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

时间:2019-05-15 09: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

第一篇: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

第一讲“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设计心理学简介

1、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于需求及使用的心理、意识并运用于设计实践的一门科学。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用户,还包括设计师。

2、设计心理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设计心理学的背景:

a、消费社会:日渐挑剔的用户

b、信息社会:科技以人为本

c、设计:多元性与反思

设计应关注对人的理解。掌握与设计相关的心理规律能使我们有效地捕捉用户的心理,发现设计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从而对设计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

(2)学习设计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a、帮助设计师正确认识人与设计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的可用性——合目的性及功能性。b、能帮助设计师加深对于设计的评价、理解、鉴赏的能力,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理解每件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

c、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更适当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d、通过关于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能帮助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思维能力。第二节、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访谈法及焦点小组法等。

第三节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心理美学的发展

2、艺术史家的心理学研究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的发展

3、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4、现代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格雷夫斯《为人民设计》,可用性工程、感性工学的发展,赫伯特·A.西蒙《人工科学》 1969,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情感设计》2004;国内的设计心理学才刚刚起步,现有知识部分来自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

• 目前已经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2001—2004年出版4部著作。作业要求: 作业:

根据所学专业,举例论述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的调查问卷法? 要求:目标明确,语言清晰,方案设计合理,对新的设计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第二讲“需要心理及其类型”

第一节概述

一、需要的概念

二、生理需要和心因性需要

需要的基本特征

需要的多样性

需要的差异性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两类需要:基本需要与特殊需要

理性广告与情感广告 理性广告:涉及价格、产品特征或成分、性能、购买时间和地点、特价销售、产品包装和品种、产品质量、市场份额、研究发现、方便性、健康和营养成分、产品安全性能。情感广告:性、地位和声望、年轻、运动、美貌、性别、激情、生活方式。

四、顾客需求的KANO模型

第二节需要的类型

1、设计的需要

1)功能需要

2)造型需要

3)色彩的需要

2、加工的需要

3、使用的需要

4、回收利用的需要

第三节如何确立用户需要

一、如何收集用户的需要信息

用户需求的特点:含糊性、内隐性、动态性。

抽样随机调查法

集中用户讨论法

考察现有产品使用情况法

二、创造需要的观点

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创造新的价值体验

作业要求:

思考题:

1、以手机为例,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功能的心理需求有何不同?设计中应采用怎样的策略? 要求:语言清晰,分析合理,提出具体设计意见。

第三讲动机、行为与法则

第一节动机及行为

一、动机简介

1、动机的概念

个体内部存在的迫使个体产生行为的一种驱动力,或者说个体想要做某事的内在意愿。

2、动机的特征

1)主导性与次要性

2)清晰度

3)动机转换

4)潜在性与冲突性

3、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

4、动机的构成(1)需要驱使

(2)刺激强化

(3)目标诱导

5、动机的功能

(1)激活的功能

(2)指向的功能

(3)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二、行为简介

行为

动机性行为

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三设计艺术中的行为

设计师作为主体的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两个方面:

1、使用行为

2、购买行为

第二节内在动机与行为

一、基本概念

二、内在动机的表现

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三大模型

2、消费行为

1)追求适用、经济、可靠、美观

2)购买、使用的愉悦感

电影院、商场、包装等

3)追求新奇心理

4)习惯心理导向

5)兴趣

(1)女性消费者的兴趣

(2)男性消费者的兴趣

第三节社会影响及行为 社会性动机

一、异化心理

二、炫耀心理

三、攀比心理

四、从众心理

五、崇外心理

• 思考题:

社会性动机对于用户的行为有何影响?

第四讲人的知觉特性与设计

第一节知觉概述

一、知觉在产品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1)在设计调查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使用者如何进行产品的知觉体验,包括:

①第一次注意该产品时的知觉体验。

②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的知觉体验。

(2)在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产品各方面因素(如形态、结构、功能、颜色、材质等)如何影响使用者的知觉体验。

二、知觉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成果

1、格式塔心理学

2、知觉的三个阶段

(1)感觉

阀限

注意

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A、提供产品价值(主要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

B、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

C、刺激性的信息

D、利用视觉特性

大小刺激

对比刺激

活动刺激

颜色刺激

(2)知觉组织

A、简洁律

B、图与底

C、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

D、深度知觉

大小质地插入焦距饱和度透视法

(3)辨认和识别

良好匹配

习惯与仿样

①习惯

②设计仿样

A、自然仿样

B、人造物样式的仿样

a.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的仿样

第二节知觉特性的要素

一、通用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视觉性的特性

1、形态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2、颜色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1)色彩特性的心理效果

(1)色的冷暖感

(2)色的轻重感

(3)色的膨胀收缩感

(4)色的软硬感

(5)色的明快与忧郁感

(6)色的兴奋和恬静感

(7)色的华丽和质朴感

(8)色的进退感

(9)色的味觉感

2)机械设备的色彩感觉

较笨重的机械设备应采用明度较高的亮色系,如浅灰、浅绿、浅黄等。机器中的主要控制开关、制动、消防、配电、急救、启动等标志色彩,用对比色来突现它们的位置。

3)家具的色彩设计

办公家具色彩要典雅、大方,单纯、简洁、明快;学校桌椅多选用中间明度含灰色调„„

4)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 特殊行业交通工具的色彩,如邮政、医院救护车、飞机等。

3、空间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4、质料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对受众知觉特性的影响

1、品牌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2、产地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3、价格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4、服务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思考题:

如何在设计实践中运用颜色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第五讲操作行为与设计

第一节操作过程中人的生理尺度

一、平衡调节理论

二、具体操作设计

坐姿操作

手控制操作

其他操作设计

第二节心理修正尺度

第三节人的操作能力

一、能力的认识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差异(量的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质 的差异)两个方面。

对于设计师来说,认真研究用户的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二、能力评价

(1)操作所需的能力

(2)操作能力的困难度

(3)操作能力复杂度

(4)操作能力负荷

第四节人的技能与操作

第五节操作心理

一、用户模型及设计原则

1、用户及其思维模式

用户年龄的分布意味着用户界面风格产生相应的变化;

用户背景包括可能影响到产品使用的用户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产品的设计参数

适合性

意义

二、操作失误心理

1、了解各种导致差错的因素,在设计中,尽量减少这些因素。

2、使操作者能够撤销以前的指令,或是增加那些不能逆转操作的难度。

3、使操作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4、改变对差错的态度,要认为操作者不过是想完成某一任务,不要认为操作者在犯错误。

三、特殊人群操作心理

1、儿童操作心理

2、老年人操作心理

(1)功能化模块

(2)操作方便

(3)突出亲近感

(4)重视人的因素

如和谐的色彩,适合操作的产品尺寸、表面质感等。

3、残疾人操作心理

第六节环境与操作

一、环境空间

1、个人空间

2、私密性

3、领域性

二、室内空间的操作心理

1、确定空间范围

2、确定室内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

三、文化差异与艺术设计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交往而不是生物遗传继承下来的全部,包括在社会化过程中,由社会一代代传下来的思想、技术、行为模式、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等,是人们习得的信念、价值观和风俗的总和。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意义在于,艺术设计所涉及的物品、环境和视觉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化细节”。

文化定义了人,文化细节的差异是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外显。

从设计主体的角度看,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意义在于,设计师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偏好和禁忌的消费者,使得设计师在进行跨文化设计时,必须重视目标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差异,进行有效的设计。

(1)避免自我参照标准

(2)在设计的前期准备中做一定的文化调研。例

(3)认知、理解、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小心应对对方文化的禁忌。

(4)不要试图将一种文化强行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但可以发挥文化的“移情”作用。

六、中国文化心理与艺术设计

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价值观因素包括

生命的延续:

重视子女的培养,如教育相关的产品:学习机、电脑、复读机、电子词典等;生命血统的延续:婴儿用品、补药、保健用品等。人际关系:礼尚往来,如礼品、烟酒、糖果等;密切联络,如手机、电话、短信以及网络聊天工具等。社会地位及群体同化:官场文化,同类商品划分等级,等级观念如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匹配的对于奢侈品和高档品牌的追捧。

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以根为本的文化

中庸文化

关系文化

和文化

面子和从众

地位和礼

中国的特殊消费群体:

(1)独生代: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

(2)老年人:2025年,老年消费人群占全国的1/5,出现许多2个大人赡养4个老人、1个孩子的家庭。

(3)富有群体:“四代富翁”例

富人消费观念:部分过度高消费,整体表现保守

• 思考题:

从消费角度看,中国文化心理有哪些特点?对我们进行艺术设计有何启示?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教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教学讲义

使用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主讲教师:魏艳春

课程及其地位: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是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必考课程。

本课程教学与考查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理论素质,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学习者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掌握教育心理规律,提高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考查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十五重点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美)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7.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8.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美)H·C·Lindgren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相关学术期刊。

教学要求: 1.纪律要求: 本堂课上五不准:不准大声喧哗,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准睡觉影响学习氛围;不准迟到早退,影响其他学生;不准玩耍手机;不准缺课,每节课会抽查学生出席情况,有3次以上被抽查不在情况,则平时成绩为零分。

2.学法要求:学习→理解→研究→应用

3.任务要求:听课笔记、读书笔记、资料查阅、研讨答问、课外作业、课程论文

4.学习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5.考试要求:大作业形式。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写一篇论文,要求为重庆三峡学院论文格式,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五千字。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在最后一节课来完成大作业。或者是试卷考试形式。题型分配单选:15*2;多选:10*2;填空:10*1;简答题:2*10;论述题:2*10

第三篇:学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

学前幼儿教育心理学讲义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长人的知识、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社会活动中教育规律的科学。由于研究视角不同,教育学出现许多分支。幼儿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④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性的发展。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喜欢颜色、声音变化。幼儿教育以动手操作、歌唱等来满足幼儿创造与想像的需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情趣。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幼儿教育。表现在:①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②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③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2)我国幼教机构

1903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模式,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这实际上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创办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人,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人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1)洛克(1632—1704)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2)卢梭(1712—1778)

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爱弥尔》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

(3)福禄倍尔(1782—1852)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①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发展是在内在动力驱动下进行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②游戏理论。游戏是幼儿内在精神活动表现的主要方式,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发展意义重大。他还认为游戏中工具非常重要,并且制作了叫作“恩物”的玩具。③协调原理。幼儿与周围环境、社会、自然是协调、融合的整体。④重视亲子教育。母亲的教育有利

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②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其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③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

(7)张雪门(1891—1973)

张雪门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研究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人手的。他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认为: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此外,他还一贯重视幼稚园师资的培训和师范教育。张雪门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8)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①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他反对照搬外国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的做法,主张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②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陈鹤琴说: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③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他强调要从做中学。“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还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实行“整个教学法”。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陈鹤琴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多方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9)皮亚杰(1896—1980)。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即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但是,最初的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是没有地位的。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是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的。目前,我国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主要有: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规程》;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1996年6月,正式施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四章教师和幼儿

发表日期:2010-1-11 来源:中大网校

[在线考试]

一、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有: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1.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2.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②幼儿间冲突的解决。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全班统一的大集体活动比重很大,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等的个别差异。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例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分组,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有特色,指小组各有特点。因为幼儿有不同的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因此,每个小组的幼儿既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来达到同一个教育目标。

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等来划分。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它要求教师:

①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不过是从集体灌输变为分组灌输,从大一统变成“放羊”而已。

②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

③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因此,指导分组活动的教师不能像作业课上那样一直是教授者的角色,使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这种指导难度很大,需要多种技能、能力的结合,除观察、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外,随机教育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篇:VI设计讲义

VI设计讲义

主讲:胡艳珍

教学提纲:

第一章 CI概述

第一节 CI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CI发展沿革 第三节 CI的概念与构成

第二章 CI的价值功能及导入

第一节 CI的价值与功能 第二节 CI的导入

第三章 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第一节 VI的概念与CI、MI、BI的关系 第二节 VI的构成 第三节 VI的基础设计系统一、企业名称

二、标准标志

三、标志变形

四、标准字体

五、印刷字体

六、标准色彩

七、辅助色彩

八、要素编排

九、色带组合

十、象征纹样

十一、吉祥物 第四节 VI的应用设计系统一、办公用品类

二、旗帜类

三、指示标识类

四、资料类

五、环境与陈设类

六、服装服饰类

七、运输工具

八、公共礼品类

九、产品包装类

十、广告宣传类

十一、其他

第四章 VI手册制定

第一节 VI手册编辑的目的及形式 第二节 VI手册管理

第三节 VI手册的编辑原则及设计规定 第四节 VI手册的装帧设计

第五章 VI设计操作流程及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

优秀设计案例赏析(幻灯及多媒体)综合考核作业 VI设计

第一章 CI概述

第一节 CI的产生背景

CI(Corporate Identity)是指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系统,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CI的兴起,首先在50年代的美国。原因有三:

1、首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新企业纷纷成立,大型企业经营趋向国际化,此时迫切需要有一套系统的企业形象塑造方法,以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给消费者制造视觉冲击和识别差异,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其次是车辆文化的社会背景

美国的交通在5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交通的发达带来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加油站、餐厅、旅馆、停车场等应运而生,为了吸引驾驶员,这些店铺都设计的简单明了;车辆文化在建筑物、广告、标志等视觉设计上,要求规范,易于消费者认同和识别。

3、再者是工业设计学的兴起

工业设计学是由上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的,二战后,工业设计在制作高质量的批量产品过程中,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工业设计学的兴起,也为CI的设计制作提供了方法,比如:有了设计的概念,有了制作的手段,加工工艺有了质的飞跃等。

这一切营造了CI需求的大环境,造就了CI形成的良好时机。

二、日本紧随美国之后CI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时代是CI产生并广为推行的客观基础。

2、新时代、新价值观的冲击

由于时代的变革,CI成为新价值观、新的管理观念、新时代企业的象征。

3、竞争方式的改变 商业间的竞争,从“商品力”和“销售力”竞争的时代转向了与“形象力”三足鼎立的时代。

第二节 CI发展沿革 现代意义的CI发展轨迹:

本世纪初意大利的“奥利维蒂”牌打火机非常重视企业标识的设计。

1914年德国的AEG电器公司将其商标在系列化的电器产品上展开统一性的应用。

奥利维蒂和AEG可以看作是CI的雏形,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I。

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IBM开创了CI的先河 20世纪70年代的可口可乐导入CI 日本:1971年,日本第一银行与劝业银行合并,导入CI,一藤百货同年也成功的完成了形象更新,随后NTT、大荣百货等许多公司纷纷导入CI。台湾: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食品业味全公司,为台湾树立了CI开发的典范。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广东“太阳神”成功导入CI。

第三节 CI的概念与构成

CI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递给企业的关系者或团体(包括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的企业文化活动。

CI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为CIS 或CI,被翻译为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即CI系统、CI设计等。

CI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部分构成:

1、理念识别——简称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是整个CI系统的核心和原动力,因为它规划着企业内部的主导思想和观念精神,制定经营策略、经营信条、决定企业性格等。从其包含的内容看,MI是CI的灵魂所在,CI的最高决策者。

麦当劳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大的快餐集团,与之明确的推行极具特色的经营理念“Q、S、C、V”分不开的,“Q、S、C、V”即Quality(质量)、Service(服务)、Cleanness(清洁)、Value(价值)。

2、行为识别——简称BI(Behaviour Identity),行为活动识别是以明确完善的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指定企业内部的制度、组织管理、教育、行为等。另外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赞助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也属于行为识别范畴。

3、视觉识别——简称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是CI的静态识别,它通过一切视觉符号将企业的基本精神及差异性进行充分表达,使消费者和社会大众识别并认知。VI是由一个完整的视觉系统所构成,包括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两部分。VI设计是本次课程所讲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 CI的价值功能及导入 第一节 CI的价值与功能

1、总结和提升企业的历史、信仰、所有权、技术、文化、人员素质等。2、3、4、5、确立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特征。创造企业文化。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

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形象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企业在获得生产要素配置时始终处于优先地位。

第二节 CI的导入

1、导入时机的确定

2、导入周期

3、导入的关键性问题

4、CI的投资与发布

5、具体项目的导入

6、导入后的实施管理和运行维护

7、CI的效果评估

第三章 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第一节 VI的概念与CI、MI、BI的关系

VI是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的英文简称,它借助一切可见的视觉符号在企业内外传递与企业相关的信息。VI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它能够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及其差异性,利用视觉符号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使消费公众识别并认知。

在企业内部,VI则通过标准识别来划分生产区域、工种类别,统一视觉要素等,以利于规范化管理和增强员工归属感。在CI的整个构成中,MI是核心部分,是精神实质,是根

基。能够为CI汲取营养,是知道CI方向的依托。BI是企业规定对内及对外的行为标准,是企业形象的载体,是传递CI的媒介物,是架在MI、VI之间的桥梁;VI是外在的具体形式和体现,是最直观的部分。它以形式美感染人、吸引人、是人们最容易注意到,并形成形象记忆的部分。

如果用一棵树来形容CI,在这里MI就是树根,BI就是树枝、树干,VI则是树叶、花朵。

第二节 VI的构成

VI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基本设计系统,另一个是应用设计系统。如果用一棵大树做比喻,基础设计系统是树根,是VI设计的基本元素;应用设计系统是树枝、树叶,是整 9 个企业形象的传播媒体。

在基本设计系统中,又以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为核心,一般称为VI的三大核心,整个VI设计系统完全建立在三大核心所构成的基础之上。而标志又是核心之核心,它是促成和形成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

由于各企业的性质不同,在其应用设计系统的项目中,侧重不尽相同,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应用体系,但无论什么企业,基本设计系统的内容都大同小异。第三节 VI的基础设计系统一、企业名称

企业名称往往会因时代的变迁而不适应于信息传递,因此不但是新建企业要考虑企业名称,老企业也会根据需要更换企业名称。因此企业名称一方面要符合法规,同时也要在思想性、独特性、措辞明确性、文字明了性、适应广泛性、国际性等方面进行把握。

二、标准标志(标志课已经上过了,这里只讲一讲有关VI设计的企业标志)

标志是非语言性的图形符号,它以各种精练的形象表现一定的含义,传达明确的信息,有利于传播和记忆,能起到语言和文字难以完成的作用。

在VI设计中,企业的标准标志是核心之核心,VI中所涉及的图形、字体、色彩、组合模式,无一不渗透着标准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企业标志通过含义明确、造型单纯的符号形象,将企业的精神面貌、行业特征等充分表现出来,是以小见大的典型,是企业图形的最高境界

1、标志设计原则 企业标志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MI为核心 B、赋予人情味 C、不脱离民族特色 D、顺应时代潮流 E、遵守法律原则

2、标志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标志造型的确立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和方法得以实现: 听取客户的主观要求和设计意向,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未来展望,分析其经营内容、行业特征。

广罗同行业标志的中外案例。

分析同行业标志的创意基础和造型特点,目的在于探索通用语言的特征,寻找设计方向。

归纳表现对象的语言形式并加以表现。A、寻找关键词

B、确定形象落点,造型目标 C、出具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D、绘制设计初稿。

3、标志释意

标志释意就是对标志意义的文字性诠释。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去说明:

1)构成要素——包括造型要素的来源说明,造型要素的特点等。

2)图形意义——标志虽然是经过提炼的简洁图形,但是从何而来,又如何提炼,表现了什么内容,应该特别加以说明,以表明造型意义的准确、巧妙、及不同凡响。3)色彩意义——色彩是表现图形个性的另一方面,为标志专门搭配的色彩,是特别用于传达某中特殊意义的,所以也要进行文字诠释。

4、标志标准制图方法

企业标志是企业形象的核心要素,在使用中精确的复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合理便捷的标准制图,让制作者有章可循,依图制作。常见有以下几种制图的方法:

1)尺寸标注法,标出标志图形的具体尺寸,如长、宽、高、半径等。如图。通常办公用品如信封、信纸、名片等的标准标注采用此方法。

2)方格标注法:当标志图形比较特异时采用,通常格子越密集,制作和复制越精细。通常标准标志和标准字体常采用此方法制图。

3)比例标注法:选取标志图形的某一个局部尺寸作为基准参数,令其为n,或其他代码,其余的笔画粗细、间隔距离等,均为n的倍数关系,如直径为3n,笔画为1.5n等。

4)圆弧角度标注法

若标志中圆弧造型,斜线造型较多,为了方便复制和制作,可表明图形的弧度和角度。

5)坐标标注法

依据水平、垂直两个坐标,确定造型边缘各关键点的位置,这适合与特异形状的图形制作方法。

5、标志图形的矫正

标志图形在应用中,除了有因复制不精确造成的走形外,还可能因为放大缩小、色彩变化、印刷等原因造成一些错觉或不应有的变化因此,为避免出现一些不良效果,个别标志图形 应确定切实的矫正方案,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奥运标志是我们熟悉的图形,它是由蓝、黄、黑、绿、红,五色环构成的,由于五个色明度差异较大,五环看起来有粗有细,这个问题是色彩变化引起的,为了视觉上的平衡舒适,设计者适当进行了调整,五环粗细比例为蓝、黄、黑、绿、红=1:1.3:0.92:1:1,这样改变之后,五环看起来粗细就比较均匀了。

美能达公司标志图形中5条带有弧度的白色线条,准确的反映了公司所从事的光学仪器的行业特点,然而当标志缩小使用时中间的五条白线回形成一片模糊,分不清彼此,为此设计师提供了修正方案,如图。

味全公司标志是由五个完全相同的圆形相切而成,构成了一个W的样式,表现五味俱全的意思,然而当标志图形缩小印刷时圆形中间原由的白色回缩小甚至完全被油墨覆盖,这是因为印刷时油墨挤压造成的。为此设计师提供了修正方案,如图。

标志图形在放大缩小时所产生的意外变化,原因多种多样,修正的办法也要因图制宜。通常在标准标志制图时,要有标志最小尺寸的规定。

三、标志变形

在广告宣传、设计装饰或一些特殊场合,需要强化标志认同时可以采用标志的变形样式——经过夸张或重新组合变化后的标志。

变形标志以不损害标准标志的设计理念和形象特征为原则,抓住原标志的造型或主体意义特征进行延伸变化。其内容包括单色(一般为黑色或反黑)、空心、反白和变形等,这其中单色、空心、反白是必须有的变化样式,变形的内容则根据标 志特征和意义进行个性化表现。

标志变形的设计手法是在原由标志基础上,采用夸张延展特征、线条化、截取局部造型、直接变化外形、立体化、基本要素重组、夸张局部造型、添加形象、综合等设计手法。

四、标准字体

标准字体与标准标志一样,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包括中英文标准字体。标准字体以独具风格的文字形象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设计上要求具有强烈的个性与美感,易于阅读,与标志风格具有统一性等。

标准字体的中英文字体虽在结构上有极大的差别,在设计上却应该力求风格统一。

标准字体在设计变化上通常在原有电脑字体的基础上采用笔画变形、笔头变化、笔头与笔画均变化、连笔处理、添加装饰、笔画夸张出位等手法。

在标准字体设计时需要注意:

1、标准字体与标志一样,要能反映企业的特定和性格。

2、要保持中英文在形式上的一致性,既可以协调统一,也可以对比互衬。

3、字体形式不要太过求异,要易于辨认。

五、印刷字体

在广告文案和企业的行文中经常要甬道一些印刷字体,这些字体也是要实现设定的。印刷字体不需要特别设计,只是在现行的字库中选择一套或多套与其形象和风格匹配的字型即可。外文印刷字体也用同样的方法选定。

六、标准色彩

标准色彩是企业特定的色彩,用于强化刺激及增强对企业的识别,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就是色彩运用最成功的例子之 一。

企业标准色包括标准色和辅助色两大类。标准色通常采用1—3种色单独或组合使用,标准标志的色彩一般作为标准色使用。选定标准色要给出标准的色值,以保证在制作工艺中的准确度,一般情况下,表明C、M、Y、K的数值即可。多套标准色彩中也分主次关系。

七、辅助色彩

标准色在应用中,常显单调,需要一些相应的色彩作为辅助色来使用。辅助色的设计要注意与标准色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与用色环境及对象的协调。选择辅助色一般采用标准色的同类色、临近色、浅色系、深色系、对比色。

八、要素编排

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基本要素在设计完成后,就是基本要素的编排和组合。基本要素的组合方式包括:

1、标准标志与中英文全称的组合

2、标准标志与中英文简称的组合

3、标准标志与中文全称、简称、及品牌名称的组合

4、标准标志与英文全称、简称、及品牌名称的组合

5、横排组合样式

6、竖排组合样式

为了确保应用的规范统一,可明确指出禁止使用的编排样式,例如“不允许的排列样式、行间过大、字间过大、弯曲变形、任意排列等”。

九、色带组合

色带组合是编排模式中的特殊类型,它是通过色彩的延伸和扩张表现,赋予企业形象更强烈的个性特征,色带在广告牌、车体等传播媒体中作用显著。

标准色彩是色带的重要表现元素,企业标志在色带组合中也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用其标准样式,也可以用局部或变形样式,标准字体的使用,分为全称使用和品牌字使用。

色带组合设计手法的归纳:

1、方向——左或右横向延伸,上和下纵向延伸,特殊角度的倾斜延伸

2、色彩——在色带表现中多彩配合使用时,注意标准色中主辅色的比重处理,单色使用时,多以主色使用为主。

3、标志图形与色带样式的组合——色带的表现要尽量配合标志的造型特征,一般多采用标志与色带交接处相互嵌合的手法自然结合,也常有以色带直接衬托标志的重叠手法来表现。

4、色带的造型处理——大多情况下,色带以横向、纵向、斜向长条样式延展,色彩多以单色平涂来表现,也有用渐变色、渐变图形来表现的。

十、象征纹样

象征纹样是通过变化多样的装饰纹样,补充企业标志等造型要素所缺乏的丰富和灵活,象征纹样采用多种组合方式,装饰效果非常强烈,常用在包装纸、购物袋、面料装饰及礼品设计上。取材方式:将基本形直接取用、局部取用、变形取用,组合排列。构成手法:二方连续纹样,作为边饰应用。四方连续纹样,大面积使用。单独纹样,单独装饰使用。

十一、吉祥物

吉祥物是为了强调企业性格、配合广告宣传为企业专门设计创作的人物、动物或植物等拟人化形象,借以活跃企业形象,以动感形态引起人们注意,为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亲切感,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第四节 VI的应用设计系统一、办公用品类

办公用品包括名片、信封、信纸、便笺、传真纸、公文袋等事务性用品以及发票、预算书、介绍信、合同书等。

名片的标准规格为55mm×90mm。

信纸常见尺寸的规格为:184mm×260mm、216mm×279.5mm(信纸的标准尺寸)、210mm×297mm 信封的常见规格有: 小号——220mm×110mm 中号——230mm×158mm 大号——320mm×228mm 办公用品的设计宗旨:注重功能区域的位置保留和设计要素的有机配合。设计要素包括标准标志、中英文标准字体、标准色、联系方式、象征纹样等。

二、旗帜类

企业门前飘扬的司旗,办公桌上的桌旗,道路两边的竖旗,庆典活动中的挂旗等,旗帜的种类、形式非常丰富,可根据企业特点选择使用,利用旗帜可以将企业标志、标准色,名称等基本要素做充分的展示,并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

三、指示标识类

指示标识是表示商品和企业存在的标志,是对办公室和企业位置的确认,各种设施的指南,功能区域的区分,它包括接待大厅内楼层分布图,楼梯见的楼层标识,指路标识牌、分区标识牌、办公室门牌,公共设施标志牌,警示牌以及广告塔等,另外还包括胸牌、徽章等。

四、资料类

招标书、培训教材、文件夹、光盘、软盘等企业对内、对外的资料。

五、广告宣传类

公司指南、内部刊物、企业形象广告、产品广告、产品目录,宣传手提袋等手属于广告宣传类,这是推广企业视觉形象最直接、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工作量较大,变化较多的一部分。

1)形象推广招贴、报纸广告、杂志广告 2)路牌广告

3)灯箱、霓虹灯、夜晶广告、4)电视广告 5)宣传手册和礼品袋

六、环境与陈设类

作为标识设计的延伸,不仅要统一建筑物设计的内外观形象,而且工厂、办公室环境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店铺、会客厅、连锁店等更应注重设计分割的一致性。

七、服装服饰类

统一的员工服装,是使员工产生归属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便于管理,并为企业带来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员工的服装应视其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样式,选用不同的面料,服装造型一要符合工身份,二要符合人体工学,三要考虑流行趋势,四要注意色彩协调搭配。

员工服饰主要有办公服、工装、礼服、饰物(领带、领结、丝巾、别针、领带夹、扣子等)、雨具(雨伞、雨披)、T恤等。

八、运输工具 营业用车辆、运输用车辆、作业用车辆等,属于运动着的传播媒体,是企业宣传的重要渠道。车体是流动的形象载体设计区域相对较大,但由于其运动的特性视觉印象大多为瞬间的,应次应以基本形象表现为重点。

九、公共礼品类

公共礼品类是企业为联络各方面感情的媒介物,因此无论选择怎样的礼品造型其设计重点都在于配合其材质和色彩,突出企业的基本要素,从而随着礼品的发放传播美好的企业形象。

十、产品包装类

产品的造型与色彩都应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同时也要照顾产品特征,而包装作为商品的镜子,有时比商品本身还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十一、其他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传播媒体,例如网络媒体的迅速成长,将网上形象的推广迅速的推向前台。许多企业都希望有一个特别的网上形象。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还将带来更多、更新的应用项目。

第四章 VI手册制定

第一节 VI手册编辑的目的及形式

编辑目的:VI系统的设计开发完成后,应及时的建立一套规范而有效的手册,VI导入工作中作为指南性工具,从而保证VI的有序及条理性导入,VI的应用品质。

编辑形式:

一、为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合订方式;

二.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分册方式

三、应用设计手册依项目再细分册的方式 装订方式:由于VI是前进着的,在导入过程中回不断的加以矫正和增减,因此其装订一般为活页式。第二节 VI手册管理

严格遵守手册的相关规定,在企业内部真正贯彻和执行形象标准,没有特殊原因,手册内容不应随意扩散。第三节 VI手册的编辑原则及设计规定

编辑原则:在手册的编辑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业理念作为根本贯彻始终;其次手册的设计风格与整体的视觉形象保持一致,尤其是要通过手册的版面编排样式将设计意图充分体现。

设计规定:

1、尺寸标注:许多项目都是在标准的尺寸环境中实现的,如信封、名片、旗帜等既要有具体的尺寸要求,又有不同的型号标准,在设计中,应特别加以说明。一些不能具体尺寸标示的,应给出可容许的空间、距离等项目。

2、材料规定:印刷品的设计中,要命却纸张的材料,服装设计要说明面料的规定。

3、制作工艺说明:想旗帜就有水印、丝网印、刺绣等不同的制作工艺,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形象品位,为其选择适当的制作工艺。

4、特殊情况下的设计矫正

5、版面编排

第四节 VI手册的装帧设计

VI手册的编辑,设计完成后,就要考虑手册装帧,其中包括封面设计、设计说明、目录、正页等四部分的内容,最后 确定印制和装订方式。

第五章 VI设计操作流程及市场调研

优秀设计案例赏析(幻灯及多媒体)综合考核作业

VI设计一套,编辑成册,其中基础部分20页,基础设计系统的各个设计要素都要做,应用部分20——30页

参考文献:

1、《企业形象设计之助手VI设计模板》 陈青编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企业识别:CI的策划和设计》吴为善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企业CI战略》 朱健强编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4、《最新企业视觉识别设计丛书》 钟宁等编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VI—设计表现的突破》 陈青编著 西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日常化

各种生活的审美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所不在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兴盛,使审美活动日益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街面上眼花缭乱的各式广告招牌、超级市场里造型精美的工业消费品、地铁站川流不息衣着时尚的摩登人群、影视作品中光怪陆离的震撼视听„„这些审美活动越来越超出纯艺术的范围,渗透于大众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今天的“审美化生活”或者是“生活化审美”。在消费文化时代,人的消费行为将愈来愈多地受到感情 因素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审美色彩。只有实用性而不能给人以美感的日常商品正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艺术设计正是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它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商业、消费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再现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使之不但具有物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而作为设计日常的一些应用就应注意到一下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李砚祖先生认为:“设计直接影响和反映着生活质量的高低,生活是设计的目的,设计也是 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设计则成为人类生活艺术化的工具。”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为:艺术设计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现实转化。众所周知,商业设计对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成为一种可以为日常生活增值的服务,并能引导大众消费,带领艺术进入生活或者生活艺术化进程。徐恒醇先生认为:“大众的审美需求,总是与社会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生产对于消费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商品的生产把适用于审美功能以文化的多样性在产品中结合起来,它能提供各种时尚商品而造成流.日常生活审美化”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话语空间日常生活审美化将一些过去不屑于审美价值的东西纳入审美范畴并加以关照,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话语空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活动的增多,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更趋于多元,这在一定程度推动公众审美教育和艺术眼光的提升,而同时,代表性的社会文化及审美观念在对日常生活产品的需求中释放出来,也可以影响和促进产品设计和服务的不断完善。尤其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需要是因为产品的物质功能已经得到普遍保证,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与丰富、人类自我意识的情感化需要变得更加迫切,于是人们将使用的物品和生活环境视为人的价值 和意义的一种表征,甚至“把世界作为自己的作品来关照”。

如何管理复杂

“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应该令人困惑” “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求的),而是去管理复杂”——唐•诺曼

这本书贯彻了一个思想就是:复杂的事物也可以令人愉快。有些复杂正是满足需求的,事物太简单时,也会被看做呆板和平庸。人们更喜欢中等程度的复杂,太简单会让人感到厌烦,太复杂会让人感到困惑。人们更喜欢复杂、功能多的事物。

而应对复杂的关键是找到理解的两个方面:一是事物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可理解性,它是否有潜在的逻辑作为基础?二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解能力和技巧,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经历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构造?可理解性和理解力是两个要掌握的决定性要素。

让复杂不再可怕

书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然我想以更本土化、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说出来。就如很少人愿意多花太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网站,当花上几分钟后网站依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时,大多数人就会关闭网页了。但很少听到有人因为学习骑自行车、开汽车很难,因而放弃或者逃避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对这些任务而言,这些时间是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设计师一方面要让产品具有可理解性;另一方面,当复杂(需要等待、学习等)是不可避免时,用让用户理解复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世界如此复杂,但是我们大部份都能做得很好。甚至在没有经验的全新的情况下也能应付。重点是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语义符号,它像是指示器,使得社会中的各种信号能被解读。很多语义符号并非是蓄意设计的,而是在事件中自然而然产生的附加品。但是利用这些语义符号进行设计,能起到非常有效的结果。

综合起来说就是复杂不可怕,让人们无法理解、认知混乱才可怕。那么如何为人们进行设计呢?遵循人们的使用轨迹,了解人们的真心愿望。同时将产品和服务做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如何处理复杂呢?对组织结构和模块进行符合逻辑的划分,充份利用一些自动化功能,如默认选项、强制功能等以简化操作。一个简单功能的物品和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却并不被人看好,人人喜欢好的功能,因此对“简单”的追求很有可能只是存在于道德层面的一个伪命题。心理学生来说,复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简单的事物反倒令人困惑。设计优秀的物品应该是容易被人理解的,它们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困难,因为他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是给用户提供了错误的线索,从而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

设计情感化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唐•诺曼

我认为对于诺曼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产品也可以将情感信息元素从设计者那里传递给使用者。现在,居多事实表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快乐的物品能使人更好的工作。使人感觉良好的产品和系统会较容易使用,并引起更和谐的结果。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有着良好沟通的物品,容易让人有更长久的情感依赖。设计生产那种没有情感可言的、冷血型的产品,就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愉快,也不可能拉进人们之间遥远的感情距离。而如果产品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情感化因素,就会让人们在交流时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喜欢它,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将因为情感化的设计而靠的更近。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组成部分,在人性化设计的诸多定义中就有“最大限度的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情感,使人感到舒适”,“适应人的身体和情感并让人能在产品背后得到更多关怀的用品的设计”,这些含义中都包含了对情感的关注。情感化作为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与人性化设计共同致力于产品设计对人本身的关爱和呵护上,在产品设计中全面灌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提高产品的亲和力。只不过情感化设计在细致层面上更注重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给人们带来更多轻松快乐、幽默新奇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再者,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建立在个性时代的基础上的。对情感的追求本质上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个性是人精神世界的突出表现。随着物质均质化的结束,个性消费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设计师要充分认清不同年龄、性别、社会经历的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将情感化设计的着眼点放在情感需求的差异化层面。时尚是产生在社会大众共同体的情感需求层面上的,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因而建立在时尚基础上的设计本身就是对大众情感需求的体现。

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和制造商对产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感性心理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单纯的物质需求,人的需求正向着情感互动层面的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设计出更多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将会是市场的必然趋势。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以物品的特殊品质使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喜爱的情感就产生了。从而交易也产生了。一切都是为了打动你!而让形态打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需要:

1、漂亮的外形、精美的界面由此提升产品的外在魅力,并最快传递视觉方面的各种信息。视觉的传达要符合产品的特性、功能与使用环境,使用心理等。

2、产品特质的情感化

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要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 产品是生活的情感与记忆"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

3、操作的情感化

巧妙的使用方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情感上会越发喜欢这种构思巧妙的产品,这种巧妙的使用方式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感,从而排解了人们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所以得到用户的青睐。

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情感化设计在更深层面上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体贴,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诠释着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把对人情感需求的充分关注融入设计之中,满足实用性以外的需要,设计出令人快乐的产品,为人们带去更多可以获得愉悦和感动的产品,激发生活的热情,让生活丰富多彩。

做为设计师,我们要设计出有情感的产品,必定首先是一个有爱,懂得热爱生活和感悟生活的人。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体验。

下载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09春设计心理学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集体无意识: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

    心理学教学设计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梁冉冉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 *** 534596765@qq.com 一、适用年级:小学三、四年级 一、设计意图: 儿童期是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

    心理学教学设计

    《被人误会之后》教学设计 宜都市陆城一小 陈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误解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积极寻求消除误解的良方。 2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误解,误解了别人后学会正......

    设计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

    设计心理学1

    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以往学者对它所作的界定并不算多。 1、赫伯特.A.西蒙(美国 人工智能专家) 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学期的《设计心理学》课程,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和设计心理学有关,它是真正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设计心理学总结

    设计心理学定义: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消费者、设计师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

    设计心理学[模版]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无论是什么产品,在设计中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预设用途、限制因素、匹配和反馈。物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改如何操作的线索。平板是用来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