人文化语言使学生得到呵护,使学生感到温馨。当一个小男孩回答问题后,张老师用“真会读书”、“回答得真准确”的话来鼓励学生。在这些平实的语言中,充满了肯定、激励、期望。在这种教学语言的情境下,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不怕”的教育,感受到了张老师“心灵在呼唤”,学生学得真实有效。
五、课程内容拓展意识得到了体现。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联想,思考,回忆课外内容从而拓展知识。学生通过“影射教学法”进行课堂拓展。例如,让学生自主拓展“雷锋的生命,霍金的生命,桑兰的生命,作者的生命”。这种课内拓展,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意义的理解得到延伸。同时,老师的课前拓展充分,准备的课程资源与学生得到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六、教学设计理念新颖,内容规范,结构合理。张老师在有逻辑性的教学学设计下引领学生步步走向了生命的内涵,达到了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从教学设计来看,张老师几易其稿,不断完善,作出了详细的预设,教学用纸达23张,下了很大的工夫。这点符合有效教学评课的要求。备课是用心来备课,不是用手来备课。张老师的备课既体现整体智慧,又体现自我独创性,为今天的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对张老师这节课有待研究的部分作如下交流:
首先,请问张晓蓉老师:你把这课背下来了吗?“背下来了”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没数过”读一遍要多少时间?“(笑)„„”四年级的文章大概在七八百字。五年级的在1000字左右,六年级的大约在1000至1500字,读一分钟大概2“个字左右,可以算一算,也就在四五分钟。要多读,做到烂熟于心,学生学起来要达到如数家珍。(笑)
我认为有五个方面提出来与张老师及与会同仁交流。
一、加强结构化预习,让学生养成深度预习的习惯。课前要给学生提出结构化预习的要求、内容、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前要求学生至少阅读10遍到20遍。通过课堂调查,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够。调查了10名学生,平均阅读不足2.2遍。4名学生读了3遍,4名学生读了1遍,2名学生读了2遍。只有阅读,再阅读,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只有阅读,才能发现问题;只有阅读,才能领会意义。学生领会了意义,课堂就更有效,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和环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我们可以准备“问题导读单”,根据“问题导读单”实施教学(下午细讲)。
二、问题意识要加强。教师要学会通过文本发现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皮现问题。只有问题发现、生成、解决,才能够使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有效转化,能够实现知识变技艺,技能变能力。建议课前采用“课前导读单”和“小组问题评价单”,课中采用“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使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目标意意识进一步体现,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得到完善的体现。其实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已体现了一部分,但我觉得不够。例如,学生的感悟,离自己还远,离学生还远。教师应以学生的生命载体为主体,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的生命感悟,抒发自己的生命情感。另外,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这里还缺乏情境刺激,缺乏一个点火的高潮。
四、在“放手”与“牵手”的关系上要进一步研究,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走向自主学万厂香作、研究学习。要让学生学,学生自己能够明白体验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有效教学是寄寓于学生的差异和需要上的有效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开放、多元,要进一步面向全体。一个教学设计是要面向所有学生,关注每一个主体,从“一对多的教学”转向“多对多的教学”,实现知识建构型课堂中的教师成为一位智慧型的“懒”教师的目标,逐步放手。到六年级时,学生自己已经会学。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上须进一步探讨。对教学工具的开发要进一步研究。例如,问题训练单,使工具面向全体学生,在这种任务驱动下,每名学生都学好,都学会。
五、在创新与坚持上作研究。有效备课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希望语文教师把每一节课当做你成长、发展、研究的过程。建议使用用文件夹备课法,不断积累课堂资源,丰富课程内涵,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真实有效,让学生学得快乐,使自己教得幸福,做专家型的语文教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韩立福博士
2008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