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地块示范区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总结-景观
B地块示范区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总结—XX篇
第一章:项目概况
用地的东侧为即将兴建的水上公园,用地北侧为A地块,现有一条规划75米宽市政水景绿化带与之相隔,因此在用地的西北部规划了一部分商业公建区。通过对商业、住宅的组织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主入口,与其形成对景的是此基地内唯一现有的绿色小山丘,延续其绿色概念的是贯穿东西的小区中心绿化带,以及环绕花园洋房的中心水景,以此来体现小区的景观文化。
小区主要人流由南向进入小区内部,在地块南侧沿街而设的底层商业用房,体现出小区对城市的开放性,正中由南向北引入商业步行广场,与城市空间相渗透。
中心绿地成L字形分布,花园洋房、板式小高层、高层布置四周,使尽可能多的住户可以分享资源;景观带贯穿用地,不仅将75米绿化景观延伸至小区内部,同时也到达了每个组团,使得景观带更作为一个步行系统出现在小区中,提高其参与性和组团的可渗透性,创造怡人的丰富多层次的社区景观。
底层架空小高层呈板式排列于地块北部,充分享用地块北部75米宽市政水景绿化带,同时通过底层架空的手法,使景观得以延伸。贴临东部水上公园的位置布置高层,提高其景观附加值,丰富沿街立面。小区南部为低密度多层洋房,以体块的错落布置形成庭院式的组团绿地,充分达到资源共享。
为B地块服务的会所,则安排在小区视觉与功能的中心,与其处于同样显赫位置的便是尽享绿地而又因水景而相对独立的花园洋房区,以高品质的产品体现高价值的地块。
分别沿出版城路和石牌岭路设置小区主要出入口,结合小区配套商业街设计,以亲切怡人而又别具一格的商业步行广场形式,在主入口处先声夺人的塑造出小区的形象,成为出版城路、石牌岭路的亮点。
由于小区功能多样性,形成了多个人群的聚集地,将商业广场,景观节点等要素 目前基地周边市政道路规划高程在21.0~22.4(黄海高程,下同)之间,南湖水系最高调蓄水位为19.65m。将来土地按照“七通一平”标准交付。场地平整后的标高和珞狮南路相同。
2.用地特征
项目地块由三大块地块组成,每块地块形状基本为规则平行四边形组成,整体形成一个斜“品”字型。在用地的东边和西北处规划上利用水塘水系形成两个水上公园。其中东边的水上公园与南湖仅相隔一条珞狮南路,通过珞狮南路下的涵洞与南湖水连在一起。A、B地块之间现有一条规划75米宽市政水景
绿化带穿过,作为联系两个水上公园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上公园体系。
A、B地块之间的水景绿化带将由政府承建并将来对市民开放。
在项目用地的南部隔武梁路为居住用地,地块北部将用作武汉市理工大学新校区。基地现为洪山区北港村和南湖村村镇用地,主要用作藕塘、鱼塘养殖。基地周边均为公园、大学和居住区,周边道路均为城市次级交通道路,故不考虑污染源、噪音等影响地块的不利因素
第二章:施工现场设计配合:
2.1设计单位的施工配合关于设计单位的施工配合我认为这从某方面是检验设计图纸质量的一个工具,原则上不提倡设计单位平凡的进行现场施工配合,因为,频繁的施工配合意味着前期的设计质量不高。所以,我们应该在设计阶段尽量的将各方面的设计细节及因素尽量考虑清楚。
2.2 图纸管理
设计公司根据我们的要求按时反馈给我们设计成果以后,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将
图纸交给项目秘书,在最短时间内下发到各相关工程师及相关部门
2.2.1资料发放
从景观的角度来说,资料发放主要是体现在设计变更的即使性问题,最关键的是
要定期对设计变更进行及时整理
2.2.2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图纸的交底是需要个专业各部门联合进行,以避免出现信息量不对称而造成的设
计错漏问题
2.3设计师的现场施工配合施工前14天由项目设计组配合项目工程组完成绿化工程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的主要关注点:绿化种植与现场环境的冲突;绿化种植与消防验收、燃气管道或其他验收规定的冲突;大型乔木种植与结构的冲突;苗木的选型定板情况等;
施工前七天由项目设计组配合项目工程组完成硬景及园建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景观设计与场地的符合性;
景观设计与消防及其他验收规定的符合性;
景观结构设计及做法是否合理;
与地下管线是否有冲突,管网布置是否合理;
水井布置是否可以优化,以免影响景观效果;
排水措施是否明确,合理;
铺地材料和造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防滑、变色、变形、安全等);
现场巡查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要做变更成本预估,对设计效果、成本保持敏感。施工过程中,项目设计组设计师保持与项目工程组工程师的联系,在硬景结构施工完成、面层材料铺贴开始、施工效果初步展现时设计部设计师均配合工程部工程师到现场验证效果,以便确认设计效果和及时调整,确保产品完成效果达到设计师预期效果。
大型硬景、水景、树池等位置的核载复核(结构、设备);
景观工程施工之前,关于一些结构和设备问题,需要结构和水电工程师针对具体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结构安全和功能合理的情况下达到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
室外电缆沟、管线是否与景观建筑、水景形成冲突;
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景观本身的问题,而是景观同其他专业的协调和衔接问题,比如景观园建和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管线(雨水管、污水管、自来水管、绿化给水管、消防给水管、强电管、弱电管、煤气管等)的问题,这些管线和景观、建筑之间的问题总是有一些问题,还有地面上的箱变、各式各样的井盖、分户箱变等在景观设计图纸上是没有反映的,这些都可能引起景观的变更。景观施工过程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是看施工前期的专业配合是否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影响工期和设计效果的不稳定因素。
架空层、大堂和室外地面标高是否冲突;
架空层作为景观和建筑的转换空间在功能和景观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着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首先如果建筑工程师对架空层景观设计有什么要求或者好的建议应及早提出来。对于必要的设计关注点,景观工程师可以将其作为景观设计单位关于架空层设计的输入条件来考虑,然后才是景观设计单位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对架空层空间的创造性设计。涉及到景观和建筑的衔接问题是,标高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标高的不同可以划分出更加丰富的空间,但是也带来了排水的问题,水工程师必须及时跟进。
景观初步设计阶段总图作为设备管线总图的输入条件;
需要水电工程师负责完成的水电系统图的出图也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为了景观施工图和水电结构施工图的同步出图,水电工程师必须在景观扩初阶段介入,这个阶段介入可以优化水电施工图,对景观施工图的出图有一个促进效果。
绿化工程
绿化用苗的实地考察:对绿化工程中规格较大、对设计效果影响较大的苗木应由设计师和绿化工程师进行苗木考察选苗,选用苗木应作好明确标识并拍照,照片应传至项目工程组,苗木进场时项目工程组进行参照对比检查。
绿化种植土质要求符合种植土要求,种植前应进行平整碎土,清除土中的建筑垃圾;场地平整后下底肥前项目设计组设计师和项目工程组工程师应到现场查看并核对绿化用地堆土、堆坡要求是否达到设计标高要求,并符合排水要求。不符合要求或存在排水问题的限期整改。
景观工程的验收:硬景及园建的验收包括隐蔽验收、初步效果验收、竣工验收。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应配合项目工程部工程师每周到现场验证设计效果,以便及时进行设计调整。工程完成后配合项目工程部和施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形成验收记录。
绿化工程的验收首先要核对设计要求,所有苗木必须符合设计苗木的种类和规格,不合格苗木必须更换。苗木的验收标准具体又分为乔木类验收标准(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树形美观,行道树上缘线和下缘线整齐,修剪适度,干直美观,无死树缺株)、灌木和草本花卉验收标准(生长旺盛,花繁叶茂,修剪美观)、草地类验收标准(草种生长旺盛,草坪整齐美观,覆盖率达100%,无杂草,草地无坑洼积水,种植布局符合设计)。
2.3.1设计变更
●设计类:各专业在项目进程中因图纸错漏等原因而发生的修改设计,具体分为A.设计错漏 B.补充图纸 C.二次设计 D.现场条件变化 E.超成本目标
●现场施工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施工错误、施工困难、施工进度等施工因素的影响进行变更设计,具体分为A.施工错误B.施工困难C.施工进度要求
●营销类:营销、物业管理或客服等部门的客户需求,经审批后的要求增加或 补充的变更设计,具体分为A.客户需求B.策划补充修改
●其它:A.领导要求B.政府要求C.变更的原因分类明晰,必要的会签一定要有;只有会签过程齐全了才能保证变更涉及内容的顺利执行,避免重复错误施工。
设计变更原因分析及对策
设计变更原因包括项目设计组专业技术人员审查施工图纸发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项目工程组、项目营销部/组及其他部门的变更需求等。
设计变更需求提出后,项目设计组人员须与相关专业(工程、成本、营销)等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论证,以确定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参与论证的专业和人员的范围视变更的大小及影响予以确定;设计变更提出后,项目设计组人员与相关专业(工程、成本、营销)等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论证后需及时的将论证结果知会变更的审核、审批领导,获得领导同意后再出图并履行设计变更审批程序。
现场检查关注点
绿化种植与现场环境的冲突;
绿化种植与消防验收、燃气管道或其他验收规定的冲突;
大型乔木种植与结构的冲突;苗木的选型定板情况等;
景观设计与场地的符合性;
景观设计与消防及其他验收规定的符合性;
景观结构设计及做法是否合理;
与地下管线是否有冲突,管网布置是否合理;
水井布置是否可以优化,以免影响景观效果;
排水措施是否明确,合理;
铺地材料和造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防滑、变色、变形、安全等);
第三章:内部客户协作
说明:本章主要总结在管理过程中与相关业务部门协作、往来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沟通协调的心得体会。
内部客户协作的问题最主要是要加强沟通,一、营销部
注意营销部和设计部在对产品理解的标准上保持一致性
二、成本管理部
对成本提出的合理意见可以采纳,但不能因为成本的要求降低对产品品质的要求
三、项目中心及监理公司
四、项目开发部
对项目开发部提出的要求需要及时回复
五、客服中心
涉及到产品细节修改的部分一定要和客服沟通
六、物业管理部
七、行政人事部
第四章:计划完成情况(重点为时间管理)
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遇见特殊情况可能导致设计任务完成延后的需要及时知会相关专
业和部门并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第五章:成本目标执行情况(重点为成本管理)
关于此点是需要对成本提出要求,因为只有明确的单位造价,设计才可以更明确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找到可操作的依据
第六章:项目启示
对过程的把握和对整个设计方向的把握是同等重要,这相当于两条腿走路,才能保持稳健。
第七章:部门信息库的修改完善
第二篇: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
1.1.1 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
1、施工配合措施
为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方承诺服从发包人和监理人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在为其他承包人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的同时,与其他承包人密切配合,共同优质、快速完成本工程的建设。
承诺在承建合同工程及缺陷修复过程中的一切作业,发包人免于承担因承包人借用、占用或进出其它标段和工区,或作业影响等所引起的索赔、诉讼费、损害赔偿及其他开支,并提供与其它相邻标段工程施工以下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2、施工组织的协调
⑴ 保持发包人提供的公用设施在本合同范围内的维护保养,不造成损坏或障碍影响相邻标段的施工。
⑵ 无偿提供给其他承包人使用现场修建的施工道路,协商解决其他承包人的特殊运输要求。
⑶ 在本合同实施期间,对使用的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通道,服从监理人的统一管理。
⑷ 在共用区域内布置临时设施时充分考虑其他承包人的类似的设置,在监理人的统一安排和指示下,与其他承包人妥善解决,共同维护共用区域正常交通、生产安全、道路维修和环境保护。
3、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照当地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的有关具体规定办事,争取得到各级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确保工程前期征地移民的顺利实现、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地爆炸物品的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相关使用、运输、贮存等各项手续;
在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在工程施工区域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各种特种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后,方准使用。
4、内部施工协调配合措施 按照施工总进度要求,充分作好开挖、混凝土浇筑、边坡支护等施工技术、材料、设备、人员的准备工作,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根据本标施工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相邻标段的施工干扰,同时本标段的各施工项目,尽量为关键线路上的关键施工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力争作到均衡施工。
施工过程中,尽量平衡施工强度,在施工场面安排上、在施工通道上将加强组织管理、协调,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干扰。
协调场内临时施工设施,尽量减少周转性材料占压仓库或施工场地,按计划购进相关材料或设备,尽量一库(厂)多用,以缓解施工场地紧张。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取切实的措施对各部位进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按进度计划的时间提交各部位工作面。同时,在施工通道、临建设施的布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及配合。
5、工程回访服务措施
对于一个工程的质量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加以控制。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工程竣工后对质量的跟踪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后,本公司向业主方出具质量保修书。工程事后回访保修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质量回访
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公司派专员对本工程的质量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向业主了解使用质量等情况,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或业主发现的质量问题,应限期采取措施。
1、回访程序
⑴在工程保修期内至少要回访一次,一般在交工后半年内,以后每隔半年回访一次,直到交工后两年为止。
⑵工程回访或维修时,由生产主管部门建立本工程的回访维修卡,根据情况安排回访计划,确定回访日期。
2、回访组织 本工程回访将由公司总经理的授权人带队,公司总工室、经营科长、生产技术科长、质管科长参加。
工程回访结束后,部门应集中回访人员意见,写出回访报告,报送公司质管科主管领导,对于在工程回访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应立即制订纠正措施并尽快维修。
二、保修承诺
在保修期,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包括回访时发现的和业主发现的质量问题应马上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诊断”,查找“病因”、“病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限期整改,定期复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备案。
如果保修期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应业主要求,本公司应积极配合业主进行整改,直至业主满意。
1、保修期限和范围 ⑴保修范围
对于本工程,我公司作为总承包将对整个工程进行保修。⑵保修期限
①地基与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⑦其它约定:本合同承包范围内及纳入总包管理的全部工程内容均在保修范围内。
2、维修程序 ⑴维修任务的确定
当接到用户的投诉和工程回访中发现的缺陷后,应自通知之日后24小时内就发现的缺陷进一步确认,与业主商议返修内容,可现场调查,也可电话询问,将了解的问题填入维修任务书,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制订措施,经部门主管审核后,提交单位主管领导审批。
⑵落实维修计划
经审批的维修任务书连同维修登记单,由生产计划部门发给维修人员,要确定完成的日期,并备底保存。
⑶维修负责人按维修任务书中的内容进行维修工作。当维修任务完成后,维修负责人要将工程管理部门或业主确认的维修任务书返回生产部门,并填写维修登记单送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并报送公司质管科备案。
3、保修记录
对于回访及维修,我公司均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并由生产部门保存维修记录。
第三篇:铁建设[2009]47号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
(铁建设[2009]4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促进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提高,规范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实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标准化,根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验收期间,配合建设单位处理涉及勘察设计的有关事宜,说明施工图设计意图并指导实施,解答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参与重大施工方案和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研究,参加安全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工程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勘察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勘察资料准确性和施工图文件质量,减少差错漏碰,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处理。
第四条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及时研究解决现场重大勘察设计问题和现场快速研究解决一般勘察设计问题的工作机制,以弥补勘察设计缺陷、完善和优化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履行勘察设计责任和义务、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
第五条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反馈勘察设计单位,并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解决。
第二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工作
第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领导,初步设计批复后,应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及专业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现场设计配合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定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供应和设计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施工现场设计配合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及时成立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代表勘察设计单位履行施工现场设计配合职责。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的设置方案以及地点,由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单位根据项目情况商定,并尽量与建设单位项目段落指挥部设置匹配。重大项目的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宜由处级干部或院副总工担任。
第八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数量、专业配置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设计配合工作量考虑。站前工程施工时地质、路基、站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人员应常驻现场,站后工程施工时站场、房建及四电等站后相关专业人员应常驻现场,其他专业人员应根据现场需要及时到达现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由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人员及具有现场配合经验的勘察设计人员组成。第九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性专业技术问题。现场设计配合返聘人员不得超过人员总数的30%。
第十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在开工前报建设单位核备,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应在项目开工前到达并常驻现场,专职负责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临时离开现场应事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指定临时负责人。
第十一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一般不得调换,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更换的,应提前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按照先派后撤原则进行更换,确保设计配合工作的连续性;其他人员更换也应经建设单位同意,且更换后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不得低于更换前人员。建设单位在认为必要时,可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增派或调换设计配合人员。
第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方便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原则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安排生活、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交通、通讯工具等;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不得使用施工单位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资源。
第三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主要任务
第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落实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供应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批次交付施工图,按照施工图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并及时提供设计文件,满足施工现场需要。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开工前,勘察设计单位应按建设单位要求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建设、监理和施工注意事项,解答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的相关问题。对重难点、高风险和采用新技术的工程项目应专门组织技术交底。
第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调整,参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图,测算投资变化。
第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积极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外部协议签订,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叉跨越等外部协调工作,根据现场变化及时完善勘察设计工作。
第十八条 涉及营业线施工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涉及的运输设备组织现场核对,确认设计满足运输安全要求;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营业线重大施工方案审查、营业线施工现场监控把关和验收等工作。营业线Ⅱ级以上封锁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必须到现场参与解决相关问题。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中需进行变更设计时,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组织下提供设计方案,按照变更设计规定程序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同时应完善变更设计登记制度,对变更设计进行分类登记。
第二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做好工程测量控制网CP0、CPⅠ、CPⅡ及相应高程控制网建设期间的维护管理工作,在建设单位组织下进行复测,为测设CPⅢ及变形观测网建立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做好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认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和条件,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到达现场并全力参与抢险,提出工程处理意见,完成相关勘察和变更设计工作,按规定参与事故调查分析。
第二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及时完成其他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第四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要求
第二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要组织现场设计配合人员根据铁道部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制订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细则,明确现场设计配合人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权限。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批复后30日内将工作细则送建设单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建设单位备案。
第二十五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作为勘察设计单位的现场代表,要配合做好施工图交付和现场重大事项处理工作,将建设单位对勘察设计工作的要求、现场对设计文件的需求等于24小时内反馈到勘察设计单位,将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安排、供图计划在收到24小时内报告建设单位。
第二十六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做好重要工点现场技术交底工作,对重大、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结构、新工艺的工程,应联系有关专业设计负责人在开工前到施工现场进行专题技术交底,解释设计意图,说明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方法以及技术措施。
第二十七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对施工图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对勘察设计过程中因外界条件不能准确确定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他需要现场确定事宜,应通过现场核对确定,需变更设计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建议。需要勘察设计单位组织解释和确定的,要立即向单位汇报请求解决。
第二十八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及时参与配合征地拆迁和外部协调工作,对特殊拆迁项目应提出具体拆迁方案并参加商谈。
第二十九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建立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定期沟通机制,定期深入施工现场,主动了解施工、试验、检测及科研情况,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时发现、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指导施工单位完善施工方案和安全、环境、水土保持措施,确保设计配合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十条 涉及营业线施工的项目,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参与涉及运输设备的现场核对,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营业线重大施工方案审查、营业线施工现场监控把关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地质、隧道等专业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进行指导,参与TSP等物探预报,定期收集包括TSP、超前钻孔、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超前预报资料,并根据各种预报成果对前方围岩变化趋势做出综合性预报。
第三十二条 Ⅰ类变更设计一般应在会审纪要下发后20日内完成变更设计,在接到审批意见7日内完成修改设计并提交施工图。Ⅱ类变更设计一般应在现场完成,在会审纪要下发后10日内完成设计,在接到审查意见5日内完成修改设计并提交施工图。
因突发事件、危及工程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变更设计,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参与制定应急措施,按照会审纪要及时完成变更设计。
第三十三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完善设计配合过程管理,对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按验收标准规定参与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按规定参加工程检查。落实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提高做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勘察设计单位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作为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管理,在勘察设计合同中细化设计配合条款,明确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与勘察设计费挂钩。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对现场设计配合人员组成方案和专业结构是否适应建设项目需要提出建议,对勘察设计单位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细则、人员组成等进行审查,对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应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中存在的问题责成勘察设计单位整改,并将配合工作纳入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范围。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协助做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及时组织设计文件现场核对,将现场核对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勘察设计单位。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为勘察设计单位实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提供便利,及时向勘察设计单位通报有关信息,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十九条 对设计配合工作成绩突出的,建设单位可提请勘察设计单位对现场设计配合人员进行奖励。对于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应依据勘察设计合同进行处理。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相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注:2009年3月31日发布)
第四篇:铁建设[2010]47号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
铁道部文件
铁建设[2009]47号
------
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现将《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促进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提高,规范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实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标准化,根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验收期间,配合建设单位处理涉及勘察设计的有关事宜,说明施工图设计意图并指导实施,解答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参与重大施工方案和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研究,参加安全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工程验收等工作。第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勘察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勘察资料准确性和施工图文件质量,减少差错漏碰,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处理。
第四条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及时研究解决现场重大勘察设计问题和现场快速研究解决一般勘察设计问题的工作机制,以弥补勘察设计缺陷、完善和优化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履行勘察设计责任和义务、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
第五条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反馈勘察设计单位,并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解决。
第二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工作
第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领导,初步设计批复后,应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及专业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现场设计配合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定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供应和设计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施工现场设计配合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及时成立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代表勘察设计单位履行施工现场设计配合职责。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组织的设置方案以及地点,由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单位根据项目情况商定,并尽量与建设单位项目段落指挥部设置匹配。重大项目的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宜由处级干部或院副总工担任。
第八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数量、专业配置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设计配合工作量考虑。站前工程施工时地质、路基、站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人员应常驻现场,站后工程施工时站场、房建及四电等站后相关专业人员应常驻现场,其他专业人员应根据现场需要及时到达现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由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人员及具有现场配合经验的勘察设计人员组成。
第九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性专业技术问题。现场设计配合返聘人员不得超过人员总数的30%。
第十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在开工前报建设单位核备,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应在项目开工前到达并常驻现场,专职负责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临时离开现场应事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指定临时负责人。
第十一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现场设计配合负责人一般不得调换,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更换的,应提前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按照先派后撤原则进行更换,确保设计配合工作的连续性;其他人员更换也应经建设单位同意,且更换后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不得低于更换前人员。建设单位在认为必要时,可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增派或调换设计配合人员。
第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方便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原则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安排生活、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交通、通讯工具等;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不得使用施工单位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资源。
第三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主要任务
第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落实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供应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批次交付施工图,按照施工图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并及时提供设计文件,满足施工现场需要。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开工前,勘察设计单位应按建设单位要求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建设、监理和施工注意事项,解答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的相关问题。对重难点、高风险和采用新技术的工程项目应专门组织技术交底。
第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调整,参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图,测算投资变化。
第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积极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外部协议签订,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叉跨越等外部协调工作,根据现场变化及时完善勘察设计工作。
第十八条 涉及营业线施工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涉及的运输设备组织现场核对,确认设计满足运输安全要求;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营业线重大施工方案审查、营业线施工现场监控把关和验收等工作。营业线Ⅱ级以上封锁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必须到现场参与解决相关问题。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中需进行变更设计时,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组织下提供设计方案,按照变更设计规定程序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同时应完善变更设计登记制度,对变更设计进行分类登记。
第二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做好工程测量控制网CP0、CPⅠ、CPⅡ及相应高程控制网建设期间的维护管理工作,在建设单位组织下进行复测,为测设CPⅢ及变形观测网建立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做好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认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和条件,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到达现场并全力参与抢险,提出工程处理意见,完成相关勘察和变更设计工作,按规定参与事故调查分析。
第二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及时完成其他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第四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要求
第二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要组织现场设计配合人员根据铁道部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制订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细则,明确现场设计配合人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权限。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批复后30日内将工作细则送建设单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建设单位备案。
第二十五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作为勘察设计单位的现场代表,要配合做好施工图交付和现场重大事项处理工作,将建设单位对勘察设计工作的要求、现场对设计文件的需求等于24小时内反馈到勘察设计单位,将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安排、供图计划在收到24小时内报告建设单位。
第二十六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做好重要工点现场技术交底工作,对重大、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结构、新工艺的工程,应联系有关专业设计负责人在开工前到施工现场进行专题技术交底,解释设计意图,说明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第二十七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对施工图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对勘察设计过程中因外界条件不能准确确定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他需要现场确定事宜,应通过现场核对确定,需变更设计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建议。需要勘察设计单位组织解释和确定的,要立即向单位汇报请求解决。
第二十八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及时参与配合征地拆迁和外部协调工作,对特殊拆迁项目应提出具体拆迁方案并参加商谈。
第二十九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建立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定期沟通机制,定期深入施工现场,主动了解施工、试验、检测及科研情况,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时发现、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指导施工单位完善施工方案和安全、环境、水土保持措施,确保设计配合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十条 涉及营业线施工的项目,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参与涉及运输设备的现场核对,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营业线重大施工方案审查、营业线施工现场监控把关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地质、隧道等专业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进行指导,参与TSP等物探预报,定期收集包括TSP、超前钻孔、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超前预报资料,并根据各种预报成果对前方围岩变化趋势做出综合性预报。
第三十二条 Ⅰ类变更设计一般应在会审纪要下发后20日内完成变更设计,在接到审批意见7日内完成修改设计并提交施工图。Ⅱ类变更设计一般应在现场完成,在会审纪要下发后10日内完成设计,在接到审查意见5日内完成修改设计并提交施工图。因突发事件、危及工程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变更设计,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参与制定应急措施,按照会审纪要及时完成变更设计。
第三十三条 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完善设计配合过程管理,对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按验收标准规定参与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按规定参加工程检查。落实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章 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提高做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勘察设计单位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作为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管理,在勘察设计合同中细化设计配合条款,明确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与勘察设计费挂钩。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对现场设计配合人员组成方案和专业结构是否适应建设项目需要提出建议,对勘察设计单位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细则、人员组成等进行审查,对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应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中存在的问题责成勘察设计单位整改,并将配合工作纳入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范围。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协助做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及时组织设计文件现场核对,将现场核对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勘察设计单位。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为勘察设计单位实施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提供便利,及时向勘察设计单位通报有关信息,为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十九条 对设计配合工作成绩突出的,建设单位可提请勘察设计单位对现场设计配合人员进行奖励。对于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人员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应依据勘察设计合同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相关规定。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农业示范区总结
农业示范区总结
北京市大兴区自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示范区”以来,遵照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指导思想,重点突出、狠抓落实,实现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示范区建设情况
近几年在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北京市农业局的业务指导下,该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由单一的大田种植逐步向瓜菜产业、设施农业、林果产业、甘薯产业、畜牧业等方向转变。目前该区都市型农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出现了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新特征,广大农民朋友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提出了产业化、规模化、全程化和综合化的新要求。
(一)农机装备基本情况
1、大田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来,大兴区以更新老旧农机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引进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其中更新补贴推广大型拖拉机152台,小麦免耕播种机22台,玉米精播机18台,玉米收获机55台,深松机30台,秸秆粉碎机30台。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9年该区完成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21.98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22.08万亩,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完成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38.8万亩。其中:春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9.9万亩(青饲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3.12万亩);夏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28.9万亩,机械化程度100%。玉米收获面积38.8万亩,其中可机械化收获面积30万亩,完成机收9万亩,机械化程度达到30%。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小麦从种到收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机收率也有很大提高,比去年提高24.2%。
2、蔬菜、林果、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取得新进展
蔬菜、瓜果、设施农业是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高效农业,近些年来在该区发展很快,目前该区蔬菜种植面积28.8万亩,林果27.7万亩,设施面积为9.5万亩(温室面积3万亩,大棚面积6.5万亩),但生产手段比较落后,大部分靠人工完成,不但劳动强度大,且效率很低,对推广和普及设施农业装备与生产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自2007年开始加大对蔬菜、瓜果、设施农业机械补贴推广,到2009年累计补贴30马力大棚王拖拉机80台、18-30马力拖拉机114台、田园管理机1259台、温室卷帘机2600台、打药机357台、保温被17万平方米、冷藏运输车55辆、农产品运输车9辆。使该区微耕机保有量达到3000余台,卷帘机达到6000余台。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满足了农民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蔬菜、林果、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节约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3、甘薯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出现了新局面
自大兴区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甘薯产业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种植面积已达到了5万余亩。为了把该区薯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兴区积极研制推广甘薯起垄机、起垄覆膜机、甘薯收获机,逐步提高甘薯机械化水平。目前已实现甘薯起垄覆膜机械化水平30%,甘薯收获机械化水平15%,力争用2到3年时间实现甘薯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大兴区拥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24379个,年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有7个。2009年,农机服务中心对农机服务组织进行政策引导,促使他们进行合作性经营。全年陆续有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使农机合作社的数量达到15家。通过优先对合作社进行农机补贴,提高其装备水平。2010年我们将通过对合作社的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水平。
二、农机化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农机宣传推广力度
1、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1)农机规模化服务
以15个大型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采取加强宣传引导、降低作业收费等多种有效措施,完成农机规模化经营和服务面积6.613万亩。其中规模化服务面积5.38万亩(全程规模化服务0.89万亩,重点环节规模化服务4.49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1.233万亩。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节本增收。(2)订单作业服务
大兴区探索了“服务公司+种植户+养殖户的订单作业”服务模式。也就是农机服务组织与种植户签订作业合同和收购合同,负责青贮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并聘请农艺专家进行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努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负责青贮销售。同时,服务公司与养殖户签订销售合同。这样,农机服务公司就成为连接种植户和养殖户的桥梁纽带,有效解决了二者信息不通,养殖户青贮收不上来,种植户青贮卖不出去的难题。2009年开展订单服务10000亩。
2、搞好宣传培训 为了促进农机化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我们加大了宣传培训的力度,组织了本区的宣传培训活动43次。其中农机安全生产培训活动6次,组织拖拉机培训6次,设施农业机械培训活动30次,组织甘薯机械现场会1次。
到目前为止,累计培训人员2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悬挂横幅30面,宣传展板40余块。现场展示农机具40余台。
3、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今年大兴区在设施、大田、林果、甘薯等产业设立了61个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推广演示会3次,参会和咨询人数860人次,向科技示范户和与会农户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通过这些农机示范户的科技带动、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先后推广玉米机收、甘薯机械化、电动打药、气动剪枝等多个农机新技术,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通过项目实施建设引导农机化发展
2009年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的第一年,大兴区农机中心主要承担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机械化深松各3.719万亩任务。我中心积极采取落实补贴机具、确定作业工艺,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完成玉米秸秆还田面积3.98万亩,土壤机械化深松面积3.83万亩,为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有效解决农机服务组织原有储油设施老化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农机中心向区财政积极申请170万元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储油设施改造项目》,对全区7个大型服务组织进行农机储油设施改造,通过油罐底下填埋,设置加油机,添置消防设备等措施,保障了农机储油安全。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理
通过与各镇、各镇与各村,各村与农机大户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三夏、三秋机手培、复训”活动,发放《致万名机手的一封信》、安全提示卡、农机安全宣传背心等材料,提高机手安全意识。
截至到现在共出动执法检查车350台次,执法人员12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安全提示卡1100张,宣传背心250件。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实现了无人身伤亡、无火灾、无重大农机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农机服务组织库棚简陋问题 经过调研,目前大部分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存在农机具库棚简陋,大部分农机具在露天存放,造成机具易损易坏,影响使用寿命。主要两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存放地点;二是已有库棚,但相当简陋,存在安全隐患。
2010年我们将以项目的形式对具有一定作业服务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库棚建设和完善改造。
2、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问题
目前,该区已经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不规范。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2008-2009年成立,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不规范,缺乏发展思路。
2010年将通过对合作社的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根据机具数量、作业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制定合作社扶持标准和补贴政策。避免部分合作社只为获取国家补贴而成立,造成国有资产不能发挥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