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8
第十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练习4》安排了4个板块。“学用字词句”板块中要求学生认识汉字数字的大小写法。“写好铅笔字”板块中的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上下大小要得当。“读读背背”板块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将词语与《小鹰学飞》联系起来,帮助理解。两段“名人语录”可联系《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来理解其所含哲理。口语交示板块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识字5》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6》是一篇由词串组成的韵文,《识字6》是以韵文形式安排的词串识字课文。四行词串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识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初步学会了在一定语境中进行识字的方法。然而,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较弱,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书写生字时,容易出现错别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烈。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使该课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
三、教学目标;1.名言语录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名言警句讲述的道理。
2.通过学习名言警句,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会做人,懂得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3.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初步了解我国东西南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四、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五、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词语卡片。
六、教法学法
1.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如识字5》全课读来琅琅上口,有韵有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冬天的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
《识字6》教这课只凭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各地风情的图片,再配上带有当地风情的音乐,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搭建“学”和“用”的平台,要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识字5》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或在教学中将韵文词串串联成一段完整的话。
六、单元课时分配
《练习4》2课时
《识字5》2课时
《识字6》2课时
七、教学流程:
识字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雪、蜡,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超级联想
(多媒体播放)总结: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今天老师想在金秋的十月带大家提前感受一下冬天的魅力,大家愿意吗?(板书:识字5)
二、看图识字学词。
1.整体感知
打开书,翻到76页,识字5,看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冬天什么样?
2.自读课文,自己借着拼音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1)多种形式练读
(2交流: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3)读着这些词,小朋友们已经理解了那些词语,还有有哪些不理解的?
3.精读课文
那就让我们去寒冷、快乐、有趣、美丽的冬天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说话。
(一)气候
(1)你看天上纷纷扬扬飘落的是什么?送词“鹅毛大雪、大雪纷飞”。
(2)你听,听到了什么?(北风呼啸)
(3)寒流、大雪、北风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冬天特有的气候特征(板书:气候)谁来读,读的时候你在脑子里出现了什么画面呀?
(二)植物。
(1)冬天有一些勇敢坚强的花草树木却不怕寒冷的冬天顽强地和寒流斗争呢。找找看,它们是谁呢?
(2)学生交流老师点、读。
(3)这三种植物你喜欢谁呀?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句式训练:冬天不怕冷的植物有.......有......还有.......(三)动物
(1)冬天这么冷,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有些还早早地躲到洞里睡觉了,是哪些呢?找找看?说话训练“()在洞里()”。
(2)其他动物怎么过冬?动物过冬的方式很多,有的冬眠,有的吃储藏粮食过冬,有的去南方过冬,还有的会换一身暖和的衣服过冬。
(3)小动物们在洞里多舒服呀,轻轻地,不要打扰它们,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指名读。学生齐读,(四)运动
(1)在这样的寒冷的下雪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2)看看小朋友们干什么呀?
(3)读词。
(4)想象一下,雪地里会留下小朋友的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都不怕寒冷,积极地锻炼身体,享受冬天带给他们的快乐,谁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说小朋友们的活动。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有的(),有的(),有的(),玩得()!”
三、给词语分类,总结韵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冬天是寒冷的,在冬天会刮(),会下(),有时候,天气会突然变冷,这是因为()。小动物们很少出来活动了,象(),在冬天都躲到洞里过冬了。冬天也是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如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的(),冬天依然为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小朋友们在冬天可以()。冬天真是一个寒冷但又美丽快乐的季节。你们怕冬天吗?喜欢冬天吗?能把你们对冬天的喜欢读出来吗?学生齐读识字5。
2.课文把词语分成四串词,读到现在,你们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学生自由读并交流。
总结板书。(气候 植物 动物 运动)
3.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四、学习生字
1.猜谜:无枝无叶开白花,飞入寻常百姓家。好象面粉不能吃,漫山遍野它盖遍。认读雪,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书空学生说说笔顺,书上描红。
2.读读蜡,说说怎么记住它。教师板书指导,学生描红。
3.认读翠,板书比较:这个翠里有个新偏旁,认识“竹字头”并比较和竹的不同。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请大家轻轻打开书本,再打开习字册,先在书上描红,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0
5第十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教材地位:
教材不惜版面,开篇安排了养成两个良好习惯的教学内容,正是凸显了“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民风民俗”,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学生人只注重收集,只是为收集而收集。学生手中有各种制作精美的资料笔记,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收集、摘抄的,都没有对所收集的资料认真阅读。教师更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后,引导学生学会取舍,帮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收集和运用资料有始有终,为学习、为教学服务。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4.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习作4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宜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
练习4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五、课时划分。
安塞腰鼓:二课时
习作4:二课时
练习4: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安塞腰鼓
1.课后练习。
2.补充练习。
习作4
完成一篇作文。
练习4
老师各自补充练习。
七、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高粱骤然枣子搏击战栗陌生
震撼飞溅烧灼渺远亢奋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预设: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重复出现的好处?---生:敬佩、赞赏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对比朗读: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3.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火烈场面,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还为它写了广告词。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烈、火„„)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
八、教学资料。
名家教学设计
(一):
安塞腰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式,再仿写两句。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4-17
第十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
一、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
第三段(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这样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写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二、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埃及的金字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课时划分
《秦兵马俑》„„„„„„„„„„2课时
《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2、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读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昂首挺胸若有所思
跃跃欲试久经沙场绝无仅有身材魁梧惟妙惟肖战车千乘
三、朗读感悟,抓住特点
(一)、快速自读,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从文中找出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
2.汇报,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3.学习写法:
4、出示幻灯片,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5、齐读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6、秦兵马俑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2、实际上,兵马俑的类型比文中介绍的还要多,如除高级军吏俑外,还有中级、低级军吏俑等,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3、重点学习将军俑
(1)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出示图片)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位将军的呢?(出示文字)
(4)小结
4、指导自学
(1)将军手下的神兵是什么样子的,各自具有怎样的个性呢?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俑,介绍一下。
(2)汇报。
武士俑:威武凝重、训练有素、高大威猛、英勇善战
骑兵俑:勇猛善战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箭术高超
马俑:跃跃欲试
小结:
5、有了观察,有了想象,有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宏大场面,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地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恢弘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建造秦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说?
7、教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
准备以导游身份,将课文编成导游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向周围人介绍秦兵马俑。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谁来读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2、指名6人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呢?
3、交流:有没有介绍金字塔的由来?在哪一小节?
写金字塔的特点主要是哪一小节?
建造方法是哪小节介绍的?
我们看最后一小节,介绍了什么?这些都是它的意义。
三、精读第一段
1、这就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好好读这两个词,感觉到了什么?(雄伟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2、“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回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谈谈埃及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讲读二、三段
1、讲读第2小节
(1)自由读,思考:古埃及人民为什么会建造金字塔。
(2)集体交流。
(3)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2、讲读第3小节。
(1)自由轻声朗读。想想胡夫金字塔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形容?指名交流。
(2)想一想,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小结:
提问:你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金字塔的坚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想一想,金字塔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小结:
引读第7、8两句,“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提问: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4)小结: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
(5)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讲读4、5小节。
(1)默读,思考上述问题。适时指点第4节写运石方法,第5节写垒石方法。
(2)小组讨论:他们想出的方法科学巧妙吗?动手演示运石、垒石方法。
(3)集体交流,当众演示。
(4)引读。表现方法的巧妙,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说。
2、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感情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2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1-7
第二十周周集体备课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词,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周中心发言稿
淮阴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刘娟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8-30
第一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本册课本开头几页是有关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内容,是全套教材关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系列安排之三。安排本项内容,意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精读博览、对有积累价值的语言文字熟读成诵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共有五页插图。其中第1页至3页插图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务必使学生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写字”以及“既要把字写对,更要把字写好”的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两册强调培养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的基础上,还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不仅要使他们熟练地背诵指定的内容,更要使他们喜读乐背。
2.《识字1》是一篇识字课文,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荷塘里的主要植物:莲藕、芦苇与菱角;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要在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的基础上,还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而且在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识字,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初步学会了在一定语境中进行识字的方法。然而,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较弱,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书写生字时,容易出现错别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烈。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使该课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认识新的生字、新的偏旁。能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能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难点:
1.训练正确的读书和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四、课时划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3课时
识字12课时
五、说教法学法
1.教师要把指导看图和模仿训练结合起来,以模仿训练为主。没有条件在课堂上模仿训练的,可提出课堂训练的要求并认真检查。对于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背诵,学生互查背诵,都不宜安排过长时间,而应重在规范的要求。对朗读、背诵的坐姿和站姿要反复训练,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对课外阅读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并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
2.《识字1》全课读来琅琅上口,有韵有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水乡秋天的人文、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教学流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起回忆: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通过过去一年的学习,大家不仅掌握了许多知识,还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学生回忆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相机小结板书。
二、指导观察,小结要领:
1、出示挂图,说说都画了些什么?
2、他们是怎样读书的?提示:怎样坐?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小结出示顺口溜: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一尺一拳,不能相忘。
三、引导模仿,评判巩固: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集体训练,巩固姿势。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4、评判强调:
朗读一要姿势正确;
二要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三要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四、举一反三,兼及其他:
1、观察其他几幅画,把你看懂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背诵地点——课堂、校园、家里
背诵方法——独自背诵、同学互背、别人指导
课外阅读——在图书馆、阅览室,借阅时要文明、守纪,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报。
五、拓展延伸,唤起共鸣:
1、小结: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能让我们长知识,开眼界,使我们不断进步,我们要从小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2、讲述冰心读书的故事。
3、读一读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4、学生交流自己在暑假期间阅读的课外书籍。
5、推荐阅读:
《成语故事》
《世界著名童话》
《365夜故事》
《寓言故事》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态度怎样?老师要他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家长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态度怎样,姿势怎样?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
5、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小结三幅图: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识字1教案(略)
七、教学资源:
课本插图课件
八、备课中的问题:
1.怎样能让学生持之以恒掌握良好的读写习惯和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写字识字的兴趣?