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2]12号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德育工作评估的通知
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德育工作评估的通知
鲁高工委[2002]通字12号
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了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决定,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省高校开展德育工作评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德育工作评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依靠法制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验的规定,虚功实做,虚事实抓,软硬兼施,软件硬化,形成长效机制,把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各高校要把检查评估过程作为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认真研究制定有关具体措施。
二、检查评估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德育评估工作主要包括领导与管理、德育工作条件、德育工作的实施、德育工作的效果等方面。
三、评估办法
1、检查评估工作用两年时间完成,2004年下半年结束。
2、检查评估工作于2002年秋季受理第一批申报院校。凡经自查认为达标的院校,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并将有关材料报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将适时作出安排,并提前10天将检查评估时间通知有关高校。
3、提出申请的学校,须提供自查报告,打印一式10份上报。
四、评估相关事项
1、检查评估划分为优秀、达标和不达标三类。凡被评为优秀、达标的学校,即为通过检查评估单位,凡被评为不达标的学校,可以在整改的基础上于半年后提出第二次申请。
2、检查评估项目总分值为500分。等级标准分别是:总分在450分以上为优秀,400—449分为达标,399分以下为不达标。
五、检查评估活动的组织领导与活动安排
1、检查评估工作在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领导下进行。设立德育工作检查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高校工委负责同志担任。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委高校工委宣教处,负责检查评估的日常事务工作。
2、检查评估组由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检查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听取学校汇报;(2)查阅有关资料;(3)实地考察;(4)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访谈;(5)测评;(6)反馈意见
第二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
北海中学洪文锋
内容简介: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学校的德育工作该如何应对,德育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
二、家校结合,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重视社团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开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德育学校学生社团
在2007年的最后时刻,教育部的几个重要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改革创新。可以相信,“改革创新”这四个字,不仅是与会代表的热议话题,也必然会成为新一年中国教育发展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音符。
“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在各方面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2007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上的重要讲话,点燃了代表心中的激情。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凸现出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传统的教育手段失去效力;学生的自主、平等、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以及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被要求尊重;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学校的德育工作该如何应对,德育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很值得我们深入 1
思考和探究。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课程改革要求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德育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因为德育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新课程改革下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实处境。
其一,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青年教师教育独生子女的时代。一方面,学生群体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他们不仅是在接受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而且还以自身的认识判断、改变和创造着社会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学生和青年教师尽管在年龄上有差距,但却表现出很多的共同点,有利因素的一面就在于道德代沟较小,师生间易于理解和沟通。不利因素表现为:都具有以“我”为中心、为尊的意识;自我责任认识欠缺;群体意识、社会意识淡薄,有时个人奋斗的功利性明显;心理承受力、受挫力弱;接受新潮时尚文化力强,传承传统文化弱等。因此,要实施德育工作,不仅要研究培养对象情况的变化,同时也要明白教育者自身的变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其二,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为学生获得学习的经验服务。因此,一切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和实践”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把德育工作之中的“训话”改为“对话”,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
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这是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二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其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引起诸多质疑和不满,其中教学与德育工作脱节则是根本的症结。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并强调课程中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所以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让德育工作真正有了落脚点,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家校结合,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要求我们对德育资源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我们培养的对象——学生,是一个将来的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校风、校训、校园是学校资源,教风、师德是教师资源,学风、优生是学生资源,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从基础德育入手,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为形成“全社会育人”的局面,我们坚持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智者的声音和名著是学生的思想导师,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德育作业是自我教育的导师,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是同伴的导师,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的导师。
例如现在很多学生把父母的爱看作一种无条件的给予,从不言谢。对别人的关心更是无动于衷,毫无回报的意识。他们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而青少年时期是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风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唤醒青少年感恩的意识,激发和增强青少年“报答父母、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革命,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坚持多维联合,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努力寻求一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效德育”之路。新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只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会生生不息。
三、重视社团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应当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
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道德践行、人格培养和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要想在校园中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只能是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为学校的教育服务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同时,社团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社团活动的主题一定要健康向上,不能违背国家法律和学校的校纪校规,也不能违反社会公德。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和校园广播系统,定期播出一些优秀的革命歌曲或革命先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可以在记者团和文学社的社刊上定期刊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交流着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我们还可以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而优良的校园文化又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开展。
一言以蔽之,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
效,让社团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课程改革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对学生一生负责,构筑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校新德育,是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工作奋斗的最终目标。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将使德育落到实处,为学生成功做人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号楼评估报告
××× #楼节能工程施工质量
编制:
审批:
监 理 评 估 报 告2000.0.0××××××项目监理部
一、工程概况:
1、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地产开发公司
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建设集团 检测单位:-------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楼,位于--市----中环-口往西1000m
处。建筑面积 9999.99m²。建筑总高度99.9m,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八层。室内设计地面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888.88m,室内外高差0.6m。
主体结构类型: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外墙外保温为65厚钢丝网架聚苯板,屋面保温层为60厚珍珠岩保温板;窗户为单框双玻60系列平开窗,空气厚度为12MM。
二、监理依据:
1、本工程节能设计;
2、图纸会审记录;
3、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联系单;
4、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6、建筑节能监理方案、细则
三、监理组织 总监:****
土建监理 **** **** **** 安装监理:*** ***
四、监理工作成效:
施工单位进驻现场,监理对其施工资质进行了审查。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取费许可证、施工合同、项目经理法人委托书、项目经理安全考核证、项目班子成员的职称证、上岗证及特殊工种上岗证等进行复查,施工单位资质符合所承担工程的资质要求,各项证件基本齐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施工质量管理要求。
节能分项工程从材料到工艺严格把关,并规范验收保证了工程质量。
五、验收资料统计
六、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资料:
(一)、墙体节能分项工程:
外墙保温――――公司生产的单面钢丝网架聚苯板,厚度为65,试验复检报告三份,外墙防火岩棉隔离带复检报告三份,钻芯节能报告一份,符合要求。
(二)、门窗节能分项工程:
1、外窗采用――――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窗用中彩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附厂家报告份,合格证两份中空玻璃合格证一份,附厂家报告份,合格证两份,试验室复检报告一份。
2、现场气密性检测报告一份。
(三)、屋面节能分项工程;
屋面保温采用―――――生产的80厚珍珠岩保温板,附厂家报告一份,合格证一份,复检报告三份。
(四)、建筑配电与照明分项工程:
本工程电线采用――――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均附合格证一份,并抽取2中规格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
(五)、地面(设备层顶板)保温分项工程
地下设备层顶板60厚防火岩棉,附复检报告三份,生产单位为
(六)、不采暖楼梯间保温工程
不采暖楼梯间采用30厚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附复检报告三份,生产单位为
(七)、采暖节能(热计量)
本工程采用“――”牌RL-2超声波热计量表,规格为DN20,采暖用怀远牌钢制散热器,产品、材料均符合要求。
七、质量控制:
1、外墙保温施工从―――年-月始至―――年-月,采用65厚B1级聚氯乙烯保温板,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实施监理。
2、外窗从材料进场到窗户加工、安装严格监理检查,节能验收前经现场实体检测符合要求。
窗框安装横平竖直,高低一致,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采用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填嵌饱满,外打密封胶,符合设计要求,玻璃安装平整、牢固、无松动现象,表面洁净。材料进场有检测报告,复试报告,达到节能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执行,制定了相应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屋面保温层
80厚珍珠岩保温板经现场见证取样复试检测合格,其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均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保温板铺设铺平垫稳,相邻板块紧贴,厚度一致,缝隙间采用同类型碎屑填嵌。
4、保温砂浆
八、监理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1、2、3、4、各节能分项工程全部合格; 质量控制资料基本完整;
节能保温材料均进行复试,符合要求; 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节能分部工程监理评定合格。
―――项目监理部
2000.0.00
第四篇:开展2011先锋号通知
晋煤销竞字[2011]8号
关于深入开展创建
“煤销工人先锋号”竞赛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市公司、各全资控股公司:
2010年,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了创建“煤销工人先锋号”活动,各单位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在集团转型跨越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体职工增强团队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拼搏进取、建功立业,确保今年集团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集团劳动竞赛委员会按照晋煤销工字2010【8】号文件精神,在深入开展创建“煤销工人先锋号”活动基础上,今年年底将进行评比表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比活动主题
今年,围绕集团转型跨越中心工作和党委创先争优活动要
—1—
求,以“创先争优促发展,岗位建功当标兵”为主题,开展竞赛评比活动。
二、评比推荐对象
“煤销工人先锋号”的授予对象是:在推动集团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创一流素质、一流工作、一流业绩、一流服务,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一流团队。今年重点在集团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两路”经销站点、重点工程领域、班组、非煤经济实体范围内评选20个“煤销工人先锋号”。
三、评比推荐条件
按照2010年晋煤销工字8号文件要求,以“五比五赛” 为竞赛评比条件。
1、比科学管理,赛管理创新;坚持管理民主科学,工作高效扎实,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突出,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保增长促发展的技术能力。
2、比制度落实,赛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操作规程,推动全面安全、稳定安全、持久安全、本质安全。企业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3、比完成任务,赛服务质量;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职工精神面貌健康向上,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养。
4、比以人为本,赛遵纪守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 — —2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职工整体素质高,团队凝聚力强,全员参与劳动竞赛。为集团转型跨越做出贡献。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5、比经济核算,赛节能减排;坚持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有符合自身情况的节能减排措施及明显的效果。为建设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出突出贡献。
四、评比推荐原则
1、评比推荐工作要在集团确定的重点范围内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下而上、群众公认、优中选优的原则,集团各市、各全资控股公司按要求推荐1个“煤销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
2、按照竞赛评比条件,实行逐级负责,严格考核,主要业绩或经济指标要经主管部门确认,接受群众监督,进行民主评议,公示三天后进行申报。
五、表彰奖励
对竞赛评选出的20个“煤销工人先锋号”,按照集团先进集体奖励标准进行奖励。颁发奖牌、荣誉证书及奖励金。结合集团形势任务,在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授“工人先锋号”旗帜。推荐申报山西省“工人先锋号”及“全国工人先锋号”。
六、相关要求
1、各单位要继续按照创建要求,深入开展活动,进
—3— 一步掀起竞赛高潮,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煤销工人先锋号”创建的过程作为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成为职工群众“比、学、赶、超”的过程。
2、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好评比推荐工作,于 11月10日前,认真填写“煤销工人先锋号”申报表,一式两份,1000字事迹材料,同时附电子版,统一向集团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集团工会综合部)进行申报。
联 系 人:尚俊燕 张晓红 联系电话:0351—4953891 传真电话:0351—4924017 电子信箱:jtgsgh@163.com
附件:“煤销工人先锋号”申报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煤销工人先锋号
竞赛评比
通知 抄 送:集团公司领导
抄 报:山西省总工会直属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劳动竞赛委员会 2011年 4月14 日印发
— —4
第五篇:国际化论文高校德育工作论文
国际化论文高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才的国际化流动、竞争愈演愈烈,教育的国际化转型刻不容缓。在此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敏锐把握当前的形势和问题,深刻理解受教育群体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德育工作的发展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示范性等特征,及时调整更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并从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实践教学、强化网络引导等方面不断努力,实现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全球化;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在科技、法治、管理、组织、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对包括德育在内的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人才的国际化流动、培养和竞争愈演愈烈,教育的国际化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但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凸显的是一种在经济上求同存异的总体性或共存性的倾向,国际化则更隐含着国家主体性和个性,是以民族国家的历史、国情、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为前提的。因此,本文更倾向于探讨在保持民族国家主体性前提下,如何实现本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国际化转型创新问题。
一、国际化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 冲击与挑战
1.国际化对高等人才培养的冲击
随着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高校的德育环境更加开放化、复杂化,德育内容也更具扩展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标准趋同的要求下,高校德育内容应更具伸展性和包容性。高校应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宏观意识、开放心态和遵守国际基本准则的意识,也要培养他们学习正确处理全球意识与民族意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国际化形势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使得高校德育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
第二,培养途径。当前人类社会处于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作为当前最先进的传播平台在全球的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方式、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高校德育也由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内容渗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转变为理论、实践、生活和网络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2.国际化对德育工作的挑战
在国际化和网络化这一突出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
的环境更加开放,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快速获得信息,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和活跃,他们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也更加高涨。然而,由于德育工作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国际化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冲撞、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较量,以及国际化对传统价值观念和国家意识的挑战等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必须及时调整更新,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
比照国际化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部分高校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和模式上都存在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1.高校德育工作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特性。高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准则、政治信仰都在迅速更新。德育工作必须随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2.高校德育工作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 当今社会的发展更强调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而言,由于信息的无限丰富和成长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敏锐多变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综合素质的需求和创造能力的期待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传
统德育工作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3.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强、适应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德育工作者对现实大学生生活实际状况缺乏了解,不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较少考虑到他们面临的国际化背景下复杂的社会关系、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和他们自身的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对他们团队意识、独立人格的培养以及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国格意识的教育并未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此外,对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德育工作较弱的一环,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如何实现国际化背景下 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面对国际化背景下德育工作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在充分了解我国高校当前德育现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极为紧迫的问题。要解决创新发展的问题,一个前提就是要明确把握受教育群体——大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新的时代特征,另一个前提则是要深刻认识德育自身的本质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践尝试。
1.深刻认识受教育群体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受国际化的各种影响,又与这30年来独生子女政策的特殊成长环境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的复杂影响下,形成了“80后”、“90后”大学生明显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扩大交际圈、应对社会角色转换等诸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天生的自信,在为人处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表现出“大我”意识弱化,“小我”意识增强的特征,对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再强烈关心,对自我发展和人生规划则有了更多的诉求;在人群组织机构上表现出与“大众化”的分离,即大学生对适应大众需求的产品、教育内容、娱乐活动等不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小众化”日趋明显,他们更愿意追求具有个性标签、适应自身需要的社交圈子和小众活动;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功利化的特征,看重学习成绩、实习经历、奖励荣誉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克服大学生的短期浮躁心态,更要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和内在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深入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特性
第一,发展性。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形势下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也必然紧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调整更新其理
念和模式。德育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保证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软实力”的重要基石,也必然将随着人才培养标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二,实践性。古往今来,道德范畴的理论提升、总结和传承从来是与实践分不开的。德育工作的实践性要求只有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与他们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开放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网络普及的今天,任何观点和价值观都能在网上找到生存的空间,在虚拟的开放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更为猛烈、汹涌。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经受住当前这种复杂环境带来的冲击,并且借鉴国外的管理和教育经验,充分合理利用网络环境,规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德育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示范性。德育作为修正学生品德、提升学生修养的途径,其“榜样”的作用更为明显。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们“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和实践结果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模仿的行为范式。
3.努力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一,尊重本质规律,更新德育理念。首先在尊重德育工作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更新德育理念,德育理念创新是指人们对德育认知态度、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等所进行的创新。[1]在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社会实践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面对国际化的挑战,就必然要求我们尊重德育的内在规律,更新德育理念,实现德育工作创新。
第二,理解德育特性,增强德育实效。如前文所述,德育工作自身有着发展性、实践性、开放性、示范性的特征,在理解这些特性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发挥这些特性,增强德育实效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德育实效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2]增强德育实效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体验式教育,调整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式,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同时细化德育目标,使之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的校内外德育工作体系。如北京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入社会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社会调查,反映学生的关注点,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现实指导性,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3]
第三,注重环境育人,强化网络引导。开放的网络环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注重环境育人必须重视网络环境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牢牢把握住德育工作的方向性、正确性不动摇。具体可以通过培养高校德育的网络道德意识,重视网上舆情、疏通信息渠道、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并且尽量改善和利用网络环境,抓住青年学生的关注点,从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深层剖析各种网络事件背后的内在本质原因,强化道德规范和引导,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第四,改善师生关系,实现互动教育。当代大学生热爱新事物,也更倾向参与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在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中,能否深入理解和及时合理调整德育方式和师生关系,也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就改善师生关系而言,德育工作者应当改变原有的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具体个性特征不了解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将“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服务意识深植脑海,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使他们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社会情况,增强他们对国情、世情的真实了解和认识,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廉永杰.面向 21世纪的高校德育创新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2] 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